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共5篇)

时间:2019-05-12 13: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

第一篇: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

心理咨询辅导报告

――特别的爱,哺育特别的他

一、基本信息

(一)案主姓名:韩友盛

(二)性别:男

(三)年龄:13岁

(四)籍贯:安徽省来安县

(五)学校与年级:六合区程桥镇初级中学初一年级

(六)辅导者:初一﹙3﹚班班主任史绍权

(七)辅导时间:2010年11月8日至2011年12月21日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对学习毫无兴趣:案主上课时经常走神,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若老师逼的紧,就抄袭他人作业,不给抄就打人。

(二)痴迷网络游戏:案主经常逃课去网吧,聊QQ,玩游戏。

(三)暗恋女同学:平时穿着很时尚,身上香水扑鼻,常常单相思,上课开小差,写情书给小女生,有时为吃醋和其他男生打架。

(四)身上经费紧,就敲诈勒索小同学钱财。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父亲:42岁,上海某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员。

母亲:41岁,上海某农业科技示范园打工。

奶奶:在安徽老家,在家做点儿家务。

公公婆婆:74岁,住在程桥街道,做饭给案主吃,负责案主起居生活。

2、个人成长史

案主出生在安徽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上海农业园打工,经过几年打拼,事业小有成就,收入颇丰,对孩子关心时间较少。案主从小活泼可爱,讨人喜欢,但老师都说案主特别聪明,心理素质特别好,心理较成熟。刚上初一,学习成绩优秀,但学习态度特别马虎,班级工作不负责任,平时不爱多说话,整天要老师盯着才肯写作业,成绩退步较大。

3、家庭教育情况

案主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小学毕业,但对案主的教育十分重视,在程桥买了商品房给案主读书,公公婆婆陪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案主的知识面拓宽了,和老人不能勾通,常和公公婆婆吵嘴,不服从教育管理;案主的父母由于工作在外地,孩子交给老人管,隔代教育。事实上老人根本没有方法或者也不懂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方面如何去要求和指导孩子,在对孩子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也不够细致。

(二)学校背景

1.案主所在学校班级学生数较多,校园范围很小,生源基础相差较大,学风也不太好,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十分缺失;但是班主任和老师都十分认真,责任心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严格。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非常喜欢案主,因为他很聪明,给案主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一定能学好,也很关心案主,并主动找案主谈心。

3.案主与班里大部分同学关系融洽,同学都很喜欢和他一块儿玩,认为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三)案主自诉

案主很清楚自己的几个问题,他说:“老师跟我谈了好多次了,我很想改掉这些缺点,可是我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也不懂得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缺点。有时也无法控制自己,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游戏。几个同学只要邀我,我就想和他们去玩了。”

四、分析与诊断

(一)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案主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又没有监护人在身边督促指导,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都无法解决,久而久之,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抄袭他人作业,表现对学习毫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痴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我控制力较差:容易痴迷于某种事物或场景而全然忘掉当前的事物。由于学习成绩下降,坏习惯养成,导致上课不注意听讲,加上老师的批评,对学习就更没有兴趣了,必然对其他事物产生自兴趣---网络游戏。再加上缺少父母监督(年老的公公婆婆不懂游戏,常常受案主的骗),越玩越上瘾。

(三)暗恋女同学的原因:上初中的学生由于饮食习惯不良,多吃了激素较多的食物,孩子发育期提前了,对异性产生好感。同时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成人的恋爱镜头随处可见,这样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案主来说,必然对朦胧的异性产生好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五、辅导策略与实施

(一)整体策略

案主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主要从明确问题本质入手,引导案主及其父母一同来认识问题的实质、危害和原因,再根据不同问题设计层次性的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每周的一次面谈和科任教师的关心和帮助,逐步调整和矫正案主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辅导实施要略

1.对案主的个别辅导

(1)第一次交谈(11月8日):①引导案主陈述自己问题的状况及其产生的背景,询问案主对问题的看法和心理感受。先明确告诉案主,这几个问题都可以解决,您仍是个好学生,好孩子,给案主树立信心,让其明确目标。②引导案主分析为什么不想读书,在案主接受了详细分析后,向案主提出第一条措施:有意识地要求他自己集中注意力,注意听讲,独立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班干部和他的同座位帮助他监督他。

