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如何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答:教育信息化对农村学校而言犹为重要,它不仅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我想应该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建设,微机室建设,卫星接受系统(农远工程)建设,多媒体教室工程等。这些是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培训,让每个老师都能掌握信息设备的操作技能。
3.做好服务保障,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包括服务器管理,资源库的不断充实,简化应用程序,保证服务、维护到校。
4.建立正常运作的长效经费保证制度。
5.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我们农村学校梦寐以求的愿望。
如何贯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是农村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而不少地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使用权,以廉政建设为名,多集中在县教育行政及财政部门,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计划者、实施者、责任者,而经费的使用权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经济奖励制度得不到落实,为了把校长负责制落实到实处,应加大校长对经费的使用权,落实奖励制度,完善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县级教育财政预算审核、监督机制,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题性
答: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活动计划交给学生讨论后而确定;其次,教师的一切教学目标为学生发展而确立,教学活动过程,学生亲自参与,学习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再者学校规划设施、文化确定、环境建设等,应围绕学生发展成长为主体,极力扩大学生活动空间。
简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应包括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校长任期制、实行校长级别制、教师聘任制、教师职称评聘分开、人才流动制等),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有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办学主体上公私合营等多种体制改革。特别是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客观、全面、公正、科学,有利于特长发展,为高招选拔制度改革打好坚实基础至关重要。
第二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之我见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之我见
摘要: 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人类步入信息时代是一种技术的更新,教育科学进入信息时代是人类文化的变革。探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手段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它作为推动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渗透到不仅仅是教育的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本文就本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阐述农村学校如何发展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教育资源;数字化;优质资源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人从自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近二十年,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骨干教师,证见并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现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所边远山区教育设备落后的学校,如何冲破传统教育的禁锢,与时俱进;如何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高要求;如何实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载体时代的变化和挑战;如何完成内容的资源性整合,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普及、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探索以为人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途径,以信息技术对于开发创新潜能的作用为突破口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师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发展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新课程实践中的一支劲旅,转变学习的时空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空间扩大了,数字化学习不局限于现有的学校里学习,还可以在家中学习,不仅可以借助书本、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学习,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里学习,学习的空间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了;从时间上说,人们再不用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术,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人生被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时间已经结束。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有学习信息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实验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也大涨了。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证明“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决不可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作科研型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激活学生潜在能力和深层的智慧。很显然,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培训,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教师的培训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关键。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再先进的设备也是废铁一堆,没任何用处,更谈不上教育现代化。为此,学校应该以着力培养骨干教师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让骨干教师以示范课的形式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因此,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另外,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地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二)对学生的教学
由于在农村学校,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得比较少,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电脑还是比较陌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我们不能直接按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授课。因为七年级信息技术是在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上衔接上来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补上小学阶段的内容,如键盘的指法练习,基础的文字输入等。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在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希望各学校的校长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有先进和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有改革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引导学校健康发展,办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好学校。其次必须懂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技术的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资源优势变为教育效益。
利用网络,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所教学科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加工处理,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就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室里,教师可以用现在教育媒体——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媒介展示教学课件。教师利用教室里的网络终端设备,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巧设练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乐中获取知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展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硬件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起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如同有了现成的“米”,但是有了“米”却没有为炊之工具也是枉然的。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国家从2003年起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从而解决了共享的硬件问题,将共享的可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将处理远程教育资源的设备设施按三种模式基本送到了农村的每一所学校。硬件的配备使“可能”和“可行”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就实现了资源共享呢?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了这个前提,我们还要做的是如何落实“能”和“行”的问题。
