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

时间:2019-05-12 13: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

第一篇: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

1.学校体育学 :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是青年人健美的设计师。

3.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统一整体。

4.定性评价: 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课的质量 作出分析与评价。

5.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优异成绩时所处的最佳准备状态。

6.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身体实际参与为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

7.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8.重复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9.课的密度: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10.教材比重: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比

11.练习密度:学生全课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

12.体育课的结构: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部分的几个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时间 分配等

13.技术细节:在不破坏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14.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15.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16.淘汰赛:指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比出优胜者的方法。

17.综合密度: 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8.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的社会现象。

19.语言法: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音指导学生的一种方法

20.体质: 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1.专项密度: 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22.技术关键: 技术关键是指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环节即为技术关键

23.课的类型: 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类型 24体育课程类型:指体育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体育课的种类。

25.直线型课程:是将某类体育活动内容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26.体育课程目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确定的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课程编排的准则,也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

27.螺旋型课程:是按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顺序组织起来的,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体育活动内容。

28.课程编制:指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29.体育课程内容: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0.课程实施:把课程计划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1.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式、标准和途径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32.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33.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34.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是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

35.课外体育: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36.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37.动作示范法:是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3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是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39.基层训练点:以一个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本。

40.课余体育竞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41.竞赛规程:是根据竞赛计划而制定的有关体育竞赛的具体政策与规定

4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43.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形态中的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按照一定的体育要求所进行的旨在增进身体健康、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各种体育活动

44.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学校开展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根据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或智力而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

45.情感:

五、简答题

1.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P76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是什么?p28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因素?p40

1体育与健康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3课余体育训练。4课余体育竞赛。

4.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几个因素?p45

1学生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5.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特点?P151

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6.体育教学应遵循哪些规律?

①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②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③人体生理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④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

7.什么是讲解方式?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讲解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及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注意:①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教育性②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③讲解要富有启发性④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

9.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P222

1分析教学过程,控制影响因素。2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素质教育理论。3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根据体育课教学特点,遵循体育课教学规律。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实事求

是、讲究实效,具有可操作性。

10.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80

1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2课内和课外相结合。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11.体育课编制的过程内容包括哪些?P103

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12.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哪两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分组不轮换:优点,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缺点,要求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分组轮换:优点,在场地器材设备不足,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开展互帮互助。缺点,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魂掌握教学时间。

13.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14.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完成什么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素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服务。任务:①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的“三基”②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意志品质

15.体育教学对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86

(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2)示范要正确、美观。

16.贯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什么?P166

(1)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2)要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

(3)注意特长培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17.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1)练习手段、练习量、练习站数量以及循环练习方式的确定,均应服从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练习站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一般以6~8个为宜。(2)选用的练习手段应是学生会做的。应将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内容、发展身体素质的内容、培养心理品质的内容、激发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交流的内容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3)每个练习站必须有定量、定时、定性等要求。(4)各练习站的练习,要注意负荷大小不同的练习交替安排。(5)可以从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1/3开始练习,以后各站逐步增大运动负荷;但一般不超过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2/3.练习量大时,强度应相对较小;反之强度大时,练习量不能多。在循环练习法中还要注意合理的间歇。

18.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有哪些内容?P223

(1)体育教学常规(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5)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量度的控制(6)体育课的总结

19.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P236

(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简述体育锻炼的原理?

①新陈代谢理论②动态平衡理论③运动负荷有效价值阈理论

21.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P239

1客观原则性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

22.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应注意什么?

