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信用卡规定
关于信用卡规定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做如下规定。
2.收银员在以POS机收取客户的款项时,如果客户是用信用卡支付的,那么,收银员应当在客户刷卡前,向客户申明,这张信用卡的持卡人是不是客户本人。
2.1 辨认客户所持的卡是否为信用卡的方法如下,A、确认卡的号码是否为凸起的数字;
B、确认卡是否有到期日期;
C、确认卡的正面左下角是否有持人姓名的拼音字母;
D、确认卡的背面中面的手写签字条的右侧是否有7位数的黑色印刷数字。
2.2 如果客户确认不是信用卡的持卡人,收银员应当要求客户以其他的结算方式(借记卡刷卡、现金、银行转账)支付款项。
2.3 如果客户确认是信用卡的持卡人,收银员应当确认信用卡是否在有效期内,信用卡上的拼音是否与客户的签名相符,信用卡背面是否已有持卡人的签名(如果信用卡背面没有客户签名,则要求客户即时在信用卡背面的签字条上签名)。确认以上三个事项无误后,方可用信用卡刷POS机,客户刷卡成功后,要求客户按信用卡背面签字条上的方式签名确认。
2.4 当收银员发现客户在POS单上的签名与信用卡后的姓名或字迹不相符时,可要求客户按信用卡背面签字条上的方式重新在POS单的空白处签一次名,如果客户的签名仍然与信用卡后的姓名或字迹不相符,则要求客户出示凭证(比如:身份证、驾驶证)证明客户就是信用卡的持卡人。否则,应当马上告知客户,该信用卡不能用于结算,要求客户以其他的支付方式,并及时把客户刚才已刷的金额退回到刚才刷卡的那张客户信用卡中。
第二篇:广发信用卡还款规定
银联跨行还款
银联跨行还款业务是我行基于银联结算平台,新增的绿色跨行还款途径。客户无需到柜台签订协议,通过我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95508、微信银行及网点柜台自助渠道即可实时开通业务,除此之外新客户还可通过申请表开通业务。客户开通业务后可登录我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或致电95508将指定他行借记卡存款转账至广发信用卡还款,更可选择自动转账(含购汇)还款方式,到期即可将他行借记卡存款自动转账或购汇还款。
申请渠道
1、网上银行:登录我行网上银行→信用卡→还款签约,选择“银联跨行还款”
2、手机银行:登录我行手机银行→信用卡→信用卡设置→还款设置,“签约类型”选择“银联跨行还款”
3、微信银行:登录微信银行,在自定义菜单选择“我的卡片”→“我要还款/还款设置”→按提示进行操作
4、易信银行:登录易信银行,在自定义菜单选择“我的卡片”→“我要还款/还款设置”→按提示进行操作5、95508:致电95508→通过身份验证→依次按1-6-3-1:
:致电95508→语音播报后按2#→通过身份验证→按1(快捷方式)
6、VTM24小时智能银行:主界面点击“一站式签约”→选择“银联跨行还款”
7、我行自助设备(ATM和CRS):插入信用卡→输入信用卡取款密码→信用卡还款→自动还款(仅支持绑定银联跨行自动还款)
8、柜台:填写《广发银行银联跨行还款服务申请表》,同时提交身份证明原件(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及复印件、借记卡原件及复印件、信用卡原件及复印件
9、申请表:填写银联跨行还款部分,同时提交借记卡复印件
操作流程
1、银联跨行自助还款(网上银行):登录我行网上银行→信用卡→信用卡还款
2、银联跨行自助还款(手机银行):登录我行手机银行→信用卡→信用卡还款
:登录我行手机银行→快捷还款(快捷方式)
3、银联跨行自助还款(95508):致电95508→通过身份验证→依次按1-6-3-4
:致电95508→语音播报后按2#→通过身份验证→按4(快捷方式)
4、银联跨行自助还款(微信银行):登录微信银行,在自定义菜单选择“我的卡片”→“我要还款/还款设置”→按提示进行操作
5、银联跨行自助还款(易信银行):登录易信银行,在自定义菜单选择“我的卡片”→“我要还款/还款设置”→按提示进行操作
6、银联跨行自动还款:每月最后还款日前1天系统自动扣款。
第三篇:信用卡消费免息规定
信用卡消费免息规定
由于对于透支的不了解,许多人都不愿透支,其实这是一种不会理财的表现。因为透支是银行 提供的一种优惠措施,如果不使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浪费。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用足免息期,才能充分发挥信用卡的理财功能。而从目前的个人征信情况 来看,巧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也能大大增加自己的信用级别。
因为客户刷卡消费的时间有先后,所以享有的免息期长短不同。比如,如果银行记
账日为每月的20日,到期还款日为每月的15日,那么如果您在某月的20日刷卡,记账日为当天,那么就必须在下个月的15日还款,就将享有25天免息期; 但如果你是当月月21日刷的卡,那么你的记账日则在下个月的20日,而最后还款日则在刷卡日后的第三个月的15日,可以享有最长55天的免息期。
因此,如果您希望获得银行更多的免息待遇,一方面需要设计自己的刷卡日期,享受到银行的最长免息期,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信用卡的透支功能相当于信用消费贷款。授信额度的高低与持卡人的信用等级有关。但如果你想申请更高的授信额度,需提供有关的资产证明,如:
房产证明、股票持有证明以及银行存款证明等,这可以帮助你提高一定的信用额度。
另外,当你透支了一定数额的款项,而又无法在免息期内全部还清时,你可以先根据你所借的数额,缴付最低还款额,然后你又能够重新使用授信额度。不过,透支部分要缴纳透支利息,以每天万分之五计息,看着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累积起来也可能要比贷款的成本还要高,所以也请你合理使用你的透支权利。
第四篇:探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立法规定
探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立法规定
摘 要:根据现行刑法及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规定,构成恶意透支犯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目的为要件;客观方面必须有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限额和规定期限”的认定应当以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的约定为标准;“催收不还”应成为认定恶意透支的必备要件,对于透支后逃避追查的持卡人可以公告催收;应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主体;恶意透支犯罪行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信用卡诈骗行为,对恶意透支犯罪行为可单独定罪。
