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司法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自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哈尔滨市司法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在转变行政职能,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依法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扎实推进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使全系统干警依法行政意识、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均有了较大提高,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执法处室(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哈尔滨市司法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纲要》的组织领导体系。局领导小组每年都召开会议,根据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应当如何落实《纲要》,仔细分析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就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如何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进行精心部署。
(二)强化学习,广泛宣传。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司法行政工作队伍。因此,我局每年都根据各个执法岗位、执法职能、执法责任的不同,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组织局机关执法人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各区县执法人员学习《纲要》、常用法律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全面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广大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保障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质量。同时,领导小组还明确要求,每年都要在全局系统组织开展一次《纲要》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标语、板报、专栏等)广泛宣传,营造宣传《纲要》的浓厚氛围,做到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了解《纲要》。
(三)制定规划,落实责任。自《纲要》一颁布,我局就制定了贯彻《纲要》的五年规划以及《贯彻<纲要>的意见》,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具体部门或单位。每年都要制定推进依法行政年度计划,对全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布置,保证依法行政工作得以有步骤地顺利推进。
二、主要成效
(一)深化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一是自《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对我市司法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依据、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十三项减为现在的两项,达到了行政管理高效、便民的目的;二是梳理执法依据,对我局行政权力进行明确。经过梳理,我局的执法依据共有22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其中法律2项、行政法规2项、地方性法规2项,部门规章15项、政府规章1项。共有行政许可职能2项,行政处罚职能82项,并绘制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以及其他行政权力流程图11幅,完成了一项全面的系统工作,使我局的行政执法依据更加具体明确。
(二)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取得新进展。一是我局先后制定了《哈尔滨市司法局重要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哈尔滨市司法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哈尔滨市司法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了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了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二是我局专门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对于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做到由法制机构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核,并由法制机构备案,使决策形式进一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三)加大规范性文件立、改、废的工作力度,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大了对规范性文件立、改、废的工作力度。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有关行政法律规定,结合我局行政许可项目实际,经过查阅资料、调查比对,制定了《哈尔滨市司法局行政许可审核制度》,从制度上弥补行政许可人员恣意行政的行为,杜绝了乱收费、超过法定期限不予办理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了我局的行政许可行为。在已经梳理完成的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按照我局行使的行政处罚职权,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制定了《哈尔滨市司法局行政处罚基准制度》。此项制度的出台,更有利于规范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约束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减少了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为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同时,为规范执法依据,我局多次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及时废止了与上位法相抵触或因形势变化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我局自建局以来,共制发政策性规范性文件10件。经过清理,发现10件规范性文件都已经失去了执行的背景或已经没有了执行意义,因此予以全部废止。
(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自2007年开始,我局连续两年开展对局机关各执法职能处室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对当年度形成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许可案卷等执法卷宗进行全面评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二是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2004年以来,我局注重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全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重新梳理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执法职权,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职责,制定了《哈尔滨市司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市司法局执法岗位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全面落实了执法职责以及责任追究方式;三是行政执法评议制度运行良好。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工作考评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对局机关各执法职能处室的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档案。2007年,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对我局的律师管理处等7个执法处室共计25名执法人员建立了行政执法档案。执法档案主要从执法人员的自然情况、从事执法年限、执法类型、执法岗位、执法职责、行政执法标准、行政执法责任、年度执法工作情况、培训情况、有无被投诉情况、自查情况、所在执法机构评查情况、所在执法部门评查情况、上级评议考核部门抽查情况、考核等级等方面记录执法人员每年度的执法情况,从根本上制约不作为、滥作为等情况的发生。
(五)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创建“平安哈尔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我市现有乡镇、街道、村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599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282个,村、社区调委会2207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84个,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26个。登记备案的人民调解员16328名。建立了以乡镇调解委员会,村调解委员会和屯调解委员会三级调解网络,并层层设立了调解员和信息员,为创建“平安哈尔滨”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整顿人民调解组织,构建三级工作网络。针对我市人民调解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状,着手进行人民调解组织的整顿和建设。一是抓好村居社区调委会整顿。我们抓住农村合乡并村,城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村委会和社区干部中选聘调委会主任和调解员,使基层调解工作队伍的结构得到了改善;二是抓好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前几年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司法调解中心”。由于“司法调解中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民调解,也不属于法定的行政调解。因此,我们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将“司法调解中心”过渡为以司法所为主体的乡镇街道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三是协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调委会或解散或自行消亡了,我们积极与企业沟通协商,帮助企业恢复重建调解组织。
2.分层次搞好培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调解组织通过整顿,尽管调解员队伍从年龄、文化结构方面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多数同志过去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对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原则、程序、工作技巧和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等都亟待学习和掌握。为此,我们按要求分层次组织开展了对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人民调解的质量。
