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简介
本科生
现设有图书馆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档案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计1078人。目前,这些专业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60人左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档案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
本专业设立于1920年,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该专业研究知识信息及其网络化管理的专业学科,解决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具备系统的知识信息管理理论与技能,能熟练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知识信息的搜集、组织、检索、评价、开发、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字时代图书馆学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咨询与决策、信息计量学、知识产权法、网络系统评价、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原理与技术、知识管理概论、和政府信息管理等。
本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国内许多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系)主任为该专业毕业生。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面更广,毕业生已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个省(市)公共图书馆、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和地方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信息部门、电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营销机构以及大型网站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如担任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IO)、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信息部主任、信息分析师、信息咨询员等。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研究信息资源的结构和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解决信息的搜集、处理、控制、规划与利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决策管理、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能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规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信息系统原理、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企业管理咨询、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信息管理部门、专业信息机构和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档案学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文件与档案的保管、整理、传递与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包括文秘与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政务等,属于应用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及信息研究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与秘书学、涉外文秘、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信息资源数据库、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文献编研、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档案法规学、知识产权法、行政管理学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信息中心从事文档管理与信息管理,也可在三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从事文秘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编辑出版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经济学、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电子出版概论、书业企业管理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计算机应用、书业法律基础、中国出版史、图书学、期刊学、出版物市场管理、书业物流组织与管理、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计算机原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等。
毕业生主要在出版行政部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图书发行部门、图书对外贸易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科研与教学单位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等实务性工作与管理工作(包括电子与网络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对商务变革的要求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主要研究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知识。通过系统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掌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商务活动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在商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本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管类课程和电子商务类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Web程序设计、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与审计、管理咨询、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与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商务智能、虚拟企业管理等。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商务部门、企业以及商务网站从事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理论研究及系统开发等工作。
第二篇: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建筑独具风格,美仑美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893年),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迁回珞珈山。到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武汉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地位。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邓颖超、罗荣桓等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相继担任校长。辜鸿铭、竺可桢、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李四光、闻一多、黄侃、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刘赜、刘永济、叶圣陶、杨端
六、李剑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叶剑英、彭德怀、张闻天、陆定一等亲临学校视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高等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党的“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李达教授担任校长十四年,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开拓前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医学医疗中心的重点大学。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合并后的武汉大学得天时、占地利、顺人心,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优势,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师资力量更加雄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教育部的定位是:“要将新的武汉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现在的武汉大学,除军事学科外,其它11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都有,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的学科。共有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万5千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2千余人。武汉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已有99个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88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个学科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第二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部重点学科45个。
学校现有教师5千余人,其中正副教授3千余人,博士生导师57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22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近年来,武汉大学每年承担1千余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每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有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连续三年专利申请量(特别是发明专利)列全国高校前十名。据中国高校科技网公布的结果,在2000年1月至10月教育部直属院校SCI论文统计排行榜上,武汉大学进入前10名,居中南地区高校首位。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1999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武汉大学发表SCI论文位于全国高校第10名。学校以科研成果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成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创新基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在1995年、1998年两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3位。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武汉大学校园整体上连成一片,面积5508亩,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学校有大型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档案馆和一座拥有20多万件珍贵动植物标本的标本楼。图书馆藏书520万册,中外期刊1万多种,是国家“211工程”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华中地区中心。学校现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其他省部重点研究发展基地26个。学校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学报》等20余种学术刊物,成立了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还设有留学生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东湖分校,3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武汉大学具有开放办学的传统。近年来,学校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千名,聘请了300百余位国外著名学者和政界要人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形成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978年以来,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插班生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鼓励学生“冒尖”,学校实行了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制度,并实行了研究生中期分流制度。学校设立了100多项奖学金,总金额1000余万元,受奖面约占学生总数的35%。百余年来,武汉大学为社会培养了28万多名各类专门人才,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武汉大学的百年历程与祖国的盛衰荣辱息息相关,她始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地为祖国的昌盛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在1993年武汉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47所国外名牌大学和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长、代表参加庆典或来电来函致贺。1995年11月,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周刊把武汉大学列为最杰出大学之一;1995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1999年,武汉大学被中央确定为副部级高校;2001年2月13日,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武汉大学的协议。
