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制度
我市环保局信访工作制度
为认真贯彻市委发[2000]19号《我市党政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环保信访工作,完善内部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按照局党组对信访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领导局信访工作,研究提出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检查指导各站科室信访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分析研究信访工作新问题、新情况,领导小组会议每年不少于四次,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
(二)信访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职责:上下联系,横向协调。受理来信来访和电话投诉的登记、接待,送领导阅批,按批示落实有关站室,并做好促查工作。汇总信访的统计,总结工作,制订计划,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信访工作制度
(一)局党组、局务会议把信访工作作为本部门整个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对本单位信访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信访专题研究每年不少于二次。
(二)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直接寄给局领导本人、办公室送批和上级部门转办的群众来信,有关领导应及时阅批,并交给有关人员办理,阅批率为100%。
(三)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每月的10号作为局领导信访接待日,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处理和解决一般性信访案件。每位领导轮流参加接待,每年每人不少于二次。
(四)领导约访制度。对疑难信访案件,在信访领导小组筛选并在提出处理预案的基础上,由局长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约访处理,约访率为100%。
(五)领导分级全案处理信访制度。对有关站科室处理不了或处理后不服的重要信访案件,由分管领导或主管信访的领导全案处理;对分管领导或主管信访的领导处理不了或处理后不服的重要信访案件,由局长全案处理。全案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局长每年不少于三件次;其他领导每人每年不少于五件次。
(六)领导牵头联合办案制度。对重大的集体上访、突发性事件和交叉信访案件,由局长牵头,抽调有关人员,协调有关单位,组成工作组联合办案。
(七)要信要访报结制度。对本单位直接受理和上级行政机关交办、转办的要信要访应在自收到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时限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90日。对上级行政机关交办、转办的要
信要访应将办理结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信访局汇报。分管范围内的要信要访按期结案率为100%,年终结案率为95%。
三、信访处理程序
(一)登记受理
1、对环境污染事件和来信来访及来电投诉登记受理;
2、送分管领导阅批;
3、根据性质分类,落实办理部门。
(二)调查核实,现场处理
1、勘查现场,了解情况,取证鉴定;
2、对于环境污染事故,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尽量减少损失,并按有关制度上报。
(三)调解处理
1、召开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参加的协调会;
2、制发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处理纪要,如涉及违法行为,按行政处罚程序执行;
3、对来信来访进行答复。
(四)结案存档
四、信访工作考核
(一)信访工作责任制是全局工作责任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年终结合各站科室目标与定量管理考核,对信访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与各站科室奖惩挂钩。
(二)每年检查二次,7月上旬对本单位信访工作进行自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总结,并将自查、考核结果和总结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信访局。
(三)对信访工作完成好、处理及时、消灭重复上访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责任性不强、不做解释工作、不予受理、拖延处理造成后果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直至纪律处分及追究法律责任。
五、信访工作要求
(一)各站科室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设立信访联络员,落实工作责任。
(二)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各自分工,主动承担本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责任。
(三)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处理信访工作,达到“三无”(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信访积案)的要求,确保社会稳定。
第二篇:环境信访工作制度
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制度
为规范环境保护局环境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信访事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访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访工作机构
县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县环境监察大队归口管理、局相关科室和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副局长为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县环境监察大队信访室为市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市环保局办公室负责环境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
二、信访工作职责
(一)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二)承办上级行政机关和本级行政机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向下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负责单位转办、交办、督办信访事项;
(四)协调处理有关信访事项,提出解决有关信访事项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查研究信访情况,及时向本级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或有关部门提供信访信息;
(六)指导、检查下级行政机关的信访工作,审查下级行政机关回复的信访事项。
(七)向信访人宣传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信访办理程序
(一)登记
1、信访人通过电话、来访、电子邮件反映的信访事项,由县环境监察大队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时间,来访人人数,信访人真实姓名、住址及通信联络情况,被反映单位名称、责任人姓名,问题发生的确切时间与地点,所反映的问题、建议和要求等。
2、信访人通过来信反映的问题,由局办公室登记、提出拟办意见,经局领导批示后,交县环境监察大队信访室或局有关部门办理。
(二)受理
1、受理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
(1)反映环境污染扰民问题;
(2)检举、揭发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环境权益的行为;
(3)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2、以下情况不予受理
