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是哪里人》影评
看完《你是哪里人》这部电影让我体会到了许多的现实问题,它虽没有好莱坞大片那么震撼但是它也处处反映了一些现实的社会现象。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下这部电影:
1、演员阵容及其影片所反映的主题
该部电影由杨恭如领衔主演,该片汇集了苗皓钧、潘阳、唐文龙、李斯羽、姚笛、张俪等众多新老明星及其导演蒋旭共同打造的都市时尚喜剧片。求职、买房、择偶、出行等诸多问题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关注,该部电影更是抓住时下年轻人心理。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将爱情、时尚、喜感、励志等多种风格融于一体,讲述了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的都市喜剧情感故事。
2、取材于真实经历
《你是哪里人》出自于一个“80后”制作团队之手,导演蒋旭在一次聚会上与朋友们聊天时谈到了当下许多外地人在大城市生活多多少少都会缺乏归属感这一话题并且身边好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因此给蒋旭带来很多的思考,事后他决定拍摄一部反映外地人在北京寻找归属感的电影,于是自编自导了这部《你是哪里人》。
3、用深刻的细节和节奏感打动观众
导演蒋旭非常注重讲故事的节奏感,让三条线索交替进行,还保持了每个故事的完整性,轻松、时尚又不乏幽默,诙谐轻松的叙事风
格。他还请来那威、句号、李琦、雪村等众多知名笑星客串,让故事更有趣味性。
4、聚焦北漂群像 外地人在北京打拼,有着各自的精彩,也有着不同的烦恼。电影《你是哪里人》就取材与这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的真实经历,并通过讲述20、30、40三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地位的北漂一族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将北漂群像刻画得既生动又深刻。
5、反映现实生活
求职、买房、择偶、出行等诸多问题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关注,该部电影更是阐述当下年轻人所要面临的社会问题,并且各主创通过对北漂、经济适用男、蜗居、蚁族、月光族等角色的精确把握充分反映了如今的现实问题。为了增强时尚、温情且具有现实意义该片紧扣主题处处围绕现实现象来描述,令故事情节更加完美、更加饱满。通过该电影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描述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很快就要踏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做好相应的规划同时也要付出努力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立足与这个社会。
——刘兆华
第二篇:银行面试常见问题:xxx,你是哪里人哪?
海南中公金融人——金融类考试培训领导者
银行面试常见问题:xxx,你是哪里人哪? 银行面试常见问题:xxx,你是哪里人哪?
问题分析: 面试官询问申请人的家乡,一是出于人天生的好奇心,二是希望制造轻松的气氛。
普通回答1: 嗯,我是xx市人。
点评1: 这个答案犯了明显的“挤牙膏”的错误。问一答一,永远不是上乘的交流技巧,而且,这样紧张的一问一答并没有使气氛放松。
普通回答2: 嗯,我来自xx市,您去过吗? 点评2: 一般来说,我们不鼓励申请人“反问”面试官,尤其是这种有关个人信息而不是商业信息的私人问题。而且,如果面试官没有去过,气氛岂不有点尴尬? 回答示范: 嗯,我来自xx地,不过很多人说我看上去像xx地人,因为我父亲母亲都是xx地的,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从xx地搬迁到xx地来的。
点评: 这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全面地说明了自己的家庭背景,表明申请人很健谈。而且,在紧张的面试气氛中保持健谈,也体现出他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里只是做个示范,意在让考生明白,不能只简单的回答问题,应该简单的描述以下情况,或者简述一下对家乡某个方面的热爱也是可以的。切忌乱编乱造,应切合实际)银行招聘考试有必要报培训班吗?
当前,银行招聘考试逐渐成为应届毕业生,特别是金融类专业重点关注的热门考试之一,银行招聘考试如同中考、高考、公务员等一样,给了一个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自身价值的平台。特别是银行陆续放开对于专业的限制,报考人数增加了,招聘岗位却未跟上,考试科目较多,内容琐碎,复习时间有限,导致考试难度增加,竞争性可谓是只增不减,很多人开始纠结银行考试要报培训班吗?当然,为避免夜长梦多,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参加培训班,特别是想从事银行方面工作的考生。
那么,银行招聘考试培训究竟如何?今天跟着小编一起聊聊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报班在复习过程中有以下好处:
(1)为考生提供清晰有序的学习方法,把握学习方向;(2)重点、考点突出,有针对性复习;
(3)互动性强,提供随时交流的平台,当场消化;(4)提供高质量的模拟备考题;
(5)根据真题讲解,提供及时高效的考题信息;
海南中公金融人——金融类考试培训领导者
(6)有效把控复习进度,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此外,数据显示,接受报班培训大大增加了通过考试的概率!
秉着个人做事以及公司企业文化“做个善良的人”的原则,更为了更好的通过考试,个人建议是:
经济、时间条件允许,当然要报班,争取一次进银行。
原因有:
1、虽说银行给予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招聘岗位增加,但是近几年的报考银行的人数更是有增无减;
2、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银行招聘只有两次好的机会:每年9月份左右开始的银行秋季校园招聘和来年的银行春季招聘,即银行春季补招,所谓补招意味着机会远远小于秋季招聘了,机会能把握就不要轻易错过。
(2)经济、时间条件欠佳,但是职业规划就是要进金融机构,考进银行的,那就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了!
是的,你确定要报班了,问了周围班次各不相同,上网一搜,各种机构,眼花缭乱。找什么机构,报什么班呢?
一般情况,要找大的机构,最好大半个中国有分校遍,至少有着雄厚的师资、权威的研发,绝对了解考情,学员被欺骗的可能性很小。
班次,如果你家附近没有实训机构的话,那就报网络培训班吧!网络培训班比实训班至少优惠500~1000不等!并且网络班学习时间地点还要更灵活!弊端就是自律能力不强的人上课效果没有实训班那么好,这也是选择大的培训机构的好处,到处都有分支机构,报班上课家门口!
