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引用诗文
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引用诗文(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在作文中化用古诗文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作文中心句的特点是:。
2、作文中心句之间的关系是:。
二、能力训练:
1、联想关于“雨”的诗句。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参考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化用下列诗句: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4、以“,也是一种快乐”为题构思文章。(可填:看雨、思念、离别等)
要求:①运用“五段三例法”列提纲;②在其中一个层次引用诗文。③运用任意一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
中秋节,你在月下漫步时, 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请用“我 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
写一段文字,表达一个中心,要求文中化用诗词.不少于200字。
参考: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 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白居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参考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四、附示例:
①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② 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③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楼台。……雨天读古诗,把自己也读成一首雨中的诗,飘逸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郊原上……
第二篇: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引用诗文)
写作指导(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引用诗文)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用诗文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五段三例法”结构
2、作文中心句的特点:①揭示段落的内容或中心;②句式具有一致性。
3、中心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式;递进式
二、问题导学
1、在作文的什么地方可以引用、化用古诗文呢?
①以诗为题,画龙点睛;②作为题记,导引全文 ;
③以诗开篇,先声夺人; ④用诗写景,境界优美 ;
⑤用诗议论,观点鲜明; ⑥用诗抒情,情感丰富。
2、怎样在写作过程中生动又恰当地运用诗文呢?
①直接引用: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②加以阐述:如:“生命就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③化用诗文:如: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楼台。……雨天读古诗,把自己也读成一首雨中的诗,飘逸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郊原上,淅淅沥沥地……
三、自学探究
1、联想关于“雨”的诗句。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参考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化用下列诗句: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参考答案: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4、以“,也是一种快乐”为题构思文章
四、展示点评(演板、回答、纠错。)
五、拓展延伸
中秋节,你在月下漫步时, 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请用“我 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 写一段文字,表达一个中心,要 求文中化用诗词.不少于200字。参考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白居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参考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三篇: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
作者/方英霞
古诗文名句是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聪明的你若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如何巧妙的移植古诗名句入文呢?
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一满分作文《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片段)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如:“隆冬时节,雪花纷飞。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在议论文中,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名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2009年黑龙江中考一满分作文《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五、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在作文中,以诗文名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如:“‘胜人者劲,胜己者强’,失败的英雄,坚强的人。阿赫瓦里,太棒了!”(2009年山西中考一满分作文《阿赫瓦里,太棒了》片段)引用老子的名言进一步揭示出失败英雄的可贵精神,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总之,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而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引用,定会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例文:
听雨
徐州一考生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刚考试时,太阳的脸还红红的,半小时后,那雨点砸的地面劈啪作响,裹挟着雨点的风从门缝里吹进来,不由得感到丝丝凉意。
这不留情面的雨呀,你为何蹂躏大地,摧残树木,让我们这些学子不能安下心来静静地答题?“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情的雨啊,你让蒋捷留下“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让刘禹锡写下“杨柳青青江水平”的诗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你让王禹偁留恋“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的秀美„„
雨啊,听,声音小了许多,莫非你累了,也想歇一歇?你知道黄河故道发生了严重干旱,禾苗需要你的恩赐,需要你的爱抚,更需要你的细水长流?好了,停下吧,他们还很弱小,承受不住你的狂劲,听不了你的怒斥。我知道,滂沱激流,方显出你的雄浑,但只点片雨,更能显出无言的美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得清的雨滴包含着多少惊喜与希冀!“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那声声细雨传递出多少诗意与情谊!
