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同行
让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同行
------许 君
许多学生都认为,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作文题目一布置下去,几十双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盯着你,很多次不少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看得过去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看《优秀作文选集》《作文大全》等现成的作文书,然后选取其中一篇做为样本,经过适当的改动、拼凑、组装之后形成自己的作文。这样交上来的作文令人感觉是干瘪无味、没有新意、没有真情实感、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曾经有学生对我说“一听到写作文脑子里就什么也没有了,叫我写作文还不如叫我编作文,我还会编得快一些”久而久之,写作文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拒绝,也就造成学生们这种无话可说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初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面及生活阅历决定的,并不在于他们的智力跟不上。这种“怕”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缺乏积累作文素材、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善于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缺乏作文的写作基本技巧。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累?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应当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的。例如在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各种顽皮的行为,学生们大多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文章,课本中比比皆是。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创新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学生张丽娇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飔微微的吹拂着,个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蒋建惠的作品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教学演讲类文章时,我在总结课文时向学生重点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言简意赅、内容丰富;线索分明、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学完课文后,我安排学生做适当练习,学写演讲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演讲稿类文章。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将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明确到黑板上,并让学生模仿范文《我有一个梦想》来谋篇布局,将自己的梦想激情彭湃地写出来。如学生作文中“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家乡的繁荣富强的梦想中的。我梦想有一天,我的父老乡亲们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靠天吃饭”开篇即显文字风格独特,言简意赅,既学到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又能将自己的梦想条理分明的叙写出来。再如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我着重向学生分析文章的总分结构和准确和语言,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仔细领会,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采用这一结构,抓住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出来的文章既谨严有序,又条理分明。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刘康在作文《我的校园》中采用这一结构形式,抓住校园整洁、美观等特点,从教室、操场、花坛、走廊、厕所等几个角度来对校园进行说明,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准确。
四、续写或改写课文故事做文章,练习写作
续写是一种想像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学习完科幻小说《喂 出来》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练习写作。学生张海洋的文章中就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像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学生既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得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多种能力。在《石壕吏》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本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八年级的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轻松的理解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五、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
在课堂上,若遇到合适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适当的进行社会调查。我在教学汪曾淇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事先要求学生回家了解仙游端午节的风俗,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所了解的如:仙游的端午又叫“五日节”“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螺、初五面”;“粽金”等讲出来。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在阅读教学中认真督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懂得作文,会写作文,乐写作文,并且还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来。虽然这个过程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督导、贯彻,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师生共同走进快乐的作文课堂。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写出优美生动的好文章来。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同行
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同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据此,现行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编排了不少优秀文化的经典作品,他们文质兼美,多角度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生活等的客观美,几乎蕴藉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美,和学生乐享体验美的过程,真正做到寓美于教。为此,笔者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就如何让语文课堂与审美教育同行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在和谐的课堂中感受美的氛围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创造和谐美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其中教师自身的魅力美是首要条件。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多变的教法,客观公正的评价都会有利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授课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美的情境往往能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其强烈的审美愉悦,进而激发学生产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导语、优美的配乐朗诵和生动的画面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境界。以《蔚蓝的王国》为例,笔者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你们,一群快乐、幸福的年轻人,驾着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上随风漂流。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都在倾诉着爱,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迷人的、幸福的情景啊!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蔚蓝的王国》。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本,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意境吧!”