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作文:深化生活内核教案
从生活中提炼 于提炼中升华
---如何深化作文的生活内核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于提炼中升华的能力,让学生作文富于生活内核,主题深刻。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提炼生活的方法。
教学流程:高考真题引入----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看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已删节)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新闻链接:高考满分作文捧红小吃店 “风沙渡”域名开天价
小吃店“风沙渡”就在宜兴阳羡路上。宜兴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吃店昨天红遍全国,这都要归功于一篇今年江苏高考的满分作文。来自宜兴中学的王希今年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在文章中,他以小吃店的招牌“风沙渡”作引,全篇作文围绕着“风沙渡”,酣畅淋漓地阐述了拒绝平庸的主题,这篇作文也得到了阅卷专家的一致好评。正因为这篇满分作文中多次提到了“风沙渡”,经本报报道后,小吃店“风沙渡”红了。不仅“风沙渡”域名已经被抢注,还有知名投资人认为“风沙渡”很可能成为一个餐饮连锁品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感情真挚”一项要求文章所写的景、情、事、理,含有自己真切的感受、体验、体悟,符合情理,与文章的内容和谐一致。由以上可以看出深化作文的生活内核在当代中学生作文教育中尤其重要。
二、高考命题趋向:
1、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以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2011年湖北高考作文: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4、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由以上作文题目得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向: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现实,提倡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三、方法导示:
所谓生活,可以是具体的生活情景,可以是感受很深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是你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见微知著,就可以从中寻觅到蕴含其中的深邃哲理;以小见大,就能发掘其中隐藏的人生真谛。
阅读2011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旧书》与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对体育的思考》,思考:这两篇文章作文今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出彩之处在哪里?请细致分析。
旧书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
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议论、抒情)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对体育的思考
鹿特丹的世乒赛,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中国队几乎也是拿下了大部分重头奖项。这值得中国人庆幸,同样值得思考。
思考一.体育强国≠体育大国
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上,中国运动员总是能够过关斩将,最终捧回“第一名”的荣誉,这为我们国家赢得了体育强国的称号。然而这样一个体育强国,为什么社会上的青少年肥胖症人数只增不减?为什么近视眼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许多企业白领过早地患上了颈椎病?甚至会有人身体不适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而并非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体现在我们国家中有强者,而体育大国是指一个国家中体育的全民化。(原因)
思考二.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参与体育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有人说“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争金牌的。”非也,非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对体育赛事的看法过于偏激,“金牌观念”过于深入,才有了种种惨痛的教训。看吧,16岁的桑兰,为了替国家争得荣誉,在赛场上去挑战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动作,最后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16岁,花一样的年龄。雅典奥运会的跳水冠军胡佳,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克服生理极限,一次又一次的跃入水中,睁开双眼去克服水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最终,不得不以焊接眼角膜的方法重见光明。还有王义夫,赵蕊蕊,陈冲……中国人,我们错误的认识了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他不是为了争夺那所谓的第一,而是让我们强健体魄。(本质)
思考三.包揽冠军的弊端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人更为擅长不无道理。但是,若我国总是独揽这一项目的冠军会使其他国家运动员失去对这一项目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影响了这一项目在世界上的发展。(结果)所以我认为,应该倡导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让我国的业余选手参赛,既有利于体育全民化,又有助于为别国选手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使某种项目的发展逐步壮大。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理解体育,理解奥林匹克精神,这才能够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我国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迈进。
1、善于提炼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布置作文练习时,总有同学在抱怨:生活太单调了。现实真的如此吗?一句老话说的好:“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节从观察体验中来。立足你的生活,挑选你最难忘的一幕,讲述你的故事,会表达“我思我想”,能做到“自说自话”,方能写出好作文。
A、记叙文:于细微处见真情。
