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推进科工作总结
信息化推进科工作总结
及明年工作计划
201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争当欠发达县排头兵”的科学
定位,各项工作坚持顶点定位,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整合的意见》鲁政发[2008]85号。信息化推进科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在各领域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技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构建全县性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县信息化水平。
一、2010年主要工作总结
1、以组织申报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项目为契机,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起我县信息化现状数据库。
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与座谈,了解企业信息化现状,共同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根据调研资料,分门别类,建立起我县信息化现状数据库,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筛选出部分优秀企业作为“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在促进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树立信息化建设标杆,以全面推动我县信息化示范工程工作。
2、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
编写了《金乡县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并以该规划实施为抓手,科学指导、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符合金乡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县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科学分析和我县优势产业发展趋势的仔细梳理,明确和细化全县下一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调整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入各行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3、深入研读国家、省市信息产业政策,与节能、技改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对我县龙头企业的包装力度,做好政策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按照国家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的要求,向企业大力宣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性,积极培植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并筛选成熟的项目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通过积极争取,民生焦化、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金人电气、供电公司、华光、东远等共7家企业入选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项目库;辉煌科技通讯线缆生产项目和供电公司工频畸变远程抄表系统申请了市级信息资金支持,目前项目正在评审中。
4、加强宣传、指导,强化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渗透。
通过调研、会议宣传,加强宣传、指导,让企业意识到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大对信息服务行业的管理力度。监督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确保信息服务安全可靠。
与药监、邮政两部门共同制定了联合打假方案,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及邮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
信息化推进科是新成立的科室,目前许多工作尚在摸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下步工作中要加以改进。
二、明年工作计划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在今天日益发展的时代,新旧知识更新较快,如果不及时学习、充电,很容易落伍以至被淘汰。一方面要重点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和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形势下。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业务理论知识,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把握应变能力、统筹谋划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继续深入研读国家、省市信息产业政策,与节能、技改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对我县龙头企业的包装力度,做好政策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目前我县信息产业基础薄弱,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及软件业尚属空白,争取资金的难度较大。最近几年重点要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上下工夫,并与企业节能、技改紧密结合,提高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命中率。
3、大力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刊物等媒体,大力宣传“两化融合”,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建设工作。目前企业自身投入两化融合工作资金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下步要配合政府制定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扶持
4、推动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农村,开展信息化普及惠民活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政府服务,使信息化惠及全民。
第二篇:2012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青铜峡市六中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2012工作总结
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转眼间,自治区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已近一年,在区、市教研室的关注、支持下,我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序地进行,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回顾。
1、高度重视,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推进工作,如何有序推行,如何有效开展,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自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行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校长负责制,组建推进工作核心团队,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老师的作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应用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2、完善设施,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
教育信息化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力建设好信息化应用环境。一年来,在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1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学校信息化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为止,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每班配置一块电子白板,配置1套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实际广播班班通,音乐室配备了新款“智能型五线谱电教板”,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内可实现手机WIFI、教室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实验室等无线上网。
3、积极推进,促使信息化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促进教师们更好地应用信息化资源,我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教师在区市级、校内进行培训,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5月份组织姜进老师到江苏学习,8月份组织马生录、陆永峰、陈默、潘淑芳、商勤等五位老师到山东进行观摩学习,10月份派刘全英老师到深圳进行观摩学习,今年元月份又派出季永利、薛锋两位教师去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校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比,通过活动评比促进教师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如我校在教务处的组织下,于9月初进行了“名师、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 示范课观摩;通过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的成长;9月中旬进行了“新教师”公开课观摩,新老结合,带队前进;10月份进行了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课堂展示竞赛活动;11—12月份进行了个人自录课展评。在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与模式的研究,找出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并对课堂进行当场录像,方便老师间交流学习。
这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徐静娴老师获英语学科一等奖,王海涛老师获语文学科一等奖。在区、地、市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大赛中,乔月珍、赵国凤、王克平、刘全英等多位教师获一、二等奖。
