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时间:2019-05-12 13: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第一篇:(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摘要: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对作

文课感兴趣,体验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 体验生活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也认为,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质,因为,作文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如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教育;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等等要用心体会。指导学生要有感而发,当他们遇到能让自己感动或印象很深的事,要及时写下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真正达到能够打动读者的目的。也就是要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

提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例如: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看相片——激发真情;

2、说相片——引吐真情;

3、写相片——抒发真情;

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的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

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每次走进大自然,我从不事前布置作文题目,也不提什么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她的触摸,倾听她的细语,尽情尽兴,满意而归。经过的学生充分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因此,此时写的文章自然“文如清泉石上流”。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写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作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

作者简历

李雪琪,女,汉族,生于1983年6月6日,富源县营上镇人,2005年9月参加工作,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工以来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工作单位:富源县营上镇茂河小学

通讯地址: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茂河小学

邮编:655503

联系电话:***

第二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李琪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个人的世界观、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建立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而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的工作目的为国聚财,发展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要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

1,按照党员干部建设的廉政要求,争做勤政廉政表率,在工作中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尽责、尽其力。时刻记住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为企业服务。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权力的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行使权力;时刻记住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权利的大小与为人民的责任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作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以权谋私,搞钱权交易,要坚定不移的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的要求。

2廉洁从政意识,做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的表率,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顶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必须提高觉悟,坚定意志,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与信念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二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特别是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少数人先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觉不能利用职权谋私利而富起来,这是我们党员宗旨所决定的。要抗的住诱惑,坚持自重、自省、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注意慎重交友、慎重用全,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

3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得明星者得天下,权利的得失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否。人民群众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发展等各项事业是一项及其艰巨的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对立的即得利益集团,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党要紧紧的依靠群众,才能永远保持其先进性。我们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4加强学习和修养,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表率。首先,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基础,也是今后个人加强学习和修养的追求方向,在强化这一观念时,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想一想自己如何为税务工作,为国家税收事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其次,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时俱进的年代里,开拓创新。进一步高度深化认识,理解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开展各项工作,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秦宇调研,到纳税人中去了解实情,了解真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是思想认识更贴近实际,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5不断推进考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切实提升监督效果,一是健全考评机制,不断完善各种

廉政法规和制度,简历健全领导干部廉政考核制度,实绩考核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以及“一把手”述廉,考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定量评价系统,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会评价系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评价科学化,数量化,精确化,发挥评价,检测,导向,预警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严格监督追究制度,完善各级党政“一把手”,执纪执法部门。掌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警钟长鸣,自守红心,永葆清廉。要保持一颗公仆之心,时时处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百姓之忧。倾听群众的呼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篇:李雪论文

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 【摘要】中学阶段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朗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的能力,并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新课标也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上应该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我主要以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读 感悟 审美

自古以来,朗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声琅琅。《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前,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因此,如何更加适应新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则成了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洪镇涛老师所说:‚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有道是‚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出声气,读出节奏,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神采,读出韵味。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形式多样的‚读‛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开启学生想象的空间,并逐步形成潜在的兴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愿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写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一、以质疑导自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很值得品读一番。作为教师就不应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而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主体感知文章。自读的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默读或自己小声读。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那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质疑导向,质疑定标。‚疑,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抓重点、疑点,几遍下来,仍不知其所云。教学中,运用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认真读书,达到导读的目的。如可以借助投影出示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臵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直接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己读课文便有了目标,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应用两步法阅读,具体步骤是:第一遍默读,重在速读。即不查字音,不分层次,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第二遍自由读,重在细读。即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就联系上下文,自己探究,自己质疑。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选择重点的、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有质疑地自己读。《再别康桥》美不胜收,是语文老师津津乐教的篇目。可教学的内容丰富,这就需要教师有所选择,选择具有生长点的教学内容。我理解的生长点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素养有所积淀,同时学会审美方法。

二、以情境带范读,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如果说自读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那么教师的范读,则起了激发学生诵读欲望,尤其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的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范读, 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教师应以身作则,范读,必不可少。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有论断:‚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又说:‚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更何况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的学科,这种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需要创设一种氛围,设臵某种情境;必需要借助教师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的联想,从而获得性灵的陶冶、思想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让学生变成审美的主体,教师就要成为审美的导师。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想去模仿,想自己表现,激发着学生强烈的诵读欲望,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诗是感性的,诗是不可解读的,而诵读诗歌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我们不妨把教学聚焦在朗诵诗歌上,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基于此,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们可以完全从诵读入手,但是这个诵读不是基本的朗读,我们要通过读,教会学生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如基本的断句,音节的把握,节奏的调控等。在把握朗诵基调时,对于诗歌情感的定位要依据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就需要穿插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在鉴赏诗歌时有‚我‛的存在,也就是多元解读。下面我想把我的以读代讲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朗读与朗诵是有区别的,我们通常为了教学方便让学生都是读作品,底线就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而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诗歌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样式,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朗诵,在朗诵中加深对作品的感悟。