(2)第二次交谈(11月15日):①反馈情况:案主说本周的作业基本上自己都会写,因为有同座位的监督,不敢抄作业,上课也不敢走神。②向案主提出第二条措施:要对上课

充满喜好和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地跟随老师的讲课,进行听、说、读、想、写等,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让自己和老师、书本及整个课堂教学情境融为一体,使自己在整堂课中都不停地“动”着,达到以动制静的目的。并要求下课及时总结,立刻调整,当天记录。

(3)第三次交谈(11月20日):①科任老师反馈情况:案主只有一次发呆,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没有抄袭他人作业。(同座位能证明)②班主任(我)提出期望:本周英语小测验,所考内容全部是书上写过的内容,你一定要考倒80分以上,这也是对你前面一段时间努力学习的一份证明。

(4)第四次交谈(11月底):①案主感觉很轻松、愉快,英语测验82分,他第一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又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给以表扬和鼓励。另外询问近期有没有去上网,案主说好久没有去上网了。第一,身上没有钱,第二,公公每天来接我回家,没有时间呀!

(5)第五次交谈(12月12日):同学反映案主中自习在班上四处走动,并下座位亲小女生的脸,还发放避孕套给个别女生。我当天没有批评他,反而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喜欢一个人没有错,但你不能当众欺负她,你年龄还小,应该把她放在心里,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下面你该怎么做,回去好好思考,明天写封检讨书交给我。对发生这样的事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反复出错是正常的,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训练和矫正。第二天,我看了检讨书并和他谈了心。

(6)第六次交谈(12月21日):案主反映没有欺负女生,也没有玩游戏,只觉得自己做的很对不起同学,心里很难受,星期天在家看电视。我总结了他前面所取得成绩,要求他后面还要坚持下去,并鼓励他要超过林成同学。

2、与家长的沟通(共3次电话交谈)

(1)案主公公认为案主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但态度还是很马虎,不会写的空着,不去思考,做完就看电视。我告诉她孩子已进步很大了,要多和他谈心,鼓励他多请教老师。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想玩游戏,家长可以陪着他去玩,限时一个小时,教育小孩要守时守信。(2)案主公公说孩子最近要求买漂亮衣服,追求名牌。我告诉家长不能依着孩子,要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孩子进步了,应根据孩子近期表现,适时给予奖励,帮他买些漂亮衣服,但不能过于时尚,教育他:美在于内心的,不是外表的,比如帮助他人,原谅他人错误,作业完成的工整等等都是美的表现。(3)建议案主母亲回到程桥,在程桥上班,亲自监督反馈评价案主的表现,多鼓励,多表扬,更重要的是逐渐培养案主自主检查,自主评价,并经常性地请案主谈谈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排,自我控制。

六、结果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辅导,案主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变:

(一)很重视也很明确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心情放松,并很主动、很有信心地力求改变。

(二)从案主记录的反馈表看,案主已想学习,并且想把书读好,不再贪玩,沉迷于游戏。

(三)不再暗恋女生,不在沉恋于虚幻的世界,整天忙于学习,很充实,也不再胡思乱想了。

七、启示:

对学生心理的辅导总的说是有一定成效的,至少让案主及其家长认清了问题,明确了解决的方向和措施,树立了信心。当然,针对案主的辅导刚刚开始,其行为还可能有反复,还需要不断地引导、训练和矫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六合区程桥镇初级中学 史绍权2011 年 10 月 11 日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1303 付俊茂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事件取样法

答: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既可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资料,又能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但要把事件的内容与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心理测验

答:心理测验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3、指导

答:指导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本质在于直接地传达要求,即咨询教师直接指示来访学生去做某一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

4、创造力

答:创造力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是,根据多数研究者的见解,可以把创造力看成是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点子、新想法造新事物的认知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合理运用解释技术?

答:解释就是为来访学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咨询教师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来访学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变其思想、观念与行为。

运用解释技术时应注意:

(1)解释应能够与来访学生的思想方式相符合。(2)最好的解释是来访学生的自我解释。(3)解释的运用要适度。

(4)解释的方式需要有个别差异。

2、简述你对适应性咨询的理解。

答: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咨询具有的特点:

咨询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是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咨询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其直接去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在这些方面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3、什么是认知疗法及其主要目标?

