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

时间:2019-05-12 13: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

第一篇: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及封面吸引了。

封面上那个旅行者的背影暗示了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且故事是有点神秘的。

带着探秘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这书。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以旅行为业。我们很难理解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在旅行,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也许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一如作者,当他决定开始旅行的时候也不知道目标,但是前面总有些东西在吸引着他,不断地前行,所以当原计划的3个月的期限到了的时候,他没有回头,二十继续往前,这一走就是十三个月。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是在走与常人不同的路。

其实,我不能理解作者旅行的意义,但是我却可以通过作者的眼睛来了解他所经历不同的国家,风土人情、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我想这也是作者的收获之一。其中作者所经历的国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他写到印度是一个众多文化交融的地方,这使我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作者描写的很多他的旅途中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糖果机票”的故事,那个可爱的印度姑娘和她的同事,作者的那些糖果贿赂。其次就是那火车站与日本女孩的离别。

第二,作者所进行的义工活动。这是我难以理解的另一个方面,在书中作者曾说到,有的人以义工为业。有一个西班牙青年,常年在这里做义工,每年只回去一段时间工作挣钱,然后用挣到的钱支持自己回来做义工。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那个有名的死亡之家,那个每年吸引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此做义工的组织,我甚至也有点向往了。

我想作者此行的第三个收获,意外收获。应该是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女子,那个日本女孩,这个女孩后来成了他的妻子。至今,那一幕,女孩坐火车离去,男孩的心亦随火车离去的场景另人难忘。他们因那个义工组织相见、相识,后来相知相爱相伴。这是缘分,也是因为志同道合吧。

来自于中国人的迟到的间隔年,是一个创新,也令人怀念和向往。

第二篇:《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这不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是办公室同事买的书,很早就看到过书名,一直没有明白间隔年的意思,问过之后原来是我很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所以就在这几天的课余时间把它给看完了,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女孩,也一直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更加丰富。但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的旅人一样。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我很佩服东东的勇气,敢于放弃很多世人眼中所谓好的东西,也很感叹东东的幸运,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工作刚刚稳定的我还是俗人一个,内心有多少过梦想,多少个波澜不惊,都很难像东东那样去实现。

第三篇:书评《迟到的间隔年》范文

书评《迟到的间隔年》——旅行的意义

想必大家都喜欢旅行吧,目前各种旅行攻略绝对让你在选择时产生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今天,让我冒昧地向大家推荐这样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希望能给酷爱旅行的我们一点点启示。

“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社会经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大致是指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间隔年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这是一本讲旅行的书。按我的理解,这是一本讲云游的书。看似这样的书最适合旅行的时候阅读,打发飞机或是睡前的时间,然而实践证明不那么合适。写这书的人受到内心深处的召唤,带着21000块人民币,出走了13个月,从澳门、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尼泊尔转了一圈。他说这是内心中的某些空白,一定要找到东西填补上。

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正是因为写作手法不加修饰却给了人一种温暖雅致的感觉。仿佛你在阅读的是一个好友的日记,很平实,又有些许个人的思考。

书里写了些富有哲理的话,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形色匆匆的各位也会引起共鸣。在他面试印度义工的时候,加尔各答仁义之家的修女嬷嬷告诉他: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助,但是你需要来这里。旅行过程中做义工,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也可以少却旅途的奔波。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我们自己的心灵吧。

作者在旅途中曾向一位15年的旅行者问及旅行的目的,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你不停地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后不断适应那种文化,但是如果你在同一个地方待更长的时间,可能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其实,在繁忙生活中的旅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而是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也许我们迫于种种客观因素还无法实现我们的间隔年旅行,但是当下次我们踏上旅程时,我们是否会静下来想想: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四篇:一个人的旅途

一个人的旅途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有起点也有终点,一个人的旅途未必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题记 每个周末,都要坐车经历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才能从学校回到家。起初对这一路的景色充满了好奇心,久了也就乏味了。所以,我每次都把它当成是一次旅途。

