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
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不论是对小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来说,还是对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许多体育教师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对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的理解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学校积极大胆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近几年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课程标准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前提
新课程不在有大纲,取而代之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领域的划分,学习水平的划分,由目标统领教学内容。
在低段(水平一)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里有七个领域目标,九个水平目标,二十六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充分理解小学低段要达成的体育学习目标之后,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器材、设备、场地)选择恰当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而教材的内容熟悉程度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科学的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学期进度计划,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基础
学年工作计划是全年体育教学工作一个总的安排,在制定该计划的同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学校的器材、场地等实际问题,提出教学计划的设想以及采取的积极措施。
科学的制定出全年计划,既能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又能使所选教材内容在有限的器材、有限的场地上合理的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给制定学期进度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期进度计划则是在全年工作计划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器材、场地、气候、测试、学校运动会、外出比赛等)将所选教材内容科学的分布在两个学期,同时给编写课时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精心编写课时教学计划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必要条件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首先是提前保质保量的编写好教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的提出教学目标、合理的搭配教材。
2,选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小学低段学生心理特点是对学习的形式非常感兴趣,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该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参与。但是,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3,采用形式多样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好动、爱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又一个心理特点,根据小学生这些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将教材改变成游戏的形式,既能达成学习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选择教学内容,可视其教学目标,将内容适当的进行改编,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例如:很多学校场地窄,在达成有氧耐力目标时,不一定完全采用中长跑作为教学内容,也可用5——7分钟的带球折回跑、定时跳短绳等内容代替。枯燥无味的内容只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5,制定课时计划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四、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有力保障。
1,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无意注意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记忆形式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外界干扰,教师语言要少而精、生动形象.应通俗易懂。切记:将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
2,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扬、批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小干部的能力。
五、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在课前应换好运动服,穿好运动鞋,带上口哨等必备的东西。其次,在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和布置好场地,例如跑道、游戏场地等。再则,要准备好所需器材,例如:录音机、磁带、接力棒、垫子、足球、篮球等,这些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看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在教学中驾驭教材的能力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关键
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进展,应随机应变、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一成不变按照教案计划进行。
2,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的方法、手段也应因人而宜,不能采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手段。
3,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对后进生和调皮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服务,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学生就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5,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6.,淡化“竞技教学”模式,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杜绝“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运动员,因此采用竞技化的教学方式只能挫伤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放羊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
总之,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一个环节不能少。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发布者:罗蕊菊 发布时间: 2011-12-29 13:05:26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主要方面。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的强弱,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全面关心和保持学生的身体,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养护和积极锻炼的具体措施,把卫生保健、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以及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制度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完整的有机体。小学体育的对象是儿童少年,要想达到育人的目标,就要研究教育的对象。不仅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功能和对体育的兴趣、欲望等,还要深入地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各个身心发育的阶段特征,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儿童少年的侵蚀和影响。既然体育课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呢?下面我就谈点上好小学体育课的浅薄建议。
1、小学生的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浅而快,骨骼容易变型,肌纤维较细、无力,不能单调和长时间的做静力性练习,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不宜过大,练习时间不定过长。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练习的强度,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上肢和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在做非对称性练习后,要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如乒乓球、单脚跳等。
2、小学生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差,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儿童兴趣广泛和好动的特点,多样化地安排教材,对同类教材,它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可采用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经常变换方法,这样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比第一次浓,比第一次更活跃,更有成效。
3、小学生的意志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性较差,他们在活动中不自量力,不能区分蛮干与顽强,把冒险、顽皮当作勇敢。他们在课上情感不稳定,易冲动,在做游戏中,特别容易激动,大喊大叫,不守规则,情绪波动很大,一旦高兴非常得意,有时好打逗同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嘴勤、眼勤、脚勤,要经常正确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动作、方法和规则去进行练习。其次,不要动不动就粗暴训斥学生。
第三篇: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杨晓英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选择一定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都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那么,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一、课堂常规要严格
体育课常常会受到场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体育课堂常规能激发学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排除各类干扰,进而积极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明确体育课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努力形成纪律严明、精神振奋、练习积极、团结合作、荣誉感强等的学习风气。
二、课的环节要灵活
体育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就是要求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备足配齐上课的活动器具,精心布置好场地器材,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渡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
