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保险行业分析
【关 键 词】保险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产品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其中,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根据设计类型的不同,人身保险又可以分为普通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等。本报告覆盖的保险产品主要是分红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
分红型保险: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身保险产品。分红通常是非保证的。
投资连结型保险: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投资账户是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资产单独管理的资金账户。投资账户划分为等额单位,单位价值由单位数量及投资账户中资产或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决定。投保人可以选择其投资账户,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承担。
万能型保险: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单独保单账户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产品特性介于分红型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万能型保险除具备传统人身保险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资金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联系起来。在投资收益方面,此类产品为保单账户价值提供最低收益率保证。
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一、2014年行业经营状况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4年在车险领域,各家保险公司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亏损”的标签几乎和车险业务形影不离。
根据42家拥有车险业务的非上市财险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其中有38家的车险业务出现了亏损,亏损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20家,超过2亿元的有6家。并且,在四家A股上市险企中,太保2014年也首度出现了车险承保亏损的局面,车险承保亏损高达12.19亿元。
车险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难以盈利,主要是因为市场销售费用、渠道费用太高,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2014年财险公司的年报数据显示,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超过10%,有的公司甚至超过15%。而众安保险由于去中介化,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经营车险,无疑将大大节省成本。
二、2015年行业经营状况
(一)车险市场增速回落、承保微利
市场增速回落明显。截至2015年11月,全行业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11.81%,较2014年下降5.03个百分点,增速下降较为明显,为近10年的最低增速。继2014年突破5000亿元之后,2015年全年车险保费收入突破6000亿元。
图表 2005-2015年车险市场保费增速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销售持续低迷,虽然1.6L及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对4季度增速有所拉动,但全年增速仍无明显改观。2015年1-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182.39万辆和2178.66万辆,同比增长1.8%和3.34%。这表明行业对汽车市场的依存度仍然很高,主要靠新车销量驱动的增长方式仍未发生实质性转变。
图表 2006-2015年汽车市场销量增速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承保实现微利。在商车费改后竞争加剧、保费充足度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5年行业仍维持承保微利的状态,但各保险公司盈利分化状况更加明显。
(二)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6月1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个地区全面落地,保险公司开始销售新的商业车险产品,执行新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2016年1月1日起,改革试点增加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地区。
此次改革主要取得如下成效:一是通过保额确定方式的调整,解决了“高保低赔”问题,通过代位求偿机制的设立,解决了无责不赔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车险产品中争议最大、矛盾最突出的两大“硬伤”,提高了条款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二是费率浮动机制的实施,使得低风险客户保费更低,充分发挥了车险定价奖优罚劣的机制,对于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改善驾驶行为、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具有积极作用,继交强险之后,使得车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初步建立了新的市场运行规则。