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14: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

第一篇: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深刻影响,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于这一“革命”性的进程,旅游 业也不例外,信息就是旅游业的生命。本文定性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用定量的方法,从信息丰裕系数和旅游增长的相关性的角度证实了这种影响是正相关的。

关键词: 旅游增长 信息技术 信息丰裕系数

一、引言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 发展,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 网络 的兴起,把全球的 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使各行业、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07年我国的网民有2.1亿,2008年底数字刷新为2.9亿,同比增长了38%,约是2002年6.5倍。2002年,我国信息产业占GDP的3%,而到2007年信息产业的总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了近18%,占同年GDP的22.4%。信息产业部预计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另外,在 中国,旅游产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产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旅游经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3112亿元,到2006年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是2005年的1.22倍,2007年我国的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达到1.09万亿,占同年GDP的4.43%。国家旅游局预计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两者发展都很迅猛,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深刻的联系。本文着重研究一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对本国的旅游增长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业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上世纪80年代初,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到旅游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除了改善对旅游 企业 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进了旅游产品的 电子 化交易。我国在2001年开始建设“金旅工程”,其目的也是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提升旅游品牌和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宏观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产业结构当中的五股作用力,包括客户的议价实力、供应商的实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以及与既有厂商间的竞争状态,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对这五股力的改变,或增强或减少这个产业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本身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同时对构成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的效能的发挥又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注入旅游产业可以大大改善旅游产业各相关要素效能的发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运行的效率。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结果是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主体进入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壮大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2)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杠杆工具,企业可以用来创造竞争优势。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首先是能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信息技术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差异化,其关键因素在于旅游企业和产品在客户价值链中的角色。比如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等。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竞争范围,增强了企业协调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活动的能力,使其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地理幅员。

2、微观方面

(1)用于旅游网站的建设。目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积极投入旅游信息网站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收录在籍的旅游相关网站有7343个,包括综合性网站、官方网站及户外旅游网站,其中不包括县级以下的旅游网站。这些旅游网站成为展示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提升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2)用于 旅游 企业 的建设。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企业不同程度地使用 计算 机技术、网络 技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品牌,积极探索网上咨询、网上预定、网上支付等旅游 电子 商务。目前,安徽省建有网站的旅游企业大约有200多家,占全省旅游企业总数的7%左右,初步形成了一批为游客、企业和政府服务的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系统;有2000家左右旅游企业初步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占全省的旅游企业80%左右,提高了旅游企业的办公效率;10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统计数据、管理信息的处理、交换、传输及共享的能力。同时部分旅游企业积极筹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少数旅游企业开展了网上预订业务,成为企业拓展客源,扩大其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 经济 效益的重要途径。

(3)电子政务用于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如“金旅工程”和“政府上网工程”以及旅游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导游IC卡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在机场、车站、高星级饭店的运用,方便了游客和公众的查询等,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旅游远程 教育。借助互联网技术和 现代 化通讯技术,开设旅游方面的培训和专业课程等,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信息技术促进旅游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

由上面得知,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容小视,旅游的 发展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增长,同样也没有旅游经济的增长。当今社会,信息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信息要素促进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正是因为信息要素的重要性,本文从信息要素的量即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对旅游收入的增长的贡献。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是信息产业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代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程度。信息技术进步的研究始于索洛的《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自此各国经济学家创造和发展了多种技术进步的测量模型,归纳起来有生产函数模型、指标体系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信息对经济和社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可以用关于信息化的增长函数的实证分析来研究。工业 期间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 α L β 来表示。

1、建模

为了测度信息技术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本文采用朱佑平教授提倡的把社会总产品生产函数改为信息化经济增长的函数来进行回归分析,即Y=αI α K β L γ。这里,信息资源丰裕系数为I,GDP指数为Y,固定资产指数为K,就业指数为L,a、α、β、γ为系数。该模型为研究信息技术对我国旅游增长的作用提供了依据。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I值,计算公式为:I=R 1 +R 2(1)

其中,R 1 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R 1 =(P 1 +P 2+P3)/M(2)

(2)式中P 1 代表3种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P 2 代表图书、杂志、报纸出版数量;P3代表录象和录音产品出版数量;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因此,R 1 事实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

(1)式中R 2 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计算公式为:

R 2 =S 1 +S 2(3)

式中S 1 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S 2 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而S 1 和S 2 的测度公式分别为:

S 1 =(Q 1 +Q 2 +Q 3 +Q 4 +Q 5 +Q 6)/M(4)

