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政治11课 练习题
第十一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练习题
1、“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说明()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④有了法律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A、①② ④B、② ③ ④C、①② ③D、① ② ③ ④
2、依法治国的管理对象是()
① 管理国家事务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③ 管理社会事务④管理国际事务
A、② ③B、①③C、② ④D、① ② ③3、2010年11月5日,据香港信报报道,轰动一时的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贪腐案将于近日宣判,由于案情严重,许被判处死刑。这启示我们()
① 公民一定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法不可违,违法必究③ 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A、① ③B、③ ④C、①②D、② ④
4、严格按法律办事,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这一条基本要求()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5、下列选项,体现依法治国前提的是()
A、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行执法检查
C、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
D、为推进“平安重庆”建设,重庆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判断()
理由:
判断()
理由:
判断:()
理由:
9、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判断:()
理由:
10、材料一: 2010年11月1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平顶山9.8矿难”案中的平顶山原矿长李新军等被告人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李新军犯危险社会公共安全罪及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材料二: 2010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规定。
(1)、国家严惩矿难责任人表明了我国的什么治国方略?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哪些方面的要求?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哪一方面的要求?它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如何?
(3)、我国必须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说出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第二篇:初三上期政治课教案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授课时数:4 授课类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三、教学方法、手段
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四、作业 学习指导
五、参考资料
思想品德九年级 人教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 任志鸿主编 南方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教版)5年中考3年模拟(2011.3印刷)思想品德:九年级/新课标•人--新教材/完全解读(2011年4月印刷)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R 人教版)状元笔记(2011.4印刷)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教版)课本大讲解(2011.6印刷)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 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本课的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第二课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对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二课的主体内容,为后面的认清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学生分析】
1、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2、本地区学生身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对纪律比较放任自由,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显得比较缺乏责任感。
3、本校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抽象内容较难理解,对史实资料了解较少,因此应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举例和发表见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内容不宜拓展太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我是集体的一员
思考:小董的爸爸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小结:因为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即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板书: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引用课本材料,直接进入主题,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活动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学生思考: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板书:(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用较具体的比喻,使学生容易理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活动三:分析关爱集体的意义
思考: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答: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小结:因为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板书:
2、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1)关爱集体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关爱集体的意义 活动四:怎样关爱集体
思考:小铭为什么犹豫?他该怎么办呢?
答:因为小铭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思考:如何关爱集体?
情景一:小明觉得当劳动委员太辛苦了,每天安排劳动,有时还要自己带头干,又脏有累,还耽误学习时间。小明该不该当劳动委员呢? 板书:(2)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情景二:学校运动回要召开了,小辉代表初三(7)报名参加1500米的项目。可比赛前一天他感冒了,他担心参加长跑可能回感冒,但同学们都指望着他为班级争光,那么,小辉要不要参加运动会呢?
板书: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情景三:初三(8)班计划在国庆期间组织集体活动,班长小江提议做一天志愿服务,可小建觉得好不容易放长假,应该去风景区郊游。少数同学也赞成小建的想法。但大多数同学支持班长的建议。小建该不该坚持呢?
板书: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通过创设三个情景让学生思考怎样关爱集体。对每个情景分析及时进行小结。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请同学们思考: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答:因为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菜油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答:因为他们不团结,也没有协作。更不能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不能团结他人,无法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课堂练习(略)【课后练习】(略)
第二课时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材料,导入新课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向警予“为了国家之前,为了民族自强”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同学们讨论这三段话的含义。小结:我们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板书: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引用名人名言导入。活动二:课本事例。
1、外企员工遇到了什么考验? 答: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答:因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作为一名外企员工,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答:A、增强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安全;
B、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C、增强民族自尊心,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D、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事例。活动三:
学生思考:公民为什么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教师总结:(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板书:
2、关爱社会的表现
(1)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2)要为国分忧、勇担重任
(3)青少年要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学生针对事例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从而认识承担关爱社会责任的意义。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
思考:小石从事志愿者工作为什么不觉得苦?