一个人坐在靠窗边的那个位置,窗边的那个单人座位一直是我的首选。也许是因为不太习惯自己的身边坐着陌生人,也许是我的心特享受这一份只属于我自己的宁静。打开窗,戴上耳机,听着音乐,观赏着不断变化着的沿途的的风景。车上有许多结伴而行的人,二三人一堆,四五人一伙,嘴里不停的议论着什么。也许他们认为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而我认为一个人的旅途更是珍贵的。一个人的时候,就享有更多的自由,你不必被朋友所束缚,可以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

人多的时候难免就会有分歧,要么顺从要么离开。因为顺从,所以多了“犯罪团伙”,一个人犯罪了,他会牵扯一大堆人跳入犯罪的陷阱,从而同流合污,最后接受法律的制裁。但并不是众人在一起一定是不好的,所以也有令人赞赏的一面。志愿者起初只是一个人,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了,使他愈来愈壮大,后来也就有了“红十字会”“慈善机构”,这些人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而聚集在了一起。不行又降临在了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的地震,又组成一队前去支援的,也有只身一人前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虽然他只身一人,孤独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也是被人们所称赞的。

一个的旅途,看似孤寂,其实它并不空虚,因为在这其中有着许多力量陪伴着而他,与他在一起孤独的旅途者,他是好强的,他不愿别人为他铺垫好顺畅的人生之路,他想要的是靠他自己的力量拼搏出来的一条光明大道。她不愿做温室的花朵,他宁愿做一棵露天的小草,因为他知道,只有磨难和挫折才能使他变成一棵坚强的小草。而不会被轻微的风雨打倒。

一个人的旅途,他不在乎旅途的终点和起点,在乎的是这充实的过程。——————

------雪花

第五篇: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优秀

第一篇:《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来打算写篇心得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到现在才能发表出来。首先是当初读完的时候自己所谓的没有时间,而后自己写完之后手机崩溃了。我想大概是想让我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让自己有不同的心得吧。

在书的封面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他即激励着我们这群有着远足想法的人去行动,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在变着,只不过这个变是在无形中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正在变得社会化,而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看着东子的行程路线,觉得他真的很牛本,对于这么长的时间、路线来说一本书绝不能完全的将其展示出来,但是这其中的一些话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更深层次的感悟只有我们真正的踏上旅途我们才能体会到。

看着东子姐姐写的序,虽然忘记了上面具体的内容,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姐弟之情。虽然每个姐姐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有个姐姐真的很幸福。

salina的: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似乎道出了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不是单方面的,慈善应该是再给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并不是给你的一个慈善证什么的,而是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提高。我想慈善就是应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慈善。

曼谷街头那只虽然腿残,但是有人给安装上了“义肢”、猫狗的那份和谐、化缘的僧旅......这些都折射着这里的和谐。在仁爱之家的第二条不成文的规定上面所说的不许给病人任何特殊的照顾,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这一条跟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样。那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对东子的信任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对于东子的远足的探索中,其中有对信仰的描述,在其中的一句话是:连我自己都欺骗的时候,没人能帮的了我,可是就是有好多的人明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欺骗自己,我们可以问下自己,今天你欺骗自己了吗?对于信仰的问题,东子认为所谓的神之类的东西是我们心理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祈祷的对象而已。我也是无神论者,我也相信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要是没成功的话,就是自己努力不够。当然,我们努力并不是一味的用蛮力,而是应该思想与行动的共同努力。

现在的感触就是这么深了,或许下次再重新读的时候会有新的心得。现在似乎有点明白那句话了:我们必不可以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便是我们重回起点,并且对起点有初次般的了解。

第二篇: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第三篇:迟到,但终究还是到了

你有迷离的失落吗

你有挣脱的欲望吗

你有远走的梦想吗

一直保持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迟到的间隔年》

感慨那么多眼泪那么多喜悦那么多欣慰那么多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张银行卡就这样即刻启程

