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恋人观后感(含5篇)

时间:2019-05-12 13:5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恋人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恋人观后感》。

第一篇:红色恋人观后感

刚刚结束98分钟的电影红色恋人讲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爱情,靳和秋秋笃信革命能够成功,中国人民能够站在国土之上成为主人,影片中经常出现一句话,天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上天空,忽然在天空在凝固,谁也说不清它为什么飞~~他们或许就是那在阳光下,在自由天空飞翔的鹰。靳革命组织中的高层领导,长征时负过很多伤,经常出现间歇性的狂躁和幻觉,组织安排他们以假夫妻的名义去上海治病。这就引出了美国大夫佩恩,佩恩第一次见面便爱上这个中国女人,帮她送药,却被皓明抓住,因而他失去了他的工作,起初,他担心被连累,这是出于本能的拒绝,但是还是追上秋秋把药给她,特别是他经常会问秋秋:那是你丈夫吗?尽管靳已经告诉过他,他们是同志。一个人再深究一个问题无非是在乎对方,佩恩尽管知道但还是问,他就是想听秋秋亲口告诉他,秋秋却没有说过。在新年到来的那天晚上皓明抓了佩恩,准备把佩恩押走,但是秋秋和靳却劫持了租借内的美国警察克拉克,逼着皓明放掉佩恩,佩恩跪在雨里喊着一声声我爱你,但是他还是被留在雨里,靳和秋秋走了,靳知道皓明不敢开枪,佩恩只能躺在雨里看着车灯渐渐消失在视线里,佩恩的心该有多痛。或许,我将本末倒置了,人们都在唱革命的赞歌,革命中的爱情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崇高。试问靳爱秋秋吗?秋秋只不过是他的安霞,靳为革命献身,秋秋为他难产而死,最后收场的还是佩恩,佩恩收养了他们的女儿,起名明珠,我不知道这名字有什么含义。也不愿去亵渎佩恩的意思,但是又怎么能逃得过他对秋秋的思念。

秋秋爱着靳,同时坚定地革命信仰使她成为一名战士,陪伴在靳的左右,细心地照顾他,靳的心里还是已经死去五年的妻子安霞,尽管他不排斥秋秋。秋秋有了靳的孩子,这是对靳的爱的最大的表现。秋秋同时被佩恩一次次的打动,当他们留下佩恩而去,我想秋秋的心和佩恩是一样的痛。秋秋和靳是革命的火种,燃烧了自己只为照亮心中的红星。佩恩和秋秋相忘于江湖,这样的结局未免令人心痛。

第二篇:红色恋人观后感

红色恋人观后感

130332(32)

游凯

生命、爱情、信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电影《红色恋人》的男主人公靳的人生旅途中,诠释的是那样清晰、明朗。作为革命家,靳是那样义无返顾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作为文学家、作为一个人,在对待爱情和生命之时,又表现得那么从容与真诚。也许多年来,看惯了钢铁般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所以,当文弱的靳出现在眼前时,有些让人无法找寻到作为共产党人个体的靳,与共性的党的光辉形象的交汇点。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愈发感觉到靳文弱外表下的伟岸。不正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有血有肉的身躯,才筑成了共产党人的伟岸形象吗?

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一个坚强斗士的秋,在情感旅程中的沧桑也耐人寻味。目睹了生父的人面兽行之后,小秋秋绝望地离开了这个胆小鬼。九年后,本可以在父女相识的时刻选择死亡或自由的秋,毅然举起了正义之枪,亲手杀死了这个叛徒,从而捍卫了自己及党的尊严。恋人的交换,最终也没能换来靳的新生与自由。在美国医生佩恩的陪伴下,秋终于走完了自己的短暂而多彩的一生,并难产生下了一个女儿——明珠。

当银幕上出现明珠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那梦幻般的笑容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编导们用心良苦的寓意。是啊,有那么多的先烈们去了,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新中国的的诞生。在新中国红色的历史中,有他们赤诚的生命的旅程,这旅程已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看到故事的后半部分,我感动了,悲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感天动地的爱情。30年代,那是一个混战的年代,也是一个智者自智,昏着自昏的年代。理想,在那是表现的如此强烈如此完美,如此让人感动,为了革命的理想,为了圣神的爱情,他们抛弃原本可以的“幸福”,甘愿抛头颅,甘愿受苦受累。我不禁感慨,那种时代为什么成为了历史,那种为理想的时代,为什么就变成了,追求个人幸福,成天无聊冷漠的时代。我震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震撼革命者为追求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我震撼于他们的决心。我感慨,为什么现代的时代如此苍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陷入迷茫,包括自己。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的年代,我们做什么最有意义?我真的很困惑,什么最有意义?我把太多的事情看得太重了,其实那什么价值也没有,我突然想到。我又想到我该去勇敢的追寻自己的理想,可是我的心灵深处对什么最看重,我无法知道。我怀疑我的能力,我怀疑我的影响,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坚定。我羡慕那个动荡的时代,生生死死,生命可以托付到自己的理想上,生命可以轰轰烈烈,不必为柴米油盐,不必为生活琐事牵肠挂肚。平凡的年代,该有什么样的理想,我的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第三篇:《恋人絮语》观后感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观后感

