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基层——对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注基层
对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陈勃伸
2005年9月份,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在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抓住基层,努力建设好基层,也就是抓住了工作的根本。”监狱基层一线是监狱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上面千条线万条线始终要落实在基层一线,监狱基础工作实不实,执法工作好不好,改造质量高不高发展动力足不足,都取决于基层一线警察能否忠诚和敬业于基层。因此,关注基层警察的困惑和需要,并及时予以引导和解决,使英德监狱基层警察能安心于基层小,立足于基层,奉献于基层,便成为当前英德监狱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关注的九大问题:
以下是将基层警察认为制约基层发展的问题加以归纳和分析,并按关注程度依次列举。
问题一.工作时间长。
当前英德监狱警察数量为押犯人数的11%左右。由于编制不足,使监狱警察长期处于缺编运作状态。同时,由于警力资源配置不科学,约20—25%的警力分布在机关科室。导致英德监狱基层押犯单位警察为押犯人数的8%以下。由于警力资源有限。为了完成任务,很多监区警察不得不放弃正常的休息,长年累月连续工作。国家规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制度,对他们来讲只是“纸上谈兵“。1 以分队警察为例,除两天休息,大概每周的工作时间约为60个小时,比国家规定的超过了50%。
问题二.职业风险大。
英德监狱基层风险大,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基层警察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人身安全威胁。监狱诸多工作,如狱内值班、带班、三餐现场管理,都对警察的人身安全潜伏着威胁,说监区警察不分昼夜把守着“火山口”,看管着“炸药库”,这话决不是危言耸听。去年广东监狱已经发生多起袭击警察个案,这就是例证。二是推广严格文明管理带来的难度。对英德监狱基层警察来讲,工作中必须 防微杜渐,如履薄冰,时时处处谨小慎微,做到“零失误”,因为一次失误就可能意味着一次监管安全事故,意味着严肃的纪律处分,甚至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直到严重的刑事责任!因此许多监区警察都认为“远离罪犯,远离基层,便是远离风险”。
问题三.业绩难以体现。
应该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组织、领导的赏识和对自己成绩的认可。然而由于基层警察的工作是教育转化人,而这种教育活动的效益潜藏和凝聚在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它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因此基层警察的工作价值不容易被及时觉察和重视,导致成就感降低。同时,也有片面认为基层工作简单、枯燥,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工作,有时很难体验到成就感,满足于消极应付。此外,由于机制方面原因,基层警察很少能得到肯定,基层警察绝大多数是很难出类拔萃的。调查中发现,许多英德监狱基层警察都认为“基层难出成绩,机关容易 2 成材”,因此,不少英德监狱基层警察都把进机关作为自己在基层奋斗的目标。
问题四.心理负担重。
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在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随时都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基层警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调查中,只有33%的基层警察认为当前的工作压力可以承受,大多数表示其工作压力过大,甚至有时候感觉到难堪重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怀疑,经常会有莫名的压力,忧虑,同时也感觉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咽喉炎、头痛和感冒等疾病。当前从总体上看,监狱基层警察的压力很大,心理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问题五.岗位任务多。
当前许多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反映工作较重,基层的岗位业务较繁杂琐碎,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没有明确的规范,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只能疲于应付,甚至理不清工作头绪。以分队警察每天工作为例:在管理上每天要带罪犯出收工,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处理罪犯的违纪;在劳动生产上要发放劳动工具,组织安排生产、检查产品质量、清查生产任务;在教育上,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组织罪犯学习活动。有时轮到警力不足,还要加强三餐的现场管理、带罪犯接见看病等等。加之经常要开会学习,经常要接受检查评比,导致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使原本超负荷工作的监区警察颇有怨言。
问题六.环境氛围差。
虽然英德监狱基层工作环境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但仍然成为基层警察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跟机关整洁、舒适、优美办公环境相比,部分年轻警察表现出耿耿于怀,存在失衡心理。以生产车间为例:一是噪音偏大,使长时间置身其中的基层警察容易情绪紊乱;二是温度偏高,到了炎炎夏日,多数警察的衣背都是湿漉漉的;三是污染严重,一进入毛织服装生产车间便可感觉到毛尘和纤维满天弥漫,许多警察为了避免吸入大量的灰尘,不得不戴上口罩加以防御;四是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成为容易爆发传染病的地带,经常会被感染发生感冒。
问题七.考核不科学。
调查中发现,当前当前考核机制难以有效调动警察的积极性,甚至部分英德监狱基层警察甚至对考核抱否定、怀疑态度,或表现出漠不关心。主要弊端:一是当前监狱警察考核制度较为笼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对警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不能客观、公正、准确的反映;二是在考核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依据,考核者对警察工作情况的了解较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存在凭印象,凭感觉考核的现象,有些单位甚至出现评先轮流坐庄的现象,对警察的工作绩效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凡此种种。使一些年轻警察的“棱角”逐渐磨平,“锐气”逐渐销蚀。
问题八.激励不全面。
多数英德监狱基层警察认为当前的激励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自从省直监狱实施统一岗位考核补贴以后,其他的奖金,4 补贴一律停发,就如当初实行统发工资一样,统一按照补贴标准“人人有份”,忽视了岗位、能力、贡献等差异,导致平均主义,薪酬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使警察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思想,导致部分警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应付完成任务,满足于不挨上级领导批评。
