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宝佛塔碑文
多宝佛塔碑文(2025)01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
02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
03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
04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
05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于时道俗
06景附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
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
07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
08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
09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
10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暗暗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碝磩承陛琅玕綷槛玉瑱居楹银黄绋户重檐叠于画拱反宇环其璧珰坤灵赑屃以负砌天祇俨雅而翊户或复肩驾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若乃开扃鐍窥奥祕二尊分座疑对
11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珮葳蕤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
12为妙门驱尘劳于法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
13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徵理含毫强名偈曰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暇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其一
14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其二轮奂斯崇为章净域真僧草创圣主增饰中座耽耽飞檐翼翼荐臻灵感归我帝力其三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未晓中道难逢常惊夜枕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纳壤教门称顿慈力能广功起聚沙德成合掌开佛知见法为无上其五
15情尘虽杂性海无漏定养圣胎染生迷轂断常起缚空色同谬薝卜现前余香何嗅其六彤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愿同归其七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捡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第二篇:佛塔研究
佛塔研究第一次分析汇总报告
组员:梁建芳,刘玉娇,肖诰怡,张瑾,关裕韬
2011年10月14日
第一部分 佛塔的传入
古印度佛教的起源:
佛教发源于约公元前1026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约3000多年。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适应了古印度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公元前485年,佛陀涅槃后,佛教徒从窣堵波建筑中得到启示,从而产生了佛陀以塔喻己的传说,赋予窣堵波象征佛陀的特殊涵义。
佛陀舍利:
古印度葬俗有火葬、水葬、土葬(林葬、野葬),佛教徒则以火葬为主,以火焚之,取舍利子,收于窣堵波中,舍利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
舍利是构建佛塔的前提和核心,也是佛塔意义之所在。“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汉文译作“设利罗”、“室利罗”、“舍利子”、通称“舍利”,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在佛教思想观念中,拜见佛陀舍利,就如同拜见了佛陀真身,可见佛陀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何等的珍贵。这无比珍贵的佛陀舍利只有佛塔这种庄严神圣的佛教建筑才有资格来珍藏。为此佛教有见塔如见佛,拜塔如拜佛的信仰理念。这也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建造成千上万座佛塔的思想基础。
古印度佛塔:
塔是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古印度佛塔的原型为半球形的坟墓建筑,窣堵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聚积土、石,外表以砖裹砌的半球形坟墓;一部分是半球形坟墓上部高出的幢杆,也就是“塔刹”。古印度佛塔有两种:一种是瘗葬佛骨舍利的名为“窣堵波”;另一种是无舍利的名为“支提”。窣堵波和支提是组成古印度佛教道场——佛寺、佛窟、佛塔的最基本的建筑形式。
古印度佛塔的传播:(阿育王造塔)
佛陀涅槃后200多年,印度社会进入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时代,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达到巅峰,佛教被列为国教,全民信仰,佛塔建筑随之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阿育王从印度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境内)等地取回八国国王建塔所瘗葬佛陀舍利,在世界各地分造84000座佛塔,阿育王开启珍藏佛陀舍利八塔建84000座窣堵波舍利塔;阿
育王建造84000座佛塔后,又分别遣使到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克什米尔,直至地中海等地传教建塔。佛教由一个地方教派发展成为最早和最大的世界性宗教。这是窣堵波佛塔的初步形成阶段,阿育王时期至以后若干年是窣堵波佛塔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尤以阿育王时期最盛。阿育王时期不仅使印度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而且使佛教艺术的发展也达到新的高潮,尤其是石刻艺术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印度佛教艺术的飞速发展。
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是佛塔应运而生的政治基础,佛塔作为佛陀的象征是阿育王为国人树立的最高人生境界和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佛塔又作为宇宙的象征,把此世的结构与宇宙的结构接连为一,把宇宙的概念和意义带给现世,佛塔的建立者、倡导者、信仰者和保卫者阿育王本人也就成了具有神圣宇宙意义的现世大帝国的统治者。
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所以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流布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
中国佛教建筑的起源: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
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是塔的两大源头。