(1)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
(2)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3)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已经受理并正在办理中的,信访人在规定的办理期限内再次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
3、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应当及时告知信访人;能够当场决定受理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自收到环境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姓名、住址或联系方式不清而无法联系的除外)。
(三)办理
环境信访机构对信访人所反映的问题、建议和要求予以受理的,要认真进行登记,并根据职责权限和信访事项的性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办理。
上级交办的环境信访事项,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确定办结时限。突发紧急事项,承办单位要立即办理,办理时限视情况确定为1至3天;较为紧急的,办理时限为15天;一般情况下,办理时限为60天;情况较复杂的,经本级环保局负责人批准,并向市环保局说明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应告知信访人延长理由;上级部门或领导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办理。
(四)上报与反馈
1、信访事项办结后,县环保局承办的信访件由县环保局将处理情况直接书面答复信访人,并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给市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市局机关或局属单位承办的信访件由局机关或局属单位将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后交由市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统一答复信访人。
2、信访事项处理情况报告材料必须规范,属逐级审核转报的情况报告,每一级都应有明确处理结论意见,情况报告应以正式文件上报,加盖公章。
3、对特殊情况暂时无法办结的信访事项,经批准可暂缓办结,待进一步查清、有关手续和材料齐备后再予办结。对不符合办结要求的信访事项,退回原承办单位补充查报,或重新查报。
(五)复查和复核
信访人依法对县环保部门做出的环境信访事项处理决定不服的请求,县环保局环境信访机构应自收到复查、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复核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六)结案归档
办结完毕的信访事项,按照信访编号,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统一归档。
四、信访督查督办
(一)对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访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情况进行督查。
(二)对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环境信访事项进行督查督办,督促承办单位按时办结信访事项。
(三)对县领导批示交办的环境信访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并将督查督办情况及时向作出批示的县领导反馈、报告。
(四)对各县办理的重大疑难环境信访事项进行督查、协调和指导。
(五)其他应当督查的环境信访案件。
(六)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督促承办单位及时改正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的;
2、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
3、未按规定程序反馈办理结果的;
4、办结后信访处理决定未得到落实的;
5、办理时弄虚作假的。
对多次督办仍不回复办理情况,又不说明理由的责任单位,或多次督查仍处理不力的责任单位,应责成其说明情况或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责任追究。
五、信访工作分析例会
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环境信访工作分析例会,根据环境信访工作综合情况,加强对环境信访态势、特点、成因的分析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形势研判,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信访工作分析例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召开,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每次例会要形成会议纪要,对排查出的难点、热点问题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案负责制,对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信访事项,要逐级上报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意见,包括转送、交办、督办、报结、督查、协调以及报请相关领导等,会议纪要所列出的事项由市环保局办公室负责督办。
六、本制定适用于长兴县环保局。
七、本制度即日起实行。
第三篇:环境信访工作制度
环境信访工作制度
㈠受理
⒈以来电、来访等形式向反映的环境纠纷、违法行为、问题、建议等,由污染控制科负责受理;
⒉以12369环保热线等形式反映的环境纠纷、违法行为、问题、建议等,由环境监察大队负责受理;
⒊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网络投诉)等形式反映的环境纠纷、违法行为、问题、建议等,由局办公室负责受理。
⒋省环保厅、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上级组织交办、转办或委托分局办理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由局办公室负责受理。
㈡整理
以上各受理单位按程序实施信访受理和办理登记后,统一送办公室对信访情况分类编号、登记,提出拟办意见,交主管局长阅批。
㈢阅批
主管局长提出时限要求,责成各相关责任单位调查处理。㈣调查处理
责任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依法进行处理。
㈤反馈
责任单位调查处理结束后,在办理时限内将处理结果书面报污染控制科,并向主管局长报告,向举报人反馈。其中:
⒈重要件需领导再作批示的,局公室应即送局领导阅示。⒉要求上报结果的信访件,办公室应及时上报。批转件要求上报的结果,办公室负责催报。
⒊实施信访意见反馈,凡信访署名并有联系地址的,信访办结均需征求信访人意见。意见反馈率100%。意见反馈内容:信访人对处理结果、对信访处理行政廉政行为意见、建议和要求。
㈥认真协办:各办、科、室应配合监察单位实施信访处理,积极配合,不得推诿。
㈦按期办结:信访处理应及时快捷,遵守时限。一般污染问题2-3个工作日解决;重大污染问题不超过15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经批准可延期,但延期不超过10个工作日。在延期内,办理单位每2个工作日向污染控制科以书面形式报一次办理进度。
㈧信访报告:信访案件办结后,信访案件办报材料必须由承办人和负责人签名后,按规定登记办结。报结率100%。
污染事故和纠纷查处制度
1.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举报和收到环境污染纠纷调处申请,应及时登记,在规定时间赴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理。
2.实施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处理,应根据现场情况携带必要装备和取证工具,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处置应加强个人防护,确保环境监察人员的安全。环境监察取证和防护装备须作好日常维护保养,随时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
3.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处理首先应掌握现场情况,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要做好取证工作。
