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电所专业化管理交流检查工作总结(精选)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交流检查
工作总结
——清丰县供电局熊德安
7月11日~15日,在市公司农电发展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有幸作为交流检查人员,到其他四个兄弟县局交流学习供电所专业化管理。
短短的一周时间,在与市公司领导和兄弟同行的交流、探讨、观摩、学习中悄然度过。如今想来,收获颇多,感触颇多,启发颇多。
总结分析一周的交流检查工作,细心梳理,有许多思想和理念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首先,从学习角度出发,达到了“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我市5个县局都在试行探索之中,在模式选择、实施细则、考核奖惩上各有亮点,但同时也都存在多多少少的不足。横向比较,清丰局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需要学习的东西较多。如学习濮阳县局、南乐局的起步较早、基础扎实,学习台前局的作风务实、考核细化,学习范县局的组织得力和柔性班组配置等等。
清晰记得张乾坤局长在一次会议上曾经说过“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是快速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至今想来,依然记忆犹新。通过和其他县局比,清丰局的专业化管理工作还
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逆向思维,同时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挖。
“木桶”管理理论早已人尽皆知,但是正是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结合张局长的那句话,就可以促进我们的工作。用我们最短的那块板和兄弟县局最长的板比较,并且通过借鉴先进县局的工作经验加以自身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迅速加长那块短板,我们的专业化管理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其次,从管理角度出发,“跳出清丰看清丰”更能理清工作思路。
想到这里,不仅由衷的感谢农电发展部为各个县局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更加明白市公司领导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重点。“跳出清丰看清丰”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到我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不足。
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在继续保持和发扬上多下功夫,使它更好,更加促进我们的工作。存在的不足,也要不回避、不躲避,用正确的心态正视它、研究它、解决它,把如何弥补不足作为一种好的经验来推广发扬,这样我们就可以成功解决更多的不足,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清丰局的农电管理水平。
第三,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有了清醒的认识。
作为清丰局农电工作主要负责人,我清醒的认识到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是“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重要一
环。乡(镇)供电所作为全局面向社会、服务“三农”的一个基层窗口,供电所管理是农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试点开展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深化供电所内部体制改革,既是贯彻落实市公司工作部署,又是清丰农电发展时代所需。
说的远一点,近年来的农电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用电管理模式,几年来,这种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供用电秩序得到了改善,“三乱”和“三电”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农电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以台区为单位由农电工统揽抄表、核算、收费、业扩报装、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故障报修、用电检查等业务的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如农电工业务通而不精、专业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及对农电工管理粗放、服务质量下降等缺点和不足。
因此,开展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对农电工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在于“营销“,加强抄核收工作,严格执行供电所抄、核、收分离制度尤要突出。
第四,从清丰局开展情况看,效果和不足同时存在。
从清丰局两个月六个所的试点情况看,采用了第三种管理模式,供电所内按专业设立班组,设立“一长三员、生产班、营销班、客户服务室”,三个专业班班长由局职工担任,农电工按个人特长分到各班,其中营销班又分抄表组、核算组、收费组。
生产班主要负责高压设备与线路的运行、维护、巡视、检修、每月10号、20号、30号对高压用户抄表等工作;营销班主要负责低压客户装表接电、营业普查、抄表、电费等工作,班内又分为抄表小组、核算小组和收费小组,平常集体开展工作,到每月20号抄表组负责抄低压客户表计,核算组负责按照抄表数据对各户电量、电费进行核算,报客户服务室后,打印出清单后到各村张贴,收费组根据客户服务室打印出的小票到各户收取电费,发放小票;客户服务室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报账、电费管理、清单小票打印、优质服务等供电所日常内务等工作
试点运行以来,彻底转变了以前属地管理、分散作业的狭隘管理模式。低压营销抄、核、收分离,使一地抄、核、收不再由一名农电工管理,达到了避免风险、责任分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项工作均有专业化班完成;促进了供电所各项管理责任的贯彻落实,所内人员根据职责,将记录台帐等基础资料按照分工进行了落实。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后也带来很多新问题不足之处也较明显,例如农电工的考核执行难度加大,原来,农电工只负责本村或本辖区内工作,有明确的经济技术指标用来考核。专业化管理后400伏线损和电费回收,涉及人员太多,考核难度增大;各专业班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供电所有些工作还是需要各班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如特殊时期需增加的特殊巡视、紧急抢修、大型施工、营销普查等等;人员职责人工和工作标准划分有待进一步改进,试点中发现有和工作不符合现象;抄核收和
临时用电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今后工作思路
通过一周时间的交流学习,兄弟县局的先进经验值得清丰局学习,我们的试点工作也需要总结改进。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任重道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展望我们今后的专业化管理工作,既需要在巩固中进行整改,又需要在稳定中取得提高,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更不能因为有困难就停滞不前。纵观我们所从事的农电管理工作,多少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项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说,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改革,改革的不仅是机制,更是观念和思想。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面对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的发展形势,我认为县局各级农电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以创新的精神,树立危机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效益意识,自加压力,负重进取,不断强化自身内部管理,用加倍的努力,扎实的措施,实现我们农电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二○○八年八月十九日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交流材料
构建四个板块,持续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普定县国税局税源管理专业化建设交流材料)
