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在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请欣赏某一个句子并说出它的作用,此时好些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很简单,句子的作用要考虑两方面的作用:
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第二篇:阅读中句子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阅读中句子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一、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照应题目)、推动情节发展等。开头:①总领全文 ②引起下文 ③照应题目 ④首尾呼应 中间:①承上启下 ②照应开头 ③做铺垫
结尾:①首尾呼应 ②照应前文 ③篇末点题 ④总结全文
二、句子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开头:①开篇点题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③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
④渲染烘托、暗示文章的主旨
中间: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埋伏笔;
结尾:①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②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第三篇:文章中重要语句的作用 教案
文章中重要语句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重要语句的类型。
2、掌握分析句子作用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分析句子作用的一般方法
一、导入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讲授
1、重要句子类型
(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的句子
(2)结构和内容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3)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2、举例:
(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的句子
例
1、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含义:要踏实走好人生之路上的每一步,循序渐进方能获得成功。
例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含义:“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作者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之流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我”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
小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方法总结
一、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二、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
五、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抓住富有表现力或者蕴含深意的关键性词语。
(2)结构和内容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例
1、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揭示出孔乙己在封建社会是个多余人的形象。
小结: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话的作用:①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②写儿子懂事、愧疚后的思念、疼惜父亲,反衬了父爱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 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 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内容:
直白类: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 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3)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象个木偶人。”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农民闰土痛苦生活的情状,揭示了农村破败的根本原因,表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同情。修辞方法作用一般性答题思路: ①运用了___的修辞方法,②解释这种修辞方法,③(生动形象)写出了____的内容,④表现了事物的_____特点,⑤表达了作者____ 的情感。
三、练习
练习一:请找出文中的重要句子并说明理由。
低到尘埃的愿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答案:
1.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2.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
3.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练习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 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 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 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 有删节)2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扬花的麦子 成熟的麦子 ①春夜小麦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②饱满 努力生长 牵挂母亲 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2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24.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3分)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1)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 龙《麦与镰的季节》)
(2)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 22.(3分)“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1分)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2分)23.(4分)(1)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 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1分)
(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1分)“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1分)25.(3分)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共同观点1分,阐述内容2分)
第四篇:英文语句结构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
顺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而表语,定语,状语的位置要根据情况而定。
1、主语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等充当。He likes watching TV.他喜欢看电视。
2、谓语
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一般可分为两类:
1),简单谓语
由动词(或短语动词)构成。
可以有不同的时态,语态和语气。
We study for the people.我们为人民学习。
2),复合谓语:情态动词+不定式
I can speak a little English.我可以说一点英语。
3、表语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之后,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充当。
My sister is a nurse.我姐姐是护士。
4、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We like English.我们喜欢英语。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往往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叫间接宾语,指物的叫直接宾语。
He gave me some ink.他给了我一点墨水。
有些及物动词的宾语后面还需要有一个补足语,意思才完整,宾语和它的补足语构成复合宾语。如:
We make him our monitor.我们选他当班长。
5、定语
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用作定语的主要是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等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
