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志谦:获奖作文的五大特征(写写帮整理)
夏志谦:获奖作文的五大特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大大小小的作文赛事备受社会关注与青睐。可以预料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作文赛事今后将会更加热火朝天。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有义务在这方面对渴望夺冠的青少年朋友做些指导。为此,我就参赛作文如何获奖为题,谈五点看法,这五点看法也就是获奖作文的五大特征。
一、新
中国有个成语叫“独辟蹊径”,意为独自开辟出一条新路来,蹊径即小路,用于我们作文,就是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来,用你合理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好的境界;让你新颖的题材,去激起读者内心蕴藏的感情火花;以你独创的写法,使读者觉得超凡脱俗,不落旧巢。
如何驰骋你们的想象,以两条平行线为内容写一段景状物的文字,恐怕多数同学很快就会想到“公路两旁法国梧桐树身向远方”、“伸延的铁轨”、再深一层就会想到高空架设的电线、升向天楼顶电梯的扶手;继续拓展思维,有的同学还写到2020年绿树成荫,亭榭喷泉棋布,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的街道。如此铺排开来,你的作文不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了吗?
总之,写文章要创新,就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去粗取精,使勾画的新图更加闪闪发光。
二、深
深,是指你写的文章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深厚的情感。深,也是作文高层次的要求,这个要求使你的作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实到虚,由微观到宏观。逐层深入,让读者最后透出现象看本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比如,写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有位优秀作文获奖者就以先生提出过的三种品质: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以自牧为纲,对一个人应该具备坚韧、刚强、谦逊三道心理防线作了深入的探讨,这里借用名家之论来谈,精辟渗透,高屋建瓴。
总之,你要想自己文章体现出一个“深”字,你就要杜绝肤浅,切忌泛泛而谈。
三、活
毛泽东在写文章批评一些不注重实际、空谈理论的人时,曾经用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位进士解缙的一幅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给他们画了一个像。读者见此,脑子里就深深打下了厌恶“空谈家”那种夸夸其谈的烙印,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油然而生非议。这样写文章,既避免了生硬说教,又不是牵强附会的七拼八凑。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让人不但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留下的印象也将永远难忘。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最忌讳平铺直叙,满足于过程完整,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写文章要突出一个“活”字,就得千方百计,使你所写出的东西生动形象,这一方面要求语言生动优美,另一方面情节也要起伏曲折,做到“尺水兴波”。
四、巧
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到著名诗人蒂勒家里做客,他女儿经常缠着安徒生讲故事。有一次,安徒生随口讲了一个哥本哈根花儿跳舞的故事。谁知道小姑娘听得入了神,凭她的想象,讲了一些花儿美丽的事情,并作了许多有趣的描写。安徒生极感有趣,便认真地观察了小姑娘的表情,研究她的语言和心理状态,还从小姑娘的跳舞动作,想象出花儿跳舞的神情、状态、最后通过他巧妙地艺术构思,就成了一篇美丽奇特的童话《小意达的花儿》。大人小孩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什么那么津津有味,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游记》构思异乎寻常的精巧。要作品奇特,首先要“巧”字当头,锐意冲破“千人一腔”“万人一口”的牢笼,使文章波澜起伏,婀娜多姿,来它个“无巧不成书”。
五、趣
只要读过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些小说家是制造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的艺术大师,所谓“悬念”,就是布设疑团,让读者进入你所写文章的“陷阱”,欲罢不能。这样作文才不会使平铺直叙的老套路,才会曲折而又变化,引人入胜。
当然,作文中的“趣”字,还体现在作品讽刺幽默的文字中,先生在一篇杂文中刻画了两类形象:才子与君子。他用诙谐的语言写到才子读“红楼梦”,公公开开,如醉如痴,激动的时候甚至惊叫起来:“贾宝玉林黛玉谈恋爱真过瘾”!君子则不然,他表面上板起金刚怒目的面容,恶狠狠地批判《红楼梦》,淫滥荒诞,误人子弟,殊不料,这位老先生看《红楼梦》比谁都馋,深夜,他一个人悄悄躲在被窝里还在看。你看,一个滑稽可笑的伪君子形象,不活脱脱的暴露在读者眼前了吗?这就是标准的“趣”字。
新、深、活、巧、趣是获奖作文的五大特征,但它们并非“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实际上它们应该有机地“和平共处”于优秀作品整体篇章,才能充分展示出“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根本。
第二篇:夏志谦谈话题作文
夏志谦谈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上世纪末(1999年)在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种作文试题。从那时起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并在作文中占据主要地位。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联想、想像,不限文体,尽量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一种新型作文命题形式。其特征包括:创新的导向性、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内容的相关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技巧性等。
话题作文从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发挥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社会与时代发展。
话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关注社会来训练学生的思路和写作能力。一方面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要会用适当的语言载体表现。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收到时效。
第三篇:夏志谦谈想象作文
夏志谦谈想象作文 大胆构思 注入情感
夏志谦
心理学上讲,在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写作需要想象,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想象作文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夸张,创造出来的超现实的文章。要写好想象作文,以下七点必须注意:
一、根据题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越大胆、越丰富越好。
二、想象要合情合理,接轨时代,令人相信。
三、要丰富生活经验。想象力来源于现实生活。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是产生丰富想象力的基础和前提,平时我们要留心生活,深入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四、要积累知识信息。想象力同人们的知识水平有密切 关系,只有贮备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才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比较,才会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深刻的见解,想象才可能新颖、独特。具有渊博的学识,才会有惊人的想象力。孤陋寡闻,缺乏知识,就可能想入非非,胡思乱想。
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1
万化的。如果你懒于思考,就很难对生活有新的、独特的发现。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点燃想象之火,从而产生生动、感人的想象。
