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记阅读训练

时间:2019-05-12 14: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传记阅读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传记阅读训练》。

第一篇:中外传记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定时练习

(五)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地,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就可以最先到达跑道终点。于是他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坚持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信奉这样的“倒立观”: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擒贼没有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以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6分)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他的商业理念。(6分)

4.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的智慧加以评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内江二诊)

甘州遍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qì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pí。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5、词的上阕意象选取与写作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6、词的下阕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残酷?并简要分析词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4分)

三、(10 分)(凉山州二诊试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正能量”下定义。(4 分)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代表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6分)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那些微光,转向那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烈地望着,她又采取一小时前在她那睡着了的小孩的床头所采取的姿势。她的同伴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神仙世界的奇观。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第十三章》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文学的想象?各有什么作用?(6 分)

第二篇:传记文阅读训练

传记文阅读训练

一、知识盘点

1、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二、规律探寻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上五点。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三、方法点拨

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传记,理 1 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3.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作用。另外还表现为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表现为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5.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这几点:①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臵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

6.如何探究传记文本

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

四、典例探究

(一)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节选),回答问题

1.文森特•梵高——热情似火的灵魂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梵高家庭却是欧洲经营美术品的大家族。梵高聪颖、敏锐,被全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家族宏伟事业的继承人。但梵高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命中注定他是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梵高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28岁学油画,画画不仅恢复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而且重新点燃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的极度真诚和狂热。

1886年3月之前,梵高的艺术生活仅局限在荷兰和比利时。他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习素描和油画,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和解剖,推崇伦勃朗和库尔贝,临摹米勒和桑普,探求进入绘画领域的门径,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乃至情感——此时的梵高只是借船溯源,只求门径而不求突破和创造。

1886年2月,梵高来到了巴黎。巴黎之行是梵高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它没有让梵高失望。在印象主义作品、技法和人物的强烈感召下,梵高的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为之燃烧,在与之同构契合的新探索 2 中,梵高与曾经浸染其间的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走进一个光与色、太阳与张力的崭新艺术世界。梵高在巴黎找到了引爆自己潜能的艺术源泉,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艺术土壤,不过当对绘画极有鉴赏力的弟弟提奥看到已经疯狂地沉醉在对印象派痴迷的模仿和遵循之中的梵高时,他说:“老兄,你叫梵高,而不叫高更或修拉!你一天天在走下坡路,你一张比一张画得更不像文森特•梵高了。没有捷径可走,老兄,只有花上几年的艰苦劳动。难道你是一个只会依样画葫芦的脓包吗?”弟弟的提醒使梵高在自己倾注的色彩与印象派推崇的色彩分界线上徘徊、游移。梵高天性中那如同太阳一样的激情,必定使他抛弃荷兰画风的暗淡与沉寂,也必定要远离只追求瞬间色彩与阳光的印象派。巴黎成了没有营养的土壤,它曾使梵高充实又使他失望,但艺术生命之火不灭,他要离开巴黎,去寻找新的营养丰富的艺术土壤。

走向何方?法国北部和巴黎四周早被印象派榨干了梵高所有的艺术灵感。回到祖国荷兰?那里是被梵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梵高在巴黎沉闷的空间创作了200幅绘画,觉得他以画为武器的战场不在城市而在无垠的原野和神秘的自然,要让胸中的太阳与自然的太阳相通,点燃他调色板和画布上的熊熊烈火。梵高为了绘画遗弃寒冷的巴黎,追寻能烧光体内寒冷和点燃调色板的太阳,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

阿尔的梵高变成了“绘画机器”,一部每天早上灌进食物、饮料和颜料,晚上制造出一幅作品的高速运转的绘画机器。梵高每天清晨很早便带着画具外出,晚上则带着一幅完成的作品回到旅馆,他只是一幅接一幅地疯狂地画,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应干什么,完完全全陶醉在色彩与太阳之中。梵高近乎疯狂,一口气完成190余幅作品,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的作品几乎等于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梵高用鲜亮明快的黄色基调,画桃花、梅花、杏花以及花园苗圃;画吊桥、海滨、草原以及田园风光,画酒吧、情侣、夜景以及广场上的黄房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然而,艺术情感的狂热,身体疾病的痛苦,使梵高经常陷入精神病的深渊。身心融入了太阳的梵高,没能慰藉自己的痛苦,反而不断地滑向痛苦的渊薮。