He is a new student.他是个新生。
但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作定语时,则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
The bike in the room is mine.房间里的自行车是我的。
6、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He lives in London.他住在伦敦。
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补语)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
例:1定语:我的书 美丽的花(以上两个句子中“我”和“美丽”是定语。)2状语:狠狠地打 多么美丽(以上两个句子中“狠狠”和“多么”是状语)从形式上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的”字,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字,这是标志。
什么是状语
状语是置于谓语中心或句子前,以修饰、限定谓语中心或句子的句法成分。在句法分析中,状语以〔 〕标示,与其相应的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以——标示。
什么是补语
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对动词、形容词加以补充、说明的成分叫补语。
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单词或短语,以说明动作性质或状态的特征的词。副词的主要句法功用是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或某些短语,甚至整个句子。副词可以使语言的描述更具体、更全面、更生动,因此,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方面发挥强大的功能。
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合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词性词语的词,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手段、施事、受事、对象、原因、目的等。
至于那几个从句好像是英语里的吧。汉语里没有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宾语、定语。在汉语的句子成分里,(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与英语不同的是英语里没有补语,多了表语(系动词:beamisarewaswerebeingbeen 之后的就是表语了)。宾语,简单来说就是在说明动词在执行什么动作。宾语从句就是指动作的宾语是一句话。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宾语的成分。何谓定语从句?顾名思义,作定语的句子就叫作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所修饰、限定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跟在和它发生关系的先行词之后,它与先行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通常是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that,which,as)和关系副词(where,when,why,how)来引导。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在从句中需担当成分,但无实际意义。初中阶段我们只要理解who,that,which这几个关系代词所引导的定语从句即可
adj./ a.形容词
用来描述一类物质的性质,状态,外貌,或人的性格特点,性质,品格
如:big,happy
adv./ ad.副词
用来修饰动作或形容词,一般在句子中做状语用
表示动作的进行怎样,或表示程度,特点,如:clearly,happily
prep.介词
连接地点,时间的一类词语,可以表示方位,时间.跟一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连用表示介词词
组
如:in,to,on,under
conj.连词
用来连接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的一类词语
如:when,beacuse,so
num.数词
表示数字的词,既可以是基数词,也可以是序数词
如 ne,two,first
int.感叹词
表示感叹的一类词,一般不加一解释,只代表感叹
如:what,how,haurray
vt.及物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行为动作的词
如:do,finish,play
vi.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加宾语)
表示行为动作的词如:appear
n.名词
表示物体,物质的词如:pig,cow,man
pron.代词
代指一类人,事或物的词
如:he,she,hers,his,things
art = 冠词,article的缩写
1、主语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等充当。He likes watching TV.他喜欢看电视。
2、谓语
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一般可分为两类:
1),简单谓语
由动词(或短语动词)构成。
可以有不同的时态,语态和语气。
We study for the people.我们为人民学习。
2),复合谓语:情态动词+不定式
I can speak a little English.我可以说一点英语。
3、表语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之后,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充当。
My sister is a nurse.我姐姐是护士。
4、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We like English.我们喜欢英语。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往往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叫间接宾语,指物的叫直接宾语。
He gave me some ink.他给了我一点墨水。
有些及物动词的宾语后面还需要有一个补足语,意思才完整,宾语和它的补足语构成复合宾语。如:
We make him our monitor.我们选他当班长。
5、定语
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用作定语的主要是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等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
He is a new student.他是个新生。
但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作定语时,则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
The bike in the room is mine.房间里的自行车是我的。
6、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He lives in London.他住在伦敦。
7.补语
用来说明宾语或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的动作,因为英语中有些动词加宾语后意思仍然不完整,如:make(使...),ask(请)等等。如果我们说:我们使我们的祖国。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应该说:我们使我们的祖国更美丽。这是的“美丽的(beautiful)”为形容词做补语,说明祖国的状态。英语句子为:We will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作补语的词或词组为:形容词,副词,名词,不定式,ing形式,数词等。
8.宾补
就是宾语补足语,就是补充说明宾语的例:I know you are student good at maths
在这个句子中,good at maths 就是补语。
宾语补语也可以是句子,所以这个句子也可以是:
I know you are student who is good at maths
还可以是-ing 形式
I see you crossing the street
简单说就是补充和说明主语和宾语的成分.因此,就出现了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上面两位举的例子都不错.只是热雪冰冷的宾补的句子例子不是很恰当哦.他的例子是定语从句 啊
还有 主语补足语可以是表语 例如:Tom is a student.student是对Tom的解释与说明.另外,Tom was seen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这个句子中playing是对Tom的解释说明 是主补
第五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作文指导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训练目标: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文章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
训练重点:如何安排文章结构。
训练题目: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激趣导入:我们知道,出去旅游,人们总会预先安排好旅游线路,建造大厦,工程师总会提前设计好图纸,那么,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能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就能使文章更“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二、知识链接:指导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考与讨论: 1.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哪些内容?
