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

时间:2019-05-12 14:0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

第八章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的想想进行分析,并指出原因及解决办法(重中之重)

答:现象分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使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作用如下: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必须主意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化

原因: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

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措施:为有效调控收入差距,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将收入差距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1).积极扩大就业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4)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使地区间,行业间,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趋于合理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谈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

答: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3.)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民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6.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一章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总体特征)?

答:2005年,胡锦涛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谈谈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措施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1).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入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主要是: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互赢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通报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气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我们一贯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权益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十三章

1.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5、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2.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补充

社会主意使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五章

1.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中之重)

答:第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3)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4)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发挥领导可信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2)加强党的先进行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的素质。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进行。4)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大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4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6大写进党章)6,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7,一化三改: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8,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标准。9,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当今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式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势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好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认为。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了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人才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串讲大题

C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0、科学发展观内容及联系(0810简)

科学发展观: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6、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浙 1001简)

A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7、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01简)(0904简)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

A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B要用相当于长的时期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统一(浙 1101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互贯通,互相依存,被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A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C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C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D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E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7、中国的发展为什么离不开世界

A历史上的教训告诉我们,闭关自守是不行的

B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不足,资金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需要扩大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发展对外贸易,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A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B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D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E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9、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要贡献

A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6、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A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B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7、“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内容(0901论)

两个坚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7、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B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8、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1101论)(浙 1001简)

A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B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

D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C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10、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有法可依——基本前提 B有法必依——核心。C执法必严——关键 D违法必究——保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C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D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4、香港回归祖国意义

A标志着中国人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C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5、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104论)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B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C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四条方针)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 B争取和平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C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2、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浙 1001简)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已任的必然选择。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C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

4、新的历史条件下,当如何做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党必须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机制。C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0904论)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报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7、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1004论)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8、简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A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B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C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A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B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C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0、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要正确处理党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四篇:毛概大题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二、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错误态度

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意义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 队。

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要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

3)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 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 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广泛存在。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 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 因。

3)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而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4)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 争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其他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受压迫的民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4)、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五、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候,正确地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严重错误的估计,又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不是什么遥远的事了”的盲目乐观情绪。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由于这些失误,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用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由于民主和法制都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遭到批判,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结果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七、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作用及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即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影响、制约最低纲领的实现;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八、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的理解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深度扩大对外开放。(2)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4)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5)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五篇: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如何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重要意义: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去,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这两大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4.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答:总路线是相对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及可能性和重大意义?

答:1)必然性: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2)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同志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管条件。3)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6.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答: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第三,必须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答: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第一,坚持社会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永和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9.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据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答:第一,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第三,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伟大胜利。第四,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重点:中国从1956年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0.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答: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答: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纲领: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1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答: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力量。4)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14.社会主义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5.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答: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坚持统筹兼顾。

16.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答:主要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17.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及如何处理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答 :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①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②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③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2)要以开放促发展。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

19.中国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答: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0.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与主要原则?

答: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主要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国外法治理念和模式。

21.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化的基本遵循2)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4)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22.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答: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制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和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24.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答: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3)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5.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26.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3)要坚决维护核心利益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27.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答: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共同富裕时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2)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8.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9.答:1)建立健全惩罚和预防腐败体系2)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3)加强反腐倡廉的教育4)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概大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 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

    毛概大题

    1.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主体,它统领着其他的内容。坚持党的......

    毛概大题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和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

    毛概大题

    1. 结合建党90周年来的历史经验谈谈党的建设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章 毛关于党建的 问题 2.经济问题(第八章,第五章+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十二五经济增长方式转......

    毛概大题整理

    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及其意义 原因: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人民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对外受到帝 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

    毛概大题2017

    一、 毛泽东思想专题组: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概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

    毛概大题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战略: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毛概大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