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井游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汗流浃背(2)呷浪之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3.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4.(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D.泉而茗者(煮茶喝)
5.(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7.(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8.(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9.(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④ 呷浪之鳞
11.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 若脱笼之鹄② 娟然如拭
13.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4.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
17.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18”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9.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0.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21.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22.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23.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2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的特点。如“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如“”,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写春天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写麦田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2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l)若脱笼之鹄:,(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4)麦田浅鬣寸许:,26、理解性背默
(1)、满井的初春动物(鱼鸟)的句子: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摘录原句):
(4)、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时欢快的心情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语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A、歌赞春光明媚。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满井游记答案:
1.(1)湿透(2)吸而饮
2.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3.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
4、B.
5.C。
6.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7.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8.几处早莺争暖树
9.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10.① 暖和 ② 喝茶 ③ 舒展 ④ 鱼(每小题0.5分,共2分)
11.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12.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3.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4.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舟山】
15.(1)猛,强有力(2)代鱼
16.(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7.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18.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19.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0.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21.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22.“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23.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2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春天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
田浅鬣寸许”。写麦田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2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l)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3)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写出了春山的美好可爱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写出了麦苗破土初生而又齐整喜人的情
26、理解性背默
1、满井的初春动物(鱼鸟)的句子: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得意,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始知郊田以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摘录原句):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4、若脱笼之鹄
5、波色乍明„„镜之新开 山峦为晴雪„„之始掠也
6、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
27、D
第二篇:《满井游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7.(1)猛,强有力(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之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1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高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何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参考答案:
6、B
7、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色。
9、C(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
第三篇:满井游记中考题及答案
满井游记
中考题大全及答案 05兰州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汗流浃背
(2)呷浪之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11.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二.
(一)9.(1)湿透(2)吸而饮10.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11.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 2006荆州(8分)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于时冰皮始解()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2分)10.①争着 ②大约 ③好像 ④在(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意思相近即可)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12.C(2分)】 2008年常德市
(甲)湖心亭看雪
(乙)满井游记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18.(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19.A
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22. 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15.(2010·荆州市,9---14,12分)三(12分)古诗文阅读 钱塘湖春行
满井游记 9.(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10.(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11.(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13.(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
9、B.10.C。11.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12.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13.几处早莺争暖树14.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2011承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甲】《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注释】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欢兜:指上古传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1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2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2011•广西省桂林市)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
④ 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① 若脱笼之鹄
② 娟然如拭
1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7.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14.① 暖和 ② 喝茶 ③ 舒展 ④ 鱼(每小题0.5分,共2分)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舟山】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7.(1)猛,强有力
(2)代鱼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满井游记》练习题 1.解释划线的词
局促一室之内
泉而茗者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偕数友
壘而歌者
恶能无纪
波色乍明
红装而蹇者
适与余近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以游堕事
未始无春 2.填空
①《满井游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 4.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5.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6.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__,写水好的句子是_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__。7.写游满井的时间是_____,这一天的天气____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____。8.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
D鳞次栉比 10.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B.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1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①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
②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12.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14.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1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16.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17.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18.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19.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20.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21—23题。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1、这两句话都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两句一共用了
个这种手法。22.将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答:①
②
23、“山峦为晴雪所洗”是什么句式?这种句式在此句中的标志语是什么?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7题。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有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4、解释下列字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茗:
罍:
蹇:
相同之处:
25、这段话用了
修辞手法。
26、划线的“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27、作者这段话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 2.袁宏道
明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若脱笼之鹄
4.A
5.B B C
6.① 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 若脱笼之鹄 ③ 麦田浅鬣才许
7.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4.冻风时作,飞沙走砾。5.欲扬先抑。6.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7.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于是冰皮„„乍出于匣也
柳条„„寸许8.廿二日
稍和
余寒犹厉 9.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寸许。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05兰州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汗流浃背
(2)呷浪之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11.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二.
