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

时间:2019-05-12 14:5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

第一篇: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

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

一.要想提高气功修炼效果,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

十年前,中国气功大潮刚刚涌起,我就提示大家:练功必须要有信心、恒心、毅力。信心,就是坚信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的方法;恒心,就是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毅力就是百折不挠地练,不能一曝十寒,半途而废。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恒心,功到自然而成。当年许多人信誓旦旦:没问题!但十年下来,有多少人坚持了呢?当初讲过: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经过十年检验,这是对的。

一小时的站桩,谁都可以站下来;连续一个月的站桩,多数人可以坚持;连续一年的站桩,则并非很多人可以达到;而要坚持十年、一辈子,更是廖廖无几。这里的客观原因很多。

一是有些人原来身体有病,为了健康而修炼气功,练一段时间后身体好了,就不坚持练了;二是很多人为了出功能,经一段时间习练却未出大功能,便就此罢休了;三是由于俗业缠身,工作一忙就扔掉了;四是有些人初期立下恒心修炼,戒酒、戒烟、节欲,但时间一长,就禁不住欲望的诱惑,在气功修炼和欲望之间,选择了后者;五是有些人在气功低谷时,由于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气功的扼杀,使人感到这里并不清静,甚至有些政治风险,便退缩回去,不再练功。十年过去了,回头看,正是这些障碍使千千万万修炼者难以坚持下去。所以,要提高练功效果,就要下决心真正解决恒心和毅力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一种经得起推敲的功法,只要长期修炼,都可以使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只要坚持,就可精力充沛,延缓衰老;如再有更高目标追求,进行高层次的修炼,一直修炼下去,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成果。

但是,气功需要法、侣、财、地、时间等多种条件,没有一定的时间和毅力,将难以之持之以恒地修炼。

二、要提高气功修炼效果,就要处理好气功修炼与求道修真的关系

人类最大的欲望是好奇心,最大的满足是自由解放。这两个因素,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宇宙奥秘,期望掌握宇宙规律,掌握自身命运。有的人从哲学角度探讨,有的人从宗教角度探讨,有的人从科学角度探讨,有的人从人文角度探讨,有的人用外求法探讨,有的人用内求法探讨。无论那一种,最终都是为了寻求真理,得到真理。气功修炼是解开人类自身奥秘、自然奥秘的途径之一。为求大道之理,千百年来,求道者前赴后继,很多人不惜用一生的时间和代价,在自己身上实践。人们积累了很多成果及有价值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去攀登。

由于我们国家的特定环境,人们把高层次修炼和气功锻炼分开了。因为高层修炼追求的境界,难以用人们熟悉的理论进行解释,多次被扣上封建、迷信、欺骗反动的帽子。所以人们只能搞些低层次的气功锻炼。

但气功锻炼和高层次修炼密不可分。凡气功修炼有素者必追求高层次修炼,或经高人指点,进入高层次修炼,用内求法,悟大道之理,求得真实本我,获得彻底解放。古往今来修成者不乏其人,激励后来有志者,不管遇到什么,都风雨兼程,勇猛精进。只要树立求道修道的大目标,修炼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目标越大,恒心、毅力就越大,动力也越大。只有下决心在气功锻炼的基础上,向求道修真的崇高目标精进,现阶段的练功效果才能显著。

三、要提高练功效果,就要处理好俗业、尘缘的关系

在入世环境中进行气功修炼,必然要和自己的工作、事业、亲朋好友发生一定的联系。如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很难使你能够安心地进行锻炼。可以说,凡未修成者,都是尘缘未了的范围内。我们不提倡离家处走,而是鼓励大家入世修炼。既然尘缘未了,俗业未尽,那么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就是你的正业,气功锻炼就只能是你的副业。

这时期以干工作、事业、处理人际关系为主,气功锻炼只能是每天拿出一块时间来使用,其它时间则是在行、站、做卧中有意兼练。

一般来说,清晨在家人未醒之前挤出一个时辰的时间进行自我锻炼,其他时间可像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但这两小时就需要毅力了。这一天两小时能坚持下来的人,在心理、生理上都会发生极大变化。加上行、站、做、卧都坚持练功,百日之后,必定完成炼精化气,结成金丹。年龄大的亦可完成“添油接命”。在坚持个十月左右的每一个时辰的修炼,一般人都可以完成炼气化神和养胎,然后气足胎圆,进入出神阶段。到了此阶段,五眼六神通便能自然出现。这比那些好小术的人每日练10 小时功的效果要大得多。

经历这个阶段之后,在俗业和修真之间的比重,便开始出现平衡阶段。练功者从修下士进入中士,想继续修真者可拿三年时间炼神还虚,即阳神出走。愿意入世者,也可以把自己练成一个智力超群、干事得心应手、成就大业之人。但这一切都要得法。

四、要想提高练功效果,一定要圆通“理和法”的关系

古人说得好:“理不圆通,莫论修真”。这就是说,进行气功锻炼和高层次的修炼时,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参透真论实理。在理法上精通搞透,在修炼上即可通达顺畅,没有自学能力之人,就要在理法上多实践,力求悟透;有自学能力的人,则要多看修炼方面的经典著作。所谓“找明师指点’,这是一种偏狭的观念。这种理论似乎是只有找到出世高人、得道大贤才能得到修真之谛;只有受到高人点化,才能明悟大道之理。事实上,很多贤人圣达都是在无师自通情况下,得道成真的。由于有自学能力,参透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再经过自己修真实证,同样可以领悟求道之真谛,获得正果,到达彼岸。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凡得道之人,必须留下点化后人的警篇、警句,否则祸

及子孙。所以一般得道之人,都留下千古辉煌之作。对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说明师就在经典中。有些高层次功夫,在经典中都讲得很透彻。一句警句,常常令人顿开茅塞。一个密法,常常使人如接天梯。但如未到书海中求宝,仅靠心传口授,就慢得多了。遇到明师还好,如果遇到的是盲师,跟着盲修瞎炼,岂不误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在气功习炼上,不要一味等明师指点。我主张既不放弃明师指点的机会,也不要放弃研悟经典著作之途。

目前俯视气功界状况,真正得了大道之理和全面体证了道法道路的,并不多见。多数人只传一些小术,且又误导芸芸众生。“修炼非要明师指点,才可精进”,这就把人引到偏狭的路上了。

当然,古人留下的修真书籍,浩如烟海,使人难以登堂问奥,但毕竟己有一些以普度众生为志的修道成功者,为人们整理并点出了必修的经典。比如,修内丹功就有将近十几本必读的丹经。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上乘的理法,系统化地、专业化地明理知法,读书是一条重要的捷径,它远比单脉相传更精辟更广阔。今后,我们把佛门、道家修炼的必读之书在静修中点传给大家。

五、要提高练功效果,必须处理好商海求生的关系

如今,全世界都进入了商品经济的时代,所有的角落都被商品淹没,小到一家一户,大到国家政府,无一不在经商。一个国家相当于一个大的企业集团,政府的首脑相当于一个集团的总经理,国家元首相当于集团董事长。首脑人物出访,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经商。离开经商谁都不能生存下去。练功修道之人,也是在商海中生存。入世修炼说白了,就是在商海中修炼。在这时空点上,如处理不好商海求生的关系,练功效果必将受到影响。

按中国传统的观念,练功人不应求财、求物,但时代向修道人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你住的地方,要交房租和房地产税;你吃的、用的要用钱去买;你想静修需要交学费,你想度人,得有钱建造场所,或有钱支付车旅费,然后才谈得上后面的问题。无钱不足以养道,在这个时代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现实问题和修道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整脚的冲撞。

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

商海求生必须要有法船。我们的实业就是商海中的法船。要使修炼者能够到达彼岸,就必须要有充足的道资道粮,即法船的燃料。此外,还要掌握航海的技巧,即管理之道、营销法则、广告策划、公关技巧以及发展策略、生存原则等等。我们不光会建造法船,懂得其运行规则,还应该是商海行船的高手,能熟练掌握世间法,用常人之法,修非常人之果。先行凡事,后行仙事;先行人道,后行天道。熟悉商海的韵律、奥妙,成为商海中自由航行的高手,才能乘风破浪,绕过暗礁,才有希望到达求道修真的彼岸。说的再白一点,不是为钱,却一定要有钱,没有道资道粮,便修不成道。但道资道粮的获得必须取之有道,不求不义财,不拿不义之物。十方来,十方去,成就十方事。畅游于商海,却始终道心未泯,心

中自有大目标,这就是修道者与普通人的区别。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放手去做了,不必忐忑不安,矛盾重重。

时代变了,观念必须变,只有这样,才可消除心里障碍,把炼功和商海求生结合起来。

六、要提高练功效果、必须处理好烟、酒、色、情

俗话说:“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练功第一阶段就要节制房事,第二阶段要少饮酒,甚至不饮酒。唯有清心寡欲,坦荡无求,才能结丹、养胎、出神。烟使气浊,酒使气散。这是许多练功大家都体验到的经验之法。那些每天喝二两酒、一天两三顿、兜里总揣着一包烟的人,绝非修炼人,他们是练不成功的。整天喝酒的人,不光是神志不清,迷迷糊糊,而且气机紊乱。整天抽烟的人,不光易得癌症,害了自己,也因污染环境,害了别人。连戒酒戒烟的决心都没有,求道修真这么难的事,怎么能成?明知与人与己都有害,还偏要这样做,怎么能造福人类呢?所以,从今年起在我们机构里要彻底消灭“烟囱工厂”,消灭“酒精炉”。

至于色,这是为人的两大天性之一。我们只提倡节欲保精。特别对初练筑基者来说,禁止性生活;百日之后呢,不主张绝对禁欲,但如不节欲保精,任其泄露,就不能保证精旺、气足、神明,必然早衰。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不懂这个道理,每天都寻求不适当的性生活,使自己变成熬尽油的灯,步步走进死亡。

所以,道家练功在筑基阶段练“精生”,被称为“添油接命”功夫。就是说灯里的“油”快干了,要把“油”添满,才能将快消亡的生命接替起来。

对于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添油接命能使人延长寿命。不懂这个,反而每天寻求性刺激,使大脑皮层不稳定,体内精能消耗大,就无法提高练功功效,难以延年益寿。练功过程中出现漏精现象,不必惊恐,精满自溢,属自然现象。只要不是由于欲念引起的漏精,就不必担心。要学会炼精化气的方法,掌握自己的活子时,适时炼精化气。

至于“情”,这里指的是情绪。历来养生大家都认为,情绪是直接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七情六欲的侵害。情绪过于波动之时,不可练功。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七情六欲不仅记录着你周围的关系,而且不同情绪会导致心律、血压、呼吸、代谢、体温等的复杂变化。不良情绪反应在外观上,只不过是“瞪眼”、“虎脸”、“皱眉”、“切齿”,而它在体内的变化却是翻江倒海,变化极其复杂,使人不得安宁。此时练功不仅无效,而且适得其反,会出现不适感或偏差。人过于忧伤、悲痛、愤怒、情绪不安时,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而减弱,同时各种疾病也容易发生或加重,并且衰老,甚至死亡。比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晚期癌症、糖尿病、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都与情绪有关。所以,心情不安心情忧郁或受刺激、情绪波动时,一定不要练功。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待人要和气稳重。要想练好功,一定要加强修养,提高修养意识,心情宽阔、豁达。

第二篇:人力资源经理不得不面对的四项[定稿]

人力资源经理不得不面对的四项“挑战”

对于今天处在快速成期内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但民企人力资源部的部门负责人却呈高流动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国内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企业就职的平均寿命不到半年。在这样一个高流动的职业群体中,到底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原因呢?笔者根据多年在民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失败或是成功的经历来看,有如下四项挑战需要跨越。

第一项跨越:防止角色错位

人力资源经理人被民企老板高薪引进后,背负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但背负重任并不代表拥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权限,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人拥有的不过是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建议权。尤其是在激励制度设计、高端人才的引进与任免等这些重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权限,毫无疑问都掌握在企业最高负责人的手里,并且这些内容是相当敏感的,很多时候老板不提及,人力资源经理人是不能去说,更不能去做的。

在日常的、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人力资源经理人同样也可能把自己的角色摆错位置。比如,有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在构建企业内部薪酬体系的时候,会通过岗位价值评估等专业的程序来建立内外部平衡的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体系,并且把这种薪酬管理的方式作为任何企业的行事准则,并且热衷于推进这套体系。而事实上,民企老板对薪酬管理有自己的理解与要求:要求业务系统人员的薪酬完全取决于绩效;或要求薪酬支付机制可以支撑人员的能上能下;或是把薪酬理解为激励,目前组织只需要加大激励力度,拉开激励程度……所以,无视企业老板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高负责人,以及其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一味地强调专业的标准、方法作为行事准则,是人力资源经理错位的元凶。

那么如何究竟如何预防错位呢?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主动而为。当企业需要系统地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主动向老板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活动的分工是预防角色错位的不二法门。比如老板提出高层的股权激励问题时,那么股权改制是老板应该做的,技术支持可由人力资源经理协助提供。

一项重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时,也需要人力资源经理主动向老板提出,哪些事项该老板决策,哪些工作人力资源经理可以提供决策依据,哪些事项该人力资源经理全权负责。打开天窗说亮话,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在做事之前就应该杜绝角色错位。

第二项跨越:正确理解企业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意图

很多时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意图都源于老板的想法。所以,了解老板的真实想法,就是梳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人因为老板平日太忙,根本就没有机会去确认老板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结果只能在接到老板的指令后,匆匆行事,导致做得越多,错的越多,最后甚至与老板分道扬镳。

当然,也有很多老板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也非常尊重人力资源经理,所以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非常之多。但是,即使这样,经理人也未必能够清楚的把握住老板的想法,然后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开展好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原因在于沟通的效果最后需要通过清晰的描述才能让沟通双方充分理解,简单的谈话交流并不能形成清晰的描述。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板今天跟人力资源经理谈了要招聘某些高级人才,当这个人力资源经理人通过一番捣鼓后,把高级人才推荐给老板的时候,老板就反问一句:我们需要招这样的人吗?

