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单位:金水三中南校姓名:刘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的节奏越来越快,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但在发展中,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受着一些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与教学模式不相吻合,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应以从思想上、条件上、内容上加强改进,做到适应新的大纲要求。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总书记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在这种形势下,对缩小城镇差距,实施教育均衡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还受着很多因素的制约,阻碍着体育教学工作的进程。为了尽快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1-
题有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
1.地理位置
我校位于商都路与郑汴路交汇处,是郑东新区与金水区的交接点,也是城乡交界处。周围市场繁多,人口密集,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外地学生搅动,流动性相对较大,增大了教学难度,造成学生的体质各不相同。其次,思想上家长也不重视,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
2.心理状况
我校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15周岁之间,身体发育正处在第2次高峰期,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都在快速发展阶段。男生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男生过于好动,女生过于安静。目前初中生的身高、体重发展较快。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身体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
3.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学校方面,在小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升入初中要面临升学竞争,学校为了保证升学质量,往往放弃体育教育,为主要科目争取时间,保证升学率。家长方面,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居多,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全力以赴加强考试科目的强化学习,放弃了孩子的锻炼时间。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大都是应付了事,使体育课程变得可有可无。在认识上也有不同,多数领导认为一个学校的体育质量好
坏与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有关,把教学质量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使得体育发展受到制约。
4.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经费紧张,不得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对于器材设施的投入有些力不从心。学生面对陈旧的体育设施,逐渐的丧失学习兴趣。器材的配备不足,造成了课堂练习密度的降低,导致练习的运动量减少。
5.体育教师地位
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评优评先得不到公平对待,挫伤了体育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放弃了对自身的要求,缺乏敬业精神,变得不积极,没有认真负责起来。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以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体育教学主导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坚持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一小时。开展理论学习,走出认识的误区,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走出以竞赛衡量教学质量的误区。
同时,依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化的开
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教材,实施创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完善器材配备,保证教学质量
近些年虽然教学经费紧张,条件比较差。学校因地制宜,实行逐步添置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上级部门也十分重视教学器材配备,先后对我校进行器材配备,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直到现在已经基本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恢复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投身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3.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教研组的职能建设,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创建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器材环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娱乐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觉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思想从主体变为主导,以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把新一课改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课改精神。
4.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机制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制定合理评优评先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及监督,转变体育教师的地位,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更好的提升体育
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便于今后的农村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对于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今后体育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留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二篇: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进入体育教学的圈子,从雄心勃勃到小心翼翼,为了贯彻“安全重于泰山” 的指导思想的,学校为了减少麻烦,老师为了自我保护,排除所有“安全隐患”。采取消极防御的方法避免事故发生。我想: 我们应该找出一条路子,为了孩子,为了未来。
进入体育教学圈子,才知道体育教师的艰难。跃跃欲试想从频繁的校园伤害事件纠纷中理出一条发展思路。
一、校园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许多学校校园狭窄,生源充足,班级人数极度膨胀,这种现象使学校系统出现局部的无序状态,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却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大班额授课制,几个年级挤在一个篮球场交叉上课是常事。一些学生在活动,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在等场地。高密度的人群涌动。这些现象使得出现安全事故频率较高,这已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许多困难。
多动是孩子的特点,狂奔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电影电视武打动作的熏陶,许多学生游玩的动作都具有攻击性和暴力性,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自私、争胜好强等不良习性,纪律观念淡薄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这些变化又为学生伤害事故产生更多的隐患。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首先选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个别家长不分清事故的责任,不断上告学校,提出无理赔偿要求,甚至有的家长告不倒学校就告体育教师,进行人身威胁,率众到校闹事,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干扰。有的媒体大肆炒作,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学校、体育教师基本处在被动局面中。这也使得学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不得不慎之再慎。
二、频繁出现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后果
由于家长和教育部门的纠纷频繁不断。学校不得不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其他工作再好,只要安全出了问题,“一票否决”。
于是出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局面。
学校希望体育教师的不要添乱,体育教师祈祷不出事。为了不给学校添乱,为了自己少些麻烦。许多体育教师取掉扒杆,拆除单杠,解下秋千。排出一切安全隐患。现在农村学校操场模式: 篮球场、跑道、沙坑组成。
许多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像看守所的哨兵,眼珠围着调皮学生转。成绩无所谓,安全最重要。体育教师上课时压力很大,经常担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生意外而承担责任,所以难以大胆开展体育活动。能不练的就不练,能少练的就少练,专拣轻松安全的练,稍有危险的动作决不练。危险性大的项目教学被学校抛弃。