三、以方法导诵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自读是为了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但仅是粗读而已;范读是为了激发学生赏读课文,但仅是辅助而已,唯有学生的诵读才是最重要的。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故初中语文课堂要给足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让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始终认为,一节语文课,如果自始至终都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那不算是真正的语文课。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同时教师要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只有教予学生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才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让学生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当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教师要能准确地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并且掌握好速度、富有节奏感,就需要善于在实际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学生反复练读,用心体会,感悟到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学生一旦掌握朗读技巧,学会朗读的方法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读到诵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初读至意读(扫清障碍,感知内容,把握节奏)——意读至情读(体悟文意,揣摩思想,确定情感基调)——情读至美读(技巧点拨——发声方法,声音的处理方式,表情的配合,音乐融合等)

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一文中说道‚一首诗到了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诵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初读到熟读的过程就是在体会诗歌的节奏。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节奏是语言的节奏也是音乐的节奏。语言的节奏与发音器官有关,更受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的情感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熟读《再别康桥》时,学生应了解诗歌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它的韵脚,体会它的音节的和谐,断句的规律等。《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韵式上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节奏如康河的柔波荡漾。如果只是朗读就不会享受到诗歌自身的绝美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讲解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四、以再读悟真情,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而其后的反复涵咏、再次诵读升华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一篇课文总有它的精湛之处,在师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最后选择最精彩的部分段落或语句,让学生再次反复诵读,自悟出真情,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谓。这样,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丰润学生的精神生活,纯洁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再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朱熹认为‚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训学斋规》)学生的再读经过老师的指导,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这样,学生能悟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情感美,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再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界情随声出,其声琅琅,其乐融融,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何乐而不为?

在美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选取契合的音乐,合适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充分体会诗歌的节奏,使诗歌的文字在优美的音乐中流淌让,同时让音乐帮助自己传达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我为《再别康桥》的朗诵选择了小提琴曲《爱的致意》

综上所述,自读→范读→诵读→再读,在导中读,在读中悟,以‚读‛来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便是我教学的特点。‚教学有方,教无定方‛,这并不可能是唯一最佳的教法,但我以为无论哪种教法,都应以学生为根本,以激发主体潜能为目的。我想,只有这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在推进新课程的大好时光中,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多一些朗读,还语文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让汉语丰厚优美的语言之花在学生的心田上绚烂开放!

第四篇:李琪西京学院品学奖材料

用品德奠定成功

以知识成就未来

——西京学院品学奖候选人李佳琪事迹材料

李佳琪,男,14岁,宜川县朝阳中学初二(4)班学生,他是一个要求上进,品学兼优的学生。现担任初二(4)班的语文学科班长。身为班干部,他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兴趣广泛,能力突出,在各种活动中均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曾被评为“三好学生”、“展示之星”、“学习之星”,五年级时获“爱心小使者”称号并在全国青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中获一等奖,六年级时曾被评为“良好习惯小标兵”,在宜川县举行“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在“陕西省第四届中小学生日记大赛活动中获一等奖”。现将他的先进事迹概括如下:

一、品德高尚,自立自强

李佳琪同学政治思想表现好,诚实守信,谦恭有礼,性格内敛,沉稳干练。进入中学的他,严格要求自己,初一入学不久就向学校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他富有爱心,待人诚恳热情,对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总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尽己所能帮助他们。班主任熊老师考虑到他学有余力,又乐于助人,编座位时,有意安排一些学习上或上课表现方面欠佳的同学跟他做同桌。他总是乐于接收,跟他同桌过的同学也都能从他那里有收获。或在精神上深受感染,或在学习上倍受教益。张欢同学就是一个在他的影响下奋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典型。张欢生长在单亲家庭,家庭条件比较差,加上学习上底子薄,缺乏自信心,曾经一度出现过自暴自弃的迹象。他一方面经常给张欢鼓劲,课余还带他到家里吃饭,一起散步,一起打羽毛球;一方面又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张欢同学的心情日见开朗,同时重拾信心,学习干劲越来越足,学习成绩迅速上升。

