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不安定因素、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来信来访是人民对党和政府信任的表现,也是人民群众向领导同志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充分发挥信访监督作用。因此,信访工作的创新和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大埠桥办事处把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信访工作程序,发挥信访监督作用,探索防范、制约、监督新举措,力求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几年来,办事处纪委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与宗旨,在改革和发展中加强纪检信访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地成绩。去年,共处理落实信访案件10件,对养鹿户的集体上访问题,认真作好解释工作,作到最大限度减少越级上访人员,确保了全处的稳定,对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待遇上访问题,通过查清其文件来源为伪造,和他们讲清政策,使其心悦诚服,现已完全落实,并按照政策依法处分3名违反计划生育的基层干部等等。对其他群众来信来访更是件件有结果,件件由主要领导抓落实,发挥信访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纵观几年里全处的信访举报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譬如在办信公开上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加强,信访举报的工作机制有待创新与完善高效,纪检监察信访干部的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一是思想教育不到位,民主法制与纪律意识没有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加强,出台了《信访条例》等政策法规,而基层的纪检监察信访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还没有及时跟上,还不能适应需要。二是制度落实不够,监督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从上到下的纪检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基本涵盖了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工作机制的固步自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三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多。在基层,虽一般明确了信访专干,但稍许有“光杆司令”之嫌,此外,信访干部较多的是等待信访案件上门,而不是主动下访了解情况,及时将问题苗头解决在基层。因此,我们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上,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把乡镇基层的纪检信访举报工作抓紧抓好。
一、高屋建瓴,正确认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实现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使命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就纪检监察机关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促进社会和谐。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作。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能够及时掌握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而且,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获取案件线索的主渠道。多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大案要案,大多数是通过群众的信访举报揭露出来的。同时,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实施信访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效防止问题的蔓延和恶化,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有利于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纪检监察信访部门通过直接受理群众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的举报,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各级纪检监察信访部门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妥善处理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纪检监察信
访部门畅通党员、群众的信访渠道,保证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意愿,发表意见和建议,保证他们依法有序地提出检举、控告和申诉,并且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和申诉权,不仅有助于揭露腐败,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而且对于保证党员、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不断创新纪检监察信访的工作机制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机制要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和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任务的需要。当前,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五个机制:
(一)建立健全超前预测机制
信访活动和信访突发事件不是一哄而起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完全可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的。信访工作要由被动受理、办理向积极预测预防并及时协调处理上转移,建立起预测准确、预防及时有效的事前、事中防控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信访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信访形势,做到未动先知,心中有数。要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稳定、不和谐的隐患,掌握主动权,力争将消极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扩大、拓宽信访触角,健全信访信息网,一旦发现矛盾和不和谐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化解和处理。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对重大方针、政策、决定出台后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要工程的实施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进行预测、排查,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实现“关口”前移。
(二)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妥善处理各种信访问题。对一些重大又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信访问题,要确定牵头和参加单位,共同处理解决。应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处理的问题,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建立健全处理信访问题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加强协作,整合信访资源,形成“大信访”格局。对一些交叉、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组成联合调查组,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改变纪检监察机关“大包大揽”、“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要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领导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信访问题。
(三)建立健全信访公开机制