答: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

其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不仅要帮助来访者消除已有的症状,同时也帮助他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倾向性,改变其人生哲学,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你怎样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答:无条件积极的尊重,就是指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容许他的短处,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我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1、绝对接纳来访学生。

2、完整接纳来访学生。

3、充分信任来访学生。

4、无私关爱来访学生。

2、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

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答:小学生心理咨询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狭义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2、自我开放

答:自我开放(自我暴露、自我揭示)是指咨询教师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担或分享。

3、精神分析疗法

答: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4、被观察者效应

答:被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一下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

答:

1、道德法庭。此方法着眼于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根据道德标准对某个行为做出是非善恶评价的能力。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同情感练习。同情感是指由别人的情感而引起的共鸣体验。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同情感。因此经常做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3、内疚感训练。内疚感是指由于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惭愧不安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后能够产生内疚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保证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2、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答: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3、什么是指导技术?

答:指导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其本质在于直接地传达要求。

指导技术的使用,与不同的咨询理论直接相关,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指导行为。指导分为两类:一般性指导是咨询教师基于自己掌握的心理原理和自身实践经验,创造性设计出的,针对来访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特异性指导是依据某一理论派别进行的专门指导。合理运用指导技术,一方面要求咨询教师熟悉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及其方法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指导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尤其是来访学生对咨询教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同时,指导要具体、表达要清楚。

4、什么是认知疗法及其主要目标?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

其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不仅要帮助来访者消除已有的症状,同时也帮助他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倾向性,改变其人生哲学,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一来访者向咨询则透露学校最近丢失的V8摄影机是他偷的,你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保密呢,还是向学校报告?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是保密,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对其治疗。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

积极的尊重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说出来。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2、小学生的愤怒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控制这一不良情绪?

答: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来得急,去得快。

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发火。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二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相信大家会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

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将之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用之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较大的度量,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3、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14分)

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

第四篇:心理咨询入门第二次作业

心理咨询入门第二次作业

作业: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1.内容限定为中小学生心理方面

2.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逆反心理原因及疏导

[摘要]在当前独生子过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保证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看重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急迫。当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过了传统的医学看法,不仅躯体、生理要健康,还应当关注精神及心理的健康。[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做初中的政教工作,往往会碰到一些犟头倔脑的学生。他犯了过失,你苦心教育,但就是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摆出一副与你唱对台戏的架势,教师常常觉得不可理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它对于保证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见的现实与教育者以前所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对所受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产生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育者欺骗和戏弄了自己,于是便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有些中学生,或因人格受到侮辱,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1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从认知发展情况看,中学生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他们一改过去老是缠着大人问“为什么”,当“跟屁虫”的习惯,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或其他长辈的教导,也不像童年期那样轻信、盲从,而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疑问。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社会独立性要求。这种社会独立性要求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

从独立意向发展情况看,由于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心理水平迅速提高,中学生的成熟感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独立性意向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人、对事、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成人的影响,按自己的标准去独立地观察和评价事物;他们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这样他们就要向长辈争一点独立平等的权利,要和长辈平等对话。这种独立性意向使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于是他们讨厌仍被视为“小孩”,不喜欢长辈用保姆式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家长身上的不良思想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青少年感到自己的成人感受到了挫折,感到自己的自我肯定需要遭到了忽视。

家庭教育失当。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处处偏袒和庇护他们;对他们的话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高傲、自负、固执,听不得一点劝告或批评,一旦别人的做法稍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故意对着干;有些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缺乏民主作风,缺乏和孩子之间推心置腹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便打骂训斥,甚至赶出家门,;有些父母往往比较自负、武断,不允许孩子申辩,甚至逼着孩子没错认错;也有些父母总以自己的过去来对照和要求孩子,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责怪为“疯”,孩子热心参加课余活动,发展个人特长,他们则认为是“不务正业”,并横加干涉和制止;“成人感”的出现,使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不堪如此,便以故意做对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有些父母对子女有偏向,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使孩子感到反感、委屈,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便不断用故意犯错的方式来“检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

学校教育的不当。那种不看对象的大报告,空洞的理论灌输,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反感。另外,学校过多地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滥施惩罚,也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还有的学校不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的要求不合情合理,又不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表现为抗拒。现实社会纷繁复杂、良莠并存,而单纯、质朴的中学生往往根据从小所接受的正统教育将社会理想化,认为人间除了真善美以外,就不应该有任何虚伪、欺诈、坑骗。