1889年12月24日,梵高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医生告诫梵高别再作画,但对他而言,时间和生命是以血管里流出的图画、胸腔里喷射的作品来计算的,而不是以表针跳动的声音和日历翻动的页数计算的,他不能不绘画,没有绘画就没有了梵高,生命就此终结。1890年5月,梵高在猛烈发病时喝下一罐颜料,被弟弟提奥送到巴黎最负盛名的精神病专家加歇医生那里照料。他画了著名的《加歇医生》肖像画,疯狂的心绪逐渐平静,因为他不再痛苦,不用追寻,预定了为艺术燃烧、为太阳奉献的人生底线:“去找自己的归宿。”日益增加的无奈与清醒使梵高创作了带有封笔之作意义的悲剧作品——《暴风雨后的麦田》和《麦田上的鸦群》,预示即将袭来的阴影。《麦田上的鸦群》已充分流露出他心灵的空虚、心态的绝望以及对痛苦的妥协和无奈的认同,暗喻梵高的群鸦惊叫乱舞;不知缘何而来,不知向何而去?1890年7月27日,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的梵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

(《一生要结识的25个人》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个“注定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2、本文是梵高的传记,请你用简要语言,为梵高拟写一则“梵高小传”(200字内)。

3、联系全文,请评析一下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4、文章中多次提到“燃烧”,而标题也是“热情似火的灵魂”,请结合全文解释“燃烧”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节选),回答问题。

2.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 3 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站起来很严肃地说:“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给气坏了。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受所读书籍的影响,我决定离开旧金山到外地寻求发展。我就去找当时正在旧金山巡回演出的剧团经理,要求在他面前跳舞。考核在一个空荡的黑色大舞台上开始,母亲为我伴奏。我一身白色装束,随着孟德尔颂的《无言歌》翩翩起舞。音乐接近尾声,经理沉默了半晌后转身对母亲说:“这种东西不适合剧场,我看你还是带你的小女儿回家吧!”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们来到了芝加哥,所有的行囊只有一个小皮箱、一些姐姐留下来的珠宝首饰和25块钱。我带着我的白色舞服四处奔走,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剧场经理,一次又一次地在他们面前舞蹈,但是他们的回答全是一模一样:“很可爱,不过并不适合剧场。”

几个星期后,我们终于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只好流落街头。失望再次笼罩了我,有一天我试着向神殿大楼屋顶花园的经理求职。他叼着根巨大的雪茄,高高在上地看着我跳舞,瞧着我伴着孟德尔颂《春之歌》的旋律飘过来又舞过去。

“噢,你的确漂亮,”他说,“也很优雅。如果你愿意抛掉现在这种舞蹈方式,改跳另一种更具活力的,我就雇佣你。”

想到母亲在家里饿得快要昏倒,靠着最后一颗西红柿维生的情景,第二天,我带着褶边裙去见屋顶花园经理,经理十分周到地预付了我当周的50块薪水。

我以艺名在这个屋顶花园迅速走红,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厌恶至极。因此当这个星期结束,经理要跟我续聘,并承诺让我巡回演出时,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我们虽然因此而脱离了饥饿,但我也受够了这种以违反自己理想的舞蹈讨好观众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做。

(节选自《舞者之歌》第一、二、三章)

注:邓肯,曾在舞蹈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是现代舞蹈的创始人,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20.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5分)

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一

1、作者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个“注定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含义”,能力层级为B。解答此题应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注定”,因此,“聪颖敏锐”“极度真诚与狂热执著”以及“天性”中有“太阳一样的激情”都是艺术家必备的潜质,同时“艺术”与“太阳”对他的感召也是重要原因,也为梵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本题命题意图是借助对“重要句子”理解,对“重要句子”含义的挖掘,实则是对关键句子解读达到。来达成对人物传记传主性格及命运的诠释,进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读解。因此,抽取表达梵高性格及遭际的关键信息即可达成。

参考答案:梵高聪颖、敏锐,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印象主义对梵高的感召,他心灵震颤,激情燃烧;梵高天性中有太阳一样的激情,对太阳的极度痴迷;身体疾病及精神病的痛苦。

2、本文是梵高的传记,请你用简要语言,为梵高拟写一则“梵高小传”(200字内)。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解答此题应从“归纳”入手,从时间标志着眼,按照时间顺序将梵高的一生清晰地展现出来,语言尽可能简洁、客观,将梵高几个重要阶段表现出来。本题命题意图是通过“人物小传”这一方式,将“传主”完整客观地呈现给读者。“小传”即人物的大事年表,也叫“年谱”。“小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简明平实,不加渲染;二是客观公正,不作评论;三是纲目清晰,有始有终。抓住这三个问题,“小传”便可事半功倍。