不能否认,以力借力可以增加考生在同等水平下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增加求职机会,但是最终是否报班主要还是取决于考生自身意愿及个人能力、水平等,莫要盲目跟风,报名一些自身不需要不适合的培训班次。
第三篇:李白“身份证”上写他是哪里人?
李白“身份证”上写他是哪里人?
说起身份证,谁都明白,是国家对当时人身的一种替代文书。其实用价值,就是用作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种凭据。今天的身份证,大家都看到了,无须再论。古人有身份证吗?肯定的回答:有。24史中的人物列传,开篇第一句话都是“X人,X地人”。“ X人”: 就是其人的姓名。“X地人”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概念呢?本文断定,就是当时“家住哪里”(家的详细地址)。如《旧唐书》“张说传”中说:张说,其先本范阳人,后又移家河南之洛阳,因称洛阳人。“王维传”中说:王维,本太原祁县人,其父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河东道治)遂称河东人。“颜师古传”中说:颜师古本琅玡临沂人,因官移居雍州(京兆)之万年, 遂称万年人.“ 许景先传”中说: 许景先本常州义兴人.后徙家洛阳, 遂称洛阳人.“ 王忠嗣传”中说: 王忠嗣本家太原祁人, 后徙家于华州之郑县, 遂称郑县人等等。上述张说等唐人的传纪证明,古人的身份证,不单单是“家住哪里”,而且还必须是当时的“家住哪里”。移家之前的原籍的老家并不包括在内。可见古人身份证的条款,是无空子可钻的。其实今天的“身份证” 主要还是当时的“家住哪里”(家的详细地址)这一条款。移家后也必须重新更换身份证,原来的身份证也就自然作废了。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身份证的有效价值。
表明-个人身份的因素种种,诸如:哪里出生、生辰八字、家庭出身、个人成份、祖籍、原籍、客籍、地位、资格、以及经历、境遇等等。为什么单单选择当时“家住哪里” 为法定条款呢?我以为这是因为“家” 和人-样,都具有特殊的属性。世上的人虽有千千万万,但没有-个是绝对相同的。世上虽有千千万万个“家”,也没有-个“家”是绝对相同的。或则国别不同、或则省市不同、或则县区不同、或则街道乡镇不同、或则村庄、房屋、门牌号码不同等等。所以用独具个特殊属性的当时“家住哪里”,而不用具有共性的“出生地”、“ 生辰八字”、“ 籍贯” 等条款 作为个人替身的身份证,才能保证千千万万个人的身份证各自不同。俚俗说得好,“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就是最恰当的比喻。
诗仙李白所作《将进酒》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当然他也有身份证。《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山东人,家住任城” 的记载,就是当时李唐王朝认可的身份证。何以证明当时李白“山东人,家住任城” 的身份证是当年李唐王朝认可的呢?根据《旧唐书》中的语气和1957年《旧唐书》“出版说明” 及诸家论证,《旧唐书》是由唐朝当时的史官,奉当时皇帝之诏,修撰的《实录》、《国史》(亦称《唐书》)这些唐朝的原始档案抄录成书的。既然李白当时“家住山东任城” 的记载 出自唐朝的原始档案,当然就是李唐王朝认可的了。
李白“山东人,家住任城”的身份证,又是李白唯-合法有效的身份证。因为李白原籍的家在四川,他的身份证本应该是“四川人”。然因当时他的父亲在任城为县尉,他于开元24年徙家山东,在任城自构酒楼安家落了户,入了任城籍。自然就与张说、王维等人-样,改称“山东任城人” 了。又因为唐朝开元9年,宇文融“括户” 期间,制定了一条法律, 规定“不准两处征科”。既然不准“两处征科”,自然就不准-人有两个身份证了。所以他原来的“四川人” 的身份证,也就自然无效了。李白从开元24年(36岁)徙家山东任城起,到乾元二年(59岁)他和他的家人,虽然永远的离开了任城,浪迹于江夏金陵之间,直至宝应元年(61岁)病逝当涂, 其间再也没有入籍他地。所以他“山东任城人”的身份证, 又是盖棺定论的身份证了。换句话说, 李白死后, 不管他的家人再迁徙何地, 都 与他生前当时“家住任城” 的身份证毫无瓜葛了。既不能因此再补发一个新的身份证, 更不能对他生前“家住山东任城” 的身份证再作任何修改了。这不但是个尊重与篡改历史的问题, 而且更是承认不承认李白其人的-个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这就是说,李白死后,凡介绍李白其人者, 必须首先亮出李白“山东任城人” 的身份证。只有 这样介绍李白,才能肯定你介绍的李白是当时李唐王朝承认的那个李白, 而不是他人乱说的,或是冒名顶替的李白。被判极刑人的布告,往往都有“验明正身” -句话,其意义就是把本人与其当时家住哪里(详细的家的住址)的身份证两相对照,是否绝对相符。
然令人可笑的是, 李白逝世150年后 ,又有人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李白“山东任城人”的身份证乱动手脚。竟然相继打造出了诸多条款各异的李白身份证。诸如: 甘肃陇西人李白、秦州人李白、金城人李白、成纪人李白;陕西长安人李白;四川江油人李白;新疆哈蜜人李白、焉耆人李白;河南洛阳人李白;山东“鲁城南陵”(今兖州市)人李白等。另外还有胡人李白;中亚碎叶人李白、条支人李白、热海人李白、阿富汗国人李白、吉尔吉斯坦国人李白、韩国人李白等等。本来只有一个当时国家认可的“山东任城人” 李白,而李白死后,却又出现了近20个身份各异的李白。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在研究李白其人这个午台上已经表演了千年之久,至今还争论不己。研究了几10辈子的李白, 竟然连哪个是真李白,哪个是假李白都没弄清,这不10分令人可笑吗?