强调叙述典型,注重细节刻画。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是一定要写真人真事。写作不是照搬生活,而是把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使之典型化,使之具有更生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大而空的文章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虚假,刻画细节,具体形象才能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B、议论文:于感悟中见深刻。
强调叙述精炼,注重社会的深度。写作一方面要关注自我,另一方面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尤其要注意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把握当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关注时政要闻和热点问题,善于从现实中寻找对应点(或相似、或相对)进行联想。
2、善于深化生活内核
深化作文的生活内核,都必须用到议论的武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达到突出主题,深刻文章的作用。
A、记叙文:一词立骨,饱含感情。
;、;
幻灯片展示: 和母亲一样熟悉早起的我,抚平了昨日折起的书角,开始大声朗读起英语课文。和母亲的疲惫不同。我充满着干劲,一个个字母的反复拼读,一个个单词的反复记忆,一篇篇课文的反复朗诵。(叙述)使在绝望中的母亲和我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早”便是那反复默写着的单词,此时的“早”便是那英语书上折皱的书页,此时的“早”便是微弱灯光下坚持不懈的我。“早”就是希望。(议论)
B、议论文:条分缕析,透辟入里。
即进行纵深剖析,对材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挖掘,以求说理之深刻。
(1)、探本溯源。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即通过生活现象揭示生活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2)、推论因果,或揭示其原因,或说明其结果,或预见其发展,如此分析,使论述步步深入。
练习:看下面一副图片,请分别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角度叙述图片内容并进行一定的议论。(7月4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小河边组茶园,映秀消防站消防战士用绳索营救被困的80多位群众。当日,连接成都与汶川的“生命线”213国道仍在抢通,由于4日凌晨当地再次出现强降雨,罗圈湾大桥附近路段出现新的垮塌,成为受灾最严重的路段。)
赏读:
1、2010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早》:
处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镇里,我一直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早”。霓虹闪烁盖过那启明的晨星,封闭式的房子关上窗,合上窗帘便是夜。
可是我依旧坚信着,因为有两盏微弱的灯在向我证明着,向我诉说着。
“嗒嗒,嗒嗒”的声音,伴着疲劳的节奏,母亲又早起了。习惯性的扭开那盏台灯,继续工作了。不停地在一台缝纫机上加工一副手套,一副一角二。(叙述)没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没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母亲能作的便只有这个了,而对于这几乎没有要求的工作,所需的只有时间了。所以对于母亲来说“早”特别重要,它像是救济我们的观音大世给予我们孤单俩母子在陌生城市生存的法宝。
“早”就是缝纫机打在粗糙布匹上弹起的灰尘;“早”就是唤起母亲皱纹苏醒的催命符;“早”就是母亲那双经布匹褪色染黑的手。“早”就是绝望。(议论、抒情)
“微弱”的台灯像一位妈妈,轻轻唤醒了它处在另一个房间的儿子。另一台灯又亮了,是的我醒了。
和母亲一样熟悉早起的我,抚平了昨日折起的书角,开始大声朗读起英语课文。和母亲的疲惫不同。我充满着干劲,一个个字母的反复拼读,一个个单词的反复记忆,一篇篇课文的反复朗诵。(叙述)使在绝望中的母亲和我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早”便是那反复默写着的单词,此时的“早”便是那英语书上折皱的书页,此时的“早”便是微弱灯光下坚持不懈的我。“早”就是希望。(议论、抒情)
我相信着,我处的地方是有“早”的,因为母亲需要我的“早”带她离开那个以后将不属于她的深渊,离开她生活已久的绝望。我相信有“早”的,因为“嗒嗒”的机械声已扎驻在我的心底,我要用“早”为它带来希望,使它早点休息。
“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
“早”,我相信在这个陌生城市是有的,因为母亲和我都在证明着。
这篇记叙文写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中的两盏光芒微弱的灯,奏响了一曲“早”之歌。“早”是“早起”“辛勤”,“早”是母亲的绝望,“早”又是“我”的希望,“早”还是母亲绝望中的希望。
2、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生活中的钓鱼法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稚嫩的成年
前些日子去市场买菜,一时兴起,想买几条野生鲫鱼炖汤,殊不料,一市之中,竟无大鱼,找了名熟识的摊贩问讯,他却也不多话,端出一盆让我挑选——俱是些不到半斤的小家伙,这实在太小了吧,我忍不住抱怨。现在野生的很少有大鱼,过几年还有没野生鱼都难说了,摊贩叹了口气,那何不把这些小鱼放回去养大呢?您傻了吧,我不卖别人也会卖的,摊贩也是一脸的委屈。
我自然是说不下去了,随便挑了条鲫鱼逃离了鱼摊,经商逐利,天经地义,我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们呢?况且,我也确实缺乏这样的立场——小肥羊、烤乳猪、明前茶,虽然并不能时常奢侈,这些“小物”都不可否认都是我所乐食的,甚至我们还想过,以后自己的孩子
也要从小对其作“菁英教育”。
等等,打住!我似乎嗅到了一种危险的味道,一种与卖仔鱼一样的危险味道……说不定将来我孩子的命运将与那些鱼仿佛!
或许没那么糟糕吧……我安慰这自己,无论如何,我对孩子的“菁英教育”都是为了孩子,与唯利是图的鱼商不可同日而语。在如今的社会中,激烈的竞争是主导,岂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自然是必须的;书法、绘画、音乐——艺术品位是不可少的;舞蹈、戏剧、讲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田径、武术、空手道——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关键的指标。
孩子能做这么多事吗?不,自然是不能的,不过那仅限于“自然”的状况而已,我的孩子,一定是以成人为范本,否则又如何能在起跑线上便战胜他人呢?——所以,他一定得吃得消,因为我这一切都是为他好,我是毫无私心的。
这些真的毫无私心!——啊!未必,至少有人是有私心的,高昂的培训费恐怕便是其中的证明。一面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一面给孩子压上更重的负担,一面呼喊着还孩子以童年,一面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个的“小大人”的,不正是这些自然人与法人组织么?在他们眼里,孩子和仔鱼有区别么?(议论)
或许,我该考虑下了,是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是提早捕捞上市场——我不得而知……古人云:“疑则问卜,”也罢,那便排下一卦——竟然如此!“包蒙,凶”。我惊骇地将易经丢在了地上。
一阵风吹过,地上的书翻了页,露出了另一条卦辞。
童蒙,吉!
