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课堂教学要体现有趣
作文课堂教学要体现“有趣”
——由游戏作文课想到的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中,这个“米”很大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千口同腔”,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大多数教师视作文为语文教学中最苦的工作。怎样改变这一历来扰人的现象呢?
最近县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作文实验教材,而我有幸先行使用了其中四年级的部分作文教材。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后我欣喜地发现作文课堂较以前更有“生命”了,学生更有“兴趣”了,作文水平也有长进了。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的是“有趣”的习作内容与形式。
八次的游戏作文课,都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八篇的游戏习作,都安排了不同的训练要求,同学们的描写越来越有样。我觉得“忙里偷闲,花时花力”的结果是有价值的。
就拿其中的一次游戏作文《吹气球》教学来说吧。
这堂课我是这么设计安排的:
一、在上课之初我先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名字叫做《吹气球》。同学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我便顺势进行引导,要求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游戏开始了,大家把各自带来的气球全都拿出来摆在桌上,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教室里成了气球的海洋”。
二、接下来,就是各小组推派的人选分批上台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比赛之前我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板书: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有趣的比赛一组一组就陆续进行了。教室里叫喊助威声、气球爆炸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三、然后就是说话练习。目的是在让同学们写出“思想”之前,先让他们从口头上把“思想”组成连贯的语言,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写作时的条理性、1
逻辑性和清晰性,提高书面语言表达的质量。我要求同学们回忆活动经过,把其中最有趣的一个部分说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同学们看到老师没要求他们写,而是让他们说,积极性就激发出来了。因为他们最害怕写作文,宁愿讲。我依次提出说的几个要求。
1、说清楚游戏规则与过程。我引导同学们回想刚才的游戏经过是怎样的?让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先来同学说一说,及时点评,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或模仿或自说)
2、说清楚说具体某一情节或细节。再引导同学们回想游戏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班中某一位同学吹气球的有趣情节还是你自己吹气球的细节?要求说清楚:吹者的动作、神态、语言;气球的形状、颜色变化。(个别说、小组说、分层说、连起来说)
3、说清楚观众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
4、说说自己的感受。(从此次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因为亲身参与了游戏活动,亲自体验了活动,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讲起来是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完全没有了以往作文课上的沉默无语的现象。讲到有趣的地方还相互补充。我发现,同学们在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时,他们的观察范围、观察对象在无穷的扩大,不用你老师说他们也已经做到了。而且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无形中一次次得到锻炼与提高。最后写下来时的实践证明,先说后写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便于他们动笔前理顺写作思路,下笔时从容成文,对学习困难生尤其有帮助,不至于无从下笔。
四、最后就是写作。说一说写的顺序和重点内容之后,在提笔写作之前我又安排同学们阅读其他的优秀例文,阅读有关的好词佳句,进一步储存写作素材与词汇。以此减少因为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而带来的写作难度。
总之,以上所述采用的方式和形式都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
我发现,在老师课堂上的分层具体引导之下,大多数同学能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准确之后又能在写话的环节中,将所说的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下来。一个由玩到看、由看到想和说、再到写的过程顺理成章地就展现出来了。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游戏作文的基本技巧,完成了作文还全然不觉!这样内容这样形式的作文课同学们有兴趣上了,还往往余兴未了。有
一次玩“报数”的游戏,下课了同学们还未尽兴,又自发组织到一旁去玩了;再有一次,玩“扳手腕”的游戏,下课了还没有分出个“你我胜负”。
游戏作文课,让同学们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嘴表达,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解决了同学们一直困扰的“无米之炊”的问题;游戏作文课,由一个个再平常不过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力,诱导学生产生激情、保持激情,从而表达激情,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起来了,兴奋起来了。
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有趣”。诸如此类的游戏作文课,让同学们走进了生活,不仅习作内容与形式,展示了课堂中的“趣”,更在于这样的作文课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浓郁的情趣中得以进行作文训练,改变了以往沉闷、索然无味、苍白的作文教学。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通过实践,我发现县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的这一套作文实验教材,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非常贴近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他们兴趣,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值得推广使用。
第二篇:浅谈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公主岭市岭西小学
刘丽娟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在宏观上科学规划,以期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也需要在微观上予以落实,使素质教育的每一项发展目标,改革措施都得到具体体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至关重要。这点在理论上,观念上,是没有异义的。但实践起来,就很容易滑到“应试教育”的老路,给人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教学管理者进行积极地探索目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一、要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实行教学管理制度化
素质教育成功,不是随心所欲教育,而是靠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规范化规章制度来实现的。这就表明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规范化、制度化是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一个表现形式。
(一)要重视规范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能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发展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可有效保证教学的有序和协调,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了“人治”成份,增加了“法治”成份,并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也规范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了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
(二)要做好教的规范管理。教师教的管理主要通过教研组进行。一是内容上的规范化,学校对教研组各方面工作要制订规范化的要求;对课堂教学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考核五个环节要求规范;对第二课堂要规定了校内外各项应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对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式要规范化。二是教研组各项工作数量上的规范要求,根据各校的情况,可把教研组的活动定为几周一次,其中要特别规定专题研究这几次,其它课堂教学研究、教改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论文撰写都要作相应的规定。三是质量上的规范要求,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有成效,保证时间,出席整齐,在质量的规范要求中要特别重视成果,因为成果是质量的集中表现,成果越多说明质量越高。
(三)要完善学的制度与落实。在学的方面,主要进行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学习环节的规范化,其学习过程可规范为六个环节:即传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阶段复习和阶段总结。前四个环节的根据是认知心理过程中的领会、巩固、应用三个阶段。阶段复习的提出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真正学会,并能学以致用。阶段复习则是学生不断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也是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总结是学生学习上自我优化的手段,通过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
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阶段总结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总结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完善。这是学生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好方式。学校应制定学习规范化制度,教师应按制度总体要求去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实行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在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素质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素质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素质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素质教学管理的中心。素质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素质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学校通过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在带头人的带领下,使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本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特别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及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训。
