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研究.doc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研究
李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
目前,在所有的高校中,考试作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不良现象。即使绝大多数的高校对此明令禁止,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仍然遏制不了该不良现象的发生与扩散。对于该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对作弊问题的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对于作弊的动机,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作弊很大程度源于对平时的课程没有重视,临近考试担心不及格,于是铤而走险。还有部分担心拿不了高分,于是开始作弊。对于作弊,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妄想通过作弊提高分数而不被发现。对于作弊的依赖心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动力,考试依赖作弊,最终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关键字
考试作弊,原因,严重后果
引言
考试作弊现象自古有之 ,虽然惩治作弊的措施不可谓不严厉 ,防止作弊的手段也“与时俱进” ,然而 ,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或许我们在研究怎样对付具体作弊的同时 ,更需对考试本身进行审视 ,作弊的“与时俱进”恐怕恰恰是源于我们只是在对付具体作弊方面与时俱进 ,却没有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方面与时俱进。根据在西北部分高校调查,现在高校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愿望和动机者占42%,得逞者10%左右,因此受到处分者占1—2%。许多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理越来越重,但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有蔓延之势,原因何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此现象询问就读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考试管理收集大量的现代大学生考试作弊资料,从客观、主观上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各种原因,就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和自我约束力差是导致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考试作弊是社会不良现象在高校中的反映,它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严重的,根除考试作弊这种丑恶现象已成为高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头等大事。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中,考试已经作为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是每到期末考试时,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就频频出现。有的学生托作弊的福,不仅赢得了名声,还拿到了奖学金,而那些没有作弊的学生便感到非常的郁闷,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不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不少原本不屑于作弊的学生也深陷于作弊的魔爪。考试作弊使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把握,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考试作弊是对其诚信品质的严重损害,对于国家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正文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大部分同学不认为作弊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部分同学对于考试作弊是反对的,当然也有同学持相反意见。有41%的同学认为不能容忍作弊这种欺骗行为,有44%的同学认为作弊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不利于养成大学良好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分析:
(1)有的学生对考试成绩很在乎,相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来达到人生的理想目标,在大学中,只要你挂了科,评优、保研等等好事都将与你无缘,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打游戏,聊天等虚度光阴的事情上,而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忽略了上大学的首要目标,以至于对考试成绩要求不高。部分同学认为有些不重要的考试就可以作弊,因为这些考试既然不重要,那就没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些知识也就不用要全部掌握,只要自己有个了解就行。另有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虽然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学校显然成绩更重要,因此为了一个好成绩而去作弊是很有必要的。
(2.)有的同学看见他人作弊不仅没有让老师发现,而且还获得了好成绩,产生了不满心理,别人都作弊我也作弊,否则心理不平衡。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小部分的同学则是受到了他人的怂恿,一想到别人作弊没被发现,自己也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也不会被发现,于是就作弊了。还有少数同学认为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作弊。再就是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部分同学认为作弊以求得高分是为了对父母有个好的交代,父母辛辛苦苦送学生来学校读书,就是为了让子女有出息,学生不忍让父母失望,但自己也没有一个很高的水平,就想通过作弊来获得好成绩。
(3)学校没有把诚信教育完全落到实处。学校没有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在考试时,考试座位安排不合理也是一方面原因,部分监考老师出于维护自己班级的荣誉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看见自己认识的同学就放松了考场的要求,隐性的为他人提供作弊的机会。
(4)现在大家普遍看中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分数或者说是一大堆资质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等。也只有具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学历和证书,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去竞争,如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证,对一个
人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有就是当今社会诚信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像学术抄袭现象,大学生诚信还贷之类的问题。
结论
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我们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就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和自我约束力差是导致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同时选择作弊还源于对平时的课程没有重视,临近考试担心不及格,于是铤而走险。还有部分担心拿不了高分,于是开始作弊。对于作弊,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妄想通过作弊提高分数而不被发现。对于作弊的依赖心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动力,考试依赖作弊,一旦被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而言,一旦作弊被发现,将会被取消学位证书的颁发。这对于靠文凭找工作的现实社会来说,惩罚无疑是巨大的。对此,大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考试,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注重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平时就注重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组织学习广义上的诚信(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诚信)。政府以及相关团体积极开展诚信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人才观,摒弃只注重高分数、高学历的畸形人才观。参考文献
刘云华,官本位意识与考试作弊现象——对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莱阳农学院人文社科系 山东莱阳265200,2003年04期
高赟,杜绝作弊现象 重塑人性本真,校园内外,科技日报,2002—02—04
王艳萍; 蒋满凤; 金锦花;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防范作弊的举措 仰恩大学;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问卷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请原谅我打扰了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考试情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便我们更好度过丰富的大学生活。我们将开展跨年级、跨专业、多层次、多角度的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力争得出最真实的调查结果。在此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注意:请各位同学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或在横线中填上适当的内容。为取得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让我们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在此恳请你务必认真填写选项,最后非常感谢你在白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衷心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有个好心情!
