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言作品进教材?九成读者不支持
莫言作品进教材?九成读者不支持
北京时间12月11日,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引发了新一轮的“莫言热”。
早在10月份莫言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就有消息称莫言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读本。那么,其作品是否有可能再进一步,正式入选中小学(微博)语文必修教材?莫言的作品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吗?本报就此问题发起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7%的读者表示“不适合”,原因是“莫言作品充满魔幻色彩、大胆的性描写、暴力美学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
在线调查
《丰乳肥臀》阅读率最高
仅两成家长老师会向孩子推荐莫言作品
“听说莫言得了奖,我也买了一本《丰乳肥臀》来看,以前还真没接触过他的作品。”日前,在西单图书大厦,读者唐先生这样表示。至于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唐先生说:“比较重口味,中小学生绝对不适合看。”
调查显示,有37.9%的读者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才开始阅读其作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开始关注其作品的仅为24%。在莫言的十余部主要作品中,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阅读率最高,有17.7%的读者看过此书,其次是《红高粱家族》和《蛙》,阅读率均超过10%。
对于莫言的作品是否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仅有10.3%的读者表示,“适合,诺贝尔奖是对其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值得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其余占据绝大多数比例的读者均认为,莫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赤裸裸的性描写以及暴力因素,非常“重口味”,有些内容连成人都难以适应,根本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更不要说入选语文教材了。在接受调查的读者中,仅有24.1%的人表示会向孩子推荐阅读莫言的作品,其他人则表示“不推荐”或“谨慎推荐”。
马上就访
语文出版社:不考虑将莫言作品纳入必修教材
记者昨天采访了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编审张夏放,他表示,早在今年10月份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公布之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就计划将莫言早年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纳入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之一的《中外短篇小说》。
至于未来是否会将莫言作品收入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张夏放明确表示,目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还没有这一计划,也没有进行相关讨论。据他介绍,目前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新课程标准编订的,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除非教育部修改课程标准,否则教材不会随意变动。”
张夏放进一步表示,此次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之所以选择《透明的红萝卜》这一篇章,是因为它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写的方式,在心理上更贴近中学生,中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但莫言的大多数作品,尤其是作为其代表作的几部长篇小说,比如《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含有不少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因素,不但不会选进教材,也不推荐课外阅读。”
教师声音
语文教材不能过分追逐时尚
您认为莫言作品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吗?记者日前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多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大多数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第二附属中学语文高级老师何杰表示,莫言的作品固然是非常优秀的,但不能简单地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就决定将其作品纳入中学教材。具体而言,何杰老师认为,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否应该选入教材,哪些作品适合选入教材,都需要经过教材编写专家慎重的研讨和论证。“就教学需要而言,语文教材应该保持适度稳定,不应随意改动,也不应过分时尚化、新闻化。”
北京广渠门中学语文教师毕姗则指出,若将莫言作品引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必然需要做出删减、改动,这无疑将直接破坏莫言作品的完整性。学生只能沉浸在对片段故事情节的猎奇心理中,如莫言所钟爱描写的排泄、生殖、阉割、酷刑,而失去对作品主题和象征意蕴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指引。”毕姗认为,莫言作品中没有刻意的教育元素,而以一些对社会、对人性的反思性批判为主,这些常常指向哲学性发问的困惑与思考,要实现清醒、理性的判断,趋利避害地使自己精神受益,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社会历史观认识尚浅的中学生来说,实在是过大的考验。
莫言作品充满性与暴力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章浙中认为,莫言的作品与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不符,不利于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即便从比较现实的角度考虑,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模仿、借鉴。”在他看来,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首先要
具备经典性,应该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世所公认的经典文本,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倾向,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教益。其次,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然,最好能够对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以及学生写作有帮助。”
在山东聊城第二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王书林看来,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典原则。必须以现代经典的白话文著作为内容。选用经典作品还可以避免学生眼界过低,其他的可以作为课外读物。
二、时代原则。在选择经典作品时,还应注意到作品的时代性,争取选择更有时代感,更易于为当代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作品为学习的对象,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简短性原则。不宜选用长篇著作的节选作为教材,因为节选相对而言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即使有相关的注释,也会由于编者的看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原因影响学生的学习。长篇作品可以在附录中有个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去阅读即可。
教育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胡乐乐则认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莫言的作品整体而言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众所周知,莫言的很多作品都充满赤裸裸的性描写和暴力因素。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对这些因素充满好奇,但有缺乏辨别力。尽管语文教材可以不选取莫言作品中有关性与暴力的篇章,但是即便选取了一些比较“干净”的篇章,学生也会顺藤摸瓜,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找到一些其他篇章。
