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通两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三通两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9日,我参加了江永县三通两平台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有建设三通两平台意义,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课件制作培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本功能、使用与管理以及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认识到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例效性。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经过培训,我不仅理解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还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是一个技术,不能以技术代替思想,技术是死的,课堂是活的,因此我认为,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时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因素应该要体现出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以老师讲解演示为主,缺少学生活动,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这要求上课的素材要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热点、结合学生、让更多学生的因素在课上得到体现。
培训在参训的老师的积极提问和主讲在师的热情解答画下了圆满的句号,经过这次培训,我掌握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实用技巧,更深刻地体会到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给课堂带来的高效便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自身工作用心钻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 课堂教学,尽快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日期:2013-04-12] 来源:校长室 作者:办公室
[字体:大 中 小]
一、时代背景
——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升级,改变信息化发展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12年11月23日,湖南长沙),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重点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要通过探讨交流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相互促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3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2013年3月29日),沈健厅长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做到教师率先应用,职业教育率先实施,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示范区率先示范。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
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校校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在教育系统外部,依托国家“三网融合”和部门信息化工程的硬件支撑,利用村村通等专项工程,以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方式接入宽带。
在教育系统内部,与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统筹规划,而不是另起炉灶。——优质资源班班通: 今明两年要围绕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重点启动“三个课堂”建设,使全国50%以上中小学实现“班班通”。
一是“专递课堂”。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短缺课程,开发民族双语教学急需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新设专业课程。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二是“名师课堂”。主要是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诊断、导学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名校网络课堂”。主要是以名校开设网络学校、网络选修课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探索“竞争提供、政府准入、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今明两年要把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从目前的60万个提高到600万个,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当前要按照“三个率先”原则启动实施,逐步覆盖全部师生。一是教师率先使用。二是职业教育率先部署。三是发达地区率先示范。——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下一步要重点建设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资产等信息入库。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使用方便、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要抓紧建设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
三、主要任务
当前紧迫的三大主要任务: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教育资源建设
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 建设:
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教师空间主要内容: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姓名、任教课程、职称、特长、荣誉、研究成果等)
教师任教课程情况(课程简介、学分、授课计划等)教师任教课程资源(教案、学案、课件、作业等)课程考工考证资源(资料、题库等)
课程相关引申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的链接与集成,即学习资源厍或素材)
学生作品(业)展区
教师教学管理(名单、成绩册等)教师个人日志(微博、相册等)
师生互动(讨论)社区(论坛、QQ群等)„„
班级空间主要内容: 班级日志 班委会成员 班级制度 师生互动 学生成长记录 „„
学生空间主要内容:
学生个人信息(姓名、专业、年级、爱好)
学习管理类(作业、学习过程记录、收藏的各类课程资源)个人空间类(日志、微博、相册等)„„
——教师应用培训
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四、未来展望
在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体现为:
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全面应用。
第三篇:三通两平台培训
“三通两平台”建设
一、时代背景
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升级,改变信息化发展模式。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12年11月23日,湖南长沙),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
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重点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要通过探讨交流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相互促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3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2013年3月29日),沈健厅长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做到教师率先应用,职业教育率先实施,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示范区率先示范。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一)三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1.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网络建设,完善包括网络设备、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在内的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研究制定适应各类教育发展需要、符合省情的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在学校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2.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
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将优质教学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努力建好三个课堂:
专递课堂(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新课程等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名校网络课堂,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
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通过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积极促进城乡学校同步应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二)两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做到学科资源全覆盖。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终身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2.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下一步要重点建设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资产等信息入库。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使用方便、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人人通”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核心点。
三、主要任务
当前紧迫的三大主要任务:
1.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教育资源建设
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
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教师空间主要内容: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姓名、任教课程、职称、特长、荣誉、研究成果等)
教师任教课程情况(课程简介、学分、授课计划等)教师任教课程资源(教案、学案、课件、作业等)
课程考工考证资源(资料、题库等)
课程相关引申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的链接与集成,即学习资源厍或素材)
学生作品(业)展区
教师教学管理(名单、成绩册等)
教师个人日志(微博、相册等)
师生互动(讨论)社区(论坛、QQ群等)
„„
班级空间主要内容:
班级日志
班委会成员
班级制度
师生互动
学生成长记录
„„
学生空间主要内容:
学生个人信息(姓名、专业、年级、爱好)
学习管理类(作业、学习过程记录、收藏的各类课程资源)个人空间类(日志、微博、相册等)
„„
3.教师应用培训
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四、未来展望
在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体现为: 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全面应用。
第四篇:“三通两平台”工作制度
“三通两平台”工作制度
1.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2.建设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特色云空间主页。教师建设个人空间主页,能够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完成晒课,能够使教学资源在平台上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心得在平台上得到交流。
3.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课时,积极参加各级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4.学校专任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等设备。教育学生爱护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使用。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程序整理好设备物件。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人员,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
5.定期检查评比班班通的使用情况,确保教学应用达标。教师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活动,每期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任课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上课后,要督促值日学生干部认真填写记录表。教务处对各班级任课教师“班班通”上课情况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6.加强对教师电子备课的管理。电子备课的格式固定为Word+媒体素材(课件)形式,其中文本内容(占60%)、多媒体素材利用(占30%)、个性特色(占10%)。文本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媒体素材和课件的使用要恰当,链接自如。电子备课要有分工备课和个人自备两个阶段。分工备课的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备好电子教案蓝本,上传于学校电子备课平台指定的文件夹中。执教教师将其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文件夹中,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下载教案修改增删,体现出二次备课。主备教师还要在自己授课后,及时填充不少于60字的所备教案的小结与反思。教导处定时或不定时按要求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
7.定期评比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检查是否有空间备课、学习交流、制作、收集、上传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时,须按要求进行身份验证和注册,使用学校统一编排下发的标准信息码和注册口令。个人信息设置要简单大方,既有个性化又包含有本校标识的共性。创建文章、发表文章、上传视频、发表微博要严格遵守学校和主管部门的对于网络的管理纪律。
第五篇:三通两平台”介绍
“三通两平台” 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报告
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
1、概念解析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
中央部委层面: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2年5月28日,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核心建设目标。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3、市场预期
“三通两平台”建设包含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硬件、软件、网络、资源等方面,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投资经费具体数字虽未出现在《。十年发展规划》中,但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教育投入经费8%””的数字曾被提及,若以此为参考,再以纲要中提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12年达到4%”以及上年的GDP粗略计算,估计每年至少将有近两千亿的市场。
下面对“三通两平台”作一个粗略的分析和预估: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校校通针对发达地区主要是校园网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针对不发达地区主要是网络的新建和扩充。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在近一到两年之内,重点是在于三个课堂的建设上面,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
班班通建设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本质是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从内容上将带动数字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大量的教育资源将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从而实现虚拟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目标是通过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职教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建设模式:“企业建立平台学校使用,有条件的省以企业建设为主、学校应用为主体,政府加强规范和引导,给予政策支持。”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初步建设较为完善的资源服务平台模式。基本做法是大的设施由企业提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主要开发云平台上的资源和服务的模式。2012年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基本框架顶层设计,争取今年下半年开通服务。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了省、市、县、学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市场,同时海量的数据会带动大量存储设备的增长。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是建设和完善相关数据标准,集成建设中央级和省级数据库。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