(二)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目前,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学校应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相应检查措施。为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可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可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授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等国内外各种信息知识,达到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促进思想观念更新的目的。
(三)开展教学经验总结和能力提高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学校可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规定每人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作为制度贯彻执行。
三、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教学管理的效率化
管理效率是素质教育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素质教育管理的目标,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素质教学管理效率,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三个相互关联的规章制度。
(一)教学检查要制度化。教学管理的保证措施之一就是发挥教学检查的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克服人为随机性,增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可靠性。日常检查由职能部门负责,集中检查由校长直接主持。在检查环节中,重点是期中的全面工作检查和期末的成果验收。检查
工作分三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工作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工作开展状况。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评价,既把第一阶段检查得来的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做出评估。第三阶段是总结调整。全面总结评价学期的教学工作,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个别教育与指导。
(二)教学评价客观化。一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文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评价标准和工作条例、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不单独另搞。除了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外,其他均和别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三是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教学评价兼顾工作质量、数量。学校不管是评价某个教学集体、某个教师或某项工作某个环节,既要看数量完成情况,又要看质量、效果如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过程形成结果,不重视过程环节的评价就不能产生好的结果;而结果又往往是过程效益的集中体现。
(三)教学奖励正向化。奖励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学校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其次是鲜明的导向性。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如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中尖力量,可加大这方面的奖励面。第三是强烈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奖励上平均主义就是白花钱而得不到效果。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敢于重奖,拉开距离。不怕有刺激性,有刺激性才能有效果。
第三篇:舆论监督 要体现建设性
舆论监督 要体现建设性
来源: 武汉晚报(武汉)2013-04-10
武汉晚报经济部记者 左洋
一提起媒体舆论监督,“被监督”的单位多是“皱眉头、板着脸”,甚至让一些单位一把手感到难堪,下不来台。《武汉晚报》推出的“金家墩客运站门口有个‘兔子窝的连续报道,却让“被监督”单位笑起来了。
2012年暑运,记者接到旅客反映武汉最大客运站金家墩站“兔子”拉客、黑车宰客的投诉。据记者了解,该站一直在武汉市交通窗口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垫底。
当年7月,记者蹲守一周暗访,并在《武汉晚报》推出重头报道后,江汉区政府立即责令“被监督”单位江汉区交通局组织执法人员整顿周边秩序。
记者没有按常理鸣金收兵。在一个月里,访“兔子”、跟执法,连续跟踪报道,找到症结:区交通局缺乏有效执法权,只能驱赶,导致兔子、黑车司机有恃无恐。9月,江汉区政府决定:具有综合执法资格的汉口火车站地区综管办接管车站周边管理,使执法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今年1-2月,该站在全市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居前列。江汉区交通局给《武汉晚报》送来锦旗,感谢帮助解决“大难题”。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应该始终站在“建设者”的角度,切勿“一稿了之”。我的体会,一是要保持持续关注,客观公正反映当事各方意见,不能偏听偏信,以偏概全。二是理性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部门工作,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大讨论我是建设者)
第四篇:作文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文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 作者:任艳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3期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中学韩洪文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即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层次性过渡性灵活性激励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指导性的意见体现了新课程追求的发展性及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对于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务必要体现“四性”,即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表现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几个方面,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定的梯度层次。有效数学学习应是以上几个方面的相辅相成,融合推进。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层次,即要求学生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学会什么水平的数学思考?能够解决哪些层次的问题?对数学产生怎样的情感?等等。在分层次教学中,针对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学习阶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备课时笔者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情况来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弄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是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层的学生设计一些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这类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笔者设计的问题则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则难度降低、坡度减缓,使其能理解主要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
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等几个层次,通过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学生会逐步形成对这些内容的认知能力。数学知识内容是一个逐步抽象形成的有逻辑的结构体系,需要学生借助数学活动来建构相类似的认知结构。为了达到学生心理结构的建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产生的序列,做好内容抽象的过渡,使得教学过活适合多数学生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同时,对于同一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数学内容的本质;要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数学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阅读材料,供不同学生选择阅读,奠定数学知识抽象形成的基础;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应用的选学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
三、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操作或手段。数学学习是一个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对于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使用,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保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会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遏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的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使之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活生生探究的欲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笔者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简单知识讲解,稍微复杂的内容同伴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前安排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做到胸有成竹;讨论中做到相互启发,实现思维碰撞;讨论后做好思考总结,借鉴他人思想提升自己的思考。教学过程中,笔者喜欢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最终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
四、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重视其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崭新的评价观。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真切地体验到激励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笔者总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契机,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鼓励他们向更高一层目标努力。
积极的动机能够驱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来源上看,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既关注内在动机也不忽视外在动机,要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启发、诱导,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学有余力的优秀生,笔者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用心阅读,发展其数学才能;对学困生,笔者能够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总之,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巩固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创设表达自我、展现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