1.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的性别:()
A男B女
3.你在大学作过弊吗?()
A经常,并且以之为习惯B偶尔,觉得作不作无所谓C很少作弊,即使是帮别人作弊也很少D从不作弊,痛恨作弊
4.你作弊时害怕吗?()
A非常害怕B有点怕C非常淡定
5.你认为目前大学生作弊的现象严重吗?()
A非常严重B比较严重C不太严重D不严重
6.你认为大学存在作弊行为,学校哪些原因(可多选题)()
A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好,让学生学习吃力B学校考核制度不完善,死板考试制度 C老师只要以成绩考核学生D学校监管力度不够
7.你对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是?()
A这是很正常的事情B虽然不是很对,但还是可以理解的C可耻的行为D与我无关,无所谓
8.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手段有(可多选题)()
A夹带(小抄)B替考C传字条D手机电子文档或百度搜索
E写在桌子上F同学之间分工合作
G其他(你知道的):
9.你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原因有哪些(可多选题)()
A家庭对学生施加压力太大B用人单位主要以成绩证书评价毕业生
C社会上的舞弊、腐败现象给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D其它:
10.你认为我校现在考风怎样?()
A很好B一般,有部分人作弊C较差,大部分人都作弊
11.你觉得驱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因素是(多选题)()
A没有学好,防止挂科B寻求高分,可以保研C寻求高分,以后好找工作D为了高分,作为入党、评奖学金等评优的条件E为了满足虚荣心F别人都作弊所心理不平衡
G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分散了精力H监考不严,惩罚也不重
I 与教课老师对立 J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
K帮同学的忙 L社会活动太多,分散了学习时间
12.你认为应该如何减少作弊()
A开卷考试B诚信教育C把学校的惩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D合理安排考试座位
13.你对监考教师的评价()
A较严格B一般C监考非常较松D不一定
14.你对学校、学院考试作弊处分情况的评价()
A较严厉B一般C几乎不处分D视情况而定
15.你认为作弊的管理因素是什么()
A考场管理松懈B监考老师姑息纵容
C对考试作弊学生不处理或处理较轻D其他
16.当别人都作弊而你不作弊时,你是什么感受()
A心理不平衡B无所谓,别人作弊我管不着
C众人皆醉我独醒,鄙视他们D其他
E私下向老师举报他的行为F其他
17.假如一个跟你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考试的时候要求你“帮助”,你会()
A毫不犹豫的答应B不是很想给,但考虑到监考不严,所以就给了
C装作不知道D直接拒绝
E私下向老师举报他的行为F其他
18.若你帮助别人作弊是因为()
A同情B同学一场互相帮助嘛
C碍于面子不好拒绝D其他
19.你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有(多选题)()
A没有危害B使考试失去公平性
C降低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D形成不尊重知识的风气
E不利于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树立F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G其它20.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多选题)()
A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作弊成本B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C严格监考制度D考试的方式不要仅限于闭卷,应适当地结合开卷形式
E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F提高教师的讲课质量
G适当调整试卷题目的难度
21.就你知道的作弊手段有:
22.提出你认为可以解决或缓解学生作弊的对策或建议:
谢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第三篇:考试作弊问题
考试作弊问题
考试作弊问题几乎已不能用问题来形容了。但凡某个问题,必然有解决的方法,就算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不过是缺乏相应的证据来考证或者还没弄清这个问题之所在,可考试作弊这问题,又没啥技术瓶颈,证据也是显而易见,可自隋朝开科举至今,作弊之风,却也是绵绵不绝。不仅学校里作弊,各行各业但凡涉及考试的,都有作弊;作弊之规模,小则数人,大则成百上千人,也算是千军万马,十分壮观了;作弊之风,不唯中国仅有,外国也屡见不鲜;作弊亦不仅仅局限于当代,古人作弊手段之高超,吾侪实不能望其项背,至于未来,亦可留待我们仰望星空时遥想一番。由此看来,作弊也算是亘古通今弊贯中西了。考试作弊应该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像哪朝哪代会没有小偷强盗杀人犯呢?要是有哪个地方都没有小偷强盗杀人犯了,那这个地方肯定也不会有考试作弊,这个世外的桃源,也只能存在于世外,或许当社会已经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就不会再考虑考试作弊这样的问题了吧。
针扎了疼,再扎会缩手,肉吃了舒服,总想着再吃一口。考试就是这样。利益所趋,必然趋之若鹜。连最简单的草履虫都知道躲避有害刺激,亲近有益刺激,更何况人这类不知道要比草履虫高多少个生物级的哺乳类生物呢?