六、进行大胆构思。想象是我们写作时得以自由翱翔的 一双翅膀,借助想象,我们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已经消失了的事物,还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尚不存在的事物,但必须牢记:想象不是瞎想,想象是我们对现实生活进合情合理的虚构,想象是我们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深化。
七、想象文往往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对 现实冷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没有感情,是很难调动想象力的,也很难写出情真意浓的文章。只有饱含深情的笔,才会写出可信感人的想象作文,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夏志谦简介
夏志谦,男,51岁,1962年12月30日出生,历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博生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夏志谦曾任武汉市作家协会武汉少年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校外教育培训中心常务理事。
夏志谦当过教师、记者及报刊编辑。
夏志谦从事校外教育多年,辅导的学生有二百多人在作文大赛中获奖。
因热衷公益事业,关爱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夏志谦
被武汉市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夏志谦有三大爱好:读书、写作和旅游。
夏志谦的最大爱好是读书,到四十岁后他还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求学。
夏志谦读书破万卷,他最爱读古今中外名著。
夏志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从教开始到后来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一直坚持写作并积极投稿。他的稿件有300多篇被报刊、杂志采用。
夏志谦认为旅游除了休闲,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包括宝岛台湾,更有海外国家。
在校外教育方面,夏志谦擅长指导学生写作,他的学生遍及武汉三镇。
夏志谦的作文教学课堂趣味横生。夏志谦着力于的作文教学中,着力开发学生创造型思维与指导其掌握写作技巧,学生们在其引导下快乐听讲、写作。
夏志谦的作文教学中的突出特点是能讲会写,他善写下水作文。
夏志谦经常被学校请去辅导学生作文。本世纪初,武汉中学、警予中学、二师附小、钟家村小学、汉阳铁一小、吴家山三小等武汉著名中小学都留下了夏志谦的足迹。
夏志谦的作文教学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肯定。
第四篇:独家新闻的五大特征
独家新闻,是首家媒体抢先发表,新闻价值较高的独特新闻。采写独家新闻是记者們的共同追求,写好独家新闻是记者們的共同愿望。独家新闻虽然囊括了消息、通讯、故事、特写等多种体裁,但归纳起来还是有它自身特征的。大体不外以下五点:
一、事实的重要性。独家新闻一般都是对群众影响较大,甚至会引起社会震动的要闻。它所报道的事实大都是爆发性、导向性、权威性较强的新闻事实,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新点、焦点或难点,它本身大都具备了事实的重要性。
二、报道的及时性。独家新闻的又一特征是既快又新,它的发表一般都在第一时间。因为它报道及时,抢先与读者或观众见面,会让受众感到新奇、独特、不可多得。
三、导向的鲜明性。独家新闻素以要闻居多。它的发表大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思想意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经营上、消费上、防范上,都有着明显的指导倾向。虽然记者都在报道事实,但透过事实折射出来的潜台词却倾向明显,这就又构成了导向鲜明的一大特征。
四、背景的独特性。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前因的。新闻事件也是一样。它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因果与关联,这就形成了新闻背景。新闻背景一般包括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等。有经验的记者,大都会巧妙地发掘、选用其中与新闻事实密切相关的背景,在作品中进行衬托、说明、对比与注释,让作品显得更加独特、浑厚、新颖、有力。
五、角度的新奇性。“新闻是常事不说,异事说”。这说明受众都有较强的求异心理,诸如好奇心理、对比心理、求知心理、受益心理等等,独家新闻在写作角度的选择上恰恰迎合了受众需求,以作者的独到见解、超前意识、极力求新、求异、求热、求趣、求知、解疑,这就使独家新闻产生了又一鲜明的特性,角度的新奇性。
第五篇:夏志平读后感
爱生敬业 师品高尚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爱,首先要表现为爱学生。爱,充满着人性、人情和人道。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上最宝贵的就是人,就是人的生命.有了爱,就不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用爱心培育爱心,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回报社会,用生命铸就未来,是教师的天职.用自己的爱使学生学会爱父母,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否则爱社会、爱人民、爱人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爱,其次表现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就不会觉得教师工作的清苦.我曾听学生说:“我们发现老师是起得最早而睡得最晚的群体.”可见教师工作的繁重.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竞争机制,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使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教师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教师连最基本的工资也难以保证.于是,有的教师就不热心本职工作弥补尽心尽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创收或第二职业上,有的甚至以职谋私.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一种“知足常乐安于清贫”的心态.看者广大的农民家庭中,有一些家庭连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成问题,相比之下,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教师就应知足.有些教师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特别是当工资被拖欠数月之久时,虽然嘴里发牢骚说:“真不想再管学生”,但事后仍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时,他们却答道:“良心使然,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毁掉一代人.”这样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这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他们想到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为人,为师之道.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仍能保持为师者的高风亮节.我们的学校不是培养少数人的摇篮,教育要面向全体学校,要为全面育人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人的智力,品质,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世上本不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不能苛求他人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好学生的培养,更加加强对“差生”的鼓励和关爱.身处困难和逆流中的人们,最渴求的是理解,最期盼的是鼓励,最需要的是援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无异于见死不救;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无异于落井下石.这都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利于他们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就会形成敌视,自卑,报复心理.对待差生,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讲究诚信.言而无信,行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教师应做讲究诚信的楷模.事事讲信用,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具备这样品质的教师,往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意见,尊重他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建立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更是绝对平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动辄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是与诚信背道而驰的.更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也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基于教育工作者的民族使命感,共产党人的民族责任感。我从事的教育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求真务实,高瞻远瞩,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办学的终极目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实干、创新的活动特色。