记得小时候为了看电影,总是到了大半夜,还不舍得回家,那时候看电影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仅仅只有哪家办了喜事才会在村里街上摆上器具播放电影,整个村子得人都会集中到这,大家边说笑边看着,好不热闹。渐渐长大了,上学了,看电影的机会也少了,可是想看的心还是萌发着,现在,看电影的方式多了,电视,电影院,网络„„我也越来越喜欢电影了。宿舍同学带了电脑回学校,我也渐渐的在不知不觉中看的电影越累越多。而这学期选修了《影视文学与鉴赏》这门课,起初只是听同学说学分好修,可是,我却收到了意外的收获,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电影的发展历程,各时期著名的影片,各个主题的影片以及著名的电影奖项,各类电影的欣赏角度等很多知识,让我对电影有了不同的认识。在这里我就介绍一部我自己觉得不错的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小人物,大世界”是这部影片的主要思想。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子宽宽,去看望退休后独自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姨妈,透过宽宽的眼睛,姨妈表现出吝啬、落伍、喧闹和荒谬,而姨妈的邻居水太太也很奇特。但是之后系列的经历使他们彼此理解。无论如何, 这些仅仅是在迅速变化的都市中姨妈有趣诙谐的遭遇,而在一天早晨我们的姨妈在公园遇到了潘知常,一个从广东到上海来发展的“江湖混混”,本想对酷爱京剧的“姨妈”行骗,不想两人竟因京剧成了知音,慢慢的,对于这一个神秘的男人,姨妈倾倒于他,开始了与他的恋爱。但是潘知常最终还是消失了,姨妈的终生积蓄也不见了。与此同时,一个乡下女人金永花的故事也在开始,她为了四岁病重的女儿来到这个大城市工作,为了帮助她,姨妈请她做自己的保姆。很快姨妈便发现她居然靠“碰瓷”来挣钱。这么多的事件再加上姨妈自己发生意外住进医院后,姨妈醒悟过来,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在二十年前离开的另一个省份的家,回到她已经疏远的丈夫和女儿身边。一年之后,宽宽来到姨妈的新家来看望她,姨妈的变化真的很大,也许已经听天由命,对她来说,上海像是一个曾经的海市蜃楼,一个梦境„„

本片中有故事的人、出场的人很多,但不显凌乱散乱,他们都以姨妈的生活为线索而联系着,当然,也不是简单松散的拼接串联,而影视文学与鉴赏论文 是因剧情和人物故事发展的需要而技巧的安插其间,他们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对姨妈的生活乃至内心产生了影响。

姨妈在生活中的出现,有些类似于《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人生活多年的姨妈像抛却了历史,埋葬了故事,她不交代便没有人知道她的往事,她年轻的岁月,她曾经青春的面庞掠过怎样旖旎的微风。从电影开始我可以看见的姨妈,是已经四十好几,青春不再,身体发福,小气,爱吹牛。这是姨妈知识分子的正气和温善。

而潘知常的适时出现,则填补了姨妈“绿窗人寂静,空负貌如花”的内心寂寥,他高大潇洒,口才了得,学富五车,和姨妈志同道合,简直是天下掉下的美事。姨妈就这样掉进了爱情的陷阱,逐渐深陷无可自拔,我猜测,姨妈即便心下隐隐觉察有被骗的可能,大约也是不会回头的,因为太寂寞了吧,守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内心空荡,现实不堪,理想主义遥远而飘渺,潘知常是姨妈生命中的一个变数,原本是被放在理想主义的高楼中,然而他却飘飘然走进了姨妈的现实生活,这种沉溺的诱惑比那份市井气浓重的害怕被骗的担心更叫姨妈神往吧。的确,姨妈和老潘一开始相识就是个骗局,从骗三百块,到每天一斤小排骨,到毕生积蓄.......可是姨妈在那个年纪是需要一份感情的呀,要不然她也不会为了和他去游泳,又担心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挖空心思的给自己织了件联体毛衣,然后不顾一切地跳水游泳,从她毅然跳水和老潘在岸上的表情对比就能看出来,这份感情不是姨妈期待的那样可以依靠,把姨妈从游泳池里救出来的也不是邀她去游泳的老潘,而是素不相识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恋爱中的女人是靠情商来判断的,而不是靠智商判断的。就连姨妈这样精明一生原则性很强的女人,在恋爱是也是冲昏头脑没有原则可言的。