自2010年以来,普定县局探索实施机关基层一体化工作,通过重组内设机构职能,强化税源管理职能配置,整合归并机关行政管理职能,突出县级税务局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主要职能定位,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县局坚持持续改进的思路,牢牢把握住本局作为全省专业化试点单位的契机,在总结机关基层一体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省市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深入推进税收专业化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符合辖区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
一、明晰思路,探索实施初见成效
2010年,县局为实现将基层税务机关打造为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实体的目标,率先探索开展了机关基层一体化,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向“双核心”业务转移:成立了行政后勤和业务保障两个中心,减少人员配置,把精减出的人员充实到征管一线,使改革后直接从事税收业务的人员增至4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从45%增至81.35%,行政管理的人员减至11人,从55%减至18.65%,极大地夯实了专业管理人本基础。二是突出专业分工,按照行业兼重点、一般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区域经济规划等分类要求,科学合理的划分四个税源管理部门工作管理职责,明确了夜郎湖税务分局、税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收入核算科四个税源管理部门职责,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三是再造岗责体系,实现职责前移和流程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内控,在204项征管业务和93项行政业中查找风险点,把内控措施贯穿到“两权”运行的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五是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的专业管理新机制,强化了对全局税收征管工作的统一部署、指导督促、考核评价,推动和促进税收征管工作深入开展。
二、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持续推进
在2010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县局根据市局提出的以构建县区局四大板块为基础、按照构建决策、管理、服务、监督四大板块的思路,结合专业化试点工作要求,在对新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查找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谋划深化拓展的措施,拟定了《普定县国家税务局深化税源专业化改革实施方案》。
一是进一步调整强化办税服务职能,把征管科(业务支持保障中心)的职能全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基本实现所有涉税事宜均能在办税服务厅一次办结,努力打造办税服务厅超市。
二是深化提高税源管理部门专业化管理能力,针对四个税源管理部门的不同特点,探索管事与管户相结合,按事项、分环节、按不同工序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税源管理机制,突出了内务综合管事、日常管户,集中评估的专业化分工,集中优势兵力强化纳税
评估职能,不断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
三是强化监督职能,按照总局肖局长在今年初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的“监察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的要求,将监察室从办公室(后勤保障中心)独立出来,并拓展原有监察室职责范围,把所有监督考核职能全部划归到监察室,强化了对“两权”运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对,深化日常监督和内控管理,强化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和防范,进一步深化了惩防体系建设。
四是进一步修订岗责体系,按照调整后的职能重新界定各部门工作职责,从17个方面优化办税流程,减少中间层级,突出体现纳税人涉税事宜在办税厅一次办结,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对现行征管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县级税务机关征管基础资料建设规范》,通过清理归并,规范征管资料收集内容,强化资料实用性、完整性,认真落实好“两个减负”,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深化《普定县国税税务局税收征管良性互动机制》建设,将其拓展为《普定县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一体化运行机制》,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为手段,以预警管理、内控机制为监督,以执法责任追究、绩效管理为保障的全局一体化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七是实施全员绩效管理。认真总结2009年在办税服务厅窗
口,2010年在税收管理员系列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做法,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推动和保障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三、取得成效
2011年县局持续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建设,向实现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实体的目标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一是打造办税服务厅超市,基本实现所有涉税事宜在办税厅一次办结,提高大厅性能,优化了纳税服务。
二是强化监察职能,实现了对“两权”运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对,深化日常监督和内控管理,强化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和防范,进一步深化了惩防体系建设。
三是进一步形成严密高效的专业化管理格局,按照管事与管户相结合,分环节、分工序的税源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了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
四是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工作质效,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形成科学实用的能力价值评价和实现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人员投身税源专业化改革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专业化战略全面实施。
第三篇:浅析专业化管理
浅析税源专业化管理
随着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因此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将围绕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基本要求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而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专业化管理,但不是只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
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须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上有领导决策的决心及支持、中有各科室的信心与配合、下有工作人员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格局,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确保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进。
强化协调配合是关键。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因此在推行中不能将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该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切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因此在推行中需要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化纳税服务是保障。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特别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得更长、更深、更广。在推行中可以考虑诸如在纳税服务大厅设置专门的政策咨询岗、加强纳税申报提醒、丰富外网服务功能、与中介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深化纳税服务。