他表示,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母语、文学和做人做事的极其重要的载体。“我们的文化尤其强调文以载道,这不仅是指文章要承载道理和真理,而且还要承载道德的作用。”他特别强调,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地方,因此需要“净化”了的作品,而不能让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记者手记
莫言作品进教材是“拔苗助长”
无论对于莫言本人还是中国文学界,2012年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莫言本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登上了个人荣誉的巅峰,而近年来略显沉寂的中国文学池塘也荡起了兴奋的涟漪。
莫言获奖的消息公布后,曾一度出现了其作品脱销的盛况。莫言的读者群体迅速扩大,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在莫言获奖的繁荣面前,可能很多人会忽略一个问题: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就一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吗?真的未必。
2011年的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2010年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09年的赫塔·米勒等,近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多是风格比较前卫的先锋派作家,他们的一些作
品就连很多成年读者难以适应,更遑论中小学生了。尤其是莫言的作品,神秘超验的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对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是很大的挑战。近几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减少的趋势,原因就是不少学生反映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晦涩、难懂,而单就“难懂”这一条而言,莫言作品绝对比鲁迅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难懂”,莫言作品中还充满了露骨的性描写、暴力美学因素,对于还尚未形成成熟辨别力的中小学生而言,这些成分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影响学生对性和暴力等问题的正确认识。
到底什么样的作品适合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这个问题,看法不尽相同,但最基础的一条,应当是“适合”。如今的基础教育界流行这样一个理念:让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其核心就是教育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适应学生智力和心理发育水平。
每个作家都有核心读者群,每部作品都有适合的受众群体,莫言的绝大多数作品从来都不是写给未成年人的看的,让学生过早接触莫言的作品,无疑是“拔苗助长”。
网友热议
@心与长天共渺:目前我看过的作品《红高粱》、《丰乳肥臀》、《蛙》都不适合入选。有些小说,不到一定年龄,读了算是白读,浪费时间。
@浅唯九暄:我觉得莫言的部分作品确实很优秀,但是从中小学生的视角根本无法理解,甚至会有负面影响,不建议其作品加入教材…
@多趣购网:毁掉一本名著的方法就是把它划入考试范围。
@May-青争:他的作品不适合儿童的心理启蒙,甚至连大人有时候也无法理性看待。所以不要选入。
@寂寞的小刚:小学就算了,初中、高中、大学可以选用,毕竟人家获诺贝尔奖,小说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风风风吹冷:作为课外阅读还可以。
@爷们儿型女青年LICHEE:无论是暴力美学还是各种性描写,是为了衬托文章中心思想,我觉得没什么不妥,但是加入语文课本要三思而后行,一是作为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太成熟的孩子,他们未必读得懂莫叔叔的作品,二是某些不太正面的描写,可能会影响一些自我意识较弱易受影响的孩子。
第二篇:莫言 作品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
第三篇:莫言作品经典语录
莫言作品经典语录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 守望曾经归来 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地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26.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27.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28.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29.哀莫过于心不死。
30.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31.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32.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33.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34.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35.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36.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第四篇:莫言作品特点
浅谈莫言作品特点
主题朦胧 新奇的感觉神秘的细节
•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
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 用动物视角叙事
• “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
河边往西走去了。”
• “老头子走了,又来了一个光背赤脚的黑孩子。那只公鸭子跟它身边那只母鸭子交换
了一个眼神,意思是说:记得吧?那次就是他,水桶撞翻柳树滚下河,人在堤上做狗趴,最后也下了河拖着桶残水,那只水桶差点没把麻鸭那个臊包砸死…
•(《透明的红萝卜》)
一、莫言小说的艺术感觉
• 读莫言的作品,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心灵、感觉和生命的自由。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 他能化熟识为陌生,化熟视无睹为拍案惊奇。《拇指铐》中的许多描写充分体现了其
“陌生化”的风格
• 印象主义效果
二、莫言的审丑描写
莫言的作品充斥了大量对丑恶现象、污秽事物的描写
• 书中仔仔细细的描绘了两种清代的刑罚:凌迟和檀香刑。
•凌迟,人身上包括眼睛在内,100多块肉,都会用各种刀具来挖掉,为确保刑
罚的残酷性,刽子手要保证刑犯不可以在挖掉最后一块肉(心尖)之前死去。•檀香刑是这样的:用上等檀香木削成一根三指粗五尺长的檀香木棍,一头尖一
头钝,放进大铜锅里用上等香油煮三天三夜,然后风干,让香油都渗透到檀香木棍里,使其硬韧适中,涩滑有度.
• 然后从犯人的肛门钉入,顺着脊骨往上钉,技术好,不流血,不伤内脏,然后从嘴
里钉出来。
• 檀香刑,各个细节更是讲究非凡。檀木,在油里浸泡多时,为的是避免木头吸血而
使刑犯在饱受痛苦前死去。一截檀木,在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游走,保证犯人几天几夜不会死,还可以把他从嘴巴那边的棍头和肛门那里的棍尾挂起示众.
三、莫言的借鉴与继承
• 西方文学: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意识流)的《喧哗与骚动》。
• 日本文学:变态美学
• 中国传统文学:曲笔,说书人,志怪,《檀香刑》(民间戏曲),《生死疲劳》章回体
小说
• 《生死疲劳》使莫言再度回到对多变、复杂、荒诞和鬼魅的中国现当代史的讲述当
中。生死疲劳》的叙述依旧保持着一种狂欢的语调,把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讲述得充满了令人嘘叹的狂笑和悲喜。人生的生死悲欣、欢乐与苦难的互相转换,如同慈悲的大河滔滔,缓慢地流过我们的脑海。莫言是有野心的,他通过《生死疲劳》完成了对中国半个世纪土地问题和农民命运的一次重新讲述,并创造出了中国人经验中的史诗篇章。
四、莫言作品“民间”立场
•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
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第五篇:莫言作品《蛙》读书笔记
总结:我不写阅读笔记,太多故事,记得读时间,读书忘记。但这个时候凌晨5点多,在阅读时,我的心突然......莫艳的作品,开始看,不要再回来。
青蛙,与宝宝同声。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乡镇的影响。
通过对村庄的故事的大量描述,各种人物喜欢栩栩如生的生活是灵活的。爱和恨敢敢做姨妈,狡猾的奸诈的脸颊,肚皮黑色的笑嘴唇,可怜的和悲伤的陈鼻,大胆刺鼻的王仁梅,沁江的忠诚......东北高密乡的孩子都是官方的名字,阿姨的名字听最好的。终于烧了陈美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