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因此,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时,他们就感觉到这些与家长、老师从小教给他们的那套伦理、道德、观念根本对不上号,于是慢慢地对社会感到困惑,对教育产生怀疑,从而形成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2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优等生不能溺爱,对差生不能嫌弃。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鼓励他们的进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及少数“尖子生”的敌对情绪。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作用是靠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实现的。把握适合于学生的多种教育方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是增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促进逆反心理的正向发展的重要基础。爱是成功的奥秘。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要采取疏导的方式,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采用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通过情感交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认识犯错误的原因及危害,使他们真正懂得,老师不是天生来„管人”的,老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如果学生明白了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那么,他的“逆反”心理便会大大减轻。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更要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给他们以振奋和鼓舞,使他们被冷落了的心灵感到温暖。教育必须着重努力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校园小社会”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污染,尤其要着眼于小事,从我做起,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直至彻底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如开展学生量化达标活动,“三文明”创建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导检查等,既可从正面教言人手引导学生,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由于身份、年龄等差异,青少年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师长的话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学,往往不会有戒备、抵触心理,同学的话更容易入耳。许多情况下,教师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逆反心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引起老师、家长等教育者的反省,以便吸取教训,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面临着众多的特殊问题,有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以“育人”为己任的学校教师,有责任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现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要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两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所导致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人文精神的枯萎。正如《日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对策》指出:今后的教育,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应有足够的认识,为青少年的均衡发展而竭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应该作为教育的中心。

总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方法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掌握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实质,了解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的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的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3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参考

心理咨询入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P24)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2、个性心理:(P53)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个性心理结构包含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们一般将其划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需要:(P53)是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在有机体的状态。

2、动机:(P57)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在我们有了需要的前提意识下,启动个人行为的特点。

1、能力:

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2、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二、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5---56)

答题要点: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如下:(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答心理咨询的原则。(P148---149)答题要点:(1)坚持正面指导,促进发展的原则。(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4)保密原则。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00)(P106)

答题要点: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

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

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 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 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

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

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乐于学习;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会与人相处;善于适应环境;情绪愉快而稳定;正确地悦纳自己;学会自我调节。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134---137)

答题要点:第一,心理压力过大;第二,适应不良;第三,超负荷工作;第四,对自身赋予过高期望。

1、简述各种焦虑理论。

答:焦虑是一种身心的紧张和不安,是人们对身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未来情境所产生的一种担忧、害怕的反映。影响焦虑的因素很多,一般对焦虑的研究比较公认的理论有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斯皮乐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①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精神病学家费洛伊德把焦虑问题看做“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问题。认为焦虑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三者平衡而和谐时,人格就趋于完善,如果三者关系失调乃至破坏,焦虑就会出现。②焦虑的特质论。斯皮乐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念经。他认为焦虑通常表现为忧虑、不安等主观性的体验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分兴奋,他认为焦虑可原则上分为状态与特质两种类型。环境刺激是产生焦虑的外部条件,一旦个体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状态焦虑随之就会产生,而且威胁越大,状态焦虑的强度也随之就加大,它他之间呈正比关系。状态焦虑可促进人脑的内部加工过程,提高作业成绩,但过高或过低的状态焦虑,则将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简述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人格类型。

答:⑴嫉妒⑵神经质⑶偏激⑷狭隘⑸自卑⑹暴躁。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价值。

答: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任务是遵循着可学的研究范式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事实、规律、机制和本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第一类问题是从质和量上确定效率的具体现象和事实。第二类问题是揭示心理规律。第三类问题是揭示人的效率活动的机制。同时科学心理学也关心人的心理活动的本性和本质问题。心理学的研究价值有

1、理论价值,通过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2实践价值,首先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其次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P99—101)答题要点:

(一)世界心理协会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出了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

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三,有幸福感;

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

效率的生活。

(二)我国学者的标准: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的自我发现目标。

2、试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P113---117)

答题要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情绪性,一般自我评价过高,或对己对人评价过高或过低,且极不稳定。极易造成字符、神经质、自信或自卑等心理困难。教师应做好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咨询工作:一是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二是进行自我调控的训练,使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

(二)性意识的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异性疏远期。第二,异性接近期。第三,两性恋爱期。精力充沛、感情容易冲动的青少年,其头脑里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对行为的制约、支配和指导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性道德、性法制和性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的意志力水平。

(三)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初中学生的认识与活动具有新的特点,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进入高中后逐渐接近平衡。但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成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为行动超出认识水平。