答:因为小石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他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板书:
2、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通过小石,教育学生理解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活动五: 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出了我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一直懂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体会是什么? 教师引导:(1)参加的社会公益活有: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在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在假日或周末,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等等。
(2)体会: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课堂练习:略 【课后练习】略
第三课时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诺言与责任
思考:
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自己将不在家等候,使自己失信于父母和商场;或自己将不能及时赶到与同学约会,参于出黑板报,失信与同学。)
2、如果商场送货工能按时送货而刘汀家没人在家等候,那么会„„(刘汀家不守承诺,失信于商场)
小结:许下诺言意味着承担责任。失信于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损于自己的人格形象,而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板书: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引用课本材料,产生亲切感,直接进入主题,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守诺言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们应如何对待过错
思考:丢失宣传画是否向公司汇报?
归纳:应该向公司汇报。因为勇于承认错误并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可见,我们中学生有了过错不应该逃避或推卸责任,而应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板书:(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活动三:我承担
我快乐
思考: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哪些责任是她主动承担的?哪些责任是她被动承担的?她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归纳:A、学习任务、班务任务、唱歌比赛和植树的任务等。
B、学习、唱歌比赛、植树使她主动承担的责任;班务工作是她被动承担的责任。
C、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制订一份近期学习和工作安排,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时间上。
板书
2、自觉承担责任(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以事例层层设问引起思考。活动四: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了解自己的责任
(3)如何自觉承担责任
通过思考总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应负的责任和评价自己。堂上练习:略 【课后练习】略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B、我国的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D、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F、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G、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H、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I、改革的实质和目的;J、对外开放的必要性。K、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L、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M、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N、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O、维护民族团结;P、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B、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C、有意识地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D、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E、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设想: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第一框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导入新课
【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这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板书)
【活动: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板书)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板书)【活动: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举例:经济、科技
结论:不发达 表现为:
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改变; 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还不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D、我国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结论:不发达,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活动:交流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板书)【活动: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板书)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存在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4、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活动:四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华民族新纪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板书)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意义(板书)含义:意义:
三、小结新课 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略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一、导入新课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那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呢?
二、讲授新课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活动: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
答: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板书)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板书)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板书)
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板书)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
【活动: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板书)
同学们能否再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呢? 学生1:我国现在每年国民生产总值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这就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果。
学生2:现在企业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
学生3: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差距。比如在科技方面,像飞机制造业、大规模集成电路、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等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存在10年以上的差距。这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加快我们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了WT0,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学生4: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要建立完善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就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生5:我们现在社会稳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结果。
教师:是的。20多年来,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像海湾战争、苏联解体、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事件、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但是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却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才能不断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教师:事实上,历史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确立了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和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既然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和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它
师结: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
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三、小结新课
教师:总之,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所以,党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在小结的同时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画面)
四、课后作业
对你所在的地区或社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并自拟题目,围绕为什么和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中心,写一篇调查报告。板书设计:略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讲授新课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活动: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 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五十四个民族。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少数民族”(板书):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收集有关资料填写表格】
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A、相互学习各民族的歌舞艺术;B、一些学校专门设置符合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堂;C、不同民族在一起欢度藏历新年等等。
【活动: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A、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B、要多
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板书)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
【活动:认识上面两幅图片的含义吗?】
1、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板书):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板书)【活动: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
3、关于台湾问题(板书)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D、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小结新课
以《乡愁》这首情牵华夏儿女的诗小结。结合教材关于台湾问题,让学生明确了这样几点:一是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上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二是“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三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方面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板书设计:略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懂得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能力目标:
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辩证地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能正确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向的形势,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环保行动; 能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意义,辩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的关系;能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 资源 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体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重点和难点)2、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难点)、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问题(重点)4、科学发展观(重点和难点)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探究活动为基础,课堂讨论、教师分析和讲解为主,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明白道理,提高认识,落实行动。
四、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与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加深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组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进行调查,增加感性认识。
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一两道辩论题,引导学生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一些关系,例如: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五、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㈠ 板书设计:、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而且一天比一天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全面的对外开放: 3、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⑴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⑵ 正确处理吸收、借鉴与抵制的关系
⑶ 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㈡ 教学过程: 引言
1、我国应如何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加速现代化进程?
