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佛塔导游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乐善好施的通俗用语,也是扶危济贫、救死扶伤义士们的谦逊之辞。既使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这句话也是拯救众生性命的主人公们脱口而出的惯用语。那么究竟什么叫“浮屠”呢?这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回答的问题。其实,浮屠就是佛塔,虽然佛塔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并不佰生,但如果要问“佛塔是用来作什么的?”仍然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去了解佛塔的来历、用途,以及它的类型、结构等等。
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的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烂、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相传释迦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都是佛的舍利子。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涅槃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宫,里面都珍藏着释迦佛祖的舍利。由于佛教信徒们将释迦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仅成为了释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了。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性地环绕着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的功德和福报。所以,环绕着佛塔作右旋礼拜,也就成为当时的僧侣们每日必作的功课了。不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项功德行为。在释迦涅槃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打开了最早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宫,取出舍利子,把它们分成许多份,然后在他传播佛教的广大区域内普遍建塔供养。这种作法还经常被后世的佛教信众所效仿。时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区,在中国的大地上,古塔的数量就有上万座。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这么多的佛塔下面难道都有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吗?当然不会的,供奉真身舍利的佛塔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部分佛塔下面供奉的只是象征性的佛舍利。用什么来作象征性的舍利呢?佛经上说:信众们修建佛塔,如果找不到佛的真身舍利子的时候,可以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等珍宝来代替;如果实在无力求得这些宝物,也可以到大海边去拾取清净的砂粒,或者采集一些药草、竹木的根节来制造舍利。只要具有真诚的信佛之心,这些象征物品在信徒们的眼里也就完全具有了如真身佛舍利一般的功能与作用。另外佛教的经典集中了释迦牟尼的所有思想与智慧,是佛教信众通往涅槃境界的指路明灯,因此,在有的古塔中,一些佛教经典也被当作舍利供奉在了塔身之中。经典是不同于真身舍利的,所以,珍藏在佛塔之中的经典被佛教称作“法身舍利”。不论是真身舍利还是法身舍利,它们所在的宝塔都会被称作“舍利塔”。
但也有一种佛塔只是被用来作为释迦牟尼象征的,塔下并不埋藏舍利子,因此就不具备坟冢的性质,如在石窟洞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佛塔就是这样的。这种塔在梵文佛教文献中叫Chaitya,汉语的音译称作“支提”或“制底”。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2、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既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第二篇:佛塔研究
佛塔研究第一次分析汇总报告
组员:梁建芳,刘玉娇,肖诰怡,张瑾,关裕韬
2011年10月14日
第一部分 佛塔的传入
古印度佛教的起源:
佛教发源于约公元前1026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约3000多年。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适应了古印度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公元前485年,佛陀涅槃后,佛教徒从窣堵波建筑中得到启示,从而产生了佛陀以塔喻己的传说,赋予窣堵波象征佛陀的特殊涵义。
佛陀舍利:
古印度葬俗有火葬、水葬、土葬(林葬、野葬),佛教徒则以火葬为主,以火焚之,取舍利子,收于窣堵波中,舍利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
舍利是构建佛塔的前提和核心,也是佛塔意义之所在。“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汉文译作“设利罗”、“室利罗”、“舍利子”、通称“舍利”,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在佛教思想观念中,拜见佛陀舍利,就如同拜见了佛陀真身,可见佛陀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何等的珍贵。这无比珍贵的佛陀舍利只有佛塔这种庄严神圣的佛教建筑才有资格来珍藏。为此佛教有见塔如见佛,拜塔如拜佛的信仰理念。这也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建造成千上万座佛塔的思想基础。
古印度佛塔:
塔是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古印度佛塔的原型为半球形的坟墓建筑,窣堵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聚积土、石,外表以砖裹砌的半球形坟墓;一部分是半球形坟墓上部高出的幢杆,也就是“塔刹”。古印度佛塔有两种:一种是瘗葬佛骨舍利的名为“窣堵波”;另一种是无舍利的名为“支提”。窣堵波和支提是组成古印度佛教道场——佛寺、佛窟、佛塔的最基本的建筑形式。
古印度佛塔的传播:(阿育王造塔)
佛陀涅槃后200多年,印度社会进入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时代,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达到巅峰,佛教被列为国教,全民信仰,佛塔建筑随之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阿育王从印度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境内)等地取回八国国王建塔所瘗葬佛陀舍利,在世界各地分造84000座佛塔,阿育王开启珍藏佛陀舍利八塔建84000座窣堵波舍利塔;阿