我想说这是我一直想要体验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日子

因为在当下我感受不到乱世浮华间那种浩茫的大气

因为在当下我体会不到灯红酒绿间那种纯净的唯美

在路上我可以找寻陌生世界里更真的自己

在路上我可以碰见陌生世界里更多的感动

在路上我可以会面陌生世界里更纯的友谊

我这么这么期待着自己的某一天也能够那样地走在路上

书中东东在印度做义工的那段曾让我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而激动万分

在“垂死之家”他感受着生命的如此轻薄的重量让我之为撼然

因为对生命的辩证我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我开始对印度有着极度的向往虽然不仅仅是源于这本书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我想要去感受宗教的力量

因为在我生命中一直未曾有过强烈的宗教思想冲撞

第四篇: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第五篇:为青春寻找一个迟到的答案_读了《迟到的间隔年》有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_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第六篇:

看完了作者图文并茂的著作,文字虽平淡无奇,确久久不能平静……

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生活在城市中,人会有一种惰性,一种不想再去追求生活以外的东西的惰性。有时候是为了寻找,有时候是为了逃避。人们都会觉得自已按步就班的生活很窒息,行走只是在寻求一种慰藉,一种出去见识世界,一种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一种新鲜感,一种反叛的心态。而作者是代表另一种群体,去寻找一个答案,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远离家去,从泰国到印度,去了6个国家,花了13个月,做过义工,经历过生死的考验……

作者用心走了13个月,书中记录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异域趣闻,而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砥砺。

作者真实的用心地通过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写照。有几名话很值得思考。

作者说:“旅行以及义工等等都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Nirriko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第七篇: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

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的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孙东纯的美满结局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让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觉得对人生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也许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归来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畅销书作者、寻找到爱情的旅行者……

这完美结局虽是事实,但却像个容易误导旁人的美丽谎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旅行也许一无所获,没有人找你出书,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孙东纯问那些羡慕他的“成功”而开始间隔年的网友:如果我现在依然单身、混在广州,和以前一样为工作、生活、汽车和房子劳累奔波并且前途毫无起色,是否还有人乐意为了“青春无悔”而出行呢?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下载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的旅途-我读《迟到的间隔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青春旅行,我的间隔年

    致青春旅行,我的“间隔年”在欧美,年轻人在开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作一次为期一年的旅行,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背景的生活。在旅行的同时,也会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

    读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旅行有感

    读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旅行有感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作为一个长途穷游背包客,在长达13个月的旅行中,作者经历了种种生存的考验。在泰国拜县,住进了满是爬行动物和飞虫的......

    一个人的旅途-750字初二作文叙事

    一个人的旅途-750字 人的脑容量十分之大,所以记忆的事情变相沙漠中的一粒小沙粒,渺小,引不起人的注意;但是总有那么几件事,如同鸡群中的凤凰,煤块中的金子,乡村中的高楼,夺人眼球。......

    高中英语 轻松阅读 时代热词:迟到的“间隔年”素材

    时代热词:迟到的“间隔年” 我们原来说过generation gap(代沟)这个词,而且也知道gap这个词一般指的也都是“间隔、空档”的意思。那么今天要说的这个gap year到底指什么呢? Gap y......

    读《迟到大王》

    《迟到大王》读后感 --姜奕帆 我今天读了《迟到大王》这本书我知道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迟到的三次原因:第一次遇到了鳄鱼,咬住了他,他丢了一只手套给鳄鱼,它才放了他的书包。老......

    我的间隔年—12年春自驾西藏攻略5则范文

    我的间隔年—12年春自驾西藏攻略我的攻略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我会慢慢更新 ··············································......

    我问一个人(精选)

    我问一个人: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爱你,你还相信吗? 她想了想,笑着说:不太信了。 其实我也想问,还有多少人仍然相信爱情。 见过了欺骗,经过了伤害。还有多少人相信爱情呢?如果可以,举手......

    我一个人生活

    我一个人生活我一个人生活 上顿白菜炒豆腐,下顿豆腐炒白菜 外加一小碗米饭 这些东西的能量全部用来大长途,跑火车,和你吵架,雨你相爱 我吃着泰山下的粮食,黄河边的菜 心思却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