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时间:2019-05-12 11: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第一篇: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教授

前两天开一个警察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学者对警察的批评让笔者深感不平!同样,笔者在网络或各种报道中,也经常看到人们对警察的评论,且经常是“非正面”的评价或报道……,譬如:广州警察开枪事件。笔者很替他们鸣不平!由于笔者曾在基层公安部门工作过,对他们的工作情况颇有感受,所以感到,若委屈了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真的很不公平,也不公道!——因为他们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的群体,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定生活牺牲性命最多的群体!

我不想举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想谈谈他们日常的工作:

公安最基层的部门应该是派出所。每个派出所都分管辖区内少则千户、多则万户的户籍管理,还有流动的暂住人口管理。他们每天要接待并处理大大小小的民事纠纷案(包括家庭纠纷、买卖纠纷、人际冲突等)数十起;接受各种治安、刑事案件的报案,进行应急处理,并要协助分局刑警队侦查破案等。

派出所是全日工作制,24小时对外办公。一次我因事晚上去北京某派出所,在晚上十点多钟,这里的情况一点不亚于医院的急诊室,仍有人不断地从外面走进来,而民警不仅要接待进来报告的案件,还需要外出出警,只听对讲机里喊:快派人来,这里酒后滋事,连警察都打,一人处理不过来!可派出所这里已经没有富裕的人手……这就是晚十点后的派出所!

在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平均每隔三天就要上一个“全天班”,即值晚班。一个月中,还必须有一个星期日值班。因为人少,即使值班,次日仍需要照常上班。若按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们平均一个月要上一个半月的班。

在全天班中,他们不仅白天要照常工作,而且,晚上更忙,尤其到夜间仍是事情不断。因为这一时间段正是人们因吃饭喝酒滋事、打架斗殴、伤害、拦路抢劫等案件的高发时间。案件发生在前半夜,但处理完就要延续到后半夜了。不管后半夜几点钟躺下,次日早八点还要照常上班。

如此循环,对干警们来说已是最“正常”的生活了。一旦管区内发生了较大的刑事案件,一旦获取了某一重要的侦查线索,那么,就连这样的“正常生活”也享受不到了。外人不知,任何一起刑事案件,从接报案、立案到侦破,少则几天,多则几星期或数月,有的甚至几年。每侦破一起案件都要经过调查访问、技术分析、跟踪、守候等),然后是抓捕、讯问、寻找受害人(或亲属)、补充有关证词、证据,整理材料等阶段,这些活动往往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外,还有法律程序时限的要求,因此,某一案件一开始,干警的工作就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了。这些工作的苦衷若非亲身经历实难理解。

首先看侦查阶段,调查访问,看似最简单,但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我记得在基层时,只为查找一个煤气本的当事人,我就与我的师傅跑过派出所、煤气站、当事人所在单位多次,就这样还是找不到当事人本人……“东跑西癫”地查找线索虽然辛苦,但是,最苦的莫过于“守候”。许多适合守候的地点并非具有较好的守候条件。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案情需要,一守就是数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夜。寒冷、暴晒、饥渴、虫咬、困乏都得忍受。

其次是抓捕嫌疑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人口流动性大,犯罪分子作案后,为逃避打击大多采取“三十六计”中的上策逃之夭夭。有的因一时未被发现而暂时没出逃,但一遇风吹草动也会立即出走。嫌疑人一旦逃窜,就是案件已破,危险仍未消除,而且,“亡命之徒”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这就对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逮捕活动秘密且准确,行动快速且果敢。在抓捕过程中除怕“惊了案犯”之外,更怕的是“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许多公安干警受伤、甚至牺牲都在这一阶段。

再次是讯问工作。抓获案犯后就要讯问,这可是侦查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从我来到治安组后接触过的案犯、到干警们向我谈起他们经办的案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即任何一个嫌疑人在被抓来后的初次审问中绝不肯轻易地、主动地交待问题。显然,他们也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要受处罚的,所以,被抓“现行的”(即正在作案时被抓住的)往往只承认“这一次”,至于根据某一可靠线索抓来的案犯,由于他自己不知是“哪起案子栽了”,更不肯轻易地开口交待。于是,每次讯问对干警来说,都是一种时间和耐力的消耗。

尤其当你明明知道他在说谎,你还得听下去,找出说服他的理由,加上你已经一天没有好好休息过,而且,你不是偶尔遇上这么一个,你的工作决定你几乎天天都在面对这类人,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骗子就已经气得要死了!那么,警察几乎天天面对骗子和谎言,这时,我们还要求警察像医生那么温柔、像老师那么和蔼地面对他眼前的人,那确实是对我们警察的一种人格分裂性的要求!