育王建造84000座佛塔后,又分别遣使到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克什米尔,直至地中海等地传教建塔。佛教由一个地方教派发展成为最早和最大的世界性宗教。这是窣堵波佛塔的初步形成阶段,阿育王时期至以后若干年是窣堵波佛塔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尤以阿育王时期最盛。阿育王时期不仅使印度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而且使佛教艺术的发展也达到新的高潮,尤其是石刻艺术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印度佛教艺术的飞速发展。
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是佛塔应运而生的政治基础,佛塔作为佛陀的象征是阿育王为国人树立的最高人生境界和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佛塔又作为宇宙的象征,把此世的结构与宇宙的结构接连为一,把宇宙的概念和意义带给现世,佛塔的建立者、倡导者、信仰者和保卫者阿育王本人也就成了具有神圣宇宙意义的现世大帝国的统治者。
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所以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流布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
中国佛教建筑的起源: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
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是塔的两大源头。
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中国佛教的建筑: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我国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后由于木结构易腐烂,易燃烧,又按照楼阁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
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
佛塔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佛教及佛塔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研究佛塔必须要研究古印度佛教及佛塔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元代以后多数佛寺中只建佛殿而不建塔。佛塔的重要性逐渐下
降,而被佛殿所取代。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藉此积累功德。
佛塔的材质:
土塔、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金属材质的塔、香泥小塔、其他材质的塔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质,还有使用其他材质砌筑的塔,如以象牙雕刻成的塔、玉雕塔、骨雕塔、陶瓷塔等,这些材质的塔大多不是作为建筑物存在,而是作为宗教法器或者工艺品存世。塔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单一材质的塔,还有混合材质的塔,常见的有砖木混合、砖石混合、石木混合等等。
佛塔的结构:
印度的窣堵波是由台基、覆钵、宝匣、相轮四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这些形制是由窣堵波演化而来的。
佛塔的种类: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各种式样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为覆钵式塔。覆钵式塔由栏楯、基坛、塔身、覆钵、平头、轮竿、相轮、宝瓶等各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 各朝代的佛塔
南北朝的佛塔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现存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盗去日本。此外云岗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
北魏的佛塔(嵩岳寺塔)【密檐式】
背景:
嵩岳寺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始建于北魏永平年间(508~511年)。嵩岳寺塔是中国最早的、创造性地采用筒体结构的、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佛教鼎盛时期的北魏遗物嵩岳寺塔在公元6世纪初西域沙门大规模迁入的背景下建成,是佛教鼎盛时期的北魏遗物,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嵩岳寺塔为佛塔中密檐式塔的重要
例证,从整体造型到细部雕饰均有明确的宗教文化含义,是佛教文化传播与演变在建筑上的重要体现。
结构:
嵩岳寺塔总高近40米,共15层,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从塔的外部造型看,下部塔身高耸、挺拔,给人一种伟岸而大气的感觉,中上部则是十分密集但又柔和的塔檐。雄伟的塔身与柔和的塔檐完美地统一于一体,体现出刚与柔的结合,形成了全塔劲健、轻快的建筑艺术特色。
嵩岳寺塔的外廊造型呈抛物线型,这可以说是嵩岳寺塔的首创,嵩岳寺塔之后,各个朝代造塔都以抛物线造型为美,影响了后世千余年。
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材料:砖 外观:
嵩岳寺塔总高近40米,共15层,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从塔的外部造型看,下部塔身高耸、挺拔,给人一种伟岸而大气的感觉,中上部则是十分密集但又柔和的塔檐。雄伟的塔身与柔和的塔檐完美地统一于一体,体现出刚与柔的结合,形成了全塔劲健、轻快的建筑艺术特色。
嵩岳寺塔的外廊造型呈抛物线型,这可以说是嵩岳寺塔的首创,嵩岳寺塔之后,各个朝代造塔都以抛物线造型为美,影响了后世千余年。塔和佛寺的关系:
现在的嵩岳寺塔院只是原嵩岳寺的一个部分,现存建筑除嵩岳寺塔外,还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和六祖殿。现存嵩岳寺塔是该寺留存至今最具建筑艺术和景观价值的代表性建筑。
南朝的佛塔(六榕寺塔)【楼阁式】
背景:
广州著名五大丛林之一的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初名包庄严寺,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后称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见寺内有古榕六株,欣然提书六榕二字,后用为寺名。寺内原有木塔,已毁。北宋绍圣四年(1097)郡人林修等重建为砖塔,高57.6米,历代有维修。因塔形华丽,俗称花塔。结构:
通高57米,八角九层,内有暗分,总计十七层,有阶梯上下,外层设回廊,可凭栏远眺。塔身为井筒式结构。一般古塔刹杆多用木柱,花塔用铜柱实为罕见。塔身除斗栱、檐椽及楼层采用木构件外,其余以砖砌就。内壁有多处宋代砖铭,阴刻“广州净慧寺宝塔劝首林主簿并转运司监劝史首王”等文字。,外侧围以石板栏杆,华板上刻饰各种禽兽花卉吉祥图案。花塔既是佛塔,在古代又兼有航标作用。花塔自北宋重建后,虽历代均有修葺,主体仍保留宋代风格。
材料:最早的木塔已毁。后重修的塔为砖木结构。外观:
塔和佛寺的关系:
隋唐的塔: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
唐朝的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
宋代的佛塔
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如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
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辽代的佛塔:(应县木塔)【楼阁式】
背景: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及维修次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结构: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 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材料:木 外观: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 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塔和佛寺的关系: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模数制度的运用:
北宋崇宁二年(1103 年)刊行的《营造法式》一书, 明确提出了“以材为祖”的设计思想。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朝,成熟于(宋)朝,在清代称为(斗口制),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标准。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测绘数据的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尺度规律新的推定结果, 进一步解释了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规律及木塔大尺度的比例关系.研究表明, 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为模数制, 基本模数为22.1 cm, 它控制了层高、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 使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表现出简洁的递变规律.这一现象与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多重塔的规律相似, 是我国唐宋时期古建筑存在模数制的一个重要例证.元代的佛塔:(妙应寺塔)【喇嘛塔】
背景: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因塔身通体涂以白垩,故该寺又俗称“白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处于大都城西南,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大圣寿万安寺”。结构:
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 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材料:白塔是按照古印度的窣堵坡式形制采用砖石材料建造的典型喇嘛塔 外观:
塔和佛寺的关系:清康熙、乾隆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各部位象征义:
内容和形式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当喇嘛塔成为固定的建筑形式以后,其各部位的建筑结构也做为一种象征,成为传达佛教思想的语言。如塔基为方形,象征“地”;塔身为圆形,象征“水”;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形,象征“火”;华盖为伞形,象征“风”;金光闪耀的塔顶多为螺旋形,象征“生命的精华”。其中“地、水、风、火”是佛家所说的“四大种”,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原素。
明清的塔
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许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态出现的。
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塔的形制,由于筑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宝箧印式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塔为主流。明清塔大多为高大的砖仿木结构,石塔木塔均很少见,明清两代仿木结构砖塔对木构的模仿都非常精致细腻,不仅斗拱、椽、枋、额具全而且还出现了雁翅板、垂莲柱等结构;塔的建筑平面多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清塔承袭了辽塔构筑基座的做法,随着塔在明清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会,基座上浮雕的题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明清两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辽,虽然建筑数量甚众但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并无大的突破,其成就远逊于辽宋两朝。
除了中规中矩的佛塔,明清两代还建造了大量文峰塔,文峰塔建筑形制多样,或如笔、或如楼、或矮胖如墩台,这些异形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塔的建筑类型。
第三部分 后代的发展
现实例子: 1.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1992年12月批准立项后,面向全球招标设计,多国设计事务所参与了这场设计竞赛,美国SOM事务所的设计师们“剑走中锋”,首先把视野投向了中原的传统文化,发现了嵩山佛教建筑的代表作——嵩岳寺塔,在这里得到了有益的启迪。他们以大胆创新的设计思维,把嵩岳寺塔的简洁和细腻,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金茂大厦的整体造型之中,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糅合在一起,成功设计出了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作品,一举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
2.绿地中心·千玺广场