其中Q 1 代表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绝对数、普及率和用户数量);Q 2 代表文化设施拥有量(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和文化馆);Q 3 代表新闻设施拥有量(电台、电视台);Q 4 代表娱乐设施拥有量(电影院、剧院、体育 馆和电视机拥有量);Q 5 代表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Q 6 代表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量)。

S 2 =(T 1 +T 2 +T 3 +T 4 +T 5)/M(5)

其中T 1 代表测度范围内的识字人数(或识字率);T 2 代表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或教育机构普及率);T 3 代表科研人员数(或科研机构普及率);T 4 代表政府部门人数;T 5 代表信息咨询服务人员数。

2、数据分析

根据表1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相关系数达到了R=0.978661,可以认为信息丰裕程度和旅游收入显性相关,统计显著性检验通过。

回归方程为y^=2243.702+583.8594x^,如果x=13.837,则y=10322.56(亿),这跟2007年数据基本吻合。如此看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的确同我国的信息化程度或者信息技术紧密相关,这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 参考 文献 】

[1] 彭凤: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评析及优化[J].情报杂志,2006(6).[2] 谢康、肖静华:信息资源测度、国际比较与 中国 的战略选择[J].情报杂志,1997

(3).[3] 郑向敏: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02(1).[4] 章轶鸣、阮秀梅:试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7(9).论文网在线

第二篇: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价值链视角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快应用和发展企业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企业竞争力 价值链

21世纪,世界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元的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其经营过程、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重新塑造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模式和存在形态。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环境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进行信息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具有其他任何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点,概括地说:信息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强的渗透能力,具有更高的知识密集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济的快速增长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效益潜能是无法想象的。

1、竞争思维的改变

企业面对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越来越重视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能够综合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新的技术,并将技术优势不断附加到产品和服务中去,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竞争平台的改变

经济的全球化使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家和地区的范围内,世界市场已成为共同的竞争舞台同时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低成本高效率和大范围营销的优势正逐渐侵蚀着实物经济运作模式,从而使网络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平台。

3、竞争速度的改变

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加速了市场的变化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批量生产不断减少从而使企业竞争越来越成为速度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不是大的打败小的,而是快的打

败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根据客户需要不断调整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动向的响应速度,已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4、竞争资源的改变

由于品牌、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据库、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投资的重点从有形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战略

当今,信息化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的成功除了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外,更大程度上则取决于IT环境。信息技术除了对企业有直接的影响外,其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能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第三篇: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王敏 王敏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 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协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字: 贸易、经济、商品、结构 正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7.1%,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同其它各国一样,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影响,我国政界和学界表现出高度重视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倾向。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

进口贸易指一国向他国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生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全部贸易性业务。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因素:(1)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2)汇率;(3)贸易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其衡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素: 供给因素及需求因素。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1980^-2007年这二十年间,外贸总量从1980年的57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7年165295.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年均增长122.4%。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从1980年的298.8亿元和27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2679.0亿元和92616.7亿元,不考虑物价

[l]

王敏 王敏

指数影响,年均增长100.7%和123.2%0。而我国的GDP增长也“不甘示弱”,从当初的4517.8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惊人。[2]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出口方面,国家通过出口 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地扩大出口,而对进口却实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 税限制措施。

1.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低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口贸易的认 识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一是外扎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的误区。2005 年底我国外旅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金融安全的程度并不在于外汇储备多少,因为投机资金数量要远远大于任何国家外11储备数额,真正的危机是国外投机资金利用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二是出口越多国家越有实力。实际上出口创造的外汇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货币符号而己,只有将外汇花出去才能获得实际的财富。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多只能说明中国在为世界“打工”,世界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2.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进口比重较高,技术进 口比重较低;二是高附加值原料材料进口较多,低附加值原材料进口较少;三是 技术设备进口用于加工行业的较多,用于原材料工业的较少。这种进口商品结构 是由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同时也将对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 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阻碍。3.加工贸易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 动作用相对较小。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短缺产品开 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生产 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 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 更是严重依赖进口。三.我国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王敏 王敏

从建国至今,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占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比重则相应下降。70年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始终处于高位水平。[3]由上表可见,现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是:

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工业原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上。

2、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设备及工业原料进口占支配地位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两个主要类别(化学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6年的56.1;相应地,作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0.8%下降到2006年的11.0%。这说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3、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及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能源物资已主要依靠进口。四.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长,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

