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体育课每周增加一节
高中生体育课每周增加一节
袁贵仁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至4节,高中每周2节增至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教育部同时将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随想
体育课最主要是健身功能,以及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身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每上一次课都有收获。
要想知道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怎么样才算上好一节体育课呢?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大多数的结论是第一是要参与。也就是说,要学生参与其中。第二就是要会。所谓会,不但是指要使学生学会某一项动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
上好一节体育实践课。备课肯定是少不了的。大家都知道,备课就要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但是我们体育课还有多准备两样,就是备器材和天气。具体要怎么做,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我觉得主要从学生参与跟学生会不会这两点下手。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会尝试用游戏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来组织一节体育课,因为大把多的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再加上学生乐于参与,很多资料都说,形成特色,展示风采,发挥体育课的个性特色,有时候这个个性教学,还真的伤脑筋。
接下来就是要教会学生知识了,一节好的课,学生没有学到东西,怎么说都行不通吧,很多资料都是这样说的,通过讲解法和示范法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 体育教学中最普通、最直接,应用最广,而且最为重要的直观教学方法,的确如此,我发现现在的体育老师,身材大多数走样,在做示范的时候,大多数老师是没有示范的,在体育运动中,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兴趣的就是优美的示范动作,现在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只有通过优美的示范,才能让学生积极去学,去模仿,才能达到传递知识的作用啦。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不仅是实现体育教学、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也是反映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窗口。新课程实施以来,以目标统领内容的学校体育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了,但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从教案中就可以体现出研究集体(校本教研)或做课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构思,从课的实施过程中能展现这堂课独具特色的教法及自然流畅的课堂组织;更能通过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过程反映体育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衡量出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更能体现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观看、组织体育优质课、示范课,在为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带来巨大变化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有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教学内容选择的低级”“教学形式的放开(放羊式教学)”、“不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情不清楚”等等。体育课程改革不只是简单地把过去的竞技体育课堂改变为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单一目标的改革。《全日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体育教师在每一堂体育课中都应该综合考虑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就是说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们的运动技能、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这就给我们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教学要求。我结合对体育优质课的一些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首先给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的任务。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的变化、不是“放羊式”的教学、也不是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互换而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不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且要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标》在选择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很大的空间和自由性,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课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来探索创新课堂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构思内容。小学体育课可以选择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内容;初中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体验运动的快乐;高中则主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专项运动技能。这样的课堂把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放在了中心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知识潜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必须指出的是,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能否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比如水平四规定的毕业掌握一至两种球类技能),防止进入另一个为体育而体育的误区。
省优质课评判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主教材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安排符合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
三、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
确定了教学内容,还应该有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构思、设计,才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的好与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学目标制定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目标的达成可以检查和评价。
例如:快速跑,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教学设计应围绕这个目的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小学可在正确动作练习基础上采取游戏方式;初中则在主要练习跑的基础上顾及动作的纠正但不花费主要精力;高中则提高步幅、步频基础上提高快速跑成绩,对快速跑中蹲踞式起跑等内容作为介绍即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因为学生在跑步中一般采取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一般为比赛。快速跑一般采取竞赛形式,但要有使学生乐于参与的兴趣。
例如:球类,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品质。小学主要引发学生兴趣;初中在发展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高中的选项教学则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有兴趣的运动技能进行终身锻炼。球类学生比较喜欢,教学设计应围绕上述目的进行。
四、课堂组织教学是体育课的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检验体育教师业务技能的方式之一。通过一节课的组织实施,往往可以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
1、“三备”是前提
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
备教材:教材的选择及设计以详细陈述。
备学生:对学生要从年龄、身体、心理、生理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尤其对学生的掌握运动技术水平做详细了解,以便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备场地:要求了解学校的场地、器材及所选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的需求情况,组织上
课要求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利用率高,安全措施到位。
2、设计新颖的教法、组织和学法