(二)信息处理技术是实现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核心。
要实现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信息共享,那么,对信息的处理技术就是一个关键环节。面对那些科技含量很高的信息处理设备,我们如果没有较高的维护和使用技术,也就只有“望机兴叹”了,开始可能凭着几分热情几分好奇去“捣鼓捣鼓”那些玩意儿,由于技术跟不上,时间一长,热情退去,好奇消失,那些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最终就会因闲置而成为一堆废铁。这与我们配送设备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是这样,共享资源就是一句空话。
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不是培训一两次就可熟练掌握的。虽然我们基层学校也选派了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参加了信息处理技术的培训,可他们对信息处理技术的掌握是有差距的。据我所知,他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困难面前,要么通过学习克服困难继续发展,要么就退缩。这就造成了农村学校在共享优质资源的过程中,发展是很不均衡的。要使广大农村学校真正能共享到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就要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使基层学校信息技术人员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信息的处理技术。这是我们实施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三)责任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动力。
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共享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学习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采用“卫星+互联网”的方式,其突出的特点是同步、及时地传送优秀教育资源,其优点相当于优秀教师的优质课搬到校内,不出校门便可直接观摩原汁原味的教学实况,为学校师生分享可贵的教育、教学资源给予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实现了一人多师、一师众用。这大大提高教师备课、授课水平和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了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如果说信息处理设备的配送解决了资源共享“可能”的问题,信息处理技术的掌握解决了“能” 共享资源的问题,那么,要真正去共享那些优质的资源就要解决一个“行”的问题。你不去行动,再好的资源也白白浪费掉了。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同一个美味的椰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如果不去用刀把它劈开,你是不能喝到那美味琼浆的,你也只能抱着椰子叫口渴。那么,用什么去推动我们自觉地去共享那些资源呢?我认为关键还是一个责任感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见,要实现社会公平,还得先让我们的教育实现公平。远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就是实施公平教育这项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远程教育,这样才能强化我们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我们自觉主动地去把那些远程的优质教育资源拿来给广大农村的师生共享。所以,实施远程教育实现资源共享,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建立符合本校的优质“资源库”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校园网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五)有效管理是实现远程优质资源共享的法宝
远程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及责任感的落实,都必须通过管理来协调和实现。管理工作首先是一种理念,作为一种理念,就要求我们的领导站在政治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和预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从而来决策有关远程教育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远程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就目前我们开展远教工作来看,还有不少的基层领导对远教工作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发展的意识。这样的学校开展远教工作是盲目的。其次,管理工作是一种措施,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远教工作的开展制定出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来规范远教工作的开展。现成的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来制定出有关具体的措施,才更有利于工作的更好开展。再次,管理是一种方法,是方法就要讲究方法。要让广大的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让远程工作顺利地落实到各个层面。给教师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让他们随时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予以展示,自我价值的实现无疑是继续发展的最好动力,同时也能让别的教师发现差距从而奋起直追。如果学校实现了这样良性的发展环境,相信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就将成为教师职业的一种生命自觉。因此,加强管理,在远教工作上实现管理的效能就必须对如何管理进行认真的思考。
第三篇: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几点做法
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几点做法
靖安乡中心学校
目前,随着整个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广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已经变的成为了可能.靖安乡中心学校座落在甘州区北部的农村地区,我想就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谈谈我们的做法,以便和兄弟学校展开学习与交流.一﹑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班班通工程”的应用工作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班班通工程”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全校12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每个班通过专用的因特网接口,并入因特网。为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教师培训,完成教师转型工作,促进教师由传统型向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型教师转变。为此,我们成立了电教网络中心,电教网络中心负责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克服了信息化教学中的一些障碍,掌握了“一体机的使用、课件制作、多媒体的综合利用”等技术,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抓好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利用“班班通”设施开展教育教学,在农村还处在刚起步阶段,由常规教学方式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学校的大力引导。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教学的管理机制:一是采用激励措施,评选电教优质课,给信息化教学的领头教师一定的奖励。二是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开展情况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当中,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反馈,督促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迈进。实用性较强的教师电子备课,将在备批改教学常规检查中,获得肯定并加以推广。三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通过举行电教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推进信息化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施,努力实现校园办公信息化 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微机,以推进校园办公信息化: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究
网络为教育教学储备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大力提倡教师与网络对话,善于在网上进行学习研究。学习研究的内容包括:利用网络查找教育教学资料、利用网络解疑破难、有针对性的浏览优秀教师教案学案以提高备课质量等。
2.利用计算机实行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授课
我们提倡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授课,教师在计算机上的电子备课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在班级中实行多媒体教学。