问题九.交流平台小。
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因为工作忙,基层警力不足等缘故,难以挤出时间接受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参观或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社会阅历和经验严重匮乏。加之当前监狱缺乏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使得基层警察得不到更多岗位锻炼,接触业务较贫乏,信息接触面狭窄,不同程度出现了“本领危机”和“职业枯竭”。不少警察文字表达能力欠缺,看问题没有深度,教育罪犯的方式单一,对监狱管理的环节搞不懂,摸不透。由于脑子空空,心里没底,在处理狱内罪犯改造的矛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更谈不到居高临下,信手拈来、“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了。
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改变基层问题的若干思路。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局活,基层强则全局兴。如果我们忽视监区建设,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切实加强监区工作,千方百计改变当前基层现状。
(一)实施“减负”工程,缓解基层警察压力
1.设法增加基层警力编制。当前我省实行二级管理的监狱所下辖的监区(押犯约有350人)警察只有18——20人,由于警察外出 5 学习、开会、休息等原因,致使现场管理经常出现警力不足的客观问题。建议每个监区配足警察23——26名以上,包括监区长一人,教导员一人,监管、教育、生产副监区长各一人,车间主任1人,政工干事1人,狱政、教育干事各2人。每个监区设4—5个分队,每个分队配置3个警察。同时要适当控制监区押犯人数,最好控制在250—300人,减少因监区生产、生活区犯人密集引起的各种各样问题。
2.推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建议每周一全体警察上班开会学习的前提下,其余六天实行三班轮换制度,其中两班在监狱轮班,一班休息(每班休息两天)。主班每天上班7小时,副班每天上班5.5小时,加上每周一晚上值班,这样可确保分队警察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左右,同时确保双岗制,力争做到警力安排上既保证监管安全的需要,又实现警力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3.减少英德监狱基层警察工作负担。一是加强技防力度,弥补警力的不足。要结合推进监狱三化建设,加大安全防范硬件投入,以创建数字化监狱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监狱,减轻减轻基层警察在监管安全防范上的生理心理压力和工作负荷,以达到减负率,切实保障基层警察在职责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做好日常工作。
(二)实施“文化战略”,提高基层警察素质能力。
1.推进警察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岗位业务能力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机关部门管理人员向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传授,并组织进行考试,对补考不合格的进行再培训。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根据警察岗位岗 6 位不同,采取业务理论考试,专项业务现场考评,实用技能考评,岗位工作绩效考核等方法,每年组织警察进行岗位练兵活动。三是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培训或邀请专家讲学,汇编监狱工作文献和全国调研论文集让警察自学。
2.加强警察心理调适工作。一是实行警察休假疗养制度,每年分批、分期优先组织监区警察外出疗养,以休养身心,拓展视野,增强与工作、社会环境的调适能力。二是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监狱举办心理咨询活动,分批对基层警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测试。
(三)构件动力机制,激活基层警察工作热情。
1.推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要规范和完善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工作台帐,量化基层警察各个岗位的工作绩效考评,以记分为手段,客观全面地评定各个人每月、每季、每年的工作绩效,并以次作为评先评优和晋升的主要依据。要切实纠正考评工作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定性考评不重定量考评、重主观印象不重客观绩效评价、重某项成绩不重一贯表现、重工作能力不重勤廉表现、重表不重里、重点不重面的片面“考评观”,探索和实践完善科学考评机制。
2.提高英德监狱基层警察政治待遇。一是评先评优比例向基层倾斜。监区警察季度评优比例由原来的30%增至40%;年度评先比例有原来的20%增加到30%。二是职务晋升向基层倾斜。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或岗位标兵的英德监狱基层警察,经组织考察确认 7 表现突出的,给予破格提拔或优先给予职务晋升、记功奖励,让基层警察感受到干好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同时,对担任副科领导职务的警察,原则上要在监区工作2年以上;担任正科领导职务的警察,原则上要在监区妊副科领导职务1年以上。
(四)构建平衡机制,促使基层警察用心工作。
1.压缩机关警力。机构“大部化”是当前机构设置的趋势。随着英德监狱工作的不断拓展与创新,迫切需要对机构进行精简和整合。结合其他省份的经验,建议特大型监狱设置“一个中心七个处”,即政务中心,政治处、监管改造处、教育改造处、刑罚执行处、生产经营处、纪监审计处、规划财务处,建制均为副处级,避免出现机关单位职能交叉重复和机关建制小于监区产生的弊端。
2.提高机关效能。一是明确机关警察岗位的工作职责、标准、目标和具体任务,促使机关科室在业务范围内、职责范围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二是推行科室和机关岗位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尽管机关机关量化考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量化考评是激励的主要手段,是客观评价个人工作业绩的主要手段,是客观评价个人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因此应当探索推行和完善绩效考评办法。三是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基层工作普遍存在问题的、对机关警察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要认真追究有关科室及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四是实行同级竞争末位淘汰制度。每年对科长、副科长岗位分别进行业绩考评,末位者淘汰或者调整到基层单位。对机关非领导职务岗位人员每年进行考试,淘汰后10%的人员到基层工作,而从英德监狱基层的警察中采用竞争上岗 8 方式予以补充。
3.落实挂钩制度。机关科室要认真落实挂钩监区制度,经常深入监区,指导监区工作,做到注意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加强,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基层贴近。一是明确科室挂钩职责。二是实行挂钩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三是落实挂钩工作责任。