这时,人力资源经理肯定会喊冤,这明明是老板要求做的,怎么就变卦了呢。所以稍微聪明点的人力资源经理会在老板说完后,立即拟定一个工作计划给老板简单的确认,然后行事以免避免沟通上的误差。但即使这样,事先确认的工作计划也会常常被老板自己推翻。这说明了什么?

老板的想法不等于工作执行的指令,老板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想法之所以会找人力资源经理倾诉,里面往往隐藏着另外一层意识:我有这个想法,我高薪聘请你过来,你能否帮我梳理、论证、最后描述出这个想法,然后再执行。

梳理、论证、描述出老板的想法,这个其实要求很高:需要人力资源经理人具备战略规划的意识、系统的思考能力;并且最后描述的结果必须非常的简练,明了,繁杂的专业报告会让老板无心也无兴趣去看;最关键的还是梳理,要梳理老板脑子里未成形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意图,那么人力资源经理自己需要制造反复的沟通与碰撞机会。

首先,需要创造倾听的时机,给老板机会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否则人力资源经理人永远无法理解老板。这种倾听不仅是人力资源经理直接约见老板沟通,还可以通过各种会议、培训活动,老板积极就他的某一想法发表讲话。

其次,把老板前前后后的讲话记录摘抄出来进行分析,结合一些专业的方法工具,形成精炼的系统图与老板沟通确认。

老板的想法就是企业的战略意图,从想法到战略本身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从战略到战略执行更是一个需要清晰描述、反复论证的过程。如果人力资源经理不能解决这两个过程,从老板的想法直接跳到执行,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项跨越:获取各方面的好评

人力资源经理和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都是隶属公司老板管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执行必须依赖于各级管理者,而人力资源充当解释、沟通、协调、支持,甚至组织的职责。上下同欲者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执行的前提是上下同心,人力资源经理人存在的价值就在此。

当各部门管理者或因本位主义、或因管理理念与认知的偏差、或因人际关系的不河蟹,而导致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时,就需要人力资源经理做解释、沟通,甚至寻找持续的影响技巧与利益平衡技巧,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每个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想法,单一的采用行政强制手段执行,势必引起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明争暗斗,从而导致团队内部分崩离析,最终人力资源经理因为各部门管理者在老板面前的评价语而失势、甚至走人。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涉及、影响到每个部门、每个管理者。

所以,人力资源经理必须用不同的沟通和影响策略去获取各部门管理者的支持。在充分传达完老板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各项决策后,各部门管理者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一般都会与老板的想法有所出入。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出入,人力资源经理的整合、协调、影响技巧至关重要。

如果是因为其他部门管理者本位主义造成的干扰,则应通过平衡其利益来获取支持;如果是因为管理者的理念和认知的偏差造成的阻碍,则应通过让其参与会议研讨、各项培训活动来进行理念的分析、重塑、改进;如果是因为之前人力资源经理和其他管理者人际关系的疏远造成的工作被动,则在做事之前应该想法设法建立关系,重新获取信任和支持。

一味地利用老板赋予的权限开展大棒式的政治运动,是很容易激化组织内部的矛盾的,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而治之,是顺利执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不二法门。

第四项跨越: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人力资源经理人的工作重心在与老板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梳理、描述、沟通上;大量的精力也必须花在与各级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沟通、引导、平衡上;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再用于执行各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但也需要持续的审核、指导人力资源团队成员所做出的工作结果。

如果没有一个团队做支撑,那么人力资源经理人可能每天让自己忙的不可开交,总监在做经理的事情,经理在做专员的事情,刚开始还能跟上老板的想法或者组织的发展,到后来就陷入烦杂的事务当中,分身乏术。

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紧密关联,决定了首先需要内部一个团结合作的人力资源团队作为支撑;执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需要与各级管理者进行充分沟通,充分倾听他们的想法,要求人力资源团队成员必须开放沟通,听取意见;因为人力资源团队成员大多充当执行者,所以高效是对人力资源团队成员的第三个要求;专业技能是保证高效的工作结果的唯一要求。

一般的民企,人力资源部门成立的时间较短,人员更迭也快,所以如何快速组建一个团结信任的人力资源团队非常重要。

1、以身作则建立团队的价值观

人力资源经理需要一个团结、信任、开放、高效、专业的团队,那么就必须明确这些价值观,并且把价值观表现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上。组织人力资源团队成员一起参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及工作计划的研讨,倾听与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这叫团结、信任;带着团队成员一起拜访各部门管理者,倾听他们的想法,这叫开放;规范一些工作流程和表格、甚至报告的模板,亲自示范一次,让团队成员知道什么是高效和专业;组织团队成员与优秀公司的人力资源团队成员交流学习,这也是开放、专业的体现……

2、理清事

把日常用到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罗列清楚,并规范编制、审核、审批的流程:如招聘、人事、薪酬、培训等各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3、分好工

根据所理清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进行分工,安排对应的人员负责对应的事务,并明确各自应提交的工作成果。

4、加大检查、指导、评审与激励力度

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过程适时检查,并对一些关键动作进行指导、矫正,及时点评工作结果,多赞扬,多鼓励。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提升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走向优秀、卓越。很多时候人力资源经理要想取得工作成绩并不容易,必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事。天时就是企业最高负责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地利是各部门管理者的支持、人和是人力资源团队的有效。

国内大部分人力资源经理人在企业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法准确把握对企业主对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需求。通俗地说就是不知老板心:不知老板心,不能正确理解、梳理、描述出老板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就势必会造成老板动一下,人力资源经理也动一下。时间长了,老板自然会把人力资源经理人慢慢定义为一个执行层的岗位,逐渐就会变得边缘化。如此,就更别提后面的两个问题了。因为当老板都不信任人力资源经理价值的时候,就别指望各部门管理者会给你好的脸色,团队建设也没办法获得相应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

第三篇: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2011: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保险营销岗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保险营销行业成为低端劳动人口的职业避风港,每年高达70%的流失率也使保险营销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同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背后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造成保险营销员与所代理的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频发。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已经着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但整个行业的动作过于迟缓。

2010年,中国保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宣告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由境外舶来,与我国现行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不相适应,造成保险营销员与大多数普通城镇劳动者相比较而形成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不平等。

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表现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将营销员定位于与保险公司不存在雇佣关系的独立个体。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下,大多数游离于企事业团体之外的普通个体劳动者事实上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能如同大多数拥有固定劳动合同的普通劳动者一样获得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游离于可以保障基本权益的工会团体,谋求政治上的地位或融入行业主流群体更是障碍重重。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城镇普通劳动者是否享有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的社会保险待遇,是判断其最基本社会地位的现实标准。个人发展的不平等表现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将营销员的个人发展空间锁定为终身制,大多数人失去在行业内不同岗位多元发展的机会,而目前的人文环境又造成我国的保险营销员的全面发展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由于存在严重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不平等,大多数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与保险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成反比。这导致保险营销岗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保险营销行业成为低端劳动人口的职业避风港,每年高达70%的流失率也使保险营销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同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背后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造成保险营销员与所代理的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频发。据测算,我国有接近三千万人曾经从事过保险营销工作,2010年在册的保险营销员接近330万人,占我国保险从业人员总数的85%以上。

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行业,没有基本保障的保险营销现状,加上“大跃进”式的增长模式形成的误导和“乱”、“假”现象,导致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全国高校保险专业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不足30%就是明显的例证。我们如果只是以改良的心态、以行业局部利益为由应付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重塑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境外保险业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哪些可以直接引进,哪些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修正,我们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直接的拿来主义。这导致需要社会整体环境配合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遭遇很多尴尬,全行业并为此付出了社会形象、健康发展的沉重代价。一般而言,技术性质的或者只是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引进通常不会产生社会或行业问题,而涉及社会结构及人文环境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引进则要充分考虑适配性问题。在我国,保险行业事实上不可能要求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应对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而做出变革或调整,境外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只能局部或小范围借鉴而不能全行业照搬,必须立足我国国情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已经着手启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但整个行业的动作过于迟缓。我国很多大中型保险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不遗余力,加快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保险营销员面临的社会地位与个人发展的不平等问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如何下决心、下狠心、下恒心解决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这种体制对于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顺应我国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是保险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经营主体

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创意和能力去撼动大公司的新主体不断进入市场,“挖墙脚”、“火线提干”和恶性竞争成为保险市场运行的常态。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加上近年来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缺乏细分市场的战略智慧,导致部分小型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中国保监会网站公布的2010年12月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披露的数据,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拥有直保公司114家,其中约35%是近五年组建的,这些公司占全行业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占全行业总资产的规模不足10%。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寿(21.33,0.34,1.62%)、中国平安(51.23,1.77,3.58%)、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洋(11.43,0.14,1.24%)、中国太平五大直保业务集团和新华人寿、泰康人寿所具有的专业人才优势、业务资源优势、销售渠道优势和分支机构优势,使其业务收入占2010年保险市场份额的82%。(见下图)

面对人才资源、业务资源和渠道资源的高度集中,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加上近年来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大多以全国性保险公司为发展目标,缺乏细分市场的战略智慧,盲目地以“小而全”应对大公司的“大而全”,导致部分小型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尽管中小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以经营主体数量和保险业务收入为衡量市场发展状况指标的环境下,仍然有众多投资者排队等待成为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

面对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公司的现状,我们以简单的加减法思维寄希望于通过增加经营主体数量分割大公司已经掌控的保险市场资源,于是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创意和能力去撼动大公司的新主体不断进入市场,“挖墙脚”、“火线提干”和恶性竞争成为保险市场运行的常态。由于获取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几乎没有可能,部分“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行政资源谋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牌照,通过保险公司这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台实现迂回进入金融运营系统或“借船出海”谋求上市套利的双重投资目标。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受盲目的政绩观驱使,追求所谓金融总部概念,将地方商业银行作为范例,在不了解保险经营的风险分散原则的状态下,组建股东与市场高度集中的保险公司,一旦发生区域性灾害,其股东和客户共同成为受灾户,地方性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那么,目前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国保险市场不需要增加新的经营主体吗?不是。我国目前需要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走出去”提供“保驾护航”的大型保险集团或者是对于国内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具有相当资源优势的保险公司。

保险在中国是舶来品。两百多年前,保险是作为英国殖民者“保驾护航”的经济工具进入中国市场的。当时的《泰晤士报》曾经在评论英国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时说到“中国帆船正在迅速从商业航线上消失,中国商人不再雇佣帆船了,海上保险的原则消灭了中国帆船。”今天,无论从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从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中国的制造业和采掘业等实体经济已经走出去了,但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的保险业并没有真正走出去。目前,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已经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通银行(5.81,0.12,2.11%)、招商银行(14.33,0.24,1.70%)、中信银行(5.73,0.06,1.06%)已经开始进行海外机构设置的实质性工作,民生银行(5.81,0.22,3.94%)和光大银行(3.92,0.09,2.35%)也在着手研究海外布局工作。我国的保险业除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在海外设有规模较小的分支机构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洋的海外机构仅限于港澳地区。

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金融保险竞争力与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构建具有强大的国际化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金融保险体系,是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战略使命。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来看,金融保险业的兴起都相应促成了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崛起,无不受益于其跨国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欧美各大保险机构正是通过不断的海外拓展,确立了统领国际保险业格局的地位。目前,许多跨国保险集团已经在我国完成了抢滩布局,并且在财产保险领域为本国产业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大分化、大调整,为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跨国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的实体经济“走出去”和“产能输出”的战略为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确立的“走出去”战略,表明我国正处在由资本输入走向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并行的转变期,部分中国企业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保险业国际化的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续性保险服务。

因此,保险业必须立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国内经济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评估保险经营主体的规模和数量,摒弃数量就是政绩的简单思维,在支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集团、大型保险公司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或区域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定位的保险集团及保险公司之间的购并、重组及采取多层级的法人组织结构,这是保险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得不面对的涉及经营主体布局与规划的现实问题。