作文训练:
美是什么?美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万事万物的身后轻轻躲藏,将自己的动人魅力悄悄展现。她是歌手嗓中悠扬的声音,她是文人笔下流动的灵气,她是花草树木天然的光泽,她是你我脸上亲切的微笑。
请以“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二篇:作文走进高三生活
[作文走进高三生活] 高三,我们在路上高三五班赵思茹曾经,高三对于我真的很遥远:高三这个词我总是在听别人说起,高三这个词只出现在别人的文字里,我总是在看别人的高
三、别人的精彩,作文走进高三生活。现在,我也走在了一条名为高三的路上。这条路上有鲜花,有荆棘,有阳光,有乌云,还有与我同行的旅伴。我人生就是一条路,没有走到生命的终点就永远都在路上,我亦是如此,在一个转弯后走在了高三这条注定要走过的路上。我不知道这条路上会有多少荆棘,会有多少坎坷,这条路上充满未知。走在这条路上的我百感交集,有对前路的憧憬也有偶尔迟疑的脚步。但我总是边走边唱,唱过悲伤的歌、欢快的歌,有歌声陪伴的路就永远不会孤单。现在,请允许我为你唱起那首我最喜欢的歌:灯光和花火一起闪亮,也亮不过我的梦想。时光让脸庞渐渐发光,风雪把悲伤轻轻吹亮,被淋湿的翅膀才有穿过那暴风雨的力量。旅伴走在这条路上的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我有好多旅伴。我总是很感谢上帝让这些人陪我走过如此漫长的路途,从鲜花到荆棘,从阳光到乌云,她们都不曾离开我,像是无所畏惧的守护神。我的朋友们,她们总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温暖,在我最快乐的时候与我一同快乐,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我的家人,无论何时都是我走下去的动力。她们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撑起一片只属于我的天空。我的旅伴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目的地从走上这条路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就有一个目的地。我知道要到达那个目的地必定历经磨难,但我不会放弃。我会把内心的坚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比,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我,旅伴,目的地,组成了这条名为高三的路。我们都走在高三的路上。我希望永远铭记这段旅途,永远铭记这些匆忙跑远的岁月和年少轻狂的我们。高三· 忧伤· 成长高三五班李庆茹时间像沙漏,滤过记忆的长河。轻轻的向下滑落,不曾停歇。高三也就这样到来,虽悄无声息,却像是被打翻的五味瓶,承载着满满的酸甜苦辣。忧伤有心人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金榜题名时。我们为这一朝金榜题名,经历了三千多个日夜,到最后,却幻化成高三的三百多个日夜,那其中,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酸楚与离别,纠痛着我们的心,中学生作文《作文走进高三生活》。高三的生活,有着永远看不完的复习资料,做不完的高考题,考不完的月考、会考、模拟考。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水晶球,争先恐后的向前跑,生怕落在后面。日子似乎也就这样永无止境的重复下去了,枯燥得让人不敢相信。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一次单程的旅行,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也没有选择。走进高三,是一种无奈。我总是在高三的生活中回想起小时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日子,心中忍不住牵挂起他们。我已经太久都没有回去过了,想念每次我回家吃饭时他们为我忙碌的样子,想念他们为我烧的菜,想念他们宠爱我的种种。可是高三的忙碌,已经没有了让我可以伤感的时间,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不敢去触碰这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因为我知道,所有的思念会在瞬间爆发,一下一下的啃噬着我的心脉,让我红了眼眶。走进高三,是一种疼痛。我依然眷恋从前看了一半的电影,听了一半的歌,走了一半的路。可是高三的生活紧紧束缚着我,剪不断,也挣扎不开。就连每天伴我回家的夜,也深得好似泼墨。月影横斜中,只有昏黄的路灯映着落寞的身影,就像是被羁绊的风筝,没有自由,并且完完全全的被控制着。走进高三,是一种苦涩。春花开了夏虫鸣,秋月清了冬阳落。时间似乎在高三这里凝固,像所有难舍的经历一样沉淀下来,在我们俯瞰的记忆里浸透了忧伤。勒着青藤的成长高三的生活,就如同一条条坚韧的青藤,而我们就是青藤上那些被勒出了道道伤痕的瓜果。我们只看见青藤是瓜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道它才是瓜果生命的支柱。而我们也因为被高三的生活束缚着,所以这一刻的生命才能晶莹如玉,永不磨灭。蓝的天,白的云。高三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令人记忆犹新。我总是喜欢用手框出一个四角的天空,然后看傍晚一抹艳色的暮日西沉和天边纠结涌动如流的云,一种无法言传的感动在周围扩散。偶尔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思考着上课没有完成的题,一声呼唤,转过头去,是同伴那张如同冬日灿烂阳光般的笑脸,猛然间惊醒,才想起在这漫漫的一年生活中,她们的鼓励、快乐曾陪我一起走过。走进高三,是一种幸福。每当我深夜回到家时,永远不变的是放在桌子上已经削好的水果和一杯微波过的温热牛奶。还有,一盏点亮的灯,尽管许多时候他们已经睡着了,可正是这盏灯,为我在无数个漆黑的深夜中驱散不安与寒冷。我总是可以看到爸爸给我送饭时有些弯曲的背影,感觉到睡觉时妈妈在我额头上的轻轻一吻,想着上学前他们告别时温柔的语气的浅浅的一声叹息。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我心中最美的回忆。走进高三,是一种温暖。
第三篇:高三作文教案
高三作文教案
教学目的作文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作文水平标志着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高考中起决定性作用,占接近二分之一的分数(通常是60/150),决不能掉以轻心。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4、文体清楚明白;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5、能从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恰当立意
教学重点;落实写作,范文点拨
教学时数:两学时
高三作文规范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执意要寻找天堂的人,当他经历艰难跋涉来到天堂门口时,欣喜地大叫:“我来到天堂了!”看门人问他:“你说什么啊,这里是天堂?”寻找者顿时傻了,“这里难道不是天堂吗?”看门人摇摇头,问:“你从哪里来?”“地狱。”看门人又摇摇头。寻找者慨叹道:“难怪你不知道天堂,因为你从来没有去过地狱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解读:
这道材料作文审题,可以有三个角度:
其一,从寻找者角度立意看,寻找者历经艰难跋涉方见天堂,可以知道“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幸福”。寻找者历尽艰难险阻,找到天堂,可以立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幸福的背后”等。
其二,从看门者角度立意看,看门人身在天堂而不知,说明人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珍惜拥有的一切”。“珍惜眼前的幸福”。“熟悉的容易忽略”。“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其三,从寻找者慨叹的角度立意看,如果没有去过地狱就不知道天堂(反面),只有去过地狱才能知道天堂(正面)。可以从“地狱和天堂”两个角度辩证思维,“幸福是相对的”。从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去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
范文品读
腊梅雪后香
只有经历磨难洗礼后的成功,才更显得神圣!