第二篇:关注基层——对监狱基层警察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监狱基层年轻警察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前我监狱乃至整个监狱系统都处在转型期,在这过程中全监上下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经历着变革带来的痛苦。落后的管理方式与新时期监管形势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而这种矛盾冲突在基层一线尤为突出。监狱基层一线是监狱工作的落脚点,上级指示精神是否能传达到位,监狱基础工作是否牢固扎实,执法工作是否规范合法,罪犯改造质量是否稳定高效,主要看基层干警贯彻力和执行力。我监狱基层年轻干警占绝大部分,是基层一线的主力。因此了解基层年轻警察的现状,帮助基层年轻干警解决当前的困惑和问题,才能使监狱基层年轻警察能安心于基层,立足于基层,奉献于基层。继而加速我监狱的改革步伐,使我监各项工作走在分局乃至省局的前列。
我监狱领导十分重视我监狱基层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的成长和培养,我受XXX政委的指派,经过一周时间的调研,同其他同志交流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提出以下几点我监青年干警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观点可能有些激进或不成熟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工作风险性大。
基层工作风险大主要指两方面:
首先是人身的安全。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和劳动生产是强制的,这导致干警与罪犯的对立、矛盾会一直存在,而基层干警则是这种矛盾的直接承受者。罪犯无论有什么样的不满,他们的发泄报复对象只能是基层的监狱警察;罪犯想要脱离监管达到某种目的也只能在基层干警身上做文章。去年监狱已经发生多起袭击警察、辱骂警察、诬告纠缠警察的案例,许多罪犯出监后无理纠缠、打击报复的事也屡见不鲜。这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干警的工作热情!许多家属为了亲人自身安全也起到了一些消极作用。
其次是职业的风险。执法环境的严格,文明执法的推行,导致过去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现在的改造形势,但我监制度上的建设和软硬件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导致基层干警执法难度加大。在工作中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一次失误就可能意味着一次监管安全事故,意味着严肃的纪律处分,甚至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直到严重的刑事责任!因此许多基层年轻警察都“各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的越多,错的越多!”成为了口头禅,缺少了工作积极性。
二、劳动强度高。
目前我监狱干警缺编严重,警力资源配置不科学,监狱基层押犯单位警囚比严重失调。由于警力不足,为了确保监管安全稳定,很多监区警察不得不放弃正常的休息,长年累月连续工作。以我监区为例,我监区干警XX人,罪犯XXX人,为保证警力充足,每天保证X人执勤、下号,每三天就得加个班,平均每人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休息不足,工作没精神,干警感到身心疲惫。再加上基层的岗位业务较繁杂琐碎,点多面广,每名分监区长平均带XX多名犯人,监管、安全、生产、质量全都落在分监区长头上,每天还要带罪犯出收工、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处理罪犯的违纪、在劳动生产上要收发劳动工具、组织安排生产、检查产品质量、清查“三箱”、进行个别教育、检查监舍卫生、加强三餐的现场管理、带罪犯接见看病等等。还要经常开会学习,经常要接受检查参观,导致基层干警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使原本超负荷工作的监区警察颇有怨言。
三、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差也分两方面:
首先是监狱基础建设的不完善。虽然我监狱对办公环境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我监区劳动现场为例:
1、办公室缺乏隐私性,几乎透明,干警一举一动生产线上罪犯都能看见,个别教育,给罪犯布置任务时都十分不方便。
2、办公面积不足,缺少谈话室,罪犯档案室等必备场所。
3、噪音偏大,使长时间置身其中容易情绪紊乱,分散注意力。
4、夏季室内温度偏高,到了夏天,室内温度能达到32~35度,干警都不愿在监区长时间驻留。
5、是污染严重,服装生产车间毛尘和纤维满天弥漫,许多警察都患有不同程度上的呼吸道疾病。
6、办公自动化设备不足,常常是一台电脑几个人抢着用,缺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其次是学习交流面狭窄。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难挤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导致基层干警不同程度出现了“吃老本”现象教育罪犯的手段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每天两点一线,缺乏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和经验的机会,接触业务较贫乏,信息接触面狭窄;缺乏轮岗调换机制,使得基层警察得不到更多岗位锻炼,对监狱管理的环节搞不懂,摸不透;由于脑子空空,心里没底,在处理狱内罪犯改造的矛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四、缺少成就感。
基层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都有一颗上进的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然而,监狱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基层警察的工作价值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重视。基层工作简单、枯燥,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工作,很难体验到成就感。几乎所有的基层干警都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 “你们工作是不是就一天天看报纸喝茶水?”、“你们工作还累?不就看犯人不跑就行了吗?”更有甚者说:“你不就是个狱卒吗?”。面对种种的善意的、恶意的不理解、轻视甚至侮辱许多年轻干警都自我怀疑过,迷茫过,恐惧过,我记得曾有一名年轻干警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看见提工的白发苍苍的老干警时,心中总是莫名的恐慌,我仿佛看见了30年后的自己,害怕自己就这样过一辈子……。”自我的不认同和社会的不理解,极大的挫伤了年轻年轻干警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的满足于消极应付,对工作的漠不关心。由于基层警察很少能得到肯定,基层警察绝大多数是很难出类拔萃的。许多监狱基层干警都认为在机关工作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重,如果谁能上机关说明谁有本事。因此,不少监狱基层干警都把进机关作为自己在基层奋斗的目标。导致基层警力进一步不足,基层干警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五、心理压力大。