当一个人无数次地或几乎天天地面对无耻之徒,你能期待着他面对下一个人时能绅士般地礼貌、面带善意、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吗?——这也是很多人对警察最不满的地方:“他们态度为什么总那么横!”我告诉大家:你在派出所干上半年,你的脾气也会大,你的态度也会横!所以,这种现象也被称职业病。

虽然职业病不是好事,需要治愈。但他们有治愈的时间吗?他们没有宽松的休息日,没有规律的生活。他们总在加班加点,他们随时会遇到不善之徒……。所以,尽管我也遇过对我非常横的警察,但当我理解他们,我从不生他们的气,我还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他们!

广州警察开枪之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凌晨四点,遮挡车牌、不服警察查询,甚至抢走警察的警官证后强行开车,如果您是警察,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判断?

回到讯问话题上来,讯问的同时还必须作好记录。为了防止伪供,许多关键之处或细节必须仔细地问、反复地问、变换方式地问。这样边问边记常常要持续数小时。所以一个案件从接警到处置完,时间就是大半夜!

由于连续作战,他们经常数日不能回家。一次我在值班时,一位老妈妈来派出所声称“找儿子”,由于我对当地方言不太适应,所以我最初以为“她要我们派出所帮她找儿子”。后来弄明白,她是找她当民警的儿子,问“怎么五天五夜不回家?”以为出事了。至于妻子打来的“还要不要家?”、再不回……等质问和威胁的电话更是不胜枚举。挣钱不多、生活不规律、经常缺少睡眠、吃饭常过点,工作还常常带有危险性,这就是基层干警的日常生活。听他们讲,这个分局曾有几任刑警队长都没活过50岁。

以往我们从电影、电视、小说情节中看到的警察都是精力充沛、潇洒英俊、无所不能;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更多的疲惫、无奈和烦恼。他们是凡人,但是,却常常不得不牺牲凡人应有的许多生活内容,甚至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的和平生活就是这些无数的平凡警察努力的结果,难道他们不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吗?

第二篇:李玫瑾谈家庭教育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B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在珠海曾经有一个父亲很有本事,通过几年打拼,存了家财百万。但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逃学,惹是生非,最后怎么办呢?父亲开始管,但根本管不了,听说湖北有个专家叫何华彪,曾经把一个网瘾孩子给治好了,于是马上领着孩子到那儿去,啪,10万块钱拍出来,这孩子交给你了,你负责把他教育好。这个父亲的行为当时被报道出来,我看到后还写了一篇博客,我说,可怜的父亲应该把10万块钱当做自己的工资,你把所有的事停下来,你这儿子没准还有救,你得亲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给别人。

概括三句话,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洗菜、摘菜。现在有多少家庭让孩子做这个?没了。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了。结果发现他学好了,却变成了一个自私鬼。第三,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C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家庭教育的理念,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其实我讲人性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是人性中最基础的。我们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为让大家真的摇脑袋。比如说北大曾经有一个化学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医院,查不出来,最后通过别国的科学家知道这种症状叫铊中毒,但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终身残废,到现在凶手是谁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她的同学干的。你看,学了知识杀人不眨眼,这就叫没有人性的教育。