承保盈利

去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在这样的困难形势之下,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却创出新高。过度追求经营利润的结果导致真正需要获得保险保障、风险相对较高的保险业务受到冷落,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创新高。截至2010年11月份,财产保险业实现盈利180.5亿元,同比增加166亿元。其中,承保直接盈利89.6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同时,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明显下降,连续多年亏损的车险开始盈利。根据监管部门的分析,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盈利,其中有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但该影响所占比重不到30%,主要还是得益于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和保险公司加强内控带来的。今年年初,民政部会同保监会等部门对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经核定,去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如下特点:灾害频繁、重大自然灾害连发;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水、旱灾、地震和地质灾害影响突出;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人员伤亡多、灾害损失重;城市受灾严重、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贫困地区受灾面广、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大;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大量损毁、安置重建任务繁重。从各灾种的影响情况看,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旱灾次之。

从2010年底到2011年1月上旬,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遭遇1918年以来的最大的洪涝灾害,澳大利亚有关部门认为这场洪涝灾害可能导致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很有可能引起澳洲保险史上最大的保险赔款支出,赔款数额预计将达到几十亿澳元。花旗集团的分析报告认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Suncorp以及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AG)将面临超过5亿澳元的亏损,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的亏损将超过40亿人民币。尽管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将因为这场百年灾害遭受财务亏损,但是当地政府和遭受财产损失的民众仍然对于保险业严格的理赔政策表示不满,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敦促保险业调整理赔政策,否则政府将干预保险业的运作。

同样是两个国土面积辽阔并同样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中国财产保险业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实现了承保盈利创新高,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要面临经营亏损,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政府和民众的指责。从表面上看,在商言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无可厚非。但是,从保险业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来看,大灾之年,保险业盈利水平不仅创新高,而且还出现承保利润,于民众、于政府显然说不通,甚至有些尴尬。

2010年,在全部自然灾害的成因中,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旱灾次之;在全部受灾标的中,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0条高速公路、39条国道及220余条省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城市受灾也比较严重。应当说,洪涝(含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在绝大多数的财产保险条款中属于保险责任的范畴,旱灾在大多数的生长期农作物保险中也属于保险责任,城市受灾标的所有者大多具有投保能力,我国高速公路在普遍实行收费制度的条件下也完全具有投保能力,国道和省道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投保能力。但是,这些具有投保能力的受灾标的投保情况如何,保险公司是否在相应的保险宣传及展业工作中做到位,尽管很难获得相关资讯,但仅从财产保险行业当年承保利润的情况分析,应当不容乐观。

另外,从我国2010年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结构分析,车险业务收入超过总保费的75%,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收入占总保费的比重不足15%,承保需求量较大的农业保险的业务收入占3.3%,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不足全部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1%。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严重失衡表明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经营思想存在严重误区,过度追求经营利润的结果导致真正需要获得保险保障、风险相对较高的保险业务受到冷落,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要辩证看待我国财产保险业2010年的承保盈利,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全行业要真正认识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加大保险业务结构的调整,这是我国保险业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银行保险

目前,部分基层银行仍然默认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售后服务专员在其营业区域内推销银保产品,最终遭受损失的仍然是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近年来新组建的一些中小寿险公司将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定位于银行窗口,部分公司超过90%的业务来源依赖于银行保险,银行保险市场仍然存在着间接或隐形的恶性竞争的风险。

2010年,中国保监会对于规范银行保险业务加大了监管力度。但是,作为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保险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然影响到其他金融领域。中国银监会2010年11月1日以银监发〔2010〕90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在更加明确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规则的同时,特别强调“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并且规定“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销售合作公司的保险产品。”

银监会的此项通知表面上是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的市场形象,是对于近年来保险业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救火”动作。通过“驱逐”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网点的银保业务专员,设置相应的防火墙,防止保险行业的问题蔓延到商业银行系统。银监会的这种“自救”安排无可厚非,保险业需要认真从自身查根源、找问题。在银保合作过程中,不惜以“借高利贷”的方式实现银行保险费的增长,为了争夺银行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开展手续费竞争,派驻银行的保险理财专员存在的销售误导,导致银行在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保险行业的对于银行商誉的负面影响。银行保险合作是双赢发展的共同需要,保险业必须正确看待银行保险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源,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调整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策略,努力提高保险行业在银保业务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使银保业务真正有利于双方的业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有些保险公司将银保业务专员更名为售后服务专员继续派驻定点银行,部分基层银行因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压力及缺乏专业银保产品销售员工,仍然默认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售后服务专员在其营业区域内推销银保产品。面对这种阳奉阴违的现象,最终遭受损失的仍然是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同时,由于保险营销体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导致近年来新组建的一些中小寿险公司将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定位于银行窗口,部分公司超过90%的业务来源依赖于银行保险,银行保险市场仍然存在着间接或隐形的恶性竞争的风险。因此,监管机关和行业组织如何立足于银行与保险业务合作的可持续性,继续完善和规范银行保险合作的制度,建立健全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在引导中小寿险公司开拓多元销售渠道的同时,扩大利用银行柜台销售包括车险、家财险、农业险、意外险在内的各类个人业务,努力实现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的双赢,是保险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行政处罚

保监会及其各地派驻机构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手软,在2010年签发了超过1500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即每9.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对应1张罚单。对比监管部门在2009年签发的不足100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51%,高于2010年30%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2010年,中央纪委转发了《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保险业务从事商业贿赂行为的通知》,对于保险行业存在的商业贿赂现象提出警示。国家审计机关在对于我国主要保险公司进行审计后,指出保险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三乱五假”现象,即“保险业务乱、中介代理乱、营销秩序乱”和“虚假承保、虚假批退、虚假费用、虚假理赔、虚假挂单”。同时,中国保监会及其各地派驻机构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手软,在2010年签发了超过1500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即每9.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对应1张罚单。

对比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过26万亿元的证券市场和总资产超过保险业19倍的银行市场,监管着资产总量仅为5万亿元的中国保监会系统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数量不仅大比例领先于其他金融监管机关,而且在国务院所属部委中也处于前列。从保险监管机关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构成分析,涉及保险中介的约占50%,涉及财产保险公司的约占30%,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的约占20%,其中约90%的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保险公司有被处罚的记录,在保费收入10亿元以下保险公司中被处罚的数量约占15%,处罚记录与保费收入成正比。

从保险监管机关签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内容分析,不实列支营业费用位居榜首,然后依次是委托非法机构和个人从事营销活动、虚假业务、财务管理混乱、数据报表失真、不严格执行交强险费率、不严格执行其他险种费率、交强险拒保、不如实告知和虚假宣传等。同时,根据保监会披露的信息,保险业高管人员中有1545人次的高管人员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占全国2.94万保险行业高管人员总数的5%。保监会在开展保险公司案件清理过程中,累计问责机构1251家次、个人4777人次。对比监管部门在2009年签发的不足100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51%,高于2010年30%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保险业作为以最大诚信和品质形象为生存根基的行业,面对超过业务增长速度的罚单数量,以及较高比例的不良记录高管名单、被问责的机构和个人,实在令人汗颜。保险监管机关严格执法、惩处违规行为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面对如此大比例的违规违纪行为,全行业应当认真反省,这种以违规手段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如同乱砍滥伐一样严重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任何高速增长的数字面对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没有正面意义。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以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为由,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开脱。因此,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于市场运行过程实行硬约束或实时监控,通过技术措施建立“防火墙”和“防护网”,努力从源头抓起,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源及其主客观原因,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完善制度和技术的双重预防措施。同时,避免或防止直接或间接将行政处罚和问责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各级监管机关政绩的现象,努力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的作用,认真评价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否存在与有效防控行业系统性风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相悖内容,通过控制或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监管成本,是监管机关和全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应思考的现实问题。

第四篇: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国学经典教育

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国学经典教育

昨日,园长携13名骨干教师,共18名人员一同前往香港香港嘉德丽中英文国际幼儿园学习参观,并在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一同聆听了其幼儿园董事温金海主席的真挚演讲,气氛和谐,感悟颇多„

清晨7时,园15名教师代表精神饱满携带着微笑、感恩、激情„一同行走在往香港的地铁上,虽有不少晕车老师,但好在大家团结协助,坐了近三十几站地铁并步行二十分钟,近十点半才到达目的地——香港嘉德丽幼儿园,到达目的地时大家行程间的疲惫之感顿时消散,没想到的是,我们大家因手机失去信号而没有及时联系对方领导,只好一路问行人才到达目的地,而对方的待客之道已经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只觉温馨、亲切、感动„他们早已准备好迎接,还未入园内,门口就摆放着他们手工制作的欢迎词,园内校监及校长携同她们老师一同在门口整齐的欢迎我们的到来,担心我们的交流不便,校长还特别邀请普通话老师为我们讲解与我们交流,并在第一时间带领我们上洗手间,随后为我们每人准备一个环保袋,里面备有一支蒸馏水、两包粗粮纤维饼及他们学校内部简介资料,他们的这短短几分钟的举动已让我们学习到„„生活及是教育啊„心中不由得一股感恩之情涌起好久„

随后一起欣赏的他们校内中、外籍小朋友的精彩经典式结合现代式的演出,这场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国学经典教育的演出整个气氛非常的让人心生欢喜,已完全忘记了行车的疲惫之感。也让我们学习到了他们学习经典文化的与之俱进之方,同时更感受到他们做事的价值性,孩子们真的非常阳光,幸福,快乐„

随后在其校监及校长的安排下,我们一同虽专车前往其董事温主席的办公室——国际经典文化协会,聆听了温主席的热情风趣的演讲,他生动的以毛毛虫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他这二十四年来,经营幼儿园从毛毛虫一路寻找方向寻找如何做教育的艰辛过程直至今日的蜕变蝴蝶的美丽,从中温主席的坚持与学习力让我们大为赞叹,感悟到我们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绝对有大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的是我们坚持、协作与坚定的精神方向。“先求人格,后求卓越”是他们的理念,似乎这句话也教会了我们大家,先学做人再去做事,用温主席借鉴唐君毅老师所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世界的中国人。”

《老子》里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这次的学习,该是我们行动再次突破的时候了„感恩有了此次的学习„让我们不断成长、收获、觉悟„„

第五篇: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目录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一).......................................................................................1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二).....................................................................................29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三).....................................................................................58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四).....................................................................................89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一)作者:醒世无量

按:醒世无量先生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最为捷径的祛病健身之法,历经数十年未果。几乎在生命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极其困难和无奈的情况下,2005年10月11日上午,幸在网上看到马跃先生《下根器者的修炼福音——百炼不如一站》一文,并从此抱着“宁愿站死也不言悔”的决心和毅力,毅无反顾地走入了站桩之路。如今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心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神奇变化。在站桩过程中,还加强相关科学、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掌握,加强了与各门派、各功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从而对站桩等气功相关修炼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体认,对人体微循环与经络、血液与组织液、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和“子午流注”规律关系,以及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疗癌症等世界级医学难题在理论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站桩是一种“性命双修”的独立的气功功法,虽然其姿势只有一个简单的胸前抱圆动作,但式简效宏:不要意念,无需收功,可以边看电视、听音乐边站,对年龄、性别、修炼环境、场地、季节和时间都没有特殊要求。凡有缘人只要选择并终身站桩,那么达到健身强体、益寿开悟和大幅提高生命质量绝对不是一个梦。

国际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也给站桩等中国传统养方法带来了千载难逢、前未未有的大好的发展机遇。网络上站桩网友也在无数量级的日益增多,QQ站桩群也由过去的一个群,发展到如今的五个群(超级群的建立也正在酝酿中)。虽然这些网友们对站桩热情度和积极性很高,但对站桩和其它功法修炼中的相关知识却知之甚少,尤其对在站桩过程中身体出现的各类反应感到困惑和盲然,更有少数桩友把站桩中出现的正常的身体反应特别是头部反应当成了“气功偏差”,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站桩在国际互联网上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为此,无量将自己站桩四年多、4000多小以及几十年来对气功等修炼问题的体会和诸桩友的交流心得,集成《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一文予以刊发,供今后有缘于站桩和气功修炼的缘友们参考和借鉴,旨在为更好地推动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养方法而尽绵薄之力!

问:什么是站桩?

醒世无量:文中所说的站桩,是指王芗斋前辈的“意拳养生桩”。“养生桩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王芗斋《站桩漫谈》)”;中央电视台“中华武功”之“武当玄功”节目中说:“形意拳”、“太极拳”等内家拳皆出自道教;“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桩的,姿势大约有三十六种„„”。(李谨伯《呼吸之间》)。意拳源于形意拳,所以,秘静克老师在《大成拳筑基功》一书中写道:“站桩功源于道教”是有理论依据的。

“养生桩”是按照一定的姿势要求站立,从而改变全身的组织间隙压力,改变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加速血液流动,阶段性提高血压,增强红细胞携氧和排二氧化碳能力,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复通阻塞的毛细血管,促进人体组织液的新陈代谢,彻底改善微循环,有效预防和治疗许多非细菌性的肌肉组织、微循环、内分泌、某些精神类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

问:什么是“四讲”和“三反对”原则?

醒世无量:站桩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是一项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提高的公益事业,为了确保该事业能够科学和稳妥推进,醒世无量先生在结合国情并深刻总结先贤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要原则。“四讲”和“三反对”原则今后将是站桩在网络推广和普及的行为准则,具体内容是:

“四讲”:讲科学,讲原则,讲方法和讲辩证法;

“三反对”:反对迷信,反对个人崇拜和反对全面否定。问:有缘者,如何进入站桩之门?