腊梅若不经历寒风的磨炼,不经历大雪的洗礼,又怎么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小草若不经历贫瘠的摧残,不经历野火的焚烧,又怎会在春风中尽显苍翠的绿意?彩虹若不经历电闪雷鸣的痛苦,不经历风雨的折磨,又怎会在天空中尽显七彩的曼妙?
天堂的看门人竟不知道身在天堂,这是多么可笑与荒谬啊!不过,想想也是,天堂是圣洁、美丽与善良聚集的地方,而地狱是罪恶、黑暗与恐怖聚集的地方;看门人没有去过地狱,又怎会知道天堂?那个执意寻找天堂的人,正是因为经历过地狱的摧残与磨炼,经历过长途跋涉的艰难,才会有到达天堂门口时的欣喜若狂。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过千百次经的实验后所取得的。为了发明电灯泡,他做了将近1600次的实验,终于找到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每次失败对他来说,都有多么大的摧残和考验啊,他却没有气馁,而是在承受极度绝望的心情中继续坚持试验。最后得来的成功让他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喜悦啊!因为他经历过失败的痛苦折磨,所以懂得成功的可贵,享受着成功的辉煌!
林肯是美国一位卓有成就的总统。曾经靠打工维持生计的他,在成为赫赫有名政治家的道路上,竞选议员失败了五次,竞选州长失败了两次,竞选副总统失败了一次,还有许多次竞选都以失败告终;可贵的是,他没有绝望,终于在五十一岁时竞选总统一举获胜,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在竞选成功的那一刻,他激动得哭了,因为无数次失败的折磨已使他伤痕累累,那痛苦的经历使他在成功之际倍感欣慰。这就是成功,它包涵了失败的痛苦与苦涩,但它的本质却是甘甜的。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彩虹;相信腊梅会在大雪过后散发出更加醉人的清香!点评:本文紧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但选材不够新鲜,所以基础等级得38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拟题新颖形象,有一定文采,所以发展等级得18分。
趟过地狱,追寻天堂
一辈子守着天堂的看门人,没有到过地狱,也没有经历过地狱的磨难,自然不会理解寻找天堂之人的执着和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天堂的欣喜。
一个哲人说过:“人生的本质其实就是痛苦,而痛苦就像一个看不见底的地狱,无论多少痛苦,大家都一样无法超越它,必须经历它。” 既然人生无法超越痛苦这座地狱,何妨坦然面对痛苦,“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然后,挺直了腰杆趟过这座
地狱。只有经历过痛苦的折磨,深深地咀嚼过痛苦滋味的人,才会更加理解天堂,才会有执着追寻天堂的不竭动力。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慈大悲莫如我佛,佛入地狱自然是为了普度受难的众生。但从另一个侧面看,佛又何尝不是在度化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步入天堂?亲自坠入地狱,品尝地狱的苦涩,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众生的艰苦,才会有历尽艰辛度化众生的执着,才会具备悲天悯人的佛心。
给处于人生困惑中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营造了一派清新肃正的精神家园的优秀作家史铁生,带着人生炼狱留给他的累累伤痕,带着对幸福人生的无线憧憬,步入天堂。
也许是上天太过无情,抑或上天太过仁慈,想让史铁生体味天堂的幸福,于是便过早地使他步入地狱,体验了人生的诸般苦难:在他活得最疯狂的年龄瘫痪了双腿,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却先迎来了残疾”,于是他只能整天与轮椅为伴,用屁股而不是用腿脚来丈量土地;不久他的双肾功能衰竭,历经十年透析,又不得不与医院和病床为伴。最初,他渴望挣脱轮椅,站立起来,继而又渴望挣脱病床,坐在轮椅上,追寻人生的天堂,其实,这样的天堂人生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只不过是最基本的甚至是等而下之生活存在,史铁生的这份执着,这份渴望,我们这些天堂的看门人又怎么能够体会得到呢?
庆幸的是,恐惧、惊慌、绝望、仇恨、不满、无奈并没有把这个硬汉子击倒,反而使他“站”了起来。他把一行行娟秀的文字,一个个深邃的思想,一份份悲悯的情怀“立”在纸上,“立”在公众的心魂上,“想些办法,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深沉,走得更悲壮”。经历了地狱人生的种种磨难,他终于追寻到别样的天堂,他不仅挣脱了束缚心灵的绳索,完成了自己痛苦心灵的皈依,而且“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用他体验到的生命的苦难,提升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说的那样“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
他还用自己悲壮的人生经历,烛照我们,提醒我们这些愚钝的天堂看门人,不要漠视天堂的幸福,要倍加呵护天堂般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地狱与天堂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天堂的美好总要在历经地狱之后才懂得。
——题记
一个执着要找到天堂的人来到天堂门口,在与门卫的对话中发现看门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守的是天堂。他似乎明白了,只有像自己这样,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会懂得天堂的美好。
生活并不是按我们的意愿进行,地狱般的磨练让我们更强大,然后才有能力、有动力去开启天堂的大门。唯有十八层地狱的涅槃,才能走上铺满鲜花的金光大道,触手成功。
因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仕途的不顺让他异常愤懑。昔日友人的冷漠,自己的伟大理想,日夜煎熬着他的心灵。这些地狱般的疼痛激起了他那满腔的热情。从此,他摆脱失意,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他酿酒黄州,仰天大吼,大江东去,为后世的文人骚客留下不朽的诗篇。赤壁二赋,让我们油然生出敬意。苏子生活的不顺给他地狱般的煎熬,但他经受住了那磨难,最终蜕变飞升,名垂青史。地狱之苦换来天堂之乐。
著名作家毕淑敏正是由于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倍感珍惜如今天天堂般的阅读生活。小时候的毕淑敏家里买不起书,就到图书馆里借书,但人家要求借一本书就要写一篇批判文章。小小年纪哪里会写?无法之法,她夜深人静则去“偷书”,看完之后再偷偷放回。求知的艰难,使她对书籍愈发渴望。那种痛苦的经历让毕淑敏获益匪浅。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过了地狱,才有了天堂的光明。她成功了,她成了著名作家,受万千读者喜爱和敬仰。
滚滚东逝水,带走我们一去不复返的年华。柏森茂密之中,我爬上林梢,嗅到了天堂的气息,那是因为我磨破了双手;紫陌红尘中,我保持一颗纯洁之心,那是因为我忍受了多少精神的诱惑;荆棘挡路时,我还是看到了铺满鲜花的锦绣大道,那是因为我流干了脚上的鲜血。只有经历地狱之难,才懂天堂之美。
千年铁树经历地狱的孤寂,取日月精华,惊天一放。勾践忍受向夫差俯首称臣的痛心,三千越甲终吞吴。史迁受宫刑之苦,才赋有彪炳史册的《史记》。只有经历地狱般之苦难,才懂得天堂之美。你说呢?