人性先是从小的相依,你给孩子哺乳,在他成年后告诉他你对他的眷念。然后人的情感,任何人彼此之间的支撑。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他说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马加爵的话让我感慨什么?想想人这一辈子,首先生命是有爱才有的,对吧?然后你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靠别人,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人没有白天黑夜地照顾你,那是恩情。你长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给你提供支撑啊?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妈做的吗?不是,那是全社会很多人努力才有的,是一个社会支撑的。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包括友情,成年以后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为一个纯吃纯拉的动物吗?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体会到的领悟。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D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一问我问题就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怎么样,同事之间只要谁家孩子高考,就问考上没有?考哪个学校?我从来不问人家这样的问题,这让人很难受。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你看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爱迪生从上小学、中学就开始被老师排斥,说这孩子根本就不适合教育。这是天赋的。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一个人成年后,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而不是说他所到之处大家很痛苦。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结果这个傻人身边也有很多的人。相反,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这个人身边最后没有什么朋友。E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我经常遇到很多咨询,问,我这孩子现在马上要考大学了,你说他考什么专业?我说我不是神仙,我离你孩子八竿子远,我怎么能告诉你他考什么专业?他又问你认为哪个专业更有发展?我说哪个专业更有发展不见得适合他,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

天津有个案子,杀奶奶,杀妈妈,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得很痛苦,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不及格,跟家里要钱补课,要了钱他又上网了,回去没法交代,最后就杀亲。所以我认为很多家长问我,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我一听这个话,不对劲,你的孩子多大了?21岁了,大四了,按理说应该怎么怎么样。我说你累不累呀,不知道法律规定吗?18岁就是成人了,成人什么概念?他有所有的权利了,民事权利,刑事权利,政治权利,所有权利都有了,爸爸妈妈只有听他的份了,没有管他的份了。这个事情可以商量,我的建议是什么,比如你找一个对象,你应该找个什么样的,但绝对不说不能找她,肯定孩子跟你势不两立。很多孩子从小不懂这个权利,大了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叛逆的人,这种孩子一定跟父母的失误有关,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成年人给了他什么,他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我有大量实例,父母很爱孩子,爱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惨烈,最简单的,你到人家那儿吃饭,你不喜欢吃肉,可对方给你夹了一盘子的肉,你说那是什么感觉?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盘子里全满了,这就叫爱你不商量。所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这特别重要。

孩子行为应先改变大人的行为。北京的中学老师关成华在书上写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赞同,他说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送给孩子们的,现在变了。

补白: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第一,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他痛苦的时候你要帮助他。3岁之后孩子会说话了,他不说话,这东西你不给我,我就跟你闹。所以3到6岁要立规矩,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会他不能任性。

第二件事,防止自私。人天生都是把饭往自己嘴里送,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别人。当他5岁左右,他说我要跟你们一块吃,可以,但只要你上桌,就立下规定大人不吃,你就不能吃。让孩子知道,我难受的时候别人也难受,这就是他人的概念。

最后一个,要防止娇气,孩子小时候一定要有一项体育活动。因为我是搞心理学的,我经常讲,很多抑郁症不是纯心理的问题,是生理问题。因为看到有些大学生抑郁自杀,其实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感觉困乏,心理刺激缺乏,还有一个就是体力活动不足,脑力活动过度。孩子要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不是运动的爱好,而是习惯。习惯什么呢?也就是说,从小让他学会一项运动,比如游泳、长跑。我认为体育有两个优点,一就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运动来发育,第二他在运动发育过程中会更加协调。

我讲这些训练都是性格的训练。如果这个孩子6岁,把这几项全部做了,你这孩子上学肯定顺利。

第三篇: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 - 肖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网易

博客

肖鹰:李玫瑾教授为何不敬畏正义?

李玫瑾教授的“生命教育”造就药家鑫

肖 鹰

李玫瑾教授的“生命教育”,宣扬只讲个人亲情、不讲社会正义的“亲情敬畏生命论”。这种“生命教育”,培养的只能是比狼更凶残自私的药家鑫。

在药案审而未判、药家鑫生死未决之际,李玫瑾教授用她的“亲情敬畏生命说”,再次参加“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大合唱。

李玫瑾教授的心路历程:1)3月月23日,开庭审判的当天,首先在CCTV提出“弹钢琴强迫杀人说”;2)4月4日,在公众连续多日持续批评下,李教授在回应我的博客文章中首次承认“(药家鑫)是故意杀人,是恶性的故意杀人”;3)4月7日,又提出以“亲情”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论”。