诗仙李白身份备受争议
上述这种10分令人可笑的责任应该归咎于谁呢?依我愚见, 首先应该归咎于《新唐书•李白传》。《新唐书•李白传》的篇幅,虽然超出了《旧唐书•李白传》的-倍,但始终没说李白是“哪里人” 或当时“家住哪里” 这句话。这就是《新唐书》所犯的-个致命性质的严重错误。修撰堂堂正史“李白传”,连李白是“哪里人”,或“家住哪里” 都不知道,还算什么正史啊?还有什么真实的李白可谈呢?后人对《新唐书》抹煞《旧唐书》李白“山东任城人” 这-致命错误,不但没有察觉,反而又在《新唐书》弄出的这个“兴圣皇帝”、“ 罪徙西域”、“ 客巴西”、“ 更客任城” 等花里胡哨身份不明的李白的基础上,再加以所谓“有所根据的推测,符合情理的想象” 等不符合法规的东拉西扯,致使演绎,派生出了这近20个不同身份的李白。这不但是一件令人可笑的怪事,而且也是令人遗憾千载的大蠢事。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新唐书” 的这-严重错误,是顶着当朝皇帝宋仁宗、“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和国家正史的头衔推行的,且又流传了千年之久。在一些太白论家的脑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僵死的、固定的、传统的模式。要对这-似乎传统的模式彻底 拨乱反正,不单单是弄清是非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错误传统观念的问题。如:自2001年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国际李白讨论会之后,至2010 的10年间,中国李白研究会和中国李白网站,对这一问题的三次反复,最终又还原到错误的传统观念上,就是-个生动的例子。特别是对“陇西成纪人”、“ 甘肃金城人 ”、“ 四川人” 等,这样非法的、或无效的李白身份证,绝不是一朝-夕所能从人们的脑中抹掉的。说到这里,读者可能反问,“陇西人”、“ 甘肃金城人”、“ 四川人” 等都出自李白的自述,为什么都是非法无效的了呢?问题很简单,从古至今的身份证,虽然都是个人的。但这种个人性质的身份证,都是国家行为。都是国家依法认定的,不是个人随意乱说或任意更改的。况且“陇西人”,“四川人”等,只是李白个人表示对先祖或故乡的怀念之情,都不是当时“家住哪里”的法定条款,自然都是非法无效的了。
太白醉酒图
至于那个“鲁城南陵(今兖州市)人”的李白,与因受《新唐书》的错误影响而演绎、派生出来的各种身份不同李白的性质不同。“鲁城南陵人”李白,完全是“鲁城南陵派”的创始人詹锳、安旗等,故意背判、否定“山东任城人”李白后,他们冒充李白,重新拉起的一个与李白分庭抗礼的、意在分列李白纪念、研究、宣传活动的,压制、打击与他们观点不同者的宗派山头。对此,我已在《简谈鲁城南陵派》等多篇文章中讲过了,于此不 再赘述。只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24年前的1987年,詹锳、安旗等人是提着李白的“人头状”,(即故意 背叛、否定李白)冒充李白拉起的“鲁城南陵人”的宗派山头。24年后的今天,他们又通过互联网,发布了题为《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四次(兖州)国际李白讨论会 综述》的文告。文告中说:“经过专家的共同努力,基本确定了李白寄家兖州的史实。这不仅是中国李白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兖州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物化基础。”这段文字,明白无误的提醒读者,“鲁城南陵派” 又 要用当年詹锳、安旗追杀他们的《李白诗文系年》、《李白传》的老套路,以有没有李白的“头名状”为标准,来清理李白研究的队伍及其各种论著了。仅从《中国 李白网》看,他们把已经登录在网上的诸多与李白“家住山东任城”或“李白山东任城人” 相关的文章,统统删除,就是一个明显信号。以此而论,“鲁城南陵派” 的先生们,也太宗派主义了。如果你们认为人家论证的当时“家住任城”的李白是错误的,可以公开进行反驳吗。所谓李白研究,不正是不断地发现真理,不断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吗?何必偷偷摸摸地将人家与自已观点不同的文章全部给删除呢?
于此我再次建议中国李白研究会,可别再上“鲁城南陵派”和他们发起并主持召开的兖州国际李白讨论会的当了。因为我们打的是中国李白研究会的大旗,应该站在 由唐、后晋两朝史官,奉两朝皇帝之命相继修撰而成的原民族正史《唐书》的立场上,克服宋人新编《唐书》的错误影响,牢牢把握住李白“山东任城人”的大前 提,才能引领全国李白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篇:2019《你是凶手》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
《你是凶手》围绕的逮捕凶手这一事件展开。白兰的孩子被绑架,非常遗憾地死掉了,警察们经过漫长的寻找追查却毫无线索。事隔十年,凶手逐渐浮出水面,碰巧又一小女孩遭受到了绑架,这给他们寻找凶手又重新提供了线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你是凶手的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你是凶手》观后感