公开促和谐,阳光暖人心。要加大信访公开的力度,凡是可以公开的一律向群众公开,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公开政策法规、信访程序、接待领导等,开辟信访“阳光通道”,把信访常识直接交到群众手中,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依法举报。要开办理信访、公开做出承诺、公开办理责任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质量。公开处理结果,既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又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信访工作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要科学分解各级各单位和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要强化目标管理,加强责任制考核,促进责任制落到实处。对信访问题特别是集体访、异常访、信访老户等问题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对一些重要信访和疑难信访要建立严格的“一人一案,一案一组”的包案责任制,确保信访问题圆满解决。对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坚决克服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增强责任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人民群众十分关注,要求也很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要制定信访举报件内部归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访案件办理和管理制度。对重要信访案件的处理,坚持民主集中制,由集体研究决定。信访部门内部要合理分工,形成受理、办理、督办、审核、结案归档等环节的相互制约机制。实行信访工作过错追究制,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三、努力提高纪检监察信访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成效直接反映纪检监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反腐败的看法和信心,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要将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群众满意作为追求目标。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处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只有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办好了,老百姓就会感激和拥护党和政府,就会心平气顺,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自然就会减少。
第二,要大力弘扬亲民爱民的作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到纪检监察机关来信来访,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换位思维,设身处地地想老百姓之所想,帮老百姓之所困,解老百姓之所难。要切实转变作风,善待群众。对信访群众要热心,对信访群众困难要有同情心,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要有诚心,处理疑难信访问题要有恒心。在具体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谦和待人,平和处事,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对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抓紧解决,不能拖延;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或政策不明确的问题,要宣传政策,讲清道理,解释疏导,不能推诿。这样使老百姓带着希望而来的,能够满意而归;满怀怨愤而来的,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要认真落实回访制度,跟踪了解信访问题的处理情况。只要我们真心诚意为老百姓着想,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是会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和谐。
第三、要提高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
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干部要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规律,提高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法律、政策,还要学习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在工作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送温暖,传真情,想点子,解难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
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党员和群众民主权利,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和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人民群众民主、公平、公正和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部署,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信访举报工作。
《关于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二篇:关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信访举报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笔者就如何搞好这一工作结合建始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访举报特点 意义 建议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举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所反映的问题也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干部工作不到位、作风飘浮,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群众的切身利益漠不关心,而我们的群众则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能解决他们所反映的这些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对进一步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访举报呈现出新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定步深化和深入,新制定《信访条例》的 施行,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举报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信访举报总量有所上升。作为政治改革的体现之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加强,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事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建始县国税局来看,2004年以前没有出现信访举报案件,2005年出现一件,2006年到2007年共发生了四起信访举报案件。信访举报案件的增多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了自己参政议政,对广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是举报对象和举报内容相对集中。被反映的对象大多是镇村及县直机关中掌管实权的领导干部,一般干部比较少。举报的内容了大多是涉及单位帐务、农民负担、征地补偿及干部作风等问题。总之,大多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信访举报出现了新的规律。一是具有周期性。在年初岁尾节假日期间,信访举报件比平时要多。二是阶段性,当有费用征收时,反映农民负担问题的举报件就多。当大型建设开始后,反映征地补偿问题的就比较多;实施农村低保等民生工程时,弱势群体上访就较多。三是反复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及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同一问题的政策处理尺度不一,一些当事人对原来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就会形成投拆书上访告状。