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均由保险公司自主设定,极大地增强了保险公司经营自主权,充分体现了“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将选择权交给客户”的改革思路,客户选择成为无形的指挥棒,促使保险公司强化自主经营责任意识,释放经营活力,增强保险行业自我发展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5年6-8月,六个试点地区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合计为147.36亿元,同比增长5.9%,保费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投保率合计为65.78%,同比提高3.69个百分点,投保率明显提升,表明在费率下降的情况下,更多的客户购买保险,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险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单均保费同比下降约9%,约77%的消费者保费同比下降,约23%的消费者保费同比上升,大部分客户保费支出减少;出险频率同比减少26.5%,报案数量明显下降,小额案件降幅显著,说明出险次数挂钩的费率浮动机制效果显现,对于损失金额较小的保险事故,越来越多的客户放弃索赔;2015年1-8月,六个试点地区车险综合成本率92.93%,较前5个月下降3.34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费用率下降2.44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下降0.89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试点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与行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应当引起行业的关注:
业务中介化趋势加剧。在费率试点地区,各保险公司在确定自主渠道系数时,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电网销等直销价格与中介渠道价格差大幅缩小,对客户而言选择的投保渠道更多了,但同时也有部分客户从电网销渠道流向中介渠道,业务中介化趋势再度加剧,保险公司直销能力可能再度弱化,从长远看,这应当不是保险公司希望看到的。2007年电销产品的推出,除了让利客户、方便购买以外,对保险公司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真正直面客户,成为与中介渠道制衡的一个手段,因此各家公司普遍将电销作为战略渠道发展。改革后这一新变化,说明电销渠道前期主要还是靠价格差吸引客户,尚未形成有效运营模式。从深层次讲,也表明价格仍是主导客户流向的重要因素,行业始终未能解决的靠什么发展、凭什么盈利的问题。靠什么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问题,在改革后再次凸显,当然也是改革后各家公司创新的最优切入点。
小额损失补偿机制缺失。改革后客户对小额案件逐步开始不索赔,虽然赔款少了,但可享受费率浮动,所以NCD机制本身没问题。但客观上存在客户小金额案件补偿机制的缺失,客户存在补偿需求。部分车商已经单独或联合保险公司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小额损失维修服务,无疑是抓住了客户的痛点。虽然小额案件损失金额不大,但案件数量众多,且客户存在需求,是接触客户、维系客户的重要节点,如果保险公司不能有效介入,必将成为客户流失的因素之一。
绝对免赔额引入条件逐步成熟。此次改革仍然沿用了免赔率的概念,没有引入绝对免赔额制度。引入绝对免赔额有必要,且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无论对客户还是保险行业都是好事。对客户而言,在由于NCD机制已经逐步放弃小额案件索赔的情况下,绝对免赔额可降低保费支出,尤其是低风险客户。对保险行业而言,在保费充足度下降、责任范围扩大的双重影响下,商车改革带来的最大压力在于行业盈利能力,而绝对免赔额制度对于车险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渠道发展呈现新格局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电销渠道占比下降。2015年上半年,全行业电话销售渠道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38.55亿元,同比增长1.49%,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伴随商车改革地区的逐步扩大,渠道价差缩小将进一步加剧电销渠道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的萎缩。以集中平台为主的电销运营模式,将逐步转变为集中加分散的模式,销售界面将前移到更加贴近市场的分支机构,电销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加重要。
网络保险发展迅猛。2014年财险公司互联网保费收入505.7亿元,同比增长114%。2015年1-9月,全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93.7亿元,同比增长57.23%,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1%,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2015年10月1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基本的经营规范和监管要求。同时,首次将第三方网络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可以预见,未来网络销售渠道将呈现保险公司官网和第三方平台双轮驱动的格局,而网络也将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将成为一种新的客户体验方式,以及从投保到理赔、从售前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在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形势下,互联网保险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渠道,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车商渠道进入转型期。保险公司与车商的合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统一标准,即统一配件、工时价格等维修标准,以及定损、理算等理赔标准,避免因流程、标准等不统一而将纠纷转嫁给客户。第二个阶段是资源互换,特点是围绕三率,即新保率、续保率、事故车送修率,实现保费资源和送修资源的互换,这也是目前所处的阶段。随着汽车市场销量低迷和利润下降,以及车险市场零整比发布、商车改革等新情况的出现,在汽车行业和车险行业均进入变革期的大背景下,双方合作的契合点和利益诉求更容易达成一致,合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趋势。第三阶段的特点将是客户留存。之前的合作主要是围绕保险公司和车商的利益,保险公司和车商之间博弈大于合作,客户成为博弈的筹码,新阶段将是合作大于博弈,将更多的关注客户利益,共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在满足客户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双方的利益。
(四)互联网+车险风起云涌
伴随互联网模式和思维向汽车行业的深度渗透,跨界合作、产业融合不断加剧,互联网+车险可谓风起云涌。