4.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环境危害、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应调查环境污染损失的程度和责任,从严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5.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应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6.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分歧并申请环境保护部门调处时,应以事实为依
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并做好记录。
7.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应组织召开调解会,实行沟通,听取、质疑双方收集的证据材料,为妥善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8.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应依法达成调解协议或提出处理意见,创建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9.对环境污染事故与纠纷处理回访制度,调查和收集群众的满意度和对环境监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以科学调整或改进工作。
10.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将调查材料存档,以备查询。
第四篇: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汇报
ⅩⅩ环境信访工作汇报
ⅩⅩ区环保局
ⅩⅩ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市环保局的领导下,全局人员认真处理辖区信访案件,顺利完成了全年的信访工作任务。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666件,自办658件,转出区外办理8件。666件信访中,废水39件,约占5.9%;废气204件,约占30.6%;噪声389件,约占58.4%;固废3件,约占0.5%;建设项目13件,约占1.9%;其它18件,约占2.7%。
ⅩⅩ区作为扬州的主城区,人口和产业(特别是三产产业)密度大,环境容量小,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因而各类环境矛盾也相对突出。长期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环境信访工作,制定了环境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细则,保证了信访工作依法、及时、有序开展。在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信访量从04年的500多件,逐渐下降到08年的400多件。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省、市工商局接连出台新政,放宽市场准入、控制前置许可。随着工商新政的出台和执行,基层环保工作出现了“两少一多”的局面——项目审批受理数少了,排污收费少了,信访量却多了。项目审批甚至可以说是大幅度下滑(我区2009年项目审批1000多件,到ⅩⅩ 1
年只有500件),而信访量却大幅度增加,我区的信访量从2007年的465件又上升到了ⅩⅩ年的666件。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难题,面对人手越来越少、上级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我们更是绷紧了妥善处理信访投诉这根弦,全力以赴,力争把矛盾和难题解决在基层。
一、强化领导,以健全制度作前提保障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我局领导班子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执行“局长负责,分管局长督办,监察大队承办,各科室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加大了局领导带案下访的密度和频次。对于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批转来的信访件,局领导亲自办理。一把手主动办理疑难信访,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群众解忧,为上级解难,使很多疑难信访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班子各成员都按照分工认真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与此同时,我局还将制度建设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随着信访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局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首要前提,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执行。如每季度都对信访工作进行专门小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局长室;每月的中层以上干部工作例会上,都专门安排时间讨论疑难信访,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办法;建立了每周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在网上和单位信息
墙上公布值班局长名单,为群众投诉提供方便;随着信访量的增加,建立起了一把手局长每月带案下访、分管局长每周带案下访制度,周三和周五则是分管局长相对固定的带案下访日。遇到重大信访一把手局长随时带案下访;建立首问负责制,每天有专人负责网上接访,无论哪个渠道的投诉,都要求及时受理,及时办结,及时答复,及时反馈。通过制度建设,使我局的信访工作运转及时顺畅。
二、强化力度,以内外联动促工作成效
过去,我局的信访从接访登记到办结上报全部由监察大队一个科室处理,但面对错综复杂、面广量大的信访投诉,仅靠大队的力量往往顾此失彼、力不从心。从ⅩⅩ年开始,参照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做法,局长室对信访处理进行及时调整,由监察大队单一负责调整为办公室牵头、监察大队主办、相关科室协办的方式。具体分工为:办公室牵头并负责12369网上接访和汇报,负责收集资料与年终归档;监察大队负责信访的首先接受、登记、立案、现场调查、分类处理,凡牵涉到污控、开发等其他科室的,由大队向分管局长汇报,由分管局长将初步调查结果和处理建议以书面形式向一把手汇报,再按照一把手的批示转入相关科室处理,最后再由监察大队负责书面答复并形成季度小结和总结等。这样,监察、办公室、污控、管理等局内部科室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各负其责的良好内部工作机制。
除了强化内部协调,我们还注意取得条块部门的支持。比如,遇到无法把握的问题,我们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针对无证无照等较为复杂的信访,我们以函告形式主动联系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针对一些公开信访和群访投诉,我们利用社区、村组和物业的力量,采用三方或多方会议的形式,让投诉人、经营者、执法者、社区或物管面对面沟通与协调,让投诉人倾诉承受的损害,让经营者了解群众的诉求,也给经营者向群众解释已经做了哪些改进,还将投入多少进行哪些治理的机会,执法者也可借此机会更广泛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社区和物管则帮助双方求同存异,各方共同协商更好的解决办法,达到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目的。通过内外联动,解决了不少难点热点问题。
三、强化素质,以关心呵护促能力建设
凡事都靠人这个决定因素来解决,要想在人手少、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件信访案件在处理过程中不出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有较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作风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如何才能让基层干部自觉自愿地提高能力和作风,以应对工作的需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领导对冲在第一线处理环境信访的人员,要在工作时信任他们、在委屈时理解他们、在疲倦时呵护他们、在困难时支持他们,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自觉自愿地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辞辛苦的努力,才使得我区信访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投诉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群访事件,没有给政府和上级部门增加负担,也为维护我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问题与建议