第四篇:高三作文教案
高三作文教案
议论文写作:素材加工使用五法
制作:李玉冰 时间:2013/12/9 议论文重在说理,能够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固然很好。但对高中学生而言,事实论据的选择,也就是材料的加工使用,也绝对不容忽视。事实胜于雄辩,唯有摆出好的事实,才可能讲出雄辩的道理。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升华;事据理而取舍,理依事而辨析。当前同学们在议论文材料使用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五大误区:
1.材料直接引用,不注重对象,材料的针对性不强。
2.只有材料,没有分析,观点和材料,油是油,水是水。3.材料虽然有分析,但是不会分析,抓不住要害。
4.材料分析不能紧扣一个中心,东扯西拉,不着边际。
5.材料分析在一个平面上展开,不能多角度、多层面的展开。
议论文中材料使用的这些误区,严重削弱了材料的价值,也影响了说理的力量。对于材料,很多同学捡到篮里就是菜,有材料已经不错了,根本不在乎材料的有效性使用。更多的同学,对材料的使用方法,竟然一无所知,最后只能是材料加观点,一凑了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使用和改造好材料,点石成金,使得材料价值最大化呢?下面介绍五种实用技巧。
方法一:变换叙述角度
材料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充分地支撑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好材料叙述的角度,特别要注意对象,抓住材料中能够证明论点的核心要素,精心推敲,反复捶打,才能紧扣论点,以一当十。
比如要证明的论点是:闻过则喜,知错必改,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有同学直接使用《将相和》这则材料,作为例证:
蔺相如立了大功,因而官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气就故意刁难他。蔺相如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而且不记私仇,他顾全大局,顾念国家。廉颇知道后,羞愧万分,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结果两人成了刎颈之交,共治国家,留下一段佳话。
因为材料的不加选择,直接引用,论证的效果很差。这则材料中,叙述的主体,一会是蔺相如,一会是廉颇,不断变化,而且反映在两个人身上的品质又有不同。“闻过则喜,知错必改”的是廉颇,因而要改变叙事的角度,以廉颇为主体,突出廉颇的知错必改,有错必纠的精神品质,就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廉颇对于资历浅而职位比自己高的蔺相如十分嫉妒,故意开口不逊,多次公开为难对方。但当他得知蔺相如所以回避忍让,并非惧怕,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后,马上意识到错误。他勇敢地登门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共同效力国家,成就了赵国数十年的固若金汤。
如果观点是“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就应以蔺相如为叙述主体,突出他的精神品格。
方法二:压缩、改造材料
材料运用,尤其注重精炼和贴切。所谓精炼,就是材料只是为议论而服务,叙述事实论据时,要择要交代,高度概括,切忌描写,多用叙述,把能证明观点的那部分说明就行了;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压缩”、“替换”、“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理力量。
比如对材料方仲永的转换,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材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末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可观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观点: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材料转换:才华超群的少年,哪怕是先天的天才,如果只沉浸在赞美之中,故步自封,不求进取,也必将泯然众人,一事无成。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方仲永是个农家子,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结果,方仲永在20岁的时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方仲永本来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悬梁刺股,到了二十多岁还会平庸无奇吗?
由此可见后天的努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决定作用。
转换方法:
①摘取:根据论点的需要摘取原事实材料的要点,构成材料的核心骨架。例文中摘取了原文中的“指物作诗,立就”,来说明方仲永的天分,紧扣论点中的“先天条件出众”。
②替换:原材料中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作者改为“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这样一改,就把侧重点放在方仲永身上;原文中的“父利其然也”,之所以只字不提,正是为了突出方仲永“泯然众人”,乃是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由此可见,之所以字斟句酌的“替换词语”,乃是为了与论点契合,丝丝入扣,提高论据的论证力量。
③压缩:大胆对材料进行压缩,尽量把可有可无的材料去掉。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几句话共60余字,压缩成“结果,方仲永在20岁时的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20余字。这种压缩,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
④概括:作者把“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一语,概括为一句话“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言简意赅,力透纸背。
⑤情感:很多人认为议论文材料的叙述,只需要客观,不必有情感。这种观点,尤其错误。事实上,在材料的叙述中,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更能够提高材料的质感,突出材料的倾向性。要知道,议论文本来就是“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我的爱憎”,增加一点情感色彩,有何不可呢?本例中,结尾的“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到了20岁,还会平庸无奇吗?”这一反问,有力的表明了作者对这位奇才变为庸才的叹惜之情。
方法三:变换叙述方式 如果是新颖的材料,或者是陌生的材料,有时候需要我们花费一点笔墨去叙述,这种材料叫做具体例证。但如果是常见的材料,这样用墨就显得有点浪费,叙述材料要精简到极点,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这叫做概括例证。概括例证时,有时文字太少,会显得突兀,故不妨多用一些特定的句式,恰当组合,构成排比,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既能增强说理的气势,又能增强情感,加强论证,可谓一举多得。
正面概括举例,我们可用“记住”句式,“记住”句子最后的核心,一定要指向论点,多个“记住”例证后,一定要有一句话收束,这句话还要紧扣论点。比如论证“高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我们就可以用“记住”句式:
记住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充满艰辛的进步。记住苏格拉底的好问,记住亚里士多德的博学,记住布鲁诺的坚定和悲壮,记住牛顿的谦虚和专注,记住居里夫人的艰辛和执着……只有这样,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果是从反面例证,最好的句式是假设句。比如论点是“抛却旧的习惯,进行不断探索的重要意义”,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点着蜡烛;如果史蒂文逊习惯了老牛破车,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如果老祖宗猿人们习惯了爬行,也许人类今天还在山洞里穿树叶。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啊!