现在,药案审而未判,“药家鑫激情辩护团”动用各种舆论在为药家鑫保命大唱“不杀”的社会红利,李玫瑾教授及时提出“亲情敬畏生命论”,暗合了“不杀”的“激情辩护”,而且以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二级警监的身份为之提供了强力支持。

在4月7日发表的博客文章中《生命教育之难点》中,李教授说:“我那天在浙江给一个家庭教育研讨班讲课时,几位教育工作者又一次探讨到这个话题,我突然明白了: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 这是我不出20天,第二次见到李教授的“我突然明白了”的理论创见。第一次,3月23日,李教授在CCTV节目中看了几分钟的药家鑫在哭求法院免其一死时的视频片断,就以“我突然明白了”而创见出让媒体狂欢至今的“药家鑫弹钢琴强迫杀人说”。我终于也“突然明白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妇女女士总是乐于第一时间向公众普及“我突然明白了”的理论创见,尽管她实际上是认定缺少知识准备的公众对她的美好心愿的回应只能是基于无知的误解。

[关于李玫瑾教授对药家鑫案言论的专业错误,请见网友徐忠圣《质疑李玫瑾教授的一个高论》(http://)对李玫瑾教授学术错误的批评。]

一、把“亲情”作为生命教育的“第一要义”,剥夺他人生命就是天经地义的。

李教授把生命的要义归结为“真情”,具体讲即亲情与友情。李教授说:“我认为,生命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们形成人所特有的情感:对养育恩情的理解、对友善情谊的学习与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由已及人的爱的能力。”正是在“真情”的大义上李教授又把“生命教育”归结为:“敬畏生命”。

药家鑫杀人,是因为不懂得“亲情”吗?李教授是否注意到,在CCTV节目中,药家鑫向法庭陈述说:“(上大学前)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上了大学以后,我慢慢理解爸妈是特别爱我的,他们虽然严厉,但是希望我好。我上了大学,我想让他们为我骄傲,我在课余时间就会教孩子弹琴。”对于从不质疑药家鑫自述的李教授,难道没有看到药家鑫这样一个勤奋为家的大学生是极重“亲情”的吗?

实际上,如果李教授的“亲情敬畏生命”原则成立,那么,不仅药家鑫父母不择手段拯救死罪的儿子的性命天经地义,而且药家鑫杀人也可从这“亲情敬畏生命原则”中找到“免罪”的依据。关于杀害张妙的动机,药家鑫自我供述说:“当时心里特别害怕,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捅死了就不会看到我了……”试想,药家鑫杀害张妙的动机就是要摆脱他所认定的“难缠”,而这不过就是尚无经济来源的药家鑫为免父母可能为他承受相关的经济负担。如果从“亲情”来看,这不是孝子对父母生命的“忠诚敬畏”吗?依此看来,药家鑫不仅不该死罪,而且还应该作为这个孝心不够的世界的楷模来表彰才是!

如果真要按照李教授的“亲情敬畏生命”理论,恐怕药家鑫们就会在李教授的“生命教育”普及活动中遍地开花了。至少那个说“我也捅”的“药家鑫师妹”会感到李教授以专家身份说出了他们“敬畏药家鑫生命”的哲学真谛。实际上,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法律危机,不就是因为“亲情”大于“法理”,权力大于法制吗?对此,作为中国二级警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教授警官,应当比我们普通公众更有切实经历和感受,但为什么就不能“突然明白”呢?

二、没有社会正义,“敬畏生命”就是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李教授认为就要是受教育者“敬畏生命”。李教授说:“生命,为什么要被敬畏,因为只要不敬不畏,等你明白的时候,你已经无机会了……永远不要拿生命当儿戏!” 一切人的活动,都是以真实的生命为前提的。因此,敬畏生命,无论就个体,还是就社会整体,都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命根子”。其实,不仅人类,凡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都是以敬畏生命为“命根子”的。如果李教授把自己的犯罪心理学稍微放宽一点,看到人类的近亲,看看那些犲狼虎豹,难道它们就不敬畏生命吗?难道它们就不讲亲情、友情吗――它们的“亲亲”的生命精神,难道会低于我们人类吗?如果要依李教授的“亲情生命敬畏原则”,那么,我们人类岂不是要回过头去向这些没有人性的野曾学习?如果“亲情”是“敬畏生命”的核心,那么,药家鑫父母为求儿子免受死刑,如果不是不择手段以求之,则不仅不是“敬畏生命”,岂不是连虎妈狼母都不如了呢?

