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要素
论文写作指导
一、强化文体意识
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议论文必须要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写议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
2、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分论点。
3、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应当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
4、议论文的文字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举例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最好是一个(强迫自己对其分解)。在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
5、要以理服人,材料与观点必须有一种很紧密的因果关系。
三、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类比论证、事理论证等。
四、说理方法
假言因果法、论据引申法、例后解说法、正反对比法等。
要把文章写成议论文而非证明文,必须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例子举完了,马上紧接着这个例子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
1、假言因果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议论一: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议论二: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提示: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论据引申法:从某个事例里面,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事例: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
①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②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③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3、例后解说法:解说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
事例: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议论: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明了什么?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4、正反论证法: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例子和一个反面例子,还要对这两个例子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对照性分析。事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议论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议论: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提示:正反论证法重在分析,不重例子。跟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事不是一回事。
引用名言名句,仅仅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最好也能分析一下引用的话,这叫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事例: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契诃夫的话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但说服力很强吗?
议论: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关于提高写作水平的建议
多看一点好的作文,多看有评语的作文,而且要讲究步骤:
第一步先看题目;
第二步想,要我写这个,我怎么写;
第三步看文章,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
第四步分析,人家的写法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自己刚才想的写法是不是也有比他强的,他这个写法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我刚才想的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提高。
第五步看评语,老师怎么评的,老师说的这篇文章的优点缺点,跟你刚才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样不一样。
练习一:在下面的故事后面加段议论,论证“人生只有经
过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或者
论证“人生需要要激情”).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开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都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
溢 ?关键在于两种不同温度的水.茶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开花,在暴雨中成长,在火焰上焙制.没有更多在沸水中的磨砺,怎能使那种浸渍在茶叶血液里的清香散发出来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
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在体味到
生活的原味与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为什么同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溢 ?关键在于两种不同温度的水.人生如茶,那生命的激情就如同那沸腾的开水.没有沸腾的开水,冲不出茶叶的芳香;没有生命的激情,激不起生命的浪花.心灰意冷,庸懒懈怠只能消磨人的毅志.
第二篇:剧本写作要素
剧本写作要素
跨越时空是剧本的根本
矛盾冲突是剧本的关键
个性语言是剧本的灵魂
剧本的三要素是: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空镜、画面淡出、画面淡入、画外音、推出片名、画面重叠……
影视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要一一考虑周全。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一、取材
要把写作的素材转化成戏剧要素,最重要的是要把上述要素进一步铺陈为一部有首有尾的戏剧。以丰富的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把剧本情节的首尾洽当的连接起来。一般而言,剧本要求把内容情节限制在几个场景之中,其中的时间、人物、剧情发展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以便下一场剧情的进行与发展。这在取材的时候一定要找出重点部分,但同时也要求剧情的连贯性。
