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14: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国家、省、市、县级):县级

课题负责人类别(主持或参与):主持人

课题成果作者:杨飞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我校自2010年5月正式启动《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中的实施步骤。伴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课题研究步入正规的研究阶段。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该项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也就了一句空话。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3.通过研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实验总结等方法。采用边应用、边开发、边研究、边反思的方法,不断积累和完善信息资源和整合经验。

四、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1.良好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研究的最有力的保障和

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较早就在我校开展。大多数教师能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自主学习增多,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也导致师生互动方式趋向于更为民主与和谐;教师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开始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教师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参加研究的10名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对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接受性,业务能力较高,有七人参与过“十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整体较高的业务水平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研究创造了重要环境。

近年来,我校依靠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六有”工程建设、“四配套”工程建设和创建“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这一契机,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学校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校园网站,配备了两个计算机室,新建了七个大屏幕多媒体教室,配备了1个软件制作室,不断满足研究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备课和教学的要求。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确保实验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初步的研究成果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现状。

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但是,还存在以下现状: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必要性,但还没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还欠缺。

2.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1)互联网上下载。(2)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3)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4)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5)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日渐丰富,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3.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的新途径。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绝不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相加,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课题组将组织教师们系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照检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两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2)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也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全员培训,大多

数教师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相对而言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比较吃力;即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手地熟练运用的问题。另外,就目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还很少。因此,还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

(3)努力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

从调查数据来看,我校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但是,不少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因此,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4)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甚至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都将成为空谈。因此,我们除了要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和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还要由教师自己进行开发,寻找和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专题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5)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能实现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六、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收获,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

1.少数实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对整合的理解还不很到位。

2.制作课件能力不高,课件档次不高,资源库建设力度尚需加强。

3.在实验前期,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不够。

4.探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修改和完善。

5.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下阶段的研究设想

1.前期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的整合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撰写了整合研究报告,以及一批论文,对信息技术与常识技能科教学整合涉及不多,今后将适当拓展一些研究内容。

2.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3.继续完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组织好理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让教师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期,并能根据教材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4.多媒体课件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向系统的资料库、教学库的方向发展,为教师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

5.如何运用在线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正因如此,“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它更象是录像,只能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其“双向交互性”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并没有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也就了一句空话。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经过研究,将探索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把电脑定义为学具,有效地辅助学生认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学首先要更加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应该少讲知识,简化头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学中应引进现代化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网络等等,以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2.未来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它是针对传统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的设计思想充分注重了人的主体性,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可供师生自主使用与组合的积件素材库,将CAI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又重新交给教师和学生。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重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在想学、乐学、会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

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让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形成特长,提高素质、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验的操作经验。

3.从媒体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4.从教学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使教学内容的星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新型教学方注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怎样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优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

根据研究计划,各年级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教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 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理论学习阶段:(2010.5—2010.9)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充分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训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分工。

(2)确定研究方向,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措施计划,完成各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实验的相关制度。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0.9—2011.6)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处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根据研究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实施。

(2)加强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类、多形式培训教师,更新观念,学习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传播理论、信息技术技能理论等先进理念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操作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听课、评议,注意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方案,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和课件、案例等,做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档案工作。

(4)边实验边总结,在适当的时候将邀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中期评估,以便调整实施计划。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1.7—2011.1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结集,教师研究个案结集等课题结题工作,并着手推广成果与后续研究工作。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保证

(一)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我们不仅思想先进,思维活跃,且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和操作实施。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杨飞同志,是运小教导副主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还多次参与市县级课题研究;林茂华同志,2009年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响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于兰梅老师,本科学历,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在市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蒋清明老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多次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张晓玲老师,响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高冬黎、王淼、刘红梅、王声红、郭玉红、程庭辉等同志的很多教育论文在省市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他们思想先进,有旺盛的精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能力胜任此项课题的研究。

(二)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奉行“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主张和全力支持申报县、市级课题,并将科研经费支出放在学校所有支出的首位,从而使本课题的科研经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课题研究经验丰富。

由于我校在前几年有几个市级“十五”课题顺利结题,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意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将为本课题的试验、论证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静乐二中

李晋生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提问形式,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课题组由我主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因此,我们对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课堂教学的有目的性、有组织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角色行为得以实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明白以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弊端,掌握提问的技能,明确提问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以及实现教学功能所需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语文课堂提问。

3.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的界定 1.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它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2.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摩调研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

研究本课题时,我们按照三个阶段来进行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2)组织进行理论学习,去外地参观学习2.展开阶段(2010年6月——2011年4月)(1)制定各研究内容实施活动计划。(2)进行经验交流,调整研究思路(3)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报告

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层面,通过理论学习、观摩访谈、听课调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其特征,找准突破口。

我们在2010年初,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读。学习了郑金洲主编的《开放教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系列丛书中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校安排,我去广州参加了为期七天的 ‚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学习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聆听了专家的报告,观看了生本课堂。

