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
如何上好低年级体育课
济水西关学校商青梅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教学是基础。这个基础是否扎实,对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十多年来,本人通过在低年级的教学、观察、摸索、实践。得出了如下体会:
一、课堂常规的养成低年级都是七八岁的儿童,刚进小学,差不多什么都不会。要在体育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课前常规:教师方面就要注意备好课,上课前设计安排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提前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在学生方面就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系好鞋带,安置好与体育课物品。课中常规:准时集合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要坚持正向教育,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注意按时下课。课后常规:下课后,组织好学生收拾器材。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语言生动化
低年级学生对身体动作的体验还不丰富,对抽象的语言所表述的动作要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大概”能听懂,但不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知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符合要求。所以,教师讲解要领,要求时一定要具体,最好是看得见、模得着,有章可循。以一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团身”,而他们“团”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子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团得不圆”,出现“身体不会团”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这样启发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与方块积术吗,皮球在滚动的时候是不是比方块快的多?”这时,学生就会理解团身的意思。这样一个巧妙的点拨,切中了“团身”的要点,比较容易的使学生练习并达到了“团身”的标准,从而掌握前滚翻的关键要领之一。
三、师生交往互动化,学习环境情趣化
教学中,师生互有呼唱,不仅能使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且对动作的要求也会更加明确,这样,既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融洽了教学,简化了管理。在队列队形训练时,我经常这样与学生对话,师:谁象解放军?生(齐):我象解放军!师:谁象运动员?生:(齐):我象运动员!师:看谁走得好?生(齐):我们走得好,谁也不乱跑!师:看那一队走得齐?生(齐):我们走的齐,谁也不乱挤!师:请你走到大圆上。生(齐):我就走到大圆上!、、、、、铿锵有力的对话,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激励多样化,管理智能化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优化课堂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表扬形式应多样化,尽量扩大获奖面,如口头表扬、给集体加分、给大家表演,也可以采用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拿器材、还器材的方法等。表扬的时机,可在课开始、课中、课结束之前、课后等任何一个时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表杨。因为它对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同小可的激励作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给学生营造了学生展示能力的学习的气氛,满足了他们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使体育课充满朝气,活而不乱。
一、体育课的类型
一般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两种
(一)室内课
有引导课;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课和风雨天在赛马内进行的身体锻炼课
(二)室外课
有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
二、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一)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可以相应地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用较多时间,因此把准备部分又分为开始和准备两部分。
1、开始部分
A、任务: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精神振奋,为上课作好准备
B、按照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教师检查缺勤人数,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
C、组织方法:一般采用集体的形式进行
D、时间:开始部分约占上课时间的10%
2、准备部分
A、任务: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为基本部分作好充分的准备。
B、准备活动按照其性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为基本部分的某些技术做好专门的准备
C、时间:约占全课总时间的20%
3、基本部分
A、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思想、道德、意志品
质。
B、内容:主要是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基本教材内容和选用教材内容等。
C、组织方法: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人数、教材
特点、场地器材条件来决定是采取全班集体进行还是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D、时间:约占全课时的60%-70%。
4、结束部分
A、任务:逐渐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行放松肌肉的活动,使学生从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B、内容: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项教材的运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手段,逐渐降低运动负荷,进行放松练习。
体育课的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有:体育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组织措施、体育课的分组与分组教学。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常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一)课前常规
1、学生要做好上体育课的准备。
2、场地器材的准备。
3、“小生活”的处理。
4、教师与学生都应提前到指定的场地准备上课。
(二)课中常规
1、上课仪式
一般的顺序是:师生问好,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然后进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课中的要求
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按照课时计划行动严谨、动作规范地进行教学,不得有随意性。
3、课的结束
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练习的要求,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教师宣布下课,互道“再见”
(三)课后常规
1、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2、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二、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体育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小群体、小集团教学。
(一)体育课教学的分组
1、自然分组
2、性别分组
3、体能分组
1、分组不轮换:是把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在教师统一组织指导下
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和练习。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练,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运动负荷。但采取这种形式需要具备较充足的场地和器材,否则会影响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2、分组轮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体育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规定的时间和顺序轮换学习内容。
(1)两组一次轮换:学生人数不多,新授教材比较困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形式:
(2)三组两次轮换: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
或较简单的复习教材,均适合采取这种形式。
(3)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如新授教材比较难,不易在短时间内学会,可这项教材的器材相对较少,需长一些时间才能保证练习次数。另外,复习教材比较容易,学生又已基本掌握,可采用这种形式
3、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相结合:在一次课中要学两个新教材,其中一个教材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另两个教材又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
体育课的密度:
一、综合密度:
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
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
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
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
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
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
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
二、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二、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一)体育课生理负荷
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
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随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2)了解法(即了解学生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包括食欲、睡眠、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练习后的主观感觉。