(一)9.(1)湿透(2)吸而饮10.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11.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 2006荆州(8分)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于时冰皮始解()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2分)10.①争着 ②大约 ③好像 ④在(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意思相近即可)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12.C(2分)】 2008年常德市(甲)湖心亭看雪
(乙)满井游记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18.(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19.A
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22. 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15.(2010·荆州市,9---14,12分)三(12分)古诗文阅读 钱塘湖春行
满井游记 9.(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10.(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11.(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13.(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
9、B.10.C。11.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12.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13.几处早莺争暖树14.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2011承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甲】《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注释】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欢兜:指上古传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1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2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2011•广西省桂林市)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
④ 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① 若脱笼之鹄
② 娟然如拭
1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7.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14.① 暖和 ② 喝茶 ③ 舒展 ④ 鱼(每小题0.5分,共2分)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舟山】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7.(1)猛,强有力
(2)代鱼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满井游记》练习题 1.解释划线的词
局促一室之内
泉而茗者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偕数友
壘而歌者
恶能无纪
波色乍明
红装而蹇者
适与余近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以游堕事
未始无春 2.填空
①《满井游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 4.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5.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6.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__,写水好的句子是_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__。7.写游满井的时间是_____,这一天的天气____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____。8.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
D鳞次栉比 10.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B.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1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①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
②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12.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14.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1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16.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17.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18.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19.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20.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21—23题。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1、这两句话都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两句一共用了
个这种手法。22.将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答:①
②
23、“山峦为晴雪所洗”是什么句式?这种句式在此句中的标志语是什么?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7题。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有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4、解释下列字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茗:
罍:
蹇:
相同之处:
25、这段话用了
修辞手法。
26、划线的“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27、作者这段话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 2.袁宏道
明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若脱笼之鹄
4.A
5.B B C
6.① 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 若脱笼之鹄 ③ 麦田浅鬣才许
7.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4.冻风时作,飞沙走砾。5.欲扬先抑。6.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7.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于是冰皮„„乍出于匣也
柳条„„寸许8.廿二日
稍和
余寒犹厉
9.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寸许。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四篇: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一、基础
1、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单字翻译
1、燕:指北京地区。
2、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冻风,冷风。
3、局促:拘束。
4、廿日:二十二日。
5、稍和:略微暖和。
6、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7、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8、于时:在这时。
9、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点。乍,初、始。
10、鳞浪:像鱼鳞一样的波浪。
11、新开:新打开。
12、匣:指镜匣
13、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4、娟然:美好的样子。
15、冷光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
16、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
17、柔梢披风:梢: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18、劲:猛、强有力。
19、浃:湿透。
20、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21、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22、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23、恶能:怎能。恶,怎么。
24、凡曝沙之鸟: 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曝,晒太阳。
25、呷浪之鳞:浮到水面戏水的鱼; 呷,吸,用其引申义。鳞,指鱼。
26、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 羽,指鸟类;鳞,指鱼类;鬣,指马一类动物;
1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7、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用泉水煮; 茗,茶,泡茶喝;
罍,酒杯,端着酒杯;红装,穿着艳妆; 蹇,驴,骑驴。
28、辄返:辄,就
3、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刮起
来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内,想要出去不能够,每次冒着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
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地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的一样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之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我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往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是这个官罢了,而这个地方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的二月啊!
二、问题研讨
1.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2.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3.比喻的妙用。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如“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
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5、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丘之貉”。以上两种,也都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主要起结构作用。)
倩女之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种用法现在已不用。)
6、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小石潭记》全文突出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静穆,写水、写鱼、写树木、写岩石,写得很细腻,笔调又很清新。显示出作者善于用清词丽句描画它们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宛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尤其是文中对清冽空明的潭水中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全文布局紧凑,构图简明,描写生动,逼真细致,语言精洁,含蓄不露,这正是柳文“清深”、“峻洁”的特色。他的笔中有情,那贬官后羁旅孤寂的心情,隐约可见。因此全文有着一种高洁、幽邃、凄清的美。文中大体上用韵,句子很短,但句句实在,没有空泛之语。巧妙、适当的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又丝毫无矫揉做作的感觉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满井游记》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
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 3 活泼生趣的游鱼描写,用笔清妙,更使作品增添了神韵色泽。《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第,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7、读第二段,说说此段描写了京郊初春的哪些景色,其中有两个比较独特的比喻句,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怎样的特色。此段文章描写了京郊初春山、水、柳树、麦苗的变化,写了游人的种种情态和鸟、鱼的“悠闲自得”。两个比喻句极为独特,分别表现了水的清澈和山色的明媚亮丽。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字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重点
8难点突破(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体现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作用是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
揭示全文的主旨,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表现了作者厌弃官场,寄意于
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表达作者投身自然怀抱的欢快、恬适的心情和热爱自然的疏放不羁的性情。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美好的东西。
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两句中的“寒”、“冻”也集中地表现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的心情。第二段中,“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一“始”一“乍”,把初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中,“拭”字写出山色纤尘不染、鲜妍明媚的特传神
⑶.妙用衬托,起伏多姿。
第二段满井风光的;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用城内的“冻风”“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那种“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
9、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燕(yān)地寒 花朝(zhāo)节 飞沙走砾(lì)廿(niàn)二日 土膏(gāo)脱笼之鹄(hú)乍出于匣(xiá)鲜妍(yán)明媚 倩(qiàn)女(huì)面 髻(jì)鬟(huán)浅鬣(liè)泉而茗(míng)罍(léi)而歌 红装而蹇(jiǎn)汗出浃(jiā)背 曝(pù)沙之鸟 呷(xiā)浪之鳞 堕(huī)事 恶(wū)能无纪
10、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治现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真自然,清新茂俊。
11、文章结构 主旨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初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写满井所见
所感)
第一层: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描写满井的自然春色。
第三层:写春色中人与动物的活动。
第四层: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段:议论作结,表述了自己乐寄情山水的情趣。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
第五篇: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袁宏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讨论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2分钟
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二 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8分钟
(一)读课文
1、自学指导
(1)学习巩固生字,扫除文字障碍,把握句子节奏(2)强调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读,并点评(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四第二次先学后教23分钟
(二)译课文 自学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发现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多媒体显示)内容如下: ① 常用实词。②一词多义。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五、当堂检测15分钟
配套1 2 3 4题必做,15分,4 5题选做8分 六课下作业: 笔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1分钟 检查课文翻译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特色。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23分钟
品读课文
自学指导:请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把文章的段落标上序号,并思考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10分钟
自学指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研讨文章的写作特色
思路:品春————绘景
五、当堂检测:10分
9分钟
导学,1,2,3题,必做,10分4,7题选做 6分
六、课下作业:
完成《导学训练》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