2.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应注意些什么?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7)首段设问法
(二)记叙文的结尾(1)自然结束法(2)画龙点睛法(3)抒情议论法(4)首尾呼应法(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学生作文中段落不清的主要原因:一是作者自己的思路不清,二是不重视层次段落的安排,该分层的不分层,该分段时不分段。
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问起贯通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过渡方法有:用段落过渡;用句子过渡。照应包括内容与标题照应,如《背影》;各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二、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
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三、初试身手: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前为其编列写作提纲。
(一)写作指导: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字:“领”和“新”,写“领”,要写出电脑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强调“新”,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
(二)范文导航
提纲:
一、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引出电脑的重要性。
二、起初对有电脑的快乐却不知道有怎样的用途。
三、逐渐发现了电脑的多种用途。
四、重点突出对因特网的功能叙述。
五、简洁结束并点题。
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
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电脑好,电脑妙,电脑是个宝,为工作生,为娱乐死,为人奋斗一辈子。”
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电脑就是这么一个好东西。有了电脑,工作就会变得轻松 些,有了电脑,生活就会变得有趣些。现在的社会正属于一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因此电脑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发不可缺少。
几年前,随着个人电脑之风在社会上兴起,爸爸也就决定为家里添置一台电脑。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见爸爸在书房弄着什么,凑近后仔细一看:哟,原来爸爸一进把握的新朋友——电脑,带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坐在了电脑桌前“研究”起了电脑。从此,我的生活便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脑为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乐。
起初,我家有电脑也不过是在游戏里闯荡一番,做一回“大富翁”一个“大将军”一个“大皇帝”„„啊!那时我多愚昧呀,因为我只知道电脑之可以玩游戏,而不知道他又跟多的用途。
直到有一次,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才知道电脑有别的功能。从那时起我就对电脑游戏没有多大兴趣了,倒是一有空就打开word,进行打字。后来,这种兴趣越来越强,以至于有时的作文草稿都打在电脑上。这样一有问题就直接在电脑上修改,不费笔墨,不费纸张,多好呀!
后来,我又迷上在电脑上绘制统计图,那是相当方便,只要打开相应的程序,输入好相应的数据,用鼠标点击一下“确定”,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统计图就展示出来了。这个功能帮了我的一个大忙。记得有一次数学作业要去作一幅统计图,可是题目中的数据又很大,我弄比例又不好,突然,我灵机一动,向这个万能的电脑请教了一番之后,那提数学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的功能都不能算得上什么。重要的是还有它的——因特网的出现,这真是实现了古人说的“天涯若比邻”。在网络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沟通。最重要的是,你所想要的资料、信息在网络上多半可以查到。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为了查环境保护,学校组织小报展。这下我可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突然,我想起了家庭宝贝——电脑,希望他能帮我个忙。在电脑的帮助下,我终于在因特网上找到了我要的资料,那时我的心里除了喜庆之外,还有对电脑的万分感激之情,更让我惊叹的是电脑所创再出来的新的多彩迷人的信息时代。
电脑在这我,畅游在信息的高速路上,它领着我,走进了一个新天地。先独立列提纲,然后小组内交流,选取结构安排最合理的班级展示。
四、实践操练,能力提升