3.加强司法所建设、完善基层工作体制。基层司法所是组织、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按照市委要求,集中精力抓了乡镇司法所收编直管工作。全市193个乡镇司法中所全部实现了收编直管。几年来,全市乡镇、街道司法所积极围绕“创安”维稳,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法治化建设,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基层调委会开展民间纠纷调处工作,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行政监督效能进一步增强。2004年以来,我局积极探索执法监督的有效载体,针对新形势下行政执法的特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取得了实质性效果。每年都在全系统部署开展有重点的年度执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执法问题提出纠正的要求。几年来,我们先后参加了省人大组织的《律师法》的实施情况检查活动,市人大组织的《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公证法》执行情况的检查活动,市政府组织的《行政许可法》执行情况的检查活动以及“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执法质量年”活动。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了一批行政违法问题,并通过问题追本溯源,查找原因,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强化学法用法意识,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年度普法和考试、实行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等措施,加强对《纲要》的学习培训,全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得到增强。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依法行政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已成为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不再是一般性的要求,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同时,积极抓好《纲要》提出的行政执法岗位必须持行政执法证上岗的落实工作,将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作为执法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努力,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所有执法人员都已实现持证上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意见
(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工作人员包括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把依法行政工作看作是一项软任务,有的认为《纲要》的规定比较抽象,弹性较大,属于中长期计划,因此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缺乏紧迫感;还有的单位对依法行政工作仅仅挂在嘴上,实际工作不到位。
(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是“头重脚轻”,也就是说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很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而一些区(县)司法局、基层狱(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尚不健全。有的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法制机构不健全。由于机构编制所限,各区(县)司法局及各基层狱(所)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制科室,也没有专门负责法制工作的工作人员,致使法制工作不统一,依法行政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对于我们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局党委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要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年一年抓推进。今后,建议突出“三项重点”:一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进一步抓好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二是增强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操作水平和执行水平。三是强化法制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各级法制人员,以提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
第二篇:司法行政工作做法及成效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农村和谐
——余庆县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余庆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则,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全力服务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1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司法部《司法行政交流》第16期上批示:“请认真总结、推广。”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批示:“余庆县在社会管理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把余庆综合整理出社会管理做得好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发挥优势,创新服务农村和谐稳定载体
(一)依托“三大阵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在各乡镇设立人民调解庭,在村(居、社区)设立村民说事室,在村民组设立村民说事点。群众有难事、烦事和矛盾纠纷,可以到说事室(点)“说事”,找人民调解员谈心。各乡镇依托人民调解庭、村民说事室、村民说事点“三大阵地”,整合镇乡司法、综治、派出所、法庭等四家人力资源,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调处为主到防范为主的转变,各类矛盾纠纷数量逐年大幅下降,民间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调处化解。两年来,全县基层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大小民间纠纷达1321件,调处成功1303件,成功率为98.7%。
(二)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活动。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四在农家”新农村创建活动,在各创建点上制定依法治村目标规划,建立健全“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创建农民学法示范点,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和依法治村。目前,该县在802个“四在农家”示范点均设立了法律宣传栏,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开展“五心便民”活动,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该县开展以“热心接待、细心调查、耐心疏导、贴心服务、爱心帮扶”为内容的“五心便民”法律援助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向农户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开展“上家门法援”活动,积极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困难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07年至今,每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2007年办理128件、2008年办理254件、2009年办理381件、2010年办理410件),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所办案件数和所挽回的经济损失是18年前的9倍以上。2008年该县法律援助工作获得了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全省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
二、扩展领域,拓宽服务农村和谐稳定空间
(一)从上至下,从县局向基层延伸。以县司法局为中心,把便民服务网络向乡镇、村(居、社区)、村民组延伸。在乡镇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庭、综治工作中心、法制宣传站,在村(居、社区)设法律援助联络点、人民调解室、村民
说事室、法制宣传室、协办公证点,聘请便民联络员和信息员,形成了以县司法局为“根”,乡镇站(点)为“干”,村(居)联络员为“枝”村民组信息员为“叶”的法律服务网络。
(二)以点带面,从一向周边幅射。2008年5月,县司法局在构皮滩镇天生桥村率先创建“人民调解示范村”取得良好效果,后逐步在全县推广。目前,全县已有61个村居开展创建“人民调解示范村”,创建面达88.4%。如,余庆县勇顺汽车公司于2007年9月被司法厅授牌为全省第一家安置帮教基地,该基地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近200名,至今无人再违法犯罪,通过在全县推广,带动了4家企业成为安置帮教基地。
(三)以内带外,从县内向外域扩展。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做好本县法律援助工作同时,积极主动与邻县司法部门联系,开通“农民工异地维权”绿色通道,推动了与相邻县法律援助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使农民工维权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初以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外地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款331万元,为在外农民工争取工伤赔偿款212万元。
三、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确定目标,推进工作跨越发展。该县司法行政工作确定了四个工作总目标和每个分项目标,逐年把工作向纵深推进。县法律援助中心被遵义市司法局授予三等功,小腮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
调解委员会”。2010年在遵义市司法局对所属14个县级司法局工作目标考核中,余庆县司法局从2006年排名第七位跃居第一位。
(二)统筹规划,形成工作联动格局。该县司法行政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将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科学整合、同步推进,在开展法制宣传的同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极大地提高了民间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衔接配合,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模式,如,县司法局与县法院、县公安局联合出台工作意见,在县人民法院(法庭)、公安局(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明确各自任务,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