关键词: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的一起作为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行为表现。2009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本文旨在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及完善作一粗浅分析,抛砖以引玉。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一)超过“规定的限额、期限”透支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构成恶意透支的条件之一是“超过规定的限额、期限”透支。透支限额指持卡人可透支的最高限额;透支期限指持卡人可透支款项的最长期间。如果持卡人超过规定的限额透支,发卡机构可随时催收持卡人偿还透支款项,如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予偿还透支款,则构成恶意透支。如果持卡人在规定的限额内透支,发卡机构也会按约定给持卡人寄送对帐单,催告持卡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归还透支款,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偿还透支款,也构成恶意透支。
(二)经过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
“经过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是构成恶意透支的关键要件,而且也是有关恶意透支的构成条件中争议最大的一个要件。一种观点认为,以催告次数为标准,银行对持卡人的透支一般实行三次催告,第一次发出书面通知催告还款,第二次工作人员上门索要,第三次诉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三次催收无效,即可认定拒不归还。另有学者认为,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作为认定的标准,即“收到发卡机构催收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是催收不还。第二种见解是学界的通说。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由于是否构成超期限透支要等到发卡行规定的还款时间才可以确定,而且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透支数额不大,要最后认定持卡人的行为构成恶意透支,必须经过三次催要;对于一般的超限额透支也应该坚持三次催收;对于尽管持卡人并没有超额透支但是由于信用卡本身信用额度大,因而透支款数额巨大,而有明显超期限恶意透支嫌疑的场合,或者持卡人短时间内频繁透支,超过规定限额因而具有很大超限额恶意透支的场合,可以适当放宽上述标准。解释第六条中的“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说法显然是对这两种观点作了折中的选择。
(三)数额较大
只有催收不还的透支款项达到数额较大的,才可能构成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根据解释,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而且解释还对恶意透支的数额范围作了限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构成恶意透支犯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何认定恶意透支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解释也作了比较周延的规定:“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笔者认为,主要还是结合持卡人的客观行为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综合加以认定。如果持卡人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规定的期限透支,经过银行的催收后仍不归还,一般就可以推定持卡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从而成立恶意透支。但是如果被告人确有事实证明其不归还的原因不是主观上不想归还,而是由于其他客观因素导致无法返还或不能返还,则因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而不成立恶意透支。
二、恶意透支犯罪的立法完善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构成的完善
1.“透支限额、透支期限”标准的明确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信用卡透支最高限额(包括单笔透支限额和月透支限额)和透支最长期限的规定是其他发卡机构制定信用卡章程的规范,发卡机构关于信用卡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的规定可以在《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内浮动。因此便出现了不同的发卡机构信用卡章程规定的透支限额、透支期限各不相同的现象,同一银行发行的不同种类的信用卡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也不相同。
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有学者认为应统一以《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为标准,而不能分别以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约的规定为标准,主要理由是领用合约本质上是民事合同,以民事合同规定的标准作为刑事犯罪的罪与非罪的衡量尺度之一,从法理上看不尽合理。笔者认为,认定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应以信用卡领用合约的规定为标准。理由是,首先,信用卡领用合约的规定并不会成为认定恶意透支犯罪罪与非罪的尺度。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要以“数额较大”为要件,此“数额较大”指的是持卡人经发卡机构催收后不予归还透支款的“数额较大”,而不是指超过规定的限额透支“数额较大”,因此,认定罪与非罪最终是看持卡人恶意透支的数额是否达到了入罪的标准,与信用卡领用合约对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的规定无关。其次,如果以《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认定透支限额和透支期限的标准,将导致许多实际上的恶意透支犯罪行为不能得到刑法制裁。因此,为了避免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应该明确规定“透支限额、透支期限”的认定应以各发卡机构的信用卡章程或者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签订的领用合约为标准。