2、介绍我国实行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且一天比一天开放
现代信息技术使地球变小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列举中国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
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沉痛教训)。
【介绍加入WTO的艰辛;讨论加入WTO的利与弊:利大于弊】
3、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要以开阔的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促进我国的进步、发展和繁荣)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
择。
【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举例:(经济:如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中国企业到外国投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政治:中国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的互访及双边活动)
(文化、教育、体育:中法文化年、互派留学生、国际体育赛事等)
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讨论: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上的两种倾向?】
三、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依赖别人是靠不住的,外国企业不会把核心技术给我们,关键技术和市场开拓仍然要靠我们自己。“神六”的所有部件都是我国独立自主生产的。)同时,又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3)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例举:江阴对外经贸洽谈会成功举办,及江阴沿江开发区大力对外招商引资的例子)
(4)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二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的意义】 学生讨论
结论: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用实例说明上述观点】 学生举例
结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2)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
【用实例说明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那些问题?】(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②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环境
【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带给我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三框 实施课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导入新课] 利用活动导入:安排学生模仿教材中的角色发言
讨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通信工具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是科学技术。自由畅想:“科学改变生活”在未来的种种表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影响。
教师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讲授新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板书)(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讲解: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简介“相关链接”——三次科技革命(可以让学生讲解),着重强调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教师讲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未来科学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励学生为掌握科学技术、攀登科学高峰而努力学习。(2)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和差距
科技成就:先引导学生联系热点话题“神6”的成功发射、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百亿次计算机、“863”计划等进行讲解,说明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掌握和创新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存在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举例说明)。所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水平。
得出结论: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要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首先提问: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什么? 学生回答,以此来引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设疑:如何处理经济和教育的关系?讨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导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活动——演讲:“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来让学生感受教育在发展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得出结论: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学生讨论:对教材中的四名“大学生”、在职“充电”、“银发大学生”等现象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收益的财富。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励学生一定要抓住初中阶段美好的学习时光,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师生共同列举科技兴业的具体事例,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科教兴国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
分析教材中某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和列举正面事例导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得出结论:要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总结新课] 总之,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练习] 略。
第四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板书设计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实物,进行调查——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和危害
过程:(1)引入:教师展示一次性筷子的实物,在中国很多大大小小的餐馆都使用一次性筷子,关于这一问题你的行动和看法又是如何?
(2)调查: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你如何看待我们中国是一次性出口大国这件事?(3)评析:略
2、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国情)过程:(1)展示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名列世界第三,煤炭、钢铁、水泥产量多年雄居世界之冠。但如果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起来分析,就变成了一个资源小国。我国的水、耕地和20多种主要矿产的人均值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
4、1/3和1/2,许多重要资源开始出现紧缺,向我们亮起了“黄灯”。
材料二:我国矿种虽然比较齐全,但部分矿种供需失衡,在大宗支柱性矿产中,大型矿床和容易选冶的矿产地少;在查明的资源中,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少。(2)评析:以上两段材料给我们展示了我国怎样的资源国情?
我国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3)警钟长鸣:学生朗读感悟
材料一:到2020年,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有两种,短缺的有10种,严重短缺的有9种,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大宗矿产,如石油、铁、铜、铝、钾等均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二: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两岸严重污染的面积达70%。淮河流域有一条河流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因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4)保护资源、环境的公益性广告设计
面临这样的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请你设计保护资源、环境的公益性广告。从这些广告中引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设计意图:认识到严峻的自然形势,深刻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激发学生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3、从世界的角度,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人们所取得的共识。过程:(1)引用发人深醒的俗语和数字,如“如果人们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引出学生对面临的全球性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思考。
(2)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展示各自搜集到的材料数据、文字、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3)拯救地球成为一种共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设计意图:认清严峻的世界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4、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过程:(1)情景探讨:公共牧场的案例,设想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会怎么做?你认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2)列举和交流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例子,使学生达成共识,通过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
☆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齐唱歌曲《唱脸谱》 活动一:如数家珍 活动二:追踪溯源
相关链接:中华文化的表现。活动三:观察与思考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和图片:
①站在2006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今天,我们的同学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耐克,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唐老鸭,蜡笔小新、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怎么!? ②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店中,开心进餐的儿童的照片; ③随着《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哈韩”风劲刮; ④中法文化年、俄罗斯年的图片。
引发学生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门,民族文化将何去何从?是否会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文化的交融会不会消灭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只要我们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弘扬光大,那么,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互相交融不仅不会消灭我们的本土文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改造的过程中使之强化,得到创新和发展。全球化的过程,应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发展、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活动四:守护精神家园
①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玷污中华文化的现象着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我们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可以“对广告文化的冷思考”为例,详见附录)
②鼓励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向来我国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力宣扬我们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可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先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再请同学们说说,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教学中的困惑
关注人文性,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外来文化汹涌而来的今天,青少年学生正经历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激荡面前做出选择的问题,而且,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更能为追求新颖,追求个性的未成年学生所接纳,他们否认传统,漠视传统,也因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影响,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要。
第二课时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一些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不着意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2、学生的需要: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和现实的,外来和本土的,进步和落后的,积极和颓废的。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地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三、综合设计思路
活动一:民族魂——踏寻先烈足迹
1、你能踏寻先烈走过的足迹,说说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和他们 光辉的事迹吗?