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中国佛教的建筑: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我国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后由于木结构易腐烂,易燃烧,又按照楼阁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
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
佛塔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佛教及佛塔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研究佛塔必须要研究古印度佛教及佛塔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元代以后多数佛寺中只建佛殿而不建塔。佛塔的重要性逐渐下
降,而被佛殿所取代。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藉此积累功德。
佛塔的材质:
土塔、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金属材质的塔、香泥小塔、其他材质的塔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质,还有使用其他材质砌筑的塔,如以象牙雕刻成的塔、玉雕塔、骨雕塔、陶瓷塔等,这些材质的塔大多不是作为建筑物存在,而是作为宗教法器或者工艺品存世。塔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单一材质的塔,还有混合材质的塔,常见的有砖木混合、砖石混合、石木混合等等。
佛塔的结构:
印度的窣堵波是由台基、覆钵、宝匣、相轮四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这些形制是由窣堵波演化而来的。
佛塔的种类: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各种式样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为覆钵式塔。覆钵式塔由栏楯、基坛、塔身、覆钵、平头、轮竿、相轮、宝瓶等各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 各朝代的佛塔
南北朝的佛塔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现存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盗去日本。此外云岗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
北魏的佛塔(嵩岳寺塔)【密檐式】
背景:
嵩岳寺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始建于北魏永平年间(508~511年)。嵩岳寺塔是中国最早的、创造性地采用筒体结构的、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佛教鼎盛时期的北魏遗物嵩岳寺塔在公元6世纪初西域沙门大规模迁入的背景下建成,是佛教鼎盛时期的北魏遗物,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嵩岳寺塔为佛塔中密檐式塔的重要
例证,从整体造型到细部雕饰均有明确的宗教文化含义,是佛教文化传播与演变在建筑上的重要体现。
结构:
嵩岳寺塔总高近40米,共15层,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从塔的外部造型看,下部塔身高耸、挺拔,给人一种伟岸而大气的感觉,中上部则是十分密集但又柔和的塔檐。雄伟的塔身与柔和的塔檐完美地统一于一体,体现出刚与柔的结合,形成了全塔劲健、轻快的建筑艺术特色。
嵩岳寺塔的外廊造型呈抛物线型,这可以说是嵩岳寺塔的首创,嵩岳寺塔之后,各个朝代造塔都以抛物线造型为美,影响了后世千余年。
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材料:砖 外观:
嵩岳寺塔总高近40米,共15层,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从塔的外部造型看,下部塔身高耸、挺拔,给人一种伟岸而大气的感觉,中上部则是十分密集但又柔和的塔檐。雄伟的塔身与柔和的塔檐完美地统一于一体,体现出刚与柔的结合,形成了全塔劲健、轻快的建筑艺术特色。
嵩岳寺塔的外廊造型呈抛物线型,这可以说是嵩岳寺塔的首创,嵩岳寺塔之后,各个朝代造塔都以抛物线造型为美,影响了后世千余年。塔和佛寺的关系:
现在的嵩岳寺塔院只是原嵩岳寺的一个部分,现存建筑除嵩岳寺塔外,还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和六祖殿。现存嵩岳寺塔是该寺留存至今最具建筑艺术和景观价值的代表性建筑。
南朝的佛塔(六榕寺塔)【楼阁式】
背景:
广州著名五大丛林之一的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初名包庄严寺,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后称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见寺内有古榕六株,欣然提书六榕二字,后用为寺名。寺内原有木塔,已毁。北宋绍圣四年(1097)郡人林修等重建为砖塔,高57.6米,历代有维修。因塔形华丽,俗称花塔。结构:
通高57米,八角九层,内有暗分,总计十七层,有阶梯上下,外层设回廊,可凭栏远眺。塔身为井筒式结构。一般古塔刹杆多用木柱,花塔用铜柱实为罕见。塔身除斗栱、檐椽及楼层采用木构件外,其余以砖砌就。内壁有多处宋代砖铭,阴刻“广州净慧寺宝塔劝首林主簿并转运司监劝史首王”等文字。,外侧围以石板栏杆,华板上刻饰各种禽兽花卉吉祥图案。花塔既是佛塔,在古代又兼有航标作用。花塔自北宋重建后,虽历代均有修葺,主体仍保留宋代风格。
材料:最早的木塔已毁。后重修的塔为砖木结构。外观:
塔和佛寺的关系:
隋唐的塔: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
唐朝的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
宋代的佛塔
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如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
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辽代的佛塔:(应县木塔)【楼阁式】
背景: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及维修次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结构: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 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材料:木 外观: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 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塔和佛寺的关系: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模数制度的运用:
北宋崇宁二年(1103 年)刊行的《营造法式》一书, 明确提出了“以材为祖”的设计思想。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朝,成熟于(宋)朝,在清代称为(斗口制),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标准。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测绘数据的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尺度规律新的推定结果, 进一步解释了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规律及木塔大尺度的比例关系.研究表明, 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为模数制, 基本模数为22.1 cm, 它控制了层高、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 使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表现出简洁的递变规律.这一现象与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多重塔的规律相似, 是我国唐宋时期古建筑存在模数制的一个重要例证.元代的佛塔:(妙应寺塔)【喇嘛塔】