教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时应做到:第一,实事求是。第二,引导或组织她们参加一些教育者希望或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活动之后引导他们认识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注意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性,逐步达到由认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在丰富系统知识的同时,还要训练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

(四)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地位未独立的矛盾。随着中学生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交往逐渐变的频繁,对物质需求的内容和数量大大增加,要求对物质和金钱有较大的支配权。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开展一些传统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举办“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勤工俭学的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一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乱花钱的坏习惯。

(五)对未来向往和现实状况的矛盾。青少年认识现实,总是从所处的周围环境接触的人、发生或经历的事出发,受周围人们的言论、行为的影响,概括出个人对现实的看法。中学生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往往难于比较明确地认识未来。他们常常过于自信自己的力量,看不到不利的因素,比较心急,想尽快实现理想。但稍遇困难和挫折,易产生埋怨、不满、灰心丧气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他们顺利地、健康地度过这个时期,消除心理上的不健康,教师应做到:鼓励中学生大胆幻想;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现实的理想;帮助他们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同种种困难作斗争。3、试分析个别治疗与团体治疗的优缺点。

答:心理治疗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对象的不同一般把心理治疗分为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这两种方法对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对治疗心理疾病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作用。⑴个别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是由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会谈方式和病人单独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病人弄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鼓励病人建立信心,加强自我锻炼,克服病态症状,提高适应能力,最后达到痊愈的目的。这种治疗要求医生经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要有耐心,要能够和病人进行沟通。⑵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主要是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病人相互间的交流和帮助,能起到医务人员所不能起到的良好作用。团体咨询与治疗具有个别咨询与治疗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特别适用于学校的咨询与治疗。其一,团体治疗更为节省时间。其二,团体治疗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第三,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及情感的反应。其四,其特别对于学校来说,它更为接近于班级的环境。当然,团体治疗自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某些当事人有时只愿意私下咨询或治疗。但是,对于大部分当事人来说,团体治疗仍然是学校心理医师应采用的最佳咨询与方式,以便省下时间更好地帮助少数只能采取个别咨询与治疗方式的学生。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要求:分析章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说明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第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第二、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第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

第一、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第二、采用厌恶治疗的方法,在章某洗手的同时放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电视或音乐,或者制造一些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甚至厌恶的事情发生,不断责备章某,让他觉得是自己洗手行为引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章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洗手的同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采用厌恶疗法一定要注意到这种疗法的消极影响,做到适度原则。同时消除他的过分厌恶情绪。第三、采用满灌疗法,把章某手弄脏,平时不让他去洗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允许洗手。可以把手弄得很脏很脏,让他意

识到即使不经常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他觉得即使不去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手脏没什么大不了的。第四、认知疗法。首先,通过发现并改变来访者对反复洗手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与改变。

(二)案例:

钱某,34岁,女性,小学校长,刚从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校舍基建、人事安排、薪酬改革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老领导、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这令她犹豫不决,十分矛盾。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前一段时间是暑假,情况还算好,但随开学日期临近,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开学典礼那天,升旗仪式时,她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此后,也到某医院心理科看过,煎服中药治疗。

要求:分析钱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钱某的问题应该属于焦虑,其特点是她的焦虑情绪并没有明确的对象。而且在钱某身上还有非常明显的躯体症状,具体表现在“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因此,在诊断时可以考察一下她的病程情况,如果超过六个月可以考虑诊断为广泛性焦虑,即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在咨询中可以使用

1、支持心理治疗:包括劝慰、鼓励、适当的保证、对钱某的躯体症状进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让钱某认清此病是功能性的,并非是身体某一器官患有重病,以减轻钱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使轻症患者焦虑得以解除。

2、肌肉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并有诱导入催眠的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浅析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疾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问题引起性格异常。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更严重的是,亲情的缺失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些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缺少真正关爱,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 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大多孩子及“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在家庭中没有吃过苦,什么事情都有别人撑腰也使得他们意志方面一般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学生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的习惯。

(二)独生子习气重,适应性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现在很多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对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不少中小学生有较重自我中心倾向:在家里,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亲情淡薄,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在学校,与同学等交往时不懂得换位思考和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敏感。少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对于他人的困难,往往漠不关心。学习为上的意识较重,在竞争中易出现嫉妒心理导致心理失衡。自私狭隘,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这一系列的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使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