①加强队列体操队形的教学与训练②运用队列体操队形时,必须重视口令③运用体操队形,以简单易行为宜

23.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有哪些?P126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2学年体育教学目标3单元体育目标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24.分解教学的方法可按哪几种形式分?P190

1,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2,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3按学习难度分4按身体各部

分的动作分

25.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p31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减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26.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是什么?p35

1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7.体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P89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8.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P107

1课程的特点2外部环境特点3教师的培训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29.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P111

1丰富多样性2价值潜在性3具体性4功能多元性

30.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P122

1激励功能2定向功能3评价功能

3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P134

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

32.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P133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3体育教学内容4学生条件5学校物质条件制约

33.体育教学系统的过程性要素包括哪些?P1471、体育教学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

3、人际关系;

4、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5、体育教学环境;

6、体育教学反馈。

34.体育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包括哪些?P149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课前准备、教师备课、学生预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目标明确、调控得当、积极互动);

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

35.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特点是什么?P151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36.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P1581、师生互动的主体,即体育教师和学生;

2、师生互动的受体,即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接受;

3、师生互动的内容;

4、师生互动的媒介,即体育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行为的联系中介或渠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手段。

37.试述运动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一些?

1、竞赛名称;

2、目的任务;

3、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4、时间和地点;

5、竞赛项目和组别;

6、参加办法;

7、竞赛办法;

8、录取名次与奖励、9、裁判员;

10、其他事项。

38.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有哪些?P1631、体育学科的技能性特点;

2、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3、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群体锻炼的区别。

39.体育教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P209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3、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4、选择教学策略;

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6、开展教学评价。

40.运用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P1861、速度;

2、距离;

3、视线;

4、视线干扰;

5、多媒体配合。

41.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 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开始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高中阶段------大脑结构和能力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2、骨骼肌肉系统:(1)青少年、儿童长骨快速增长 , 骨弹性大而硬度小 , 容易弯曲,发生畸形。因此,要特别关注正确姿态。(2)肌肉长度增加比较快,小学生---肌肉耐力和力量比较差, 易疲劳,但恢复比较快。高中生---肌力增强,对力量、耐力性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3、呼吸系统:小学、初中阶段胸廓就小 , 呼吸比较表浅 , 频率比较快。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4、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 ,心收缩力比较弱,心率比较快 ,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4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43.制定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是什么?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44.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45.一名优秀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2)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3)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

(1)把握良好的教育理论。(2)体育教师还要学习人体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等知识,以便了解人体生长发育及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把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较好的体育理论与方法。

三、要有良好的业务能力

(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组织课外活动和练习工作的能力。

四、体育教师还要具备健壮的体魄。

体育教师应该时刻具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坚持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生面前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阳光”形象。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考研试题整理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提高技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2.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养成健康的个性。

3.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以及协作精神。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4.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要求: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5.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6.体育学科的功能:一、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二、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三、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四、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五、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交能力。六、传承与发展体文化。

7.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8.实现我国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9.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二、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三、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四、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10.体育课程的功能: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3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

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识、社会适应

1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四、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业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3体能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二、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四、根据可操作性和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五、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11.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三、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状系统。

12.实施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可靠有效、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突出重点

14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兴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强调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主张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境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诸方面对体育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体育课程计划为适应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而进行的调整,体育课程实际情景为适应体育课程计划而可能发生的改变。在过程中实施者应该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甚至改变,以适应其自身的目的、创生取向

13.如何提高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

14.体育学习的含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15.体育与学习的特征:一、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二、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三、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五、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16.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

17.体学习策略的指导:一、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四、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识训练。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8.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9.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一。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20.课外体育活动:课前、课间和课后在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2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些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2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24身体训练: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大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23.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24.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

25.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43.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44.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人体要克服从安静至运动的惰性,这种惰性包括了物理、生理两个方面。物理惰性是指身体特别是肌肉需要预热,被人们称为热身运动;生理惰性是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地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课将结束时,为使学生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有必要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降低运动负荷的强度,使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0.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3体育竞赛方法:

淘汰法: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确定优胜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除第一名外,其余名次很难反映出该竞赛的真实水平,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相应减少。为了弥补其不足,可采用种子法、补赛法等方法作为补充、循环法:分为单循环、分组循环、双循环

单循环形式能较客观的反映竞赛的真实水平,但比赛日期较长,故参赛队不能太多。

分组循环一般在参赛队较多情况下,为了既节省比赛日期和比赛场次,又能客观的反映出各队名次。

双循环能充分发挥各队水平,但赛期较长,学校课余竞赛一般不常用。

顺序法:可使参赛者的竞赛条件基本相同,对抗性强,竞赛激烈,有利于创造好成绩,但费时较多,在参赛者较多的情况下难以评定全部名次。如参赛人数较多,可先进行资格赛,合格者才能参加正式比赛。