王敏 王敏

GDP增长率的提高。所以说,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保持以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为主的格局,进口在一定时期中增加较快,甚至出现适度的贸易逆差也是可以容忍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美国先进技术进口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断增长,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要归功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的进口,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1981年至2007年这27年间,相比于出口增长率,我国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曲线更加吻合。特别是1991年以来,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波动更加一致。总体来看,GDP与进口的波动平均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与我国进口以投资品为主的情况符合。出口增长波动情况,与GDP增长率波动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进口要小。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与推测相关性较强,进口贸易促进了要素供给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需求角度)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工十G+(EX-IM),进口是国民收入的负向因子,进口会挤占进口国的资金和市场,削弱进口国的内需,这些都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从系统角度来看,国民经济也是一种系统,是由进口、出口、投资、消费等诸要素构成的,各要素间及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4]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很快增长。进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84年以前较低,之后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近年呈基本稳定趋势。我国进口增幅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波动基本一致,仅1998年出现反向情况。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大于出口仅有9年,其余均为顺差,自1993年以来,己有连续14年的顺差。近年来,进口与出口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78.5%。进口增长波动与出口增长波动有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结论和推测2:进口贸易增幅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者的增幅波动都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进口贸易与这三者关联程度较强,且进口促进了这三者的增长。

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进口商品结构角度)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口商品结构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两大

王敏 王敏

类内部又各分为五个小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合理的进口产品结构。不同类的商品会对经济增长起增长或抑制作用。比如,某些初级产品的 进口会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这些显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地,含有大量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造成与国内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与推测3:不同的进口商品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起不同的作 用。

五.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

从前文的实证可知,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进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进口贸易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上说,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资本品的进口则有利于经济增长。[5] 1.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

通过进口贸易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其一,更多种类中间产品能够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进口国不必对新的中间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其二,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刺激进口国对这些产品的学习和模仿,甚至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这就是所谓的的技术外溢,本国通过进口贸易直接分享到了出口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口贸易促进竞争:外国商品意味着外国企业加入了竞争,这迫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这本身就意味着丁FP的增长。

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的增长。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设备,提升了进口国加工制造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逐步开始品牌化经营,占有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王敏 王敏

(2)进口贸易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一定条件下,进口可以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是增加就业,人们总是担心进口会冲击国内产业,增加失业。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情形不同而不同,与进口国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弹性有关。在灵活的经济结构中,如果高效率产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或较高的就业弹性,进口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即就业弹性高的产业比就业弹性低的产业更能吸纳就业。对我国而言,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增加就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干中学”,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设备、仪器等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技术模仿、学习机会,在“干中学”过程中,必然会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本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当然,这种“干中学”也是有条件的,即工人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从事崭新的工作,持续地“沿着质量阶梯向上爬行”。(3)进口贸易改善资源瓶颈

进口贸易的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克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的限制,给本国或地区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和运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进口贸易关系到该国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甚至还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一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来说,进口贸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资源察赋如何丰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国经济生产和人民消费的需要。显然,通过进口贸易途径弥补了我国生产资源的缺陷,缓解了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瓶颈,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需求角度)

从要素供给的角度分析了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现在我们从国民经 济恒等式的需求角度考虑来分析这个问题。实际上,进口贸易分别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者互相促进,存在着一种互动效应。(1)进口贸易优化国内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利于培育新的消 费需求,发现新的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进口一方面带来了国内消费者原先 从未接触的新产品,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理念,引领他们接

王敏 王敏

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的消费方式,进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刺激国内相关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汽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表 现突出。而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进口的增加。于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进口增 加—培育新的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紧接着又会带来进口的提高,所以说,进口和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着是一种互动效应,互为促进。(2)进口贸易与FDI的互动效应

FDI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转移和扩散、“干中学”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己经成为学术界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口贸易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归结于进口与FDI的互动效应。首先,进口促进了FDI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会不断增长,这就会导致外商市场驱动型的FDI。这是因为通过FDI,外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绕过关税等各种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FDI的流入又促进了本国的进口贸易。[6]首先,FDI可间接派生出进口贸易,如外国子公司的跨行业生产可能对东道国多种产业的产品产生进口需求,有的外商利用我国廉价的生产成本,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销售,这样就会增加本国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其次,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本土企业的进口,如生产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受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必须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从而使进口增加。(3)进口贸易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的增加意味着外汇需求的增加,从而缓解了本币升值的压力,进而有利 于出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的增长。进口能够满足国内对外国产品的潜在 需求,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生产,由此带动国内相关生产领域的 变化,导致新的投资生产。比如我国的彩电、手机等产业,开始时,这些消费品 都是进口的,然后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在满足国 六.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结论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从履行我国对WTO的承诺来看,我国都将面临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情况。进口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进口工作的重视和对我国进口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进口