2、准备部分要新颖。从教室到操场,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教学方法,可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要活泼。基本部分教学中应力求精讲多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分解动作的重难点,多提供给
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反复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教学形式要活泼,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提高学习质量。
4、结束部分要轻松。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次教学的成功留下伏笔。
三、教材处理要恰当
1、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把垒球投准练习比喻成解放军打靶,把障碍跑练习比喻成红军长征,或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情景,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相连,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作为巩固提高的需要,不同课次中常有一些相同的复习内容,但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同样是掷准练习,今天练习“打靶”,明天改练为“打野鸭”;今天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改换成“汽球”,这样,在更换游戏名称、更换练习器具、更换练习情境中,可以不断剌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小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相当丰富,但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四、学生特征要掌握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体育课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3、多运用表扬鼓励。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在体育课上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表扬鼓励手段,通过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等,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给成功以肯定,给挫折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一、一般来说。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组成的,由于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螺旋”跑“小鸭走”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教师示范的角度和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
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拍拍手、轻轻跳等放松活动。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不可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过早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
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方面,包括体育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学生情况和学校情况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等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时刻关注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成长,才能保证自己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第五篇: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从小学阶段就被大家所重视,小学低段数学在整个数学的教育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小学生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方式的探究,为更好的进行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兴趣
小学低段一般是指小学一、二年级,处于小学低段的孩子一般活泼好动,注意力一般只能坚持15分钟左右,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上好小学低段数学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采取适当措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低段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控制情绪。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上,孩子总是难以集中精力,长期下来,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就容易生气,向学生发火,但是对于刚刚进入正规化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起不到太大作用,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保持微笑,同时抓住低段孩子的特点,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对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应该给予孩子微笑和适当鼓励,让表现好的孩子得到肯定;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或有其他动作的孩子,应该给予批评或严肃的表情,让学生遵守纪律。
二、适当控制教学内容。
1.一般来说,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而低段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20分钟,因此,应把正式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剩下的时间提问学生问题,或者进行课堂作业的练习。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在一堂课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的过满,没有太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心理,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难集中注意力。
2.上课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小学数学应学会的基础知识,再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三、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1.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加减法填未知加数计算”时,可用一个10支标准盒子装上6支铅笔,提问学生,“盒子里还可以装几支铅笔?”同时板书“6+()”学生回答“4支”,然后,老师把盒子放满,提问,“盒子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6+(4)=(10)。接下来在盒子里装上7支铅笔,让学生进行演示,7+()=10,通过几次反复演示教学,巩固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未知加数的含义,降低学习的难度。
2.给予孩子儿童化的语言。低段孩子一般年龄比较小,过于专业性、成人化、理性化的语言会使数学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可以结合儿童认识规律,使数学语言尽量儿童化。比如说,在学习基本的1—9数字时,可通过使用“1像笔,2像鸭,3像耳,4像旗,5像钩,6像哨,7像锄,8像葫,9像蝌蚪”等有趣的语言,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孩子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喜欢学习数学。
3.通过运用辅助性工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数学,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说,在学习“8的组成”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8个小木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分成两堆,指导学生手、眼、脑、口并用,在动手中回答8的组成方法,最后归纳出8的组成。这样,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回答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提高上课的趣味性。低段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太久,因此,要提高上课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全神贯注。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总是开小差,老师就应该思考自己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有趣。低段的数学课要上的有趣,可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况下,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活跃课堂气氛。
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能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活跃思维的高低,是评价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低段的孩子不善于思考,总是喜欢把问题摆出来讨论,对于一些小事,也会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并且希
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并利用低端学生的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活跃气氛要把握好“度”,不能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在上课时,可通过游戏式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上“第几”这节课时,可让十个学生排好队,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看的姿势,然后让剩下的小朋友讨论自己最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从左边数第几个从右边数第几个,然后进行再一次的排列、变换姿势,再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8减几”时,可以通过“小灰兔背土豆”的故事:周末是灰兔妈妈的生日,小灰兔准备给灰兔妈妈做土豆糕,从山羊叔叔借回来8个土豆背回家,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包包破了一个洞,小朋友想象一下小灰兔回家能剩下几个土豆?通过故事性的教学,学生会展开想象和思考,不同的同学给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学会“8减几”的算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语:
对于每一位低段孩子来说,一年级老师都是他们在正式教育中的启蒙老师,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低段数学老师应该尽自己的努力教好孩子。但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好低段数学课,要靠老师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引导孩子喜欢上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参考文献:
[1] 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研究,2 009(10).[2] 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4).[3] 刘显国.课堂组织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