绿地中心千玺广场的各部分组合对称、平衡,在湖水倒影中呈现出双倍高度,既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环境,又展现出挺拔的身姿。在结构、幕墙等设施上,采用了绿色、节能、可循环的建筑设计。该设计灵感来自“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是河南和郑州的象征和骄傲。作为中原大地的地标和郑州市的名片,会展宾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原深厚的文化渊源。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使该设计方案具有唯一性和标志性。
寺庙与佛塔的关系:
佛寺是一座道场,以此作为对佛得崇拜,以及供养、学经典、举行法会、坐禅等等佛事活动的场所。
佛塔是佛寺里的一顶建筑,二者有一种依赖关系。若果说这个地方没有佛寺当然也不可能有佛塔,若是有佛寺,寺里没有塔,往往只能说是一座小寺。而佛塔应当建在什么地方,哪一个位置比较适合?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建塔?第一是为了礼佛;第二是以塔作为纪念性建筑。佛家以塔作为佛得象征,将塔堪称佛得化身,塔即是佛。除此之外,塔还起到一种标志作用,中国的佛塔都建在深山幽谷,人们从外部看不见,但是山寺之内有塔,人们从远处看见塔,从而形成一种标志作用。
佛塔于在寺院里的位置突显了佛塔的发展变化。例如唐代以前以塔作为崇拜对象,所以把塔建在大雄宝殿之前端,并且建造塔院,以塔作为主要对象来供奉。到唐代以后将塔像分散布局,所以这是塔不作为主要崇拜对象,而是将塔退后,退到大唐宝殿之后,因此宋代与宋代以后建造寺院之时,便要建在大雄宝殿之后了。如果要在寺院外部建塔,则要将塔建在寺院大殿方向的东南角,佛者塔也,佛与塔是同样的意义。
佛教建筑美学特征: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塔理论尺度的逻辑严密和藏民族世世代代信仰佛教、崇拜佛塔的宗教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建筑审美感受:
一是自然风光之美。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林草繁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使大自然的动静在这儿和谐共存。
二是精神享受之美。佛教宣扬转世轮回的善恶因果之说,其目的是“神道设教,戒恶扬善”,以人们的顿悟和修行唤起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良知。
结论:
佛塔给现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灵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信仰源泉,而且其优良的结构也得到了现代建筑的使用与发展,为人类的建筑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第三篇:宏村导游词
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梦回徽州
美食:梅菜烧饼,毛豆腐
鱼
时间
宏村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7.8°C,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数49天。在海拔630米的温泉区,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对于宏村这样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皖南乡村,且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因而四季宜游,3月16日―11月15日为旺季,11月16日―次年3月15日为淡季。
月沼
水利
承志堂
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
一、【导游词的定义】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的工具
二、【导游词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三、【导游词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见面时的开头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如: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梦回徽州,宏村之旅”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
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
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尤其是影视艺术界的朋友。除了《卧虎藏龙》和《苏乞儿》之类的经典古装动作片,这里也拍摄了大量的其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
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宏村,挟着他的祝愿也必将以它卓越的风姿迎来更多的朋友。
古杨树 古树
宏村承志堂
在宏村村口,我们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 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
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南湖风光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
美。
月沼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
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
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徽风柔波。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图吗?所以有人称这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承志堂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
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
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桃源堂
宏村景观
(一)(20张)
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1999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00年11月30日,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前代人的辛勤劳作和后代人合理保护,现已得到世人的公认。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护这份珍贵内涵。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后面最好写上让游客自由活动!)