监狱基层警察在这种高风险,高强度,环境差,少认同的工作环 境下,随之而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外,由于很少能照顾到家里,年轻干警在家庭上也面临着孩子、老人、婚姻等巨大的压力。据调查统计:80%基层警察都产生过恐惧、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反应;99%以上基层干警都因为工作情绪与家人吵过架,发过脾气;70%左右的基层干警都表示其工作压力过大,甚至感觉到难堪重负。更为可怕的是在受感压力人群中50%左右的干警不懂得如何排解压力,甚至没意识到压力带给其身心上的伤害!而监狱也缺乏针对干警,尤其是基层干警的心理干预、矫正;基层监区缺少释放压力,减轻负担的有效途径。许多基层干警都有感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上火、头疼等疾病,心理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虽然我监狱基层一线年轻干警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仍有许多年轻干警,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的第一线,始终恪守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始终守护着监狱的稳定和安全。我相信在监狱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我们监狱的新一代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扛起前辈的旗帜,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监狱新的荣耀。
第三篇: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据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①就警种来讲,基层一线民警,尤其是监狱民警心理压抑状况更为突出,他们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少,长期面对犯罪服刑的特殊人群,易导致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产生心理障碍。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心理疏导的重要观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但是,监狱警察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上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都在时刻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由此引发心理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危机:
(一)规划危机
未来该做什么?许多监狱警察很茫然。调查显示,70%的警察长期处于机械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无法对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期望、心理承受度等作全面分析,进而做出较为准确和理智的职业规划。当监狱警察每一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庭到监狱的两点一线,想象不出几年后自己的工作将发展到哪一步,眼下的工作只是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监狱警察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却迷茫无措,没有合理规划的工作毫不留情地把监狱警察带入规划危机。
(二)工作危机
监狱工作千头万续,常常使监狱警察身心交瘁。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监狱警察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正因如此监狱警察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超过他能够承受的极限,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不少监狱警察工作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生活没有情趣,很少与人交流,抽烟,喝酒成为宣泄的方式,疲劳综合症如影随形,久而久之,倍感人生了无意趣,疲惫、无奈、失望、麻木等表情自然就会爬满监狱警察的面庞。
(三)健康危机
叔本华说:“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一个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①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民警天天与罪犯打交道,可谓是坚守在“火山口”、“炸药库”旁,长久工作下来,不少民警存在较严重的健康危机。有些监狱警察的小包:胃药,安定,芬必得,眼药水,缺了哪一样他们都不安心,因为失眠,偏头疼,胃疼,眼睛干涩等等,说来就来。除此之外女警察还需要用遮瑕膏来淡化黑眼圈,治疗内分泌紊乱的中药水必须每天3袋。说起来监狱警察什么病都没有,但是监狱警察怀疑自己浑身是病,因为健康危机已经让监狱警察精神涣散。
(四)交际危机
心理问题容易使监狱警察和谐、互补的人际关系受到创伤。据调查,在人际交往方面,71.6%的警察或多或少存在孤独感;职业角色给61%的人带来压力;近一半的人长期受负性情绪困扰。警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人际关系中的不适应,像说话交流时的“一本正经”,做事急于求成时的“一厢情愿”,面对复杂情形思考时的“一种模式”,罪犯个别教育的“一锤定音”……皆容易在有的警察言行举止中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偏差。现代社会,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一旦受挫,危机不言而喻。
二、监狱民警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①而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不是在监狱工作中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据调查,造成狱警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因素
1.工作时间无限长。如今,我们确保罪犯八小时劳动时间,可监狱警察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却没有缓解的征兆。一个监狱警察平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是早上五点上班,晚上八点以后回家。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和节假日,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更是很少参与。由于工作时间严重超负荷,心理高度紧张,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甚至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正是监狱民警心理应激水平高的重要因素。
2.工作压力特别大。监狱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军事化的管理和高戒备的状态使监狱民警长期处在一种谨慎和紧张状态,尤其是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的监狱民警,他们工作量大,责任重,危险性强。只要罪犯出现脱逃、自杀、自残、斗殴等恶性事件,就要唯他们是问,轻者降级使用,重者离岗待业。