参考答案: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他聪颖、敏锐,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梵高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28岁学油画,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习。1886年2月,梵高来到了巴黎。梵高与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在巴黎期间,他画了大约200幅画。后来,他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尔,陶醉于在色彩与太阳之中,创作了大约190幅画。但艺术的狂热及身体的痛楚使得他滑向精神病的痛苦深渊。1889年12月24日,梵高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1890年7月27日,梵高拔枪自杀。

3、联系全文,请评析一下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及“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从语言特点入手,从修辞格入手,从表达效果切入,即可顺理成章。本题命题意图是借助语言特色评析及鉴赏来领悟“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者对梵高悲剧深切地同情,对梵高艺术的高度赞美都是借助“语言”的表达来达成,所以,关注语言表达特色,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不二法门。

参考答案:⑴脉络清晰的叙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1853年、1886年2月、1886年3月、1889年12月、1890年7月27日。这几个关键时间点,连缀了梵高的短暂的一生,可谓清晰有致; ⑵色彩情感浓烈的语言。这种语言情感色彩强烈,主观意识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将梵高对色彩的迷恋及对艺术的追求摹写得生动形象; ⑶生动形象的表达技法。这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比喻修辞格运用。例如:梵高变成了“绘画机器”;那里是被梵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⑷富有含蕴的景物描写。如“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的梵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其中“鲜红的晚霞”“金黄色”等表示色彩的词语既是某种象征与暗示,也表达了梵高对太阳色彩的痴迷。

4、文章中多次提到“燃烧”,而标题也是“热情似火的灵魂”,请结合全文解释“燃烧”的含义?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题应从“燃烧”具体语境入手,从“燃烧”不同含义切入,结合文本原意,将“燃烧”与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从“文本”的“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题目表面看,是对一个词语“燃烧”的理解,而实际上,则是对传记主题的间接发掘与延伸,也是对传主形象的高度概括。

参考答案:他极度真诚和对艺术的狂热执著;点燃在调色板上的太阳及色彩;梵高对色彩与太阳的痴迷;梵高在金黄色麦田里自杀;燃烧也是梵高似火的灵魂,是对主题的升华。(答出两点即可)参考答案二

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信息整合】(4分)参考答案:①对自由、本真的追求;②有非凡的艺术天赋(舞蹈创作才能);③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舞蹈);④坚信自己艺术(舞蹈)的魅力; ⑤对艺术(舞蹈)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 ⑥对艺术(舞蹈)的无比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得4分;没有分点的扣1分,满分4分。]

20.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5分)

【倾向评价】(5分)参考答案:①她的痛苦:为解决饥饿四处奔波,她所追求的理想(舞蹈形式)遭到了社会的冷遇。②面对痛苦的方式:她宁愿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评分标准:第一问分两点给分,“饥饿”等得1分;“理想遭到冷遇”等得2分。第二问分两点给分,“忍受饥饿”等得1分;“不放弃理想”得1分。] 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意蕴发掘】(6分)参考答案: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3分)

[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第三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介绍

中华名人传记部分(全59部)

中华名人传记----帝王卷:(11部)《曹操传》,《成吉思汗传》,《汉高祖传》,《康熙传》,《刘秀传》,《乾隆传》,《秦始皇传》,《唐太宗传》,《武则天传》,《雍正传》,《朱元璋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臣卷:(9部)《海瑞传》,《李鸿章传》,《林则徐传》,《王安石传》,《夏完淳传》,《曾国藩传》,《张居正传》,《张骞传》,《诸葛亮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将卷:(10部)《韩信传》,《洪秀全传》,《李秀成传》,《李自成传》,《戚继光传》,《文天祥传》,《项羽传》,《袁崇焕传》,《岳飞传》,《郑成功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女卷:(2部)《慈禧传》,《木兰奇女传》。

中华名人传记----思想家卷:(8部)《范仲禹传》,《顾宪成传》,《孔子传》,《老子传》,《梁漱溟传》,《鲁迅传》,《王阳明传》,《庄子传》。

中华名人传记----文学家卷:(16部)《白居易传》,《曹雪芹传》,《杜甫传》,《韩愈传》,《李清照传》,《李时珍传》,《李白传》,《李煜传》,《陆游传》,《屈原传》,《沈从文传》,《石评梅传》,《司马迁传》,《苏轼传》,《陶渊明传》,《辛弃疾传》。

中华名人传记----近代革命家卷:(3部)《秋瑾传》,《梁启超传》,《李大钊传》。

世界名人传记部分(全79部)世界名人传记----思想家卷:(10部)《恩格斯传》,《默罕默德传》,《尼采传》,《萨特传》,《释迦摩尼传》,《耶稣传》,《马克思传》,《黑格尔传》,《利玛窦传》,《卢梭传》。