四是匿名举报现象比较突出。据建始且纪委监察信访部门统计,近年来匿名举报件占总量的60%。匿名举报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出于自我保护心理,被举报的人往往都是领导干部或是权势比自己大的人,举报人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署自己的真实姓名;二是出于矛盾心理,对自己举报的内容没有充分把握,担心举报不实,不愿署真实姓名;三是出于卑劣心理,居心不良,故意诬告陷害他人,属于诬陷性质的举报,他们害怕追究自己的责任,当然也不会署真实姓名。
五是越级信访举报问题严重。就建始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案件来看,越级举报的信访件占了信访举报总量的60%,这增大了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工作量,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越级举报反映出信访举报人不信任有权处理的基层单位,他们认为基层行政部门是信访事项发生的直接起因,认为基层监察部门官官相卫,不会认真解决问题,认为把问题闹得越大越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越把事情向上闹越能顺利快速地解决问题。
二、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意义重大
近年来,基层群众信访举报普遍是涉及农村财务违纪、部门负责人管理不善侵害群众利益、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借职务或工作之便,以权谋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据统计,在建始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案件中,来自于群众信访举报信息的占46.2%。由此可见,信访举报已成为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获取反腐败工作信息的重要渠道。其监督职能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群众信访举报形成有力监督,使党员干部不能违纪。近年来,由于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信访举报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依据,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也不断加大,激发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敢于通过信访举报这一途径向党的各级组织揭露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人民群众的这种监督热情,促使了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走样;必须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公仆;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搞好科学决策少失误;必须勤政廉政不腐败,才能做到大胆地、主动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为人民群众更好地进行监督提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形式的监督平台。这种人民群众监督无处不在的大格局,促使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防腐拒变,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够慎始慎终、慎微慎独,做到洁身自好,当好人民的公仆。
2、对信访举报案件的认真查处警示党员干部不敢违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任务就是清除腐败、驱邪扬正、凝聚人心,为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对信访举报案件的认真查处,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和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只有把信访举报工作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并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各级干部深受震动、倍受教育、更受启示,从而增强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信访举报案件查处为契机,利用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身边人所发生的案例,从中受到较为深刻的震撼,吸取他人的教训,从而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于律已、廉洁从政的自觉性,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处理一个,警示一群的作用,从党员干部不敢违纪。
2007年7月,建始县业州镇群众上访举报业州镇农业技术报务中心存在违规收费行为。接到信访举报,业州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工作专班对该信访件按程序依法进行查处。调查中发现该报务中心违规收费达29320元,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业州镇委镇政府对此作出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清退所有违规收费资金,并对单位负责人作了相应的党纪处分。该信访件的查办,对业州镇范围内所有具有收费行为的部门单位起到了震慑作用,使他们规范了收费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3、不断规范管理使党员干部违不了纪。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是相对的,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到一定时期后都会彰显出不全之处。有的信访举报案件往往就是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后不全之处所造成的问题。对这类信访举报案件,在信访举报工作时,针对发案单位存在的管理、制度、监督等方面的漏洞,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并从机制、源头治理入手,用制度来规范,从而逐步规范内部管理。同时,加大跟踪检查与考核的力度,使党员干部违不了纪。
2007年初,建始县业州镇广润社区文苑小区群众上访举报该组集体资产及组级财务有问题。接到信访举报后,业州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由财经所组成财务清理专班对该组财务进行清理,由镇纪委牵头组织调查专班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由于群众举报及时,为该组追回挪用公款16万元。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程序,出台了规范的社区财务管理的相应制度,为全镇其他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监督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再次发生。
三、对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经常换位思考,切实加强对信访举报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有利于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笔者总结建始县纪检监察系统的经验看:一是要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信访网络举报网络体系,形成联动机制。群众来自基层,因此基层信访是重中之重。建始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基层信访,不断加大基层信访工作力度,全县十个乡镇都建立了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由专人负责,随时接访。在全县368个村(社区、居委会)设立纪检监察信息员。在网络体系内,坚持做到交流信息、沟通情况、上传下达,上一级对下一级及时指导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确保一方社会稳定。二是要建立群众信访举报“高速公路”。通过县、乡、村配合,建立农村基层信访举报的快车道,以达到掌握信息准确,处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到位的目的。具体说,抓重点,认真筛选线索,对可查性强的信访件,集中时间、人力重点解决;抓联办,对于涉及面广,问题较复杂的,县乡统一调配力量,联动查办;抓培训,有的放矢地加强基层信访工和人员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督办,对领导批示及上级转办的信访件,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办结时间不拖延,办结质量有保证。三是要针对新时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新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出击。建始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系统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内容开展工作。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开工后,重点加强沿途三个乡镇的信访举报工作;在节假日到来之际,由纪委向各单位打招呼,或以暗访、抽查等形式将信访举报窗口前移;在兑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时,由纪检监察信访人员直接参与监督。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矛盾,促进了信访举报职能作用的发挥。