二、学习刻苦,品学兼优

在学习上,他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秀;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爱好读书,知识丰富,是同学中的“百科全书”。他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从中受益匪浅。他始终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所以,他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他热衷《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也不放过许多小人书,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是他的必修,书成为他的催眠曲,更是他的精神食粮。语文是他的特长,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闪光点,让他做语文学科班长,这既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考验。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每天他都坚持准时收好语文作业。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教他们理解课文,使这些成绩差的同学能及时赶上。班上同学都戏称他为“小老师”。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全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他所在班语文成绩一直在年级组名列前茅,成功总是垂青于勤奋的人,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如: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之星”、“拾金不昧好少年”、“绿色环保小卫士”等光荣称号。

三、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作为一名班干部,他能够坚持以身作则,而且是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干部,他丝毫没有现代部分中学生身上那种狭隘自私的心理,也丝毫没有那种“干部架子”。他平易近人,对于班上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她总能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地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班里若有同学情绪低落,郁闷心烦,他总是第一个帮助和鼓励他们的人,他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干部的作用,和这些同学谈心,给这些同学做思想工作,帮他们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因此,他的朋友众多,人缘很好,大家都很乐意与他相处。身为一名班干部,在做好班级内的实践活动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全校性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每逢周末,他总是放弃玩耍时间,与其他同学到教室完成班级文化建设,或打扫校园周围卫生。他还积极参加“助残”、“手拉手”等活动,帮助班级的困难同学,而且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因此,他也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开朗自信、兴趣广泛、风格高尚、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新世纪的品学兼优的当代中学生。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论文(李琪)

柳江县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基层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重要内容。为此,课题组就柳江县流动党员管理的情况开展了深入地调研。

一、柳江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柳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实现全覆盖、增强有效性、促进组织化”的要求,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努力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有党员数16769人多人,其中流动党员1316人,占党员总数7.8%,其中流出党员数1239人,流入党员数77人。流动党员中持有《流动证》1273人,其中流出党员持《流动证》1203人,流入党员持《流动证》70人。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柳江县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考核党委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公安、计生、民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难点和问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基层党(工)委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负责、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和领导体系。

(二)健全网络,完善制度,推动流动党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县

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各基层党委(工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各基层党委(工委)下属支部均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点,构建了“中心—站—点”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党员服务网。目前,全县已建有党员服务中心(站、点)277个。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管理网络,积极开展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组建了党组织。此外,着眼于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流动党员规范、有序流动。要求党员外出时,必须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报告,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凭证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同时由村(社区)党组织指定一名党员与其建立帮扶关系,采取书信、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和了解其在外出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传达村(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对外出党员的要求,征求他们对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前,向每位外出流动党员邮寄一张新年贺卡、送一封县委致流动党员的信,让他们时刻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

(三)依托科技,台账管理,全面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动向。依靠先进科技手段,如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对党员分布及结构进行摸底调查,对流动党员状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做好建库的基础工作,全面及时的了解全县流动党员的情况。县乡两级建立了流动党员档案和信息库,实行微机化管理,做到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清、地址清、情况清,有准确的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使流动党员“打工不脱党”、“离乡不离党”。目前全县1316名流动党员已经全部纳入党员信息库,实现了台帐式管理,每个季度及时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每位流动员在外出务工前,各基层党支部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发到他们手中,要求其及时持证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

(四)优化平台,加强教育,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利用网络、有线电视、手机短信等手段,通过网上党校、网上党员之家等信息平台,拓宽面向流动党员宣传政策、理论学习、开展活动、传递信息的空间,使广大流动党员随时可以了解党务知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使流动党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找准共产党员的位臵,坚

定信念,始终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县、镇、村三级专门设立了13个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并通过广播、公开栏等形式对外公布。县委组织部还专门设立“流动党员电子信箱”,流动党员对家乡党组织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发至“流动党员信箱”,县委组织部确定专人及时将意见和建议打印成书面材料,及时转交给相关党组织。