醒世无量:一是明确站桩目的和意义;二是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站桩目的和意义,简单讲就是一句话:预防和治疗疾病。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若不是为此目的而来者,不必站桩!

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站桩,务必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是王芗斋前辈《站桩漫谈》;二是秘静克前辈《大成拳筑基功》一书;三是《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四是醒世无量《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五是各位桩友发表在气功网的站桩体会和日记。

问:为什么要写站桩日记(周记或简记)?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醒世无量:目的有三:一是可以鞭勉自己;二是可以借鉴后学;三是可以留案备查。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重点把开头写详细。主要内容有:性别、年龄、站桩目的,重点是身体状况(如有无疾病,患病及治疗情况)一定要详尽,这样便于若干年后进行比较。二是要用说明文的形式写作,真实记录站桩过程和身体反应现象。三是要重点抓住身体中出现的新的反应来写,尽量不要写重复内容。

问:如何安排站桩时间?

醒世无量:“每天要站多少时间?”是网友在站桩前最为关心和提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因个体差异性较大,体质有强有弱,病情有轻有重,站桩目的各有不同,故难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总的来说都是从一分钟开始站,先迈出第一步。下面根据实践总结针对性地提出如下三种站桩时间安排:

一、预防疾病。对于站桩是为了预防疾病的朋友,日站桩累计时间或一次性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最少不能少于30-45分钟,无量把这种时间称为“预防量”。

二、治疗疾病。对于站桩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的朋友,日站桩累计时间应当尽快达到一次性站桩或者累计时间2-3小时以上。对于体质非常虚弱的朋友,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应当采取“高频定时站桩法”的方式来站,不要受时间的约束,不要有时间的约束,站累了就休息,体力恢复了就站(祥见《高频定时站桩法助初学者高效站桩》),在站的同时可以边看电视和听音乐边站,以争取延长和争取时间,加速身体“扶本培元”功能的恢复。但日累计站桩时间不要超过五小时。

三、修道或修行。对于站桩目的是为了所谓“修道或修行”的朋友,对于站桩时间的安排就没有时间量的限制了,站桩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有条件的朋友应该而且必须选择“闭关”的方式进行全封闭站桩,当然“闭关”的前提务必达到二个条件:一是身体条件,具体指“两眼一合天地大,一心向道物我空”的程度后即可闭关;二是物质条件。必须要能够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起码要达到万行上师所言“日中一餐”为度(如果辟谷了当然更好)。

虽然站桩目的各有不同,但对于追求健康的有缘人来说,“终身站桩”是务必要坚持的,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一生健康!问:站桩有没有年龄和性别上的限制和要求?

醒世无量:站桩具有“易学、好炼、安全和难坚持”的突出特点。“读者在没有养生法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如果把上述功法看熟,将放松法、人静法、意念调状与去势要领、注意事项等记清楚,并自己去练习,同样可以把病练好,不会出现副作用。”(秘静克《大成拳筑基功》107页)。站桩只有一个标准的胸前抱圆动作,站桩中不强调入静,不要意念,无需收功:可以边听音乐边炼,边看电视边炼,甚至边聊天边炼。没有特殊的环境、场所及其他任何附加的条件和要求,也没有特定的年龄、性别限制。据掌握的情况,目前站桩年龄最小的孩子是在美国的徐小姐的儿子,2010年只有八岁(2010年之前年龄最小的是“零羽瑶影”小弟弟,2005年他只有13岁)而年龄较大的有70多岁的老人。

尽管未成年人炼功效果要远远好于成年人,但未成年人因年龄小,对炼功中出现的各类身体反应,特别是“幻觉”反应承受能力、处理能力差,较易发现“偏差”。所以,如果不是为了救命,不提倡未成年人炼功和站桩。

问:“前三后七”和“前七后三”哪个正确?

醒世无量:随着站桩在网络的普及和推广,不少新桩友站桩后,对正确认识“前三后七”还是“前七后三”产生了疑惑,并经常在意拳养生桩群中提出此问题。

那么什么是“前三后七”和“前七后三”、二者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所谓“前三后七”和“前七后三”是指站桩中,脚板下对体重分配比例的一个俗称。无论是“前三后七”还是“前七后三”都是以脚板下的“涌泉穴”为中心来划分的。站桩中如果体重是落在前脚掌上的,桩界称其为“前七后三”;而如果体重是落在涌泉穴以后的脚跟上的,则称其为“前三后七”。

那么站桩中脚板下的力量分配究竟是“前三后七”正确,还是“前七后三”正确呢?据我站桩四年多、四千多小时的亲身经历与桩友们在群中和论坛中讨论所得,现就此问题做较为深入的剖析,供新桩友借鉴和参考。而我自己真正从科学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站桩的第二年,我曾经有一个经历。

2006年7月25日下午2点许,我们一行三人就餐后,朋友说他认识一个丹道功法修炼得很好的人,建议我去和他交流交流。随后,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南昌市洪都北大道省广电中心的一栋新建十层楼内,见到了朋友说的这位丹道功法修炼得很好的小伙子(小伙子当时是瑜珈教练)。从小伙子的相貌上看,并没有看到“丹道功法修炼得很好”的主要特征。我们包了一个房间坐了下来。闲聊中,我得知道小伙子因为“采大药”过程中严重出偏(后来就没有再继续修炼了。所以,从他的相貌上就看不出修炼得很好的特征),他现在边当瑜珈教练边纠偏。我告诉他站桩在纠偏方面效果不错,建议他站桩。他说:“我们道教有自己的纠偏方法,我现在‘偏’已纠得差不多了。”随后他对我说:“你炼功炼得非常辛苦!”我说:“你怎么知道?”“看你脚背上血点就知道了。”我的眼光随着他的话语落在了自己的脚背上,这时我才惊呀的发现,两只脚背上基本布满了红色的小血点(见照片)。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脚背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红色血点?当晚站桩中我仔细体会后发现,原来我站桩中一直以来脚板下的力量基本上是落在前脚掌上的,这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是站低桩,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体重不得不落在前脚掌上,也就是所谓的“前七后三”。

王芗斋前辈在《论桩功之三种境界》“桩功之第三境界”一节中写道:“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我在站桩数月后,就出现了芗斋前辈所说的:“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的身体反应。对于这种反应,当时我认为是气上行后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如今随着对站桩科学原理认识的深入和提高后,我才真正认识到,站桩中体内出现的这种“沉如铸铁,重如铅灌”的内力,是因为组织液快速进入经络中,尤其是进入脊髓后,造成脊髓压力改变和增加后产生的。

站桩四千多小时以来,能够一次性站桩数小时以上的是在2008年,这一年中,自己一次性站三小时以上是经常的,最长的一次站了四小时十分钟。2009中,因为体内“沉如铸铁,重如铅灌”力量大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所以,2009年一次性站桩一个半小时都比较困难,开句玩笑说,就目前站桩中大脑和脊髓的反应,要一次性再站桩三、四小时以上只能是梦想。

明白了站桩中体内会出现“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的身体反应后,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站桩中是“前七后三”时,尤其是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后,脚背会出现红色血点的原因,这是因为长时间体重都压在前脚掌上,造成了前脚掌肌肉血液循环极度变差所出现的“瘀血”。

由此可见,站桩中采取“前七后三”的站姿是不科学的,即便多数人站桩中身体没有出现“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的身体反应,也会因为长时间站桩重量都落在前脚掌上而势必造成前脚掌和腿部肌肉不能彻底放松,时间长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就有可能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关于这一点,北侠张广义先生在其《自学站桩仅防下肢静脉曲张》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论述。

所以,我们不仅要提倡正确的站桩方法,更要提倡在站桩中当脚板或者膝关节处出现僵硬感,出现疼痛感时,必须适当局部或者全身缓慢活动,“活血化瘀”,防止站桩副作用的发生。问:判断站桩有效果的标准是什么?

醒世无量:站桩有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内有“麻热胀”等异常反应;二是饭量有明显增加(说明胃气上升,吸收能力增强);三是某些疾病症状有明显改善(不少疾病在站桩中有反复现象)。

饭量增加是修炼效果最重要的体现和反应。刘弘章先生的高祖(爷爷的爷爷)刘纯在《短命辨条》中说:“人的最大弱点是吸收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纯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进行活体试验,费时66年时间,最终找到了提升胃气的最佳方法:喝开胃汤。开胃汤的主方只有二种药:一种是北山楂;另一种是广木香。但根据刘纯的试验,若用开胃汤三个月后,病人仍然饭量不能增加,则被视为胃气已绝,开胃汤也无能为力了。从书中可知,“开胃汤”适应人群有限,而且既麻烦而费时。

站桩在提升胃气方面的功效是非常可靠和确实的。站桩后饭量的增加就是胃气得到有效提升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站桩有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问:判断站桩无效果的依据是什么?

醒世无量:对于多数人来说,站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是确切的,但必须客观的讲,通过实践得知的确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一段时间站桩修炼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收效甚微。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算是没有效果呢?实践总结:如果日累计或者一次性站桩二小时以上,并坚持一年或者一年半时间,体内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麻热胀”反应,所患疾病没有任何改善或者好转,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与站桩无缘了,而再坚持站下去就没有必要了。

问:站桩和其它静功功法的重要区别和联系?

醒世无量:站桩和其它静功的关系是:第一,静功修炼必须“入静”,如果炼功中不能够“入静”,坐死了也没有用。而站桩即使不“入静”也同样有效果(能够入静效果更好),因为站桩的效果不是靠“入静”实现和获得的,而是在姿势上,是在“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动作上,在日累计站桩时间多少上,在“傻站”上。第二,对于98.5%的“下根器”(天生经络宽粗度为3毫米以下)者来说,站桩是“万法”之根基,是进入静功修炼之捷径。修炼多年静功功法无效者,应当立即改为站桩;但如果站桩无效者,再改修其它静功有效果的可能性极小。最后,站桩既可以单独终生修炼,也可以和其它任何门派的静功功法进行互补修炼,且对于静功修炼出偏有重要的防范作用。

问:站桩对缘分有没有要求?

醒世无量:因为站桩是气功,所以同样存在着对于站桩者本人缘分的要求。有“缘”者见效快,无“缘”者见效慢甚至经多年站桩也效果不显。就修炼界所指的“缘分”来讲,自古以来对缘分的认识都是模糊和朴实的,没有一个具体而客观的统一的衡量标准。如今,随着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已发现并确定了“缘分”的物质标准了,这就是经络的宽粗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用三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循经感传、高振动声和低阻抗,对人体十四经脉的全程进行检测,发现三种方法检测的实验经脉线互相重合,其宽度在1毫米范围以内,并与古典经脉图谱高度吻合。”“70年代,解放军309医院的协作组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受试者的十二经脉“井”穴,在人群中随机采样,1000例中有13例特殊敏感,得气感觉可以贯穿全经。说明在人群中,这种显著的经络敏感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按一定比例分布的。”(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现代经络研究的十大进展》)

不仅现代科学对经络的研究如此,且气功实践中的“照察之”也是如此。“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曾庆余《琐议中下“根器”者炼功》)

凡所谓的无“缘”者,经络天生位宽为1-2毫米之间,这种人占人群的比例为98.5%,这也是为什么修炼气功为什么有效果的人特别少的重要原因;而有“缘”者,经络天生位宽为2-5毫迷;而大“缘分”者,经络天生位宽为5-10毫米,仅占人群的1.5%,这种“大缘分”的人如果修炼气功,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多数人在半月左右就可以通“大小周天”和“中脉”。

综上所述,对于98.5%左右的天生经络为1毫米左右的这一类朋友来说,仍然希望站桩,就必须比有“缘”的朋友们付出更多的时间、辛劳和汗水。即便如此,也无法确保相同的付出能够达到一样的站桩成果,这一点也是必须客观看待和证实的客观事实。问:什么是“真气”冲击头部反应的“四象”?

醒世无量:“麻热胀”是站桩身体最重要和基本的身体反应现象,也是有效果的标准之一。而当“真气”开始冲击头部经络后(俗称“气上头”),其“麻热胀”的基本表现形式多为“四象”:戴帽子、压盖子、顶昙子和套箍子。问:站桩是否可以自学?

醒世无量:站桩从健身角度讲,是一种可以自学的“在生活中修炼,在修炼中生活”的气功功法。

站桩只有一个标准的胸前抱圆动作,不要意念,无需收功,可以边听音乐边炼,边看电视边炼,边做饭洗衣间边炼,甚至边聊天边炼,没有特殊的环境、场所、季节、时间要求,更没有其它任何特殊的附加条件和要求。

“读者在没有养生法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如果把上述功法看熟,将放松法、人静法、意念调状与去势要领、注意事项等记清楚,并自己去练习,同样可以把病练好,不会出现副作用。”(秘静克《大成拳筑基功》107页);曾庆余老师通过站桩,经络由先天的1毫米,增粗到5毫米也是自学的;而文鱼、小白菜、小荷、小米、站e站、最甜的微笑等诸多桩友站桩治愈身体痼疾,也都是自学的。

可以毫不夸张和客观地讲,人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就可以自学站桩。

问:为什么说站桩是气功而不是锻炼?