4、重视培养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自信息化推进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比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在活动中,同学们会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如在“走进金沙湾,关爱母校河”的活动中,同学们在用照像机、摄像机记录了活动的点滴后,学校政教处又借此进行了图片展示活动和征文比赛,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在网上搜集资料,发起倡议书,并制作相关的电子小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但是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的知识,并提升了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吴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二十三名学生分别获奖,在全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张浩楠、郭萌两名同学获区级三等奖,八名学生获吴忠市级奖励。在全区青少年科技书画大赛学生黄新宝和沈雨佳创作的《未来的绿色家园》、《未来的交通能源站》2幅作品分别荣获初中组绘画一等奖和三等奖,宋庆宁、蒋晓伟、张宏旭荣获初中组绘画优秀奖,黄建荣获初中组书法优秀奖。
通过项目推进,我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益更具实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积累和有效运用,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制度管理不断完善,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后试点工作的想法
第一、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熟悉优质资源并积极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教师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要将教师培训分为不同的层次,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资源教师”。其次,要尽快提高全体教师自身应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有效促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第二、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建设的途径,应坚持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是积极引进,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主开发,鼓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三是从网上下载,目前互连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后将实用的素材或课件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使用。
第三、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第四、逐步将每周的阅览课,调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阅读,通过学生电子阅览,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以上建议供领导与专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
2013年1月10日
第三篇:公安信息化推进
全面建设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安全能力的必然要求。1998年,公安部党委决定开展“金盾工程”建设,标志着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时代。2008年,公安部党委提出开展“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信息化建设首当其冲,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展开,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面、快速、深入发展的新阶段。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有少数单位和民警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没有产生真实的认同感,而只是把信息化建设停留在口号上、文字上、形式上,认为信息化建设也不过是一阵风、一次运动,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学而不用、会考不会用,长时一间不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就遗忘了。二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配计算机,建网络,除此之外,一切的工作方式仍然照旧,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被迫用,要么是为了应付信息化培训考核去学,要么是为了应付领导和上级要求而简单操作。如:检查发现,个别民警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内的所有工作日志,除了个别休息日,每篇日志仅日期和班次稍作变动,其他内容全部雷同。三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认识不清。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不适应,出现阵痛,但是绝不能因此就止步不前,更不能因此否定信息化建设,放弃信息化道路,重新回到传统警务模式中。(《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11)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机制落实等方面入手。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信息化抓得好不好,核心在领导,这首要问题就是领导的思想认识。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如何推进信息化、从哪些方面推进信息化等课题上,一些领导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制约和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为此,各地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要深刻领会部、省有关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带头思考信息化、研究信息化,否则在当前的形势下,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就难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赢得主动权。分管科技信息化的局领导
更是要亲自关心过问科技信息化工作情况,定期研究遇到的问题,并协调相关警种、部门解决落实。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科技信息化部门还要结合“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增强争先进位意识,主动树标杆、找差距、求对策,针对当地科技信息化的薄弱环节,着力迎头赶上。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2011年3月,在科信处《关于省厅信息化宣讲团赴黄山风景区公安局进行宣讲的情况报告》上,徐立全书记批示:培训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民警的一项基本警务素质,各地公安机关必须要将民警信息化技能训练纳入教育培训大纲,结合日常集训、警衔晋升、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分级分类开展,提升全警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要针对基层实战单位办案的需要,继续通过组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大比武、基层应用服务队、跟班作业等形式,宣传普及信息化应用好的技战法。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梯级的公安科技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一部分科技信息化素质好的基层民警,在掌握信息采集录入、网上查询办公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科技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研究、开发和创新。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机制落实。要在规划、建设、应用、管理、服务、安全、保障等信息化构成的全部环节,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在建设机制上,要从项目规划、论证、招标、施工、验收等方面规范工作和管理流程。在应用机制上,要围绕构建高效灵活的科技信息化作战体系,强化各类科技信息化应用技战法的总结提炼,着力应用规范流程化。在管理机制上,要实行公正公平、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奖惩激励,并积极探索考核奖惩工作的信息化。在安全机制上,要明确领导、部门、个人三方责任,落实通报、问责制度,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在保障机制上,要将科技信息化投入作为支撑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按照较高的比例纳入公安机关的财政预算,形成有利于科技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费保障体系。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要定期听取科技信息化工作情况报告,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机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陈小平)
2011年3月,在科信处《关于省厅信息化宣讲团赴黄山风景区公安局进行
宣讲的情况报告》上,徐立全书记批示:培训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民警的一项基本警务素质,各地公安机关必须要将民警信息化技能训练纳入教育培训大纲,结合日常集训、警衔晋升、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分级分类开展,提升全警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要针对基层实战单位办案的需要,继续通过组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大比武、基层应用服务队、跟班作业等形式,宣传普及信息化应用好的技战法。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梯级的公安科技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一部分科技信息化素质好的基层民警,在掌握信息采集录入、网上查询办公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科技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陈小平)