稳步提高效率是目标。税收管理员由“管户”向“管事”的转变后权力受限,容易造成个别人员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为保障征管效率得到提升,需要制定配套考核制度作为制度支撑:一是推行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评定制度,实行有差别的待遇,完善以能配岗、以能定级、以能计酬的新型管理体制。二是规范工作日志记录,明确记录事项、记录标准,按月评审,以此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三是强化日常考核,按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工作完成率及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能级管理相挂钩。
实施关键
(一)要切实抓好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1.要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征管基础环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按照规模、行业、税种、存续时间、居民属性、交易形态类型等口径,做好纳税人户籍结构分类分析工作;要加快推进网上申报,促进数据信息情报化;要积极探索对网上交易税收风险的有效控管。
2.要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税源管理部门对大企业实行分类集中管理,建立大企业沟通机制,积极帮助大项目大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3.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内控制度缺失、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特点,实施以行业性风险监控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行业聚集度、税源规模、贸易方式、产品品种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细化各行业管理的特殊要求,总结分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要突出重点、渐次推进,健全实用性强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分行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析,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
4.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完善税种、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健全业务专家团队专业化评审制度;配合做好企业所得税评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二)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局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
各地税源结构、人员配置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
(三)要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队伍素质。
这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税源专业管理岗位,结合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点,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重新组合,进一步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好,把广大干部的潜能发挥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普及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四)要建立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保障。
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适合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的岗位职责体系至关重要。岗责体系是由机构设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其与软件应用系统的对照关系等组成,它是税收征管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岗位职责体系形成了上下统一、分工合理、运作有序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
第四篇:专业化管理
一、《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完善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2、四个原则:坚持机构稳定职能转换的原则;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坚持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一体化”工作制度原则。
3、工作目标
(一)建立风险目标规划、征管信息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评等为主要环节和顺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流程。
(二)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转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风险管理应用平台。
(四)逐步建立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试点单位税收分析人员要占税收管理人员数量的10%以上,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要占税收管理员数量的30%以上。
(五)纳税遵从度得到较大提高。风险应对(纳税评估、稽查)收入占年税收任务的3%以上。
4、分类:
(一)实施税源科学分类。按照“规模+行业”及其风险发生规律进行分类。首先,按规模大小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三类;其次,根据当地税源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可再按行业进行分类。
5、流程:建立风险目标规划、征管信息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评等为主要环节和顺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流程。建立以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收征收、税务稽查、争议解决为主要环节和逻辑顺序的征管流程。
6、税源管理职责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和税收基础管理职责两大类。
7、三个主要工作:注重信息采集、强化风险分析、突出纳税评估。
8、具体模式:市
1、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加,开展各类风险分析,大企业、稽查局、国际税务直接实施风险应对。县
2、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征管部门牵头,负责风险分析、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办税服务厅和税收管理员分别负责申报、财务信息及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工作;一个或两个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其他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税收基础管理。
二、《太原市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6个试点单位:大企业税收管理分局、直属税务分局、迎泽国税局、杏花岭国税局、尖草坪国税局和清徐国税局。
2、工作思路:以外部“行业+规模”税源分类和内部分解征管职责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资源、明确岗责体系为保障,逐步实现由“分户到人、各事统管、单兵作战”向“按事分工、分权制衡、团队协作”转变,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四个结合: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坚持行业与规模相结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坚持机构重组与资源整合相结合。
三.