醒世无量:站桩具备了一切气功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一是在站桩过程中同样有“松静、舒适和自然”的要求;二是站桩中体内会出现气功修炼中普遍存在的“八触”现象,具有代表性的反应是体内的“麻热胀”反应;三是同样要经历气功修炼中的“炼精华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四个重要步骤;四是站桩有效者,可以改变经络形态及体内物质的性质。

体育“锻练”只是反复性地重复于某个机械性动作,在完成某一个或多个机械性动作过程中,对体内物质的性质、对经络的形状并不会造成任何改变。

lyl3656595:我想请问站桩一般要多久能入门?

醒世无量:关于这个问题,因个人的体质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实践证明以站桩后手掌或者体内有明显的“麻热胀”反应为依据,如果“麻热胀”反应明显了即为“入门”了,如果没有“麻热胀”反应,当然也就谈不上“入门”了。所以说“入门”应该以“麻热胀”等身体反应的大小为标准的,而不是以站桩时间长、短为标准。

站桩是气功,其效果仍然是以“缘分”为前提的(当然刻苦和勤奋也很重要),有“缘”者入门快,“缘分”小的人则入门慢,但站桩和其它气功修炼重要区别就是通过站桩有可能以改变“缘分”,可以改变“根器”,这一点是其它功法做不到的。为什么修炼其它静功功法无效者,改为站桩后会有效果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问:为什么站桩要以站为主?

醒世无量:站桩的炼法虽然有“站姿”、“坐姿”和“卧姿”三种。但根据无量对站桩效果科学原理研究和几年来的站桩实践,认识到除非在万般无奈和不得巳的情况下才躺着炼,只要能够站就不要坐着炼,更不要躺着炼。因为躺着炼的效果是最差的,其原理如下:

一是躺着炼全身肌肉过于放松,无法使全身肌肉产生相对“绷紧”,无法产生“静力性紧张”,这样一来组织液就无法快速进入经络和在经络中流动,经络也就不能形成“胀力”,所以身体 “功感”弱。

二是“十二正经”多在皮下比较浅的位置上,站桩第一步要通的是这些经络,所以初学者站桩中总是感受到“后背的皮肤下有气往上流动并伴有麻酥酥的反应”,而躺着炼背部皮肤就处在被压迫状态下,血液循环受阻,皮下经络中的组织液无法流动,所以同样效果很差。

所以,不提倡躺着炼,并且强调:能站不坐,能坐不卧!

问:站桩后,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身体的哪些变化?

醒世无量:站桩有效果后,身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新的反应和变化,这些变化具体有:麻、热、胀感,局部的酸、痛、重、僵感,体内真气流动感、肢体丧失感、漂浮感、“内动”感、局部肢体失衡感(如一脚高一脚低,一脚长一脚短,一只腿粗一只腿细,一只脚重一只脚轻等)、自发动功、排“冷气”、身体变形、饭量和身体重量增加(也就是人长胖了)、部分疾病症状减轻或改善等。

对于上述这些身体变化,多数初学者关注的是身体量的过程反应,也就是比较关注和担心如身体的“酸、痛、重、僵”或者局部肢体失衡感等肢体反应,而忽视了通过修炼站桩后身体质的变化和反应。这些身体质的变化和反应具体有:一是体内“麻热胀”大小和深度变化;二是饭量是否有明显增加(说明胃气上升,吸收能力增强);三是某些疾病症状是否有改善(不少疾病在站桩中有反复现象)。

“身体质的变化和反应”是判断修炼站桩有效果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只要身体变化和反应出现了,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定信念和信心,放弃一切幻想和犹豫,以更加顽强的毅力和决心自觉和积极地投入到艰苦的站桩中去,因为只有这样,经络才能够被增粗,疾病才能够被治愈,健康才有希望!

Xumalwx:我站桩时不听音乐站不到五分钟心里就发烦?

醒世无量:其实你这个问题早有答案,不过你没有认真看到而已。答案就在无量《我的站桩历程》一文中。我不仅有时听音乐,更多的是看电视剧。韩国50集电视剧《商道》,无量在第一年站桩中都是边站桩边看《商道》,其中28至32集看了近百遍了。没事,“初级阶段”吗,想怎么站就怎么站,不要有顾虑。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多站和傻站,其它都不重要,呵呵。

听音乐或者看电视,可以让炼功中出现的纷杂意念暂时性的离开身体,游离于身体之外,人为起到一念替万念的入静状态,但站桩中看电视和听音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尽可能延长站桩时间。

问:初学者站桩中为什么要看电视和听音乐?

醒世无量:初学者站桩中,多数人身体或多或少必然会出现“麻、热、胀”、“僵硬感”、“沉重感”、“酸痛感”,更有少数人会出现王芗斋前辈所说的“重如铸铁,沉如灌铅”等强烈的身体反应。这些正常身体反应的出现,对于初学者长时间站桩是有一定影响的,而站桩效果和长时间的站桩积累有直接关系。若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要想在短时间内使身体疾病好转是不太现实的。

站桩中看电视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延长站桩时间,增加站桩量。站桩中看电视和听音乐时,可以很好地分散注意力,起到“一念替万念”的作用,淡化站桩中身体出现的各种“僵、痛、酸”的反应,减轻长时间站桩带来的内心烦燥。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站桩中看电和听音乐,是一种快速“入门”的重要手段,凡初学者切不可掉以轻心和可有可无。

问:初学者站桩中应该怎样看电视和听音乐?

醒世无量:既然是看电视,当然要睁着眼睛看,不然怎么叫看电视,这是常识。但对于站桩来说,看电视并不是为了“看”电视,而是为了增加站桩量和延长站桩时间,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站桩效果,使身体内早日出现“麻热胀”的反应,早日治愈疾病。

所以在站桩中看电视和听音乐,不要一直盯着电视看和睁着眼睛听,而应该似看非看,似听非听。当站桩中身体有反应,或者感到舒服时,就应该立即闭上眼睛享受“麻热胀”以及其他一些奇妙的身体反应。实践得知,闭着眼睛的站桩效果,比睁开眼睛站桩效果要好很多。

Malonyet:经常看电视站桩能入静吗,有影响吗?

醒世无量:自古以来,气功修炼都以入静为前提,不入静,修炼任何静功都将无效果。但站桩不同,即使在不入静的情况下,只要坚持站桩数年,就治病而言,多数人同样会获得满意的效果——因为站桩若干年后“可以增粗经络”(详见曾庆余老师《琐议中下“根器”者炼功》一文)

对初学者来说,看电视对“入静”影响不大,因为影响入静的直接因素并不是看电视和听音乐,而是“脑细畅通度”,脑细畅通度越高越容易入静,对于这样的人即使站桩中看电视和听音乐也同样能够入静,修炼界称这一类人为“上根器”(经络位宽为5毫米以上)。对于这一类人,不必通过站桩来拓展经络,直接修炼静功即可。而对于多数所谓的“下根器”(经络位宽为1毫米以下),因为即使站桩不看电视和听音乐也不可能“入静”,这一点已被实践反复证实了的。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必过虑站桩看电视和听音乐能否入静的问题,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和联系,应该寻求更多和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增加站桩时间和增加站桩量,而站桩中看电视和听音乐无疑是诸法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问:站桩中如何运用意念?

醒世无量:站桩虽然不需要入静,不需要意念引导同样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病的目的。站桩中全身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由于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而兴奋度较高,所以杂念就比平常多好几倍,往往是“杂念乱飞”(其它气功修炼中“杂念”多的原理相同)。现代人和王芗斋前辈那一代人不同,你让他先站上三年桩再说,他就会老老实实地去站三年。现代人有文化,思想活跃,凡事都喜欢“明其理”,喜欢“先理后兵”,所以,在理未明之前,不要说是三年,就是站三分钟他也不干,他也站不下去,在理未明之前,他就是不站。

那么如何在站桩中处理杂念多的问题呢,无量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意罩全身。意罩全身就是将全身纳入到意念中来,站桩中经常用意念浏览身体各部位(也就是过一段时间浏览一次全身),从而找出体内没有放松的部位,用意念调整其放松。“罩”是一种轻轻地罩,不能用“力”关注,不能意念太重。

二、意念停留在体内有反应的部位。当体内出现“麻热胀”反应后,可将意念停留在这个部位上,哪个部位反应大,意念就随即跟过去,停在反应大的身体部位。“停”要象一只蝴蝶一样轻轻地停在身体反应部位上,轻轻地关注这个部位上,意念要似有非有,要轻,不能用力。

三、只想一件事。站桩中尽可能地想一件事,想得越祥细越好,越深入越好,越慢慢想越好。这样就可以起到“一念替万念”的作用,可以起到排除杂念和防止杂念乱飞的作用。站桩中默念“阿弥陀佛”、“大悲咒”等经文,听音乐、看电视等原理也是如此的。

问:为什么我停一、二天后再站桩感觉更轻松?

醒世无量:这个问题,曾有数位朋友问及,但因没有找到“不轻松”科学解释的理论依据,故一直未作答复。

2008年6月底着手写作《气功治疗癌症的可行性及其科学原理》一文时,在涉及到“细胞活性度”概念时,曾涉及过“乳酸”这个概念,后询问了单位医生,说是肌肉疲劳时分泌的酸性物质,和微循环没有什么关系,后也就未深究。

直到看到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金掠银的奇迹报道后,相关媒体采访其教练,才明白了“乳酸”与感觉更轻松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当运动时,由于所需氧气比较大,光由有氧呼吸无法满足需要的能量,这时细胞就会辅助进行无氧呼吸,补充无法由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而无氧呼吸的产物之一是乳酸,它能使人体产生肌肉酸痛的感觉。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在一定限度内就是完全无害的。

“菲尔普斯运动后的乳酸指数证明,一般游泳选手在赛后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恢复体力,而菲尔普斯只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运动之后,他体内产生的乳酸远远少于其他优秀运动员。这也是为什么菲尔普斯在冲刺阶段总是比他人有力得多的原因。教练鲍曼认为,菲尔普斯更多地用了有氧动力,而不是肌肉,这也是他的乳酸分泌量比其他人少得多的原因。”

上文所谓的“运动时”其实就是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活性度最高的时刻,而这个时刻如果氧供不足,则细胞就会辅助进行无氧呼吸,补充无法由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从而产生乳酸。

站桩中,全身细胞均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尽管血压阶段性上升,血速加快,但由于初学者毛细管壁尚未完全畅通(尤其是腿部),组织液无法迅速进入到组织间中补充新的组织液,细胞得不到新鲜的组织液,同样存在“细胞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的现象,同时产生的乳酸,也无法进入“静脉”,通过人体排泄器官排泄掉。

如果停止一、二天的站桩,全身细胞就会处于相对活性度低的状态,肌肉也就完全放松了,故而肌肉中的乳酸分泌就明显减少,所以站桩中的疲劳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恢复,而一、二天后再度站桩时人就会感觉更轻松了。

对于站桩已达到全身“彻骨彻髓”的麻热胀和体内真气晃动后,则说明动体内多数毛细管壁的渗透率和渗透系数都有较大提高,且站桩有“助推”血速的功用,所以,新鲜而含氧(养)量大的组织液将源源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喷射”到组织间隙中(这也是为什么站桩中感到发麻的原因),给细胞提供大量的氧份,从而减少“细胞无氧呼吸”,同时也加快乳酸的代谢,故而站桩的疲劳感就非常容易恢复。

所以有的人能够一次性站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人体是世界上进化得最精妙,最完善和最聪明的生物体。准确讲人是一个完美的“对立和统一”的生物体。乳酸分泌当然容易疲劳,但如果没有乳酸人就不知道疲劳,虽然可以无止境的挖掘人的潜能,获得更多的金牌,有更加伟大的创造力,但相对健康和长寿来讲就会出现“透资”,就会“过劳”,一旦某日人体“供给”和“代谢”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对人体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呵呵。

问:站桩要不要“素食”?

醒世无量:佛教称“吃素”为“吃斋”。对于一个佛教徒或者崇信者来说“吃斋”是一件非常重要和严肃的事情。由于佛教对“吃斋”的认识是建立在“众生平等”、“因果报应”和“杀生造孽”等佛教理论之上的,而这些理论如果将其和“素食的科学性”相联系的话,难免有些牵强。尽管其“吃斋”理论也同样包含了科学原理,但因其理论成因关系而不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等“三高”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家庭的孩子几乎到了“无肉不动筷子”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成人疾病低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在近十几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2000年美国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一的是心脏病(第二是癌症;中国人排行第一的是癌症);2001年中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三的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王唯工《气的乐章》),当今全国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类疑难性疾病也是层出不穷。

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发现,上述疾病的大幅上升,和“三高”食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密不可分,故齐国力、樊正仁等专家教授也纷纷“出马”,向国人普及和宣传科学而有益于健康的养生知识、理念和饮食方法。

在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中,哪种因素才是最关键和最致命的呢?

为了能够更好和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先回顾七八年前无量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报道。

该报道介绍了一位70多岁、满头银发的男性老者到医院做定期癌细胞扩散复查而引发的真实故事。老人十年前也就是60岁时,因肺癌做了切除手术,故每年都要到医院抽血做复查。当医生看到他抽出来的血后大惊道:“你的血液清澈透明,象十来岁孩子的血液!”