世界名人传记----政治家卷:(18部)《铁托传》,《希特勒传》,《巴顿传》,《戴高乐传》,《东条英机传》,《杜鲁门传》,《华盛顿传》,《列宁传》,《林肯传》,《罗斯福传》,《麦克阿瑟传》,《拿破仑传》,《丘吉尔传》,《叶卡特琳娜二世传》,《甘地传》,《拉宾传》,《隆美尔传》,《朱可夫传》。

世界名人传记----文学家卷:(20部)《安徒生传》,《巴尔扎克传》,《波伏瓦传》,《波朗特三姐妹传》,《高尔基传》,《歌德传》,《海明威传》,《华兹华斯传》,《马克吐温传》,《莫里哀传》,《普希金传》,《塞万提斯传》,《莎士比亚传》,《泰戈尔传》,《陀思妥耶夫斯基传》,《托尔斯泰传》,《屠格涅夫传》,《雪莱传》,《雨果传》,《伏尔泰传》。

世界名人传记----科学家卷:(15部)《爱迪生传》,《爱因斯坦传》,《巴甫洛夫传》,《达尔文传》,《法拉第传》,《弗洛伊德传》,《伽利略传》,《哥白尼传》,《居里夫人传》,《李约瑟传》,《马尔萨斯传》,《马可波罗传》,《牛顿传》,《诺贝尔传》,《亚里斯多德传》。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10部)《贝多芬传》,《毕加索传》,《柴可夫斯基传》,《达芬奇传》,《德彪西传》,《邓肯传》,《梵高传》,《罗丹传》,《莫奈传》,《卓别林传》。

世界名人传记----企业家卷:(6部)《迪斯尼传》,《哈默传》,《亨利福特传》,《卡内基传》,《洛克菲勒传》,《松下幸之助传》。

第四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16六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选修课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六、中国近百年来的传记文学

可参考萧关鸿编的《中国百年传记经典》(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传记文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在古典传记传统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风貌。此书旨在介绍这一时期的兴盛风貌,从近百年的传记作品中选择了42篇具有代表性的传记,分为4卷。每篇传记都加了注解,对传记的作者、传主以及传记文本都作了评介,可供读者参考。

这里节选的是书的序言。这篇序言可以当做中国近百年的传记文学简史来阅读。从梁启超、胡适等人对现代传记的提倡和写作,到20、30年代现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到40年代具有浓厚政治寓意的传记写作,到解放以后传记文学取得的成就,还有海外的“口述历史计划”等等,这些具体的历史过程,在文中都被描绘得非常清晰。通过这篇序言的阅读,既可以对近百年中国传记获得现代转型以后的成果有所了解,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优秀的传记文本来阅读。

中国现代传记,即区别于古典传统模式的现代传记,是本世纪初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西方传记文学与中国一样,在公元前后出现第一次辉煌的高峰之后,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停滞和低潮。但它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8世纪。

中国传记文学的第一次高潮代表作《史记》比西方第一部奠基之作要早200年。而西方第二次高潮的重大成就对中国发生影响也要等200年之后。

中国传记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交替时期,作出了开创性努力,贡献最大的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梁启超以毕生精力推动中国的启蒙运动。他的文化活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文、史、哲诸方面,传记文学是他极力提倡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西方传记作品。

由于梁启超的倡导,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前后,传记写作蔚成风气,大量传记发表在刚刚兴起的白话报刊上,有的传记本身也用白话写作。据晚清文学专家阿英的研究,这一时期发表的传记作品,传主大多是中国历代政治文化伟人、民族英雄和中外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传记文学的政治功利性从传统到晚清发展到了顶点。

美国学者霍理斋这样分析梁启超和胡适这两位中国现代传记最重要的倡导者:“胡适较梁启超晚生一代,对于西方文化亦较梁氏了解。胡适对传记的观念并非如梁氏来自实际写作的经验,而系基于对西方文学之认识而自理论上加以考虑。”

确实,梁启超只是在西方走马看花,而胡适在美国求学苦读,对西方文化自然了解更深。他在康奈尔大学写下的札记《传记文学》,就是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的结果,他比较了东西方传记文学的差异。“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而已,又传此人格进化之历史”。他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东西方传记的长处和短处,强调传记应当揭示传主的“人格进退之次第,及进退之动力”。这篇札记实际上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传记理论。以后50年间,胡适倡导传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可以在这篇札记里找到根据。

胡适对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他自己的作品,而是他的传记文学理论和他为传记文学发展所作的呼吁和推动。如果说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转型是从梁启超开始的,那么是由胡适完成的。他们两人的贡献最大。

