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时间:2019-05-12 14: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第一篇: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在自治区党委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强调,保护生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搞工业化,停下发展来保护生态,既不可能,实际上也不利于生态保护,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好草原生态。牧区推进工业化,必然会对草原生态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保护草原生态放在优先位置,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根本的问题是要兴利除弊,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牧区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布局、开发秩序、工业用水、科技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牧区推进工业化要坚持做到“四要四不能”,即:要可持续,不能搞“有水快流”;要集约发展,不能搞遍地开花;要依靠科技,不能搞粗放开发;要加强管理,不能搞无序乱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胡春华指出,可以预见,随着全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的矛盾会不断产生。我们既不能一谈发展就放弃保护,也不能一强调保护就放弃发展,要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第二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摘要:基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炼出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结果显示:现代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循环经济是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其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其中,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两者的关系进入到相互博弈的阶段,而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问题的阶段——走一条“用环境效益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从国际来看,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遭遇最多的,最难突破的就是“绿色壁垒”,这一点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我国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严重,江河湖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已逐渐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势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了严峻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核心问题。虽然如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基于生态学基本观点: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循环再生,保持生态平衡。因此,应该让二者实现良性循环:即让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让环保服务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基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因此亟需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路的探索 生态学规律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都具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有限制的供给。所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合理,科学;生态学规律之“物质输入与输出平

衡规律”——认为只有当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能保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实现协调发展。

如何处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经济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强调可持续性,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1972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被讨论。1987年,Gro Harlem Brundtland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能力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4>需求性原则 <5>高效性原则 <6>阶跃性原则。当今社会的竞争,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竞争力已经越来越转向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谁能在可持续发展上占据优势,就能在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为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因此,我国政府也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策略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当中。主要进程如下:

<1>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4>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5>2000年11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6>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7>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当今社会的现状而提出的,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都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

<2>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应该运用经济的机制鼓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过程中。

<3>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达到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统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道路的必经之路。

三,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的模式与战略。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而不是机械论理论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非线

性经济经济,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过程中得到的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因此,循环经济是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经济活动,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两高两低”,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高效经济,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的一种重要模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确定在钢铁等重点行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在重点领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试点,提出按循环模式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探索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形成若干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四,结论

从生态学的角度,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使“大自然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保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涛,徐凤君《循环经济概论》

<2> 朱鲁生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篇:胡春华讲话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1月22日下午,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会堂胜利闭幕。闭幕大会由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主持。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雷·额尔德尼、罗啸天、郝益东、云秀梅、柳秀、赵忠,大会执行主席呼尔查、杭桂林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巴特尔、任亚平、吴合春与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斯巴根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自治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全区及自治区本级预算的决议,关于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胡春华发表重要讲话。胡春华指出,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着全区各族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扬民主,共商发展大计,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次会议是一次团结鼓劲、求实奋进的大会。

胡春华指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展望“十二五”发展,我们仍处于可 1

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次大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了中央对内蒙古发展的战略要求,集中了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意愿,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区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为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定要切实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会议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会议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胡春华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全国人大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全区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意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富民强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和事关全局、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完善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实效,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胡春华最后强调,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四篇: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力于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日趋突出。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这些地区能否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尽快从“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困局中“突围”,已经成为对地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袤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区位封闭,思想保守,要素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不断催生着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冲动,保护特别是正确引导这种发展冲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冲动”产生的现实依据。以山西吕梁为例,2.1万平方公里土地下蕴藏着40种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矿藏,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54%以上,预测储量1538亿吨,仅“国宝”级的4号优质主焦煤储量就达62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9.87亿吨,而且品位高、易开采。铝土矿储量达10亿吨。然而从1971年建区到2006年这35年间,吕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843亿元,仅为2006年深圳市投资总额的66%,不足苏州市的40%。随着国内外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像吕梁这样欠发达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储备与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都相继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开发阶段。坐拥“金山”,使这些地方有了“一搏冲天”的底气和跨越崛起的“本钱”。