雨声中我听到了大地的期盼,雨声中我听到了古今英雄的呐喊,雨声中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些文人骚客的千古诗篇。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曾梦雨中,遥想着故国的失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迷惘雨中,肝肠寸断„„雨打芭蕉,那是一种情趣;雨浇人愁,那是一种惆怅。晓来雨过,你不忍心看那“一池萍碎”;漫步雨中,偶遇佳境,当怜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细小的雨声让人想到春天的美好。看吧,雨后春草绿,清新的绿色让人目睹大自然的本色,让人遐想造物主的恩情,雨打柳枝声,让人聆听天籁。
雨声没有了,哨声响起来,还有最后15分钟。雨要停了,可我的思绪仍在延伸,我仿佛变成了一滴雨,和许多雨珠一起,慢慢地汇成一条小溪,流成一条小河,奔向那浩瀚的海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前行的途中也许遇到很多坎坷,可我要„„还有两分钟交卷,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窗外明亮起来,天晴了,“已是晴天万丈光,犹有鸟儿叫!”
简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诗词引用,展示文采。考生喜爱雨,喜爱描写雨的诗词,于是从记忆中选取了刘禹锡、王禹偁、陆游、杜牧、白居易等诗词名家的十多处诗句,它们如珍珠一般散落于文章里,为文章增色不少。它一方面突出雨的特点和对人心灵上的影响,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特别是文章结尾点题,点得艺术不凡,巧妙地化用了毛泽东诗词,暗含文章的意境,包含“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哲理,引人思索,同时也显示出考生的才情。
第四篇:写作指导(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排比句的使用)
写作指导(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排比句的使用)
甘卫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排比句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强调了文采对表达效果的重要性。中考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如何使作文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令人意荡神驰,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呢? 让我们先来听几段文字,想一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懵懵懂懂地闯过高一的‟五关‟, 糊糊涂涂地斩了高二的‟六将‟,傻里傻气地站在高三的门槛外好奇地张望。未谙世事的目光透着吃惊和赞叹……”
“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小时候,村里人常夸母亲心灵手巧。母亲做的饭可口,母亲剪的窗花漂亮,母亲做的衣服合身又好看。那时,我的衣服是孩子们中最好看的,我的辫子是伙伴中梳得最精致的。
很容易看出来,这几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在于用了几组排比的句子。的确,在作文中熟练、恰当地运用一些排比句,可以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2、回忆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用排比句可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句子富有气势,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问题导学
1、在什么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运用排比句? ①用于叙述,清晰深刻。
《父亲的目光》第二自然段写道:”儿子记得,幼时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怯生生地交给父亲,父亲对他谆谆教导时,他开始认识这目光;记得过年给父母磕头拜年时,他开始认识这目光;记得从父亲手中接过那被书压的展展的学费时,他开始懂得这目光;记得父亲恨铁不成钢对儿子怒斥时,他开始理解这目光……“一串排比句式,记叙了对父亲目光的认识过程,写的很是深刻透彻 ②、用于写景,细腻生动。
《海思》中“那如花灿烂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作者眼前水天相接的景象 ③、用于说理,周密严谨。
”在这么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这是举例论证,这种举例如排炮连发,不但用语少而举例多,且有笔力千钧,铁证如山之感。④、用于抒情,酣畅淋漓。如: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曲《保卫黄河》
突出了情况的紧急,呼吁人们紧急行动起来。
⑤、用于开头,如风头加冠,先声夺人。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俐略不以旧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提前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曲》?