3.工作环境太封闭。我国绝大多数监狱建在偏远地区,信息封闭,交通条件差,办公设施简陋,工作环境恶劣。监狱民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的只能是围墙、电网、岗哨和服刑罪犯,而且一年四季只能是在有限的监区范围内工作。有的监狱民警风趣地说:“罪犯被判的是有期徒刑,我们则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们日常活动大多是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二)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其他警种,在社会上常被人们称为“三流警察”,尤其是农村监狱的民警更是“土警察”。与公安相比,同样是警察,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安全,但社会地位却大相径庭。公安民警能得到社会的敬畏和支持,可监狱民警却难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监狱民警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却也不得不面临“找对象难”的窘境。两种不同的社会际遇,不免使监狱民警心理上产生障碍,感到心灰意冷,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
2.社会偏见。监狱是收押和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这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在押罪犯。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人民警察存有偏见。想当然地认为新时代的监狱警察形象和旧社会的狱卒没什么区别,加上近几年监狱民警中出现的个别违法违纪事件被媒体大篇幅负面报道等,使其形象遭到歪曲,使人们误解监狱民警,社会信誉不佳,严重地挫伤和打击了监狱民警的积极性。
3.生活水平不高。近几年,国家对监狱的财政拨款基本到位,监狱经济发展势头也较好,监狱民警的工资福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工商系统的公务员相比明显偏低。目前有些地方监狱经济困难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一些单位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甚至扣发民警工资,孩子上学、就医、生活等问题无不困扰着他们。监狱民警付出得多,而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极易导致其心理失衡,进而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
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民警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有些则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在于工作兴趣的保持、自我意识的认识、情绪心境的调控、人际关系的把握、人格品质的塑造、环境能力的适应以及一系列心理行为的问题把握上。这些个人因素如果处理得不当,就极易促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对监狱警察心理疏导的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心理疏导”的字眼,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的内心感受,心理疾病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不必讳疾忌医,而应坦坦荡荡就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疏导,摆脱内心痛苦的折磨,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工作生活。为了有效地缓解监狱民警的心理压力,开展民警心理疏导,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从工作角度讲,要构建彰显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机制
1.重视监狱思想政治工作,从心灵源头筑起心理压力的长城。监狱各级领导要注意引导监狱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从警为民的光荣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理想信念,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因素的侵入。要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摸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切实解决民警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把为民警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要主动下到基层,与民警谈心,了解民警的生活与生产困难,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做到“五多”:多尊重、多激励、多肯定、多建议、多倾听,确保使监狱民警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
2.切实抓好从优待警工作,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对于监狱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方针,善于从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监狱民警的合理物需质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引发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要解决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确保监狱民警与公安干警同等待遇。要将经济政策向一线倾斜,以保证一线民警心理上的平衡。要关心民警的生活条件,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切实帮助民警解决住房难、小孩上学难等具体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改善工作条件,使民警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要严格执行民警休假制度,定期组织外出旅游、参观考察,使民警正常的学习、休息得到保证,使疲惫的身心得以康复。要关心爱护青年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个人婚恋家庭,为他们安排更多的与社会交流接触的机会。要注重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给民警提供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民警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要加快数字化监狱建设进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监狱,减轻民警的工作负荷。要对有工作实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激发民警的进取精神和干劲。