体育教学,这一主要以室外实践为主的教学行为,它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和影响。从管理方面来讲,室外教学增加了管理难度; 在教学中出事难免,有的学校甚至提出谁出事、谁负责的管理办法,把事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业成为风险很高的职业。在这内外夹击中的一线体育教师,为了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大多教师采取消极态度,经历过伤害事故的教师,更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教学中坚定地走“安全道路”。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身心成长过程的重要部分,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因素,时常困扰着我们一线作战的体育教师,并时时影响着正常的体育教学。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心肺功能及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二十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全国、省、市各级运动会上,多数项目10 年以上无人打破,有的甚至保留30 年。中小学校运会的记录也是一创10 年无人破。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校相当普遍。实际上是学生体质在不断下降的现实。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对事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在迅速制止危险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灾祸来临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具备自救、逃生的能力。
强调安全,重视安全,是未可厚非的,老师怕出事故,取消了风险性的锻炼项目却是不应该的。学校怕吃官司取消许多活动。现在哪个学校还敢去组织春游? 哪个学校还敢组织越野赛?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比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滨海县淤尖中学 张鹏程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实验与实践,是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欢迎。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态度。特别是农村中学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农村问题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同属于体育教育改革范畴,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和作用的层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
1.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是涉及到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领域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体育教学改革只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单一性。
2.从作用范围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载体,体育课程改革决定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又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上位的,教学改革是下位的。
3.从行为主体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体或学校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人行为。
二、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观状造成新课程新课标难于落到实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仍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几年虽说农村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领导不力,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开设或不能开足体育课,已开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不开展或不正常,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学校体育场地容纳量和器材满足量严重不达标。
2.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
按有关规定,全学年应上34周102课时的体育课。调查结果是: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集体活动耽误的体育课不补,反而用体育课去补上耽误的文化课;二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查测试之后的体育课基本上停上;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之后,还有半个多月的体育课停上;三是我市地处海边,雨水多,雨季时间占1/3,90%的学校无室内场馆,绝大多数学校雨天改为自习课。老师之间抢课要课送课现象严重。
3.课外活动时间无法保证,组织不到位。
《条例》第10条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在调查的22所中学中,每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都没有的学校4所占18%,安排并活动一次的14所占64%,活动两次的3所仅占14%,安排3次的没有。原因一是工作量没计算,教师积极性不高。原因二是由于活动时间都安排在第8节课,组织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不参加。据一些体育教师反映,安排在课表上的活动时间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活动次数更少,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不活动。
4.课余训练与竞赛制度不完善
《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调查结果表明:
全市中学(含职业中学)38所,建立代表队并能赛前训练的只有19所,占50%,其中能坚持经常训练的只有5所,仅占13%。
5.工作量计算不能落实
《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意见》提出了具体计算办法。调查结果是22所中学课余训练计工作量的只有1所试点中学,另有10所学校按训练次数适当给补助费占45%,绝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只计一个领操教师的工作量。且体育课的工作量系数是全校最低的占100%。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与上级部门的偏差。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热衷于操作层面上的外在课程形式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1)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3)因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而体育教师又要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尊严不甘落后,所以只好从形式上做做样子,摆出一副改革的模样,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这是因为:(1)体育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基层的农村学校,目前还有许多民办代课教师,虽然有认
真的工作态度,但理论知识很缺乏,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了。大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大专院校体育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及专业知识,但受到十几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很深。在大学4年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那些大谈特谈现代教学理论的教授们也是在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教育,所以造成了中学校年年进新人,年年还是老样子。老教师盼望的新鲜学业始终得不到补充,都是千人一面的传统形。(2)担心体育课有“放羊”嫌疑。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所以把握不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尺度,既怕“统得过死”又怕“放羊”。(3)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形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和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它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是延用它,这样势必会与没《课程标准》相抵触。
4.双主论、指导思想、目标的口号式与实践脱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双主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口号式。导致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四、体育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利益的综合评估体现出的不同心态
1.课改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造成惰性心理
因为新课程改革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具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占8%,他们既没有创造者的开拓和尝试者的热情,也没有守旧者的实干精神,懒于搞教学改革,工作上往往只求过得去,敷衍了事。分析此种心态,一是他们对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就是抱怨农村社会条件差,待遇低,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二是有的教师内心也确实想进行一番教学改革,但一想到随之需付出的心血就犹豫了:与其辛辛苦苦搞教改,且不一定保证见成效,不如轻轻松松、随随变变上上课,干吗自找麻烦,折腾自己!