是感情这把尺……(《给感情一把尺》
⑥、用于结尾,如豹尾添力,掷地有声。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茫之时,给你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只抓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择善而从》)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的拼凑排比的形式。构成排比的一组句子的意思总是有一定联系。
2、回忆课文中的排比句品味其作用(完成学案能力训练1)
3、怎样写排比句? 排比句的构成成分: ① 短语
②
单句
③
复句 排比句几种常见而能增加文采的构成方式。⑴、用判断句构成排比。例
a、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b、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
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
⑵、引用诗句构成排比。
将古诗词名句直接或间接穿插在各分句中组成排比句。这种排比无论在文中什么位置,都能营造诗意氛围,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文学品位。如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的精彩片段: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委婉简约。”
文章直接引用三位古人体现其人生理想的名句,来诠释中心话题“要诗意地生活”,以激情四射的诗话语言有力表达了“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中心论点。⑶、用反问句(设问句)构成排比。例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壮哉,猛士》
我们还会感动么?备战高考的孩子会为母亲端来的那杯牛奶感动么?专横独断的上司会为部下一个卑微的建议感动么?游人会为刻划得遍体鳞伤仍坚强挺拔的树木感动么?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的血管不曾硬化,你的神经还未麻木;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仍能注视世界,仍能认识自己。(感动)⑷、用比喻句构成排比
例句:爱像大海般的深沉,可以包容一切;
爱像露珠般的清纯,可以滋润心田; 爱像火焰般的炽热,可以熔化冷酷; 爱像白云般的纯洁,可以点缀蓝天。《莫让白云遮住了阳光》
⑸、用比兴方式构成排比(由彼及此)例句:
a、作文《给自己一方天空》的开头: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杈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骇浪,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前三句借对自然界的小草、麻雀和小溪引发议论,言在物而意在人,含蓄喻示人们只有敢于展示自己,生命才会焕发夺目的光彩。最后水到渠成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这样由物及人,将人生的深刻道理借助自然物象点出,化深奥为浅显,实现了抽象论点的软着陆,读者自然心神领会、心悦诚服。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用假设方式构成排比
连续假设构成排比。这种句子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因素。如:
也许你是一支燃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彩,没有精致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泥胚谱成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在烈火中变得灼人又亮丽,你应该因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而又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千百年的遗忘在那里,可你同样应该自豪:长久的屹立不倒,便是你永恒的骄傲。
也许,也许,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小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吸引人的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你就能为自己鼓掌。
评析:三个“也许”,三个假设,假设之中有比喻,假设之中有对比,语言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式运用有新意。这一段文字表达效果极佳,从根本上说。还是修辞运用得当的结果。
假设排比句运用一组假设句组成排比句,主要有“如果……那么……”“如果说……是……那么……”“假如……是……”“若要……就要……”三种格式。这种排比思维张力极强,可将思维从纵向时间或横向空间纵深延伸,启发性强,适合深入分析论证问题。如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中的精彩片段: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晴空万里的白昼;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
作者选择了两组前后具有对比关系的自然之物,以假设排比的形式呈现,强化了中心论点“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化抽象的观点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和说服力。
7、短例排比
短例排比句运用四字格短语或一句一事的形式概括列举事例组成排比句。这种排比言简意赅,铿锵有力,适用于举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
如满分作文《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中的一段: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有力地证明了„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这个排比列举了正反两组共四个事例,复述四个事例共用九个概括力极强的四字格短语,简明扼要,掷地有声
三、自学探究
1、仿写 仿写
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 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
(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
2、用“名人+名言+名德”的方式阐释骨气的内涵,写一组排比句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
骨气就是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运用排比句,以“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为中心句写一段话,(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四、展示点评(演板、回答、纠错。)
五、拓展延伸
以“生命因
而精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运用“五段三例法”
2至少有两处运用排比句
写作指导(作文文采飞扬的方法之排比句的使用)学案
甘卫东
学习目标:培养在作文中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排比句的方法
一、基础训练: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把结构,语气,意思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排比的句子包含
项或
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
或
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 语。
二、能力训练:
1、回忆课文中的排比句品味其作用
2、仿写 仿写
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
是什么,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是什么,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是什么, 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
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
2、用“名人+名言+名德”的方式阐释骨气的内涵,写一组排比句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
骨气就是
(参考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运用排比句,以“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为中心句写一段话,拓展训练:
以“ 给
的一封信” 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父母”“奶奶”等,但必须是自己的监护人。
要求: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至少有两处运用排比句。
3、字数在650以上。
4、运用“五段三例法”。
1.当你站在高山之上,俯瞰大地之时,你是欣赏它的高远,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当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之时,你是欣赏它的无边,还是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
当你看到秋日落叶纷纷而下之时,你是感伤它的凋零,还是学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2.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3.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于人心的荒漠。
4.人生是忙碌交织的,需要让心灵翱翔于天空,接受和风细雨的洗礼;需要让心灵驰骋于大漠,接受黄沙漫天的洗礼;需要让心灵游弋于海洋,接受雪白浪花的洗礼… …