4、离别时的告别语
告别语包括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和祝愿语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后面。如:
各位朋友:
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桂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在此,桂导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桂导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
最后,导游词中分导游欢迎词,景点介绍词,导游欢送词,三种导游词的重点要不同,具体注意:
1、欢迎词
(1)介绍自己和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形成安排
(4)表示欢迎。
2、景点介绍
介绍旅游景点,资料可以去网上搜集
3、欢送词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梦回徽州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景观
(一)(20张)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
第四篇:宏村导游词
宏村导游词
我们等一下即将到达的的呢就是位于黄山脚下最具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宏村了。在此之前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本次“梦回徽州,宏村之旅”。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朱玉。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张师傅,他已经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了所以大家绝对可以放心啊,我和张师傅也会尽力为大家服务,让各位有一个舒心又难忘的旅程。那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即将要到的宏村。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古时称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这里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绵延至今已有900余年。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那巍峨的雷岗山为牛首,村中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条小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为牛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为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这里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承志堂精雕细镂、飞金重彩,气度恢弘,被誉为“民间故宫”。至八十年代中期宏村开始发展旅游业,乔石、朱镕基等先后来宏村旅游考察,琼瑶、陈凯歌等先后来宏村进行艺术创作。这里拍摄了大量的优秀影片和电视剧,著名的《卧虎藏龙》和《苏乞儿》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篇:宏村导游词
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全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宏村导游词,欢迎借鉴!宏村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位于黄山市黟(yi)县的世界文化遗产———美丽宏村!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朱正焜,很荣幸能陪你们一起仔细游览。
宏村原名“弘村”,在清朝乾隆皇帝的当政期间被改名为“宏村”。宏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明朝时候就已经尚存。村里住户大多姓“汪”,这是因为宏村的开山鼻祖是一位姓汪的大户人家,他在此兴建了第一座大房子,而经过了风风雨雨的岁月,子子孙孙的修筑,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宏村。
现在请大家聚焦我们前方的荷塘。这片荷塘十分清澈,有许多鱼儿在荷叶间游戏,不亦乐乎。满池的荷花多姿多彩,有的才刚刚是花骨朵儿,有的已经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还有的长出了小小的莲蓬……它们就像是镶嵌在荷叶上的小香囊,真是美丽!而荷叶呢,好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过了池塘上的那座桥,我们就可以进入宏村了。
看,宏村的建筑有着一种古老的味道,属于明清风格,内部保存完整,而它们的样式还是沿袭古代的模样。我们脚下是一条条的水渠,从东向西,来来回回,是整村人的生命之源,依着房屋渐进,有一句俗话说“有房子的地方就有水渠”。
宏村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怎么也介绍不完,就请你们自行细细地欣赏。最后,我奉上一首我赞美宏村的诗:“细水潺潺依村行,永保纯清不驻停。小街通野蔬果盛,蝶扑花躲戏新春。豪放农家迎过客,淡饭新菜化佳肴”。欢迎大家来宏村玩。
宏村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桃花源里人家”——黟县观光旅游,我是你们此次西递宏村之旅的导游王兵。大家就叫我小王吧,希望通过小王的讲解和服务能使大家的此次游程更加愉快。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呢,已经有近二十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安全问题可以尽管放心。