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努力化解基层矛盾和对信访问题的预防处置工作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也有其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好群众关心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当前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加大信访举报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树立法制观念,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自觉遵守信访秩序。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访举报环境,认真查处打击报复案件,为群众信访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利用接待场所和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相关的法规、信访者的权利与义务、信访工作流程图、本委局受理的范围、工作程序及时限、质量要求以及领导接访的时间等,扩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影响,增加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年工作坚持做到“三办”,即: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普件快办;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保持一张笑脸,程序上讲一个清楚,明确给一个答复,承诺一个时限,搞好优质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实践“三种下访”形式:定点下访,即到信访问题较突出的单位和地区开展下访,督促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定人下访,即针对军转人员、重点上访对象、改制企业分流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开展下访,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了解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信访“症结”,做好“预警”处理,切实解决好这些人员的实际困难;定事下访,针对移民安置补偿、新城征地补偿、城市拆迁等特殊弱势群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下访,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要以群众合法合理的意愿、期待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满意或不满意作为衡量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和主线,避免盲目决策、武断决策产生诱发群众信访、上访的苗头和隐患,多一点思考,少一分盲目。
四是要建立健全部门、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信访工作信息网络点。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工作的“前位哨”、“电子眼”,定期或不定期报告信访信息,掌握基层信访苗头和动态,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坚持并完善领导包案、挂帐督办、领导下访、电话约访、信访工作百分考核、党风廉政信息发布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基层党政组织与群众互动、互信机制,随时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3、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制度,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机机制。结合《信访条例》、中纪委实施《信访条例》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科学分工,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领导负责机制,领导亲自阅信和接待来访制度和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信访问题排查调处机制、重要线索和疑难信访问题集体评估与研究制度、社会参与解决纠纷机制、首问责任制、实名举报制度、双向承诺制、保密制、信访举报责任追究制、信访季度分析制、集体访应急处理机制和处理重大集体访协调机制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
二是积极推行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日常工作中,信访举报办事程序要按照:受理→登记→送阅→领导批示→转办、交办、自办→反馈调查处理情况→上报领导审批→结案(了结)→立卷归档等程序办理,并积极探索信访举报在受理、调查、处理等环节的公开,切实增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信访举报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因为信访举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通过关门集中学习、走出去考察学习和在工作中实践学习,强化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干部的素质培养,切实加强信访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素质建设,努力提高其具备五种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捕捉信息,及时发现违纪案件线索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政策和纪律,查办信访案件的能力;提高调动各方面力量,协调处理突发性事件和疑难信访问题的能力;提高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把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秉公执纪,做到每件信访有记录凭据、有拟办意见、有领导批阅、有办理结果、有档案储存,减少处理信访举报的随意性,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中共湖北省建始县委党校 侯冬梅)
第三篇:关于如何规范开展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如何规范开展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从《工作规则》具体规定来看,各级信访部门在落实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第六条(“实行分级负责制”)、第七条(“谁主管谁负责”)相关原则,以及第十二条(“归口受理”)的相关规定。
重视并处理好三对关系
信访举报工作在纪检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体现了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又体现了党内监督、专责监督;既要维护群众利益,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又要捍卫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信访举报工作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工作规则》,要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三对关系。
信访举报与问题线索的关系
信访举报与问题线索具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又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信访举报可以转化为问题线索,但不是所有的信访举报都是问题线索;信访举报是问题线索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全部。两者的责任主体、工作对象、政策依据、目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很好厘清两者的关系,就会出问题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落实《工作规则》中,一方面要分清楚,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面对的是哪一类问题线索,并依据相应的法规制度明确对应的工作措施、标准要求等;另一方面,要把信访举报工作和问题线索处置或者说执纪审查工作统筹兼顾起来,有机衔接。