在推进公安科技建设中,安徽省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握“花小钱办大事、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基层创新”的基础原则,相继推出一批硬措施。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信息化应用互助活动、基层信息化应用服务队、数据质量检查、信息访问量月排名通报等多种形式,实现“从一支独秀到整体推进”的转变,涌现出霍山公安局的“九步工作法”、芜湖的“信息化绩效管理”、黄山的“信息员工作法”等一大批安徽特色的信息化应用成果。安徽公安强势、快速、高起点、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提倡。(《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程胜军书记)。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推进实施方案专题
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 教育信息化推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推进过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
3、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三、项目推进策略
1、完善、整合学校教育网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信息化教育应用平台,在我校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建立校园网站,促进学校网站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应用。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专题培训,以学促教,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通过自建、共建、整合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组织教师积极参加office等软件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3、切实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探索资源平台支持下的学科教学。一方面利用好区电教馆提供的畅言教学通等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在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4、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逐步探究基于网络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将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聚焦课堂,探索各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益。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相关学段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校领导的信息意识,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协调。
(二)专业保障
学科指导: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组长 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技术教师
(三)经费保障
第五篇: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冈本003http:///c6j编辑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郭作玉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毕业,现任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先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2005年出版个人专著《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一书,2009年再版,于2011年入选“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担任《增加农民收入——实例与分析》、《百宝箱——中国信息化与现代农业案例及分析》等书主编。
主持人:本报记者袁赛
男嘉宾: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郭作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贯彻落实上述重要精神的有力举措。
为了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相关工作,本期对话,我们特别邀请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就如何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怎样融入农业发展各个环节、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信息化推进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变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上论断和要求,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富有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全国特别是农业战线正在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请您给我们介绍下,目前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好吗?嘉宾:当今时代,数字技术、3S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地球等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佼佼者,已经服务于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已开始渗透到各领域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毫无二致,各环节都涉及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融入农业现代化,已经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和服务中。
如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比较普遍,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决策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结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化肥农药使用以及产量等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取相关信息提供给施肥、灌溉等专家支持系统,可实现田间施肥、灌溉、喷药的自动化、智能化。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计算机智能处理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对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进行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如安徽省计划于今年启动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调度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36个监测点建设,实现对56个小麦主产县小麦“四情”监测全覆盖。
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可应用集传感器、智能监测与控制、移动通信等于一体的设施化养殖系统,实现畜禽育种及养殖、肉蛋奶生产、饲料生产、养殖场管理、畜禽舍环境控制、疫情监测及防治等方面或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利用水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智能化的渔业生产专家系统,可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理化参数监控、自动投饵、饲料配制等一体化的健康养殖模式。
在农产品收获过程中,利用装有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自动测产,可提前预置加油站及维修网点分布情况,使农机手能轻松查找所需信息。自动采棉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能准确掌握每台采棉机的运行路径、精准计算油耗。机器人能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黄瓜采摘、挤奶等。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可
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供需信息交流和配对平台。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大量应用,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络,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跟踪平台,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对接平台,以及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预警服务体系。
信息化推进农产品消费的现代化
主持人:近年来,为了破解农产品“卖难买贵”的困境,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信息化在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方面怎样发挥作用,以及在确保农产品质量与提高消费满意度上怎样发挥作用?
嘉宾:信息化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突出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发布和供求对接上。通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等,实现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价格信息的发布、汇集、展示、查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以及农业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对接、农业合作社与城市消费合作社对接和订单农业,多渠道多形式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融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确保农产品质量与提高消费满意度,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以产品条码为信息传递工具,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电子监管和可追溯,实现对农产品从原料供应、加工、包装、销售等整个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管理。如上海爱森猪肉安全全程追溯系统,将射频芯片(RFID)应用于生猪的全程饲养管理中,为以后流通中安全追溯提供支持,对生猪养殖、检疫、市境道口检查、屠宰、批发、零售等环节的有关质量信息加以记录,并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物联网的有些功用,可让人们直接观察到一些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及生产过程,可以帮助提高消费兴趣与信心。今后,宣传、推介、销售农产品以及满足个性化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信息化都将大有用武之地。