梁启超与胡适两代人的努力,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做了准备。

中国现代传记繁荣的最初表现是大量自传和回忆录的出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知识分子个性的解放,写作接近西方传记体式的自传或回忆录成了作家们自我表现和自我张扬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

最早写作自传的是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史学家顾颉刚和戏剧家欧阳予倩。郁达夫写过多种自传,最早的一部是1927年发表的日记体自传《日记九种》。顾颉刚1926年写的《古史辨自序》是一部学术自传。欧阳予倩1929年发表的《自我演戏以来》是舞台生活回忆。郭沫若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中开始写作自传《我的童年》,之后一发不可收。这四种最早的自传恰好是传记文学四种不同的门类。

进入30年代,写作自传渐成风气。其中以作家自传或回忆录最有影响。倡导传记文学的胡适身体力行写出《四十自述》。郭沫若的自传主要是在30年代写的,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先在报刊连载,然后出多种单行本。而谢冰莹以一部《女兵自传》倾倒了多少热血青年。上海第一出版社以“自传丛书”为名推出一批书:《巴金自传》《钦文自传》《庐隐自传》《资平自传》和《从文自传》等等,一时蔚为壮观。

这时期还有几种非作家的自传值得注意。共产党领袖瞿秋白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另一位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晚年写的自传二章。这两位共产党人都是大知识分子,瞿秋白临刑前留下的自白让后人去评说,而陈独秀没写完的自传则让后人惋惜。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的《经历》和著名出版家张静庐的《在出版界二十年》,都有着珍贵的价值,还有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西潮》则“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有点像近代史”,别具一格。

自传在古典传记中是所谓杂体传记中的一种,是作品数量最少影响最小的一门,与史传文学的巨大成就无法比拟。但自传的兴盛则是现代传记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传记发展的主要成就。

尽管这些著名自传都有鲜明个性和多种色彩,都极力张扬自我,但有一个共同点,如郭沫若在《我的童年》前言中所说:“我写的只是这样的社会出生了这样一个人,或者也可以说有过这样的人生在这样的时代。”

这些自传影响重大,是因为通过个人命运展开了一幅极为广阔丰富的中国现代史画卷。它的及时性与现实感,深度与广度是其他文学样式所难以比拟的。

与自传的蓬勃繁荣相比,30年代一般性的他传则相形失色。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多种回忆录和关于武训的多种传记。

到了40年代,才出现了朱东润。

朱东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用毕生精力认真研究西方传记文学、用现代方法进行写作的最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家。

《张居正大传》是他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传记作品。这是一部波澜壮阔、气魄宏大、思想精辟、形象生动的传记。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接近西方传记风格的现代传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中国政治黑暗时期,朱东润写《张居正大传》是为寻找政治理想,吴晗写《朱元璋传》则为了政治批判。发思古之幽情,出于现实之感慨,这是中国史传文学的传统。

但真理不能多走一步。传记作品的写作首先应当是学术研究和独立的文学创作,而不应当有意识地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传记文学如果沦为政治斗争的奴仆,就会失去自己独立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变成“速朽”文学。在这一点上,成功的例子是《张居正大传》,失败的例子是《朱元璋传》。

当年,比吴晗走得更远的还有范文澜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和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这两本书都是为政治斗争需要而写的,当年曾经是官方指定的政治学习读物,在史料取舍和学术评价上的片面性则显而易见。

1949年建国后,“为政治服务”成为文学包括传记文学的公开口号和最高原则。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有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普及性的传记读物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并不讳言都为了配合党和政府推行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几乎所有作品都是有关方面组织撰写,编辑加工的成分很大,有的索性捉刀代笔。这些作品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

重,文字毫无特色。即使有关鲁迅的传记也难以幸免。

用这种方法写作有一个成功的例外,那就是《我的前半生》。虽然这部书是奉命之作,有明显的宣传目的和宣传效用,但因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传奇,而执笔者李文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它在整体构思和叙述风格上都较成熟,与当时流行的传记不同,具有个人创作的色彩。

被公认为现代中国最渊博的学者陈寅恪在这个时期写出的《柳如是别传》是最具分量又独具一格的传记巨著。

陈寅恪是在目盲体衰的晚年,以他最后十年最宝贵的时间,呕心沥血写下了180万字的巨著。朱东润曾经不解陈寅恪何以用如此宝贵的精力为一个妓女立传。其实,陈寅恪开始写柳如是,也有一种排遣解闷打发时光的意思,但随着写作的进展,他完全投入其中。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工程,古老的文言格式无法束缚他自由活泼的思绪,渊博的学识在笺诗证史的考据中如鱼得水,在对柳如是的喜怒哀乐作传神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陈寅恪生命的律动和呼吸的起伏。