承传百年之辉煌,整合四校之精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造就一批站在世界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大师,取得一批重大的、创造性的、甚至划时代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到2010年,把武汉大学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办成科教兴国和科教兴鄂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使学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全面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到21世纪中叶,把武汉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第三篇:中国人民大学 2019年图书情报专业考研招生简章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中国人民大学 2019年图书情报专业考研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2019年继续招收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25500。
2019年我院拟招收全日制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4人,其中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约12 人。
一、专业介绍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胜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机构,是国内创办早、规模大、学科层次齐全的培养政务信息管理、档案、文件、图书、情报、知识管理高级人才的基地。
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多学科互动的平台上,秉承“兼纳文理,发展智能,进德修业,唯实唯新”的教育理念,以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积极致力于信息资源管理学中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建立起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6人,另聘有知名的国内专家及外籍著名学者1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学院拥有适合教学需要的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与信息学院共建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建有1个学院实验中心。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学院拥有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实习基地。
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学院教师编写的教材、专著覆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各个领域,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多次成功举办“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近几年学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知名高校学习、实习或攻读学位。
学院为国家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分布在各级党、政、军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高级管理人才。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知识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网址:pgs.ruc.edu.cn)查询有关信息公告。此外,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即可关注。
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管理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
我校将严格执行教育部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相关文件请查询教育部网站(www.xiexiebang.com,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外语能力、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自行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和体检通知。
2.复试时间
2019年3月上旬,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报考学院网站。3.复试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或报考学院网站。4.复试基本要求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我校将结合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自行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报考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含援藏计划)以及各类专项计划考生提出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5.复试内容
①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②外语笔试(50分)
③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④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50分)⑤专业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6.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向报考学院提交有效居民身份证、《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于入学报到时补交),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我校不予复试、录取。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应届毕业生复试时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各科成绩合格,能够在2019年9月1日前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携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学院在复试时核验。
7.体检标准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8.我校认为必要时,可再次组织复试。
七、调剂
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待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及其他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照调剂公告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但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联系其他招生单位进行调剂复试及录取。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八、录取程序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入学报到时,应届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毕业证书原件,或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的,取消录取资格。
对符合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考生,我校将于2019年6月上旬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
九、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基本学习年限为 2 年。户口关系迁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十、学费标准:
根据规定,被录取的考生依情况同我校签订协议书,交纳学费,培养期总计:全日制共为 1.3万元/学年。
十一、奖助办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等级设定与金额标准:根据学校统筹中央财政拨款、专业学位研究生交纳的学费等经费,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基本额度。学院参照学术型硕士生学业奖学金发放等级、金额,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设定与金额标准。其中国家研究生考试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按考试成绩(初试+复试)评定奖学金等级,发放奖学金;推免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按复试成绩评定奖学金等级,发放奖学金。
十二、信息公示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我院将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录取调剂等各个工作阶段,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我院网站及时组织信息公示。
十三、其他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三)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四)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入学报到时,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将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本简章如与教育部文件有出入,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欢迎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情报硕士专业研究生!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第四篇:2018中山大学图书情报硕士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 http://zsu.yantubao.com/
一切尘埃落定,最终被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硕士录取,终于圆了自己名校的梦想。回想备考的半年,感触颇多。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给18年的学弟学妹,希望对你们的考研之路有所帮助。
2017考研中山大学图书情报硕士经验分享
初试是管理类大综合和英语二,这个初试涵盖了会计,图书情报,旅游管理,审计等科目。我的初试成绩为综合147英语62,总分209。之所以报了图书情报,是因为跨专业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跨考生,准备会计难度挺大,如果学习能力非常强,可以考虑。如果希望能够圆自己的名校梦,且学习能力不够强,强烈建议报考图书情报硕士。图书情报最近两年有逐渐火爆的趋势,首先作为初试管理类综合的一员,招收本专业的学校多为985 211,基本上都是名校。其次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的内容为信息资源相关内容,包括大数据等未来的新兴领域。最后图书情报相比会计,考研难度还是较低的,成功率较高。因此综合看来比较适合跨专业,想圆名校梦的同学,同时也包括那些对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的同学。
下面介绍一下初试准备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适用于会计,图情,还有审计的考生。
管理类综合部分。首先作为一个备考的学生,在准备自己的初试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评估。因为管理类综合比较考察个人的综合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在准备之前拿一到两套的真题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练习,看看自己的程度。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准备和选择专业。管理类综合分为数学,逻辑,中文写作。数学是高中理科数学的难度,但并不是考察对难题解决,而是在短时间得得分能力。因此做题方法至关重要,这方面的练习需要规定时间,规定题量,模拟为主,真题为辅的进行练习。逻辑部分,主要是基础逻辑知识,如果之前没有相关方面知识,入门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入门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准备。总的来说难度不大,最后是中文写作,一部分是论证有效性分析,一部分是论说文。这一块很多同学会忽视,认为不需要准备,自由发挥即可。但是其实这部分是很考验一个同学的学习能力的。一般分数差距也会打到10-15分,这个分数足可以拉开很大差距。所以中文写作一定不能忽视,甚至要充分重视。
有的同学会纠结管理类综合需不需要报班或者是购买视频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对于跨专业,基础一般的同学是很需要的,因为我本人就是这样程度的。在准备管踪也买了相关的视频内容,实践证明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
下面是英语部分,英语是考研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一些。总的来说如果你通过了六级那么只要认真准备基本没有问题,不会成为拉分的科目,如果你没有通过六级,那就要努力的准备咯。我是六级秒过的那种,因此我比较担心英语会成为我的短板,因此我也购买了相关的视频进行学习。相比较自己复习多了一些系统性。英语二得阅读得天下,只要英语阅读做得好,基本成功了一半,再辅助作文的练习基本没有问题了。
以上就是初试相关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考研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到底,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第五篇:武汉最低价图书
我公司位于湖北崇文出版城,常年经营各类图书,特价图书2元起批10万种,供应有大中小学图书馆装备用书,主营:计算机图书、医学图书、法律图书、建筑图书、社科图书、励志图书、特价图书等。可供各大图书公司,各机关,部队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各类型书店,图书超市选用。大中小图书馆装备图书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工具 生活经济/艺术图书品种涵盖了 农业科技类特价图书批发、儿童类特价图书批发、社科类特价图书批发、计算机类特价图书批发、医学类特价图书批发、音乐特价图书批发、美术类特价图书批发、中小学教辅类图书批发、杂志过刊批发、武侠小说批发、等等10万种特价图书全场1--3折。适合各大中小学图书馆装备,以及书店零售,量大优惠。本公司所售图书绝对正版,本公司一直以图书品种多,价格低.配货迅速快,保证质量、服务好,赢得广大朋友的支持及赞许,"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公司承诺:我们的图书绝对是武汉最低价的!只要有利润我们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