虽然如此,在老潘和姨妈的爱情中,当然也是不缺乏温馨的场景感动我们:

第一,一个晚上饭后老潘兴奋地拉着姨妈的手,神秘地说要带她看个东西,原是是要展示他收藏的戏服。在月夜里,老潘和姨妈穿上戏服,你低声唱来,我低声和,表情生动而温暖。那一刻,我们都会为姨妈多年没唱戏之后,终于在晚年找到一个知己而欣慰,那一刻的气氛属于温暖的爱情,和年龄没有关系,和心灵相同有关,的确,志趣相投的感情是动人的,自由契合的心灵是动人的。第二,姨妈迫不及待的在投资公司门口等着去交钱,一大早来她就坐在长椅上等候,老潘后来时,姨妈想绕过长椅去和他见面。老潘抬高手牵她,示意姨妈从长椅上跳过来,姨妈很犹豫,说这样合适吗?老潘怂恿她说,没问题,姨妈真的跳过去了.......那一刻,你会觉得姨妈顿时年轻了,在那个年纪竟然能做出和年轻人一样的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正如有人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三个自我: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姨妈在上海的生活远没有让她实现理想的自我,她只有说些无伤大雅的谎言,期望在他人眼中看到到理想的自我,然而,那真实的自我冷冷提醒她:她到底不过是生活的囚鸟,老潘的出现,带给她些许放飞的冲动,而现实的牢笼,早就让她欲振乏力。缭乱的城市,熟悉的角落,她只有和寂寞交换着悲伤的心事,甚至,姨妈连心事都不会有了......但大幕总有拉下的一天。有过高潮,当然就会有尾声。可悲的,是姨妈倾覆了全副心力,赴这一生中之美丽之约,期望大而失望大,于是难以复原,变成了一个傻傻的人。也许生活没有给姨妈的后现代爱情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姨妈从天桥的楼梯上跌下来的时候,似乎她的生活也从天上跌到了地狱,希望彻底破灭。

而她所谓的在“洛杉机”的女儿出现,一个从鞍山坐火车匆忙赶来,一口东北话的新新人类也就是姨妈的女儿刘大凡,她的过去才开始慢慢浮出水面。文革时期被远发东北的姨妈曾嫁给当地的男子并生一个下女儿,当文革结束返城的契机出现,她几乎是无任何留恋地抛弃丈夫和女儿,头也不回地离开东北回到上海。她是被上海情调养出来的,被知识成分灌溉起来的内心,更向往一种优雅的生活,文化的,体面的,精致的;相对的,她抛弃的生活,简陋的,粗俗的,草根的;她一定是鄙弃那样的生活的,所以即便背上骂名,她也不愿忽视内心精致的梦想。姨妈终于在年华老去之后回到曾经被她抛弃的旧土,关于她高等教育的生活,用老水的话来说就是端庄娴熟。

女儿和她之间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母亲,割舍不断的骨血亲情;一方面,心里不是没有恨意。她的生活就如姨妈所厌弃的,是粗俗不堪的,文化的落伍,生长环境的影响,她的生活从被母亲抛弃在鞍山时就几乎是注定的了。她恨母亲,在街头大声斥责她,和男友疯了似的吵架,她不是没有理想,而是她的理想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从一开始就投降了。蹲在大门口抽烟的刘大凡脸上复杂的表情,和姨妈病床上寂寥的面庞那么相似。好在头顶上依然有一轮暖暖的月亮,给她那理想消亡的空空荡荡的心哪怕一点点的暖意。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姨妈也不得不对生活低头,勇于接受现实,接受女儿的指责,接受当年想要回到上海获得新生,而今混不下去老了没人照顾不得已离开上海的现实,回到那个她曾经视为苦海的鞍山去过她当年想逃离的生活,接受这一切姨妈是需要勇气的。勇敢接受残酷现实,这和姨妈坚强的性格相关。懦弱的人是不可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的,可是坚强的姨妈接受了,并且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再次找到了生存之道,她和那个刷牙都流口水的粗俗前夫一块去摆摊子做生意。可以说,回到现实中再次投入生活的姨妈是强者,不管她吃的是小排骨还是就着咸菜啃馒头。而在影片的最后,看着那两鬓斑白的姨妈漠然的坐在寒风中的市场里摆摊,而身后旁人的收音机里偏又传来那段熟悉的京剧唱段„„一时间,令人心酸难耐,不禁感慨万千........在姨妈醒后,只有鞍山是此生最后的归宿了,后现代的光芒褪去,生活依旧是现实得如此揪心,姨妈所有的高傲和自尊,都留在了上海的一场繁华热梦里,姨妈,生于此,长于此,离开过,最终又回来,转瞬间,便被时代的车轮踩在了脚底。但唯一没有变化的便是那一份本已经丢失的亲情,一份永恒的亲情。