这样的导语,充满浪漫的色彩,使学生沉浸在联想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和谐。再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笔者在课堂中插入优美的配乐朗诵,并辅之于幻灯图片,勾勒出一幅清新、秀美的月下竹柏图,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空明如水的月光世界。音乐朗诵加上图画,多通道刺激着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美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可见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审美传情的前提。笔者依据不同的审美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把范读、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把握轻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教师通过范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学生通过朗读能领略文章的情感意蕴,把握住文章的脉搏。这样的诵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沁园春?雪》这首气势磅礴的现代诗时,就通过组织学生反复的朗读,来领悟其中的语言美。诗歌开头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接着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四句展示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感受,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句是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北方壮丽的雪景和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要充分体会课文的美感,除了整体的朗读之外,还要咬文嚼字,把蕴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笔者在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创设联想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和“钻”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而“嫩嫩” “绿绿”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更突出了小草娇嫩、翠绿的特点,使人顿生怜爱之情。文中还对“鸟儿的鸣叫、流水的声响、牧童的短笛”进行细致的描写,使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春之交响曲。朱自清的《绿》中有这样一句:“我若能裁你以为带”,这句中的“裁”字就把绿色像绸缎般细腻、柔滑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梅雨潭绿色的由衷喜爱,教学中可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自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再如,《再别康桥》中有这样一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招摇”一词既体现出青荇那柔美的姿态,有又挥手作别之意,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离别康桥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
三、在大胆的想象中感悟美的形象
在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以作品中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依靠自己生动传神、绘形绘色、极具描绘性、形象性的教学言语,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感悟其中的形象美。在学习《蔚蓝的王国》时,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大胆的想象:想象一个蓝色的、光明的,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理想王国。在它四周是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色的大海,无数波浪闪耀着金鳞;头上,也是这样茫无边际,这样蔚蓝的海。一群半透明的仙岛。岛上有各种宝石、水晶和碧玉放射着光彩。从突起的岸边,飘来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岛屿上,白蔷薇和铃兰的落英,雨也似的飘洒。从另一些岛屿上,突然飞起了许多彩虹色的长翼鸟。鸟儿在头上盘旋,铃兰和蔷薇消失在珍珠般的浪花里。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不只是这些,更美的是有一群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他们乘“一叶装饰华丽的小舟”,高扬起美丽的风帆,自由自在的,诉说着幸福与快乐。这些优美的意象,组合成一个和谐、美丽的意境,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再如,《沁园春?雪》一诗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属于虚写,教师也可让学生大胆想象: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从而感悟其中的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
四、在主动的实践中创造美的体验
在审美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以从片断练习开始。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笔者指导学生把那段“庭下如积水孔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优美景物描写改写成散文,从片段训练中去感受苏轼笔下那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之美。也可通过让学生在欣赏性的描述中去创造美,如《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描述文章所写的富春江一带的优美景色。有一位学生这样描绘: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群山高耸,笔直向上,泉水飞溅,泠泠作响,群鸟和鸣,和谐动听,这样的景色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啊!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一个真正的人完全不由知识的计较,而由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知育而源于美育。”可见,审美教育可以弘扬文化传统,张扬个体人格,使学生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美育的过程。让我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使语文课堂与审美教育同行,让师生在共享课本美文、产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第三篇:让责任与我们同行
让责任与我们同行
横路初中汪明亮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让责任与我们同行》。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头脑聪明也很能干,但却成绩平平,甚至还常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周围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责任感。相反,另一些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目标明确,坚毅果断,善于独立思考,学业有成,周围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培养责任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一个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心的人,其社会化过程必然失败,因为他很难适应社会生活而形成社会的归属感。
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试卷讲评课上,总有几位同学在老师开讲几分钟后还在忙着翻书桌、倒书包最终还是找不到试卷;双休日回校后总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交作业,回答不是作业没带回家就是作业丢在家里了;每天早上也总能看到部分家长为我们的同学送来忘带的物品,或是书本或是眼镜等;种种现象,不胜枚举,看似都是小事,但这些都是缺乏责任心的突出表现。
责任心是我们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但最重要的通过多种形式自我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学会独立,有责任心,说话、做事要对自己负责,要对父母负责,要对社会负责。此外身为横中的学子,更有着自己的特定责任——学习与做人。让我们时刻牢记: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是我的责任。我们应该刻苦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遵守秩序是我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安静,不在课间追逐打闹。卫生保洁我的责任。我们应该做好每一回值日,不随地乱扔垃圾;诚实守信,是我的责任。我们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勤俭节约是我的责任。我们不应该让洗手间的水长流,让教室内的长明;爱护公物我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故意损坏教室的门窗和走廊过道的电灯开关;尊敬师长是我的责任。我们应该关怀每一个家人,对老师彬彬有礼。尊重别人的劳动我的责任。我们不应该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对老师知识的讲解表现得无动于衷;团结友爱是我的责任。同学之间应该谦让,不因一点小而拳头相向┅┅
