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成绩
增强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成绩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非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小未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更有甚至,既不是爷爷奶奶监管,而是家长租房,自己管理自己,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家庭作业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成绩的发展和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1.召开家长会,查阅孩子家庭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家长制定出切实的方案,叫班主任审阅,提出合理化建议。
2.班主任制定日家庭作业检查反馈单,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何操作。每天晚上待孩子做完全部作业,应逐科一一检查,在作业本上签字,并将作业完成情况填在日家庭作业检查反馈单上,第二天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班主任审阅,目的是既培养家长检查的习惯,又能起到监管学生作业的作用,学生的作业习惯就会慢慢好起来。
3.充分利用校园通讯平台,实现家长与老师的双向的信息反馈,当孩子把家长反馈单交到学校实现了单向的监督,而学课代表早上再次检查作业,把检查结果汇报给老师,老师又未完成好的,不符合要求的,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再次反馈给家长,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实现信息的又一次反馈。做到家校共联手,培养好习惯的目的。
4.召开主题班会,对家庭作业完成好的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家庭作业习惯和质量有明显好转的,除了班会表扬,以短信贺信的形式向家长反馈。
5.评选优秀家长,特别把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好的家长和他们的做法在家长会进行交流,并把他作为评选优秀家长的重要的依据之一,让模范影响带动他人。
6.利用师友互助这一理念,实现兵管兵的目的,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老师应充分的发现和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尤其是我们开展的师友互助模式,每天早餐时间,在课代表未检查作业前,先让师友互助检查作业。,尤其是师傅要认真检查学友作业完成情况,并以周末汇报单的形式汇报给学友的家长。建设新二中,期待新辉煌。从解决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性问题,作为提高二中质量的途径之一,不断实验,研究和探索。让家长,孩子都养成一些好习惯,从而获得成绩的不断提高之目的。
第二篇:提高学生成绩
作为一名老师,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把学生教育好的同时,提高学
生成绩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之一。提高他们的成绩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密切
相关。首先,作为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要办好一件事是很难的,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
趣,让他们明白并且理会到学习是快乐的,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由
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之后,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其次,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的习惯,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学习方法的建立有有一个从探索
到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探索、总结归纳。在适当的时候,要予以
指导。重要的是挖掘学生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些成功的经历,用孩子的亲身经历,证明孩子有足够的潜力可以挖掘可开发,若深藏不漏实在可惜。多赞
赏,多鼓励,少批评,少斥责.赞赏能给孩子一个愉悦的心情,鼓励能是孩子信心大增.再次,让学生喜欢你,形成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
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这必然要求教师加强修养,不断的完善
自己。
最后,要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极为重要,教师要有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着眼于学生和谐的发展,不能只顾自己的学科,其他的一概不管,只有
你的学科才是最重要,有的教师就有这种意识,学生没学他的科目就不高兴,一
味的强调自己的学科的重要性,结果学生肯定会厌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得
不偿失。
作为一名“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只能从大的方面来总结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努力学习探索,实实在在为教育事业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浅谈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面对这个题目,反思从教以来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素质教育推行这么久了,自已平日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课堂,如何让课堂“亮”起来,而课外作业的布置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心想:只要不让学生闲着,什么读读背背、抄抄写写就可以了,没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去思考、去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也没大认真去考虑学生是否乐意完成及其效果如何了。如今看来,的确还值得深思。
一、课改前作业布置的误区
1、作业量偏多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本意是要“精讲多练”)我却误认为作业应当多多益善。记得我在教完《岳阳楼记》一文后,布置了如此多的课外作业:①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并翻译(第二、三、四段);②背诵课文;③写一篇约500字的《读后感》。结果呢?第二天检查,抄写的占五分之三;翻译的占五分之二;背诵的人数不多;至于写读后感的却寥寥无几。暗自思量,这是没设身处地替学生想一想的结果。初三学生要学习六门学科,课外作业何其多矣!自然,学生厌烦甚至消极对待不可避免。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2、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以前,我布置作业时全凭兴致,显得较为随便。有时要求学生读、背课文;有时让学生抄写一些课后词语或书下的注释;有时做几道课后练习题;偶尔又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别人的课外习题。这种不甚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又缺乏系统性,往往难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程度。
3、作业评价单调
曾记得我在教完《真正的英雄》一文后,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上图书馆(室)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当时,作业一布置完,整个教室一片欢呼声,耶!上网!上图书馆!但,事后我评价作业太单调:只写了个“查”和批阅时间。学生对这类作业的兴趣大大减少。又如:母亲节前夕,我让同学们为母亲做一件事:为远离家乡的母亲发一条短信或为在家的母亲做一次家务,或与母亲促膝谈心„„本想认真、仔细评价一番,但由于当时时间一忙,也把这项作业简单化了。这,大大挫伤了同学们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
那么,初中语文的课外作业到底应该怎样布置才有效呢?