轮换法:一般在竞技体操和综合性项目采用,这种方法能节省比赛时间,但参赛者同时比赛的项目不同,条件不一致,竞争气氛也不浓。

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答: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代体育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2>

探究式学习法

<3>

发现式教学法<4>

合作学习法

<5>

领会教学法

4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课外运动训练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三、周期性原则:

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五、区别对待原则:

47、教职责:(一)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二)教书育人,全面关系学生身心健康;(三)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四)搞好课外体育工作;(五)协助学校和教研室做好各项工作;(六)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

41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使学生通过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要求: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担。

要求: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使学生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

三、持续性原则:注重各学期、各学年和各段发展体能的持续性。

要求:持之以恒;合理间隔。

四、健康性原则: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养成良好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要求:全面理解和贯彻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

42.课的基本结构:准备部分:目标: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组织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选定应具有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基本部分:目标:学习、复习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完成体育课基本任务。内容:基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以及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组织教法:①将新的、较复杂、速度和灵敏性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把体力性教材放在后面。②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安排好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③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和心理负荷。④安排好练习形式。

结束部分: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做好整理活动和小结

3、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由于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在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强调体育科学本身的价值,课程要为科学本身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因此该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以科学发展为前提,而很少考虑社会与学生对体育的具体要求。在具体课程目标设置上,强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各种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使每个学生能达到增强体质,掌握专项体育运动技能,甚至都能成为专门的“体育”人才。

4、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又称为人本主义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就是人本主义思想。学生本位课程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中心学校”或是“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学生本位的课程模式强调通过身体练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出学生的潜力,由此其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少考虑到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5、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好运动技术,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模式注重的不是体育成绩的好坏,而是重视教学的整个过程。

6、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对能够通过计时、计量外显示的行为进行测量与评价,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对于学生的体育学生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意识,健康行为等很难采用计时、计量的方法。采用定量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情况,导致体育与健康学生评价。应该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想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体育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7、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等,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看,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

21、竞赛规程内容:体育竞赛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奖励办法,报名办法,注意事项等。

三、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因素:考虑从内容维度、时间维度和学习的性质三方面看学生的需求2、社会的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体育的要求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考虑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和趋势

2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动作技能规律和体育健身原理,在学生可接受基础上,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

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24.竞技运动项目改造?

1.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整体健康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3.简化技术战术——降低那些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才具有的技术、战术要求。4.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能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5.举例说明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利用与改造?

1.各种球类——排球或足球被用作为“抢花炮”的器材;实心球可以被用来投掷,也可以被用作障碍物、标准物,还可以被用于打保龄球。

2.跳绳——绳操、跳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3.栏架——跨栏,还可以用作钻圈的障碍物等4.橡皮筋——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5.对体育场地进行改造——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合理利用小型健身房等;雨天利用课桌拼接乒乓球台;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综合运用运动场区等。

另外,培养学生动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体操轻器械等。

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1)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2)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3)选择运动项目(4)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5)可行性分析

20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二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三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要。四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倾向。五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2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善于认识与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育教师应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认识与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并以此为前提对学生世家引导和教育。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高尚的,有效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最后,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正规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规则等都有统一要求,运动动作的完成质量与水平也都是非常显性的,容易导致整齐划一、齐步走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学的要求,对运动进行改造与创新,应帮助与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不同的技术风格。

24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导向

(1)从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学科中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把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2)从精英教育到全员教育:精英教育具有狭义的体育课程观念,素质教育以提高整体干吗素质为根本宗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3)健康第一理念的确定:由于体育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关注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评,导致了局部性的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提出,对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正的作用。(4)教师角色的变化:体育教师经历了一个由执行者向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变化,在素质教育指导下,体育教师扮演引导、激发、指导的角色。

25终身学习的概念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终身学习的特征: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主体性(1)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2)这种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学习方式,而应该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3)终身学习还必须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