群众与纪检机关之间的关系
这其实就是外和内的关系。群众是党外监督的主体,纪检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群众通过参与信访举报,就将其党外监督的范围和触角延伸到党内监督上来了。也就是说,在处理群众信访举报中,纪检机关既要受到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制约。实践中,纪检机关特别是基层纪检机关成为群众信访举报对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贯彻落实《工作规则》,既要突出纪检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也要把群众对纪检机关的监督考虑进去。
上下级纪检机关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在信访举报工作中,上级纪委的监督制约作用十分明显。比如,上级纪委可以通过检查、督促转送件的办理,发现下级纪委在处置问题线索上存在的问题,倒逼下级纪委提升问题线索处置能力;通过审核交办件办理结果,检验下级纪委问题线索处置质量和效果,甚至通过直接核查,对下级纪委监督执纪权力形成监督制约。落实《工作规则》,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严密的制度笼子,必须拧紧上级纪委通过信访举报工作开展监督制约这一环。
准确理解《工作规则》有关信访举报具体规定
从《工作规则》的具体规定来看,涉及信访部门的主要是把握和落实好第六条、第七条,即关于监督执纪“实行分级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以及第十二条“归口受理”的相关规定。但在实践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明文规定的内容,还要把没有作出规定但符合基本要求、主要精神,反映实际情况的内容考虑进去,才能真正把《工作规则》落实好,发挥预期效应。
归口受理信访举报
《工作规则》规定纪检机关信访部门“归口受理同级党委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纪的信访举报,统一接收下一级纪委和派驻纪检组报送的相关信访举报,分类摘要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此外,20xx年,中央纪委在部署建设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系统时曾明确提出,将作风举报受理工作纳入信访举报信息系统,由信访举报部门统一受理。因此,在中央纪委将党风政风监督平台纳入信访举报信息系统后,各省要及时将作风举报的受理工作一并纳入,达到“一个口子进入”的要求。
统一接收问题
《工作规则》规定的是信访部门“统一接收下一级纪委和派驻纪检组报送的相关信访举报”,但没有提到上级转办、交办件的接收问题。各地在落实当中,建议将上级纪委转送、交办的信访件也由信访部门统一接收。此外,同级巡视巡察机构接收的群众信访举报该如何处理?建议除涉及省管或市管干部的作为问题线索移交同级纪委案管部门或党委组织部门外,其余全部转交所巡视巡察的党组织限期办理。
信访反映问题线索的移送、转送问题
《工作规则》规定信访部门“分类摘要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明确,即对问题线索的认定问题。同一封群众来信,信访部门和案管部门可能会在是否属于问题线索上产生分歧,导致工作的延误和偏差。为防止出现此类问题,各地在落实过程中,建议在程序上增加纪检机关相关负责人审定的环节,即“分类摘要报纪检机关相关负责人批准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此外,也要明确,对不属于本级纪检机关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应按照归口受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信访部门统一报送上级纪检机关或转送下级纪检机关和有关部门处理。比如,涉及省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中非省管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应归口转派驻该省国资委纪检组处理;涉及高校中非省管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应归口转派驻该省教育厅等纪检组或各市纪委处理。
信访举报办理情况或结果反馈
按照规定,群众信访举报必须“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尤其是群众实名举报或上级交办要求报告结果的,必须按要求反馈或报告办理结果。就省级纪委来讲,目前的做法是由承办部门向举报人反馈,并告知信访室备案;对上级交办件,则由信访室汇总办理情况后统一上报中央纪委信访室。按照《工作规则》规定,问题线索的处置情况及结果由案管室汇总、核对。为保证工作顺畅有序,在落实《工作规则》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属于信访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分办意见并移送承办部门后,同时将分办情况告知信访部门;承办部门将问题线索按程序办结后,在规定时间内反馈信访举报人,并将反馈情况通报信访部门;建立信访举报处置工作定期核对机制,建立信访举报移送台账,由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汇总有关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结果,与信访部门核对、销账。
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
对于该问题,按照各级纪检机关目前的做法,是由信访室汇总各纪检监察室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形成综合意见统一回复。《工作规则》施行后,各执纪审查部门不再负责日常监督。有关问题线索的办理情况,一般应由案管室汇总后形成意见反馈信访室,信访室汇总执纪监督、案管和审理等部门意见后,形成有关人员的党风廉政意见,统一回复。
线索处置的问题
以省级纪检机关为例,信访室主要承担了四项工作:一是对指向省管干部但无具体姓名和单位职务的信访反映进行信访核实;二是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极端行为的信访反映作出应急处置;三是筛选重要问题线索向下级纪检机构交办;四是归口管理信访监督工作。这些工作是信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受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信访监督最主要的抓手就是信访约谈函询工作,《工作规则》明确由具体承办部门负责,各地在落实过程中,应将包括哪些承办部门进一步研究确认,并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要求,着力在及时报告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情况、定期分析研判、督促整改上下功夫,以充分发挥“联系群众广泛、开展监督全面、发现问题及时”的独特优势,有效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和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
第四篇:做好纪检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基层纪检信访举报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群众来信来访数量有所增加。仅2011年1月—11月,我街共接访下访412人次,受理问题162件次,办结161件次;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件次78人次,办结15件次。从信访举报性质来看,越级访、集体访、群体访、联名信访、匿名信访情况较为普遍,异常信访、突击信访时有发生,信访形势仍然严峻。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举报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访举报信息形势认识不清。为了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在基层成立了监察室,配备了纪检监察干部。新进监察室干部对新形势的跟进能力差,对信访举报问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准确的判断,问题一旦出现,就措手不及,应对不了。
2、处理信访举报问题的载体相对滞后。基层组织和群众之间还没有搭建起有效解决问题的平台,群众对基层组织不信任,对所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不满意。—1—