二、课改后重新认识及探索。
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已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到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布置。
1、课外作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课外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适当的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家庭与学校的联络、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参与。再者,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而作业的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我们根据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力求创新的园地。因此,适量布置一些有效的课外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应当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2、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 要紧扣教材要求
语文学科在本质上与数理化等其它学科有很大的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课外拓展学习的必要性,而其思想性与人文性则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一个较为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感悟的过程。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就必须体现上述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借助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课外的现实问题,不断巩固,最终化为已用。同时,语文作业还应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例如:在教完《端午的鸭蛋》一文后,可让学生去调查、去了解自己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去走访、去查找端午的的来历等。在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后,可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情况,并试着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学完《吆喝》后,不如让学生走上街头,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这项文化遗产做点贡献。
而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教材选择的文章,基本上是名家经典之作,或是贴近社会生活的文章。文学样式各异,时代背景不同,作家风格鲜明。初中语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中优美而典范的语言,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与观点;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特点,掌握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并且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因此,语文作业设计不能有以往的随意性,要以巩固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从而进行有效的拓展,注重知识、能力的迁移,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作业布置应当“少而精”
在新课程下,特别是新的教学观和作业观下,我们要本着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的原则,在备课时就必须精心设计“少而精”的作业。总的说来,精选作业得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当明确掌握每一节课符合新大纲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再有,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作业不可超过一个半小时。换言之,课外作业过多,会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得枯燥乏味,达不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与此同时,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还要注意多样性。单一形式的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形式的作业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其无意注意和思考的集中性。
4、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因此,可设计一些有难度差异的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差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这样,能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
例如,在教完《土地的誓言》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可设计几个层次的练习:A类,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写一篇短文《可爱的家乡》,约600字;B类,本文中哪些语句或段落写得富有感情,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又如,学完《观舞记》后,可让A类学生阅读或观看一部外国文艺作品或电影,然后写一则读(或观)后感;而让B类学生只阅读、欣赏或观看,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彼此不同的收获即可。
5、作业布置要灵活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农村初中生又大多是“留守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般又不识字。因此,他们的作业一般因没有家长的督促而草草了事。为此,布置课外作业时,方式可灵活一些。要么独立完成作业,要么合作完成作业,要么让自主完成作业与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
例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可布置课本剧表演。让语文科代表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好组长,让组内成员自定角色、自制道具、自行排练,到时利用活动课在班上汇演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携手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从刊头设计、内容选择到版面统筹等都让他们合作完成。这样,既能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但巩固、拓展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与人和谐相处的品格,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作业的浓厚兴趣将会与日俱增的。“一箭几雕”,何乐而不为呢?
6、作业评价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与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使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1)、要认真地,仔细地评讲作业,不能“走马观花”。
(2)、要及时反馈学生作业的情况,最好是当天评讲,尽量不拖到第三天去。
(3)、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比如:优秀、较好、有进步、需努力等语言)以提高他们作业的兴趣。
(4)、要一视同仁,面向全体,不要只检查优生的作业。
(5)、评价尺度要统一,不要有时很严,有时又放松。
(6)、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消极情绪的影响,切忌面对“差生”的作业当面(当堂)发火,哪怕在作业本上写个“差”或“极差”都不可以。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就会减少他们作业的兴趣,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对教、对学都毫无实效。
此外,要实现课外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MP3、MP4、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对初中语文教学和作业设计都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我觉得,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通过设计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外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当务之急。
第四篇: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文章标题: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个人或群体实现工作目标的行为过程。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是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切实增强领导艺术。
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软环境”。
1应恰当行使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有两个:一是组织赋予的职位权力。这种权力
随着职务的变动而变动,有职就有权。下达行政命令体现的是自己职位的权力。二是个人权力。这是由自身的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形成的。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逐步学习、积累有益的工作经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以博大、坦诚的胸怀对待员工。善于体贴、关心他们。坚持做到清正廉洁,与下属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使下属从内心感到你可亲、可敬、可信。这些都是非权力的影响,是无形的,但管理的实效却往往在于权力的作用。在具体:亡作中要注意协调好这两种权力的关系,并灵活、恰当地运用之。