背景: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因塔身通体涂以白垩,故该寺又俗称“白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处于大都城西南,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大圣寿万安寺”。结构:
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 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材料:白塔是按照古印度的窣堵坡式形制采用砖石材料建造的典型喇嘛塔 外观:
塔和佛寺的关系:清康熙、乾隆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各部位象征义:
内容和形式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当喇嘛塔成为固定的建筑形式以后,其各部位的建筑结构也做为一种象征,成为传达佛教思想的语言。如塔基为方形,象征“地”;塔身为圆形,象征“水”;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形,象征“火”;华盖为伞形,象征“风”;金光闪耀的塔顶多为螺旋形,象征“生命的精华”。其中“地、水、风、火”是佛家所说的“四大种”,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原素。
明清的塔
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许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态出现的。
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塔的形制,由于筑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宝箧印式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塔为主流。明清塔大多为高大的砖仿木结构,石塔木塔均很少见,明清两代仿木结构砖塔对木构的模仿都非常精致细腻,不仅斗拱、椽、枋、额具全而且还出现了雁翅板、垂莲柱等结构;塔的建筑平面多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清塔承袭了辽塔构筑基座的做法,随着塔在明清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会,基座上浮雕的题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明清两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辽,虽然建筑数量甚众但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并无大的突破,其成就远逊于辽宋两朝。
除了中规中矩的佛塔,明清两代还建造了大量文峰塔,文峰塔建筑形制多样,或如笔、或如楼、或矮胖如墩台,这些异形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塔的建筑类型。
第三部分 后代的发展
现实例子: 1.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1992年12月批准立项后,面向全球招标设计,多国设计事务所参与了这场设计竞赛,美国SOM事务所的设计师们“剑走中锋”,首先把视野投向了中原的传统文化,发现了嵩山佛教建筑的代表作——嵩岳寺塔,在这里得到了有益的启迪。他们以大胆创新的设计思维,把嵩岳寺塔的简洁和细腻,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金茂大厦的整体造型之中,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糅合在一起,成功设计出了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作品,一举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
2.绿地中心·千玺广场
绿地中心千玺广场的各部分组合对称、平衡,在湖水倒影中呈现出双倍高度,既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环境,又展现出挺拔的身姿。在结构、幕墙等设施上,采用了绿色、节能、可循环的建筑设计。该设计灵感来自“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是河南和郑州的象征和骄傲。作为中原大地的地标和郑州市的名片,会展宾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原深厚的文化渊源。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使该设计方案具有唯一性和标志性。
寺庙与佛塔的关系:
佛寺是一座道场,以此作为对佛得崇拜,以及供养、学经典、举行法会、坐禅等等佛事活动的场所。
佛塔是佛寺里的一顶建筑,二者有一种依赖关系。若果说这个地方没有佛寺当然也不可能有佛塔,若是有佛寺,寺里没有塔,往往只能说是一座小寺。而佛塔应当建在什么地方,哪一个位置比较适合?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建塔?第一是为了礼佛;第二是以塔作为纪念性建筑。佛家以塔作为佛得象征,将塔堪称佛得化身,塔即是佛。除此之外,塔还起到一种标志作用,中国的佛塔都建在深山幽谷,人们从外部看不见,但是山寺之内有塔,人们从远处看见塔,从而形成一种标志作用。
佛塔于在寺院里的位置突显了佛塔的发展变化。例如唐代以前以塔作为崇拜对象,所以把塔建在大雄宝殿之前端,并且建造塔院,以塔作为主要对象来供奉。到唐代以后将塔像分散布局,所以这是塔不作为主要崇拜对象,而是将塔退后,退到大唐宝殿之后,因此宋代与宋代以后建造寺院之时,便要建在大雄宝殿之后了。如果要在寺院外部建塔,则要将塔建在寺院大殿方向的东南角,佛者塔也,佛与塔是同样的意义。
佛教建筑美学特征: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塔理论尺度的逻辑严密和藏民族世世代代信仰佛教、崇拜佛塔的宗教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建筑审美感受:
一是自然风光之美。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林草繁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使大自然的动静在这儿和谐共存。
二是精神享受之美。佛教宣扬转世轮回的善恶因果之说,其目的是“神道设教,戒恶扬善”,以人们的顿悟和修行唤起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良知。
结论:
佛塔给现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灵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信仰源泉,而且其优良的结构也得到了现代建筑的使用与发展,为人类的建筑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第三篇:颜真卿《多宝塔》碑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绝于荤茹,龆龀不为童游。道树萌芽,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颂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偘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碝磩承陛,琅玕綷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坤灵赑屃以负砌,天祗俨雅而翊户。或复肩挐(上为加)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若乃开扃鐍,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佩葳蕤;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駈尘劳为法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譬犹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嗟乎,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服之心已过半矣。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苾刍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徵理,含毫强名。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瑕。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其一)
於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其二)
轮奂斯崇,为章净域。真僧草创,圣主增饰。中座耽耽,飞檐翼翼。荐臻灵感,归我帝力。(其三)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未晓,中道难逢。常惊夜杌,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纳壤。教门称顿,慈力能广。功起聚沙,德成合掌。开佛知见,法为无上。(其五)
情尘虽杂,性海无漏。定养圣胎,染生迷鷇。断常起缚,空色同谬。薝葡现前,馀香何嗅?(其六)
彤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愿同归。(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偘、判官内府丞车冲、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第四篇:《多宝塔碑文》古今对照
多宝塔碑文古今对照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
大唐西京(今西安)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 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 证经之踊现也。
粤,《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
发明资乎十力, 弘建在于四依。
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有禅师法号楚金, 姓程, 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yìn 后代)。
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qi)嶷(ni)绝于荤茹,髫(tiáo)龀(chân)不为童游。
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ǎn)浍(kuài), 涵巨海之波涛。
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lù)也。
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隶属于僧箓司。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受具足戒(约20岁)那年,就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机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 遍满空界。
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十方虚空。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 泪下如雨。
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泪如雨下。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 誓建兹塔。
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ǎi 地势高而燥)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宝地,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 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即今建塔处也。
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
寺内净人,名法相, 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 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
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负畚(běn)荷插, 于櫜(gā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
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精诚念诵,勤谨行持。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
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 感通帝梦。
到了天宝元(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 法名惟肖。
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合。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皇帝当日就赐钱50万,绢1000匹,共襄盛举。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由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
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
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pǐ 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至天宝2年,圣上又敕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 又赐绢百匹。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又赐绢100匹。
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至天宝4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仿佛在礼拜。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
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啊!太伟大了!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
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
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从天宝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49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天宝6年,欲葬舍利,庄严道场时,又降下舍利108粒;