回顾ⅩⅩ年信访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着问题和困扰:
一是基层环保部门缺少必要的监测手段,使得一些信访无法得到高效处理。
二是工商新政出台后,大部分新建项目取消了环保前置,除了引起环境投诉量大幅增加外,还使得一些虽有工商执照照但不符合环保审批的项目引起的扰民投诉,处理起来非常被动和困难。
三是基层环保执法部门人手少,工作量大,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且上级监察机构改革和重新细化配置后,基层环保部门没有对应改革,更是常常处于穷于应付的局面,长此以往,不利于稳定基层环境执法队伍。
建议:
1、针对工商局取消环保前置的问题,我局领导已与ⅩⅩ工商分局领导沟通协商,他们的答复是最好请市环保局与市
工商局对接研究,接下来才好执行,所以,能否请市局领导帮助协调此事;
2、加强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关心支持;
3、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取得上岗证,在噪声投诉这些简单的监测工作上能够及时监测及时处理并得到市站认可,这样也可以缓解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压力。
第五篇:2008年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2005年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总结
2005年,我局从实践“三个代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严格环保执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狠抓环境信访工作不放松,做到了接待、登记、回复一站式服务,提升了环境信访工作水平,起到服务经济、稳定社会的效果。下面将我局2005年环境信访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的领导,全力提升调查处理能力[范文搜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环境信访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信访调查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保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局一是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常抓的工作机制,把信访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指导信访工作;二是把信访工作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我局环境举报中心工作主要由监察支队负责,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并进行严格考核,形成了上下共同承担信访工作的局面;三是先后制定完善了《市环保局来信来访工作制度》和《市环保局领导接待日制度》,支队亦制定了一系列的信访处理的制度、程序,规范了我局信访工作从接待、登记、领导批阅、办理、督查、办结、反馈各环节严格要求,使信访工作进一步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个努力,四个不准”,即努力强化环境信访无小事观念,努力健全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努力加强环境信访队伍建设,努力化解集体和越级上访;不准把矛盾上交,不准袖手旁观,不准督办不力,不准查而无果。
二、强化服务宗旨,改变工作作风
为使环境信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做到超前防范,未雨绸缪。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主动汇报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取得人大、政协的领导和支持。我们在认真办理好人大、政协代表的提案、议案、建议的基础上,还特别邀请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就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和座谈,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二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今年以来,我局严格贯彻执行“环评法”、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减少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对需要上级审批的项目,实行领办制度,帮助建设单位协调和办理审批手续。减少环评收费,成立环境评估中心,建立项目审批专家库,面向全国帮助企业探寻先进治理技术,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采用减征排污费的措施,鼓励企业上污染治理设施。今年以来,我局严格贯彻执行“环评法”、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71项,其中执行报告书报34个,报告表24个,登记表13个,环评执行率100;当年竣工项目33个,实际执行验收33个,验收率10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47个,实际执行47个,“三同时”执行率100。严格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从源头上做好信访预防的工作。三是加大对老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清理取缔“15小”企业,从根本上减少引起环境信访的事由。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钢铁、水泥、高载能等行业全面进行清理整顿。针对全市60的烟粉尘污染来源于高载能矿热炉的现状,加大了高载能行业特别是铁合金、电石生产企业的环境治理。对全市73家电石铁合金企业148台矿热炉进行清理整顿,已对37台没有环境治理设施或经治理无法正常运行的矿热炉予以关停;对治理设施还不能达标排放或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76台矿热炉进行停产限期整改;对实现达标排放的35台矿热炉准予继续生产,并对其环境治理设施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四是在特定阶段采取特定措施,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我市危险污染源逐渐增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状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危险废物、废弃化学品及存在污染隐患的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建档工作。建立了对危险污染源日常监察机制,并制定了《乌海市环保局防范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并组织全局学习、观摩了宁波市环保局环境污染应急演练的影象资料,为我市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市政府拨款130万元为我局购置功能更加完善的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车,配备车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一套、水污染快速监测仪分析一台、测定放射源的快速监测仪一台,另外还配有车载发电机、防护服、化验分析台以及车载通讯系统,使我局的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针对我市各工业园区污染企业的特点,我局已经收集整理了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居民自我防护宣传单,并准备向工业园区周边居民发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