休闲农业是我国休闲消费新业态,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信息服务平台,比较突出的是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支持和指导的“魅力城乡”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多种搜索、电子地图服务、观看全景漫游、利用客户端软件享受贴心服务、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等。信息化推进农业服务的现代化
主持人:去年,我国农业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应该说,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发挥了不少作用。请您跟我们介绍下这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情况?嘉宾:近年来,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在农业电子政务上,农业部已上线运行农业信息采集、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等30多个业务系统,相继开发与应用草原监理、渔政指挥、动物疫病防控、病虫害监测及植物检验检疫、农机购置补贴、财务监管、视频会议、应急处理等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浙江等省(区、市)已建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加载了农业及其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不少基本信息;农业部和一些省(区、市)农业部门正在建立农民承包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的数据库,建设“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和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这将大大有利于决策与管理、服务。部分省(区、市)把电子政务延伸到了农村基层,推进了政务公开、管理透明、政策落实和群众监督。在农业生产安全管理上,已建了农机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可及时采集农机购买、使用、出租、转让、维护、年检、报废等信息,实现农业机械安全检验、登记、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发牌发证、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监督管理信息化。渔业方面,已在捕捞船上配备信息接收终端、卫星船位监测终端和AIS避碰设备,初步建成了卫星船位监测系统、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提升了捕捞船信息化装备和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在农业服务方面,大家比较熟悉的气象信息服务,国家气象局已经具体提供全国“三夏”
期间天气形势预测预报、全国小麦收获期间天气形势预测预报、全国早稻(或晚稻)收获期间天气形势预测预报等,其中有旬报、月报、季度报、年报等。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气象规律被揭示,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力的能力越来越强,今后应更好地利用气象信息服务,变靠天吃饭为顺天或用天吃饭。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出现了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如福建“世纪之村”、湖北渔洋溪村等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浙江“农民信箱”、农业部“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它们可以把农业机械和为农企业服务等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整合其中,把农业社会化服务求、供关系整合起来,通过短信、彩信、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求、供行为实行及时、准确、低交易成本对接,从而满足农民(农场等)生产、生活需求,帮助各种服务商发现用户与拓展市场。
今后,如大家所说,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将经历深刻的社会变迁,即发展呈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的趋势,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将会大显身手。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主持人: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任务艰巨。您能跟我们讲一讲,今后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作都有哪些吗?
嘉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今年3月28日,刚履新职的汪洋副总理来农业部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领导力。作为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制高点,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抓好。他关于农业信息化讲话的重要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最近发布的《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对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个人认为,实践中在机制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示范性项目、完善政策等方面应花大力气。
第一,重视培育良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机制。需要不断地摸准需求,努力解决好发展的内生性动力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后,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强化协同,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需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三是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包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举办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开展项目示范,支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四是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与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政府公益性信息化服务,其具体建设、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可以进行财政购买,以定向委托、招标采购等方式外包给社会中介机构或企业去做;政府的平台要为专业协会、涉农企业、基层合作社提供方便性服务,以降低社会中介组织和小微企业进入农业信息化的门槛及成本。五是需要大力支持企业等市场化力量的服务及经营行为,为他们解决好经营及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如减免其税负、加大贷款支持、降低贷款利率等。六是把开展农业信息化情况列入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开展农业信息化成果评选。
第二,不断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基础打牢了,农业信息化才能顺利推进。一是要针对偏远地区加强相应设施建设,确保通讯畅通。对于游牧民、沿海渔民等活动范围较广的农业生产者,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通讯设备为其建设小型卫星电话通讯系统,实现对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全覆盖。二是进一步推进“宽带下乡”。利用光纤通讯、3G无线宽带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宽带接入能力。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通讯设备制造商开发适用于农村的一体机、基于3G网络的无线接入设备,加快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推广使用。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三网融合”。研究制定农村“三网融合”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农村“三网融合”示范工程。四是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广。鼓励各研究机构、信息化装备生产企业,开发符合农业需要的各类传感器、计算机硬件模块、相关监控软件等;建立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光、水、温、肥等条件的需求数
据模型,为计算机智能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用现代信息技术产品装备各类农业生产者。第三,组织实施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需要组织实施以下三类可操作性强、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项目。第一类:基础支撑类信息化项目。建设好国家级农业资源数据库,主要农产品生产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国家级农业云计算服务中心等基础支撑性项目。第二类:生产应用类信息化项目。如精准农业、设施园艺、养殖业智能化管理等项目。第三类:经营性服务类信息化项目。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批发市场信息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建设。第四,制定并实施农业信息化补贴政策。当前,宜制定并实施的农业信息化补贴政策有两大类:一是对农户上网及购买信息服务实行补贴,包括对互联网接入、农户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所付信息服务费等,建议给予50%左右的费用补贴。二是对应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实行补贴。例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自主选择政府推荐名单内的产品,一旦使用就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先使用者购买成本。
目前,由于各地条件不同,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方面是正常的,属于客观原因,一方面也有主观上的事,如思想认识是否到位、领导是否重视、有关部门是否提出了得力措施、有否坚持落实规划等。从信息化的特性看,从本人调查的情况看,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包括我国东、中、西部)都应该抓紧进行,晚进行不如早进行,谁更早些和多些开展工作,谁就能得到更早更好的回报,谁就能走到前头,谁就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