(五)整合资源,强化帮扶,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整合城乡组织资源,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帮扶服务网络。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党员服务网,健全流动党员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党务工作咨询、党的知识传播、组织关系接转、活动证发放、党费收缴、用工信息、技能培训、法律维权、回乡创业等服务。通过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的活动和再就业援助行动,切切实实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协调组织、人社和农业等部门,依托乡镇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流动党员开展电脑、电工、建筑、厨师、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期,近两年来共举办培训4期,培训人员近1000人次,就业率达95%以上。县人社部门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和党员提供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募集110多万元成立了党员关爱基金,全部用于困难党员帮扶,已帮扶党员199人次,其中帮扶流动党员60多人次。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流动党员发展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支持,全县共结成流动党员帮扶对子200余对,累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1000余件。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家庭慰问活动,近两年来共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120多人次,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48000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柳江县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劳务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化、多样化,呈现出“大流量、多流向和常流动”的特点,流动党员队伍中组织难、服务难、管理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1.思想认识不足,合力难形成。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认为流动党员数量不大,管与不管不影响大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存在“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住,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或“一头热,一头冷”等问题。由于党员流动地点不固定,工作变动频繁,流出地党组织很

难与流动党员保持长期联系和管理。有的地方的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好,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为软任务,进而导致在工作上缺乏相互配合,在实践中很难形成整体合力。

2.研究探索不深,管理难落实。一些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缺乏系统研究,工作点子办法不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无策对应。一些党组织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流动党员的特点,包括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还未普及,也给流动党员管理带来了难度。此外,由于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流动地点不固定、流动地域广、就业形式和从业种类多,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当困难。有的党组织只是在外出党员临行前叮嘱式“突击”教育一番;有的党组织虽然建立了外出党员联系制度,也只能一个阶段联系一次,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个别党员工作单位和通讯工具变化后,不主动与组织联系,造成党组织难与其联系沟通,教育管理工作也就无法落实。

3.组织设臵不合理,工作覆盖难。一方面,现有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按行业或行政隶属、地域条块设臵,随着党员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流动,党组织结构设臵已不适宜形势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流动党员多分布于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一些流动党员找不到党组织,无法转移组织关系,过不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实践看,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规范设臵、覆盖到位是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4.体制不够规范,活动难开展。由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一些流动党员到外地后,用人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够重视或没有党组织,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无法落实。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5.帮扶措施不健全,服务难到位。流动党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大多数人缺发展资金、缺创业技术、缺经营信息、缺致富门路。还有的法律意识差,维权能力弱,遇事茫然,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

身利益。工作中,有的基层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对流动党员缺乏关心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

6.活动载体不丰富,作用难发挥。近年来,尽管各级党组织围绕促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积极探索,形成了党员服务站、党员公开服务承诺、设岗定责等工作载体,但总的看还不够丰富和健全,不能与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工作环境及服务愿望完全适应。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不愿发挥党员作用。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长时间脱离组织,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党建工作,拓宽工作领域,把党建工作向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延伸,通过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网络,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

(一)统一思想共识,建立健全机制,构建流出和流入地齐抓共管格局。中组部早已明确,流动党员持《活动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当地党组织不得拒绝接收。各级党组织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抛弃对流动党员的各种偏见,共同自觉地承担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责,构建流出和流入地一体化共管机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一是建立县内外党组织互相接受流动党员工作制度,党员外出时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报告,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凭证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确保每个持证的流动党员无论到哪个地方的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都能被顺利接收。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双向反馈机制。由流出地县级以上组织部门与流入地县级以上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双向反馈协议书,由流出地党委组织部门与流入地党委组织部门组织流动党员进行对接,由流入地党组织将流动党员编入相应的党支部,进行教育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共同履行做好流动党员工作的责任。流入地党组织要积极为流动党员

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场所、经费、教材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及时向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择业、创业等资讯,为流动党员子女就学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县级以上组织部门互通信息制度。运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畅通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并对接受信息实行监督管理。如有条件,每年可召开一次双向管理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和探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办法,及时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县以上党委组织部、公安、民政、人社、计生、司法、团委等流动党员管理成员单位职责,签订共管协议,形成齐抓共管流动党员工作的合力。

(二)积极探索创新,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对流动的教育管理。结合新时期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创新管理的新机制,规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一要严格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流动党员严格颁证验证,将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记录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要敢于动真格,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二要注重同完善党内制度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工作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登记联系制度、活动日制度、联络员制度以及定期汇报制度等各项党内制度。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管理,流动党员要与所在地党支部、党小组取得联系,又要与所在党支部取得联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要结合当前流动党员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制度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依靠制度管理党员的新路子。坚持制度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研究制定流动党员登记卡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完善和提高。三要建立完善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结合新时期流动党员新特点,健全完善各项相关的管理机制,真正从机制上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臵难健全等实际问题,逐步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向动态管理机制、目标考评机制、跟踪联系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四要强化激励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培植典型,每