如果你很有文采,句子非常有现场感,建议你多多使用“当„„时”的句式,这样的句子可以连缀起历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瞬间、细节或情节。让人印象深刻,说理透彻。
比如探讨诚信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当“伤心桥”下的尾生在滚滚流水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诚信”——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
如果例证的跳跃性很大,纵横古今,连贯中外,不妨采用“无论是„„还是„„”句式,这种句式还给人一种“舍此之外,勿言其他”的感觉,能够理直气壮地证明观点。比如要论证“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之手写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写成《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科学,多角度、全方位的证明论点,势如破竹,力透纸背。
方法四:阐释分析材料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错误就是材料加观点,给出材料之后,马上就把结论“贴”上去,缺少对材料的阐释与分析。少了这四两拨千斤的轻轻一拨,材料何以能够证明论点呢?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例如: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依然是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下面是一个缺少阐释分析的例子,看看有没有达到说明论点的效果: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材料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可见”不“可见”呢?只能说依稀可见,能见度还不够高。因为一则具体的材料,往往可以证明好几个观点;凭什么就一定要证明你的这个观点而非其他呢?不作具体的阐释分析,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的。比如上例,要是在“材料句”与“结论句”之间,加上如下的“分析句”就清晰可见了。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然后接“可见„„”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恰恰在于其中的阐释和分析。缺了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说服力、逻辑性和严密性了。
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摆出事实之后,更需要讲好道理,否则再好的材料也是明珠暗投,价值全无了。方法五:翻新旧材料
论据讲求贴切,新颖。同学们由于阅历浅、课外阅读教少,加上考场上紧张的气氛,有时候苦思冥想,脑袋里里也只能浮现几个为数不多的旧事例,这时候就需要对旧素材进行翻新。比如高考中,屈原和司马迁是两个用烂了的例证,几乎是材料使用的雷区。但是艺高人胆大,张曼菱同学在《择生与择死》中,却大胆对这两则材料进行翻新,析大异,求大同,最后,化腐朽为神奇。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择生与择死》张曼菱)
需要指出的是,一则材料不是抹哪都合适“万金油”,翻新旧素材要讲求贴切,决不允许生拉硬拽、牵强附会。
针对上面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下面观摩一篇作文的完成,给同学们做示范。
例文呈现: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那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
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有人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可以由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请以“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
都台长官王廷相,曾给《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讲了个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一开始他小心翼翼的择地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轿夫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由此可见,为了拒绝“无所不至”的灾难,我们必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轻易打破生活中任何一扇“窗户”——人生的高贵,在于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论点提出一定要快,可用名言,也可用材料推出。)
为什么要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呢?(对论点发问,一定要独立成段。议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阐释和分析,注重的是逻辑力量和说理力量。先讲清道理,再摆出事实。)
首先,从人们的心理惯性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人们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著名的破窗理论揭示了“墙倒众人推”的深层心理。
其次,从我们自身来看,因为人们业已产生的心理惯性,因为等而下之的社会评价,因为铄金的众口,可畏的人言,我们常常要为自己打碎的“窗户”,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就此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后,从哲学上来说,任何的大错、大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了战战兢兢的第一次,很可能就会有心安理得的第二次,习以为常的第三次,理直气壮的第四次„„以致于身在恶中不知恶!(证明论点最好分层讲出理由。用首先、其次、最后来表明顺序,从个人、集体、国家;过去,现在,未来;个人,他人,社会等等入手都可以。这里的道理说得越透,后面的论证也就越有力。)
为了人高贵地活着,请守好你心灵的第一次!(论点的重申,是为了下面的论述,这一步必不可少。)
嗜鱼如命的子产做了相国,有人给他送了一条好鱼。子产坚决不接受。来人很不理解,子产说,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将来我就很可能吃不到鱼了。我们可能会问,一个堂堂的相国,接受一条小小的鱼,何至于将来吃不到鱼呢?但子产的智慧就在这里,他明白“祸患常积于忽微”,任何一扇“窗户”的打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今天能接受这一条鱼,就意味着明天能接受无数条的“鱼”;而拿了人家的这条鱼,将来人家的“银”鱼、“金”鱼就会照拿不误。如此,行贿的人就会接踵而至,自己的贪欲也会无限膨胀,多年的美好清誉毁于一旦!鉴于此,子产才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以防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叙例要简洁。分析事例要紧扣论点,还一定要紧扣上面的原因。这里从子产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从哲学上的量变来分析他拿鱼的危害性。上文分析论据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表现。)