一是2015年5月,保监会批准众安保险增加机动车保险和金融信息服务等业务,可以开展交强险和商业车险。11月10日,推出共保合作模式的互联网车险品牌——“保骉”车险。二是随着新车销售下滑,汽车电商也异常火爆,除了专业汽车电商外,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均涉足汽车电商及汽车后市场,试图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汽车销售与服务模式。三是专车、快车、拼车等出行方式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调整保险产品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上述公司也聚集了大量的车主资源。四是以保养、洗车等为主题的汽车后服务O2O 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新的消费方式和客户界面。
虽然只是个开端,规模还不大,但上述企业凭借数据、客户等资源,直接或间接介入车险领域,成为车险市场的新生力量,为车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4页
第三篇: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人寿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是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人寿保险可以被划分成风险保障型人寿保险和投资理财型人寿保险,具体细分见下图:
图表1:中国寿险行业细分介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寿险公司是经营人身风险的金融企业,其盈利来源于寿险三差,即费差、死差和利差。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死差是指设计寿险产品时,根据生命表订立的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当保险公司为人身保险进行精算定价时,会根据生命表制定相应的预定死亡率,当这个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投保群体死亡率出现差异时,死差就出现了。死差率主要受保单质量、生命表、死亡率等的影响。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费差是指寿险产品在设计时所估算的寿险公司各种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差异。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每一份保单可以计提一定的费用,但为了保单的销售和维护,保险公司也必须同时支出一定的费用,此费用包括保单直接费用和公司管理费用。这样:费差率=(保单计提费用-保单直接费用-公司管理费用)/保费=保单计提费用率-保单直接费用率-公司管理费用率。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篇: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32.19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16%。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我国的68.9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9.2%,大约是我国的2.7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 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 1999年 110.65 1.70% 2000年 126.21 1.78% 2001年 109.16
2.20% 2002年 237.64 2.98% 2003年 287.44 3.33% 2004年 332.19 3.16%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 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3022.0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2225.99亿元,产险业务收入796.04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73.66%和26.34%,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 险 种 收入(亿元)市场份额 同比增长 寿 险 2225.99 73.66% 12.93% 产 险 796.04 26.34% 14.52% 合 计 3022.03 100.00% 13.33%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我国产险险种单一,主要险种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其中财产保险约占到产险总收入的95%,财产保险中又以机动车辆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为主。2005年1至7月,我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32%,但增长幅度正逐步放缓。从直观数据来看,2005年1至7月,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93%,但若扣除中意保险200亿元的大单因素后,其业务收入的实际增长是0.94%,没有改变自2004年以来寿险业务增长低迷的状态。2005年1至7月份虽然我国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并没有改变今年以来财险成为保险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趋势。
三、内、外(合)资保险公司对业务的争夺 1992年我国在上海进行保险开放试点,1995年扩大到广州,1999年进一步扩大到深圳。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对国内保险公司的保护已经于2004年12月彻底终止,中国将允许外资 寿险公司向中国居民提供健康保险、团
体保险和养老金年金保险服务,并不再限制其经营地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保险公司
有75家,再保险公司5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37家,中资保险公司33家,外资、合资
保险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与外资、合资保险在数量上的优势相比,其在市场份额
上仍远远落后于中资保险公司,其中以财产保险表现尤为突出。不过由于中意保险一笔200
亿元的大单业务,外资在人身险这块业务收入的比例,已由2004年底的2.64%上升到2005
年7月的12%,市场份额明显增加。需要指出的是,中意人寿的200亿元大单业务为一次