3.建立和完善警察心理支持体系,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急剧增加的状况下,在全体民警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已是势在必行。针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国家公安部已经建立了民警心理咨询网站,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网站配备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要在全国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探索民警心理服务机制,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在监狱内部网开设民警心理网络、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开通民警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心理干预机制,缓解民警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二)从社会角度讲,要营造和谐、关注、支持的心理环境
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微观基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①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这一职业的了解程度。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其自身也会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这份热爱追求,心理调节功能就会起正激励作用,不但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监狱民警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的安宁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一直以来缺少正面宣传,造成社会媒体对监狱系统极少数腐败分子十分感兴趣,报道有时也失之偏颇,致使监狱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不佳。因此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宣传手段等,尽量客观、公正地宣传报道监狱工作,增强监狱民警的职业威望,提高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了解监狱工作,宣传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使社会公众对监狱民警产生敬畏感,认识到社会稳定离不开监狱工作。只有这样,监狱民警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深牢大狱》就是一种很好的舆论宣传方式。
(三)从个人角度讲,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即民警要自己学会心理调适,学会自助,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1.要加强自身个性修养,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要不断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做人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宽容大度,乐于奉献。要不断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始终在快乐中工作、生活、学习。
2.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监狱民警首先要培养对职业的兴趣,要正确认识监狱警察这个职业是教育、改造和挽救迷途之人心灵的工程师,是维护社会及人民安全的保护神,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业。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满腔热忱地投入,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同时,监狱警察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增添活力和放松情绪,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
3.要正确对待压力。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路,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要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进取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同时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适当宣泄,及时疏导,乐观幽默,积极向上。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既然体育运动能够强身键体,那么体育运动就能为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运动能产生快乐的荷尔蒙,有助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促进积极的人际交往,它是宣泄不良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的最佳途径。
第四篇:关于对提高监狱基层警察培训班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提高监狱基层警察 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
政工党支部——刘后奇
【摘要】党的十七大做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决策之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就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毫无疑问,这也是对监狱基层警察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任务重大,意义深远”。监狱基层警察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监狱事业科学安全、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且将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我们作为投身于党的监狱事业的一份子,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实现党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出发;必须以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从不断推进监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使命感出发;必须以强烈的本领恐慌意识,从迫切提高监狱警察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抓紧抓好监狱基层警察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见实效。
【关键词】监狱 警察 培训 质量