小人物,大世界。本影片就是从形形色色的人市井小人物开始,也许他们没有能动的影响力,也都是守法公民,顶多有些虚荣心,最有害的武器顶多是流言和吵架,他们相互戒备、伤害,也相互取暖、宽容。片中每个人物性格都很极端,兼有可恨、可怜、可爱,加上喜剧反讽,电影产生陌生化效果,无论对于自恋或自省的观看方式,《姨妈》让观众产生的认同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像是一部小说,没有对诗意影像的膜拜,而是克制着激情,清晰地叙述着主人翁后面的大的社会。就好似土耳其的细密画,每一笔触都有它的微妙,没有救赎的崇高感,而人与人之间慰藉,如同空气和水那般充满本质感,润物细无声。也许这就达到了本片想反映的小人物,大世界的主题吧!

第四篇:红色经典观后感

红色经典观后感 什么是团队精神?

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集体主义?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重视团队的力量。团队力量的升华,则是依靠这个团队中的优秀人物来实现。我们的英雄情结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团队塑造了英雄,英雄引领着了团队。

在《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中,似曾相识的英雄场景几度出现。

影片开始,日本鬼子拷问嘎子的奶奶,逼问八路钟连长的下落,要挟乡亲们交出钟连长,奶奶宁折不弯,始终不松口。这时,在嘎子家养伤的钟连长实在看不下去,不忍心乡亲们为他而牺牲。钟连长大步走进人群中,朗声说道:“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与他们无关,放了他们。”于是,钟连长被带走了,奶奶牺牲了,但绝大部分乡亲的性命保住了。这一幕,在嘎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钟连长的毅然决然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中。

还是钟连长,被日军严刑拷打,宁死什么也不说,被打昏3回,抬回监狱时话都说不了,还使劲喊‘共产党万岁!’。嘎子听了,眼圈都红了,把这些牢牢记在心里。当钱队长讲打仗要流血怕他年纪小吃不消,嘎子就想起了钟连长,说: “流血就流血,老钟叔被敌人拷打,还喊共产党万岁呢!”这样的表态之后,嘎子被接纳进了八路的队伍,接过了钟连长的枪。

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在嘎子的村子,侦察英雄罗金宝用扫帚缴了鬼子的盒子枪。小嘎子对罗金宝崇拜至极,神交已久。在投奔八路的路上,手持木枪的嘎子恰好碰上了一名“汉奸”(事后知道这是罗金宝伪装的),对汉奸恨之入骨的嘎子灵机一动:罗金保叔叔用笤帚疙瘩抢枪,我有一支木手枪,不能也抢一支枪吗?嘎子手持木手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打死你狗汉奸!”事后证明这次“缴枪”纯属大水冲了龙王庙,但从中可以看到罗金宝用扫帚缴枪的故事对嘎子影响之深。一个故事,在嘎子的心灵发生了化学反应,成为嘎子的行动指南。

钟连长,罗金宝,毫无疑问,是小嘎子心目中的英雄,嘎子亲切地称呼他们

“老钟叔”、“老罗叔”。钟连长、罗金宝不是空洞的英雄,他们是属于人民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置身枪林弹雨、无

间地狱眉头都不皱一下,他们和人民生活在一起,他们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正

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在老革命英雄教育、影响、激励下,小革命英雄初长成。老革命英雄通过自