手术做完后,老人便积极寻求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新方法,后在有关文章中看到了国外采用“生食疗法”防止癌症复的方法。在后来的十年中,他的饮食方式发生了超常的变化:盐,每年不到100克;植物油,每年不到1斤;改炒菜为煮菜(水开了过一下就起锅),并在菜上撒一些生芝麻和葱花;一日三餐改两餐,早餐9点,晚餐5点,二餐间吃水果;以粗粮和杂粮为主食。老二口每月的生活费竟然高达800余元左右。

当然,老两口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探望他们的子女来说非常的不便,但子女们也能够理解和体谅他们,探望老二口时自己煮饺子吃。

如果看明白了以上这段文字,那么“你的血液清澈透明,象十来岁孩子的血液!”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忌荤!

除了遗传之外,影响人体健康的原因还有许多,但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就是民间常说的“病是吃出来的”,但为什么是吃出来的?其科学原理又在哪里?所幸的是世界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已经揭示了“组织液”、“毛细血管”以及“微循环”三者的关系以及对健康的重要影响——虽然如今医学和科学对“组织液”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

德国海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Dr.Gunther.von.Hagens 教授是世界有名的解剖学者,他先在尸体内灌注一种聚合物,经聚合物处理后,再用酶和溶液去除所有人体组织,这样就让自人类进化以来隐藏在深层肌肉组织中的另人“叹为观止”的毛细血管网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并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血液循环系统能够达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有氧通道,所以毛细血管遍布整个身体(图)。

现代医学对生命机理的认识是:当血液由动脉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然后流经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经毛细管血管壁的小孔 “喷射”进经络中(也就是组织间)成为组织液,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静脉,经静脉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微环境。

由此可见,组织液是生命之源,如果组织液供给受阻,那么细胞必将缺氧(养)失去活性度,而丧失免疫功能,人体必病无疑,最终导致死亡。

造成组织液供给最为关键和直接的原因是毛细血管的阻塞,而究其原因是生活中过多食用动物性脂肪。

虽然站桩能够在不改变心脏跳动情况下提高血压,加速血液流动,“复通”部分甚至全身的毛细血管(这也就是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病的科学原理),但如果生活中不节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那么不管你如何的勤奋用功,多数都是“无用功”,除了浪费宝贵的青春和时间之外,收效将是甚微的。

因此,站桩提倡“素食”或者“科学的荤食”方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详见《排骨汤的科学制作方法》一文),万望有缘于站桩的桩友们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然,为了防止因素食引发所谓的“营养不良”的问题,可以多吃一些“粗粮和杂粮”,如乔麦粉、玉米粉、燕麦粉、怀山粉、高粮粉,由多种豆类和花生米制成的豆浆以及芝麻、核桃和适量的季节性水果即可。

侍坤宏:站桩要固定时间吗?

醒世无量:没有特殊要求非要在每天的某个特定时间站桩,站桩是生活化程度很高的气功,完全能够在“在生活中站桩,在站桩中生活”。从实践来看,在一天的某个时辰,或者一个月的某个特定的“节气”日站桩或者炼功比较容易产生条件反应,这对于“气机”的激活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前提是自己必须是经络敏感的中上“根器”(经络宽粗度为3毫米以上者)者,否则,没必要在特定的时间站桩或者炼功。

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起来站桩,或者做若干次“大礼拜”,若在站的过程中出现了困乏感,应该立即停止站桩,马上睡觉。对于初学者来说,睡眠是最好的补充消耗和恢复体能的方法。

Wulannara:站桩闭眼和睁眼有何不同?闭眼时思维落在那里?

醒世无量:

一、闭眼身体反应相对强烈一些,效果要好一些,而睁眼效果相对差一些,反应弱一些,不过具体差别原因不明。我除了站桩时看电视之外,其他时间自己都是闭着眼睛站桩的。

二、闭眼后思维的落脚点,可能个人不同,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我的落脚点是在身体反应最强的部位,也就是头部。但有时也会用意念“浏览”一下全身,感觉一下身体各部位放松情况,若发现某部位没有彻底放松后,便会即时进行姿势调整,以求最大限度的放松。而且这种“浏览”在每一次站桩过程中,会有多次,直到站桩结束。

站桩中经常用意念“浏览”全身是一种动态的意念活动,有了这种意念活动,我们就可以经常“监测”到身体在站桩中部分和全部的放松情况,若发现没有放松的身体部位,则应该即时进行调整,以达到和符合“松静、自然和舒适”的要求。

云中客:练功后可否马上吃饭、喝水或接触水?

醒世无量:《站桩“九注意”》一文中对于炼功后吃饭、喝水和接触水的要求是针对初学者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初学者炼功后吃饭、喝水和接触水而出现一些不良的身体反应;而对于历学者不受此限制,站桩后即可马上吃饭、喝水或接触水(洗脸、手和洗澡)。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无论吃饭、喝水或接触水都不能低于体温,以内脏和皮肤不感到凉为原则。初学者如何处理站桩和饭后、喝水和接触水的问题,仍然应当按照《站桩“九注意”》一文要求去做即可。

问:为什么冬季站桩双手特别冷?

醒世无量:随着气候的变凉,不少站桩初学者均感到站桩后双手掌会有特别冷的现象。冬季站桩双手掌出现特别冷的情况是多数初学者,在站桩前一二年站桩中出现的诸多身体反应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无量在前二年冬季站桩中也是一样,站桩结束后,感到双手掌温度也是特别冷(有时会有一只热一只冷的情况)。为此,无量在论坛中专门发了一帖,名为《全副武装好站桩》,该帖没有一个字,仅有二副照片,是无量在冬季 “全副武装”站桩的照片。

双手掌温度降低后,有的人会慢慢扩展到全身,所以,时间站长一点,便会有越站越冷的感觉,因此对长时间站桩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体质差的人来说,一到冬季,运动中手掌温度会高一些,而如果一旦坐下来,时间稍微长一些,便很快会出现双手掌温度下降的情况。中医把这种现象统称为“体虚”;而西医的认识是“血液循环差”。

那么,哪种认识更加科学呢?根据对相关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自己一千多天、4000多小时的站桩体会,无量以为西医“血液循环差”的认识是更加科学,更加直观。

人体血液循的好与差与“心脏泵压能力大小”、“毛细血管阻塞多少”、“组织液代谢快与慢”和“经络位宽粗与细”有直接关系。而这四个部位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对“血液循环”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手掌乃到全身的体温。

无量自2005年10月11日站桩至今,已经历了四个冬季了(2008年冬季正在经历中),在前二年冬季的站桩中,尤其是在凌晨站桩中,双手掌越站越冷,但后二年情况有了明显改变,虽然现在同样是凌晨3、4点起床站桩一个半小时以上,而且所穿衣服也没有前二年多,但无论是站桩中还是站桩结束后,双手掌温度都较高,已经没有冷的现象了。不仅如此,如果在办公室坐的时间长了双手掌出现温度下降后,立即站几十分钟,双手掌乃至全身体温会得到较快提上升。

无量在《什么是站桩?》一文中指出:站桩可以改变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可以阶段性提高血压,加速血液流速,持续改变毛细血管自律运动规律和复通阻塞的毛细血管,促进人体组织液新陈代谢,彻底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

站桩提升体温和一般的锻炼方法提升体温科学原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一般的锻炼方法是必须要运动,而站桩则是只需要“内动”。所以,只要坚持站桩二年以上(日站桩时间保持在二小时以上),尤其是当“真气”由大脑流入骨髓后,当骨髓出现“洗髓”的身体反应后,无论在冬季每日的哪个时间段站桩,我们的双手掌都会出现“温暖如春”的反应。

“此事从来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将是站桩永衡的真理和不变的铁律!

问:针炙(其它中医方法类同)和站桩(气功)有何不同?

醒世无量:针炙和站桩,虽然同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现和总结的以经络为核心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传统方法,但二者在疾病治疗的效果、范围、程度,尤其对经络形状的改变上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是针对经络和穴位数量不同。针炙只针对身体局部经络和穴位作用,而站桩则对全身经络和穴位同时作用。

二是受经络敏感度影响大而效果不同。对于经络敏感者效果较好,往往一针见效者不在少数,但对于经络不敏感者,针炙往往无能为力。站桩不受这种局限性的限制和影响,对于绝大多数人都适用,更重要的是站桩增粗经络、极大提高经络敏感度的突出功效。

三是对人体经络和穴位形状作用不同。针炙无论怎么扎,都不可能改变人体经络和穴位形状,而站桩若干年后,可以增粗人体经络和增大穴位点面积。

四、远期效果不同。经针炙治疗的某些疾病,往往远期效果不稳定,易复发,而站桩康复后,疾病是“连根拔除”,多数不会复发。

五、对于疾病适应症不同。针炙是哪里有病,就扎与此相关联的经络穴位,未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框框。站桩是对全身经络同时进行调整,点面结合,面点互照,最终实现和达到全身经络通畅,一病好则百病无,彻底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理念和做法。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二)(2011-04-19 17:25:37)

博龙鑫:身体疲惫困乏时、饭前饭后、感冒生病时是否均可以站桩?

醒世无量:身体疲惫困乏时、饭前饭后是否可以站桩的问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历学者”,身体疲惫困乏时,都不宜站桩,因为这样的状态下站桩,易打瞌睡并且站不住,即使勉强站桩也是无效站桩。饭前饭后是否可以站桩,要分开来看。初学者请看《站桩“九注意”》一文;历学者不受此限制;如果仅仅是感冒,只要身体受得了,可以站桩,否则应当休息,病好了再站。博龙鑫:女性经期、怀孕后是否可以站桩?

醒世无量:“经期”是否可以站桩的问题,要辩证看,如果原经血量少的人可以在经期站桩;而过去经期出血多的人来说,经期就不能站桩。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曾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史的女性,经期绝对不能站桩,否则,有可能增大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如果怀孕前就已站桩的女性,可继续站桩,但要减少站桩时间,以适度为宜;而怀孕后才想到要站桩的女性不必站桩,尤其是怀孕后五个月内更不宜站桩,防止把“毛毛”站下来。

问:计算站桩时间以什么为单位才是科学的(其他气功修炼时间同)?

醒世无量:取得站桩效果的必备条件是“根器”,所谓“根器”,从科学角度讲,是指经络的宽粗度,经络先天越宽,站桩效果越好(曾庆余《琐议中下“根器”者炼功》)。而站桩增粗经络,是需要靠站桩时间的累积来实现的,那么计算站桩时间的单位比较科学的应该是什么呢,无量认为应该是“小时”。

这个概念虽然很简单,但由于一直以来没有统一过,所以,不少新人都以“年”作为站桩长短的计算单位。

在站桩的朋友中,有少数已站桩十年以上,但他们在这十年中,每天站桩只有1个小时左右。若以每日站桩1小时简单计算,十年共计站桩3650小时。

而如果每天站桩三小时,则达到3650小时的站桩量,仅需五年多时间即可;如果日站桩五小时,则达到十年3650小时站桩量,则需要的时间更短。

由此可见,用“小时”作为计算站桩时间长短的单位是比较科学和准确的。

问:站桩中能不能动?

醒世无量:不仅可以动,而且动是必要和必须的。当然动的幅度不要太大,动作要缓慢,这样才不会破坏体内的反应。无量在站桩期间,经常遇到二手掌僵硬,脚掌胀痛后,便有意识地同时或分开将二手十指做几次握拳和伸直动作,右脚掌以脚小指这一边为支撑点,将右脚掌适当翘起,同时脚指作几次紧扣和放松的动作,这样对于消除二手掌的僵硬和脚掌的胀痛,尤其是防止因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不动,而造成脚板肌肉长时间受压产生血液循不良的,而可能出现的实质性肌损的不良后果。

问: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站桩姿势(站、坐、卧)?

醒世无量: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前辈在《论桩功之境界》一文中指出:“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

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在不影响站桩效果的前提下改变站桩姿势,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改变站桩姿势是合适的呢?

实践得知,当采用坐或者卧的姿势炼功时,体内的气感反应和站姿相同时,就可以改变炼功姿势,或站或卧,站累了就坐,坐累了就卧,站坐结合,相得益彰,因为此时无论是站、坐和卧,其炼功效果都相差无几。

当然,仍然提倡和强调的是:能站不坐,能坐不卧。问:站桩前后可以洗澡或洗头吗?可以喝水吗?

醒世无量:站桩前、后均可以洗澡和洗头,但水温以身体不感到冷为标准,洗头后,尽可能地将头发擦干。

站桩前、后都可以喝水,但不能喝冷水,水温一定要和体温接近,水喝在嘴里要不感觉凉。

问:为什么大龄人站桩不容易出效果?