另一方面,产业梯次转移是“冲动”膨胀的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整合正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在日益增强的环境和市场压力下,开始在中西部建设原材料和加工基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承接更多资本和技术转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依托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加快开发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正在由迫切愿望变成现实行动。

作为一种不甘落后的发展激情,它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全面开发、加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不计后果的非理性热情,它导致的还有矿难频发、地表沉陷、大气污染、水环境恶化等苦果。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值得忧虑,发展方式也值得忧虑。其主要问题是:

环保意识与发展激情没有自觉保持同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取向偏重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速度、质量、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客观上纵容了企业先建后批、边建边批甚至不批也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发展思路、政绩观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矫正,监管弱化、环境违法的现象仍将继续蔓延。

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开发刚刚起步,众多企业还处于投资回收和原始积累阶段。本应是环境保护主体的一些企业忙于铺摊子、上项目,粗放扩张,把巨额的环境成本推给政府、推给社会。与此同时,一些基层政府缺乏对企业正确而及时的引导,也没有依法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严格的法律、经济和行政制裁,致使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环境保护面临着主体缺位的尴尬。

群众的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受自身素质的局限,广大欠发达地区群众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他们既不清楚环境污染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也不掌握环境维权的合法手段,甚至在自己的环境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原本合理的诉求,却采用一些不合理甚至非法的手段,受害者又成了违法者,违法违规企业因此而更为放肆,人民群众环境维权的道路也越发艰难。

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必须矫正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结合点,在发掘“金山银山”的同时,实现“碧水蓝天”。

一是以环保优先、科学发展理念为先导。必须坚持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发展速度、规划布局项目的首要前提,落实“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限期削减”要求,在资源开发中落实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着眼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着眼于实现增产减排、节能增效目标,坚持将环境容量作为开发和发展的大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硬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厉措施。

二是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根本。资源型欠发达地区“长”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短”在产业结构偏重、资本技术缺、产品链条短、增长方式粗放。就吕梁而言,扬长补短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开放引进,就是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填补本地产业空白、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从根本上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为节能减排奠定产业基础。开发拉长,就是立足资源优势抓开发,推进技术创新促开发,借助项目引进助开发,促进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链条式、循环式发展,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多元做大,就是引导和支持各类资本重点投向新兴产业,以投资的多元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产业高级化推动增长方式集约化,藉此彻底摆脱能耗高、污染重的畸重型产业结构的羁绊。

三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为切入点。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在存量,难点在减量。削减存量,最直接的手段是“以增长换取环境”,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产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四是以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障。要健全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增强环境执法和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评价机制,增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环境保护国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入使用;严格执行环境容量控制制度,以许可排污总量安排项目、配臵产能;严格执行限期达标和强制淘汰制度,坚决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设施;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保责任、环保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员,形成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是以唤起全民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为基础。广大群众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各级政府要全面开通环保信息渠道,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使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大力开辟环境违法案件的举报、诉讼通道,坚决查处和纠正执法司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人人关注环境保护、自觉监督环保执法、依法维护环境权益的强大合力。

第五篇:胡春华在梅州调研时强调 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不断缩小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胡春华在梅州调研时强调 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不断缩小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充分肯定】

梅州谋划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绩来之不易。

【五点重要指示】

●脚踏实地、奋力追赶,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密切与珠三角和周边省市的联系。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进一步加大“双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形成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注重生态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昨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梅州调研时强调,梅州要立足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不断缩小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林木声,副省长刘志庚,省委副秘书长刘可为,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魏建飞,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省旅游局局长杨荣森,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郭跃文;梅州市领导朱泽君、谭君铁、李金元、林碧红、张远方、黄伟闻、李纯德、彭耀新、管林海、叶胜坤、周章新、张丽霞、曾祥华等陪同调研或参加了座谈会。