2.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不到位造成部分教师产生守旧心理 这种心理者,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都工作扎实,严格按照旧有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老黄牛”精神。别人搞教改,他们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是“花架子”、“赶时髦”。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是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时间还很难根本转变,对外来的新的体育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总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不是教的挺好吗!如果有什么要改的话,那就是把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变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原因之二是他们看到别人改来改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换汤不换药,尽拿些搞不懂的新概念、新名词来糊弄人。在他们看来,有许多教改还不如从前不改的好。在调查的教师中,这一类型的占34%,且大部分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3.新课程改革中从众模糊心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0%。从众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是盲目和被动。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初步设想、明确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方案,又无坚韧持久的热情和实施细则,结果原先的教改决心也随之逐渐弱化了。分析其原因,一是看到大家都在进行教改,自己也不甘落后,导致一哄而上,草率行事;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清晰,自己以为一直在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环节进行了局部的改良而已,且这种模糊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勤奋型、荣誉型、本份型
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好的体育教师有以下几类:耕耘型——一挥汗操场,课余训练成绩突出者;荣誉型——一善于表现,教学大赛获奖多者;本份型——一课堂教学组织严密,体育课在“形”上让领导折服者。以上三类“好体育教师”有其共性,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这是做体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是,耕耘型教师只照顾到部分体育苗子,很可能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总目标认识不够,充其量是“优秀教练员”。荣誉型教师应该是“参赛能手”,因为其多以参赛获奖为目的,自然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丢掉了多数非参赛目标。本份型教师的那些整齐划一的常规课,则明显的置学生的心理体验与个性发展于不顾,也只能算是个好“管制人员”。
五、结束语
一名好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将自己的历史使命铭刻心头,以此来判别自身。现实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科地位也远未能与学科功能相称,我们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必然使自己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窘境,我们自身难脱其咎。但是,要想让我们体育的学科地位、社会地位、工作角色被社会认同,唯一的出路就是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的学科功能,所谓“无为则无位”。因为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最主要阵地,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改革最终要靠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实施。并不是靠几句口号、靠几节公开课、靠几篇论文就能落实。而是要靠一节节课的巧妙构思、一份份教案的精心
设计、一个个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更要靠学生的感受来评判,学生的体会来总结,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贴标签。正如“药、医生、病人”三者的关系,“教材、教师、学生”也是如此。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储备动力的源泉,这才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参考文献:
[1] 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认知偏差问题与应对策略 《乡镇企业研究》2007年08期
[2] 从稚嫩到成熟的二十个春秋——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0期 [3] 对现阶段广西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调查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11期
[4]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运用 《体育教学》2007年04期 [5]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 《科技信息》2007年35期 [6] 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甘肃教育》2007年02期
第四篇: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小班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结果表明: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很适合在课堂开展,对今后体育课实施小班化可起着很大的操作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中学生人数的锐减。由于农村中学招不够学生,教师编制数不减的前提下,学校不得不把班级学生人数缩减到30人或以下,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业已成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2011版)第四部分中提出:要突出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受益。
以前我校体育教学课堂,常因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和学生人数多,导致很多教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实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导致体育技能及成绩的落后。学校领导因势利导把传统的大班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小班化教育。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练时间,以求达到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我校开展小班化体育教学调查,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为各地市农村学校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书籍及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
2.2.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制定了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调查问卷,随机向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有助于增强本研究的针对性,为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论据材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7%。运用Excel对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及三江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两所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两所学校都属于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原规划为合并学校,所以政府部门的投入有限,导致了学校的场地软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的改良,学校三个年级有15个班,只有400多学生,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场地软硬件设施丰富,但是三个年级只有16个班,有400多个学生,学生活动空间很充裕。两所学校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学校文化课教师严重超编,在2013年以后,两所学校采用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日常教学。
3.2两所学校学生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持认可态度的,持无所谓态度和不认可的不足百分之十。
由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有所增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实施小班化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依然没有变化的。经过学生访谈和观察后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3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以往的传统大班额体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水平的高低,采取的是统一教学,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鉴于小班化体育课堂规模较小,因此在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新颖,较常用的教学办法有以下两种。
3.3.1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情况来划分小组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场地和器材制定好学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练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教师从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发现优秀的组别要及时表扬。