二、主题
取材之后你要选择一个表现主题。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所以我们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并且从始到终要跟着主题进行剧本的情节内容。
三、语言风格
想要用文字创作,最先想到的因素之一就是语言风格的问题。戏剧写作的情形也差不多。戏剧的语言除了推动剧情外,并且是营造整出戏适当气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语言风格的取材的范围越广,所能表现的空间也越大。
四、创造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全剧必须围绕着一个贯穿冲突展开情节。基本要求是,冲突展开要早,开门见宝;冲突发展要绕,出人意料;冲突高潮要饱,扣人心窍;结束冲突要巧,别没完没了。冲突每一次较量就是一个情节段落,而每一个段落的内部又有着各自的启、承、转、合。剧本创作中连贯的剧情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剧作一般有很多的伏笔,前面的伏笔为后面剧情的发展作好的铺垫。在剧本的创作中为了达到影片效果的吸引力,就需要制造紧张的场面情节,创造表面张力。
五、写剧本的禁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故事太多枝节。
六、发展形势
无论怎样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仍是要考虑观众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让剧本的创作更适合人们的需要,来达到自己身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影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如何塑造人物。他认为基本方法是:始终让人物处于困境之中;让观众同情你的人物;保持人物的主动性;找到形成人物成长的情节,而“这样的情节便是塑造人物的必需场面”。
应当说,作者所提供的“基本方法”,不失为传统影视美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作者并未提及除此之外是否还有与此“基本方法”大相径庭的其他方法,那么,我觉得对此便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以就正于作者。
在研讨影视剧人物塑造是否还有另一种方法以前,首先要说明影视剧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戏剧性结构,另一种则是开放式的散文性结构。影视剧的人物塑造,大致与这两种不同的结构相对应。
周涌先生论述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其结构基本上可统属于戏剧性结构(也包括某些情节小说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相当重视情节的因果关系,并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这个情节层次逐步展开,其戏剧事件安排比较严谨,通过巧妙的情节起伏跌宕加以线性安排,以戏剧高潮使观众的感情达到顶点。正如美国电视艺术家赛德•菲尔法所说,这种结构形式是“典范的、行之有效的,它是一部好的电视剧本的基础”。但是,也恰如我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所指出,这种封闭式的戏剧式结构,“着重表现一时一事的具体结果,情节自成起讫。事件带有孤立和静止的特征,是生活的特例而不是生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自在自为的完形之物,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作品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②
与以上这种戏剧性结构相对应的,就是戏剧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正因为戏剧性结构要求以矛盾冲突为剧作基础,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以步步相逼、场场推进的形势去发展剧情;以集中、完整的情节保证整体的匀称谨严、有始有终,那么在这种结构框架中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正与周涌先生所归纳的几条颇为一致。比如说,他要求人物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其“最大秘诀便是不断地把人物逼入绝境。只有困境中的人物才是„有戏‟的”;要让观众同情剧中人物,其“秘诀”有效办法是“让好人遭难,坏人暂时得志”;而保持人物的生动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事件与人物动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设计“必需场面”时,要使人物相互关系的变化“促成人物性格的发展,使人物从初始状态到达最终状态”。不难看出,作者所讲解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完全符合封闭式戏剧性结构方式规律的。
周涌先生特别告诫读者:“记住,当你的人物被动地遭遇事件时,不要让他光是做出反应,你应当设法使人物的反应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并且让他的行为成为以后事件的动因”。作者的这一观点,恰是典型的戏剧性结构塑造人物的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名剧中,其例证可谓俯拾皆是。假如套用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所绘制的初始阶段——A(剧情进展)——B(剧情跌宕)——C(剧情上升)——最终状态(大结局)的这种戏剧结构样式来简单分析《白蛇传》、《西厢记》等
古代作品,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经典名作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与周涌先生讲述的“基本方法”真是丝丝入扣。
以《白蛇传》为例。许仙游西湖,与白娘子相逢于断桥雨中(初始阶段);两人一见钟情,堕入爱河(剧情进展);许仙发现白娘子是白蛇,而采取“主动的行为”去找法海(剧情跌宕);由于这一“行为”“成为以后事件的动因”,法海与白娘子斗法,造成水漫金山(剧情上升);白娘子被镇雷峰塔,小青搭救,许仙与白娘子团圆(结局)。
由此看来,周涌先生的讲述虽然仍嫌粗糙,但依然作出了较为精当的总结。然而,他的文章毕竟只谈及塑造人物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只着重于方法之一而并非所有方法;冠之于“基本方法”而不涉及另一种与之颉颃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编导(特别是初学者)就有可能造成误导。
在粗略谈毕传统的封闭式的戏剧性结构及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影视剧塑造人物方法之后,我们就应当对另一种结构及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塑造人物方法予以简明阐述。这就是开放式的散文性结构和与此对应的人物塑造方法。