(3)脉搏测量法:
A、准备工作
a.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b.选择测量对象,所选择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如男、女合班上课时,则须先男、女生各一名。在上课前应向受测对象讲明测量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能主动与测量配合。
c.做好测量仪器、秒表等以及测量时所需用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d.测量者分工。
B、测量步骤和方法
a.测取受测者安静状态的脉搏频率。应在上课前十分钟测量好相对安静状态的脉搏。
b.课中测量脉搏有两种方法,即:定时测量和练习前后测量。定时测量是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练习前后测量是要及时地测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脉搏频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c.每次测量的时间以10秒促为好。一节课测量脉搏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0次
d.下课后,要测量学生脉搏恢复情况。
3、体育课生理负荷的统计
(1)统计:首先把每次测量10秒的脉搏次数合成每分钟脉搏次数。
(2)每分种脉搏平均值的计算。分两种:点计算和面积计算。
点计算法:把每次测得的脉搏次数加起来(课前与课后不计),除以测定的次数,即为脉搏平均数
第二篇: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
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是每位小学体育工作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化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多样性,教学方法具有趣味。
三、游戏法与比赛法的合理运用。
四、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表现欲
总之,要上好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上得更好,还有待于各位同行们的更深入的探讨。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发布者:罗蕊菊 发布时间: 2011-12-29 13:05:26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主要方面。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的强弱,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全面关心和保持学生的身体,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养护和积极锻炼的具体措施,把卫生保健、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以及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制度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完整的有机体。小学体育的对象是儿童少年,要想达到育人的目标,就要研究教育的对象。不仅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功能和对体育的兴趣、欲望等,还要深入地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各个身心发育的阶段特征,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儿童少年的侵蚀和影响。既然体育课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呢?下面我就谈点上好小学体育课的浅薄建议。
1、小学生的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浅而快,骨骼容易变型,肌纤维较细、无力,不能单调和长时间的做静力性练习,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不宜过大,练习时间不定过长。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练习的强度,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上肢和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在做非对称性练习后,要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如乒乓球、单脚跳等。
2、小学生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差,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儿童兴趣广泛和好动的特点,多样化地安排教材,对同类教材,它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可采用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经常变换方法,这样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比第一次浓,比第一次更活跃,更有成效。
3、小学生的意志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性较差,他们在活动中不自量力,不能区分蛮干与顽强,把冒险、顽皮当作勇敢。他们在课上情感不稳定,易冲动,在做游戏中,特别容易激动,大喊大叫,不守规则,情绪波动很大,一旦高兴非常得意,有时好打逗同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嘴勤、眼勤、脚勤,要经常正确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动作、方法和规则去进行练习。其次,不要动不动就粗暴训斥学生。
第四篇: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杨晓英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选择一定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都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那么,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一、课堂常规要严格
体育课常常会受到场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体育课堂常规能激发学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排除各类干扰,进而积极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明确体育课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努力形成纪律严明、精神振奋、练习积极、团结合作、荣誉感强等的学习风气。
二、课的环节要灵活
体育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就是要求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备足配齐上课的活动器具,精心布置好场地器材,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渡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
2、准备部分要新颖。从教室到操场,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教学方法,可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要活泼。基本部分教学中应力求精讲多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分解动作的重难点,多提供给
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反复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教学形式要活泼,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提高学习质量。
4、结束部分要轻松。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次教学的成功留下伏笔。
三、教材处理要恰当
1、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把垒球投准练习比喻成解放军打靶,把障碍跑练习比喻成红军长征,或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情景,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相连,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作为巩固提高的需要,不同课次中常有一些相同的复习内容,但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同样是掷准练习,今天练习“打靶”,明天改练为“打野鸭”;今天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改换成“汽球”,这样,在更换游戏名称、更换练习器具、更换练习情境中,可以不断剌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小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相当丰富,但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四、学生特征要掌握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体育课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3、多运用表扬鼓励。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在体育课上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表扬鼓励手段,通过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等,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给成功以肯定,给挫折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一、一般来说。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组成的,由于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螺旋”跑“小鸭走”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教师示范的角度和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
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拍拍手、轻轻跳等放松活动。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不可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过早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
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方面,包括体育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学生情况和学校情况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等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时刻关注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成长,才能保证自己上好每一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