王敏 王敏

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出口,相对忽视进口的情况,认为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国内外许多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却发现,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比出口更为显著和长期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l]亚当·斯密.国富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大卫·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5]索洛,罗伯特·M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四篇: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宁波国际博览会:现状、特点与效应分析 2.宁波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3.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问题研究 4.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5.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6.提升宁波贸易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7.宁波对外反倾销问题研究--以纺织产品为例 8.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9.温州鞋产品反倾销问题研究 10.11.12.13.14.1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欧盟两指令对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研究 宁波纺织企业应对出口设限政策发展问题研究 大桥经济效应对宁波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加快宁波中小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问题研究 16.17.18.19.20.慈溪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余姚开放型经济的新领域――服务外包发展问题研究 余姚梁弄镇灯具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发展 宁波文具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21.22.23.浙江纺织业出口优劣探讨

电子商务的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以XX企业为例 美国次贷危机的地区/行业影响分析―――以X地/行业为例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XX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市会展贸易国际化拓展思路 宁波出口产业调研

宁波家电业主要出口市场分析与拓展思路 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物流贸易现状与发展 宁波市反倾销问题初探 宁波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以XX企业为例 信用证方式的实证研究---风险与规避 服务贸易人才要求与培养方式研究

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以XX企业为例 浙江工艺品澳洲市场拓展战略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宁波港口多功能化发展思路研讨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宁波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宁波能源危机及对策研究

41、长三角/浙江省/宁波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或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42、浙江省/宁波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

4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品可以分解)

44、宁波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45、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或国际服务贸易与宁波经济)

46、新形势下宁波市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47、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宁波出口贸易

48、反倾销与宁波出口贸易

49、对外开放与宁波市保税区的发展

50、宁波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51、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调查为例

52、理论对宁波的借鉴意义问题研究

53、初探民营企业在宁波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54、初探外贸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宁波中小企业为例

55、宁波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

56、宁波市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57、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宁波市出口贸易的发展(实地调查)

58、浙江省/宁波市出口的品牌问题研究

59、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60、宁波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61、出口退税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62、美国次贷危机对宁波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启示 63、宁波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 64、宁波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65、宁波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分析 66、从对外贸易看宁波经济的发展模式 67、宁波外贸依存度分析

68、宁波服装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

69、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70、宁波市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政策 71、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72、宁波民间借贷规模与结构的实证研究 73、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差异及选择策略 74、浙江建筑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75、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环境壁垒 76、老年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 77、浙江民营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78、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几点启示 79、探讨浙江省与东盟国家贸易研究 80、浙江省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柔性研究

81、从SA8000看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82、经济全球化与宁波市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83、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的调查与研究 84、宁波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85、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研究 86、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研究 87、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88、关于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防范 89、国际贸易保险问题研究

90、国际贸易运输合同中的风险防范研究 91、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磋商问题研究 92、浅析宁波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趋向和特点 93、浙江外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94、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影响研究

96、外贸业委托代理研究

97、浙江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98、宁波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99、宁波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00、宁波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101、宁波出口贸易波动分析 102、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出口绩效分析 103、宁波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04、宁波贸易增长方式分析 105、浙江省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分析 106、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07、宁波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108、国际结算中常用支付方式比较与选择 109、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110、美元贬值对宁波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111、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与思考

112、浙江省蔬菜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 113、浙江省花卉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114、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115、浙江省桑蚕茧出口贸易经济效果分析 116、浅析宁波利用外资政策

11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宁波的机遇和对策

118、建立宁波经贸预警机制应对贸易摩擦 119、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120、分析绿色壁垒对宁波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第五篇:浅谈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以来,由美国住房次级贷款危机为直接起因而导致的美国和全球金融动荡呈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并将严重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为此,国际社会协调行动,采取多种措施,近期各国政府宣布的救市资金计划已3万亿美元,以期重拾信心。稳定市场。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8万多亿美元,金融动荡尤其是美元币值的变动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开放和金融资产的质量,我国外汇储备问题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二战至今,由于美元具有世界货币的作用,充当了国际外汇储备资产。