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这些舍利,无不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滑灵动。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体,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卷。
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数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可参见他的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丈5尺。禅师上表致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人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行菩萨行,应以法布施、财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若非禅师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
倬(zhuō)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xū)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
礝(ruǎn)磩(qì)承陛,琅玕(gān)綷(cuì)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
坤灵赑(bì)屃(xì)以负砌,天祇(qí)俨雅而翊(yì)户。
神赑屃承负着沉重的塔身,天神优雅地装饰着门户。
或复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挚鸟,肘擐(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
若乃开扃(jiōng)鐍(juã),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
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
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珮葳蕤。
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
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严。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 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之中纷呈万象。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须弥山的体量只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却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而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前后呼应,相隔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转烦恼为佛法伴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三乘教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diã)群峰。
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zhú),传止观之精义。
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
门人苾(bì)萏(d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zhān)檀之围绕。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刚柔,刚柔相济。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
夫发行者因, 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 相遣则慧深。
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征理,含毫强名。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
偈曰: 颂词如下:
佛有妙法 比象莲华
佛之妙法不可言,犹如出水之青莲。
圆顿深入 真净无暇
圆顿快捷底蕴深,真实清净无垢染。
慧通法界 福利恒沙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
直至宝所 俱乘大车
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
其一
(其一)
于戏上士 发行正勤
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
缅想宝塔 思弘胜因
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
圆阶已就 层覆初陈
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乃昭帝梦 福应天人
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
其二
(其二)
轮奂斯崇 为章净域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因塔彰佛意。
真僧草创 圣主增饰
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
中座眈(dān)眈飞檐翼翼
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
荐臻灵感 归我帝力 师荐至诚有灵感,帝力弘深克大业。
其三
(其三)
念彼后学 心滞迷封
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封。
昏衢(qú)未晓中道难逢
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
常惊夜杌(wù)还惧真龙
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
不有禅伯 谁明大宗
若非幸遇此禅伯,于今谁可明大宗?
其四
(其四)
大海吞流 崇山纳壤
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山纳土耸真空。
教门称顿 慈力能广
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
功起聚沙 德成合掌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
开佛知见 法为无上
开悟示入佛知见,无上灵台方寸中。
其五
(其五)
情尘虽杂 性海无漏
七情六尘虽杂染,性海无漏纳三千。
定养圣胎 染生迷鷇(kîu)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生迷乱。
断常起缚 空色同谬
断见常见均起缚,住空住色皆戏言。
薝(zhān)蔔(fú)现前 余香何嗅
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
其六
(其六)
彤彤法宇 繄(yī语助词惟)我四依
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
事该理畅 玉粹金辉
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
慧镜无垢 慈灯照微
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
空王可托 本愿同归
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