训练题目: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训练要求:①选择适合的文章结构安排材料 ②注意段落层次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③完成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
(二)指点迷津:“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三)范文导航
《快乐的三人世界》写作提纲:
一、运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写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语言,设置悬念。
二、插叙一段,交代电脑VCD的来历。写好一个矛盾:爸爸的提议和妈妈的异议;补充一个对比:妈妈的游戏瘾比谁都大,前后呼应。
三、我回家后发生的事:饭没做,爸爸的埋怨等。注意语言描写,突出快乐的内容。
四、结尾段,“我”赶走爸爸自己学电脑,暗示“我”的志向。
快乐的三人世界
“快快,就摆这边,堵住这个空眼!”一听就知道这是妈妈的大嗓门。“就放这儿,一会儿来四格竖条了,一消就是1500分。”不用猜,理所当然这是爸爸的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文开篇不落俗套。)
瞧,周末放假回家,还未走进家门,就听见了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声音。看样子还打得满投入的。(间接交代故事诸要素。)
提起这台游戏机,还真亏了我和爸爸当初结成的统一战线。去年腊月,爸爸说准备用他做泥瓦匠挣的钱买套家庭影院,但妈妈不同意,理由是不要才离开了穷日子就想着奢侈腐化。我呢,当然是一百个支持爸爸,还提出要买就买电脑VCD,像那什么神舟全功能的电脑,这样就游戏机、电脑、影碟机都解决了,岂不是一举多得。爸爸没有想到他女儿比他的胃口还大,哪会不同意。妈妈人单力薄,没办法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不过,VCD机一买回来,她的游戏机瘾比谁都大„„(插叙,交代电脑VCD的来历,亦写出了一家三口人不同的消费观念。不足之处是叙述似乎平淡了一些。)
我一步跨进屋里,将书包往床上一扔,爸爸妈妈这才发现我回来了。我大声说:“妈,我肚子饿了,饭呢?”妈妈“哟”了一声,站起来就往厨房跑,嘴里还没有闲着:“你看你爸,不听我的硬要等那竖条,哪有这么好的事!”(打游戏机忘记了做饭,母女对话颇富喜剧色彩,一个“哟”、“站”、“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一看电脑屏幕,俄罗斯方块已经给爸爸砌成了一座空中楼阁,这样打不死机才怪呢!果然,爸爸叹了口气停下手来:“就是你妈,好不容易打了一万分就在一旁唠唠叨叨,活的都给烦死了„„”(人物语言简练生动,且符合生活实际,值得提倡。)我哭笑不得,眼睛一瞪说:“都别吵了,今天放假,该轮到我了„„”不由分说把爸爸推到一边。我也打游戏机吗?不对,我可是认认真真学电脑,练习五笔字型呢!因为我知道,在今日社会,不懂电脑的人,便是新型的文盲,而且,美国的那个电脑天才比尔.盖茨,还是我心中的偶像呢!(作文结尾别具一格,轻松幽默之余,也点明了小作者的远大志向。)【简评】
写家庭生活的三人世界,以一台电脑VCD贯穿全文,语言轻松诙谐,文章内外处处飘扬着欢声笑语。作文所写之事切入口虽小,却很好地揭示了今日农村生活水平的长足提高和精神面貌的可喜变化。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快乐的三人世界
你想认识我的一家,想了解发生在我们家中快乐的事情吗?那就先请你看看这张“全家福”吧。瞧,坐在右边沙发上的那位戴着眼镜的笑眯眯的中年人,是我爸爸;坐在他身旁的那位脸上带着恬静笑容的中年妇女,便是我妈妈。那个手捧一簇鲜花,笑盈盈的小姑娘,不用说就是我了。你从这张“全家福”上看出了点什么?
一个字——“乐”。是啊,发生在我们家的趣事多着呢。我们怎么能不乐呢?你看看吧。
“嗯,真香啊!妈,您做什么好吃的啊?”我一进门,就冲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大声嚷嚷。妈妈没顾得上和我搭话,爸爸却笑呵呵的接过话茬:“你的鼻子可真灵啊!”“那当然!人家的鼻子是世界第一流的,领导嗅觉新潮流!”我一边放下书包,一边笑呵呵地说。“哈哈!馋猫鼻子尖!”爸爸大笑起来。我向爸爸噘噘嘴,倏地钻进了厨房,不一会又笑盈盈地跑出来,大喊道:“据我观察,今晚的菜十分丰盛。”就在我整理书包拿出作业的时候,听见妈妈喊了一声:“开饭了!”我和爸爸立刻跑了出去。
嗬!明亮的灯光下,一桌鲜美的菜肴摆在面前。我的口水真的要流出来了。桌子中间放着一大碗鲜美的鱼汤,四周摆着各种时鲜菜蔬,像一朵大荷花盛开在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端了上来,一家三口围着方桌坐下。爸爸拿起筷子招呼我们:“来,来,吃菜!”说着他夹起一块排骨送到我面前,我笑嘻嘻地递过碗,想去接,谁知那排骨一转,落到了妈妈的碗里。我一愣,继而大笑起来:“对!对!这一顿丰盛的晚餐是妈妈一个人‘制造’的,她是我们家的‘功臣’,这第一块排骨应该给妈妈吃!”妈妈微笑着也夹了一块排骨,递给爸爸,爸爸得意地伸过碗去,谁知那排骨在他面前一晃,落进了我的碗里。爸爸的脸上写满了失望,装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唉!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爸爸的话音刚落,一块排骨掉进了他的碗里。原来是我夹了一块给他。“哈哈!”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这下,你知道我们的三人世界了吧。幸福快乐的三人世界何止我们一家,发生在我们三人世界中的趣事又何止这一件呢!我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我们家一样快乐!