然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理性的生命。因此,人对生命的敬畏,必须是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的。在社会层面上,“敬畏生命”的社会正义,绝不是如李教授所鼓吹的以“亲情”为核心,而是全社会生命个体具有平等的生命权力,而且不容侵犯和剥夺。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故意恶性杀人,原因是“怕农村人难缠”,而目的是“杀人灭口”。这个案例的典型性是什么?就是表现了在药家鑫们的眼中,某类人是等而下之的,不仅他们品质不好(“难缠”),而且他们的生命也是在“敬畏”之外的。药家鑫不是不懂得自我生命的价值,而是不懂得社会正义,不认为应当平等地看待他人的权利和生命。

没有社会正义,在社会层面,生命的竞争本性就把人类生存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我们之所以指控药家鑫的杀人行为是极端恶劣和残忍的,不只是因为他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而且是因为他对他人的生命的剥夺的目的和手段,表现了对我们的社会正义底线的最凶残野蛮地践踏。这种践踏不仅严重伤害了我们的人性尊严,而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自我生命所遭受的严重威胁。

社会正义使用法律的武器处决药家鑫们,是对生命真正人性的敬畏。

没有社会正义,对于“我”,他人的生命就可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这就是药家鑫们可以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的生命哲学。在药家鑫们面临法律处决的时候,我们还应当为他们高唱“敬畏生命”的弥撒曲吗?

三、李教授的“生命教育”将使犯罪心理学家再次成为“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又一个理论导演。

在此次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发的媒体活动中,李教授首先抛出了“弹钢琴强迫杀人说”;在公众持续批评下,李教授在回应我的博客文章中首次承认“(药家鑫)是故意杀人,是恶性的故意杀人”;现在又提出以“亲情”为核心的“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原则。

药家鑫恶性故意杀人案审而未判,现在媒体上“药家鑫激情辩护团”,千方百计,千言万语,都是要求公众民意和司法机关“敬畏生命”。无论李教授潜意识如何活动,李教授难道不能意识到她的“敬畏生命”的理论高调,客观上会声援为求药家鑫免于死刑的“激情辩护”吗?

李教授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已经以“弹钢琴强迫杀人说”为药家鑫的故意杀人行为提供了一次“强迫性辩护”,而且这个辩护与药的辩护律师的“激情杀人”在客观上是互相支持的。

我们不希望,药家鑫案判决前,李教授的“生命教育”以呼吁“敬畏药家鑫的生命”的面目,在客观上又一次成为“药家鑫激情辩护团”的理论导演。

李教授以犯罪心理学家的身份要求我们接受她的“敬畏生命”的教育;我们请李教授以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敬畏社会正义。

第四篇:(李雪琪)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感受生活吐露真情

摘要: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对作

文课感兴趣,体验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 体验生活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也认为,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质,因为,作文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如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教育;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等等要用心体会。指导学生要有感而发,当他们遇到能让自己感动或印象很深的事,要及时写下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真正达到能够打动读者的目的。也就是要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

提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例如: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看相片——激发真情;

2、说相片——引吐真情;

3、写相片——抒发真情;

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的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

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每次走进大自然,我从不事前布置作文题目,也不提什么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她的触摸,倾听她的细语,尽情尽兴,满意而归。经过的学生充分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因此,此时写的文章自然“文如清泉石上流”。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写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作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

作者简历

李雪琪,女,汉族,生于1983年6月6日,富源县营上镇人,2005年9月参加工作,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工以来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工作单位:富源县营上镇茂河小学