看过韩国原版影片,所以对剧情没有好奇,三位主演还没出场就已经猜到位置。对剧中星星的初期人设不讨喜,有这么个人大概就是为了让前后两个案子连在一起吧。宋佳老师演技还可以,映后个人气场足足的,千源老师在映后活动好腼腆啊,话也不多,比较让人想笑的是有位冯远征老师的中年粉丝在现场问这是不是他第一次演坏人。。
关于宋佳在一一采访时远征老师为什么要说那么重要的一句话也问了导演,导演说,远征老师是位物理老师,这就像是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比如催促你天天学习好好向上,然而这句话女主听了不下一千遍,所以这个完全听出来了,只是还是觉得明知道对面坐的是仇人即使是口头禅也不应该说到吧,毕竟这是一个严肃、紧张的场合。。大概是因为看过原剧情所以多有挑剔吧……
影片有瑕疵,比如镜头开始有丢丢的晃,办案查案总要到现场看一看绑条警卫线出来吧,没有看过原版剧情的会觉得很不错,可以去看一看
2019《你是凶手》观看有感
有幸看了影片点映,剧本其实改了不少,一开始就想要给四分,三分给三位演员。因为真的颠覆了一如既往对其印象,又让我感同身受到了,时隔十年,两个家庭的悲剧纠葛。
一分给王导的镜头感,不愧是摄影师出身,镜头切换自如,松弛有度。
可能你会觉得故事前部分讲的有些慢,但请你一定!一定!要看完最后一个镜头。
为了救自己的女儿去牺牲别人女儿,很自私吧。
所以,你让我没了孩子,我也要让你尝尝失去亲人的痛。情敌互相残杀,备胎纷纷砍死正主,索性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要。
如果人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做一件事,那么这世界应该彻底乱套了。
但世界毕竟不是这样的。依然循环往复,秩序井然。有一个家庭看似圆满,可能背负着另一个家庭的痛。有一个人幸福,背后就有一个人为之宽恕和成全。
所以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
老实讲,对电影,我是个门外汉。有时候就是看片傻乐的那一种。这种听名字就觉得压抑的影片必然不是我的菜,但等到上映后,这可能会是我第一个二刷三刷的悬疑片。直到我找到答案为止。
如果,你看了电影,你应该会和我一样,把这最后一分,给放大的“善”,给抱紧珠珠的白兰。
珠珠的照片没有像铃铛一样的恐惧了。写在上映前,希望好电影能发光。
2019《你是凶手》观看心得
看之前没看过韩国的这一版所以不好评价到底多少是改编 多少是跟原来的剧本一致 但是多多少少有一种浪费了好演员的感觉
而且最致命的逻辑bug 凶手到底是一个精通心理学的冷酷无情的反社会分子?还是一个在自己人生的选择中 做了错误选择的普通人?从经常去给孩子烧香来看我相信应该是后者 那么这样一个人 自己失手杀了一个孩子 伤害了一个家庭 难倒会不记得那个孩子母亲的样子?还是说当年绑架的时候 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工作 调查了受害者家庭更多各种信息但是单单没调查母亲的长相?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吧 所以十年后相遇时 母亲能凭一句口头禅认出凶手 凶手却对母亲的长相毫无反应 就已经是一个bug了
再说 凶手第一次接到绑匪电话 应该立刻意识到是自己当年的声音吧如果警察都能发现这一点 凶手应该也不会这么健忘 而且之后已经非常明显的让他重复自己当年的行为 这个马上就能反应过来是当年的受害者在报复吧 然后难道不是应该或者自己去查当年受害者的信息最不济也可以在被警察抓住的时候自首 让警察帮忙去查一下当年的受害者啊
还有几点吐槽也是除了吐槽不知道该说啥 冯远征演的这个凶手外公 按照设定和满头白发 怎么也得60+吧平时走路慢悠悠 好像知识分子身体不大好的样子穿上迷彩服立刻飞檐走壁 连警察都追不上 有点厉害 年轻时候可能不是物理老师 是体育老师吧
另外肺癌晚期的患者这么能折腾?就说那个桶装满了红色的涂料得多少斤啊? 一个肺癌晚期 怎么自己推到山顶上去的 当然 你要是非的说母亲为了复仇 啥都能做到 我也无话可说
还有感觉有些情节估计是从韩国的直接搬过来的比如警察办案的一些流程 跟我想象的我国警察的也不太一样 外公说自己被锁在那个洞里 之后警察难道不派个正规的警察去收集证据?感觉只有王千源跑过去了 而且收集的证据完全没人管感觉不是很合理 另外 犯罪份子当年的录音 按道理也不应该留给受害者家属吧? 当年的查案的档案 警察辞职的时候难道能带走 还交给受害者家属吗? 这些感觉也不是很合理
2019《你是凶手》观看体会
当失去时我们会感到不舍,感到遗憾,感到无所适从。
有时候,失去并不是逝去,只是他/她/它还存在着,只是不再属于你。
然而,有时候,失去是已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可能,从今以后,只能存在于记忆里面。
电影中的女主角白兰,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十年间,阴阳相隔,却始终无法放下。
即使已经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也想用生命的弥留之际为女儿找出凶手。
顶着病痛的折磨,克服重重困难,她终于找到了十年前的凶手。
当她有机会报复的时候,她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其实,无论是报复,还是放下,对于受害者来说,永远是不公平的。
即使将凶手绳之以法,即使凶手判了很严重的刑期。
可是,本来,所有的错误都在凶手。
失去女儿的白兰,一切都是被迫的,甚至,她从来没有选择权。
即使凶手以命偿命,再也换不回来失去的女儿,不是吗?