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四个字不放。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既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也反映出目前我国经济对外需和外资的较强依赖。

(二)制度性原因

第一,强制性结售汇制。1994年我国实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和“三取消”。这一改革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并在短期之内集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企业强制结售汇制度和银行结售周转头寸限制等政策,造成国内企业和个人的持汇需求无法满足。而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较多地使用基础货币购买外汇,也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性增长。

第二,人民币小幅升值。07-08年,人民币小幅升值,中央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一再调高利率,而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对汇率、利率等经济指标变化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在逐利意识的驱动下,国内外企业与个人想方设法增持人民币资产、减持人民币负债,增持美元负债、减持美元资产,使大量资本流入国内。

第三,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外向型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们需要外汇资金、技术和增加就业,所以,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同时,实行吸引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均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这使得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

(三)内生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也造成了外汇储备的增长,这也是目前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高投资率,使得产能大量增加,同时高储蓄和低消费.又使得国内产品必须到国际市场寻找销路,在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支持下,我国的国勋i收支连续出现顺差,而国际收支顺差又是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

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资信

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改善了我国外汇供给的短缺情况,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而且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坚定社会各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心。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

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对外汇和本币的抛售或收购等操作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从而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从容地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的要求。

(三)为人民币最终可自由兑换创造了条件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

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从而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四)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一方面,由于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

三、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不断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交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投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账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二)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大规模增长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风险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日和欧元资产,近年来,外币汇率持续走低,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

(三)加剧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

随着我国商品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逐步出现了扩大之势。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已经被欧美等一些国家列为反倾销的头号目标,所以针对我国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反倾销

调查案件接连不断,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这其中确实有部分行为是由于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对相关国家产生一定影响,但更多是由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过大,带来外汇储备的快速激增,使得欧美等一些国家大做文章,施加种种压力。这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改变国内消费不足的局面已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四)在一定程度上将引发中国债务危机

政府为吸收非贸易领域内的外汇,需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为减轻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需要发行大量的央行票据或国债去回笼货币。如果我们把发行货币理解成增加政府的隐性债务,那么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过程可以看成中国政府以扩大债务为代价兑换外币资产的过程。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显性的中央政府内债也急剧增长。

(五)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

高额的外汇储备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依靠低层次的出口产品结构和粗放型的“以量取胜”的贸易增长方式来保持经常项目顺差,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六)引致流动性过剩

高额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太大问题。我国央行发行货币主要有两个口子:一个是“再贷款”,就是央行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通过向商业性的各类金融机构放贷而实现对货币的供应;另一个是“人民币的外贴款”,也就是央行为了购买社会上的各类外汇而发行货币,通过对外汇的收购而实现对货币的供应。上述两个口子所供应出来的货币,在实践中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若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了货币需要量,那就会形成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四、总结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时下.众多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嗷嗷待哺,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巨额资金。但我们这样一个“穷国”花费巨大代价换来的外汇,却以较低的利率借给一直实行高消费的“富国”,这样只是资源的浪费。在成为世界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三大净资本输出国,自2002年以来资本输出每年增长50%,在付出巨大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前提下,持有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且远远超过了出口、偿还外债等经济活动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的外汇储备,这样做是弊大于利。

针对外汇储备增才过快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财政货币政策要努力提高国内最终消费水平,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净出口的依赖性。为此,需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尤其是要增加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霞。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引导城乡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应当指出的是,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对提高国内消费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善城乡经济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同时,应当推行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增加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支出,改善农民的消费型支出结构,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财政政策必须加快其公共财政职能的转型和建没,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当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融资环境,注重利率与信贷的调整对消费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降低中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减轻国际收支对国内流动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压力。在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税率,进一步完善内外企业的税负负担,按照统一的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负,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符合围内消费需求的产业和行业中去。在中困的利率政策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制约的情况下,应当对国外流人到中同的短期资本开征托宾税和资本利得税。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当进一步改革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管理,鼓励私人资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同时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通过适度的升值减轻国际收支的压力。

我们要在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增长的问题,积极地采取相关政策,控制外汇储备于合理的范围。

下载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信息技术对旅游增长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的经济、社会、市政等系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机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区际间产业扩张;另一种是......

    信息技术对体育课的影响范文

    信息技术对体育课的影响 欧磊 目前,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门学科而存......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里,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都是重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整合》后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来。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我在信息技术辅助的英语教学上......

    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

    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杨宁孙宁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摘 要: 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让企业面临......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分析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育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