我们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达西递了,在这段时间,就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西递宏村吧!西递宏村坐落在黄山市黟县境内,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旅游区,并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它们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说到黟县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吧?那大家知不知道五柳先生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呢?是的,这位游客说对了,它就在我们黟县。先生的后人想象黟县就是他们祖先描写的《桃花源记》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是慕名迁居这里。所以,黟县又有“小桃源”之称,大诗人李白游古黟是曾赋诗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上午游览有着“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之称的西递村,下午游“中国画里乡村”宏村。西递是一处建于北宋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西递村风光秀丽四面环山,群峰连绵,它所有的街道均已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扰,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
提到“西递”,我想许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叫西递呢,其实啊,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村子被两条溪水环绕,水呢又是自东向西而流,取东水西流之意就叫它西递了;另一种说法是西递在徽州府的西面,旧时这里设有递铺所,故名西递。西递村落呈船型,那它的桅杆和风帆,船舱,以及海面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各位游客,现在巍然屹立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就是胡文光刺史坊了,原先这里依次排列有13座牌坊,文革时大部分被拆毁,这胡文光刺史坊还是因为喷了漆,大家看,这个牌坊它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的,雕琢精绝,为我国石牌坊之瑰宝。说到胡文光,他可是很有名的,明嘉靖时,他在担任江西万载知县期间造福于民为百姓所爱戴,升任胶州刺史,政绩卓著,至湖北荆王府长史,受四品朝列大夫,被誉为“荆藩首相”。明神宗皇帝恩准建造这座牌坊以弘扬他的政绩,流传后世。大家再看一下,这檐下斗拱上刻有32个圆形花盘饰纹,相当的精美吧,这象征着胡文光为官32年,也表达了他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各位团友,咱们继续往前进,现在我们就站在了敬爱堂的门前了,它是清代重建的胡氏宗祠,一直是胡氏族人的议事之所,它是一座跨度为30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大家看一下,它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银杏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多么雄伟壮观!大家看到后厅的这个硕大的“孝”字吗?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咱们在仔细看一下这个“寿”字,是不是隐约能看到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在地上孝敬长辈的俊俏后生,而他的后脑却像一个尖嘴猴头,这寓意:孝顺者为人,不孝者为畜,这充分体现了敬老尊老的中华美德。
我们现在走进的就是笃敬堂了,这里是大家胡积堂的一处居所,一进厅堂,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幅遗像,画的就是胡积堂和他的三位夫人,大家猜一下这三位夫人哪位是大夫人哪位是二夫人哪位是三夫人?呵呵,一般人的思维都会觉得年老色衰者为大夫人,如果这样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告诉大家吧,他的大夫人红颜薄命年纪轻轻就离世,所以容颜仍然俊美,因此,根据她们的排列顺序来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然后咱们再来看一下胡积堂的服饰,他头戴蓝宝石花翎,身着补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三品大员了,怎么看出来的呢?这要涉及到我国古代官衔着装及饰物的知识了,在古代,红宝石为一品、红珊瑚为二品、蓝宝石为三品,文官佩戴家禽图案,武官佩戴野兽图案,细看一下,胡积堂衣服上饰有家禽图案,因此我们说他是一位三品文官。笃敬堂最具特色的当数这两侧的楹联了“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联文将营商和读书相提并论,表达了徽商渴求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又参观了迪吉堂、追慕堂和鸳鸯堂等景点,西递之游也就结束了,待会儿集合乘车用过午饭后,我们将前往宏村,同样是皖南的古村落,宏村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宏村又被称为牛形村,牛头、牛胃、牛角、牛肚又是怎么样的呢?《卧虎藏龙》拍摄的蜻蜓点水之地又在哪里?下午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宏村导游词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蔡导,请跟随我的脚步来游玩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宏村,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大家知道宏村的历史吗?对,宏村是从明清时期发展出来的,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看呀,我们只要一进入村里,走在像迷宫一样的石板路上,就可以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过,随处可见人们淘米洗菜的身影。在现代,建造这样的水利工程十分容易,但在古代水利工程并不发达,可居然把宏村的水流系统设计得天衣无缝,科学合理,没有一滴水流出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应用,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吗?大家再抬头看一下,这里的建筑白墙黑瓦,是具有特色的明清建筑,有的是木头作为建筑材料,高大坚固,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屹立在自己的土地上,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游完了宏村,接下来我将会带你们去一个风景优美,年代悠久的一座规模更大的另一个古村路,就是——西递。