(三)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表现出过度焦虑和厌学情绪。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任务比以往的学生更为繁重,上课时间更长,课后作业更多。这使得孩子在课堂内外均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身心俱疲,抑郁、厌学、焦虑等问题也随之增多。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四)师生关系不和,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尤其明显强烈,对老师的一点点批评不能接受,甚至顶撞老师,不能正面的去接受,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在有些方面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的一种偏爱心理,有些学生的成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让一些学生更加的冷漠,逆反心理更加的严重。

(五)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由于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些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几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和社会上一些没念过几年书的人包煤矿发大财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学生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渔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也有了盲目的崇拜的心理!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解决对策

(一)关注留守儿童,避免家庭教育只管孩子吃穿,只是给学生学习压力而不注重心理疏导的不良局面。在家庭中,最佳选择是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建议定期书信交流,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除了家庭,孩子最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尽量避开学校教育工作存的一些弊端[2]

。片面过分的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重行为表现,轻心理过程等等。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厌学情绪。而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尊重学生,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避开这种为学习好即优秀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老师也应该认识到,其实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去发现罢了!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在学习上不好,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育当中不要因一个同学成绩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只要老师都拥有这种想法,我相信老师们也都能够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不会用沉重的心理负担,再次基础上,学生也会敬重每一位老师,对学习也会更加的有兴趣。

(三)注重心灵辅导多关注,用爱去点燃教育,多与孩子沟通[3]

。教育是以爱为前提,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爱,是孩子展翅飞翔的翼下之风。正确地关爱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知道孩子的心理需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前提是多与学生沟通,才能正确的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与中小学生的有效沟通。首先,要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首先要真诚,要做到与学生推心置腹,要面带笑容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到你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才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其二,师生平等相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对犯错误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喝斥,大量调查表明,这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

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种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

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困惑疑问。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其三,在交流过程中增强教师的信心、耐心和细心!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训给予的启示,要与学生共同重视“小节”,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以身教代替言教,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活动中去,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发挥学生独立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为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将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在市

场经济大潮中闯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4]

。在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或适度高于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学生暴露“弱点”,让他们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磨难,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利用

各种主题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艰苦磨练,如有计划地进行各种体育竞赛、登山、野炊、纪念革命烈士等专题活动,让学生从温室里走出来,自我锤炼,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受到磨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学生缺少挫折磨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会束手无策,一蹶不振。承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很容易导致心理挫折。

(五)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设优美的物质环境,精心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是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及布局等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景。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思考;繁花点点、绿草茵茵,会无时无刻地触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校园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能给

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隐性课程的教育功效。心理环境即人文形态的软环境,包括

一切精神和人文因素。校园心理环境主要指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尤其体现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与物质环境相比,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良好的校风,可以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良好的校风,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出现良性循环。营造校园心理环境,还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包含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团结、友爱、合作、互携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教师和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得到化解;在这方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

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5]

。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

心情愉快、如沐春风。因此,在某些方面有必要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培训,提高学校的这种软环境。另外,用书籍充实孩子的心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可以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比赛、作文笔会、书画笔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读书用书。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宏观方面看,国家教育部已经发布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体系;从微观方面看,各中小学不仅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也都在探索心理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可以相信,目前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正视这些不足,认真检视其原因,脚踏实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必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成长的使命。同时记住:学生是无辜的,出现的问题不在于学生,二在于影响学生成长的人,所以不要对学生心理问题而去指责学生,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生活中茁壮成长。我相信中下学生心理问题是定等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下载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咨询调查报告作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咨询期末作业考核[共5篇]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狭义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内的......

    作业调查报告

    作业调查报告 作业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目的目前学生作业负担确实存在“过重”的现象,的确需要认真解决。家庭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

    调查报告作业格式

    关于平安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关于平安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意义 企业培训是企业员工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高效的员工培训......

    作业调查报告

    初中生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双语 无论哪一种模式的语文教育,都离不开运用作业手段使所学知识“内化”这个层面。初中生在语文作业上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长期令老......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作业1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 Page 21 广义的认知心......

    作业: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共五则)

    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小学生心理咨询华师在线作业

    小学生心理咨询华师在线作业 1(第20题 莱文杰的人际交往相互依赖模型中,第三阶段指 A.零接触阶段 B.表面接触阶段 C.觉察阶段 D.共同关系阶段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3.0 2(第2......

    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

    《心理咨询入门》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