要说考试作弊,就必然要说为什么会有考试,要说为什么会有考试,就要说我们生活的环境,这是前推法,不妨这样想,我们后推来看看,要是考试作弊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就海晏清平万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了,就算我们解决了考试作弊,也必然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考试作弊问题,从其本质来讲,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问题。当然,这就扯淡了,不管什么问题,也大可往这方面讲,所以还是言归正传。
以省、市甚或国家举办的各种考试来看,目的不外乎取贤纳士,让有才之人得以人尽其才,为天下读书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倘若有人舞弊,以不正当的方法手段来获取利益,自然会冒天下之大不讳,若不加以严惩,岂不是冷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不然,公平何言,道义何存?整个社会倡导的真善美,意欲构建的和谐社会,又将置于何地?这是大道理。小道理就好说了,试想想,别人为了考试看书复习,没日没夜,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到头来考试成绩还不如你作弊来的分高,可你平日除了打游戏斗地主就是斗地主打游戏,末了还轻描淡写的来句“稍微做下弊,成绩还可以”,这搁谁身上谁也是一肚子火,当然大家都是读书人,有火也不能冲你发(真是憋屈),也就只能在心里把你鄙视一百遍啊一百遍。洋人作弊与我辈无甚关联,古人作弊,也不过留着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道理,也是癞蛤蟆吃萤火虫——个个心知肚明。这里主要讲的是大学作弊问题,大学考试和其他考试不同,大学考试没有那么多利益冲突,这种温室般的考试环境也造就他特有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矛盾冲突早已不是考生与考生之间的冲突,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毕竟在大学里的考试,只要老师能让我过这门课,那就行,至于是不是高分,那就无关紧要。于是在大学里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考了58、59分的同学会咒骂老师,心中愤愤不平好几周,而考了60、61分的同学则又会对老师感恩戴德,心中美上好几天,仅仅1分之差,竟然已是天壤之别,而那些30多分或者90多分的同学,对老师就直接漠视了。
倘若认真考究,大学考试真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么?恐怕没有哪个老师会存心让自己的学生挂科的吧?试想,一个老师教全院的《C语言》,结果考试的结果有一千多人要补考,这个老师可能就饭碗难保,老师们的业绩也是和自己学生的成绩相挂勾的,考的好了,自然老师也好,所以,老师与学生,实则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一条战线上的。
诚然,的确有老师将58、59分的成绩抛上60分而放学生过关的,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底线,“花有百样红,人有千百种”,你不能要求这个老师就要像某个老师那样行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你卷面上成绩有多少就是多少,这是不能改的,顶多就是在平时成绩上多给你点分,但想想,一学期点名三次,你都三次不到,平时成绩能给你高分么?更何况
作为一个老师,他必须为人师表,不能昧着良心瞎给分,总不能为了让你过关,就扭曲事实,你又不是老师的啥啥,可能么?他犯不着留个把柄让别的老师来抓。
当然这些大家也是都知道的,而考试作弊也无非是为了让自己的卷面成绩能确实有那么多分,倘若是授课老师监考,学生作弊起来可以说是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因为他知道老师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故而诸多老师对考试作弊总是即见之,则任之,总是你作弊手段太过招摇,或者有别的老师在旁监考,他才不得不收拾你,不然他老师尊严何在?两个老师监考,可不仅仅是为了监考学生作弊,也是让老师们互相监督,看看是否会徇私舞弊,要是监考的两位老师没啥交情,那学生们可就要小心了。至于那些在考场与作弊学生斗智斗勇玩的不亦乐呼的老师和协同学生考试作弊的老师就不作深论了。
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大学考试基本上来讲是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的(想拿奖学金的不作考虑),大学考试,纯粹就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一个测试,但这个测试已经不是测试了,他早已流于一种形式,至少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这样。老师们不断的下放标准,一方面怪学生太懒,一方面却又迎合学生的这种习性,究竟是老师的纵然导致了学生的懒惰,还是学生的懒惰导致了老师一再纵容早已不得而知。但每个从高中走到大学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是那样的么?高中的时候,考了80分还愁眉不展,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就为了能多拿几分,大学的时候只要能上60分就以手加额山呼万岁;高中的时候要是见谁考试作弊就相当鄙视,大学的时候要是见谁不作弊就十分惊奇;高中的时候要是放纵自己去网吧打了会儿游戏,心中总是沉甸甸的有负罪感,大学的时候天天在寝室打游戏,偶尔去看了一天书心中还挺有自豪感,瞧我其实也挺用功;高中的时候和同学聊的是某道题怎么解,大学的时候聊的是这个副本里的boss掉的什么装备;高中的时候老师总是想着法的出难题考学生,好让学生见到更多的题型,大学的时候老师想着法的降低试题难度甚至把答案给了学生,可还真还有这样的懒货,连答案都懒得背。
大学里的考试作弊真的就只是考试作弊这么简单么?为什么在大学里考试作弊之甚就远嚣于其他考试?这不是一场考试或者几场考试的问题,整个学院给学子们所呈现的是一个什么环境?一个刚入学的新生问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成绩怎么样,高年级学生答道只要能上60分拿毕业证就可以了,过了一两年,这个学生已经成为了师哥师姐,当他和入学的新生交谈时,大概也会对这位新生说,成绩上60分就行了。于是这样的大学精神一届届的往下传,还有不知道多少这样的精神往下传承着,知我者谓我迫不得已,不知我者问我为何作弊。
第四篇:大学生考试作弊
【摘 要】本文从高校管理失范、大学生心理失调二个方面揭示大学生 考试 作弊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课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及深化大学生道德 教育 等解决策略,力求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作弊原因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探究
1.高校管理不规范的助长作用
(1)课程管理不合理
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陈旧,不能满足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进度不合理,有些课程属于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但学校为了凑学分赶进度,要求在短时间内学习过量的内容,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力不从心,但为了考试能够过关就通过作弊来获得分数。
(2)考试管理不完善
现行考试在考试方法、命题内容、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和漏洞,给大学生作弊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只要考试方法不改,还是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试,考些死记硬背的所谓“客观题”,不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就不可能避免出现作弊现象的产生。