所谓散文性结构,是与戏剧性结构迥然不同的另一种影视结构形式。1986年版的《电影艺术辞典》对此作过详尽说明:“它与文学中的散文样式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不太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高潮和结局等结构要素,也没有显露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它或者侧重表达含义,或者追求传达哲理,文体灵活多变,取材自由,在近似散乱中蕴涵着真挚、深沉的情感,因而使这种独特的叙述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还应当补充说明的是,散文式结构与戏剧性结构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与后者相对立的非线性结构方法。
由此出发,周涌先生所绘制的初始阶段至ABC再到结局的这种戏剧性线性结构图,在散文式结构中即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套用。作为开放型的散文性结构,它决不进行自我封闭,结构趋于松缓散漫,故事情节采取并列式进展,构成全片的每个片断和组成部分均不为戏剧高潮而汇聚、积累、上升,而是各有主张,自行其道。它有意识地让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评论,造成家庭式、茶座式的活跃氛围,促使与鼓励观众在独立思考后转入自我社会实践。应当说,这种复眼式捕捉事物与对象的结构,整部作品无始无终、逼近现实的手法,更具有深刻的现代性,更富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如果说,具有首尾贯穿的矛盾冲突的行动,有完整的开端、纠葛、发展、高潮和结局的传统性结构是布莱希特所说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那么,开放型的散文化结构更贴近布氏本人所创造的叙事诗体戏剧手法。与散文式结构相对应的影视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当然也就与戏剧式结构的塑造人物基本方法完全不同。它不是通过人物与事件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模式,而往往貌似松散和即兴,以一个中心人物或一个静态情境来取得全剧的统一。所以,它不以人物相互冲突和情节表面紧张取胜,也没有人物关系发展的连续性。它往往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来深入表现正面素质,以接近人物情思的远近作为艺术内容的尺度。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虽然极为强调逼近现实生活,“但决不意味是自然主义,作品中的每一个片断,依然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信息提炼和加工的结晶。它们虽不是一致地导向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但却以它的丰富内涵,构筑了作品的典型形象”。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利于主题深化而饶有诗意,便于生活揭示而引发共鸣,亦即雷诺阿所说,是“一个主题的多次复奏”,薄“情节”(并非没有情节)而厚“情境”(并非止于情境),在西方电影中已形成流派,大量运用并卓有成效,出现了一大批诸如《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野草莓》、《公民凯恩》等等优秀影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散文式结构塑造人物的佳作,同样也不断涌现,例如影片《黄土地》、《猎场扎撒》、《海滩》、《青春祭》,电视剧《新闻启示录》、《一个女记者的画外音》、《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寻找回来的世界》等等,都是在观众中颇有影响的作品。
为了与戏剧性结构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一个比较,我们不妨对已故著名女导演张暖忻所拍摄的电影《青春祭》略作分析。
《青春祭》是一部描写知识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在西南边陲傣乡插队落户的故事片。女主人公李纯离开了父母,与同学们来到傣家山寨,住在小寨合作社社长家里。假如按照戏剧性结构方法,李纯与她的同学应当与周围的乡民形成悲欢离合的关系,从而推进剧情的发展。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从李纯扎根山寨开始,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是她观看傣家姑娘傍晚游泳;她参加评工分会议;她接触老哑巴和一百零四岁的奶奶;她到集市上买书;她与“大哥”纯真的交往;她为傣族儿童上体育课;老奶奶“伢”的去世……最后的影片结局,也完全脱离了戏剧结构应有的“大高潮”形式,而只是李纯独自一人,在落日中穿行在茅草地上,以旁白讲明,“多少年来,我常常梦见那个地方”。
影片《青春祭》的结构方式以及主要人物李纯、伢、大哥、哑巴等等的描述,显然是同周先生要求影视剧编导必须“记住”的创作规律背道而弛的。偶然,正因为《青春祭》的导演张暖忻敢于以散文式结构进行影片塑造人物的新尝试,使这部影片带有强烈的创新冲击力,在国内外专家和观众中都获得普遍的赞同与好评,成为新时期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标志是对戏剧性的彻底消融”。“如果说《沙鸥》是把戏剧性从外部冲突转向了内心,后来的《城南旧事》和《乡音》是对戏剧冲突实施淡化,《青春祭》则完全摆脱了叙事、情节对于戏剧性的依存,第一次实现了整体的非戏剧电影的散文框架。”
以上的简明阐述,我想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周涌先生推荐的影视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另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影视剧的结构归类和人物塑造方法,从来就没有固定划一的法则。本文所提及的另一种方法,也仅着眼于与戏剧式结构相对立的散文式结构,并由此相关连的影视剧人物塑的不同方法。在编导者的实际创作中,不应当也不可能受到限制和约束。他们可以从影视剧作历史沿革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剧作的时间及空间结构处理考虑,或者从叙事方式、视点结构的方面进入案头工作。即使是本文论及的两大类型,也只是大致划分,没有把小说式、诗式、报告文学式等等各种下属或相关类型及其相互融合渗透详加归纳辨析。
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每一位编导者都应当学习和掌握的。但是,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小巴斯费尔德所说:“不管存在于任何特定时代的编剧法则都可以被突破。”“没有确保编剧成功的公式。”⑥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想再引述一段克罗赛斯的论述:“编剧法则是松散的和易变的。它们经常被突破,被改变着,被改造得适合于手头的材料。它们是如此的虚幻,它们仿佛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说,它们根本不存在。”这两位外国佬的论述,当然也不需要为编导和读者们必须“记住”不可。不过,他们的话说得那么绝对,我想并非毫无道理吧。
第三篇:写作要素
从网友对典型人物报道质疑说起——试析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新闻是非凡可怕的特权
