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面社会矛盾,应当取消“零信访”
直面社会矛盾,应当取消“零信访”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盛昌黎就“两高报告”指出,目前许多地方将信访量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不合理,尤其是“零信访”的口号应该取消。
概括起来,盛昌黎委员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信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意见,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二是信访的功能不可抹杀,而“零信访”则可能会堵塞言路,加深公民与政府之间的隔阂。
前者论的是权利。如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意味着信访本是宪法权利,出现信访不过是公民行使这一权利的结果,是民众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实现的合法自救。公安部信访办也曾表示,大多数信访群众的诉求都是有道理的。
后者论的是政治传播的效果。信访工作既是架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观察政府与社会的窗口。一方面,透过信访,政府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差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就维护社会公正与扼制贪污腐败而言,信访可以说是一个“警报器”。如果片面追求“零信访”,既否定了信访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掩盖甚至压制了社会矛盾,为不必要的冲突埋下伏笔。
事实也一次次证明,压低信访量从来不能真正解决信访问题,而将“零信访”作为口号与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常常会矫枉过正,适得其反。在转型时期,随着利益的不断分化,社会矛盾突显,即使信访量增加一些,也是这个时代应有的特征,地方管理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处理,而不要把信访都看成是“惹是生非”、给地方政府或者基层单位“抹黑”。
当然,谁都不愿意看到信访现象的出现,如果一个地区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信访,那当然是值得祝贺的。但需要警惕的是,我们生活在“初级阶段”,对许多地方来说,追求“零信访”的“政治洁癖”,注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信访数量虽然可以作为民情的一种参考,但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当“零信访”成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实际上是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制造了压力,并将这种压力在其传递过程中放大。
显而易见,正是因为“零信访”目标对利益相关的权力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形成政治压力,所以,为了追求“零信访”,有些部门或者决策者可能会不遗余力地孤立、打压其治下的正在或者可能上访的民众。甚至,为了完成“零信访”的政治任务,一些原本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也会因为某种荒诞的逻辑而有意拖延。简而言之,“零信访”这一制度设计所导致的结果是:于政府于民众,皆是受损而不受益。
既然追求“零信访”在许多地方从一开始便已经沦为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那么,取消“零信访”考核目标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在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消除信访不应该成为政府的目的,政府真正要努力做的是消除导致信访不断出现的根源,如社会不公正,地方政府或司法部门对民众权利的侵害,社会成员之间的弱肉强食等,而不是消除信访本身。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渐渐接近“零信访”,达至社会的和谐。
第二篇:信访信息零报告情况
仁怀市计生系统
年 月 日信访信息
“零报告”情况
一、当日上访情况
接访领导,共计接访 批次 人次,接访内容: ;处理情况:其中集体访 批次 人次,主要诉求: 处理情况:
二、当日可能到遵赴省进京访情况
到遵情况: 赴省情况: 进京情况:
三、当日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隐患情况。
矛盾纠纷: 信访案件:
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隐患情况:
四、重要重点人员的稳控情况
五马镇(街道)计生办
年 月 日
(注:此表请在当日15:00时前传真到市计生局法规宣教股,传真号码:2235976,星期
六、星期日照传。)
第三篇:当代中国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
当代中国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治的不断发展,信访制度的存废问题引起了众人的讨论以及领导的关注。鉴于现实中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部分一线工作的人员甚至提出应当撤销信访局(办),取消中国信访制度。其理由是:倾全市之力解决的信访问题还不如新冒出来的问题多,导致信访案件越来越多,信访局的基本功能已然丧失。
这一话题引起了我们反方的深思,对信访机构的存废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思考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信访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还没有一个可以替代它的机制,因此,在中国当前政治体制下,信访机构不但不能取消,反而应当加强。
理由如下:
1、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问题层出不穷,法律商未完善,依靠法律不能够解决全部问题。所以,信访制度从某一层面说给了普通百姓获取救济,反映问题的渠道。虽说近年来救济渠道堵塞,矛盾积累。大量的群众上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如今信访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就轻易地将其取消,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改进,以此维护社会和谐。
2、国民的素质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解决问题的途径倾向于信访渠道。非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往往较低,他们有时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但信访制度给他们提供了向领导求助的机会,虽说,有人会就此质疑质疑:是不是信访制度的存在会因此使得人们更习惯于上访而不是上法院,找领导而不是找代表。但我们反方认为:若是信访接待更加专业化,完全可以用法律的手段来帮助前来上访的困难民众。
3、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信访制度是法律、司法以外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稳压器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信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好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商讨和总结,或许能够完善当今中国的法律。
鉴于以上三点,我们反方认为:信访制度只能逐步完善,不可能取消。
第四篇:参与基层政府信访化解社会矛盾
律师参与信访调解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为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按照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2013年5月15日,山东淄明律师事务所与区某镇人民政府签署书面协议,规范律师参与基层信访活动。
协议规定律师配合司法所、信访办为来访群众、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镇政府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服务,为基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法律帮助。为更好的履行协议内容,淄明所在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律师参与社会矛盾调处值班规定》,并对参与信访活动的律师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
自2013年5月17日起,每周五上午,淄明律师准时到司法所办公地点,为来访的群众、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另外,淄明所还制定律师值班时间表、值班地点、《值班律师业务流程》及值班纪律,规范律师服务,强化值班律师的责任。2013年5月27日
第五篇:当今中国是否应当取消节假日调休制度
当今中国是否应当取消节假日调休制度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好,大家好!节假日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利用这个时间去休闲,放松,团聚。所以,如何放假成了民众关注的热点。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就是当今中国是否应当取消节假日调休制度。首先让我们先明确下定义,节假日调休制度是指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我方的观点是,节假日调休制度不应该取消。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节假日调休制度更方便人们的生活。集中休假的方式既减少了人们来回奔波之苦,又有利于人们更加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假期计划。如果假期分开来放,在时间较短的假期中,即使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考虑到时间,也许我们的假期就会在电视机和网络中度过。但是当我们集中休假,一天的假期成了三天,我们真的可以在充足的假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急急忙忙,担心明天的工作。所以,节假日调休给居民出行,购物,休闲等提供了便利。
第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集中休假延长人的休假时间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考虑国民旅游的需求,符合节假日安排的规则。而且,小假期能使旅游景点的人流分散。其次,集中休假能尽可能减少节假日期间生产力的损失,减少了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冲击,更有利于企业安排生产。再其次,集中休假鼓励国民消费,由其引起的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了市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假期经济有利于启动市场,拉动内需,增强经济活力,假期经济有效地带动了旅游业,餐饮业,商品,零售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节假日调休制度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支持统一假期,这样家人和朋友才有更多的机会聚在一起,在外工作的人才能在节假日会回家。在重阳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我们应该回家,无论是团圆赏月,还是缅怀先人,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才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如果不调休,一天的节日假期,对于外地工作的人怎么能回家团聚呢!集中休假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才是节日假期真正的意义。
当然调休制度,可能会打乱部分人的生物钟,但是想要一份更大的自由,就要为此付出较小的代价,得失相抵,对多数人来说,节假日调休得大于失。综上 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不应当取消节假日调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