30.处于基础阶段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一)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二)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四)除了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训练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五)在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不仅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而且要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尽量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相互干扰。

根据学校体育发展趋势,论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宏观上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动向。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学习时代。我国的教育也由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转向为儿童的发展服务,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们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追求发展是他们的权力。从宏观上把握课改的理论背景、教学思潮动向。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做好本职工作。

2、微观上消化理解《课标》的基本理念。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课程改革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特别是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首当其冲的是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做为体育教师必须知道,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体育教学上要做到(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注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课标中提出的体育健康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必须读懂弄通,并用于教学实践。

总之,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只有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具备了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体育教师才能由经验技能型向科研型转化。

3、从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视角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终身体育观的提出,意味着体育教育效果的周期延长。由于终身体育教育效益显示的滞

后性,决定了终身体育教育布置的超前性。因此,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不仅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还要预见到终身的需要,学校体育的宗旨将使学校体育教育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可分为三点目标:(1)

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运动教育的能力。(2)

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培养对运动的兴趣,掌握运动的方法。(3)

培养对健康和体力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运动的技能,以主动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全面要求。校体育势必将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发挥着振兴中华,强盛国力,繁荣社会,丰富生活和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与体力素质的功能。

在“个性时代”的发展需要下,打破原教育的“划一性”、“硬直性”,朝着以“自由”、“自律”、“自择”、尊重和丰富个性的方向发展。在学习内容上,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通过以学生个人选择为基础的方法来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机会,创造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环境,充分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6、论述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与实施满足学生体育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如何教会学生善度余暇时间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以及学校体育功能的拓展,给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是跨世纪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需要。在学校体育中不仅给以学生身体教育、竞技体育,还要给予健康、娱乐教育及生活教育,要在增长学生体质的前提下,使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其身心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为适应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知识经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体力、和个体差异,还要研究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方法。在学习内容上,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通过以学生个人选择为基础的方法来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机会,创造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环境,充分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1、体育教学有哪些基本方法?举例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选用

(一)、语言法(讲解法重点)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2、口令与指示3、口头评价4、口头汇报5、默念与自我暗示(二)、直观法:1、动作示范法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采用多媒体技术4、助力与阻力5、定向与领先(三)、完整与分解法

1、完整练习法

2、分解练习法(四)循环练习法(重点):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作完一轮可再重复下轮练习,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方法。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锻炼身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六)游戏与比赛法

2、浅析体能发展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发展体能必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5.特点?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3、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及其角色功能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所有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师生间的关系必须相互融洽、相互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现代教育中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领航者,除了应该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的沟通,积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努力。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讲究和谐之美。和谐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之一。体育教学中更加要求这种师生间的关系:教师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一种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6、比较发展体能和掌握技能的特点和意义,并分析二者在体育教学中的关系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发展体能的意义: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体能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发展体能必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

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6.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的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技能的方法。运动技能: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形成关于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三篇:2014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学校体育学试题集4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编制与实施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体育课程的主要学科基础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

2、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那三个阶段____、____、____。(设计、实施、评价)

3、体育课程编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学生、社会、学科特性)

二、选择题(每题1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3个阶段(D)。A.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B.改进与提高阶段

C.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D.以上三者都对

2、体育课的三段式结构是依据(C)提出的。A.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B.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C.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D.运动机能形成规律

3、体育人才培养(C)要受到我国教育目标及其内容的制约。A.途径

B.方法

C.质量

D.数量

4、学校体育学是一门

(B)。

A.自然科学

B.综合性应用科学

C.社会科学

D.管理科学

5、体育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有忠实取向(B)和创生取向。

A.以学生为中心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现实取向

D.健康取向

6、体育课程的实施必须经过(C)个阶段。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7、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人员参与(F)。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体育研究员

E.家庭和其他体育成员

F.以上都对

8、从中间向上策略的“中间”是指(D)。

A.教师

B.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C.学生

D.学校

三、判断题(每题1分)

1、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就是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过程(×)。

2、体育课程的忠实取向,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忠实地执行体育课程方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