其七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字。
第五篇:碑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 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碑文种类繁多,此处仅介绍其中几种而已。这里多举范例,以飨读者。例如:
以下碑文,整自网络,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完全可以对照修改即可。
1.先(祖)父母合葬墓碑文
先严张大人,讳学禄,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16年月日,无疾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正月初七。
2.先慈路孺人,讳秀云,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年月日,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腊月初四。
3.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4.为父母撰写的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
5.齐xx父母碑文
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6.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
7.李xx父母碑文
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8.张xx父母碑文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9.邢xx祖父碑文
先祖邢公讳x,庚申一九二零年季冬初八生,戊辰一九八八年仲冬初三卒,享年六十又八。先祖幼贫未塾,博闻见丰,佣耕垄亩,园艺庖丁。贫而乐道,勤谨至终。暮时谆谆,典史启蒙,侪辈逢霖,与日俱成。鳏夫老矣,天伦融融。然乐未极而悲生,肺痼起而寿终。山号水泣,心摧骨恸,疚面深思,顿首涕零,其辞曰:******
10.王xx祭父亲文
维农历二零零三年岁次癸未,季春二日孝子王xx等牲酒时羞致祭于显考王公府君之灵前曰:
呜呼,父秉性兮,孝友德全。生儿育女兮,训诲渊源。余冀父寿兮,亿万期年。
11.张xx祭父母文
父亲(张xx)出身农家,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幼时窘迫贫寒,衣食无着。八岁即放羊喂牛,打短工,拉长工。伯父叔父被抓壮丁后,杳无音信。他就支撑家业,下苦力谋生,奉养祖父、祖母、曾祖父、曾叔父。建国后,先后做过生产队长、保管员、贫农代表。母亲(边xx)祖籍河南省xx县xx镇xx村,家境穷苦。一九四零年家乡遭遇黄河决口之灾,她与家人逃荒离散,只身流落陕西,佣工乞讨,漂泊无所。十八岁嫁到张家。******
12.李xx父母碑文
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
碑文大全,墓志铭,碑文集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 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 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 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 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正气一身昭日月
仁德两字传子孙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养子女功德比山重 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爸爸妈妈 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写给儿女的话
1.2.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3.4.“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5.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7.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8.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9.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10.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11.你来过,很优秀
12.我来过,我很乖
13.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4.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5.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6.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7.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8.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9.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20.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21.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22.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23.横空陨星落,艺坛失英才,晨曦光照日,还期化鹤归;
24.以有涯之生命,创永恒之艺术;
25.紫气盈福地、祥云拥洞天
26.留得天地同静养、忘却古今共安眠
27.祖功宗德流芳远 春露秋霜世泽长
28.当你思念我时,请抬头看看天上,那繁星中最亮的一颗,便是我的目光。
29.人生的路,走到尽头,酸甜苦辣,屈辱与辉煌,都已成为过去。难以割的,唯有一份亲情。
30.您匆匆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念;您一生为人品行,在我们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31.一生辛苦默默无闻不求名,举世操劳鞠躬尽瘁为他人。
32.生命不是永恒的赠品,死亡终究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在我心底你们一直都未曾离开……
33.闪烁在银河间,我的心音,你是否还能听见?
34.我将在这里看尽人世间的种种,心中再不起一丝波澜
35.梦断英伦志未酬,魂归故里情幽幽
36.厚德待人两袖清风存骨气
37.精心育我一弯明月梦慈容
38.余荫泽后 青史永垂 风范遗世明德维馨 流芳百世
39.一生心性厚、百世子孙贤
40.德馨永享开千脉、荫泽长存佑远宗
41.冰霜比节流芳远
42.日月昭恩惠泽深
43.良操美德千秋在,冰心梅魂万古存
4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5.难舍的亲情,永远的怀念
46.一生善德献精诚,世代缅怀颂千秋
47.宁静致远
48.生前忠节似枫凌霜雪,身后高风为水昭青天;
49.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
50.一身正气度时光,两袖清风心安康,鞠躬尽瘁为祖国,死而后已美名杨;
51.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52.品德高尚世间楷模
名垂千古福荫后代
53.横空陨星落,艺坛失英才,晨曦光照日,还期化鹤归;
54.以有涯之生命,创永恒之艺术;
55.聪明好学活泼友爱人皆喜欢,遨游太空寄予山水一路平安;
56.聪明勤俭、宽厚仁爱
57.功昭日月、德配天地
58.敦厚仁爱、慈容犹在59.万方共冥、追思如潮