醒世无量:只要我们具备了“经络和毛细血管的关系”、“人体组织液(营养)和经络的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从经络和毛细血管的关系来看,因为站桩效果的大小与毛细血管壁渗透性有直接关系。年龄小的人毛细血管渗透性好,所以站桩中,当站桩中血液循环加快时,组织液从毛细血管进入经络速度会加快,从而使经络中的压力增大(也就是组织间隙压增大),全身出现膨胀感,经络在这种持续的“高压”之下容易被拓宽,故而站桩效果也较好。实践中发现的十二三岁的女儿或者儿子站桩效果比父母好很多的医学和科学原理也在于此。

年龄大后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因几十年生活中大量的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进入毛细血管,从而使得毛细血管壁阻塞严重和硬化,尽管站桩中可以改变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但也只能改变那些未被阻塞的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但已阻塞的毛细血管却无法被重新疏通(这也是为什么年龄大的人站桩效果不能持续向好的重要原因和科学原理),进入经络中的组织液相对于原先来讲就要少得多,经络也就形不成较大的胀力,没有了这种胀力经络也就较难增粗。所以,年龄大的人开始站桩会有一些效果,但站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身上功感不能扩大,疾病改善不明显的现象,会出现站桩效果停止不前的情况。所以,对于这样一批年龄大的人来说,无论怎么站桩,怎么刻苦,但因被阻塞的毛细血管无法复通,所以站桩效果也就不能够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在而只能维持在一定的身体反应上(功感上),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小平先生曾说:“计算机基础知识要从娃娃抓起”,实践得知站桩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问:痛,是疾病反应还是“气冲病灶”反应?

醒世无量: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疾病的前兆反应,有胃病的胃痛、有肝病的肝痛,肠炎经常肚子痛,感冒发烧时往往头痛,等等。

站桩后,尤其是组织液进入经络后,就会在对经络产生胀力,冲击不通的经络,这时身体就会出现“麻、重、冷、痛、痒、酸”等反应,而对于“疼痛”反应,传统认识是“气冲病灶”。

疾病的疼痛反应,和气冲病灶后出现的“疼痛”反应,在表现形式上是基本相同,但仔细分析和实践观察,这二种“疼痛”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一、气冲病灶的疼痛反应往往表现为站桩中疼痛重,不站桩时疼痛反应轻,存在着站就痛,不站就不痛的普遍规律。

二、气冲病灶的疼痛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减轻最终消失,不会出现越来越重的情况(疼痛过程存在反复性特点);而疾病的疼痛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三、气冲病灶的疼痛反应往往是在身体气感较强后出现,身体气感反应越强,疼痛反应越明显,这种现象是“真气”充足后循经络而行的重要体现。

问:如何理解“忍无可忍仍然要忍”?

醒世无量:站桩虽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突出和其它传统养生方法“不可替代性”的功效,但因站桩过程非常的艰苦,站桩时间长,需要超常的毅力和信念才能够坚持下去。

为了鼓励初学者树立信心,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反应,桩界先贤提出了对待站桩中出现的各种身体反应要做到“忍无可忍仍然要忍”的衷告。

那么站桩过程中,主要会出现哪些身体反应呢,而哪些身体反应是属于“仍然要忍”和“必须要忍”的呢?

根据桩界前辈经验、网上桩友们情况反馈以及无量站桩实践,体会到站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和普遍的身体反应有:“麻、热、胀、重、硬、冷、痛、痒、酸、僵、紧”等。

在这11种主要和普遍的身体反应中“仍然要忍”的是:麻、热、胀、重、硬、冷、痛、痒。这8种身体反应,无量称其为“良性”身体反应,是组织液在经络内冲击、振荡和流动时的体现和反应。

前辈们给后学提出“忍无可忍仍然要忍”的要求时,并没有提及站桩出现的各种身体反应中,是否存在“非良性”的不应该或者不能“忍”的身体反应,根据站桩实践,我们发现站桩中确实存在着某些“非良性”或者称为“不良”的身体反应,而这些“不良”的身体反应如果在站桩中,尤其在一次性长时间站桩中不能妥善和及时处理的话,时间一长,必将对肩关节、脊柱、小腿、膝关节、脚底肌肉以及脚后跟骨造成一定或者永久性的损伤。北侠张广义先生《自学浑圆桩谨防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一文,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站桩中出现的“不良”身体反应主要是:酸、僵、紧。

为了防止站桩中身体出现“酸、僵、紧”,在“仍然要忍”的情况下,不要忽视了身体其他部位放松的调整,因为有时持续的“良性反应”,会使我们忽视和忽略了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拘紧”和“僵硬”的存在。

所以,站桩中在忍受着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良性” 反应的同时,要经常用意念“扫描”身体其他部位,当发现有“拘紧”和“僵硬”部位时,要用意念调整其放松,对于放松后仍有“拘紧”和“僵硬”感存在的肢体,必须采用适度、缓慢的(防止破坏体内气感)“晃、摇、转”等活动方式进行肢体活动,直到肢体彻底放松为止,从而有效防止把桩“站死”和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的现象发生。问:哪类疾病不宜站桩?

醒世无量:无量在每篇帖子下的签名有“气功可以治百病,但前提是一个缘字”的文字。缘,简而言之是指“修炼气功后有效果就是有缘”。有“效果”是指身上会出现“气感反应”,静功修炼的气感反应主要体现为“八触”;而站桩的效果普遍的身体反应是“麻热胀”。

记述站桩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最为全面和详细的应该是王芗斋前辈《站桩漫谈》一文。该文在“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一节中,对站桩能够治疗的疾病做了详尽的归纳和概括。认真阅读后不难发现,除了“癌症”未涉及到外(秘静克老师《大成拳筑基功》一书,已增加了站桩治疗癌症的内容),凡人体之病无不可治之症,只是疗效有好有差,治疗时间有长有短而已。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站桩呢?实践中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有一种疾病的患者严格讲是不适合站桩的,这就是:重度心脑血管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站桩漫谈》一文,在“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一节中对“高血压”是这样描述的: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功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收效较慢。”

为什么说“重度心脑血管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不适宜站桩呢?

实践发现,站桩中血液流速会迅速加快,血压会急速上升(祥见《气推血行的科学性及其原理》和《试述“锻炼”和“修炼”对血液流速的影响及其意义》)而重度硬化了的心脑血管,弹性差,柔软性低,不能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血压变化,极易造成毛细血管破裂的严重后果。

所以凡这一类患者希望通过站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则必须首先经药物或者食疗等方式,使重度心脑血管硬化症状得到较好改善、血管软化后,才可以开始站桩。

而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血压未得到较好控制的情况下,在站桩的同时,必须配合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波动,直到到血压在一段时间中完全稳定后,才可停药或者只服用维持量的降压药。问:为什么站桩有效者晚年较易死于脑溢血?

醒世无量:无论修炼什么功法,肉身最终都将走向死亡,这是宇宙间的客观规律,即便是释迦弁尼佛,即便是龙门派创史人、成吉思汗挚友丘处机道长等“得道”高人也不例外。而该二人享年也仅有80岁——远远低于当今不少未修炼任何功法的人!

那么站桩有效者,晚年比较容易死于哪类疾病呢?实践得知是“脑溢血”。芗斋前辈享年78岁,也是死于脑溢血,不仅是芗翁,桩界死于脑溢死者还有数人,也正因为如此,有网友曾在2007年下半年,因此发帖对站桩疗效提出了质疑。

芗翁乃一代宗师,其《站桩漫谈》一文中除癌症未涉及外,凡一切疾病似乎均效,那芗翁自己却为何死于脑溢血呢?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自芗翁去逝至今,桩界后辈从未有人探讨过。

无量愚见:如何正确和科学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客观理解和认识站桩与饮食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那么芗翁死于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和对心脑血管疾病成因知识的缺乏。

初看这段文字,对于多数人来说会有“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云里雾里的感觉,呵呵。

脑溢血和脑血栓这一类心脑血管疾病与生活条件优越和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活条件越好,脂肪(尤其是动物类脂肪)的摄入量越大,越容易造成脑动脉硬化型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心脑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杀手”之一的有力佐证。

从芗翁关门女弟子秘静克前辈《我向王芗斋先生学站桩》一文可知,芗翁传授站桩是有尝的,也就是收学费的。那么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的中国人来说,芗翁的经济收入应该是相对较好和稳定的,因而芗翁的物质生活明显要好于中国老百姓的平均值。

无量在《判断站桩有效果的标准是什么?》一文中指出:站桩有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内有‘麻热胀’等异常反应;二是饭量有明显增加(说明胃气上升,吸收能力增强。);三是某些疾病症状有明显改善(不少疾病在站桩中有反复现象)。”

饭量增加,说明胃吸收功能得到改善,吸收能力得到提高。所以站桩有效果的人多数口味都特别好,吃饭特别香,什么都能吃,但问题正好出在“什么都能吃”这一点上。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于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三高”食物量很少,所以,当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人们死亡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多,故心脑血管疾病成因也并未被世界医学界所重视和了解,而国人这方面知识就更是空白。而实践发现,站桩中血液流速会迅速加快,血压会急速上升(详见《气推血行的科学性及其原理》和《试述“锻炼”和“修炼”对血液流速的影响及其意义》),而重度硬化了的心脑血管,弹性差,柔软性低,不能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血压变化,极易出现血管破裂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在今后站桩的过程中,在明白了站桩与科学饮食的关系后,一定要有科学的饮食理念和习惯,做到“食饮有节”(《黄帝内经》),少荤多素,多吃齐国力先生《养生保健》一文中所谈到的健康和保健食品,在人生中尽最大努力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以求达到无疾而终的人生最美好的愿望!问:什么是“得力”?

醒世无量:所谓“得力”是指站桩中,由于“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动作的作用,使全身被骨头撑起,肌肉被拉紧,造成膝关节、腿骨及脚后跟骨受到来自身体重量压力时的一种受力反应。站桩中,骨骼是否“得力”,是衡量站桩姿势是否正确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检验膝关节是否达到“似弯非弯”,“似直非直”姿势的要求。

“得力”中的“力”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得知这种力是来自于身体肌肉被撑拉后产生的胀力。人自出生以来,肌肉和骨骼的关系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肌肉的力是均匀分布在全身的,从某个角度讲,是一种 “肌肉支撑骨骼”的关系,所以一旦站久了或者坐久了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的肌肉反应,而站桩姿势中骨骼和肌肉的关系是一种“骨骼支撑肌肉”的关系,肌肉的重量完全落在骨骼上,尤其是膝关节以下的腿骨上,因而出现了“得力”的身体反应。二是脊髓中压力的增强和内动,使得组织间隙压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全身扩散,这时膝关节及脚跟骨便会慢慢出现“得力”感,原理和“水借风势而成浪”的原理完全相同,站桩中出现的“重如铸铁”,“沉如灌铅”的身体反应则是这种原理最好的体现。

“得力”反应,在站桩的“皮下层” 通、“脏腹层”通和“骨骼层”通“三层”阶段都会出现,因组织液进入经络中多少、内动振荡幅的差别,“得力”的轻重程度也会不同。据无量如今站桩二年零四个多月、2300多小时的体会,由于脊髓中压力的增强和内动的存在,“得力”反应要明显强于和大于其它身体部位的反应。

脊髓中的“力”,是一种巨大、难以想象和形容的重力(向下时特别明显),“得力”感的出现乃至增强从实践中看是非常好的现象,是脊髓中压力增大的体现和反应。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这种强大的“得力”状态下,如果一次性站桩时间过长,这种重力对于膝关节以下骨骼会有一定的损伤(有的是较大过劳性损伤,但这种损伤年青时不易反应出来),而部分膝关节和脚后跟骨曾经受过伤的朋友有的在一定时间内受伤骨头处内会出现疼痛感,从而影响今后的站桩。为了减少这种过劳性损伤,在站桩中可适时采用“卸力”、膝关节活动或者改变站桩姿势等方法来消除“得力”感,从而确保老年后膝关节以下骨骼不出现陈旧性损伤。

“得力”的身体反应是站桩过程中的阶段性骨骼生理反应,随着脊髓通透性不断增加后,脊髓最终通透后,“得力”感会日渐减弱,直到最终消失。

问:什么是“卸力”,应该怎么卸?

醒世无量:有过站桩体验的人都知道,全身经络在不断畅通过程中,站桩中全身都会感到“膨胀”,感到全身充满了一种“膨胀力”(有人把这种力称为“争力”),那么在站桩中持续出现这种“膨胀力”,让皮肤和肌肉撑的“鼓鼓”、“紧紧”的好不好呢?