(3)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做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的人。然而,由于有些学校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大学生的考研率,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道德教育流于一种形式,重视德育课本的学习,却难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道德自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校缺乏良好的诚信氛围,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学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小环境,它的文化氛围将渗透到大学生的一行一动中。教育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些教师在研究中弄虚作假、抄袭严重,这种行为对大学生起到了反面示范作用。
2.大学生心理失调的主导作用
(1)竞争心理
社会心 理学 的研究表明: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的行为干预下,人们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性行为方式,着名的“囚犯两难”实验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囚犯两难实验的过程是分别审问两名共案囚犯,双方彼此不知对方反应,若双方均不认罪,则可能都获得释放,若一方认罪,则可能减轻判罪,而使对方被加重判罚,在这一实验中大多数囚犯选择了自己认罪,力求减轻判罚,即选择竞争性的行为方式。在考试这一行为中,某一个体的作弊行为及其后果,会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体就会担心其他人通过作弊行为获利而危及自身的利益,解决这一顾虑的措施只有两种,一是群体合作,公平考试。二是选择各自的竞争性行为。依据上述的观点,竞争性行为的选择将是首选措施。因此,在考试中担心他人通过作弊而获利,全体也将倾向于选择考试作弊这一行为方式,这一观点解释了大多数的作弊大学生在对其行为进行说明时的一个共同观点:即由于他人作弊而自己作弊。可见,在大学生群体的考试活动中,若一个作弊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大学生群体间的竞争心理也是引起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也不打算作弊。可这样的结果却是:自己的成绩不如作弊的。有的同学还说这是“没本事”,更有甚者,竟然有的同学靠作弊得来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于是产生了“不作弊白不作弊,作弊成功就是自己的本事”的思想,行动上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加入了作弊的行列。据调查,大学生持“人家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亏”心理而作弊的比例为12.55%。
(3)侥幸心理
在考试的过程中,大学生和监考教师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就是说大学生作为考试的主体,掌握大量的信息,因为教师所采取的预防作弊的措施,大学生都知道,而大学生的作弊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考生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功利最大化目标,可能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4)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过分看中分数,爱慕虚荣,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他们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作弊,以满足个人欲望。存在这种心理的不仅包括成绩不好的大学生也包括成绩好的大学生。
二、解决大学生 考试 作弊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课程管理,实行选修制和弹性学分制
弹性学制是在实行学分制基础上,允许大学生在修满必备学分的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大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学分来 计算 大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数量,并以此作为考核大学生的学习、毕业和是否取得学位的依据。采取这一措施,既保证了 教育 活动的一致性,又给大学生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施展自己的特长爱好,使他们的个性可以自由 发展 ,在展示才华和自我教育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从而弱化大学生的作弊心理,减少大学生的作弊行为的发生。
2.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在考试中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监考。无论从座位的安排、考试程序的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的强调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严格遵守监考职责,严肃认真,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纪和作弊大学生不纵容、包庇;考试后,对出现的作弊行为依据学籍管理规定及时处理。有些学校为防止大学生作弊,教务处和各系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3.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调整心理偏差
道德教育不是形式,是要实实在在地对大学生起作用,把外部控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注意道德活动的实施,使大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注意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任用具有良好德行的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授思想道德知识;举办各种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这一美德;另一方面,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应当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学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只有在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参考 文献 :
甘霖,青平.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究[J].经济 师,2004,(4):103-104.唐晖,张夫贵.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报告[J].桂林航天 工业 高等专 科学 报,2002,(2):54-59.李丽霞.考试中的成信与考试制度的改革[J].现代 教育科学,2003,(6):83-84.
第五篇:贫困大学生问题情况调查研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年学期第一学期
题目:贫困大学生问题情况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91班
姓名:
成绩:
前言:
贫困生属于弱势群体之一,无论在社会还是学校都备受关注,这是一个关系