三、史局长(分类税源分解职责 应对风险突出评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1、指导思想:在遵循税源管理规律的基础上,以提高征管质效为目标,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税源和分解职责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充分运用信息管税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是对外进行税源分类(行业+规模+特定业务),对内进行职责分解(“扁平化”,市县均承担税源管理职责,不同部门岗位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权责明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全程监控”的征管内控机制)。
3、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税、风险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是重点,重中之重是纳税评估。
4、在分类税源和分解职责的基础上,利用内外部信息开展风险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征收率和执法水平,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流程。采集、整理、共享内外部信息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通过内外部信息的对比分析,查找出风险纳税人,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根据纳税人的风险大小进行风险提醒、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的纳税评估,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专司偷逃骗税及发票违法案件查处的税务稽查,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手段。离开这一前提和三个手段,税源专业化管理将难以有效实施。
5、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省局提出了“一个前提、两个体系、三项重点、四个保障”的总体要求,即保持“机构不变、职能转换”这个前提,积极构建工作和岗责两个体系,突出抓好信息采集、风险分析、纳税评估三项重点,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科技、专业队伍四个保障。
市局:一个原则、两个基础、三个体系、四个重点和五个保障:以提高征管质效为目标,坚持区分两种情况、分别组织实施的原则,以对外分类税源和对内分解职责为基础,以建立岗责、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支撑,以信息管税、风险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为重点,以组织、制度、机制、人才和科技为保障。
6、处理好6个关系:处理好专业化分工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管户与管事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化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化管理与纳税服务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化管理与组织收入的关系。处理好机关与基层的关系。
第五篇:专业化管理作业工作总结
井下作业地面环保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适应新形势下原油生产和环保工作要求,推进井下作业环保工作,井下作业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和完善原有的环保管理模式,提高效能,我厂决定对井下作业环保工作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近一年来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同期对比,平均单井施工周期由
2.65天降至2.14天,减少施工周期0.51天,提高作业效率19.5%。
2008年初在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以及小范围的试验性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后,农牧公司为施工方负责作业大队作业现场的地面环保工作。针对此项工作,油田管理部制定了《作业施工现场铺设防渗布及打扫井场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了工作标准、结算价格、验收依据及考核办法。
农牧公司为前线作业队铺设井场防渗布和打扫井场,使作业队当班工人可以充分干好现场的工作,并节省很多工作时间,减少了单井施工周期,降低了作业队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与去年同期对比多验收了442口,平均单井施工周期由2.65天降至2.14天。
加大环保工作的投入,让前线作业队伍重视环保工作,认识到环保工作于国于民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环保工作水平和质量。2008年由农牧公司打扫井场后,三天内将井场恢复到采油队要求的标准,打扫井场质量高、效率高。作业环保专业化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前线作业队欢迎,整个前线队在环保施工、文明施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全员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体来说,由农牧公司铺设防渗布及打扫井场,是为前线作业队伍解决的实际困难之一,促进井下作业环保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前线作业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加大了环保施工、文明施工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