没有过切身感受的人,可能不会明白生离死别的真正含义。
但是小花老师的生动表演,行云流水间呈现出一个母亲痛不欲生的绝望。
从最开始镜头下的无助哭泣,到肺癌晚期躺在床上吸烟、血回流针管的茫然。
从光着脚追车翻垃圾桶手被扎破的无惧,到脸色苍白也涂着精致口红的决绝。
当然,最震撼的,是躺在地上看着天空,好像突然感概了什么,也好像突然释怀了什么。
这是一部悬疑电影,却也聚焦了人性中的得与失。
在角色的失去和救赎之中,也折射出生活的点滴感悟。
对于拥有的一切,要且行且珍惜。
对于潜在的风险,要防患于未然。
不要等到一切失去后,才茫然若失。
这是一部充满惊喜的电影,知名摄影王昱导演初次执导的电影作品。
从画面上来看,摄影风格独具特色,人物特写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从剧情上来讲,十分紧凑,时间插叙倒叙,营造出的氛围较为紧张。
不知不觉中电影就结束了,可以说毫无拖沓感。
着重夸一下演员的演技,实力派飙戏果然不一样。
尤其是宋佳,四月份,娄烨执导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颓迷的林慧。
十月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护航,给我整个8、帅气的吕潇然。
这一次,化身肺癌晚期、痛失爱女的白兰,演技上出神入化,不用说话,表情满满都是戏。
看过很多悬疑电影,基本上从开始就能猜到故事的走向和结尾。
但是这部不一样,看完了近2/3,也没猜出凶手是谁。
甚至,到了结局,还在错愕之中。
但其实,如果仔细梳理逻辑,所有细节线索也有所铺垫。
是值得二刷三刷的悬疑佳作。
希望好电影不要被埋没。
2019《你是凶手》观看感想
我倒不知道是不是翻的,只是看很多豆友说是翻的,那么可能真是。韩国那几年确实出了很多精彩的犯罪悬疑片,叫好的我几乎都看过了。
这些翻拍真是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如果照着拍,那么我们这些看过的人看个什么呢? 对比下中韩演员演技,还是对比制作水平?故事发展过程和结局我们不都认得了么,还看个什么劲儿呢?你这个还悬马屎的疑。如果你不照着拍,别人又要说你拍个什么几把玩意儿,乱改。这个东西真是出力不讨好。
那么在我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拍给那些喜欢看犯罪悬疑类电影,而刚好又很没触及过韩国电影的观众。但是我敢讲,真正喜欢这类电影的人,早就给棒子的电影看了个遍了。而那种即喜欢又没接触过棒子电影的人太少太少了。那么剩余的两种人就是喜欢且看过的和不喜欢也没看过的。前者看着尬并且了解剧情,嫌无聊不会去看。后者不感冒,直接不会去看。翻了干什么啊。
如果真的有太多太多的观众就是我说的那种没接触过又偏好这类片子的人。那么我觉得应该多翻,因为韩国电影在这个类型上确实能称得上世界第一。
真的,你尤其一天翻棒子的,还不如豆瓣阅读里面找两部不错的作品拍一下。前两天看了几个里面的短篇小说,真还不错。有一个叫《一步登天》的,剧情结构设计的很精妙,妙趣横生。颇有昆丁塔伦蒂诺的风格。只是作为电影的话可能故事稍微有点短。虽然豆瓣阅读里的爆款并不多,但真比现在拍的这些个烂片强太多了。
第五篇:我是你的罗密欧影评
印度电影有时候就是过于欢腾,了点。但现实中也许就是有这样的白痴,或者说是有这样执著的爱情,关于爱情的幻想。不喜欢这样的女主角,是因为她暴露了人性的缺点。在她身上,闪耀的是永恒的自私的光芒,这么一个爱她如命的男人,一次次地充分利用后断然舍弃。当然,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节奏,外人也不好说什么。但坤丹注定是个炮灰,永远。其实听到卓娅义愤填膺地跟自己的母亲说“难道要我嫁给像坤丹那样的俗夫的时候”,是真心为坤丹感到悲哀。女主动不动就说“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会去自杀的”,那你倒是去自杀啊,坤丹都为你不要命那么多次,你怎么总是说说而已呢。
同时在我的观念里,爱一个人,还是会保有自己的尊严的。像坤丹这么的瞎闹腾,如果我是卓娅,大概也会不胜其烦。卓娅没有爱上他在这里并没有对与错这个问题,在坤丹面前,她就只能是他一个人的女神,但杰斯特让她焕发出生命的无穷的魅力,所以她在和杰斯特相恋的时候,最美丽,状态也最洒脱。但卓娅错就错在不该一遇到事情就求助于坤丹,在她看来是无心,坤丹却当做是上天的恩赐。一个屌到爆的屌丝遇上女神,这是最现实的结局。坤丹乞求的是天上的东西,他又如何能看得见地上的爱情。
电影的剧情可以说是曲折离奇场面宏大,也可以说是荒诞离谱。《屌丝的爱情》不足以囊括这“宏大”的叙事,《政图恋》又感觉过于夸张,还是《我是你的罗密欧》有点单恋的意思。什么政治啊,屌丝爱情啊,不都是他为了卓娅自己作的么。前面看着觉得还行,不失为一部制作尚可的印度电影,毕竟电影背景音乐可是印度音乐大师A.R.Rahman亲自操刀。但从杰斯特躺在床上述说他要完成的事的时候,就开始扯蛋了。后来杰斯特莫名其妙地死掉了之后,屌丝坤丹逐渐蜕变成为新的精神领袖,而卓娅,成为不顾一切的复仇女神,丧失理智。这不顾一切包括牺牲掉她深爱的人未竟的事业,女人啊女人。
区别于影片的前半部分,女主角自从杰斯特死后就没真心地笑过了,一张僵尸脸摆到底。前面虽然像个花瓶总是不合时宜地咧嘴大笑,但她的笑容确实让人惊艳。丹努什前面像个傻逼,后面成为一个成熟的傻逼,懂得默默地做事为女神战斗。但屌丝的命运是不可更改的,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是以低姿态来靠近你的女神。影片结局的时候各位演员倾尽所有,总算有了点看头。坤丹在集会之前说的话终于让人感觉他有了一点男子汉的气概,嗯,他长大了。卓娅在手术床前终于正视了她这个从小的好伙伴,如果一开始她就以真情相待,他们不是恋人,也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而不是这种地位悬殊的关系。比坤丹更炮灰的是他的那个好兄弟和青梅竹马的宾迪亚,只有一直为坤丹收拾残局的份儿。唉,这都什么事儿!
认定了一个人,理所应当就要为之赴汤蹈火不留尊严么?你是我的朱丽叶,而我不是你的罗密欧。“我是一个尽管会经历心碎,仍义无反顾去爱的人。” “可是我总有一天要再次苏醒,为了在恒河床上击鼓,为了在小巷里奔跑,为了再爱上另一个卓娅。” 这样的答案,你满意吗?