通讯地址: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茂河小学

邮编:655503

联系电话:***

第五篇:关注基层——对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监狱基层年轻警察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前我监狱乃至整个监狱系统都处在转型期,在这过程中全监上下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经历着变革带来的痛苦。落后的管理方式与新时期监管形势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而这种矛盾冲突在基层一线尤为突出。监狱基层一线是监狱工作的落脚点,上级指示精神是否能传达到位,监狱基础工作是否牢固扎实,执法工作是否规范合法,罪犯改造质量是否稳定高效,主要看基层干警贯彻力和执行力。我监狱基层年轻干警占绝大部分,是基层一线的主力。因此了解基层年轻警察的现状,帮助基层年轻干警解决当前的困惑和问题,才能使监狱基层年轻警察能安心于基层,立足于基层,奉献于基层。继而加速我监狱的改革步伐,使我监各项工作走在分局乃至省局的前列。

我监狱领导十分重视我监狱基层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的成长和培养,我受XXX政委的指派,经过一周时间的调研,同其他同志交流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提出以下几点我监青年干警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观点可能有些激进或不成熟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工作风险性大。

基层工作风险大主要指两方面:

首先是人身的安全。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和劳动生产是强制的,这导致干警与罪犯的对立、矛盾会一直存在,而基层干警则是这种矛盾的直接承受者。罪犯无论有什么样的不满,他们的发泄报复对象只能是基层的监狱警察;罪犯想要脱离监管达到某种目的也只能在基层干警身上做文章。去年监狱已经发生多起袭击警察、辱骂警察、诬告纠缠警察的案例,许多罪犯出监后无理纠缠、打击报复的事也屡见不鲜。这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干警的工作热情!许多家属为了亲人自身安全也起到了一些消极作用。

其次是职业的风险。执法环境的严格,文明执法的推行,导致过去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现在的改造形势,但我监制度上的建设和软硬件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导致基层干警执法难度加大。在工作中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一次失误就可能意味着一次监管安全事故,意味着严肃的纪律处分,甚至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直到严重的刑事责任!因此许多基层年轻警察都“各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的越多,错的越多!”成为了口头禅,缺少了工作积极性。

二、劳动强度高。

目前我监狱干警缺编严重,警力资源配置不科学,监狱基层押犯单位警囚比严重失调。由于警力不足,为了确保监管安全稳定,很多监区警察不得不放弃正常的休息,长年累月连续工作。以我监区为例,我监区干警XX人,罪犯XXX人,为保证警力充足,每天保证X人执勤、下号,每三天就得加个班,平均每人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休息不足,工作没精神,干警感到身心疲惫。再加上基层的岗位业务较繁杂琐碎,点多面广,每名分监区长平均带XX多名犯人,监管、安全、生产、质量全都落在分监区长头上,每天还要带罪犯出收工、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处理罪犯的违纪、在劳动生产上要收发劳动工具、组织安排生产、检查产品质量、清查“三箱”、进行个别教育、检查监舍卫生、加强三餐的现场管理、带罪犯接见看病等等。还要经常开会学习,经常要接受检查参观,导致基层干警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使原本超负荷工作的监区警察颇有怨言。

三、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差也分两方面:

首先是监狱基础建设的不完善。虽然我监狱对办公环境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我监区劳动现场为例:

1、办公室缺乏隐私性,几乎透明,干警一举一动生产线上罪犯都能看见,个别教育,给罪犯布置任务时都十分不方便。

2、办公面积不足,缺少谈话室,罪犯档案室等必备场所。

3、噪音偏大,使长时间置身其中容易情绪紊乱,分散注意力。

4、夏季室内温度偏高,到了夏天,室内温度能达到32~35度,干警都不愿在监区长时间驻留。

5、是污染严重,服装生产车间毛尘和纤维满天弥漫,许多警察都患有不同程度上的呼吸道疾病。

6、办公自动化设备不足,常常是一台电脑几个人抢着用,缺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其次是学习交流面狭窄。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难挤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导致基层干警不同程度出现了“吃老本”现象教育罪犯的手段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每天两点一线,缺乏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和经验的机会,接触业务较贫乏,信息接触面狭窄;缺乏轮岗调换机制,使得基层警察得不到更多岗位锻炼,对监狱管理的环节搞不懂,摸不透;由于脑子空空,心里没底,在处理狱内罪犯改造的矛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四、缺少成就感。