年评先表彰中流动党员要占一定比例。树立“组织不分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发挥典型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争创实绩,永远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即时联系和教育管理服务。依靠先进科技手段,如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加快与广大党员的信息沟通,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工作的有效办法。一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互动平台。与移动通讯公司合作,建立外出流动党员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短信息群发和接收,加强各级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让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了解党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安排,向党组织汇报自已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而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二是要建立统筹城乡的教育资源互享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城乡党员服务中心、街道、乡镇、村、居在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为流动党员提供就近、便利的党员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管理资源从条块分割向整合共享转变,积极打造上下贯通、互惠互利、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三是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的软、硬件资源,专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平台功能的开发和完善,逐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贯通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党委的党内基本信息管理网络,实现流动党员的信息化管理。

(四)健全机构设臵,理顺组织关系,形成属地和行业双向组织覆盖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关键是健全党建管理网络,要不断构建完整严密的党建组织网络,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使党员无论如何流动都始终臵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一是合理设臵流动党员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建立一个“家”。凡是流动党员相对集中、有3名以上持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条件成熟的,都应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党组织管理,专门负责管理那些没有固定单位或单位没有党组织的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统一管理。二是根据流入党员的分布状况,考虑在街道(城镇)、社区以及行业和系统成立党组织。如:对分布在街道社区的流动党员,要以街道党员服务站和社区党员服务分站为依托,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分布在各行业、各系统的流动党员,要在各行业和系统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三是拓宽工作领域,把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对分布在非公有制企业的流动党员,党组织要按照“哪里有党员,就把党组织建到哪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带动一批”的原则,通过“下派指导、灵活组建、加强服务”的办法,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方式,加大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同时,要理顺组织关系,实行属地和行业、系统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形成双向组织覆盖网络。

(五)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关怀帮扶,建立流动党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流动党员离开了原工作单位,有的生活上失去依托,精神上失去支柱,迫切需要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中,使管理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旧模式,做到“小管理、大服务”。二要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权利。深入研究保障和维护流动党员正当权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切实保障党员的各种权利特别是民主权利,保障流动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诉权和监督权等。三要全力搞好帮扶,切实解决好流动党员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逐步建立为流动党员服务的网络体系,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多关心流动党员,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等活动,为其排忧解难,使其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利用县、乡和社区流动党员服务机构,为流动党员提供参加党的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开辟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等优质服务。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利用党员关爱基金,加强对困难流动党员的帮扶,真正解决好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存在的实际问题。

(六)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工作实效,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一要引导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起带头模范作用。要根据流动党员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号召力的特点,引导流动党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诚实守信,按

章办事、文明经商、热心公益事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先进性。二要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坚持以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不断增强流动党员的发展意识,强化发展责任,通过各种渠道和有效形式,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构筑流动党员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智、尽力的载体,牵线架桥,引导其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引进资金和项目,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三要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立足流动党员工作岗位实际,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一个党员一面旗”、“保持党的先进性”等多项活动,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化、目标化,构筑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

下载(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生活

    感受生活感受生活。 有时我会觉得彷徨,彷徨生活会迷失着我,让我独处在与世隔绝的另一个迷失世界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样荒凉而又岑寂,也许那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镜头。 有时似乎......

    感受生活(定稿)

    感受生活 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抱怨。我努力寻找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感恩。。。。。。温暖的家里,慈爱的父母,每天......

    月考后的感受杨琪

    月考后的感受 作者:杨琪 开学快两个月了,这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第一次月考。 初中的考试跟小学完全不一样,它比小学的任何一次考试都要严格,都让我们感到紧迫感。我也从来没有......

    李雪婷演讲稿

    大家好; 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落败?谁也道不明。明天既向我们时刻展现着机遇,又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发出挑战。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绝不平坦,到处......

    中国梦.李梦雪doc

    中国梦·我的建筑梦 乌牧场学校六年二班李梦雪 从儿童时代开始,我就有着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建筑师,造出各种各样的漂亮房子,怀着这个梦想,我走进了幼儿园,学会了用积木和橡皮泥造......

    作者李雪5则范文

    李雪:笔名豆豆,油田年青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0年《啄木鸟》......

    三八节座谈会稿件(李琪)(小编推荐)

    感恩于心 责任于行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亲爱女同胞们: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我们又高兴地迎来了第102个国际妇女节。在第四油矿这片沃土上,我们与男同胞一起并肩耕耘,泼......

    教学云平台学习心得体会(李琪)

    目录 教学云平台学习心得体会(李琪) ...................................................... 2 教学云平台学习心得体会(韩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