(1)确定课的出发点。一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教师设计的教法应该是便于学生学的教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而不是单纯教技术这个狭隘的目标上,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2)构思流畅的组织过程。要做到组织过程可信、可行,有演示性,就必须做到:①明确所教技术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围绕重难点设计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组织过程才显得有张有弛,形散神聚。②明确讲解,示范的时机。③明确自己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的位置。任课教师要对自己什么时候该成为中心,什么时候该加入等做到心中有数。④明确教材间的内在联系。各种教材虽然发展的身体素质不同,但有其合理性;运动负荷的大小不同,但有其规律性;运用场地器材方法不同,但有其连贯性,这都是使组织过程流畅、可信的重要因素。
(3)学生学法上要有突破。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法不能是一味地模仿、练习,而应多一些边议边学、自创自练、自控自评、允许自由发挥,鼓励进取创新。
省优质课评判标准中对教法、学法的规定: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的运用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会教”是关键
会教是教案的有效实施,是体现设计的意图,是教学的中心。
(1)体现“导”: “导”即教师的主导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髓。“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民主、和谐);教师的教法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的教学能准确地控制全局,既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全面提高,又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受益。
(2)注重 “授”: 教师的授,不仅是教技术、教方法,而应以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学,不仅仅是学技术,更应该懂应用、懂练习方法,为终生体育服务。
(3)懂得“乐”: 教师的教学手段不仅要灵活,而且要有乐趣,应注重教材和教法的搭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4)抓住 “会”: 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围绕“练”达到“会”的目的。学生在一堂课
中体现出来的“会”,不仅是“学会” 而且应“会学”。在练习过程教师应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体验,并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在动脑,达到“会学、会用”的目的。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时要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动作要领、技术关键和练习方法,语言要做到生动、简练、有趣;教学中的体育口令要做到专业性的语言,要求口令清楚、声音洪亮、富有节奏感。
2、教师的示范能力: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是学科教学中特有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在模仿的同时反复练习才能渐渐掌握动作要领。所以体育教师的正确、规范、优美、熟练的动作示范,是最好的教学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优质课评比中教师如出现错误示范则肯定是失败课,在我市优质课评比中作为最重要一项。
3、组织能力:体育教学是室外组织学生的学练,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如队形的变换,练习场地的改变都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体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案的规范:教案应内容齐全,尤其技术动作要领表述规范,游戏方法详细,组织教法完整。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情、内容、技术难度制定,如较难技术动作新授课80%学生掌握„„,从课后可以看出不可能达到。
3、组织教法的实施:准备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例“喊数抱团”可以用加减法等口令增加趣味,球类针对上课内容所作的针对性练习等;主、副教材的搭配,一般副教材应为主教材服务,也有为增加运动负荷的副教材应考虑上下肢的协调发展;场地器材的设计摆放应考虑有利学生活动,不要过多不必要的调动,不要摆放大量器材而只练习一次,应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教师的讲解示范必须准确到位,不能出现知识性、技术性错误;教师的巡回辅导不能装模作样,要能看到学生的大众错误和个别错误,集中纠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学生的示范不能出现差生示范(极为典型错误),差生示范只能由教师不点名情况下模仿,否则会挫伤学生练习积极性;课中的鼓励评价和课后的总结评价不可缺少,要紧密结合学生情况开展;放松活动选择要适合学生的舞蹈、游戏、拉伸操等内容,切不可运动量大。
4、课后必须反思(教后反思),教师的课后反思指的是反思课前设计和课中实施存在的差距,哪有安排不当需要进一步改进,哪些需要调整等等。
第四篇: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
评价一节体育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想的评价是否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要;是否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
二、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中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是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目标是否包括三个主要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也就是说,目标的设置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对能力与情感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其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要求变为可观测的行为表征,以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识与体验,也利于教师判定教学活动的成效,使其更具操作性。
三、教学内容的评价
内容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是否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内容是否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内容是否简单易行。
四、教学组织的评价
组织教学是否思路清晰,实际效果明显;是否具有新意又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相符;组织分组形式是否符合课的目标和场地实际;教学环节时数分配是否合理;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的内容搭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五、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效;是否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加强学法指导,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重视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注意因材施教;课堂讲解是否精确、生动,边讲边练,示范准确优美。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
是否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对达成目标的评价不仅是对结果目标的评价,还应重视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等等。此外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除以上几点,还应当看场地、器材布局是否安全、合理、适用,全课的练习密度、运动量平均脉搏是否适宜,师生、生生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关系是否融洽,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等等。
第五篇: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
旧的教育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评价一节体育课,离不开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养成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评价一节体育课?就我个人谈以下四点看法:
一、看学生是否是主体
评价体育课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俗一点就是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成长服务,是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自己成长起来,而不是让老师拉着学生长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突出,这堂课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比如:去年我听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听得最多的是这个队形怎么变?你该怎么做?看得最多的是老师如何指挥,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的语言、组织等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学生却像机器一样被动的听任调动,一点自由没有,这样不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一节课能算是一节好课?