监狱基层警察教育培训工作是监狱高素质警察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程,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强,学风不正,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存在轻视、应付,走过场,心不在焉,甚至厌倦的思想,学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业余。当前,我们监狱基层单位的教员基本上都是由中层领导和少数业务骨干临时兼顾,没有形成相对稳定专职的师资力量。虽然,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业务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外出会议活动多。这样他们的备课时间难以保证,备课精力难以集中,更不用说事先拿出一定时间对授课内容进行调研等准备。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他们也很少能拿出时间去学习教育方法,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教育理念、思想和教育知识,导致授课以一般性的理念宣读灌输为主,习惯于“我讲你听”,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结合实际、双向交流互动得比较少,思维角度比较单一。因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停止不前,难以进一步地突破和提高。
(三)培训内容供需脱节。这主要是监狱基层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问题。教育培训机构设臵的授课内容前期调查研究不够,系统规划不足,精品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存在老旧、空泛、粗大,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不强的问题,与基层参学警察的需求相之甚远。导致有的警察听之乏味,听之打困,或者有的为听而听,一听了之,不仅造成了供需脱节的问题,更是一种“浪费”和“污染”。究其原因是我
一是牢固树立按需设计培训规划的理念。要确实转变观念,坚持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这三个层次的需求出发,以此为依据,从课目内容、重点班次、授课时期、教员预告等方面,来认真全面设计培训规划,提出整体教学计划,切实搞好组织与单位和警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确保教育培训内容方向正确,有利于单位全面建设和发展,符合监狱基层警察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培训课目内容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
二是建立定期调研、讨论交流机制。从大的方面讲,教育培训机构要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随时了解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对警察素质能力的新要求,跟踪相关的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培训规划的内容能紧跟时代;从小的方面讲,教育培训机构要在年初、年中和年尾定期深入监区,通过面对面地交谈、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各个层次的基层警察全面细致地做调查,确实把基层警察“想听的、想学的,缺少的、急需的”内容,列入教育培训内容,并且要根据定期和平时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依据、灵活地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实现动态平衡,为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供条件。
三是建立提前预告制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育培训机构将教育培训规划制订后,要预先把课目内容告知相关教员,并提出明确要求,使之有足够时间进行相
部分的工作,拿出必要资金,从党校、地方高校和相关的其它监狱等单位,请党的理论知识、法律运用、社会综合治理、心理学、人文知识等方面的专家、行家来监狱讲课,进一步拓宽监狱基层警察的视野,加强内外信息的直接沟通,不断调动基层警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二是突出抓好师资队伍的学习培养。俗话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作为专职的教员,就更要注意相对保持较高的水平、更丰富的知识,防止产生“够用”、“只用不训”、“长期不升级”等现象。要加大力度做好教员队伍的学习培养,抓好培训者培训工作,实行教员学习进修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专职或优秀兼职教员,到区内外高校和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进修,努力做到专职或兼职教员“先训一步,先学一步,先强一步”,确保教员队伍“有货”可教。要建立调查研究、跟班学习等制度,专职教员每月要拿出相对集中的时间,深入监区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一线的真实情况和问题,知道基层警察到底缺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想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搞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断提高教员队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课堂的吸引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评价教员授课质量的好坏,参学警察爱不爱听、评价高不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
公布,确保考评人员组织领导到位。
二是完善警察学习教育培训奖惩约束制度。严格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对基层警察学习态度的教育,使之端正对学习教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部分警察存在“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误观念,不能认识到个人学习问题也是推进监狱事业的问题,不能严肃对待学习这个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这方面的教育,使基层警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警察进行任职考察时,要把监狱基层警察学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学习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列入考察对象,不得确定为考核优秀等次。
三是建立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教育培训机构要会同组织干部科、教育改造科、监察科等有关部门从“培训课目、课程设臵、时机安排、组织准备、督促管理”等方面科学制订教培评估体系,订出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评分表,并在充分征求基层警察的意见建议后,报监狱党委审议通过。要成立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小组,成员可以由监狱一名政治领导,组织干部科、监察科各一名,参训警察的20%组成,对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举办的每次教育培训班进行评估,年底综合全年组织举办的教育培训班评估情况做出总评,以此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作为该机构参加评功评奖的主要依据。
第五篇:基层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新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班级:10级安全工程②班