港片的阴面 吴宇森虽在好莱坞历练多年,但他的这部《赤壁》却不是一部好莱坞作品,而是一次港片素质的大爆发。香港电影在八九十年代初居于强势,强势下自有阳刚表现,我这一代人的青春偶像便是香港黑帮分子,而不是革命烈士。具备友爱、勇敢等诸多中华传统美德的黑帮分子,是香港电影的阳面,而自轻贱他的心态是其阴面。商业片是阴阳互补的,大众一方面需要被震慑,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泄,崇拜欲和诋毁欲是大众心理的阴阳两面。崇拜,建立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强者,观众会有“我等于他”的感慨,于是感觉良好;诋毁,则是毁掉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弱者,观众会有“他不如我”的感慨,从而感觉良好。商业片的目的,就是让人自信地活下去。八十年代初的香港阴盛阳衰,充斥着《最佳损友》一类的自轻贱他的喜剧片,《英雄本色》很难找到投资,吴宇森最早是一个与港片阴面作斗争的导演,他斗争成功,掀开了英雄片浪潮。但港片的血统是阴阳双全的,虽然他以阳面胜出,但他本具的阴面一有机会便会不可抑制地爆发,所以有了《赤壁》。全世界大众文化的阴面都是“幸灾乐祸”式的,北野武在日本电视界相当于赵本山,一直自觉是大众宠儿,结果他出车祸毁容后,发现日本人都很高兴,他伤了心--大众文化本就如此,其现象很多时候来自于嫉妒,所以一个明星会自嘲,是自我保护的最好手段。而香港电影中的自嘲达到了自毁的程度,徐小凤是香港一代歌后,五十多岁在舞台上仍美得像女神一样,但她乐于在《最佳拍档》、《赌圣》系列里出演恶俗肥婆,尽显老丑--这恐怕是其他地区的“后”级人物难以做出的事情,比如好莱坞的影后嘉宝怕容颜衰老,破坏影迷心中的美好记忆而息影隐居。巅峰人物为维持地位,总是要自尊自爱,这是常情,而香港的帝后们勇于丢人现眼,非把自己弄恶心了为止。几乎香港的影帝都玩过屎尿,周润发在《监狱风云2》中表演过拉屎,钟镇涛在《赌圣 2》中表演过抠屎,刘德华在《雷洛传》中表演过淋屎,至于周星驰……此君的电影中,人体的各种排泄物都是点睛之笔。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有屎尿情结,说明心理深层未脱离儿童期,这类人在生活里都很粗鲁残暴。但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分析东方人,不见得准确。我将其称为“毕加索式玩闹”,毕加索回到西班牙故乡,故乡风景有着古典牧歌之美,美得令他不自在,认为只有在风景里摆上一个尿池,自己才能舒服过来。因为丧失了古典情怀,所以要搞点破坏,搞得越不协调,心理越平衡。港片的自我诋毁之风,来源于何处?中国文化的主流素来庄重,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是贵族文化,那么可能是来自于日本。香港文化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影响,日本有“摇屁股节”,就是让平时威严的神职人员穿街走巷地大摇屁股,接受老百姓的嘲笑,欧洲的牧师们决不会做这种事。日本的动漫便毫不吝惜地自毁形象,即便写的是一个剑圣、棋圣,这个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耍帅之后,会突然尿急起来,或是变成了一坨屎,参见《棋魂》、《浪客行》。日本动漫的这个特点,大陆七零一代之上的人都会不太适应,我自小受的教育是“贯彻始终”的完整性,最容易打动我的是朝鲜,除了金正日没有毛主席帅,算是微有瑕疵,朝鲜近乎十全十美。而港人与日本动漫一拍即合,周星驰承认他“无厘头”的灵感,多是来自于日本漫画。中国男女私奔,是一逃万里;日本男女私奔,则是去跳海。地方小了,便容易自毁,这是生存的惶恐。香港也是局促之地,丧失了传统的大陆无法承担其精神依托,日本的惶恐必然会感染香港,但港式的惶恐比日本浓烈。如果说日本的价值颠覆,还维持在“无伤大雅”的小比例上,香港则呈现出彻底恶俗化的特点,其强大程度可以让吴宇森在《赤壁》中蔑视好莱坞剧作法。好莱坞剧作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定义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而我们近年的大片只是将其作为一门生意。尼采用来批判瓦格纳歌剧的理由,几乎可以照搬来批判中国的大片:第一,那不是音乐,那是做戏,瓦格纳以舞台效果取代了音乐;第二,小心天才,这是个掩饰自己没素养的词汇。大众通过追捧瓦格纳,来掩盖自己看不懂传统歌剧。《赤壁》是一部战争片,以好莱坞“一种精神力量”的标准衡量,战争片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生活很美好,为了它,我愿意付出血的代价”。越战之后,老兵们发现生活糟透了,付出的代价不值,所以好莱坞的战争片一度绝迹,因为精神基础崩溃了。以此论《赤壁》,其所要维护的美好是什么? 吴宇森列举了很多:给母牛接生,和孕妇做爱,耍两句贫嘴,编编草鞋……倒是闲散惬意,但要以生命来换这些,似乎不值。那么就是为了个政治理念--维护人权、保护百姓。但影片一开头,诸葛亮就明确地说:“曹操要灭的是咱们,只要咱们逃了,老百姓就安全了,因为曹操要追咱们(大意)。”诸葛亮这番话根本就没法反驳,但刘备还非要和老百姓一块走。老百姓会被他拖累死的!好莱坞剧作注重情感,人物行动在经济、军事之外,还需要一个情感的理由。刘备一系人物没有打仗的理由,而孙权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这都太小了,构不成强大的美好。反派的曹操是为了一个女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打的,但女人只是一个由头,而不是理由。《特洛伊》电影中,海伦的丈夫之所以要发动战争,是因为媳妇被拐跑,触犯了他的尊严,并由自尊心引申到信仰问题,他原本是个和平的爱好者,是小国共处的城邦制度的信仰者,但因为这个事件,他原有的信仰崩溃了,成了一个暴力主义者--这是一个电影的开战理由。而曹操的情感只停留在女人的层次上,并且有“恋童癖”的嫌疑,喜欢小乔是因为“她小时候,我见过她”,并且还找和小乔相像的军妓来睡,以作心理补偿。