我们说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分展示自己,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实际上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教师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教师占用了25分钟做精彩的讲解示范,合理吗?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而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生反复地练习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练习,否则他不可能掌握技术动作,更不用说熟练运用技术动作了。我们常说“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今后的体育课上,我们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其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从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看课是否有实效性
很多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评价课、公开课、示范课时,占用大量的场地、器材,认为场地多、器材多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因此上课时占用大量场地器械,把整个课堂搞的像在演戏,看起来是内容丰富,其实效果不一定好。如上面我提到的那节公开课,占用了学校大约2/3的场地,从准备活动到课的结束变换了12种不同的队形,只准备活动就变换了4种队形,且动作变换多样,以我个人看这套准备活动要是在体育课上练习,起码要半个学期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整堂课看起来内容丰富多彩,但仔细想一下,在正常教学情况下,全校几个班级一起上课,并不允许一个班占用那么多场地,从表面上看这堂课达到了目的,但这样的课谁敢借鉴?谁能拿出半个学期学一套准备活动?这样的课怎样推广!再好的老师,也无法达到原上课者的那种水平。评课并不是为了看场面,而是要注重实用性,要向学校的日常教学靠近,只有这样的公开课、示范课才有可能推广开,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看是否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育课大部分内容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不但有智力活动,而且还要进行身体活动,涉及到学生的疲劳、伤病与天气的冷暖、场地器械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及外在因素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在评价是否有情感教育时,要看老师在上课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是否注意了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比如:上课前场地整理,器械的检查,询问学生的身体状态,有无伤病等。在课堂上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恰当的保护与帮助,对出现意外的学生关心等。还是我上次听那节课,老师一味的调换队形,规定某些动作练习,学生的表情都有些麻木,这样一节让学生感觉不到轻松、愉快的体育课,我觉得不是一节好课,起码不是一节成功课;而我听的另一节“跨越式跳高”就完全不同,在学习前穿插一些辅助练习与帮助,如:摆设体操垫子、布置障碍、挑战高度等,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体和障碍物等,来做为让学生发挥跳高能力的跷板,再从中导入“跨越式跳高”的正确动作方法,从而与原先学生不正确、不有效的跳跃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个是最好的跨越方法。最后,再把高度问题与动作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不枯燥、不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好的知识获取。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对“高度”单一的进行学习和锻炼,而是将“高度”运用到实际的活动、游戏以及生活中去,体育课堂不再是锻炼,而是实际活动能力的实战基地。这样的课GOOD!
四、看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听评任何一节体育课时,我们首先要看的是授课教师的教案。从教案上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位老师这节课授课的内容、目的,从而来判断其教法、学法的合理性,以及对教材理解的是否深入。比如:篮球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笼统的理解为只需强调出手弧度,而忽略了“肩上”二字的要求,这显然是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而引起的偏差;再如:“跨越式跳高”在很早的体育教材中就有了,以往较好的教学课堂模式就是教师将起跳点、起跨腿、摆动腿的技术动作一遍一遍的向学生反复的传授讲解,然后就是学生一遍一遍的反复练习。其教学效果到最后就是看学生对于高度的征服到什么界限,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技术动作运用到实际的活动、生活中乃至是游戏中。教师只是教,没有导,而随着新课程改革需要,现在的教学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学生对于它是否可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是否可以在学习后将它转化到其他领域中。这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