2、鲁迅说“„„,就是中国的脊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活动
二、民族精神之我见
——你知道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吗?
相关链接: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
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活动
三、民族精神我传承——我的理想我的选择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四、教学中的困惑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生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努力去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来感动、感染和激励学生,以利于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三篇:初三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
初三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西向动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竟子精湛,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跃过急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穿过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儿们的从声喝彩;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被冻成了冰。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快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道:“这真是一条勇敢的鱼!”而一位老者却为之叹息,说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正确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分析:
故事中的这条渤海鱼具有顽强的品质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但结果却没有正确的方向而走向了死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明确: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这艘航船的动力系统,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这艘的导航系统。如果我们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那样的结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将会是一条“游向高原的鱼”。
第四篇:初三政治课教学研修总结
初三政治课教学研修总结
本学期政治教学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就复习教学工作做一小结。从整个备课组的工作来看,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发挥个人优势,分工协作。在开学初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协商,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稳步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这个方面国良会贡献更大一些,因为国良他每一年都有教初三,他积累的材料会更多,经验也更丰富,而我可能学生关方面会更好一点,所以当初我们有这样的分工,材料由国良提供,后进生由我来抓。我们整个初三年的提纲、考卷都是他在出,包括材料的整理,所以我非常感谢国良,可以说有这样的成绩,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2、进行感情投资,调动学习积极性
这一届的学生是我从初二年带上来的,所以不管哪个班的学生可以说都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这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都知道,到了最后的阶段,有些同学特别是后进生是读感情书的。举个例子,我们年段有一对很公开的情侣,两个同学不同班,男同学就对女同学说:我们班主任的那一科一定要读好,其它科可以随便一点。所以说跟他的感情好,谁就占优势特别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各科的作业都非常多,同学先做哪一科,那真的跟着感情走。可能是我的性格的原因,这些学生跟我的感情都还挺好,有些同学其它科不爱上,会来找我聊天,帮我做事,年段老师都称他们是“段长助理”,而这些人做起政治作业来也特别的积极。
3、狠抓落实,奖罚分明
在落实这一方面,很多老师是比较困惑的,特别是我们这种技能科,没有优势。但我发现会奖罚结合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三年的时间,学生对我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说出去的话一定会执行的,学生没完成作业,我会罚他们抄课文的,而且有点“狠”。而做得好的同学可能得到奖励,可能是一本本子,可能是一张奖状,特别是到了最后,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非选择题可以注明第几页第几段就行,这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4、加强后进生辅导,做好最后的冲刺
在质检过后,特别是在中考前,在考试方向比较明朗的时候,我们有进行一定的分层教学,虽然说时间是比较少的,但我们的效率及落实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把用过的练习重新组合,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每次就一张,做完了让我检查完之后可以回家,学生为了早点回家,做起来还是快的,而且为了避免返工,他们也会提早去看,很多同学早早的就会来问,今天做哪方面的练习,提早去准备。
从个人工作来看,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避免重复复习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厌学感,采取灵活、形式多样的复习策略,提高有效复习。第一轮复习不抢进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复习、整理,对简单的知识点要加强记忆,对较大知识点要帮助
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第二轮复习应该注重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第三轮以当年重大时政为背景对学生生进行强化训练,强调答题规范化,增强学生 的应试解题能力。
2、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解决好解题盲点。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反复,再反复,达到熟能生巧。帮助学生做好规划,每天读哪些考点,怎么读,哪些考点要求背下来。考过的试卷不仅仅是订正,而且要把失分的原因找清楚,并且随时对学生进行抽查,督促学生对疑难问题落实到位,避免再考再错。
3、利用好辅助资料。对《时事》初中版不仅要从20%的时事考查出发,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而且要指导学生熟悉《时事》中各个文章材料里可能涉及到的考点,加以分析和设问,因为中考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均来自于《时事》。同时要注重《时事》中的“中考热线”和“名师导学”栏目中的试题解读。另外,在组织学生做《时事》中的习题练习时,要向学生强调一点,就是这些材料中所附的答案部分不可用,不要随便采纳它的答案,要求学生养成回归教材组织答案的习惯。
4、做好边缘生的个别辅导。正像校长说的那样:“只要你关注他,他就会产生信心和动力。”很多老师在辅导中对此也深有感触。这些边缘生在考试时总是差一点点,其实就差在审题不认真和平时不自觉上。所以,只要我们多关注他们一些,经常找他们谈谈话,不时抽查一下某些重点问题,抽空多检查几次他们的练习和试卷完成情况、面对面帮助他们订正、分析和查找试卷失分的原因,他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