2.应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几个“注意”。一要经常注意观察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分析其原因和动机,与之进行平等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避免说教式的谈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真听取、采纳员工的意见或建议,满足其合理要求二要注意强调团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由于员工之间性别、年龄、民族、爱好、志趣、习惯、思维方式等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各种各样的磨擦。这就要求全体员工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要使员工懂得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同事关系,更重要的是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应该做的不是制造矛盾。而是求大同存小异,避免和消化矛盾,减少磨擦,减少内耗,维护集体的团结。三要注意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无形的,只要有群体存在,它就自然产生,因为它存在的基础是感情、心理的同合,所以它以感情逻辑作为主要标准。正式组织是随着生产活动的开始而产生的,是维持生产中各个因素灵活运转的纽带,是有形的,存在的基础是效率。所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所追求的目标的区别在于“效率”与“感情”。在工作中
应力求找到效率与感情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和发挥非正式
组织的积极作用,求得在完成组织的各项任务,共同推进工作的目标上达成一致。
二、以约束机制形成“硬环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的行为不受制约,势必助长个
人意志,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顾及自己的社会责任晰在组
织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大的弊端就是仅表明了人
自身的需求,而没有揭示更重要的社会(或组
织)对每个社会(或组织)成员的需求,是有局
限性的。所以“软环境”和“硬环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下属不能一味无原则地讲
“软”而不讲“硬”,我们讲尊重人、关心人是搞
好管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一条原则,但是决
不能把尊重当作迁就,把理解变成附会,把关
心变成迎合。不能只考虑个人的要求而不顾
及组织的利益,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对任何一
个群体的行为必须给予合理的指导和约束,向他们讲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遵守什么样的准
则,这是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职责。要制定和不
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内容,用以指导
和约束下属的行为,使之与领导保持最大限度的合作,最终实现
管理目标。
三、以激励机制形成“推动力”。
1.确立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被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双方
认同。一是制定组织目标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合理需求。要使被管
理者认识到实现组织目标对自己的意义,明确个人的需求应当
是在完成组织目标后个人得到的满足。二是目标难度要适度,不
能好高骛远,要切实可行;但也不能轻而易举,必须通过努力才
能达到。三是目标要分阶段,把大目标分解成(下转第3O页)(上
接第25页)一系列的小目标,逐项实施,最终达到大目标。做到
既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又存在一定的刺激力。这样的目标才
能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一致、行动一致。·
2、营造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的氛围。要尊重被管理
者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参与管理和决策,使管理工作内容融人
他们的智慧。这样做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投入程
度,形成向心力。
3.公平、公正地评价所有的人。当被管理者在主观上感觉
受到不公正评价的时候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他的行为必然影响
管理的效果。这种主观感觉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符合实际,二
是不符合实际。对这两种情况管理者应注意做好两方面的工
作。
一方面制定内容全面、可行性强的员工业绩评定标准及考核细
则,每一项内容都有具体的得分标准,由民主评议小组定期检查
员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确定业绩得分,实施量化的评价,做到
用事实、凭数据说话,使员-Ell服心服,减少心理不平衡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允许心理不平衡的员工发泄牢骚。说出心理话,管
理
者应耐心倾听。如果确实存在不公平,要及时纠正和弥补;如
属主观错觉,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好解释工作,绝对不能压制他
们,否则会给管理带来难度。
4.给予有特长的人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经常安排一些
工作课目,让他们去完成。使这部分骨干力量工作富有成就感。
工作成绩得到承认。有专长的人是生产经营中的中坚力量,激发
他们的工作热情能起到以点带面,优化管理工作的作用。
5,多鼓励,少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尊重人是管理者应特别
注意的问题。对于先进员工。耍及时表彰,广泛宣传,树立典型,带动全体员工。即使是对于思想相对落后的员工,也要善于发现
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促使他更快地进步,也能提
高管理的效果。
<理论学习12oo6年第6期
《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第五篇: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针对性 增强教学有效性
针对性教学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针对性教学是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教学,即教学生自己弄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二是从教学内容而言,针对性教学是以难点和关键点为对象的教学。“难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认识困难的那些教学内容。“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言,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克服学生的困难而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从教的层次而言,针对性是一种立足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师要教学生想不到的东西,要教教科书里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价值。避免教师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很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关注学情,“目中无人”,缺乏教学针对性的表现,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状态制订和改变。
新课程为了避免对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采用专题体例编写,编写者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基本知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掌握。这一点,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能只是简单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留心观察、访谈,注重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反馈和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反馈切实成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二,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粗线条、细琢磨。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无法按原有的步骤进行,有时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任务了,也是十分紧张,没有给学生留下余地去主动思考和自由探讨,出现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教学结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静态而且是按线性的顺序进行的,而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的教学过程又是动态、立体地运行的,特别是在专题体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来就不好把握,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如考虑教学过程的结构如何、各个要素能不能进行整合、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结构如何、如何科学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类、分别应怎样处理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等等,以便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教学设计时应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留有调整的空间。
第三,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教、有所不教。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对于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教师所要教的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强调的也是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决不能自作多情、越俎代庖。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而且,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影响着的生成。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坚持在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点妙引,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综上所述,现今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切实发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并伴随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只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