随全体语文教师去原平实验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其‚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一轮跟踪听课。并观摩了本县名师的作课。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诸多问题:‚提问过多、‘满堂问’、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忽视学生的

提问、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消极的反馈评价、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许多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为此,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并收集了有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听课、上课、评课等深入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广泛总结分析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理论的价值与实践价值,进行了总结。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一)通过研究,我们体会到了提问的技巧

1.教师要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学会‚问什么‛

(1)教师的问题应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

(3)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尺度,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饱‛;也不能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了‛。

(4)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性。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2.教师要研究教学的提问方式,学会‚怎么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理的提问的方式。(1)直问式

按照教材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或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为引起学生思考而进行直接提问。(2)逆问式

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样的问法构成

了矛盾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3)比较式

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式方法进行提问,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推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4)创造式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对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等。(5)追问式

这种问法是把知识点分解出若干个彼此相关联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学生发问。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提问策略:

1.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问的策略 2.要熟练掌握课堂提问语言的策略 3.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并重的策略

4、善于使用等候的策略

5、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

6、建立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策略

(三)通过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改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校、局领导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参加了县文教局组织的展示课活动,我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的研究,加快了我校语文课题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步伐。

(四)通过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实验以来,我们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成绩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比,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本学期的期中检测,实验班的语文成绩与与非实验班相比平均高出4分以上。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个人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的科研水平。以往一直觉得课题研究很难,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然而,通过此次个人课题研究,我明白了个人课题就是将自己的课堂当作自己研究的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个人课题就是一种行动研究。

2.课题研究使我明白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教学中还有更多的、更为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去完成,还有更多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将课题研究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续梅主编的《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

2.郑金洲主编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丛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

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调查问卷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调查问卷

(教师卷)

时间姓名所教科目

一、选择(可以多项选择)

1、你在教学准备时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

A、上网B、图书馆C、报刊杂志D、新闻媒体E、咨询周围的人

2、当你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后,你的做法是:

A、原封不动地照搬B、适当修改后应用C、结合实际修改后应用

3、一般情况下,你使用的媒体有:

A、投影仪B、录音机C、“班班通”D、网络E、其他

4、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

A、实物展台,展示教学内容B、播放录象资料C、欣赏音乐、画面

D、辅助探究性学习活动E、模拟演示实验F、其他

5、你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时间的:

A、1/2B、1/3C、1/4D、2/3E、其他

6、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间:

A、上公开课时使用B、平时教学中偶尔使用C、平时教学中经常使用

D、有素材就使用,没有素材就不用E、基本不用

7、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后:

A、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B、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明显增大了

C、学生的反响增强了,问题增多了D、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 E、使用与没使用好像没什么区别

8、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A、占用了课堂时间,减少了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B、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

C、有时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时却影响课堂教学

9、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有:

A、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C、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D、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E、为了达到学校规定F、其他

10、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

A、教师能收集到的素材随时都可以使用

B、只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 C、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使用

D、在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使用E、其他

11、你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有:

A、技能不熟悉B、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C、准备太费时

D、因设备问题,使用效果不好E、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F、其他

12、你在平常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

A、传统教学B、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C、二者相互结合13、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A、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落实新课程理念

B、有的新课程理念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C、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D、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14、你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A、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B、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等等

C、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堂所学知识

D、其他

15、你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传统教学的形式有:

A、多读、多练B、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C、游戏、表演、动手操作D、教师讲,学生听

E、其他

二、简答

1、在上述第12题所选答案中,阐述你经常采用某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原因及效果。

原因:

效果:

2、你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方法有哪些?(可用课例说明)

第五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模版]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承担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系合肥市立项课题(编号为HJG11110),该课题2011年6月进行立项申请,2012年1月立项,2012年2月举行了隆重的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解决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率为抓手,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全面提高。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的课堂高效吗?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高效的课堂?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揭示高效课堂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的生态课堂,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然而,既然名为“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其重心就必然在于一个“效”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三.课题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3.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5.形成适合我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五.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只从教师层面进行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2.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各子课题组初步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完成中期报告。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学案及教案专集,出台学校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七.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学科组进行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研究,并适时对各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与改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强化校本培训,开展了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1.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有序开展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合肥市立项课题,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为启动阶段。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课题组工作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本课题共设置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七个子课题,分别由学校中层领导或骨干教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校长室.教导处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学期至少二次课题组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会制度,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情况,以指导后期的课题研究工作。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年2月23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华明主任、孙寅生等老师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论证,他们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的立意、研究的重点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2.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课题组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论有效教学的特征》、《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研讨.教学研究及每周听评课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2012年3月22日.10月17日二天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模式。2012年11月26日,我校组织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高效点的把握各有风采,让人领悟到课堂的艺术性,在研讨中大家在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改进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物理课堂。