任何改革都应该有其需要和基础的,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一样。由于后工业时代的客观来临,一种称之为“后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出现了。由于后现代工业社会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为基本特征。注定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以这些客观存在的需要为改革的哲学基础。
课程目标在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再以单纯培养学生的知识为目的,而是主张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2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划一的教育教学制度,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目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创新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引发了“知识爆炸”。人类为了认识世界非常聪明地将世界分割开来,进行了抽象的分析。但是,科学的高度分化虽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也造成了对客观世界有机整体的割裂。事实上,各门学科本来就属于同一个整体。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时代呼唤这人才。综合型人才决定了现代教育必然是综合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在综合课程设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课程设置。
崭新的思想性 很强的操作性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2012—2013下学期,在忙忙碌碌中,寻求一片安静的空间去读书。按照自己的计划,将2013年的《人民教育》通读了一遍,说是通读,只不过是有选择的将自己平时关注的文章再仔细地咂摸一遍,有些文章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尽管如此,仍旧感觉阅读的收获很大。
作为一份权威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杂志,真的很喜欢《人民教育》,她有政策指导,有典型经验,更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她的这种引领,既蕴含着崭新的思想、观念,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她有理想的追求,又没有陷入“理想主义”。毫不讳言,读《人民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盈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以前,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这一年来,总是在热切的盼望中捧读《人民教育》,所以能真切地感到她离我们很近。在她的首页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样的文字“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杂志”,与其他地方教育类期刊相比,《人民教育》确实给人一种庄严,端方,坚硬,冷峻之感,也许是“人民”一词过于神圣和强大吧!待我们真正走近她,就会发现其真正水灵的另一面——在“教学大观”“思想前沿”、“热点与争鸣”等栏目中,你会从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共鸣或困惑;“对话名师”推出的一位位教育前辈,他们在教育之路上的追寻和探索让我们倍加尊敬;“教学研究”一个个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呈现,让我们感性地陶醉于课堂描述的情境中;“名校巡礼”让我们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全国名校,感受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专家观点”让我们跟随李希贵、柳袁照等专家型校长一同思考教育„„丰富的栏目,前瞻的思想,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承载了中国教育太多的期望,每每捧读,心中都是充满敬意,同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最近的阅读中,尤为关注的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作为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他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积淀下来的经验、思考述诸笔端,每一个问题均指向当前基础教育的脉门,在抛出问题之后,他都能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进行解说诠释,让读者在共鸣中接纳他的观点。“教师的业绩在哪里?”“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每一个观点都让我们警醒,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振奋,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努力地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我们的差距,探求工作新的生长点。
如果有时间,你也读读《人民教育》吧!她会给你很多的点拨,让你有很多的收获,我们一起用这收获的种子,去播撒美丽的春天!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一代一代的永续发展。
由此看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要搞好经济建设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家建设者,在这世纪之交,世界各国都以改革求发展的今天,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能否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人才成为关键。因而教育被置于改革的风口浪尖,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燎原星火,在神州大地迅猛发展,教育正经受前所未有的锤炼。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现在的教育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是很有差距的。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在人民心中也是印象欠佳的。近年来的行风评议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现状的严峻。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实现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的伟大目标,是我们每位党员教师应思考的现实问题,应主动承担的责任。
作为承担基础教育改革任务的小学来说,更应该在保先活动强劲精神力量的推动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扬党性,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祖国培养符合21世纪国家建设要求的国际竞争者,贡献自己不可替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