转:新闻写作知识要点默认分类 2010-04-26 16:21:30 阅读129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4、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5、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6、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7、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8、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意思是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9、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0、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1、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等三种。
12、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 等三个不同部分。
13、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 中来。、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 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 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15、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16、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 等三种结构形式。
17、新闻导语的“导”字有 开始、启发、引导 三个涵义。
18、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19、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20、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21、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
22、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23、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24、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 来体现主题的。
25、通讯的特点是具有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
定义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 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8、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9、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3、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4、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5、通讯的结构——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问题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
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第四篇:通讯稿的写作要素
★通讯稿
一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二 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三 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四 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确立明确的主题;
(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范文:
让心灵沐浴朝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10日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活动由调查开始,小分队队员走访了秦淮区小西湖社区、岔路社区、大众书局以及网吧等公共场所,并在这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并把问卷结果反馈给了心理咨询部门。接着队员们到新街口等繁华地段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的签名征集活动。小分队还引起了几位外国游客的关注,他们不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主动帮小分队进行宣传„„
小分队还来到了聋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和这些特殊学生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最后,小分队在小西湖社区给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从航天概论到电脑操作再到心理知识,无一不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够长期开展类似活动。另外,此次活动得到了《现代快报》的关注。
●普通通讯稿三步走
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
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
采访技巧
一 常用的提问方式 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记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外部神态自然轻松,然后发挥“磨功”,与采访对象“闲泡”,力争做到: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正面激问式。就是平常所说的“激将法”,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二 提问的注意事项
俗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除了突发事件要靠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对非突发事件采访前,作为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考虑好向被采访对象提问什么,在采访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时,尽管一时难以弄懂深奥的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一些术语或行话应有所了解,否则采访也难以到位。
如果有可能,应该详细列出提问的问题,特别重要的采访更应列出采访提纲,并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出应对措施,以防“卡壳”陷入被动。例如,对于出租车“套牌车”问题,如果记者在事先不懂何为“套牌车”,也不做任何了解就向有关部门什么是套牌车,不仅浪费时间不说,记者的职业素养恐怕也会被别人打上问号。
提问要简洁通俗,要具体。试想,被采访对象连记者提问的问题都没听明白,他的回答又怎么能够令人满意。有时,提问的问题过于笼统,或不着边际,令被采访对象也难以回答,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泛泛回答的现象。特别是有的被采访对象,尽管讲不到点子上,但侃侃而谈的劲头不小,如果没有抓住核心问题的明确提问,很容易导致采访“跑题”、“偏题”。