2、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体育课程认识与观念体系。

五、简答题

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理念是: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六、论述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四篇:体育试题

初一体育试题

一、选择(10分)

1、游泳在奥运会比赛中,金牌数()田径运动项目。

A 高于B 等于C低于

2、自行车比赛可以在赛车场和()上进行。

A 跑道B 公路C 任何空地

3、举重比赛中,试举动作应符合规则要求,由()名裁判员用指示灯判定试举是否成功。A 三名B 四名C 五名

4、奥运会跳水比赛有男女跳台、()共四个项目。

A 跳水B 跳板C 跳深

5、乒乓球比赛共设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七个项目。

A 接力赛B 混合双打C 集体赛

6、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2000年10月将乒乓球的直径改为()。

A 38毫米B 40毫米C 42毫米

7、羽毛球比赛对发球有严格的规定,当发球一方得分为零或双数时,应站在()发球区发球。A 左B 居中C 右

8、排球比赛每局比赛某队满()分并比对方至少多得2分为胜一局。

A 15分B 21分C 25分

9、篮球比赛中,队员犯规()次必须自动退出比赛。

A 4次B 5次C 7次

10、在篮球比赛中,一个队的队员侵入犯规或技术犯规达到()次,若以后队员再犯规则处以两次罚球。A 5次B 7次C 9次

二、填空(7分)

1、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的()节奏与()节奏相配合。

2、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3、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是()()()()

4、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肌肉收缩是运动的()。

5、台阶试验,主要用以测定()系统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

三、判断(5分)

1、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2、跳远比赛中只要触接到跳板前沿红线就判试跳失败。()

3、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4.女子速滑运动员杨扬为我国夺得首枚冬季奥运会金牌。()

5、在第29 届运动会中,我国运动员,夺得50金牌的好成绩。()

四、简答(10分)简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第五篇:体育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跑一般分为起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三部分。()

2.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部分。()

3.现代体育教学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淡化教师的主导性。()

4.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是为后续的体育打下基础。()

5.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反应的是一节课时间是否合理利用,而体育课的密度反映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

6.体育态度不具有稳固和持久性。()

7.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8.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9.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由美国人奈?史密斯在1891 年发明的。()

10.足球比赛中罚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干后括号内。本大题共有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D.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体育课程资源?()

A.体育师资B.学校附近的山峦

C.体育场地、器材D.图书资料

3.体育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B.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方法

C.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学生

D.体育教学物质条件体育教学手段学生

4.球类运动常用的动作示范方式为()

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镜面示范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

A.运动训练 B.运动医学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6.从运动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7.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健康水平D.学习运动技术 2 3 4 5 6 下一页

8.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9.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都不是

10.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是()

A.力量 B.年龄

C.关节的活动范围 D.性别

11.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

A.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B.学期教学计划

C.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

D.课时教学计划

12.双人拦网“心跟进”防守战术中,一般是几号位跟进?()

A.4B.5

C.6D.1

13.六支篮球队比赛用单循环法,下列四个第一轮的编排哪个更合理?()

1-21-61-66-5

3-42-53-44-3

5-63-45-22-1

A.B.C.D.14.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包括()

A.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B.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D.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5.8 个篮球队参加单淘汰比赛,共有()

A.7 场B.12 场

C.8 场D.16 场

16.下列不属于体育教学方法中直观法的是()

A.动作示范B.指令和口令

C.教具与模型演示D.定向直观标志

17.在田径场地上,计算100 米跑的距离是从()

A.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前沿B.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C.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后沿D.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18.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构,可把体操中的技巧动作分为平衡动作和()

A.用力动作B.摆动动作

C.翻腾动作D.抛接动作

19.铅球投掷圈的直径是()

A.2.50 米B.2.135 米

C.1.25 米D.1.065 米

20.标准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米。

A.18 和9B.28 和15

C.28 和14D.18 和8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 小题,10 个空,每空1 分,共10 分)

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

2.活动参与是指学生自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与表示。

3.体育教学目标的四个层次分别为: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4.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与相配合。

5.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1.请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简要描述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简单描述设计一堂体育课的程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请论述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哪些?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要求?