《柳如是别传》同一般的传记和学术传记都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笺诗证史,主要方法是考证,他几乎做到传中无一字无来历,而传记的内容涉猎极广。有学者这样评价:“说是明清之际的情爱史可也,明清之际的文人生活史可也,明清之际的政治史亦可也,同样也可以说是一部饶有特色的江南党社史或抗清纪略;还可以说是明清史料史或从新角度写就的南明史;当然更准确而宽泛一点说,应该是用血泪写成的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这段话说出了这部书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陈寅恪的可贵可敬在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这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极其少见。他为王国维立的碑文中所写的“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也是他自己的写照。他自知晚年倾注全力的著作出版无日,写作风格更为自由。他给中国传记文学史留下这部独一无二的甚至后人难以企及的巨著,在那个年代只能是个“异数”。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是个奇特的时期。是一个空白。

说空白,是说那个年代一场浩劫,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文革”结束已经20年了,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的在“文革”中写作,记录“文革”中的经历和史实,可以称作传记文学的作品,惟有一部陈白尘的《牛棚日记》。

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和控诉、回忆和追记,人们已经写得很多很多。但这些毕竟是事后的评说。因为时过境迁,人们的记忆和叙述难免会与事实真相发生差距。由于主客观原因或这样那样的需要,有些回忆和叙述往往有意无意地夸大某些方面或缩小某些方面。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传记和纪实文学,把历史真相搅得模糊不清。因此,当事人的原始记录就显得特别珍贵和极其难觅。

偌大中国,不会只有一位陈白尘。我们已经看到有价值的珍珠正在慢慢浮现。比如廖沫沙的《瓮中杂俎》和邵燕祥的《人生败笔》。这两部书还只是传记的素材或雏形,但有着极珍贵的“文革”史料价值。

还有《彭德怀自述》和《徐懋庸回忆录》也是“文革”中写的,他们不是正常的写作,而是在有关部门威逼下写的所谓“罪行交代”。由于他们的真诚坦白和文学修养,这种特殊形态的文字也就质变为通常意义上的传记作品。

与彭德怀和徐懋庸一样,有多少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艺术家在那个年代被迫写下多少痛苦的“交代”。这种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特殊形态的文字还有大量的尚未发掘,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如果发掘整理出来,那么对当代史和现代传记研究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传记文学在大陆徘徊时,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出现了一系列重要作品。

50年代初,中国革命胜利后,国民党中的大批达官要人纷纷移居美国,其中包括李宗

仁、孔祥熙、陈立夫、胡适、顾维钧等,哥伦比亚大学具有远见卓识,拟就了一个“中国口述历史”计划,组建了一个研究室,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民国史专家的唐德刚。

经唐德刚之手完成的有著名的《李宗仁回忆录》和《胡适口述自传》。还有他和三位学者共同完成的长达600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口述历史方法中国古已有之。司马迁的《史记》就采用了不少这种口述历史的材料。近代著名的口述历史作品是《李秀成自述》。据说李秀成被捕后,用广西话口供,曾国藩听不懂,只好叫李秀成自己写,于是李秀成一边讲一边写,才有了这篇自述。

大陆当代最成功的口述历史作品是溥仪口述、李文达执笔的《我的前半生》。李文达所用的方法已接近美国学者列文斯首创的西方口述历史方法,只是没用录音机。

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行口述历史方法并取得显著成绩,是从唐德刚开始的。以后大陆才有模仿者。

中国传记文学再度走向高潮是在1979年以后。

正如20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传记文学三四十年代的高潮做了准备一样,“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近百年传记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经过七八十年的孕育和积累、挫折和反复、思考和等待,传记文学积蓄已久的能量一朝释放,喷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这时期传记文学思考和发掘的题材和视野之广是空前的。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人几乎都有一本或几本传记,过去不为人注意或有争议人物的传记,过去已有定论的功臣或罪人的翻案文章层出不穷,尤其是对近百年历史的重新思考和重新描述达到的深度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传记文学的作者已从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扩大到政界经济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文艺娱乐体育行业的明星,乃至普通的知识青年。明星自传的热销打破了传记文学的崇高感和神秘感,几乎使每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跻身于传记文学的创作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之列。传记文学的发行量之大为纯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甚至压倒了畅销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的宠儿。

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传记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作家们写的自传和回忆录。

1949年后,每一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总是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他们得到平反,一些幸存者开始撰写回忆录。而思想解放运动中作家们是最热烈的响应者、参加者和鼓吹者,正是理论界、新闻界和文学界的联手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才出现如此波澜壮阔、生动活泼的气象。