快乐的三人世界
我不会用虚伪的文字来歌颂亲情,但我会用最真诚的心来感受父母给我的爱。真正的爱无声胜有声,真正的爱无法用语言来倾诉,不是吗?
——题记
爱唠叨的老妈
说起我这个老妈呀,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爱唠叨”。我就想不明白:老妈是个教师,白天上课已经那么累了,为什么下班后还要唠叨我这个,唠叨我那个。
晚上,我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电视。老*脑子好像是与电视机相通的,她马上从厨房里走出来,身上还系着围裙,问我道;“作业做完了没?”“做完了。”“书读了吗?”“读了。”„„这时她才走回厨房里继续做饭。
某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准备要出门,这时她叫住我,开始“盘问”:“衣服多穿了吗?”“穿了。”“围巾围了吗?”“嗯。”“牛奶喝了吧?”“喝了。”“路上小心点!”“哦。”„„见没问题问了,才肯放我出去。
我对老*唠叨挺反感的,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不是我妈还不跟我唠叨呢!
爱“讨论”的老爸
我敢说老爸的业余爱好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和我进行“学术讨论”。美其名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曰“讨论”,倒不如说是“争辩”更为确切一点。
大多数情况下,能使我们发生“激战”的大多数是数学题。有许多种解法的当然是皆大欢喜;而“真理只有一个”的题目则让我们争得不可开交。唯一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会“停战”,更甚者在吃饭时还拿着筷子手舞足蹈唇枪舌战一番。
有时,争论出来是我对,那么老爸会很虚心地接受、悔改;有时,争论出来是老爸对,则我会虚心接受,但死不悔改——嘴强。
虽然老爸知道我嘴巴并上不承认他是对的,但又有难题时,老爸还是跟我激烈地进行“学术讨论”。
要说我们家三个人唯一相同的兴趣,也就是打扑克牌了。每当吃完晚饭,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进小房间,准备打几局。
每次打扑克,这最好动的奖项是非我莫数。一会儿盘膝坐着,过一会儿又变成翘起二郎腿。每每这个时候,老妈又要开始唠叨了:“坐坐好,坐坐好。打牌就要有打牌的样子„„”从听到她说第一句话开始,我就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不为别的,就怕老妈一直唠叨下去。不过,过了一会儿又原形毕露了。然后,老妈又开始唠叨了„„
一打扑克,就可以看出老爸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每次他输后,就拿着一大把没打出去的牌说:“假如先出这个,然后再出那个,最后再出这点,不就是我赢了吗?哎呀,当时怎么没想到呢?”然后作为赢家的我笑嘻嘻地、带着一点嘲讽口气地对老爸说:“就算你那样出,也是我赢!”“怎么可能?”“你先出这些的话,我也可以压住你的。”“我也有别急!”“别忘了我有‘杀手锏’啊!”“那你接着出。”„„我和爸爸的争论又开始了„„
老妈、老爸我组成了一个快乐的三人世界,不敢说我们这个家庭多么值得人羡慕称赞,但是在我心目中,却一定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