性缴费,不具有持续性。表3:2005年7月底内、外(合)资保险收入对比 公司背景 收
入(亿元)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2004年底)寿险内资 1958.93 88.00% 97.36% 寿险外、合资 267.06 12.00% 2.64% 产险内资 786.37 98.79% 98.79% 产险外、合资 9.67 1.21%
1.21% 合 计 3022.03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四、目前保险市场份额分布
1、寿险的市场份额 在全部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中意人
寿和国寿续存排名前五位,五家公司共占据市场份额的85.76%,而2004年底,前五位公
司的市场份额的合计为89.02%。在2005年1-7月间,收入排名十位当中有两家外资(含
合资)保险公司,分别为中意人寿和友邦保险。中意人寿排名的迅速上升主要归功于中石油
集团的一笔200亿元的团险保单。综合而言,目前我国寿险市场仍然为寡头垄断格局,但
垄断力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大。表4:我国寿险市场前十名市场份额情
况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保费收入 市场份额(2005年7月)市场份额(2004年12月)
市场份额变动 国寿股份 999.89 44.92% 46.87%-1.95%平安寿 342.37 15.38% 17.18%
-1.80% 太保寿 232.36 10.44% 10.80%-0.36% 中意 203.28 9.13% 0.10% 9.03% 国寿
存续 131.17 5.89% 8.29%-2.40% 新华 108.90 4.89% 5.87%-0.98% 泰康 87.46 3.93%
5.54%-1.61% 太平人寿 35.48 1.59% 2.03%-0.44% 友邦 35.12 1.58% 0.39% 1.19%
生命人寿 16.43 0.74% 1.51%-0.77% 合 计 2192.46 98.49% 98.59%-0.10% 资料来源:
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2、财险的市场份额 在非寿险市场上,人保股份、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仍
然是非寿险市场的前五位,五家共占据市场份额的87.72%,与2004年底的90.26%明显下
降。在市场份额下降的公司当中,以人保股份的5.08%最大,其市场垄断力度的减弱已是
不争的事实。在市场份额增加的公司中,以中华联合的表现较好,2005年1?7月间,中华
联合以58.92亿元的保费收入占据了非寿险市场的第四位,保费规模相当于第三位平安财险的78.2%,与第五位天安有18亿元的收入领先优势。同时,成立不长的大地保险取得21.2
亿元的保费规模,排名非寿险市场的第六位也值得关注。在前产险前十位公司排名当中,无
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综合来看,目前产险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弱于寿险,但正呈现加剧趋
势。表5:我国财险市场前十名市场份额情况 单位:亿元 公司名称 保费收入 市场份额
(2005年7月)市场份额(2004年12月)市场份额变动 人保股份 421.96 53.01%
58.09%-5.08% 太保财 101.67 12.77% 12.32% 0.45%平安财 75.35 9.47% 9.46%
0.01% 中华联合 58.92 7.40% 5.83% 1.57% 天安 40.37 5.07% 4.56% 0.51% 大地财产
21.2 2.66% 1.36% 1.30% 永安 20.84 2.62% 1.87% 0.75% 华安 12.39 1.56% 1.29%
0.27% 出口信用 9.37 1.18% 1.43%-0.25% 太平保险 8.02 1.01% 0.85% 0.16% 合 计
770.09 96.75% 97.06%-0.31%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五、再保险市场概况 再保险是对保险的保险,当直接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巨大或特殊的风险承受有困难时,就有必要通过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扩大承保能力,保障巨灾
损失的有效分散。虽然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办理再保险业务,但在1996年以前,我国境内没有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虽然都设有再保险部门,但一般都只
有分出业务,基本上不接受国内的分入业务,很多商业分保业务不能在国内得到妥善安排,导致我国保险业务贸易体现为逆差,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保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整体
而言,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属初级阶段。
1、再保险市场前景较好。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再保险作后盾,单个保险公司无法承受巨额的累积责任。因此,我国再
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
2、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再保险有效需求与自留保费比例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我国的自留保费在90.6%,而发达国家的平均自留保费率在80%左右,多数发展
中国际的自留保费率在50?70%间。
3、再保险业务可能面临调整。我国再保险业务也存在着很强的政策因素,保险法规定
20%的再保险比例,目前我国法定再保险收入占再保险收入的比例超过90%。根据入世协
议,我国将逐步降低法定再保险比例,直至取消法定再保险业务。由此,在法定再保险收入
下降之际,若各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意识没有明显增加,则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可能面监短期
调整。
保险行业影响因素
一、经济周期的变动 经济周期的变动将使保险行业出现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变化,诸如:
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都会给保险经营带来压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
展的关键期,经济处于起飞阶段,保险需求日益增加,整体经济环境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快速
增长。以1999年??2004年的GDP数值与保险行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