3.3.2分层辅导教学法
分层辅导教学法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来进行分层辅导。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属于发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均有所得。
3.4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场地和器材的供应。由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有32.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满意。场地不足,器材老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发挥体育老师的智慧,在确保学生上课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开发的资源和空间,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开展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影响,我们更加应该尽早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
3.5家长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认识程度
由调查统计得出(见表4),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家长还是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持满意的态度。究其原因是:第一,家长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第二,因为初中阶段的体育中考成绩好与坏会影响着部分人的升学,因此很多家长都同意通过合适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部分家长认识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又担心体育锻炼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也担心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受伤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锻炼,甚至反对,从而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3.6影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制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少,人数多。
3.6.1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放羊式”教学,一位老师围绕着几十个学生在转,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在课堂中受伤就算完成任务了,其他有效的课堂活动就更不用说开展了。
3.6.2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候,很多身材矮小的学生都看不清示范,听不见讲解,开展练习的时候学生不会技术动作,课堂混乱。
3.6.3场地少,人数多,造成教学不安全因素增多
很多农村中学因生源不足,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一度被纳入合并学校,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导致学校发展不均衡,很多运动场都是不规范,通常一块场地中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学校场地还缺少专人管理和维护,致使场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篮球场地面粗糙,跑道坑洼积水,器材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上课及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场地少,学生多会使体育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增多。
曾经有一节篮球课的案例,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人数众多,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没有顾及过来,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私自跑去打篮球比赛,因为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3.6.4场地少,人数多,导致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场地少,学生过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教学组织上,减少了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及体能情况不了解。比如教师想采用游戏法来进行本节课的教授方法,但是却受到人数多,场地少的制约,学生得到的锻炼次数很少,教师制定的目标难以完成。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可以缩短组织时间,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利于体现体育教育的公平性。第一: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第二: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注意力。
4.1.2小班化体育教学是理想的班级规模,与传统的大班额体育教学相比,教师能更好地顾及到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锻炼中去。比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小班化后学生人数少了,练习投篮的机会多了,运动量也增加了。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质健康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小班体育教学在课堂纪律和氛围、师生交流情况、个别辅导和差异教学的实施方面都比大班好,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更多。
4.2建议
4.2.1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挥者,教师不能再延用大班教学中使用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小班教学,否则小班教育只是形式变化而本质没有改变。小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对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想办法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4.2.2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充分理解小班化体育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找准符合本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培育本校的优势。
4.3.3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宣传工作落实,争取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植阳.农村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5(06):49-50.[2] 邹植阳.基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以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05):37-38.[3] 刘雪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3(03):2-2
[4] 鲁晓楠.小班化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时代(教师),2010(08):73-73.
第五篇: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以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从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现状、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现状、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农村地理教育的现状,揭示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师资状况教学现状分析建议措施
我区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业务水平层次不齐,与新课改要求差距极大,全区共有初级中学有四十四所,地理教师有82人,其中,专职地理教师40人,兼职有42人。在这些地理教师中有受过地理专业专科、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有14人约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一、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学生能否参与地理地理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学成功的条件
2、地理教学的主导方法是地图、图示教学
3、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手段——电教设备
二、分析我区初级中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2、学科教研力度不够
3、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
4、教学设施配置差
5、地理教学不被重视
三、建议和措施
1、提高地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3、地理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适应新课程
4、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这门课,为地理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总之,作为地理教学工作者,正确、深刻地认识所教学科的特征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客观的摆正“地理”的学科地位。我区农村初级中学的地理课堂定然会精彩纷呈:教师教的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教学质量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