还记得寓言中那个说谎的孩子吗?一句“狼来了”的戏语,打碎了他诚信的“窗户”,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于是,狼真的来了,而人们却不再相信他。最终,孩子遭到了报应。在这个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两个道理:第一,一旦你打碎了人生中的“窗户”,你就可能造成了破窗效应,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做错任何事,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怕你只是一句玩笑话。(“还记得”的过渡,举重若轻,反面论证了打碎第一扇窗户的危害。到这里,还只是具体的举例论证。这样的论证的力量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你能举出正面的例子来肯定,我同样可能举出反面的例子来否定。所以,下面的概括举例,必不可少。至少能证明我观点的普遍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过度)
如果李白不能守住心灵的傲骨,就不会“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的凛然正气,如果于谦不能守住心灵的纯正,就不会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怀激烈,如果方孝儒不能守住心灵的气节,就不会
有“死即死耳,诏不代草”的慷慨悲歌。
是啊,无论是“故将愁苦而终身”决不随波逐流的屈原,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无论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深明大义的刘皇叔,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纪如山的人民军队,他们共同的选择告诉我们——守住心灵的第一扇窗,是走向高贵的第一步。(这两段都是概括举例,常用来列举常见的、没必要展开的事例。列举熟悉的事例很有讲究,这里我们选用了“如果„„就”和“无论是„„还是„„”这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最有力量,概括举例之后必要的一句话收束,也特别重要。)
当然,不轻易打破人生的任意一扇窗户,不等于就一定能防患未然,坚守住心灵的第一条防线,不等于就一定能守住。那么,一旦打碎了怎么办?如果失守了怎么办?(这一段老师给它一个名称叫“多说一层”。一般高考文章都有思辨性。你多说一层,就能登高一层。这是增彩的关键,也是亮色所在。比如你论述“勤奋”的重要意义。结尾就可以多说一层。如“当然,勤奋不等于一味苦干。勤奋的内涵不仅指勤于做,还指勤于思;既要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要讲方法和效率。”概念清楚了,就能杜绝疑义,自然逻辑严密,说理辩证。)这时候请一定要记住: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骄傲自大的廉颇,变成了“以国为重、以民为天”的重臣;知耻而后勇,危害乡邻无恶不作的周处,变成了鞠躬尽瘁战死
沙场的英雄;知耻而后勇,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的王郅治,变成了幡然悔悟重新为国效力的男篮国手„„而
这一切都在于破窗之后的能“补”,失守之后的“追回”。陶潜说得好:失迷途其未远,知来者犹可追!
为了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我们就要做梅花——零落黄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就要做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就要做苍鹰——为了不做鼠辈的食物,宁肯把自己撕成碎片,葬在浩淼的长空„„(再次强调论点,豹尾刚劲有力。)
附范文:
成功在于坚持
依米花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穿插根茎,并一点一点的积蓄养分,即使时间漫长,即使只开出小小的鲜花,它也不放弃,坚持下来。由此可见,在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不放弃。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在他成功之前,一心苦读钻研语言学,坚持向前辈学习。在他得知语言学家都必读《谑浪》时,他四处寻找这本书,几乎整个北京城的书馆和书摊有他的足迹。后来,终于在北京图书馆找着了。当时,侯宝林家境欠佳,买不起这本书。在下着鹅毛大雪的冬天,挨着饥饿。在图书馆里,把这本十几万字的书硬是抄到手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侯宝林犹如依米,一点一点的坚持积蓄养分,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坚持是成功的动力。
欧立希是当时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和助手们忙于研究坏死病。他们发现的“阿托什尔”虽然能有效的杀死锥虫,但有着明显的副作用。于是,欧立希继续没日没夜地待在研究室里。在第606次实验后,他发现了一种有效的化学成分能有效地代替“阿托什尔”,并小心地提炼出来,这为坏死病的医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欧立希花费了多年时间进行研究,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出了成功的喜悦之花。
坚持是成功的“定音锤”。
盖·德弗斯是一名短跑奥运冠军,但因为甲状腺过于活跃,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她离开了她心爱的跑道,在治疗过程中,她德望病情日益严重,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下来,眼睛严重浮肿,双腿也不能直立了。盖*德弗斯希望能回到跑道上,每天下地练习,坚持锻炼,并积极接受治疗,情况日益好转。最后,他重回奥运赛场,夺得了金灿灿的奖牌。盖·德弗斯如果不坚持自主训练,那么 她就不能赢得奖牌,就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如果没有坚持,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又何在呢?没有坚持不懈,正如没有月光的夜晚,正如没有灯塔的航船,正如没有鱼儿的死水,最终陷入黑暗之中。
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得分:50分]
养精积蓄,绽放美丽人生
或许要几个月甚至更长吧?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天边的一弯彩虹,即使很快消逝,却清新脱俗,异彩纷呈。或许要半年甚至更长吧?忍受了破茧的痛苦,才能看到空中的一只蝴蝶,即使生命只属于这个季节,却生机勃勃,楚楚动人。
或许要5年甚至更多吧?积蓄了累积的养分,才能看到戈壁滩上的一枚依米,即使只有两天的花期,却积极向上,美丽绚烂。
只有在默默之中养精积蓄,才能为成功做好必须的准备,才能绽放美丽人生。
养精积蓄,收获意外的成功。曾经有过一家资产60亿的企业与一家资产只有一亿的企业共同竞争一家外国产品的代理权。平常人都会认为这家资产60亿的企业肯定能赢。但出人意料的是事实刚好相反。原因是这家外国公司的老板在与这家小企业经理交谈时,无意间发现经理和自己一样,非常喜欢《道德经》。每天熟读《道德经》的经理便和老板谈得热火朝天,代理权应由小企业夺得了。
正是日积月累的读书,默默地积累,才成就这意外的成功。试问假如少积累,经理又怎能夺得代理权呢?