5.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不要妄想,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会静静地汲取养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珠,就不要渴望一夜之间汇入苍茫大海,在奔流的路上需要停下脚步积蓄力量;
如果你是一条小鱼,就不要奢求一跃成龙,在奋斗的路途中需要学会慢慢地等待时机…… 6.王勃从生活中感悟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信念; 苏东坡从生活中感悟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别样人生;
李白从生活中感悟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7.春的天使驻进了诗人的心中,雕刻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闲情逸致,雕刻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愉悦,雕刻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灵动,雕刻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愁。
8.生活是隐藏起来的宝藏,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并充分利用它; 生活是那堆钥匙中的金钥匙,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开启成功之门;
生活是那开水与咖啡豆,就看你是否会利用它们,煮出醇香的、回味无万的咖啡。
9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日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采撷世间最重要的——感恩。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
11.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 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 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的生活。
12.欣赏自然,听一花一草的诉说;欣赏生活,爱日复一日的温暖;欣赏他人,集一丝一缕的光芒;欣赏自己,看自己那双隐形的翅膀,看自己凌空的姿态,看超于平凡的人生。
1《父亲的目光》第二自然段写道:”儿子记得,幼时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怯生生地交给父亲,父亲对他谆谆教导时,他开始认识这目光;记得过年给父母磕头拜年时,他开始认识这目光;记得从父亲手中接过那被书压的展展的学费时,他开始懂得这目光;记得父亲恨铁不成钢对儿子怒斥时,他开始理解这目光……“
2”在这么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3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俐略不以旧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提前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曲》?
是感情这把尺……(《给感情一把尺》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茫之时,给你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只抓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5a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b、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 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
6a“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委婉简约。”
b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壮哉,猛士》
c我们还会感动么?备战高考的孩子会为母亲端来的那杯牛奶感动么?专横独断的上司会为部下一个卑微的建议感动么?游人会为刻划得遍体鳞伤仍坚强挺拔的树木感动么?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的血管不曾硬化,你的神经还未麻木;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仍能注视世界,仍能认识自己。(感动)7
爱像大海般的深沉,可以包容一切;
爱像露珠般的清纯,可以滋润心田;
爱像火焰般的炽热,可以熔化冷酷; 爱像白云般的纯洁,可以点缀蓝天。《莫让白云遮住了阳光》
8“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杈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骇浪,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也许你是一支燃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彩,没有精致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泥胚谱成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在烈火中变得灼人又亮丽,你应该因此而欣慰。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而又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千百年的遗忘在那里,可你同样应该自豪:长久的屹立不倒,便是你永恒的骄傲。
也许,也许,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小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吸引人的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你就能为自己鼓掌。
如满分作文《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中的一段: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有力地证明了„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第五篇:习近平引用诗文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的演讲(2014年7月4日)
典出: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释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语境:习近平强调,一个维护和平的中国、促进合作的中国、虚心学习的中国,将为中韩关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3年4月7日)
典出:明清两代文人合编 《古今贤文》
释义: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语境:总书记认为,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这句话也很好地解释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长江后浪推前浪
——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典出:宋·刘斧 《青琐高议》 释义: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语境:总书记认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同时,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4.夙夜在公
——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典出:《诗经·召南·采蘩》
释义: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语境: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其中引用“夙夜在公”四字,体现总书记日夜都为国家谋利益,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5.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2013年01月22日)
典出:东汉·荀悦 《申鉴·政体》
释义: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语境: 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
6.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各国记者联合采访时的重要讲话(2013年3月19日)
典出:《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语境:总书记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对组织给予的信任,应该时刻在内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权上,慎之又慎,丝毫不能懈怠。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语境:总书记认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8.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语境:总书记认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清·郑燮诗 《竹石》
释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语境:总书记认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10.国虽大,好战必亡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年3月28日)
典出:《司马法》 释义: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
语境:总书记强调,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