以上四点是我在本学期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今后当多和同事们探讨和学习,努力提高中考的优秀率和上线率。
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我希望我们区的政治科发后的中考中能越来越好。
第五篇: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案1
中学教师 柳淑云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了解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又是一资源小国”。认识我国严重的资源形势,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及表现,认识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教学难点:造成资源和环境严峻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指导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参于讨论的学习热情和探讨知识的能力
三、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慈祥的母亲,蕴藏着无穷宝藏,似乎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我们人类一代又一代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资源、环境被人们提出来了,并向人类自己敲响了警钟。
课题:
三、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板书)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板书)
议一议:为什么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讨论,再由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归纳)
归纳:
1、我国的资源现状 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板书)
分析:
所谓大国,是从我国资源总量上讲的,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很多种类资源储备量居世界前列。如,铜、铝、镍、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少,开发难度大。所以说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找一找:造成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在哪里?(由学生自己看书分析讨论)
归纳:
2、我国面临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板书)
(1)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 资源相对短缺。
(2)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运输成本高
(3)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 开采困难
(4)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 损失和浪费
同学们,了解我国资源的严峻性后,我国的环境形势又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学习与了解。利用投影机将两副漫画图打出:一副是“土地沙漠化”一副是“长江、黄河”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土地沙漠化,江河被污染、黄河断流等现象,深刻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板书)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板书)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
环境问题就是 生态环境破坏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
世界环境恶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教材中这些材料可以看出,环境污染一般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嗓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人类面临着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而且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投影:资料报告:全世界每年有600万顷富饶的土地变成沙漠,这样不到30年就相当于一个沙特阿拉伯消失了。每年有1100顷森林被破坏,30年内毁林面积就等于一个印度的国土。全球近3年来有6000万人死于与饮水和营养不良有关的腹泻等疾病。
想一想:这材料说明书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板书)
(1)我国环境形势严峻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严重,② 沙漠化迅速发展
③ 草原退化加剧,④森林资源锐减,⑤生物物种加速灭绝,⑥地下水位下降,⑦水体污染明显严重,⑧大气污染严重,⑨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⑩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2)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是我国的现阶段的环境国情
那么,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众多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想一想: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学生自由讨论后老师归纳)
人类要生存,必然对自然资源索取。随着人口的增多,对自然索取就越多,生态环境不平衡,排放的废弃物就越多,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环境问题。
②我国工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由于技术落后和管理上的不足,造成的污染严重。
③我国工业面临快速发展的重任。容易重视近利,失之远虑,重视经济,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繁荣。
然而,环境问题的形势严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生态环境破坏容易,却难以恢复。有人说,假如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并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所以、(4)给人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总结:
本节课应掌握的几个个问题:
1、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2、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
3、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实质
4、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
5、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理性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后练习与思考:
1、搜集2—3个事例说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2、面对我国资源环境的问题,我们青年学生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请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