己的言传身教,把革命的火种传到下一代,使星星的革命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言

传身教,更多的是身教,行动是不需要过多的注解的,行动最具有说服力,行动

最有感染力。正是亲眼看到了钟连长挺身而出,才让小嘎子亲身体会了一名革命

战士的职责,在老百姓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作为人民的革命英雄,必须站出

来。当日后张嘎遇见了相似的情形时,嘎子想都没想,便做出了决断,舍己救人

是他唯一的选择。不得不赞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钟连长、罗金宝、张嘎、嘎子奶奶,都是我们的革命英雄。在影片中,小

小的白洋淀地区就有如此众多英雄,我们不禁会问,哪来的这么多的英雄,英雄

从何而来?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 亮剑精神》讲:

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者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

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英雄,来自于培育英雄的土壤。晋察冀这样的抗日根据地,就是培育嘎子

他们的土壤,在党的政策下,根据地人民坚决抗日、自力更生、推进民主,他们

当中的优秀分子,就成了嘎子这样的革命英雄。抗日战争中无数英雄的出现,不

是偶然,而是必然。正是因为有培育革命英雄的土壤,有无数英雄的涌现,抗日

战争的胜利是必然,是水到渠成,而绝非偶然。

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英雄激励着我们前进。

革命英雄本身来自于人民。革命英雄的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革命人民。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群众路线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当今中国,我们成就巨大,但挑战巨大。在前进的路上,我们确实需要当代的英雄也就是时代风云人物来引领我们。我们未必能够成为那万里挑一的人物,但至少,我们可以一起做好培育英雄的土壤。英雄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英雄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

没有英雄。英雄,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需要个人的努力,需要机遇,独有培养英雄的土壤,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英雄还急切;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英雄,也会因为没有土壤,不能发达,最终夭折。

没有英雄的人民,就没有人民的英雄。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班级:09级艺术设计本一班姓名:叶超院系:美术学院

第五篇:红色经典观后感

10法学 唐雅丽

风雨同舟,党的精神

作为一名志向于积极靠拢党的学生,我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这次阅读经历让我从思想到灵魂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我的心灵也受到强烈的震撼。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积极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此基础上,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中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共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各阶级为新民主主义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而在其中更是遇到重重困难,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冒险主义,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了高潮,盲目要求进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月15的至17日在黔北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带领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了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于1945年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此后因国民党不愿和平共处而爆发内战,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国内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战后整顿,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中途因领导人的决策失误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遭受巨大的损害。但最终纠正了政策上的失误。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随后又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理事的身份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贸易总量也逐年上升,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而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党。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转变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九十年的奋斗、求索,开创出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由星星之火而变为百万雄师,而从其军事力量上来说则由小米加步枪而发展成为科学化,管理化的军事强国。中国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成为了独立的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几乎是共同发展的,所以为了壮大中华民族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这次对党90余年的光辉历程的阅读和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得到发展,才能壮大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革命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建设都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困难险阻以及胜负比较,终于实现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理论的飞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第二次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

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分割或受日本的侵犯,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因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而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与排挤,但那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了,有自己的自主权了,不在受控于他国。而且,那时的中国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拥护,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老大哥。1971年中国恢复了世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美国的孤立计划彻底失败;2001年中国的入世计划也成功了;2008年成功举办了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而贸易总量更是每年都处于上升之势,现在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无不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上升,而这些都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在迈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九十周年诞辰。认真学习、全面研究我们党九十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进行深思,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领导能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并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载红色恋人观后感(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恋人观后感(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经典观后感

    红与不红暑假,闲来无趣,把《亮剑》《潜伏》又瞄了一遍。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文学的境界最终拼的是作家的思想境界,同理,红色经典的高下其实也是按思想境界来区分的。我认为,既然用......

    红色经典观后感

    篇一:建国大业观后感2009年9月25日,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

    《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看《触不到的恋人》有感时间的移动其实是缓慢而单调的,是一种来自八荒四合的声音,毫无边际地铺展着无言的空寂,而生命的曲折竟然如此低抑纠缠,诉说着一场古老的情绪。——席慕容......

    红色恋人唐鹤德(共5篇)

    红色恋人唐鹤德 2016.11.5 刚看完《红色恋人唐鹤德》,真的很感动,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两个的感情可以用细水长流来形容,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他们冥冥中好像有一种缘分,让他们第一次......

    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电影《世纪大阅兵》观后感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世......

    红色家书观后感

    品红色家书有感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

    红色长征观后感

    红色长征观后感 在这个世界上,我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喜欢音乐,因为它能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我喜欢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我喜欢电脑,因为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国奥......

    红色电影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这激情四射的高中,我们逐渐走入了更加残酷的高三时期,我们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和压力,对,在这个时期,我们更需要去努力去奋斗,今天看了一步叫《建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