同学们,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师生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我们才会热爱校园,关注校园;有了责任感,我们才会爱护校园,美化校园,有了责任感,我们才会融入校园,发展校园。
我相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 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
第四篇:让安全与梦想同行
让安全与梦想同行
自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共鸣,随即全国掀起了人人谈论梦想,追逐梦想的热潮,幸福梦、财富梦、社会公平梦、食品卫生梦„„等等诸梦齐现,百花齐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祖国繁荣昌盛的共同梦想已经汇聚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一个大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然而,进入2014年,我国各类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严重阻滞了中国梦的实现之路。如8月2日在江苏昆山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由于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超标,在遇到火源后发生爆炸,结果造成了75人死亡,185人受伤的惨烈局面。后经国务院安全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最终定性该起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这结论让旁观者愤怒不已,却令家属们更加悲痛,原本是场可以避免发生的悲剧,却白白丧送了75条鲜活的生命。更令人扼腕的是,该企业约两个月前曾因室外的泡沫夹芯板发生燃烧而报过火警,然而,那场燃烧在火被扑灭后并未引起相关责任人的警觉,放任其他安全隐患继续存在,最终酿成大祸。
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发展,而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安全,牺牲安全换来的企业发展,一定不会长久。曾评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的三鹿集团就因为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被迫于2009年宣布破产,它辉煌的过去掩盖不了民众眼里的失望与愤慨,忽视食品安全所导致的苦果最终只能由自己咽下。对于我们施工企业而言,安全更是企业的生命,大到工程质量安全,小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安全如影随行,时时处处提醒我们:安全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安全呢?从字面上看,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平安无危险,就是安全。国家的安全是国泰,民众的安全是民安;企业的的安全是效益,个人的安
全是家庭幸福。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简朴的话道出了我们每位劳动者的心声。可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共33万起,每天发生近1000起安全事故,平均每天有200人在事故中丧生;而2013年上半年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就达到226048件,多么庞大而惊人的数字,要知道,一件事故的背后意味着至少一个家庭的幸福失落,尤其是那些在事故中丧失生命的人们,他们的意外离逝不仅让温暖的家支离破碎,更带给亲人伤心欲绝的悲痛,而造成这些生命消失的原因就是人们疏忽了安全,忽略了安全。
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指出: 每发生1起重大的事故背后必定存有29件轻度的事故和300件潜在的隐患。他的研究还特别指出大多数的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说当人们忽视了安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时,量的积累结果迟早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正如他调查的一个典型案例: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后调查,他用这种上皮带的方法长达数年,在四年的病志记录中,他竟有33次手臂擦伤后的治疗处理记录,一直以来,他手下的工人都很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这“高明”的手段还是导致了他的死亡。很显然,如果不是机械师的安全意识薄弱,对多次暴露出的危险因素未曾提高警惕,最终怎么会发生如此惨剧呢?所以我们强调,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安全问题没有悔不当初,侥幸心理更是人身安全的重大杀手。多年来,施工生产企业都在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仅加大了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与学习,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但是,这一切都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口号喊得震天响,标语贴得纸满墙并不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初
衷。真正要做好安全生产,企业不仅需要从组织上、制度上、程序上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给予保证,还需要营造出一个“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主观安全氛围,只有每位劳动者思想中的“要我安全”转变成了“我要安全”,心中才不会再存侥幸,只有深入人心的安全意识才能消除由此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是今年的安全生产月主题,如它所言,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离不开劳动者的创造与奉献,劳动者的光荣与梦想需要安全保驾护航。让我们用劳动共同托起中国梦,让安全与梦想同行!
第五篇:《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193班 罗开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安全与我们同行》。《易经》有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若能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那么安全也就不会再是泡沫幻影。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我们和谐生活的保障,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前提。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安全事故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据,然而,很多的安全隐患却被我们熟视无睹。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受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这些都在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少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就更刻不容缓了。
首先,我们要注意校园安全。校园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圣地,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地方,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2014年10月19日深夜,河南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二男学生从上铺摔下,昏迷10天,造成了脑死亡,这又一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注意校园安全,我们应该做到上下楼梯“右行礼让“,不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不抢道,文明活动,不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去附近的河湖游泳等。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只有保证自身安全之后,我们才能健康的学习,才能幸福的生活。
其次,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小心无大过,粗心铸大错,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过马路,人行道”,宁绕百步远,也不冒一步险;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毕竟让一步桥宽路阔,等一时车顺人欢。别因为那短暂的几秒钟,而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同时,我们要乘坐合法车辆,不乘坐农用车辆,三无车辆等。
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讲究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喝生水,远离网吧,拒绝毒品,不看不健康书籍,谨慎交友,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要养成认真学习,珍惜时光的好习惯。
重视安全就是珍惜生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建平安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