到谐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由于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经济收入差距等原因,导致出现贫困大学生增多的情
况。为了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助贫工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要更好地解决
问题,必须清楚地了解对象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为制定扶助贫困大学生政策提
供很好的依据。问卷问题范围:主要关注了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心理、就业等几方面。本次调查主要以贵州大学贫困生为调查对象,以100名在校非贫
困生作为辅助对象。根据贵州省教育部规定助学金申请需要家庭贫困证明,根据
记录从在校贫困生中随机抽取100名作为样本。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自填问卷,无记名答题形式进行。另外通过采用访问形式来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根据年级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大一35%、大二35%、大三20%、大四10%)来确定贫困生样本,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84份,问卷有效率为84%。而
对于非贫困生样本的收集,我们采用相同的分层随机抽样原则,一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问97卷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问卷有效率为97%。
一、调查结果
1.两组学生在性别、年级、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的分布上差异没有显著性。
2.贫困生经济收入来源。见表,77.6%的贫困生第一生第一生活费来源选择了家
庭,34.9%的贫困生第二生活费来源选择了做兼职,可见贫困生生活费来源仍然
是以家庭为主。男女生在第二生活费来源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积极地面
对生活,女生生活费来源于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比男生少,而女生做兼职的比例明
显高于男生。
表贫困生生活费来源
男女总
第一生活家庭37(80.4%)29(44%)66(77.6%
来源社会人士1(2.2%)4(10.3%)5(5.9%)
亲朋好友1(2.2%)1(2.2%)
兼职5(10.9%)2(5.1%)7(8.2%)
奖助学金2(4.3%)4(10.3%)6(7.1%)
第二生活家庭6(19.4%)1(3.1%)7(11.1%)
来源社会人士3(9.7%)3(9.4%)6(9.5%)
亲朋好友7(22.6%)2(6.3%)9(14.3%)
兼职4(12.9%)18(56.3%)22(34.9%)
奖助学金9(29%)6(8.8%)15(23.8%)
勤工助学2(6.5%)2(3.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比较。贫困生月生活费4 0 0 元以-5 0 0
元有4 4.7 %,可见贫困生月生活费集中在5 0 0 以下。相对非贫困生4 3.9 % 在5 0 0 元以下明显高出3 2.6 个百分点。对比两者的月生活费在5 0 0 元以上的比例,非贫困生都明显高于贫困生。
4.贫困生的消费支出状况。消费支出主要包括伙食、服装生活零食、医疗学习用品、其他。被调查贫困生样本中显示,消费支出按比例由多到少排序分别是伙食、医疗学习用品、服装生活零食。但是女生在第二消费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第二消费支出是服装生活零食,男生是医疗学习用品,这与实际女生喜欢零食与服装,男生频繁运动容易受伤吻合。通过辅助样本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看法,65.3%认为贫困生花钱比较谨慎,70.4%认为贫困生穿戴上都是比较随和。
讨论,1.学费仍然是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障碍,贫困生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第一,被调查贫困生中,17.4%的贫困生的学费占家庭收入40%以下,65.2%在40%-90%之间,17.4%竟然在90%以上。可见大部分贫困生家庭都负担着沉重的学费,每年的学费对于贫困生来说依然难以承担;第二,贫困生的月生活费仍然主要来源于家庭;第三,有30.2%的贫困生来自贵州省经济落地区,但是贵州省大部分高校都在消费比较高的贵阳,这对于初来就读的大一贫困生在消费方面不适应,有的贫困生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对于贫困生的资助,除了在学费上提供助学贷款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来减轻贫困生的生活负担,针对大一新生消费不适应现象,高校在发放助学金时应向低年级有所倾斜。
二、调查分析
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我们从经济条件、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和自卑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的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这些压力有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父母的压力等等。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很多贫困生,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同时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游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进行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贫困大学生很多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合群”。调查资料表明,有62%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3.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3.4%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5%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备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结果显示: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因为文化资本的差异,一个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学生,要想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现代社会,要付出比城市孩子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这使一些贫困生常常感
到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社会除了要关注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之外,更应该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更要关心贫困生的大学生活,要创造条件,缩小、消除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文化资本差异,同时经常开展集体活动,消除他们的封闭心理。使他们能公平地面对社会的挑战,教育部门应该把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尽可能消除早期学生之间的文化资本的差异性。
2、贫困生就业方面的问题