另外,在采访结束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最后复述或征求一下被采访对象的意见,一方面确认一下,另一方面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以便于被采访对象补充、解释。提问,就像出租车司机离不开方向盘一样,是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提问技巧进行有效的采访,才有可能在新闻报道中写出到位的稿件,才能实现新闻采访的目标。
三 技巧
1.“登门”之计
“登门”之计又叫“得寸进尺”,意思是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 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就好比登门槛,只要对方乐意稍稍打开一个门缝,让你登了门槛,就
有可能进入室内。因此,也有人称做“登门槛效应”。
应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不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保持稳定一致 的形象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前提。记者的“登门”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比如,有些被采访者可能身居要职,一时难以接近;有些可能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接触媒体;有些不
事张扬,不善言辞,如此等等。如果记者一见到他们就单刀直入地进行采访,不仅会显得比较
唐突,也容易被拒绝;但如若先和他们聊身体,聊健康,聊热点,“拉家常”,引他们打开话 匣子,往往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被采访者话匣子一开,也就不自觉地“卷”了进去,记者趁机按照采访提纲进行采访,他们为了不破坏自己刚刚建立的亲切、和善形象,也就不好
回绝,这样,在不经意间,记者就有可能轻松地完成采访任务。
2.“后转弯”之计
“后转弯”又叫“保面子”,意思是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保面 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谁都不想“得罪”别人。拒绝别人的要求,都会心存歉意。这个时候一旦别人再提出什 么条件,为了挽回面子,也就不好拒绝。记者的“后转弯”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
心理。一般来说,记者都愿意对名家、名人来一个独家采访,但名家、名人资历深,头衔多,人不好见,稿不好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要想达到采访的目的,不妨直接向他们提出采
访的要求,他们公务忙,社会活动多,自然不好答应。这时,记者趁机再提出一个预谋已久的
小要求,比如,不接受采访也罢,能否告诉我近来忙些什么,这两天的日程安排怎样等诸如此
类的小问题,对方也就不好拒绝了。据研究,如果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
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就是“门面”效应。
3.“因人而异”之计
“因人而异”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思是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在实践中,记者要采访的对象,应该说是一个五花八门的群体,其中有领导干部,也有 一般群众;有“大红大紫”者,也有初出茅庐、刚刚“得道”者。他们的职业、地位、性格、气质不同,对记者的采访,也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或合作,或不合作。“因人而异”之计就
是根据对象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讨好”对策。至于“放大”多少,“收敛”多少,记者
要因人、因事、因环境、因需要而定,不能过了头,变了味,给被采访者造成造作、虚假的印 象。
四、接近采访对象
1、寻找和采访对象的接近性。
记者要把握各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做一个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
2、咬住不放,敲开拒绝之门。
一旦得知采访对象的行踪或线索,紧随其后,咬住不放,直到敲开拒绝之门。
3、采取迂回战术,获取有用信息。
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记者必须从旁边寻找突破点,通过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让其自动放弃戒备之心,或是通过旁敲侧击,以此获取有用信息。
五、善于提问
1、提问要具体。
“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此类笼统、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2、提问要有特点。
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3、把问答变为交谈。
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4、学会刨根问底。
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范例
央视《面对面》栏目之《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1)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刚才说了,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并不是完全没底数的。
(2)王志:什么底数?
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
(3)王志:预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300不到400。
王岐山:对!
(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王岐山:对!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 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六、学会观察
1、环境交待背景。
2、细节构成事实。
3、神态、动作烘托人物形象。
七、几种常用的采访方式和技巧
(一)即兴采访
1、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时,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
2、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
(二)电话采访
1、特点:方便、及时、节约采访成本。
2、技巧:
(1)准备工作要充足。通话前应在纸上写出采访要点,问完一条就勾掉一条。
(2)确定对方是否具有合适的通话时间。
(3)适时结束通话。通话时间过长意味着滥用对方的善意和时间。
3、缺点:缺少对采访对象形象、神态的了解,以及采访环境的把握。
(三)网络采访
1、特点:成本更低、深度更深。
2、方式:
(1)电邮。能保证深度,但不能保证时效。
(2)QQ或者MSN。
3、实施:
(1)明确报道思路,制定采访计划。(2)获取相关背景,追踪新闻线索。
(3)归纳分析资料,仔细验证信息。
第五篇:申论写作要素