养精积蓄,收获迟到的成功。成功是扇虚掩的门,只要找到玄机,它便会为你敞开。肯德基老人毕生潜心研究烤鸡的方法。失败了再做,日复一日,终于在他80多岁的时候该研制美味烤鸡的方法。
用一生的经验,一生的体会,一生的感情去研制,终于让世人品尝到了什么是养精积蓄后的味道。
养精积蓄,收获如期而至的成功。曾经有人问过易中天对自己出的<品三国>系列丛书大赚钱的看法。易中天自豪地说:”我为此准备了30年啊!”
用30年的时间,挑灯夜读,专心苦读转眼,用现代的理念结合历史解读<三国>,这便是养精积蓄,这便是绽放美丽人生的途径。
人常有悲叹命运不公,没有命运垂青。其实这些人只会怨天尤人,庸庸碌碌,永远不知成功只垂青于懂得积累,有准备的人。
让我们像只海豚,养精积蓄,沉潜之后跃出美丽,让我们做朵依米,养精积蓄,积累之后绽放美丽。[得分:52分]
第五篇: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
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1晨曦初露,村内笼罩着一层轻轻地薄雾,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不久,拂面的清风吹走了薄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千娇百媚,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则连冒出水面的勇气都没有。这一景,流淌着淡淡的碧光。我犹如进入了蓬莱仙境,四周弥漫着鸟语花香。一天的开始就有这眼前的美经拉开了序幕。
来到村后的小山,只见青山绿漫,草深花繁,一派勃勃的景象。蜜蜂从睡梦中惊醒来,嘤嘤嗡嗡地开始了它一天的工作。蝴蝶也展开漂亮的翅膀,在繁花绿叶中翩翩起舞。空地上,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在追逐打闹,追蜜蜂,扑蝴蝶,采花粉你真我抢,玩的不亦乐乎。大自然在唱歌了,它以优美的旋律告诉我们这是它的声音,使人快乐的声音!
再向前走,一路上可闻蝉鸣鸟叫。抬头一望,只见画眉,杜鹃在树上跳跳走走,快活得犹如神仙。这样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我还没有欣赏完,一阵流水声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哇!大自然真的会妙手点睛。我赶快向小林跑去,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鹅暖石粒粒可数,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啊!大自然又为我们献上一曲了。
其实,大自然的声音处处可听,只是现在人们都在忙碌,没有注意到罢了。在紧张的生活中透不过气来时,我们不妨到山间来走一走吧,大自然的声音会使我们放松身心,心旷神怡,使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领我到可贵的哲理,也让我们久久回味,忘记一切世俗的烦忧。
敞开胸怀接受一切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吧,我们就会活得更开心!
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2母爱是人生中不可替代的爱。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错时光正如流水一样慢慢的消失。但那一份母爱却永远不会消失。
有天早晨,我出门前,妈妈拉住我的手嘱咐我:“今天可能要下雨,把伞拿着。”我却把母亲的话当耳边风,把妈妈的手使劲甩开了并说:“我不用带伞。”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走下楼去上学了。可是晚上放学的时候谁知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雨。而我向许多同学借伞,他们都不肯借我,也不愿意跟我一起走。我就一个人走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当我看到许多同学打着伞跟其他同学开开心心聊着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早上我的妈妈让我带伞是正确的,可是,我没有听,现在才知后悔已晚。
正当我无可奈何想放弃之时,我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妇女拿着一把伞急冲冲的在跑,我想那个妇女是我妈妈就好了。于是,当我看到那个妇女离我越来越近,再仔细一看没想到那是妈妈。我飞快地跑了过去,抱着妈妈。妈妈说:“傻孩子,早上我让你把伞带着没有错吧。”我跟着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到伞在慢慢的往我这里倾斜,让我淋不到雨。
回到家后,我的身上一处没有湿,而我看到妈妈身上几乎全淋湿了。我这才知道伞不是故意斜的,而是妈妈把伞往我这边弄斜的。这一次我尝到了母爱的味道。
母爱是微弱的烛光,照亮我前方的黎明;母爱是隐身的神明,保佑我们一生幸福;母爱又是旱地的清泉,滋润我们饥渴的身躯。
我心中的记忆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在慢慢消失,可是唯有母爱一直抹之不去。
面对高三生活的作文3“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而是这样的成功是永远也不会忘记。
面对失败,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信心,这样才能把失败后的损失补偿回来。对于小的失败,我们应该学会总结一些经验,吸取一些教训,争取下一次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做到这些,事情就有了好的开始,离成功也就只有一步之远了。相反,如果我们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放弃,我们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就像你爬山时,爬到半山腰累得受不了了,这时你是继续爬还是退下去呢?也许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爬吧。那你说什么都会退缩,这样,成功不会来祝贺你的,你也不会看见山顶不一般的风景。
就拿名人来说吧!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喜爱研究,在发明电灯时,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如果他一开始失败就放弃的话,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为“发明大王”了。可是,他在面对失败时,仍不放弃,坚持试验着,最终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成功了。千万次失败中,他没有灰心丧气,永不放弃,他始终相信,只有努力,只有信心,一定会有成功的希望。正是这种信念和精神,促使他送给世界第一件最大的礼物——电灯。从而为我们的生存空间驱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
世界上哪些名人不是先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取得成功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坚持!始终向一个方向努力,直到取得辉煌的成就。
没有失败就没有新成功。现在新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你到底是在想成功,还是在勇敢面对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