要明确这个问题,先要回顾站桩姿势总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站桩姿势最后一段是:松静、舒适和自然。“松静、舒适和自然”这一段文字,是王芗斋前辈关门女弟子、离休老干部秘静克女士提出来的,原来的站桩姿势中,是没有“松静、舒适和自然”这段文字的,在站桩实践,我深感“松静、舒适和自然”非常重要,更符合“大道至简”的要求,所以,就将其增补到站桩姿势的内容中了。“松静、舒适和自然”虽然只有“六个字”,但却是对于修炼总的原则和要求的概括。所以,无量就把这六个字写进了站桩姿势的文字中去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前辈宝贵的站桩经验,使大家在今后的站桩中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对于这种“撑胀力”我们要辩证地看。“撑胀力”的出现是好事情,说明经络内组织液充沛了,胀力增大了,但如果皮肤和肌肉长时间处在这种“膨胀力”中,被撑的“鼓鼓”的就不一定是好现象了。因为如果皮肤和肌肉长时间维持在这种“鼓鼓”的状态下的话,势必造成被撑胀皮肤和肌肉的血液流速减慢,微循环变差,所以当结束站桩后,身体就会有“紧僵”的感,这和“松静、舒适和自然”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因此在站桩中,当全身出现“膨胀欲裂”的身体反应时,我们就要用意念作用身体将这种力“卸”掉,无量称这种做法为“卸力”,使原来膨胀的身体或者某部位肢体出现松柔感,恢复麻酥酥的“振荡”感。

站桩中经常要“卸力”的身体部位,从大的方面讲有二个部位:一是上身;二是下肢。

“上身”是指两腿膝关节以上颈椎以下部位;“下肢”是指两腿膝关节至脚板部位。

“上身”的“卸力”,主要是用意念支配身体进放松来进行,具体方法是:站桩中,当身体出现极强的“膨胀力”后,身体就会处在一种极强的由内向外的膨胀感中,这时,我们可以用意念将身体向外膨胀的皮肤轻微内收一点点(只是一点点),此时,身体会瞬间感觉到有一个微小的内收反应,膨胀力即刻消失(也就是力被卸去了),顿感全身(主要是双腿膝盖以上身体部位)松柔、舒适,真气振荡晃动。

“下肢”的“卸力”,主要是用改变下肢承受体重支撑点的方式来进行的,因为意念无法卸力。具体方法是:当站桩中当两腿膝关节、小腿肌肉、两脚板及脚跟骨出现紧、僵和重的感觉时,我们可以将身体缓慢右倒,重心移向右腿上(以左腿为例),同时左腿后跟顺身体拉起至脚尖点地为止,并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这时我们就会很快感觉到左腿上的力被卸去了。动作一定要缓慢,以不破坏体内气感为度。右腿卸力方法以此同。

站桩中,由于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被改变(经络“子午流注”规律被改变),组织液会持续涌入经络,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将膨胀力卸掉了,但一段时间后,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内又会再度出现这种膨胀力,皮肤和肌肉又会感到被撑的“鼓鼓”的。因此,站桩中要经常用意念“扫描”全身,一旦发现上身或者是下肢某个部位出现了“鼓鼓”的撑用力,就应该即刻对身体进行“卸力”,使我们的身体经常处在一个松柔的状态中,符合“松静、舒适和自然”的要求,为真气早日实现全身贯通创造条件。

2008年3月上旬,《10年如一日》的作者过客桩友在QQ中告诉无量:“他父亲和伯公在站桩中两手臂都会出现手臂肌肉越站越硬的现象?”,并问无量这是怎么一回事?根据无量经验,如果站桩中不能够有效地将身体中出现的“膨胀力”卸除,几年后就必定会出现这种情况。

太极仙人:第二层内脏通了后,内脏疾病是否就算最终痊愈了?

醒世无量:实践得知,人体脏腹中所患的多种疾病通过站桩后,皮下通了就会很快有明显的好转,甚至有痊愈的现象(但不是真正的痊愈),所以多数初学者会感到很吃惊,往往会有“一站就灵”的兴奋感。但这只是面表现象,是假象。身体之病要想真正彻底治愈,必须通“小周天”,更为重要的是通“中脉”。桩界有一句行话,叫做“要想把髓洗,必从站桩起”。只有“中脉”通了,患疾病才能够最终彻底痊愈,因为只有这时所谓的“病”在体内已无藏身之处了。而在此之前的“二层通”中的任何一层都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人炼了数年仍感身体某些疾病并未彻底好转的根本原因。

桩界历来有“三年一小成,十年一飞跃”之经验,我们现在所走的站桩之路,就是在不断地对前辈们这些宝贵经验进行甑别、检验、印证和总结!

Liuoq:如何在站桩中达到“百会穴—膻中穴—下丹田穴—会阴穴”这四个穴位在站桩中都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醒世无量:请看远去先生在《论浑圆桩功中的三调》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只是在摆架时注意将尾骨缓缓向前平移推送,平移到大概感觉会阴,丹田,百会三穴处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这个移动的幅度是很小的,轻移一点即可,然后要保持这种姿态.再接下来意念到腰,将腰后命门穴处向后微收,收到大概感觉腰部脊柱已经平直了为止。”

但据无量体会“命门穴处向后微收”欠妥,而是在“尾骨缓缓向前平移推送(二厘米左右)”的同时稍稍顺势上提即可。不然尾骨前移不了,尾骨一移动,肚子就会翘起来。同时,整个身体稍作后移,身体重心均匀地落于两脚掌面上,或者成“前三后七”之势。

以上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达到的。原因就是初学者整个肌体尚未站松,站桩中容易出现肌体僵硬现象,所以不好把握。

在站桩中要想真正达到“一条线”要求,首先要掌握达到“一条线”姿势的动作要领,具体要领是“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

“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是站桩姿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性动作,对于站桩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完成这个动作过程中,要用巧劲,要“一气呵成”,并要在站桩过程中保持这种动作。当然,因各人身体条件和悟性不同,从掌握到习惯“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动作要领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习惯成自然”的过程,我从掌握到适应这个要动作领用了近半年时间。

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动作要领,就容易在站桩中做到身体“一条线”了。

同时,站桩中由于各种原因,姿势也会经常发生变形,所以要经常用意念“浏览”全身,一来可以放松出现僵硬的肌体部位,二来可以修正变型的“一条线”姿势。

轻轻松松:站桩时身体晃动和双手放下来休息,会不会影响站桩效果?

醒世无量:

一、初学者站桩中身体不由自主出现“前后晃动”现象和手肩“非常酸”的现象都是正常的,是多数初学者站桩后必然会遇到和必须要过的身体反应,是必过的“身体关”,手臂不仅会出现“酸”,出现“痛”,而且还会出现“沉重”和“僵硬”等“疲劳”感。

二、“前后晃动”现象产生原因,无量体会应该有二点:一是睡眠不足,休息不好。二是站到一定程度后,体内“真气”在冲击经络过程中会造成身体“重心”偏移。解决方法:一是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即使站桩也是无效站桩,浪费时间;二是若晃动厉害,站桩中应当及时睁开眼睛,以防止摔跤,稳定后再闭眼站桩。

三、站桩是终生性的,不是阶段性的,更不是这次站桩没有效果,没站好,则下次站桩也不会有效果,也站不好。为了缓解手的酸胀和僵硬,可在站桩中经常变换双手抱圆姿势。站桩并不强调姿势的准确性和完美性,而是重在“松静、自然和舒适”。“松静、自然和舒适”是站桩姿势总的要求和原则。

佛曰不可说:为什么我太太站桩中有时感觉一手凉一手热,是何原因? 醒世无量:这就是所谓身体的“阴阳不平衡”吗。实践得知,站桩中出现一手凉,一手热的情况较为普遍,也可以说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站桩身体反应。尤其在“脊髓”通之前的站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手凉和一手热的身体反应,当然其原理仍然还是大的经络养生原理,也就是“通就不痛,痛就不通”的传统养生原理,换句话说就是“通就不凉,凉就不通”。站桩不仅二手掌会出现一凉一热的反应,前胸后背、上身下肢等身体部位也时常会现出现这种一凉一热的身体反应。上述这些身体反应都说明体内经络通畅度不平衡,经络没有彻底贯通,当通过持之以恒的数千小时的站桩后,当身体反应进入到“脊髓”通阶段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身体一凉一热的反应了。

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也经常因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一手凉和一手热的现象,只不过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知识和理念,或者感觉到了但没当一回事来,没有引起重视。从某个角度讲,人的双手是检验体内经络通畅度、平衡性和血液微循环是否正常的一个信息窗口,比如指甲“小月亮”的时隐时现、手掌温度是常年热还是凉、手掌皮肤光泽度、亮度以及红润度等的变化都可以反应和体现出体内经络通畅度、平衡性和微循环的变化情况。

问:初学者站桩心里就很烦,不想站了,我是继续咬牙坚持站下去,还是停下来?

醒世无量:这种现象不仅是大多数初学者站桩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老桩友来说也同样存在。无量经验,当站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心里很烦不想继续站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即停止站桩。

实践得知,在站桩中必须做到“身体和意念”的放松,只有身体和意念都放松后,这段时间站桩才会有效果,“静能入定,定能生慧”,而这段时间被称为“有效站桩时间”。在站了一段时间后出现“心里很烦”时,人的意念就不可能放松,就会“心神不宁”,胡思乱想,从时间上看,你是延长了站桩时间,但因为这段时间的“身心”均没有真正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咬牙站下去,则不会有任何效果。

所以,当站桩中自己出现了“心里很烦”,不想站的念头后,便可停止站桩,或适当活动,或卧床休息,然后再接着站,其具体参见无量《“高频定时站桩法”助初学者高效站桩》一文。

博龙鑫:我站桩3、4分钟,就会有呼吸困难等反应,我该怎么去克服这些现象?

醒世无量:站桩后出现的“疾病加重”反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站桩中或者站桩后出现“胸闷气喘气短”无非反应出你三部分器官有问题:一是心脏;二是肺;三是支气管。如果是心脏有问题,则必须先到国家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确诊心脏病类型,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是肺和支气管疾病引发“胸闷气喘气短”则无妨,随着站桩效果向好后,这种症状会自然好转的。在你体内病症没有完全消除之前,在脑内经络没有畅通之前是不可能入静的,这是基础知识,望能明白。

对于站桩中出现的疾病加重反应,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站桩中做到“忍无可忍仍然要忍”;对于站桩中出现的其他身体“适应期”反应,建议详细阅读无量《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帖中的《如何理解“忍无可忍仍然要忍”》一文。问:站桩中两脚板下的温度为何异常升高?

醒世无量:关于这个问题,无量参悟良久,近几日站桩中所悟:站桩中两脚板下温度出现异常升高原理与物理学“磨擦发热”原理类同。

站桩有效的功友都会有这样的共同体会,站桩中两脚板下肌肉始终处在被挤压得“很紧”的状态中,有的甚至出现胀痛感。尽管如此,两脚板内的毛细血管仍然是畅通的,血液同样可以流动,组织液同样可以进入到经络中去。所以快速流动的血液就会和血管壁产生激烈地磨擦而产生热量,毛细血管通透率越高,微循越好,则血液流速就越快,两脚板下温度越高。

无量曾二次在洗完热水澡后站桩中均惊奇发现,此时站桩两脚板下的温度会迅速出现灼烫感,其理同上。而不同的是洗澡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所以洗澡后血液流速也会明显加快,而如果此时站桩,无疑更进一步增强了血液流速,从而加大了脚板下血液与血管壁磨擦,故而洗完澡后站桩中两脚板下的温度要明显高于不洗澡站桩时的温度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检验站桩中两脚板下温度异常升高是““磨擦发热””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无量在多数站桩过程中做了这样的试验:当两脚板下出现灼热感时(我现在每次站桩中都会出现灼热感),就按照“卸力”的做法,分别将两脚板提离地面,即刻脚板下的灼热感消失;当重新恢复站桩姿势后不久,两脚板下又会出现灼热感。问:我在站桩的过程中,有时手臂麻得实在不舒服,不知道这样对练功好吗?

醒世无量:手臂麻是好现象,是组织液渗透进经络中的表现,是站桩有效的反应,如果不麻,那么反而令人担心,说明站桩效果不明显。如果麻得太厉害,可以适缓慢活动手臂,以缓解手臂发麻,或者坚持做到“忍无可忍仍然要忍”即可,呵呵。

问:为什么“麻、热、胀”等身体反应首先出现在手脚上?

醒世无量: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千小时以内主要是肢体局部的麻感,而二千小时以后,当脊髓中有强烈的膨胀感反应出现后,那么此时每次站桩中都将会出现全身性的‘彻骨彻髓’的强烈麻感,出现神往的“洗髓”反应,并伴随着强烈的全身性的所谓气晃动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麻感,而为什么初学者麻感仅仅是在双手掌或者身体的某些局部位置上,为什么修炼几千小时以上的人麻感是全身性的等类似问题,虽然前人也曾有过一些观点和论述,但仍然不能够科学地解答上述问题,如果无量“经络中的物质是人体组织液”的观点能够成立,那么上述问题就较容易解释清楚。

所幸的是,2008年8月2日下午终于下载到了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丁光宏、姚伟和杨静、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室党瑞山和陈尔瑜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炙推拿学院沈学勇等专家学者们的论文《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全文,仅初看就让无量拍案叫绝:“经络中的物质是人体组织液”的论据终于找到了,为此无量欣喜若狂,呵呵。

要科学解答上述问题,必须首先简单了解以下相关医学和解剖学知识。

一、组织液的来源。组织液和血液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简单地说,组织液来源于“毛细血管”中血液的部分物质,和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有直接的关系。

二、组织液和血液流动的关系。李瑞午等在新鲜猴尸体肢体上的“太渊”穴位注射核素,未见有循经迁移轨迹出现,但若同时在腋动、静脉插管灌注生理盐水和少量肝素,数分钟后可见又有循经迁移轨迹出现。这种在动物尸体上看不到循经迁移而恢复血管内液体流动后循

下载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人气功修炼不得不面对的六大现实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