如果他不睡,只是欣赏这个军妓,还算是个情感,但他睡了,所以他也就丧失了打仗的理由。张爱玲评西方交响乐“就像一个阴谋”,西方的艺术都是阴谋化的,注重结构。结构不是大小多寡的关系,而是性质的改变,发生、发展、高潮的三段体叙事不是量变,是质变。我们觉得伯格曼电影随心所欲,而费里尼评伯格曼则说其玩三段体“趋于玄妙”。好莱坞的叙事是事件的危机和情感的危机同时层层加重的,高潮戏是外部危机的崩盘点,同时也是心理上死活过不去的一道槛。而《赤壁》中的人物,不缺乏危机,但这些人都太聪明,有点危机就自我调节过来了,不按照戏剧规律办事。以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作战的双方都没有开战的理由,并且大多数人物都没有内心的质变,只有常态,而没有性格,性格是反常态的。稳重不是性格,当一个人内心崩溃的时候,仍然保持着稳重的外观,才是性格。不是变化大了就能有性格,常态和变化形成一个有趣的关系,方能显性格。《赤》片主角周瑜做得最有“性格”的事,是他作为指挥官,亲下战场厮杀去了。此举违反了军事常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没有表现出周瑜有内在血勇的性格,反而觉得他不靠谱。西方战争片中有许多主帅带头冲锋的例子,我们都很感动,为何对周瑜不感冒?因为他的常态是吹笛子、弹琴、打猎、做爱,他不顾身份亲下战场,属于他的散漫作风,我们像诸葛亮的反应一样,是像看小孩一样,一笑付之。性格是有感染力的,如果周瑜形成了性格,我们就会被血勇打动,而不会去思考合不合理了,这就是好莱坞剧作法的妙处。剧作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游戏,能把不合理的变得可以接受,在观众眼皮底下玩以假换真的魔术,之所以这个魔术能完成,因为作用在了观众的情感上,在客观知识上不对的,但在观众在情感上认同了,这事就成立了。但调情从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容易的是当嫖客。中国的商业电影,嫖客心态太重了,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商业片以来,至今如此。在消费上占有它,在心理上鄙夷它,这是嫖客对妓女的心态,也是导演们对观众的心态。我们是把老百姓当作最粗俗的蠢货,觉得是几招就可以摆平的,所以二十年来,我们的商业片都是在向外国偷招,把几部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拼凑在一起,觉得就是商业片了,可以取信于投资方,自己也自信了。有的剧作书上描述的好莱坞,容易带来错觉,觉得好莱坞类型片就是几招法宝。所以中国的电影“凑招”的多,我们去谈投资的时候,最常用的套话是:“我这剧本,这段用了《特洛伊》的情节,这段用了《阿甘正传》的情节。”投资方听了很高兴:“你这么一说,我对你就有信心了。” 我们觉得凑招的模式是向好莱坞学的,但真实的好莱坞一线电影是不凑招的,在其剧本创作的时候,一个点子被其他影片用过,便会舍弃不用。好莱坞不变的不是点子,而是故事类型,故事类型就是情感的模式,情节为何要曲折?因为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注重刺激场面,而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自然做不好商业片。西方故事的精华在发展段落,因为这里变化最多,我们不去研究,只爱学人家的高潮,自然会有问题。香港电影比我们早几十年做商业片,早有凑招的风气,一直在偷好莱坞的桥段,因其结合了本地风情,固然取得了成功,但“不学发展学高潮”的毛病一直有。看香港的电影,往往发展段落不是系统化地演进,而是并列上几件事,来凑够时间。香港电影总是显得松散,因为普遍欠缺布局能力,所以就在每一场景上竭尽视觉效果,以局部视觉弥补整体构成的不足,然后以一个华丽高潮来救场,一把赢回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是靠结尾赢了北大学生。当然,如果香港电影的这种反故事的散漫,因为每一场戏都很精彩,也自成美学,名为“串珠”。虽然结构薄弱,但每场戏都有独立趣味,就像一条串起来的珍珠。吴宇森拍《英雄本色 2》失败了,但他的《纵横四海》则是一部串珠的好片。《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都是串珠。显然,吴宇森的《赤壁》是不打算讲故事的,而是要串珠的,否则他会请好莱坞编剧。做一部好莱坞资金标准的香港片,应该是他的初衷。可惜,香港的趣味败坏了赤壁这场战争。串珠,要省略事件演进过程,像诗歌一样。每换一个段落就有新的趣味,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回避掉不能把事件系统化的弱点。《四海》、《倩女》都是把每一小段玩“神”了,才成功的。这种电影是神来之笔,走运了才能有。《赤壁》则具体段落都有欠风流,所以叙事整体上的弊病就暴露无遗了。雪上加霜的是前面分析过的香港电影的阴面--自毁意识,这种意识下产生的幽默是反叙事的。西方的战争片是紧张与幽默并存的,但那种幽默是局面中的幽默,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营救队员们千辛万苦找到了瑞恩,却觉得那个瑞恩气质太差,觉得为他拼命不值,于是小声议论瑞恩的样子--这几句话便是战争片的幽默,它是人物在屈从大命运的情况下,小小的价值质疑,在理性范围里,没有脱离人物的真实处境。《赤壁》中的幽默是非理性的,比如小乔给周瑜包扎绷带,都是大拥抱的贴身动作。周瑜享受温情时,小乔撒娇说:“看来我可以为战士们做些事。”她要做慰安妇去劳军么?对此,周瑜知趣地笑笑--他俩的幽默,毁掉了他俩将军贵妇的身份和三国时代。诸葛亮许诺给苦守的张飞送援军,结果只送来了一个人--关羽,表明他一个人就等于一支部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这是词汇上的脑筋急转弯,不是此情此景下的逻辑,破坏了辛苦营造的“大兵压境,绝地反击”的肃杀局面。《赤壁》中的幽默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破坏了基本的情景设臵。