基层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都有一颗上进的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然而,监狱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基层警察的工作价值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重视。基层工作简单、枯燥,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工作,很难体验到成就感。几乎所有的基层干警都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 “你们工作是不是就一天天看报纸喝茶水?”、“你们工作还累?不就看犯人不跑就行了吗?”更有甚者说:“你不就是个狱卒吗?”。面对种种的善意的、恶意的不理解、轻视甚至侮辱许多年轻干警都自我怀疑过,迷茫过,恐惧过,我记得曾有一名年轻干警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看见提工的白发苍苍的老干警时,心中总是莫名的恐慌,我仿佛看见了30年后的自己,害怕自己就这样过一辈子……。”自我的不认同和社会的不理解,极大的挫伤了年轻年轻干警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的满足于消极应付,对工作的漠不关心。由于基层警察很少能得到肯定,基层警察绝大多数是很难出类拔萃的。许多监狱基层干警都认为在机关工作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重,如果谁能上机关说明谁有本事。因此,不少监狱基层干警都把进机关作为自己在基层奋斗的目标。导致基层警力进一步不足,基层干警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五、心理压力大。

监狱基层警察在这种高风险,高强度,环境差,少认同的工作环 境下,随之而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外,由于很少能照顾到家里,年轻干警在家庭上也面临着孩子、老人、婚姻等巨大的压力。据调查统计:80%基层警察都产生过恐惧、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反应;99%以上基层干警都因为工作情绪与家人吵过架,发过脾气;70%左右的基层干警都表示其工作压力过大,甚至感觉到难堪重负。更为可怕的是在受感压力人群中50%左右的干警不懂得如何排解压力,甚至没意识到压力带给其身心上的伤害!而监狱也缺乏针对干警,尤其是基层干警的心理干预、矫正;基层监区缺少释放压力,减轻负担的有效途径。许多基层干警都有感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上火、头疼等疾病,心理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虽然我监狱基层一线年轻干警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仍有许多年轻干警,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的第一线,始终恪守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始终守护着监狱的稳定和安全。我相信在监狱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我们监狱的新一代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扛起前辈的旗帜,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监狱新的荣耀。

下载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基层——对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注基层 对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陈勃伸 2005年9月份,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在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抓住基层,努力建设好基层,也就是抓住了......

    关于对提高监狱基层警察培训班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提高监狱基层警察 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 政工党支部——刘后奇 【摘要】党的十七大做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决策之后,党的十七届四中......

    我对大学一年级生活的感受

    我对大学一年级生活的感受 09资环化学(1)班 余凯 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的推移,我由一个无所知的小孩儿变成了一个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大学生。大学生的生活让我联想翩翩,有了许多的......

    试论监狱基层警察对罪犯的现场直接管理

    试论监狱基层警察对罪犯的现场直接管理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管理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 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

    我对初中生活的最初感受(精选5篇)

    我对初中生活的最初感受 当我写下这第一个字时,我三年的初中生活就已经开始了。 走进棕北联中,走进初一七班,让我有些陌生,有些不安。陌生的是一个新环境、是一张张新面孔,不安的......

    关于对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几点体会

    如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一、“抓机关,带基层”提高组织生活标准。支队党委狠抓机关的组织生活标准,严格落实党委会议、学习、调查研究、双重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达到组织生活标......

    基层公务员对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感叹:如同我

    关于公务员增加工资这一话题的讨论:做为一名在最基层的公务员,我想我最有发言权,对于那些没有深入调研就乱发表评论的人无表示无语。我现年37岁,在乡镇工作15年,2011年提拨的副科......

    苏学亭的书法生活之感受名师--李松先生(共5篇)

    苏学亭的书法生活之感受名师—李松先生 古人云:夫人工书,须从师授。独学无师,则孤陋寡闻。既得名师指授,其书法自然入门正途无疑。明人解缙在《学书法》中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