思想解放和冲破禁区使作家们真正放开了手中的笔,把反思的触角伸入到过去无法触及的领域,或者披露历史真相,或者重新评价历史。

开风气之先的是茅盾的《我走过的道路》。由于他在“文革”中已开始酝酿,写得比较早,所以还有种种顾忌,但还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现代文化史资料。

丁玲关于瞿秋白的回忆是她晚年最重要的文字,还没有人像她这样深刻细腻而又生动地描绘过瞿秋白。如果丁玲晚年不去续写长篇小说而是写完她的回忆录,她晚年的写作会有价值得多。

胡风出狱后,有关方面于1980年、1985年和1988年三次为他重新平反,可见他问题的复杂和平反的艰难。他晚年写的回忆录涉及许多敏感的问题。可惜他受到的摧残太重,身体太差,晚年写出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所幸他的夫人梅志在他去世之后,以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胡风传》。

夏衍的《懒寻旧梦录》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重点在30年代左翼阵营内部的论争。这桩历史公案在“文革”中被江青定罪为“三十年代文艺黑线”,而夏衍因此被投入秦城监狱。

韦君宜在半身不遂之后写出的名为小说实为自传的作品《露沙的路》,把反思的笔触伸到了延安时期。她与在她之前发表的几篇关于王实味的传记一样描述了延安这段历史中过去不为人知的侧面,试图探索某些历史的因果。

学术传记中有两部最值得注意:一部是冯友兰的《三松堂自序》,一部是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的《洪昇年谱》和丁文江、赵丰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是最有价值的两部年谱。后者是在完成50年后才首次印行。

思想解放先驱者顾准的《顾准日记》和学者吴宓的多卷本《吴宓日记》,都是后人花极大努力整理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史资料,顾准的文字开始发表时还困难重重,先海外后大陆,但思想的传播是无法阻挡的。

领袖传是这一时期传记文学的一个热点。

思想解放运动以后,历史的重重帷幕渐渐拉开。人们要求了解自己的领袖人物的真实面貌,实际上也是了解自己走过的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强烈愿望,是领袖传记热的真正背景。

认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几乎是全民族的愿望。在80年代中后期的毛泽东热中,已经出版了几十种有关毛泽东的传记、评传、回忆录和资料集。这些作品在毛泽东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普通人方面前进了一步,但显然还没有一位大手笔表现出中国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毛泽东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一部作品超过30年代后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自传》。

据说,“文革”初,旅美学者许芥星教授访问周恩来时,表示想写一部周恩来传。周恩来拒绝说:“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党的传记,从不强调个人的传记。”好像周恩来对韩素音也说过类似的话。在当时特殊年代,根据周恩来的性格,这样回答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多少透露了一点周恩来对个人传记的看法。到周恩来诞生百年纪念日之前,也已经出版了大量关于周恩来的传记、评传和回忆录,除了一些比较精彩感人的片断和短篇回忆外,几乎还没有一部传记表现出周恩来性格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邓小平生前身后已出版了多种传记,尤其以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最有影响。毛毛虽以女儿身份来写父亲,但这部书基本上还是“官传”,可能因为上卷所写的事件作者还没感性认识。人们期待着毛毛的下卷写出一个活生生的邓小平。

几乎所有共和国元帅和老将军们,所有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回忆录或者传记。这些回忆录或传记都由写作小组来完成,这样的写作有种种条件的限制,因此,这些作品只有史料价值,而无文学价值。有的甚至连史料价值也很难说。

在所有这些回忆录中,惟一的例外是《彭德怀自述》。彭德怀没有写作小组为他代笔,而是在人身失去自由的特殊情况下一笔一画自己写下来的。也惟有《彭德怀自述》没有丝毫的矫饰,而是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这部自述真实的力量与凛然正气震撼人心。

把传记文学推向最广大的读者,并在他们中间引起交流和共鸣。在80年代是领袖传记,在90年代则是明星传记。

明星传记开风气之先的是刘晓庆。还在1985年,她在《文汇月刊》上发表的《我的路》引起轩然大波。刘晓庆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当时的“理论权威”,批判她“宣扬个人主义,自我奋斗”,要有关党组织教育帮助她。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文化界和一部分读者对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明星写自传颇为非议。

中国历来有“盖棺论定”的传统,过去写自传的大多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而且也要到功成名就的晚年才开始回顾一生。其实,仔细想想,30年代,巴金、郁达夫、沈从文、谢冰莹、顾颉刚和胡适等人写自传时也是才刚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巴金、郁达夫、沈从文和谢冰莹写自传时不到30岁或刚过30岁,比刘晓庆还年轻。顾颉刚写学术自传时才3