系数达0.96,属于高度相关。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对保险行业收入的重要影响,但随着经济
总量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已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出台。我们认为,随着这一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保险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保险公司也必须
注重自身业务增长的质量,才能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二、利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利率,显示自1996年以来的降息
周期结束,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应付利率上升对保险业务的影响
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1、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影响 我国保险公司目前的投资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
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这几项资产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于短期银行存款和浮
动利率存款而言,若利率提高将增加其收益;对于存在银行的长期固定利率存款而言,升息
将导致资金的实际收益率缩水;对于以固定利率为主的债券投资而言,升息将导致债券价格
出现下跌,负面影响很大;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其收益率主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和相
关基金的投资水平,升息影响较为间接。综合而言,利率变动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呈反向
关系。
2、对保险公司经营产品的影响 对于以前签署的保单,升息将缓解以往给保险公司造
成重大亏损的利差损,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收益的提高;对于在央行降息后处于低利率时期
出售的传统寿险产品而言,由于保单预定的固定收益率较低且期限较长,升息后保户可能转
而投资其它具备更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从而造成新投保率的下降和退保率的上升;对于分红
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投资险而言,升息不产生直接影响。
三、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对保险行业主要征收两大税种,分别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方面,我国保险行业的营业税率为5%,与国外2%??3%的营业税税率水平相比,税
负明显较重。企业所得税方面,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保险公司享受着“三减两免”(三年减税,两
年免税)的优惠条件,所得税率为15%,而中资保险公司需要缴纳33%的所得税,形成事实
上的差别税收待遇。整体而言,我国保险行业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而世界保险
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发展水平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由此,我国保险行业的税收政策改进已是一个必然趋势。从税收改进方向来看,对中资保险公司带有明显的利好成份。
四、监管因素 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保险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已就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的规范管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规范提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为防止保险市场出现大起大落,保证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监管的层面仍比较初级,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些必要的制度,如保险精算规则、精算报告制度、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预警指标分析制度、年检报告制度、保险企业自律公约等。总之,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保险资金运用
一、资金投资的收益有待提高 保险资金的运用是保险公司保证赔付和获得发展的根本。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主要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而监管部门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保险资金运用的年收益率正常值为不低于3%。表6:近三年我国保险行业的资产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资产总额 银行存款 其他资产 投资 国债 证券投资基金 其他投资资产 2003年 9122.84 4549.67 744.31 3828.87 1406.90 463.28 1958.69 2004年 11853.55 4968.78 1172.82 5711.94 2651.71 673.17 2387.07 2005年7月 13868.91 4965.43 1249.56 7653.91 3295.73 1036.85 3321.34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二、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正在得到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保险资金只能投资国债、高级别的金融债、银行定存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渠道非常狭窄。在保险行业整体增长迅猛的大背景下,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已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层就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涉及的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问题。此外2005年9月还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打通保险业境外投资的渠道。显然,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正在得到改善。