3、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的信访矛盾,把群众挤到了领导和上级组织这里来。这些都是造成群众直接找纪委、找领导、找上级的主要原因。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举报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研究不够;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惠民政策落实等敏感问题引起的信访举报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群众法制观念、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发生的问题分析不透、解决不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是抓好信访举报工作的关键。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问题,实质是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信访举报问题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易造成群众的不满,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因此,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尽职尽责完成好信访举报工作。
(二)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加强对信访举报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信任纪检监察机关,为信访举报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归口上访、依法上访、合理上访。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明察秋毫,洞悉情况,对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把信访举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越级访、群体访。在做好接待疏导、答复解决的同时,对违法上访,破坏正常办公秩序的,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部制约,强化外部监督,形成严格的信访监管体系。在内部,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合理分工,形成受理、办理、督办、审核、结案、归档等环节的相互制约机制;在外部,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发放监督卡、征求意见信和巡回走访等形式,接受社会各界对信访举报工作的有效监督。
(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信访干部的素质决定着信访举报工作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完成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各项任务的组织保证。基层信访干部要联系信访举报工作的实际,加强对案件检查、案件审理及金融、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提
高政策水平和整体素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疏导群众、综合分析的能力,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建议区纪委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尤其是新进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中共新华路街道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2012年5月22日
第五篇:正确区分信访与举报
正确区分“信访”与“举报”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网
近来,有信访群众反映问题时常强调其是“举报”,不是“信访”,不接受行政机关按《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办理的程序;同时,有些地方行政机关对于群众反映的任何问题,毫无区分地一概信访受理,予以答复,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职责。为此,厘清“信访”与“举报”两者之间的异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7年12月,张某等21位村民写信给某省国土资源厅,标题为“请求省厅直接查处某市人民政府、区政府非法批地、供地的违法行为”。信中反映了当地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经村民同意强行征收土地给某公司搞建设。省国土资源厅收到该信件后,按照国务院新《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转由市国土资源局调查。市国土资源局收信后又转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调查处理。2008年4月,某区国土资源分局调查后认为,该公司项目用地已经省政府依法批准农转用、征收,经市政府依法批准具体建设项目供地,不存在非法批地情况,并书面答复了张某等人。张某等人认为他们是根据1989年《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省国土资源厅依法查处某市政府、某区政府及街道非法批地的行为,省国土资源厅没有履行法定职责,于是,向某区法院提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省国土资源厅行政不作为,并责令省国土资源厅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在法庭上,原、被告双方主要围绕张某等人给省国土资源厅的信是属于“信访”还是“举报”展开了辩论。最后,法院判决驳回张某等21位村民的诉讼请求,但判决书回避了对双方所争论问题的认定,认为原告应通过其他法定途径解决其诉讼请求。
“信访”和“举报”究竟有何区别,公民的“信访”行为和“举报”行为是否赋予了行政机关不同的职责,张某等人的信件究竟属于何种性质?
根据《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同时,《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信访”是针对行政机关等五类组织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条例》第四章和第五章还对信访事项的办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规定受理机关必须在法定期限内书面答复信访人。因此,简单来说,“信访”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一定形式,针对行政机关等五类组织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应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提出投诉请求,行政机关须在法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的行为。那么,什么是“举报”呢?199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四条明确使用了“举报”这个词,但未进行详细的定义。另外其他一些法律、规章也明确使用了这个词,如《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但也未对“举报”进行详细的界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举报”是指“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因此,“信访”与“举报”之间至少存在以下区别:一是受理机关不同。即“信访”受理机关是行政机关,而“举报”受理机关不仅可以是行政机关,还可以是司法机关等;二是反映的事项不同。“信访”受理的是《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五类机关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而“举报”则更广泛,只要是违法犯罪行为均可向有关机关举报;三是办理程序不同。《条例》对于信访事项的办理规定了明确期限,且必须答复信访人,而对于“举报”事项的办理,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比分析“信访”和“举报”,两者也存在联系之处。即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举报”的事项同属于《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况时,“举报”事项同属“信访”受理的范围。区分“信访”和“举报”关键是看反映对象的行为是否属于《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行政机关等五类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如果是,则不管行为人采用“举报”还是“信访”形式,均可纳入信访的受理范围,对于调查属实的,再依法进行查处,并将处理结果答复信访人;否则,属于“举报”,由受理机关直接进行调查处理。如公民向国土资源部门反映某单位或个人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房,要求查处的行为,便属于“举报”。
那么,本案中,原告的一封“举报”信属于什么性质?具体来看,张某等人给省国土资源厅的信的内容,是反映市、区及街道政府的非法批地和供地行为,要求省厅直接查处。张某等21位村民反映对象的行为属于政府的职务行为,应属于信访受理的范围。因此,笔者以为,对于本案,法院可以直接依据《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浙江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 严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