姓名:任权
学号:1020104020
4调查对象:部分农村中小学生
调查方法: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1.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统计问卷调查结果
5.归纳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我国一直奉行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就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不只要依靠城市,还要靠农村。我国农村一直以小康社会作为目标,而农村教育作为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指标体系,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农村小康的进程。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开展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农村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也发现,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从基层的农村教育的农村教育入手,对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二.正文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本地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我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很大程度上好了学。可在农村,由于师资、教室有限,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给不了下一代孩子献上优质教育。而且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
大,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一到一百都数不来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对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够。
1.班级过小严重的浪费了本来就很短缺的教育资源。据调查:截至2004年底,本地区仍有教学点609个,农村小学25人以下班额就达5878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数的41.3%;个别县校均学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额初中有69个,高中有17个。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小班,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农村学校优秀师生的大量流失,使原本就落后学校教育雪上加霜。根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以学校建设拉动城镇建设,以学生进城带动农民进城策略。这样一来,稍微有条件的师生都向城里涌去了,而农村教育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3.平行班的缺失,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比较的参照物。教学效益只能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地比较、评估。这极不公平,也不科学。如若在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重视,就很难遏制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发展,其中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可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被被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给掩盖。很多人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天经地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主导者”,他们应该“闻道在先,业有专攻”,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发展,似乎没有必要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无动于衷。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学校管理滞后,已经成了阻碍课改与教改的重要因素。
(四)农村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农民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子女教育”是农民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10年以上的纯收入,而到高中毕业不算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12年。农村家庭收入普偏低于城市家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五)农村学子的出途在哪里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剔除个别情况,现今99%以上的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这对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现状,在了解了村镇部分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可以了解到可毕业的农村初中生的出路大约会在何方。下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没有学会如何种植、养殖,更不用说学习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如果仅仅这样就把这些农家子弟送回农村是不可取的,新农村建设将无法真正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持续发展。解决教育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逃避。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必然还会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教育问题必须解决,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更大的希望。
(六)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七)没有远大理想
据统计可以说是60%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所以造成在学习上没有学习的动力。有少部分学生到了学校不是学习,仅仅是家里父母要求来读书,于是来学校混混时间,学习无所谓。
(八)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基础教育结构还不太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再以进一步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