3.利用计算机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提高,我们组织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集体备课,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与探讨。
4.充分发挥甘州区教育局教育信息平台的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我们为每位教师申请了自己的主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案学案、教育案例、读书心得、业余创作、课题研究等都可以挂在上面,我们让教研组内的教师相互加为好友,以便学习交流。
三、搞好校园广播站,打造具有浓厚文化品位的校园
近期,学校安装了UBS校园智能广播系统,集铃声广播于一体。下课铃声变为“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课间业余我们还播放一些适合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校园歌曲。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建立了校园广播站,由校团总支组织,每天上午大课间进行一定时间的广播。节目安排:周一:时政快递(让学生更多更快的了解国内外时政要闻)。周二:English mini show(英语交流,营造学英语氛围)周三:心路心语(敞开心扉,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飞翔)。周四:书香谍影(播报读书看报的经验体会等)。周五:音乐集结号(播放有益于青少年的动听歌曲)。
四、推动学校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迈进
为推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新学期,我们安装了能够覆盖全部办公室的程控电话。一是便于上传下达,提高了办公效率。二是属于局部性的工作安排,学校采用电话安排的形式,减少了会议次数,节省出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三是传达室和各办公室有电话连接,易于识别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员,便于学校的安全管理。
2.利用好电子监控系统搞好学校安全管理
为搞好安全管理,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共十六个电子探头,成立了安全办公室,在安全办公室,随时都可以检查各区域的安全状况。
3.学校各职能部门都配备了微机,学校课程表通过教导处的计算机网络发布在潍坊市教育平台上。学生的学籍管理,也通过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总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使用,尽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必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金安苑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汇报材料
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甘州区金安苑学校是2003年创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为89.49亩,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618人。教职工128人。近几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目前,我校现有3间计算机房,共有计算机145台,教师计算机5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18:
1、2:1。中学部18个班全部安装了投影加笔记本模式的班班通设备。2013年8月,我校为小学部4-6年级12个班级配备了65寸大屏幕触摸电视模式的班班通设备。使这12间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搜索、课件演示和视频播放,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现将我校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方面的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确保应用规范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有效保证了信息化资源及设施的广泛应用。
1、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导处、班主任具体负责,所有学科教师为成员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了学校利用信息化设备如班班通等,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的办学思路。
2、制定完善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制定了《金安苑学校班班通设备管理制度》、《金安苑学校班班通资源管理使用制度》、《金安苑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金安苑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等,确保了班班通设备和计算机的良好使用。
二、抓好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第五篇:邵厂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总结
邵厂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总结
我校是上海市400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学校之一。我们在前一轮总结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以《奉贤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依据,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按照上级标准配置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于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作用。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校园网,网站资源比较丰富,应用效益明显。校园网的资源和功能不断丰富,保持每天更新,内容不断丰富。教师能主动地借用网络平台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在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学校管理能借助校园网进行高效管理。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在逐渐提升。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教师年龄层次的不同,在思想认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全面推进实践教育信息化?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符合学科发展特点?如何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者角色定位和教育管理的变革等都急需不断研究,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等急需不断探索。
为此,根据学校实际,积极保证教师参加上级各类信息化项目培训,校内也组织多次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基础幻灯片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网络论坛交流、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研等活动培训。网管员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发贴、跟贴、参加论坛活动、开展在线点评等操作的演示培训,特别让一些老教师也能自己参加网上的一些交流活动。同时,网管员还将学校网站的布局、栏目等一一作了介绍,让各位教师更好的使用校园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2010年4月学校投资了几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添置了一些优盘和移动硬盘,供任课老师租借。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在校内通过ftp、邮箱等途径共享一些教学资源,还可以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保存,可以将容量较大的录像课拷贝到家中进行反复观看。学校继续补充完善了学科多媒体课件,使之在各年级的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中做到全覆盖,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生动形象。
加强向区优质学校的学习、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交流与观摩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教研组活动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学校开展了区级课题“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实践研究”。实施中利用现代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过程进行课堂实录,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分析研究、效果检测等手段对本校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诊断性研究,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讨,梳理出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尤其是常态下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资料汇总与整理,成果汇总,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编成《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课例集》,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内组织学生电脑兴趣小组优化学生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开展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发表学生绘画作品等成果展示。组织部分新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向家长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让家长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势,还推进“家校互动”的交互性,畅通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