60.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61.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62.人生的路,走到尽头,酸甜苦辣,屈辱与辉煌,都已成为过去。难以割的,唯有一份亲情。
63.您匆匆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念;您一生为人品行,在我们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64.一生辛苦默默无闻不求名,举世操劳鞠躬尽瘁为他人。
65.当你思念我时,请抬头看看天上,那繁星中最亮的一颗,便是我的目光。
各行业墓志铭
1.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历苦耕耘勤育李, 谆谆教诲记心中
2.育传身教,育人一方;尽心尽责,勤勉一生
3.教师:鞠躬尽瘁,精心治校育桃李;风范长存,德才兼备铸师魂;为人师表,桃李天下;献身教育,功在千秋;
4.程门立雪古今传, 师训铭心重似山.佳日欣临鸣鼓乐, 吾家未忘校园艰。5.医德誉同济,人品励后辈;笑貌今犹在,怀念到永恒
感恩父母
1.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2.聪慧能干从不弃 慈爱如母感天地
3.英年早逝痛不已 清风明月永思念
4.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5.母仪千古、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勤劳一生
俭朴家风、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德及梓里、名留后世、永垂不朽、千古流芳、间容宛在、松柏长青、驾返蓬莱、骑鲸西归、哲人其萎、鹤归华表、宝婺星沉、凤落长空
6.留给儿女的很多很多,儿女们给你的太少太少
7.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8.身处贫贱,志行坚贞;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9.庇佑子孙,事业有成;铭碑纪表,后世显荣
10.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11.清名终古长留 有才有德事业长存
道至今犹在 为国为民斯人可法
12.留有勤劳典范 美德堪称吾侪典范 继承革命家风 遗言长示后世儿孙
13.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碑文范例(碑后文|墓志铭)[ 写给友人 ]
1.平生风义兼师友 来世因缘结弟兄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海阔天空忽悲西去
乌啼月落犹望现归
2.大海因浪花而美丽,人生因友谊而充实,我把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爱你的人更爱你。
3.朋友,相识、相知、相念……
[ 各行业墓志铭 ]
1.医德誉同济,人品励后辈;笑貌今犹在,怀念到永恒
2.教师:鞠躬尽瘁,精心治校育桃李;风范长存,德才兼备铸师魂;为人师表,桃李天下;献身教育,功在千秋;
3.育传身教,育人一方;尽心尽责,勤勉一生
4.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历苦耕耘勤育李, 谆谆教诲记心中
5.程门立雪古今传, 师训铭心重似山.佳日欣临鸣鼓乐, 吾家未忘校园艰。
[ 写给夫妻对方 ]
1.夫妻相共情深似海,一朝决别痛彻心扉;
2.弄不清思绪万千,望不穿心湖微澜,看不透咫尺牵绊,数不尽月夜更换,舍不去情深缘浅,放不下无尽挂牵。
3.有阳光普照的地方就有我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
[ 感恩父母 ]
1.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2.聪慧能干从不弃 慈爱如母感天地
3.英年早逝痛不已 清风明月永思念
4.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5.母仪千古、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勤劳一生 俭朴家风、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德及梓里、名留后世、永垂不朽、千古流芳、间容宛在、松柏长青、驾返蓬莱、骑鲸西归、哲人其萎、鹤归华表、宝婺星沉、凤落长空
6.留给儿女的很多很多,儿女们给你的太少太少
7.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8.身处贫贱,志行坚贞;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9.庇佑子孙,事业有成;铭碑纪表,后世显荣
10.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11.清名终古长留 有才有德事业长存
道至今犹在 为国为民斯人可法
12.留有勤劳典范 美德堪称吾侪典范 继承革命家风 遗言长示后世儿孙
13.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14.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15.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16.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 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 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17.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 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18.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 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19.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20.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21.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22.正气一身昭日月
23.仁德两字传子孙
24.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25.养子女功德比山重 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26.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27.爸爸妈妈 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28.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29.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30.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31.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32.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33.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
34.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35.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
36.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37.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
