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宗旨和作风的实践意义
思想汇报
——党的宗旨和作风的实践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坚持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顺利完成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把党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有着十分重要实践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其次,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与剥削阶级不同,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如果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也会严重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般的思想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的重大政治问题。
再次,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离不开这一条。这一条做得好,我们党就能够更好地经受备种考验,保持党的纯洁性。
因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为实践其根本宗旨,我党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走出认识误区党的宗旨教育一定要扣紧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及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予以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对于重大原则性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正确的要肯定和宣扬,错误的要批驳和抵制,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消除困惑,党员才能在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大胆实践,更好地坚持党的宗旨。
其次,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努力把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党员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结合起来。在这里,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党员追求个人利益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各级党组织应鼓励党员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在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多做贡献。
再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完全建立在思想教育和自我道德约束上,还要从监督管理方面加以约束。为此,必须切实赋予人民群众以实际的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真正约束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贯彻落实党的优良作风有以下重大实践意义:
首先,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尚
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影响,我们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化挑战为机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其次,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科学发展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实践载体,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扩内需、加快转变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基础、拓宽各种渠道筹资金六个方面的要求。
再次,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弘扬确保科学发展的作风,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带好队伍、带好作风,才能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中,经受住考验。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因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首先,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是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其次,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的重要条件。
再次,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事实证明,只有贯彻党的宗旨,实践党的优良作风,我们的党才能不断成熟壮大,我们的国家才能越发繁荣昌盛。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会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实践党的优良作风,为党的建设、国家的强大贡献出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
汇报人:黄肖杰
汇报时间:
第二篇:党的宗旨和作风
一、党的宗旨及客观必然性
二、党的三大作风
三、实践党的宗旨和作风的重大意义
一、党的宗旨及客观必然性
(一)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党的宗旨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这里的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党的宗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全心全意
这里的全心全意是指不打折扣的真心实意。
*每个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句话、每个行动都要向人民负责。
*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为乐、为本!
实践证明: 只有爱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爱, 只有爱人民的党, 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待而常胜不衰。
(二)党的宗旨的客观必然性
1.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维护和服务于一定阶级利益的。
政党的党性是由阶级性决定的,阶级性是党性的阶级基础。党性是阶级性的升华和最高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立党宗旨。
2.党的指导思想和唯物史观决定党的宗旨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决定党的宗旨。
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神圣的历史使命。
二、党的作风
*党风是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纲领,党的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组织作风等。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指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唯物主义思想践线和原则,是党的最根本的工作作风;
2.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
3.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由理论自身的特点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是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我们党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唯物史观决定的,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3.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加强党建的要求。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
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和自我认识,自我检查的方法,来纠正缺点,修正错误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历史。
1.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共产党员特有的风格和成熟、有活力的表现。
2.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解决党内矛盾和思想斗争的需要。
3.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党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坚持和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和作风,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
三、实践党的宗旨和作风的重大意义
(一)如何实践党的宗旨和作风
1.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2.坚持制定和执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做到四个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党的基本路线不能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不能丢;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3.坚持党的群体路线,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民之所想,忧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实践党的宗旨和作风的重大意义
1.坚持党的宗旨和作风,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客观要求;
2.坚持党的宗旨和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战斗力的客观要求;
3.坚持党的宗旨和作风,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客观要求;
4.坚持党的宗旨和作风,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客观要求。
第三篇:如何实践党的宗旨
如何实践党的宗旨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走出认识误区。当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转换时期,人们的思想复杂多样是自然的,一些党员对党的宗旨有动摇、彷徨、甚至丢弃也不奇怪。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为此,党的宗旨教育一定要扣紧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及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予以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对于重大原则性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正确的要肯定和宣扬,错误的要批驳和抵制,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这里尤其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以下问题:
(1)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性质不变,党的宗旨就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受时代发展与党的任务变化的影响。
(2)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员坚持党的宗旨最现实、最具体的内容。
(3)坚持党的宗旨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消除困惑,党员才能在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大胆实践,更好地坚持党的宗旨。
第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努力把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党员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原则与党的宗旨要求的矛盾,说到底,就是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如果说这种矛盾在计划经济中尚不明显,那么在以个人利益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则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党员实践党的宗旨,同时也会影响市场