三、保险行业的资产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运营的逐步规范,保险行业的运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6月份的70%上升到2005年7月份的90%,能够运用的资产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投资渠道的改善,银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也逐步降低。有关运用资产、投资资产和银行存款的比例变化趋势。经营能力分析
一、产险经营能力分析 产险经营能力的两个重要考察指标就是综合赔付率和综合经营比率。近几年我国产险的综合赔付率在50%左右,最高值出现于2003年,综合赔付率为54.79%,略高于当年台湾产险的52.99%,但差异并不明显。就我国产险的综合经营比率指标分析,自1999年以来,多数年份大于1,显示产险理赔与经营费用之和超过当年的收入 表7:我国产险公司经营率情况 时间 综合赔付率 综合经营比率 1999年12月 53.78% 1.11 2000年12月 51.12% 1.02 2001年12月 48.58% 1.00 2002年12月 52.03% 1.01 2003年12月 54.79% 1.06 2004年12月 52.07% 1.02 2005年7月 44.40% 0.90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二、寿险经营能力分析 由于相关数据限制,对于寿险行业经营能力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集团两公司的经营绩效来考察。10%。表8:我国主要保险公司近两年经营情况 公司名称 净利润(亿元)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人寿 72-14 1.65%-0.43% 10.78%-2.29% 人保 2.08 15 0.24% 1.72% 1.26% 8.66%平安 31.16 23.2
1.18% 1.13% 11.03% 17.91%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偿付能力分析
一、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底,我国保险行业的技术准备金与保费净收入之间的比例大约是70%,虽然较2002年底的64%有所提高,但仍低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非寿险行业的比例。同时,就负债水平来看,虽然人寿、人保和平安集团均已上市,但这些大型中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资本充足率有待于进一步夯实。表9: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自有资本情况 单位:亿元 公司名称 净资产(2004年)净资产(2003年)负债率(2004年)负债率(2003年)人寿 3667.69 2659.64 84.57% 80.91% 人保 697.00 658.00 79.02% 77.82%平安 2,358 1,928 89.16% 93.55%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处于正常状态 目前保险监管部门将各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作为核心监管指标。2005年1?7月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洋人寿三家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达74.86%,因此这三家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基本反映我国寿险行业的偿付能力状况。综合来看,虽然太平洋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两次被保监会警告,但我国目前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仍处于正常状态。表10:我国主要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 公司名称 实际偿付能力 最低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充足率 中国人寿 544.56 172.64 315.43%平安人寿 113.35 92.06 123.13% 太平洋人寿-46.7 43.46-107.46% 合计 611.21 308.16 198.34%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第五篇:保险行业薪酬待遇分析
本人从事保险业已经有五年,曾经是某省级公司非车险中级核保兼再保人,现在已经毅然离开这个行业,进入一家国有银行工作。
凡是从事保险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保险的核保人属于最核心的岗位之一,仅次于投资岗位和精算岗位。加上我同时兼任再保岗(就是决定保费公司自留的比例和向外分摊的比例),刚进入该行业还担任过营业部销售管理岗,对保险公司的运作和状况应该说多少有一点了解,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基础。保险业在中国,可以说是让人最雾里看花的一个行业,其真实的工作状况、待遇水平、发展空间,有说很差,也有说很好,不一而足。我仅希望本文能为准备进入或已经在这个行业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
一、保险公司的招聘渠道
保险公司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家,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每年都要发布形形色色的招聘广告。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公开的校园招聘——一般多为公司总部或省级分公司,基本属于正式的管理类人员招聘,这也是保险公司仅有的公开招聘管理类员工的渠道。
网站、报纸招聘——基本上99%是招聘销售人员。这一类销售人员,不存在编制和工资问题(后面我会具体描述,我曾经负责计算这类销售人员的“工资”),所谓正式与否,皆为骗你没商量。
内部人推荐——可能是管理类,也可能是销售类,要看推荐人本身的级别和职务。如果推荐人本身是销售类(比如某某营业部经理)之类,那推荐的职位就是销售类岗位。如果推荐人是省公司老总或只能部门总经理,那可能才是管理
类职位。
以上基本就是保险公司招聘的基本渠道,所以不用去问什么工作性质,是销售还是管理,只要对照你是通过那个渠道进入保险公司的,就一清二楚了。