胡春华一早来到中国客家博物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解客家民系由来、客家人五次大迁徙情况、客家话的古韵语调等,对绚烂多彩的客家文化十分赞赏。随后,胡春华查看了梅州综合交通示意图、城市规划图和江南新城规划模型,对梅州善于谋划 “三区三城”重大平台,科学规划梅州中心城区“一核二轴”组团式发展表示肯定。听到朱泽君介绍说,梅州正大力谋划“两高一场”建设,尤其是积极推进加快对接珠三角的畲华高速、加快对接海西区的梅漳高速,胡春华对这一思路表示充分认可,勉励梅州要想方设法加速推进,早日对接周边发达地区。

胡春华十分关心梅州的产业发展情况。在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胡春华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和发展现状,就园区如何更加科学布局功能提出指导意见,要求梅州充分用好畲江镇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商住、服务等配套功能,与园区实现协调联动、产城联动。在园区,胡春华还深入广东赛翡蓝宝石厂区调研,得知企业老板就是梅州本地人,该项目是梅州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的成果,胡春华表示了赞许。

长教村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胡春华详细查看了村委会运作情况,听取了雁南飞景区带动村民耕山致富的情况介绍,对该村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企业与新村共建共享、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表示肯定。胡春华随后来到毗邻长教村的桥溪古韵景区,认真考察古民居“继善楼”,聆听主人“老妈”导游的生动介绍,对梅州发挥深厚客家文化做好文化旅游文章给予肯定。离开前,胡春华握着“老妈”导游的手说,“您的房子是个宝,一定要保护好。”

在梅期间,胡春华还调研考察了叶剑英纪念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雁南飞茶田等项目。

结束现场调研后,胡春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梅州、河源两市的工作汇报。胡春华对两市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谈了三点感受。一是两市谋划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绩来之不易;二是两市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与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两市发展潜力很大,具有文化、生态、资源、区位、环境等诸多优势。

就两市下一步发展,胡春华说,梅州、河源承担着重要的环保责任,近年来通过努力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两地干部群众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脚踏实地、奋力追赶,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胡春华要求两市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密切与珠三角和周边省市的联系。他强调,目前谋划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动工的要加快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要尽快开工,需要做好的前期工作要抓紧做好。省有关部门要统筹谋划,大力支持两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梅州来说,发展航空业十分必要。从近期看,要注重培育航线,尤其是广州、深圳等经济联系最紧密地区的航线;从长远看,要对机场及早谋划科学选址,为城市扩容提质腾出空间。

胡春华希望两市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要结合实际,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扩容提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拉大主城区框架,努力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其中梅县改区工作要积极推进,在撤县改区成功报批前,可以先按照市区的办法进行管理,实行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胡春华要求两市进一步加大“双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形成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他指出,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双转移”在推动梅州、河源加快发展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做好。同时,要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思路,认真谋划,争取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逐步形成有利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比如雁南飞茶田、桥溪古韵,就是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等独特优势的好项目。

胡春华最后特别强调,两市要注重生态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好水资源、保护好客家文化资源,努力实现绿色发展。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文化载体,进一步挖掘保护好深厚的客家文化,真正打好文化牌。

市委书记朱泽君表示,胡春华书记满怀对山区干部群众的深情和厚爱,到梅州深入调查研究、把脉开方,为我们打开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让我们深受鼓舞和启发,增强了我们推动梅州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胡春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为广东实现“两个率先”作出应有贡献。一是把握“促进投资和扩大消费”两大关键,全力做大经济总量。二是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努力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三是打造加快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重点抓好“三区三城”和各县城建设。四是全力打好五大会战,着力破解发展瓶颈。五是扎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宋健军 李莹)

下载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春华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共建、同心跨越,努力实现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

    和谐共建同心跨越 努力实现企业党建与经营双赢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新誉集团党委始终秉持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狠抓“发 展、管理、稳定”三大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

    胡春华就职讲话

    从今天起,我就是内蒙古的一员了,我将和全区各族人民一起奋斗,努力把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不断推向前进。 自己究竟如何与内蒙古各族人民一起奋斗?胡春华情真意切......

    胡春华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胡春华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 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

    胡春华履新感言(精选五篇)

    胡春华履新感言: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 2011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 (记者 贺勇)11月14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二者关系 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 【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范文大全)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