贫困生对待就业问题时的态度、心理和原因。我们采用了访问的形式和在大学系列招聘现场中调查结果分析。贫困大学生对待就业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① 自卑心理,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平弱。此外,由于在中学时代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他们或感觉成绩不佳,或感觉能力欠缺等,因此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缩手缩脚,过于拘谨,不敢大胆自荐,从而丧失就业良机。
②.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知道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贫困生虽然身在学校,却始终惦记在远方的家庭,总为家里担心。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走上社会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面对就业,他们经常考虑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如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 忧虑、彷徨随之而来。他们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生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然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对就业的恐惧感。
③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在择业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他们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又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大学生各种社会关系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对待就业时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贫困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完善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毕业时有竞争的资本,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贫困大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贫困生也应注意积极主动地获取就业信息,因为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更是大学毕业生通向用人单位的直接桥梁。在求职过程中,机遇可遇不可求,贫困大学生应注意提高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的能力。贫困大学生还应注意提升推销自己的能力,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了解自己的价值。把所拥有的能力通过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传达给市场需要较出色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贫困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找机会锻炼自己,比如上课时在大家面前发言,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多参加求职技巧、模拟招聘、职前演习等各方面的训练。
1.国家方面
国家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加大扶贫投入资金,改变以往只输血不造血的扶贫政策,不做表面文章。
在就业方面,国家应该为贫困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在就业培训、企业招聘、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政策指导,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对贫困生助学贷款方面,应该出台更加宽松的政策,坚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国家可以放宽助学贷款的金额及期限,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费压力,使他们更加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国家也应该加大对社会企业等单位的宣传加强企业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对他们的就业歧视等、2.高校方面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高校应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大学应该在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加大辅导力度,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因贫困自杀、因贫困犯罪等令人痛心的现象。在对贫困大学生自助时尽量照顾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理,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丰富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不在封闭自己,不再自卑。在平常的疏导工作中,应让贫困生懂得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可改变的任何外界的支持和帮助都是有限的,贫困生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提高贫困毕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
高校要加强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的训练,包括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等多方面系统地对贫困生予以帮助。如针对贫困生现代技术基础薄弱的现状,有侧重地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促使其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本领;针对贫困因经济和心理压力,不善交流的状况,引导贫困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轮流担任班干部,吸引他们加入到竞争性比赛中来,以锻炼其人际关系与组织协调能力,改变自卑胆怯的畏缩心理,逐步树立信心,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就业不畏拼搏,敢打必胜的进取心态。
3.家庭方面
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尽量不要给贫困生过高的期望,这样会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双方要多理解宽容,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不但是靠钱累积起来的,没钱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样可以幸福。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增加就业资本,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公平。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脱离贫困,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