3岁,胡适名望最大也年龄最大,不过40岁。现在论资排辈还属于“青年干部”。正因为打破定规,30年代才有了蓬勃的生机。

刘晓庆写《我的路》是需要足够勇气的。尽管这部自传写得还很粗糙和稚嫩,但她的出现打破了自传属于政治家和文学家专利的观念,开创了为当代人和普通人立传的先例。

十年后,明星传记蔚然成风。大多数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和电视节目主持人都已经出了书或将要出书,这些书的发行量动辄几十万册,远远超过作家传记和纯文学书籍。但不过两三年这些通俗传记便已到了泛滥成灾,每况愈下的地步。

与明星传记相映成趣的是大量的企业家传记。与明星传记不同的是企业家传记,由企业家雇人捉刀,这些传记的印数很少,读者更少。但他们还是不断地大批地被“制造”出来。

那些轻率地写作和靠“合理的想像”编织出来的传记最大的问题是失真。真实性已经是这些通俗传记最可怕的缺陷。

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可以写传记出传记,这是一个传记大众化的时代。

第五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 敢峰 主编(138本)(范文)

本套书是《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讲述了中外名人的历史往事

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正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世界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

全套138部,每部都包含PDF和TXT两种文档格式。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爱迪生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爱因斯坦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安徒生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顿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浦洛夫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白居易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贝多芬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毕加索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波伏瓦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波朗特三姐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曹操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曹雪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柴可夫斯基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成吉思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慈禧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达尔文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达芬奇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德彪西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邓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迪斯尼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东条英机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杜甫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杜鲁门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恩格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法拉第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范仲淹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梵高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弗洛伊德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伏尔泰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伽利略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甘地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高尔基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哥白尼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歌德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顾宪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哈默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海明威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韩信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韩愈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汉高祖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黑格尔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亨利福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洪秀全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华盛顿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华兹华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居里夫人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卡内基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康熙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孔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拉宾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老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白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大钊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鸿章 黄波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清照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时珍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秀成 锦多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煜 黄清华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约瑟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自成 赵鹏举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利马窦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启超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漱溟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列宁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则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刘秀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隆美尔传 薛菲 李隽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卢梭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鲁迅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陆游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斯福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洛克菲勒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尔萨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可波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克思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克吐温 傅春生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麦克阿瑟传 薛莨 姚黄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莫里哀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默罕默德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木兰奇女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拿破仑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尼采 万志勇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牛顿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诺贝尔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普希金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戚继光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乾隆 姚佩旭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秦始皇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丘吉尔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秋瑾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屈原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萨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塞万提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莎士比亚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沈从文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石评梅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释迦牟尼传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司马迁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松下幸之助传 敬言 石肖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苏轼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泰戈尔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唐太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陶渊明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铁托传 敬言 石肖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屠格涅夫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托尔斯泰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阳明 王旭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文天祥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武则天 吴小曼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希特勒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夏完淳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项羽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辛弃疾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雪莱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亚里斯多德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耶稣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叶卡特琳娜二世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雍正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雨果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岳飞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曾国藩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居正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骞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郑成功 孙野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朱可夫传 敢峰 主编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朱元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诸葛亮传 敢峰 主编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庄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卓别林传 敢峰 主编

下载中外传记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传记阅读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记选读》素材积累写作训练

    《传记选读》素材积累写作训练 高三15黄函 课文材料:《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论证角度: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 (探索生活,从生活中学习)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这样......

    《传记选读》阅读作文训练1

    《传记选读》阅读作文训练1 第一单元今朝风流 一、作文训练题:面对“困难” 二、指导思想:充分利用选修教材,把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作文积累结合起来,力争收到阅读和作......

    中外文学名著知识训练[全文5篇]

    中外文学名著知识训练(2)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的精神的意志,的高贵品质。 ④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18.请你根据《......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7第七课沈从文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选修课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略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学提示 《从文自传》篇幅较长,课文只选收了其中大约三......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杨振......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文学性传记"的特点,感悟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

    传记读后感

    读《武则天传》看武后 10151092万文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坚强不屈、努力拼搏,她也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她虽身为女子,却没有女子的温婉顺从,而是觊觎朝政,胸怀天下......

    传记 教案(推荐)

    盈江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组复习教案2012-3-26 高考语文复习人物传记之客观题(教案) 组长:唐赟 主备人:刘文灿 一、 复习反思: 通过一二轮的复习,同学们已经熟知人物传记的文体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