(三)更新理念,实现工作不断创新。该县创新司法行政工作理念,形成“三化”工作模式。一是工作形式多样化,采用播放法制专题片、组织文艺队表演法制节目等多种方式送法下乡,进行普法宣传;二是工作举措人性化,建立纠纷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等制度,实现“阳光调解”;三是工作运行程式化,制定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流程图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运行,采取“以奖代补”新举措,建立人民调解质量等级评定奖励制度,将人民调解的质量等级与补贴挂钩,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发展。(余庆县委办)
第三篇: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安排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关键的一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推动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规范行政决策
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5项必经程序,落实相关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选取2件以上直接关系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评估,多途径、多形式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决策后评估报告作为决策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予以调整完善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各县区司法局,市局办公室)
二、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监管改造、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建立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司法行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使各项执法程序合法、严密、规范,形成统一、详尽、覆盖全部执法环节的标准。
2、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到规范性文件草案必须经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严格审查标准,确保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零失误”和“零差错”。
3、推进“三统一”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纠正未经“三统一”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三统一”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规范性文件网上公布系统,加强规范性文件网上公布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1、着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坚持监管工作“首要标准”和从严治监(所)要求,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推动监所单位加强罪犯、劳教(戒毒)人员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出监(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衔接机制,创造监管对象亲属会见和社会帮教的良好条件。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严格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严防脱管失控,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意深刻的教育和帮扶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矫正效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省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决定,不得继续或者变相实施已经取消或者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严格遵守《行政审批制度》、办事流程等规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积极创新行政审批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细化和严格执行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变更、异动等审批条件和程序,依法及时办理行政许可或审批事项。加强对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初审、实施行政许可或审批事项中的工作指导,提高全系统行政审批工作水平。
3、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执业和行政管理规定,对执法执业标准予以细化。加强行政和行业监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提高执法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明确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职责,建立分工协作、互动顺畅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积极开展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考评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强化对下级机关在法律服务管理方面的指导、考核。
4、深入推进执法执业公开。认真落实区厅制定的《广西区司法行政系统执法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执法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各单位执法公开实施细则等规定,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在做好办事依据、条件、要求、期限、流程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办事过程和结果公开,尤其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法律援助、“减假保”、减延教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等重大执法和办事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公开个案简明情况、执法过程和结果,监狱劳教(戒毒)单位充分利用电子触摸屏向监管对象亲属公开个人基本情况。
五、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
1、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单位、本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行政首长对本单位、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同部署落实。
2、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实现依法行政考核与单位绩效考核的全面对接。把行政程序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政府服务作为考核重点,确保行政决策、公共服务、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工作的落实。
第四篇:2014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发展为己任,以推进依法行政为主线,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府服务法治化为重点,深入贯彻实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一
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等依法行政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奋力开拓进取、勇于争先创优,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富民强县步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一)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要求,切实做好我县2014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工作。针对在2013我县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依法行政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体系和标准,把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受理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政府服务法治化建设、学法制度等作为考核的重点。加强对乡镇和县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协调、考核和监督。
(二)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健全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分工落实、社会公众参与的推进机制。政府各工作部门研究制定本部门《2014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推动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确定县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和示范点,并加强对其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指导,切实保障其在依法行政工作上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以县人民政府为主体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上报创建成果和经验。
二、努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水平
(一)严格重大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决定必经程序。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重大决策中涉及的民商事合同等法律文件应事先交由政府法制机构或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全面落实决策听证程序,确保听证参加人的广泛代表性和直接利害关系听证参加人占比,并将意见采纳情况及时反馈或公布。重大决策事项提出部门和重要项目报建部门、改革牵头部门作为承办单位,牵头组织或委托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对社会稳定、经济、环境等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提出决策、暂缓决策或不予决策建议。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二)加强决策规范建设。政府及其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股室)负责重大行政决策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规范决策过程和决策事项实施。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登记管理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确定、调整、公布、备案进行规范。