当你打定了主意考公的,就扎扎实实学一把,拼一回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拒绝失败,然而冠军只有一个。申论完整结构应该是:现象、论点、原因、对策、意义。
它与《人民日报》社论的区别是:社论是公开发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宣传作用。基本属于上对下,是可以高谈阔论,摆点儿谱的。申论是小民向领导汇报的,当然是不敢高谈阔论的,是想让领导听取意见,照此来形成决议、文件,最后实施的。
它与《南方周末》的区别:周末是民间的,站的角度是老百姓的,说错了话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建议的措施是可以听可以不听的,是更谈不上执行的。因此,说错了话是干不成坏事的。比如有政协委员建议:经济不景气期间给全国人民每人发1000元人民币,那是等于放气的。申论是公务员的,站的角度是国家的,说错了话就会办错事的。比如“农村校舍普九达标”,就会让各地人民出钱出力建成一栋栋楼房、操场最后却用来当猪圈、晒场的。
它与文件有许多相似的,就是都说现象,说意义,但文件主要是讲措施,让下面好执行。文件不需要论证。再说了,文件是长长的。申论是短短的,相当于文件的小儿科缩小版。申论还另外加了一栏:说理论证。它和有些领导同志写的调研文章相似,只是调研文章较长,它短小而已。
所以,尽管它与这三者都不同,但却可以从三者吸引营养。从社论中,学习理论;从周末中,学习社会反响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文件中,学习措施方法。
国家公布大纲里,对申论的介绍197字,字字如金。金子如下: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申论考查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分析、对策、综合等能力。
A不指定教材。
B不办培训班,不委托人办培训班。C不公布标准答案。
第一,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第二,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
第六,绝对不能抄袭资料原句,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第十六,申论的观点不能偏激
三、例子说明申论中常见错误及基本要求
问题一:所站角度在政府对立面,违背客观公正原则。
基本要求一:站在政府公务员角度看问题,以政府现行文件为标准。
问题二:语言文学化,导致不准确。基本要求二:语言平实、准确。
申论中忌用比喻句/叙述故事的语言,都是禁止的。因为领导根本没时间听你讲故事。忌问句。如设问、反问都属绝对禁忌 基本要求三:语言通俗、生动。
问题四:论点不清或干脆就没有论点。
基本要求四:观点鲜明。(这可不是我猜测的哟,试卷里面一般要求就写清楚了哦)
阅卷者看卷,首先,找论点,然后再看别的。连论点都找不出来的,别的就可以省事了,不看也罢。
题目:东有武汉1+8城市圈,西北有宜昌和襄樊两个副中心,有人说我市边缘化了。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我市该怎么办?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字数1200字以上。
我们阅卷,首先看观点(论点),从开头往后找,一般找到第三段就不再找了。许多考生写了我市的优点、缺点,但就是不说一句:对人说我市边缘化了,你怎么看的。即这种观点是对是错。就差这么一句话,也许是篇很好的文章,但阅卷者不会给你出头的机会了。申论文章一般应在简短的一句高度概括现象后,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论点就是一句话,而不要搞得一二三四,却不知所云。问题六:逻辑不清晰。反映作者思路混乱。
基本要求六:条理清晰,现象、原因、对策都要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寻。
例子: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水电资源是否开发问题上,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科学规划,多方论证,注重环保,趋利避害,适度规模,综合开发利用,为解决我国电力资源短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其原因和理由如下:
一、开发和利用怒江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我国能源建设的需要,可以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能源短缺现象。用来替代火电,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发水电,输出华东、华中甚至缅甸,既可以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有国际战略意义,符合我国经济战略规划。
三、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当地居民贫困,财政困难,而可资开发利用的资源有限,将发展水电作为支柱产业,同时,综合发展建材、交通、旅游、渔业和服务业,可以提高当地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使当地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状态。
四、适度开发,注意环保,保持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如果不掌握适度的开发规模和综合利用,就会破坏流域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如何适度规模、综合开发怒江水电资源,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一、国务院成立怒江水能开发和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相关部委组成,负责领导和协调怒江水电开发事宜。
二、成立专家委员会,对开发的规模、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以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保持生态系统,做到可持续发展。制定综合开发水电、交通、建材、旅游、渔业和服务业等的方案。防止不顾环保、用尽资源的开发方式,同时反对不顾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自然资源不予开发、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由国家、云南省、怒江州财政按比例投资入股,同时吸收民间资本,当地居民以资源入股,共同投资开发怒江水电,收益按比例分红。
四、有计划地进行移民安臵。充分保障移民的补偿费用,并按股份分红,保证他们能在迁居地安居乐业。
五、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民俗博物馆。保持其独一无二的地理奇观和珍稀动植物,以确保这一 “世界遗产”得以保存。建立民俗博物馆,对当地独特的民间文化、风俗予以开发、保留。
怒江水电开发模式也是我国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模式。通过努力,我们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比如勾画出来8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5条;二次归纳,5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
你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得是材料里面出现过的,所以抄材料得分,一般不会太低,如果你概括能力再强一点,抄出来的全是精华,恭喜你,绝对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