西递是照着一头牛来建造的,看啊,这是日月湖,虽然面积不太大,却是完完全全模仿西湖建造的,湖中种着荷花,荷花已经长出了莲蓬,犹如湖中央有一个绿色岛;四周种着柳树,仿佛为日月湖戴上了一层薄薄的碧绿纱巾,让大家会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感觉。还有,因为日月湖是模仿西湖建造的,所以有着“黄山脚下的西湖”的美誉,这也是一整头牛的“牛肚”。走过湖就是房屋,高高低低的房屋组成了丰满的牛肚和强健有力的牛蹄。可以发现这些房屋虽然大部分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可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坚固,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木头建成的。望前面,大家看到了什么?对,是两株年迈的古木,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它们是作为牛角。望后看一下,知道牛尾巴是什么吗?猜不出来吗?就是你们看到的虽然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气势,但却挺拔俊秀,别有一番情趣的雷冈山呀!
现在是自由游览时间,请注意除了美好的品德什么也别留下,也希望西递宏村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宏村导游词4大家好,我是付誉,欢迎来到美丽的宏村,这里可享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称呢!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山水明秀,还曾拍摄过《卧虎藏龙》和《苏乞儿》等好看的影片和电视剧呢!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宏村地势奇特,整个村落布局像个牛形,故又被称作“牛形村”。大家都听过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故事吧,现在就让我们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畅游一番吧!
宏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头角”,村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是“牛身”,碧波荡漾的湖塘为“牛肚”和 “牛胃”,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系是“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宏村就像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同学们如果要到湖中间的石道上玩,可要小心,那里的石道特别窄呢!
宏村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其中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宏村的街道、建筑,甚至室内的布置都完整保存着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如果有同学要尝尝这里的特产的话,那你可来对地方了,宏村的特产——腊八豆腐特别美味,是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上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成的,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同学们可以带回去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同学们,这么快就把宏村看完了,是不是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希望这次旅行能带给你美好的回忆,记得带你的家人和好朋友一起来哟!
宏村导游词5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我很荣幸带领大家来浏览宏村。
我们现在正站在宏村的大门口,宏村,它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这里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筑呢!你如果从远处看,宏村就像一个牛的形状。
我们现在要进去,请注意以下事项:不要乱丢垃圾,不要随地吐痰,请保持好宏村的清洁,谢谢!
看!我左手的荷花池,是用来排放污水的地方。这个荷花池是弓箭形的,由于特别设计,脏水不会漫出来,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溢出来。为了让污水池不那么单调,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在里面种上了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都会引来很多的游客来这里看荷花。
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正经过的小巷旁边的是一条小溪,是这里人的饮用水,另外还特别规定,8:00以前可以拿这种水洗衣服,以后的时间供人们饮用。
接着我们到以前人住的房子里去看,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走散。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
接着我们到一户人家的房子里去看一看。楼上是住女人的,以前的女人不能随随便便地进进出出,所以墙上只有两个大洞,结婚的时候男的看不到女的,但是女的可以看到男的,所以女人自然占了一点小便宜了。
现在请你们往我指的方向看,你看在这么小的门廊上,竟然有古代人民精心雕刻的101个小人,他们精湛的艺术,雕刻出来的小人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至今好完好无损。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好了,我们游完了中国最美丽的山庄:宏村。你们说是不是名不虚传啊?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我们一个小时后在车上集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