六、教法技能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田径运动会的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1.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案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

1.× 【解析】跑一般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2.√ 【解析】略。

3.× 【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淡化教师的主导性是一种对学生的暂时放任,这种课达不到教学长远目标,教师的指导性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只有教师正确“导”,学生主动积极“学”,才是一个有效果的、师生交流融洽的好课。

4.× 【解析】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除了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外,就是为后续阶段的体育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一个重点。

5.× 【解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体育课密度是一节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6.× 【解析】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后又比较稳固和持久。

7.√ 【解析】略。

8.√ 【解析】略。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略。

2.B 【解析】ACD 属于体育课程条件资源;B 属于自然体育课程资源。

3.A 【解析】略。

4.A 【解析】球类运动常用的动作示范方式为正面示范,武术套路教学用背面示范,跑步的摆臂用侧面示范,简单的徒手操用镜面示范。

5.B 【解析】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6.B 【解析】竞技能力获得靠后天的努力训练,选材仅仅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7.B 【解析】略。

8.D 【解析】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叫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组织毛细血管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实现的气体交换叫内呼吸;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肺通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肺换气。

9.C 【解析】略。

10.C 【解析】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是关节的活动范围。

11.A 【解析】略。

12.C 【解析】略。

13.B 【解析】将队伍号数一分为二,前一半号数自上而下写于左边,后一半数自下而上写于右边,两两对应相连就是第一轮比赛的编排。

14.A 【解析】略。

15.A 【解析】单淘汰比赛是指参加比赛的队经过一次失败后,即被淘汰,则比赛场数=比赛轮数=队数-1。

16.B 【解析】指令和口令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7.D 【解析】略。

18.C 【解析】略。

19.B 【解析】链球投掷圈直径:2.135 米±0.005 米

铅球投掷圈直径:2.135 米±0.005 米

铁饼投掷圈直径:2.50 米±0.005 米

20.B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渐进性适量性

2.态度行动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4.节奏呼吸

5.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促进身体各大肌肉群发展的身体练习;

(2)低年级以模仿表现性运动教育为主;

(3)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分工协作地进行运动和学习;

(4)安全性教育;

(5)高年级需要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2.【答案要点】

(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3)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4)选择教学策略;

(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

(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

(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

(4)课程教材多样化;

(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

(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2.【答案要点】

(1)动作示范法:教师或指定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正面、侧面、背面、镜面)。

(2)演示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3)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体育教师为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要求有:①事先做好准备工作;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③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六、教法技能题

【答案要点】

(1)有特色的封面;

(2)有关人士的题词;

三、填空题

1.渐进性适量性

2.态度行动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4.节奏呼吸

5.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促进身体各大肌肉群发展的身体练习;

(2)低年级以模仿表现性运动教育为主;

(3)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分工协作地进行运动和学习;

(4)安全性教育;

(5)高年级需要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2.【答案要点】

(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3)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4)选择教学策略;

(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

(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

(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

(4)课程教材多样化;

(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

(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2.【答案要点】

(1)动作示范法:教师或指定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正面、侧面、背面、镜面)。

(2)演示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3)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体育教师为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要求有:①事先做好准备工作;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③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六、教法技能题

【答案要点】

(1)有特色的封面;

(2)有关人士的题词;

下载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体育

    ◆体育课堂常规: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制度的总和。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特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政治等多种因素制约的特征。 发展趋势:1: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

    加强学校体育

    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校体育

    复习材料 一、选择填空题 1. 1904 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标志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体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 运动技能 相关的体能。 3......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1、说课的内容: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效果预计,课的特色与创新。 2、平均心率参照标准:小学生120-130次/......

    学校体育学

    1、试述我国西周时期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也是体育。乐的舞也有体育的意义。......

    运动生理、学校体育学(试题总结)[5篇范文]

    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目的:是表示学......

    体育理论试题

    1.健美操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起的时间是______( ) A 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 C 70年代初 D 70年代末 2.在竞技健美操比赛时,集体六人的场地面积是______( ) A 7×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