这种肆意破坏比比皆是,所以不能将其视为导演的败笔,只能视为是导演风格,是导演骨子里的香港文化在起作用,即便是拍了四五部好莱坞电影,也无法将其消磨。阵法枪法 在剧作上,吴宇森串珠不成,反受其害。吴宇森的地位,首先是他作出了视觉上的创新,他的剪接和动作设计都很轻盈飘逸,而《赤壁》的视觉则泯灭了个人特征。这也是他去美国的必然,他的剪接手法虽然被塔伦蒂诺这个的超级粉丝推崇备至,但在美国电影院中是引起爆笑的。美国人太实在,觉得他的拍法虚假,所以吴宇森在美国的电影越来越收敛,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变得写实起来。看《三国演义》上的描写,每个人都太会穿衣服了,用料之贵重、色彩搭配之讲究,并且都穿出了个人品位。中国的商周传统是只有贵族才当兵,孔子的时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士”同时也是“兵”,兵痞要等到南北朝的时候才大量涌现,关羽、赵云这些出身低的人当上将领后,是自觉地贵族化的。三国战场就是一场超豪华时装秀,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但吴宇森没有这样拍,他认同了美国人能理解的战场,把赵云等名将拍得一脸污垢、臭汗淋漓。也是为了让美国人理解,用乌龟壳比喻八卦阵。拍出的八卦阵也的确是乌龟壳的样子,是几块方阵拼成的一个大椭圆形。八卦阵传说是诸葛亮发明,效果是“局部吃亏,整体占优”,吴清源说自己得了诸葛亮的东西,他的围棋是八卦的最好注解,四处败迹,最后却赢了。八卦阵是“井”字形的,围棋棋盘也是此规格。日本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成佛也要按照八卦阵次序,其描述修行程序的“金刚界曼陀罗”图就是八卦阵形。在充斥着谈宿命风气的香港,算命多用八卦,算命的基本算法,就是八卦阵基本的阵法,所以吴宇森找阵法资料很容易。可能顾虑欧美人看不懂,吴宇森放弃了作为东方战争最大特点的阵法。这是明智之举,因为阵法至今只在文学中成功,还没在东方电影里成功过,黑泽明在《影子武士》、《乱》中都利用夜色或情节,巧妙地在战场上省略了阵法。而表现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决战的《天与地》,其车旋大阵与鱼鳞大阵的对决,便非常失败,很像一场失控的团体操表演。所以《赤壁》虽在战前大谈阵法,但真开战了,却不见阵法,只见盾牌。八卦阵成了能否冲破盾牌的简单攻防了。其实好莱坞商业片并不排斥讲解知识,观众看电影的基本心理是寻找新奇的生活体验,所以好莱坞剧作创作时有“看部电影,学个知识”的口号,奇怪的知识能加剧生活的新奇程度。比如《杀手里昂》中里昂介绍杀手知识:“杀手水平的高低,是以与被杀目标距离衡量的,最低档次的杀手用狙击枪,之后用手枪,最高境界是用匕首。”这个说法是那么的不合理,但我们看电影时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个知性的刺激。而《赤壁》谈阵法,说雁型阵像扇子、八卦阵像乌龟,就把观众打发了,其实可以多谈点,商业片容量比我们想象的大。东方战争最大的特点是阵法和枪法,中国的马上枪术与西洋骑士不同,中国的武术便是从马上枪术蜕变来的,香港武打片里口头禅似的词汇——“腰马合一”,就是马上枪术对腰和胯的要求,以腰力使枪,以胯控制马,蜕变为拳术后,没有枪马了,但对腰胯仍然是枪马的标准,这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少林拳和太极拳在此点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的兵营传统里,拳术历来是马上枪术的虚拟训练,可参看明清兵营记载的操练规矩。我们的拳术武打片征服了欧美,现在要拍拳术的正源——马上枪术了,应该能形成新鲜的动作设计,但不知《赤壁》对此准备不足,还是觉得欧美只认可我们的拳术,不敢出新。所以《赤壁》中的大将们多喜欢跳下马打架,找个理由就把长枪换成了短刀,甚至赤手空拳。香港武打设计师都懂“腰马合一”的本源,这是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拳术武打在好莱坞的成功,令他们变得保守了,没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突变。但《赤壁》毕竟做了些尝试,可以预见,这是武打片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会有自己的骑士,与欧洲骑士、美国牛仔分庭抗礼。好莱坞的经历消磨了吴宇森的视力,以前的吴宇森对线条、高低位臵极为敏感,所以能把一间普通客厅拍得华丽。《赤壁》中,曹操在战场上的第一个亮相,是从军车的圆顶棚摇下到曹操的正身,以顶篷的圆形来强化人物形象——这思路是对的,可惜意识还在,但不敏感了,没有强化这个圆的线条,把顶棚拍得小得就像一把雨伞,曹操气势全无。以前的吴宇森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镜头,令人落泪。曹操在汉朝宫廷中的出场,是不见头脚,以腰部出场的。腰部在古代是男性表现权威的部位,美国的老派资本家一定要挺着个大肚子,《教父》中的老教父教育小教父时,要在谈话期间展示腰部,以显现权威。《吴清源》中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在棋室出场也是以腰部,其强化腰部的方法,是让其在腰部挂上一块佩玉,这块玉稳定地嵌在腰部,随着人物的前进,无声地逼近,这个人物就不怒自威了。曹操的腰部也有佩玉,但那是一堆,随着迈步,相互撞击得“哗哗”乱响,这就失去了威严,像个货郎了。《赤壁》中的种种怪现象,追根到底,是缺失了精神依托后的焦虑。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积极西化的同时,有着“失根”的焦虑,认为在近代化进程中落后的中国反而保留了古典的所有美好,大正年间出现了“中国情趣”风潮,这类人在谷崎润一郎的小说《鲛人》中表达的心声是:“居然没能生在中国,实在是个无法挽回的不幸。” 当今的我们已经后现代了……我们的依托在哪儿,是朝鲜么?
3d豪情 想明白了再结婚(全集在线观看)www.xiexiebang.com H6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