(三)严格落实决策责任。明确决策主体、决策实施单位职责,对决策实施情况、执行效果,作出决策的政府及其部门应跟踪检查;对决策执行情况和社会反应,决策实施单位应及时报告,适时开展后评估。建立完善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机制,重点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监察督查,组织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和风险评估工作检查,对于不执行决策程序或搞形式主义的应严肃处理,对于违反决策权限和程序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责任。
三、严格管理规范性文件,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一)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抓好《古丈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则》(古政发〔2013〕11号)的落实,切实规范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范性文件未经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一律不得发布施行;规范性文件未经本级政府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印发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和县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落实规范性文件申请审查制度。认真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申请。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机制。对不符合规范性要求的文件,要责令制定机关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依法予以撤销并通报。
(四)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和及时清理制度。对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或者实施单位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由制定机关组织修改或者废止,并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四、努力增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效能,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通过开展全县行政执法检查、案卷评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行政处罚裁量
权基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在监督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继续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对行政执法案件的指导作用。
(二)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要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凡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个人一律不得对外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的信息
化建设,建立执法人员信息查询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推行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对行政执法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编制行政执法权力目录,明确行政执法权力名称、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法内容、执法方式、执法程序和监督办法,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管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实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办法,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并经研究批准,行政执法信息必须在网站、政务服务大厅或窗口全面公开,重点公开行政执法权力目录、自由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结果、投诉举报方式及法律救济途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过错问责。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行政执法监督的责任,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对行政执法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切实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发挥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一)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积极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事实认定、审理决定、监督指导等各项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
(二)推行重大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报备、通报制度。加强与复议机关和法院的联系沟通和衔接,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和出庭应诉,促使行政机关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裁定,履行法定义务。研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开展。
六、着力强化政府法律服务
(一)政府法制部门及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要着力为政府投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合同签订等重大经济活动做好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和运行程序,县直重点行政执法部门要聘请法律顾问,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律师和其他法律专家为政府和工作部门提供法律服务。
(二)加强对政府合同的监督管理。政府合同的谈判、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及纠纷的解决,政府法制部门要全程参与。凡是由县人民政府(政府委托的部门)作为甲方或乙方签订合同协议必须经两个程序:一是经县政府法制办审核修改;二是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通过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局(委、办)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专门法律知识学习。把依法行政知识继续纳入到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之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能力。
(二)增强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政府有关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局务会议制度,重视发挥法制机构职能作用。
(三)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五篇: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2009年9月18日上午,副市长、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振华在市政府11楼会议室召开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汇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纪要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面临着很多艰巨的任务。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布置安排依法行政工作,亲自协调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安排得力人员具体从事依法行政推进工作。
二、要加强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要加大公务员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依法行政培训计划,采取法律讲
座、法律知识测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按照《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工作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芜府法领〔2009〕1号)确定的任务和“谁牵头、谁负责”的要求,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会同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要对照《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意见》(芜政〔2009〕27号)、《关于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及芜湖市人民政府2009年依法行政示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芜政〔2009〕61号)、《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工作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芜府法领〔2009〕1号)和省政府考核评分表,对尚未建立的制度,要抓紧起草和制定;对尚未开展的工作,责任单位要抓紧组织力量,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要加强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做好迎接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的准备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在10月20日前将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总结书面报送市政府法制办。
四、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对照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考核
标准,按规定开展自查活动。市政府法制办要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参会单位及人员:市纪委盛雪松、市委组织部颜新权、市委政法委方同聪、市发改委邓玉平、市政府办黄汇文、市人事局吴群、市财政局徐坚、徐利阳、市审计局张文清、市司法局靳永平、市政府法制办安宁、孙万胜、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