程。在这里,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党员追求个人利益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各级党组织应鼓励党员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在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完全建立在思想教育和自我道德约束上,还要从监督管理方面加以约束。首先要建立健全经济法规和党内活动法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发展并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走向个人主义。因此,必须下功夫建立健全党内及国家的各项法规,使党员在面向市场搞活经济时,明晓哪些事可以做、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怎样做才是合法合理,从而保证自己的行为始终有益于人民。其次,要加强党内外监督,建立起完备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党内监督、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界的监督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为此,必须切实赋予人民群众以实际的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真正约束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第四,要以客观实效作为评价党员为人民服务好坏的唯一标准。市场经济是注重效益的经济,以取得效益为最终目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判断党员是否为人民服务,不仅要看主观觉悟、态度,更要看实际效果。只说不做,或虽做效果不佳,都不能说实现了党的宗旨。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以主观觉悟代替工作业绩,以良好愿望掩盖工作过失。各级党组
革,建立合理的社会分工,形成新的服务机制,使人人有均等的服务机会,相应的服务权力,从而保证服务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服务的水平。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是因为党的优良作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其产生既要有客观阶级基础,又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还要靠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和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动。这样,才可以说有了全党性的优良作风。不仅如此,党的优良作风是在同各种不良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外部的剥削阶级思想作风以及各种旧习气的影响和侵蚀,而且党内由于认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和作风。党内正确的思想作风与错误的思想作风的斗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种斗争将会贯穿于党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不断克服各种不良的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够形成、巩固和发展。还必须看到,党的作风建设是随着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向党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不是凝固僵化,停滞不前的,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作风建设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
及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教育。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优良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方法。要突出一个创新,即坚持勇于追求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要弘扬一种学风,即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做表面文章的本本主义倾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创造一种环境,即在全党进一步造成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生动局面,摒弃思想守成无成本,解放思想有代价“的糊涂观念,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全党蔚然成风。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因为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风、政风廉洁,历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人民群众认识一个政党,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就是看它的作风如何,从其行动中得出对它的感性认识,从而作出它是否代表自己利益的判断,作出拥护与否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惟一宗旨。这就必然要求党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尊重社会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民利益的一致性,作风建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既要立言,更要立行。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示党员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住成效。检验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最根本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要树立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正确导向。这样,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就一定会收到“党风正、民心顺、国家兴、事业旺”的效果。
第四篇:实践党的宗旨,党性修养。。。。
如何实践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
(1)主动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凡事不可斤斤计较;
(2)学校里因其特殊的环境,所以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学生多一些,所以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用到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服务上。关心爱护我们身边的我每一个人。
(3)必须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前提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4)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与理论水平。
(5)必须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
(6)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必须做到对同学、对人民极端热忱。
(7)必须做到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8)通过力所能及地关心他人、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行为来在同学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9)身边小事做起,凡有利于社会的都可以做。坚决抵制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态度。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党性修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来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长期培养和考察?
一、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治理能力修养等等。
二、(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
(2)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与人为善、和谐共处;要履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规范。
(3)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今天的在校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我们要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问题不仅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的是实践,关键在行,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我们要在学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党性修养。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进一步明确入党的目的,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成为一名学生党员,需要从哪几方面去努力?
(1)树立正确人生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2)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3)要脚踏实地的为祖国现阶段的任务艰苦奋斗。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要起到模范先锋作用。
(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之中去。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5)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不被名利驱使,全心全意为了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党性·宗旨·作风
党性·宗旨·作风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2009年03月11日
作者:石平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1713
党性、宗旨、作风,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核心是宗旨问题,有什么样的宗旨,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党性。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定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根本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严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党性、作风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很多条,但每一条都与党的宗旨密切相关。宗旨构成了贯穿党性、作风各个方面的核心。宗旨坚定则党性强、作风正,宗旨不牢则党性弱、作风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李素芝、宋鱼水、张云泉、杨业功、王瑛等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典型。他们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和崇高精神,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正的问题仍很突出,损害了我们党的形象。追根寻源,少数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严、作风不良以及作风不实等问题,都与缺乏宗旨意识或宗旨意识不强,甚至背离党的宗旨有关。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胜利而奋斗。
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忘记甚至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会人亡政息,为时代和人民所抛弃。
领导干部能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有认识问题、思想问题,但从深层次讲,也有一个如何对待利益的问题。古人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讲的是“为政之德”,要把民众的忧乐和疾苦放在心头。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的职责和义务。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强、宗旨不牢、作风不正,不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不是不知道为人民服务的道理,真正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利益关系问题。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益诱惑,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朽落后观念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正当利益已有制度和政策的保证,理应心无旁骛地投入为人民服务之中。但是,少数人仍然不满足、不满意,私欲膨胀,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就不能不背离党的宗旨,表现出党性不纯、作风不正的问题,甚至还可能走上邪路,犯严重错误。因此,领导干部在利益、得失上必须摆正位置。利益问题解决好了,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为民奉献,努力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才能纯党性、正党风,这才是共产党人最值得、最宝贵和最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