二、保险公司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
保险公司总公司一般没有销售人员之说,主要是管理部门,可能会有部分经纪业务部门里有些销售人员。就省级分公司来说,一般都有如下一些部门:人事行政部:管理类,岗位名称多为薪酬管理、行政等,一般不对外招聘,如果有对外,请参看第一条的渠道即可判断是否为管理类
业务管理部:管理类,一般有IT类、承保档案管理类、初级核保类、核单类、出单类等几类岗位,属于保险公司普通事务岗位,级别不高,但人员较多。非车险部:也可能叫财产险、意健险和渠道部。这是保险公司主要的业务部门所在。这个部门有核保、再保等最核心的岗位,一般人员很少,但如果是这类部门招聘,基本是管理类。
客户服务部:这是保险公司人员最多的部门,既有核赔、理算这类核心岗位,也有前台接待、查勘定损这类事务岗位,事务繁杂。有不少保险公司在这类部门也聘用一些非正式员工,比如协查员之类的。
营业部、团队:基本全部是销售人员,最多有几个编制属于管理类。这是保险公司销售中心。
银保部:这是近些年钻出的部门,可能划为渠道部,也可能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不同公司做法不同。但除部门负责人外,应该说基本上也是销售类人员,包括银保销售人员,也就是派驻银行卖保险的那些人。
财务部:管理部门,和人事一样,一般不对外招,而且人员也很少。保险公司财务处理比较简单,和工业企业会计、银行会计有很大不同,保险公司分公司财务资金不过夜,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工作。
以上就是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各类部门的大概情况。
三、保险公司管理类员工待遇福利状况
这里我只就我曾经呆过的公司和我准确知道的其他公司状况做一描述,并和银行做一个初步比较,仅供大家参考,各家公司具体情况可能有些不同(特别是高管),但绝大多数普通员工应该比较接近。
保险公司待遇在各行业中总体上属于偏低。保险公司目前的薪酬工资结构属于严重不对称的畸形结构,一是公司总体薪酬数额不高,二是在不高的薪酬总额中,高度 集中于高管人员头上,普通员工却往往只能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定薪。这造成一种假象,就是人均工资不低,甚至排名靠前——因为保险公司正式管理类员工相比较 银行少得多。但真实工资却很低。下面提供一个省级公司待遇清单(本清单我保证真实性,但仅供参考):
保险公司省公司(经营状况属于全国中等偏上):老总20万固定年薪+20万左右考核薪水+10万左右经营奖励。副总、总助相应下调部分,但差距不大。这是班子成员状况。各家公司里,人保、人寿薪水中等,但因为摊子大,福利和各类隐形相对多一些。平安阳光工资部分最高,但其他较少。
省公司部门负责人(中层):平均全年到手现金8-10万左右,加上五保一金和增量补贴,在10万左右。其中工作年限和职称不同可能略有差异,但不会太多。各家公司这个层级人员收入差距不大。
省公司核心岗位:核保、核赔类人员,我就是这一类。各家公司有一定差
异,人保最高、太保居中、其次为中小公司该类人员、平安最低(因其主要工作由总部代为管理),年收入现金在3万-5万区间,加上各类社保和增量,不超过5万-7万。
省公司非核心类管理岗位:平均年收入现金在2-3万,加上各类社保补贴(很低)不超过4-5万。其中,人保、人寿和平安这类人员最低,其他公司这类人员要高一些,原因不详述。
以上即为真实的保险公司省分公司收入状况,各家公司可能有些差异,但基本不会太大——我本人曾多次抽调到保监局参与对各家 公司财务等状况的驻点检查。
特别说明一点的是,保险公司和银行比较起来,不仅基本工资偏低,而且所缴纳的社保公积金也很低。尤其是保险公司年终奖金和银行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请大家不 要人云亦云,什么保险公司年终和过节发成千上万,不存在这回事。我拿到年终奖最多的一次是3000,还是评了先进才有的,一般也就1000多一点。
四、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工资”真相
我曾经工作的一个岗位就是计算保险公司销售人员、销售经理每个月的工资和社保,所以这个问题我比较了解。简单来说,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没有任何保证,不存在 保底工资,所谓每个月发工资都是从你所做业务中的提成里,扣除一部分然后发给你,其实质本来就属于业务提成的一部分。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制造“正式员 工”工资保底的假象;二是避税,因为保监会规定的佣金比例很低,远低于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佣金水平。这超过规定的佣金主要通过两个渠
道“走出来”,就是代理 点、代理人和工资,这样以达到遮人耳目,但在业内是众人皆知。
销售人员佣金,在保险公司属于大小包干制度。省公司大包,每年都从总公司按保费类别提取佣金——我每年都参与省公司各类保险项目费用政策的拟定工作,省公司一般要扣掉3-5个点左右,应付平时非正常开销和发奖金福利。团队和部门是中包,再扣掉几个点,留住自己的活动经费。
销售人员是小包,自己扣掉几个点或者不扣点(毕竟竞争激烈,有些业务非要把佣金全部拿出作为回扣),由各类代理人、代理店、修理厂、4S店、经纪公司等等去市场买业务。
销售人员真实收入前些年比较高,因为公司不多,客户对保险公司佣金标准不太了解。但这些年竞争激烈,客户也对保险佣金底限有了了解,所以回扣力度很大,销 售员收入少了很多,而且越大的业务越不赚钱,因为竞争激烈。只能在亲朋好友和熟人业务上赚点钱。08年以来,加上全行业承保亏损,各家公司佣金标准都在降 低,销售员日子会很难过。
五、保险公司困境我之见
1、监管困境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和保监会接触。总的感觉就是“外行监管内行”。监管水平不高,笑话百出,抓不住要点。绝大多数搞保险监管的从来没有在保险公司工作过,自然不清楚 保险业很多潜在规则。
2、人才困境
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成长空间小、管理水平差,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对
人才的引进,即使引进了也留不住。从前面几点,相信各位其他行业的朋友已经可以大致了解保险业的真实状况。
3、发展困境
不打价格战,不靠回扣,就没有保费收入。而光靠价格战和回扣,肯定是无以为继,严重亏损。要说这个局面的根源,还是保监会乱发保险牌照,盲目强调做大规模监管思路导致的恶果。
制约保险业发展的还有很多因素,但以上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因素。2009年的中国保险业,还将面临投资困境一大难题。虽然不再从事保险工作,但希望这个行业能有更多有识之士帮助和理解,真正回归风险保障的本质上去。保险公司内勤工作如何?
保险公司内勤有财务部负责收付费报税制定成本计划等一系列财务工作,营销部负责业绩推动、业务人员管理等,客服部负责为客户理赔、保单红利领取、保单信息变更。续期部负责保单后续服务,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后线人员人事工作和公司行政工作,等等。说实话,内勤不好干,挺辛苦,经常会有吵架,加班,还有应付上绩考核、外部主管部门检查,不仅要服务于客户还要服务于业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