为扩大我校课题研究活动的成果,展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全校教师钻研业务和投身课改的热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校主办或参加了多次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2012年4月11日,巢湖市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讨会在黄麓镇中心学校召开。参加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有市教研室蒋家锁主任、物理教研员邵俊老师和全市三十余位初中毕业班物理老师。首先我校张文革、孙传翠老师给参会者上了复习观摩课,随后参会老师积极参与了评课活动并就中考物理复习进行了经验交流,邵俊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上复习观摩课的老师准备充分给大家献上了精彩的复习观摩课,最后蒋家锁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希望各位物理老师要瞄准中考方向做好复习工作。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全市中考物理复习工作,提升全市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研讨交流,让更多的教师欣赏了名师的风采,领悟了课改的真谛,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对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思考。同年4月,我校许正林老师参加了巢湖市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吴银芳老师参加了巢湖市首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并在进入合肥市的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10月23日,我校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实验技能操作单项一等奖。2012年12月21日,我校组织了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课题研究工作沙龙活动。活动由张文宏主持,要求大家畅所欲言。我校部分中层干部.教研组组长和各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沙龙活动,大家围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这二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杨四清校长希望广大教师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观察教育教学的问题。这次沙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智慧的碰撞,通过沙龙活动,大家对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决了一些课题研究过程中困扰大家的问题,特别是对导学案的制定、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及有效评价的重要性及作用的认识、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情况重要性、当堂检测的重要性以及课堂中必须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4.加强科研制度管理,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1)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为每周一次。

(2)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载体。依托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我校每学期组织二次校本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主讲人就是一线教师,每人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任务,依据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反思,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这种活动解决了部分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拓宽了大家课题研究的思路,提高了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妥善合理安排“师徒结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对”,做到有计划、有仪式、有过程、有总结。引导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成才计划,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并通过教研沙龙,将校级名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动式的专题研讨。并通过听评课,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5.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形成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如张文革主任首先带头上课题研究课,一次在全市开设示范课,一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6.开展校本调研,研究有效策略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每学期都开展了全校性的校本调研活动,调研侧重于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分别对各年级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通过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2012年12月7日,八年级全体老师在八(2)班召开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会议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就期中考试成绩及半学期以来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展开讨论。会议由教导副主任王跃青主持,全体八年级任课老师参加,张文宏副校长出席会议。

2012年12月28日,九年级组全体教师在九(2)班召开了第二次阶段检测质量分析会。会上首先由各科学科带头人对本次期中考试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周边学校的成绩进行参照比对,查找问题和不足及下阶段的主要措施,大家纷纷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措施。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大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大提高。近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或获奖论文上百篇,其中合肥市骨干教师谢玉荣《分析中考试题,提高复习效率》在2012年巢湖市中考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论文《中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如何做》获“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主办的人教网刊《滴定化学》第38期(2012年第6期)。市级以上展示课、评优课5节,其中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实验操作一等奖、许正林老师获获巢湖市政治评优课一等奖、吴银芳老师获合肥市首届初中数学综合素质大赛二等奖。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实施当堂练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旧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新理念倡导的生命化的课堂。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出示的预习案进行自学;通过阶梯性导学达成目标要求;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能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课,要精心编制预习案(可以提供自学目标、自学提示、简单练习或材料搜集等)。

第二步:学情反馈。课前教师要抽查了解学生预习中存的问题,了解学情,课前悟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放在课内,即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近共性的问题,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达和表现机会,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思维的偏差,重在思维方法的点拨。并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增减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学要求是: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以学定教。

第四步:当堂训练。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

第五步:归纳巩固。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要点,特别是方法总结。针对反馈情况,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学生课后整理预习案。

3.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档次,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途径,建立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载体的校本研训制度,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研训的积极性。

各教研组每周定期安排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者课后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骨干教师精评引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观摩研讨中,使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进行自我反思、同伴点评、学科带头人引领等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对教材教法的钻研,促进了教师形成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和专业成长的紧迫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为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实施到中期阶段,取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积累,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研究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师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推动有效教学的开展。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3.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尽量减少其局限性。

4.围绕课题,多做些调查研究,争取多出一些有质量的论文。

5.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12/31

/ 10

下载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总计划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012年4月—2012年8月) 课 题 实 施薄文君 2012年4月 计 划 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县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走进了学校课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让学生高效的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每位教师关注的。从......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湖南省吉首市双塘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 中期工作总结 依安二中 张咏梅2006年12月,我校申请的“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 课题方案 辛店学校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严峻的现实问题 生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存之道、生活之道光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难以......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播种 生根 发芽 鹿头镇吉河小学邬正国 高效课堂改革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实现“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保证。 我......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摘要】有效教学,指课堂学习中,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方法技能的行为或策略。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主动求学并自主建构是其行为......

    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双翼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将“高效课堂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