38.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39.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40.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41.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42.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 写给儿女的话 ]
1.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2.“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3.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4.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5.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6.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7.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8.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9.你来过,很优秀
10.我来过,我很乖
11.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2.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3.轮回后,我们还做母(父)女
14.宝贝,天堂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
1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16.流年似水,纯真依旧
17.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孩子
18.青春无悔正当年却随仙人做千古
19.四世同堂齐悲哀而悼英才传一世
[ 名人墓志铭赏析 ]
1.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2.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3.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4.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5.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6.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7.“躺在这墓碑下面的是吝啬鬼杰米·瓦特,他在某天上午10时去世,当然,他省下了一顿午餐。”——吝啬鬼“这儿躺着一个不肯花钱买药的人,他若是知道葬礼的花费有多少,大概会追悔他的吝啬。”
8.在赫瑞斯提前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里,这样写道: 这是个快乐的人,而且是个独乐的人。
这个人可以说今天是他自己的,内心无忧无虑的人,能够说:让他们明天倒霉去吧,反正我活过了今天。
[ 通用版
]
1.生如夏花之绚烂 , 死如秋叶般静美
2.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祝福伴你远航天涯
3.求福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
4.我渴望在这个墓穴里找到安宁!和母亲在一起,我觉得死也轻松。象早年那样,我可以安身了,现在,永远,又能和母亲并排而眠。
5.阳刚正气,抗强助弱,热肠屈已为友而想,儿狠只顾去,唯留思念让亲人想见只能在梦中。
6.在这多雨的季节,我的无尽思念已化作绵绵雨丝落入九泉。
7.你的生命是一曲难忘的歌
8.您从我们身边被悄悄地带走了,但我们曾经拥有的谁也无法带走。
9.生命不是永恒的赠品,死亡终究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在我心底你们一直都未曾离开…… 10.赠我的至爱的人:无尽的思念,无悔的守候
11.闪烁在银河间,我的心音,你是否还能听见?
12.身后满是你留下的回忆,而我却在也无法回首,眼前满是你缥缈的身影
13.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4.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5.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6.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7.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18.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19.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20.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21.横空陨星落,艺坛失英才,晨曦光照日,还期化鹤归;
22.以有涯之生命,创永恒之艺术;
23.紫气盈福地、祥云拥洞天
24.留得天地同静养、忘却古今共安眠
25.祖功宗德流芳远 春露秋霜世泽长
26.当你思念我时,请抬头看看天上,那繁星中最亮的一颗,便是我的目光。
27.人生的路,走到尽头,酸甜苦辣,屈辱与辉煌,都已成为过去。难以割的,唯有一份亲情。
28.您匆匆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念;您一生为人品行,在我们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29.一生辛苦默默无闻不求名,举世操劳鞠躬尽瘁为他人。
30.生命不是永恒的赠品,死亡终究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在我心底你们一直都未曾离开……
31.闪烁在银河间,我的心音,你是否还能听见?
32.我将在这里看尽人世间的种种,心中再不起一丝波澜
33.梦断英伦志未酬,魂归故里情幽幽
34.厚德待人两袖清风存骨气
35.精心育我一弯明月梦慈容
36.余荫泽后 青史永垂 风范遗世明德维馨 流芳百世 37.一生心性厚、百世子孙贤
38.德馨永享开千脉、荫泽长存佑远宗
39.冰霜比节流芳远
40.日月昭恩惠泽深
41.良操美德千秋在,冰心梅魂万古存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3.难舍的亲情,永远的怀念
44.一生善德献精诚,世代缅怀颂千秋
45.宁静致远
46.生前忠节似枫凌霜雪,身后高风为水昭青天;
47.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
48.一身正气度时光,两袖清风心安康,鞠躬尽瘁为祖国,死而后已美名杨;
49.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50.品德高尚世间楷模
名垂千古福荫后代
51.横空陨星落,艺坛失英才,晨曦光照日,还期化鹤归;
52.以有涯之生命,创永恒之艺术;
53.聪明好学活泼友爱人皆喜欢,遨游太空寄予山水一路平安;
54.聪明勤俭、宽厚仁爱
55.功昭日月、德配天地
56.敦厚仁爱、慈容犹在57.万方共冥、追思如潮
58.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59.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60.人生的路,走到尽头,酸甜苦辣,屈辱与辉煌,都已成为过去。难以割的,唯有一份亲情。
61.您匆匆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念;您一生为人品行,在我们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62.一生辛苦默默无闻不求名,举世操劳鞠躬尽瘁为他人。
63.当你思念我时,请抬头看看天上,那繁星中最亮的一颗,便是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