2.“催收不还”规定的完善
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尽管已经实施了超额或超期的透支行为,但经发卡机构催收后加以偿还的,则不能认定为犯罪。“催收不还”这一限制性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业带来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对恶意透支这种本质上源于金融业固有风险的投机行为,应限制使用刑罚,而“催收不还”这一要件恰有此功能,而且“催收不还”要件使恶意透支发生了质变,使它由不确定的金融风险变成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对这种已确定的关系的标的――财产权的侵犯,是刑罚发动之源。立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但是,“催收不还”作为认定恶意透支必备要件的规定确实给司法实践带来难题。笔者认为,这里可以进行公告催收,即对于在超限额或超期限透支后无法找到持卡人的,发卡银行可以进行公告催收。司法实践的困难不能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众所周知,刑法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进行最为严厉的打击,因此不能随便定性为犯罪,否则公民的权利便会轻易被侵犯。
3.犯罪主体的完善
现行刑法规定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在内。对现实中存在的单位犯罪行为,不能追究单位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也不能追究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而只能按一般的民事案件处理。
笔者认为,应规定单位可以构成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主体。首先,单位恶意透支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单位恶意透支行为相对于自然人恶意透支而言,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为单位可透支额度更大。最后,对单位恶意透支行为予以犯罪化可以更好地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
(二)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罪名的完善
虽然我国刑法将信用卡恶意透支型的犯罪与“使用伪造的、作废的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的”这几类具有明显诈骗特征的信用卡犯罪规定在一起,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毕竟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典型的信用卡诈骗犯罪。首先,犯罪主体的不同。恶意透支行为人只能是信用卡的合法使用人,其他人只能作为犯罪参加人加以考虑;而后者则是非合法持卡人所为。其次,前者的实质是非法透支,它以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主要侵害的是信用卡发行人与持卡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从根本上破坏了信用卡制度,妨碍了利用信用卡从事正常的交易活动;后者的实质是欺诈,发卡机构与诈骗行为人本来就不存在信赖关系。再者,犯罪客观方面的特殊性。从司法认定的角度,恶意透支有一个从民事法律关系到刑事法律关系的转化过程(但从存在论上,不存在此转化);而后者则是直接构成刑事法律关系。
从国外立法来看,许多国家刑法是将这种实为恶意透支性质的滥签信用卡的行为作为独立犯罪规定的。当中以德国为代表,德国第二次抗制经济犯罪法案将有权利的所有人滥用支票卡和信用卡的行为,作为单独的犯罪构成规定进德国刑法典第266b条,该条规定:因持有支票卡或信用卡,而被授予权利,在消费后,由发卡机构担任付款,如持有人滥用此种权利,并导致发卡机构的损失,处3年以下自由刑或科罚金。此外,瑞士刑法典第148条规定:虽无支付能力或无支付意愿,但仍使用信用卡或类似支付工具,意图获得财产价值上的好处,并因此损害支票出具商的财产利益,如果支票出具商和协议企业采取针对滥用支票的措施的,处5年以下监禁刑。行为人以此为职业的,处10年以上重惩役或3个月以上的监禁刑。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将恶意透支犯罪独立出来是比较适宜的。
参考文献:
[1]赵永林.信用卡安全机制与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杨兴培,李翔.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李睿.信用卡犯罪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4]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5]李邦友,高艳东.金融诈骗罪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赵秉志.金融诈骗犯罪新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7]赵秉志,许成磊.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作者简介:李慧(1983-),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知识产权。
第五篇: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现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