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试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作者:陈智婷
一、思想作风修养
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每次采访,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充分认识活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服从于社会要求,即使牺牲个人的一切,也会勇敢地克服困难,排除艰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言行,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迫使自己排除干扰,直达采访活动的目的。
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记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新闻记者既宣传别人,又监督别人,自身就应该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模范。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不屈服于任何社会邪恶势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深入实际,体察民情,随时了解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敢于和乐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互敬互学,共同促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文化知识修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懂电脑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科技时代,记者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四、业务技能修养
各方面的修养固然重要,如果缺乏技能修养,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动作方式熟练了,一切就轻车熟路。增强熟悉和掌握方言土语方面的技能,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效率十分有利。在与采访对象交谈时,若能听懂采访对象用方言、土语叙述的新闻事实,则能加速自己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完成,若能不时说上一句半句的方言和土语,则必然活跃访问谈话气氛,加速双方在情感上的交流。
五、情感支配修养
新闻传播是一种事实的传播,也是一种情感符号与意义符号的传播。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记者与受众的感情也在进行传输。受众在接受信息和阅听新闻作品时,固然要受到理智的指导,同时也要受到情感的支配。因此,新闻作品要产生吸引受众的魅力,除了真新快活强等要求及具备思想深度、生活宽厚度外,还得有感情的浓度。新闻报道只有情理并举,才有感召力,才有指导性,才能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六、社交公关修养
新闻职业较之社会其他职业,具有信息灵通、交际宽广、服务面大、影响大责任重等特点。在平时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若是有意识地在社会上编织起广泛的公关网络,同众多采访对象建立起深厚的私人友谊,则采访活动一定会更得心应手,并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因为,建立起友谊的采访对象会主动积极地帮助记者,一有新闻线索便会及时提供给记者;再则,他们接受记者采访会无拘无束、倾心交谈,记者可以从中获得若干真实的材料。
七、身体素质修养
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常常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规律更是常常被打破。因此,新闻工作要得以顺利完成,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躺在病床上,再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再出众的才华也难以施展。所以,记者的其他修养和条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缺少良好身体素质这个最基础的修养和条件,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具备记者素养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培养和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具备相关的本领。
第二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投稿范文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精选范文
范文一
一、思想作风修养
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每次采访,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充分认识活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服从于社会要求,即使牺牲个人的一切,也会勇敢地克服困难,排除艰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言行,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迫使自己排除干扰,直达采访活动的目的。
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记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新闻记者既宣传别人,又监督别人,自身就应该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模范。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不屈服于任何社会邪-恶势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深入实际,体察民情,随时了解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敢于和乐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互敬互学,共同促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文化知识修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懂电脑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科技时代,记者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四、业务技能修养
各方面的修养固然重要,如果缺乏技能修养,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动作方式熟练了,一切就轻车熟路。增强熟悉和掌握方言土语方面的技能,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效率十分有利。在与采访对象交谈时,若能听懂采访对象用方言、土语叙述的新闻事实,则能加速自己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完成,若能不时说上一句半句的方言和土语,则必然活跃访问谈话气氛,加速双方在情感上的交流。
五、情感支配修养
新闻传播是一种事实的传播,也是一种情感符号与意义符号的传播。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记者与受众的感情也在进行传输。受众在接受信息和阅听新闻作品时,固然要受到理智的指导,同时也要受到情感的支配。因此,新闻作品要产生吸引受众的魅力,除了真新快活强等要求及具备思想深度、生活宽厚度外,还得有感情的浓度。新闻报道只有情理并举,才有感召力,才有指导性,才能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六、社交公关修养
新闻职业较之社会其他职业,具有信息灵通、交际宽广、服务面大、影响大责任重等特点。在平时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若是有意识地在社会上编织起广泛的公关网络,同众多采访对象建立起深厚的私人友谊,则采访活动一定会更得心应手,并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因为,建立起友谊的采访对象会主动积极地帮助记者,一有新闻线索便会及时提供给记者;再则,他们接受记者采访会无拘无束、倾心交谈,记者可以从中获得若干真实的材料。
七、身体素质修养
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常常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规律更是常常被打破。因此,新闻工作要得以顺利完成,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躺在病床上,再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再出众的才华也难以施展。所以,记者的其他修养和条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缺少良好身体素质这个最基础的修养和条件,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具备记者素养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培养和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具备相关的本领。
范文二
记者是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在社会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闻记者被人们称为“把关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了他们,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才得以顺利的展开和进行,新闻记者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等高科技在新闻媒体中的大量运用,媒体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范围变得更加的广阔,传播特征也有了极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作为信息的主要传递者----新闻记者来说,应该具备哪样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当今新传播环境下的要求,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新时期媒体的生存环境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到了今天,已经慢慢的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依靠网络、手机以及他们的衍生品,如博客、微博、手机报、手机电视等进行新一轮的传播。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的被大众所接受,并取得了非常优越的成绩,其发展速度超越了大多数人的估计。中国从1994年开始使用互联网,只经过短短十五年的时间,网民规模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3.16亿人。
新时期媒体与以前相比,生存环境大不相同,具体来说:(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具有了“隐身”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说的话不必负责任,于是有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参与进信息的传播中来。有人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时代,就是指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自己就是一个小型的媒体发布站,所有人都是记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这一生存环境中,这些非专业的人员,通过非传统的媒体平台,如网贴、论坛、微博、社区等,发布影响广泛的“信息播报”,其参与者大多数是不具有职业记者身份和专业背景的普通民众,但他们在对新闻线索和信息的发现、搜集、传播、分析等行为或过程中普遍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甚至比某些专业的新闻记者表现的还要敬业。中国社科院在20**年公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指出,20**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从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到公共事件的争论,从公益慈善到草根走红,“最美妈妈”、“最牛警-察”、“彪悍抢修哥”、“‘小悦悦事件’道德大论战”??无不彰显着广大非专业人士的传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
这些非专业人士发布了比职业记者更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掌握着更多第一手材料。但他们无需遵守记者的职业行为规范,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可能会不顾事实真-相,听风即动。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利益主体,在信息传播中进行议程设置从而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谣言也就由此产生。这些都给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带来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如播报突发事件的效率、信息核实的能力和速度、通讯员网络的扩张、线索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等。
(二)全球化给新闻业带来的变化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媒体呈现出集团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世界媒体之间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合并、收购浪潮。迪士尼买下ABC,西屋买下CBS,时代华纳收购CNN,这就使得广播、影视、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的所有权归为一个综合性媒体巨人,出现了全球性的“巨无霸”公司。另一方面,这些巨无霸集团不断大举入侵其他国家的新闻产业,进而影响他国的媒体和舆-论,瓦解其本国文化和价值观。
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猛,以前人们了解的可能只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现在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迅速的得到世界各地新近发生事件的第一手讯息。借助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到处可见的跨国媒体与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信息爆炸一般通过新闻媒体传递给世人,新闻信息已经越来越全球化,全球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事务都是新闻的报道内容。
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大众化的、世俗化的、商业化的文化,这也同样影响到了新闻业。强调世俗生活,鼓励消费,商业气息浓厚,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新闻也越来越呈现出商业化,娱乐化及消费主义的倾向。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新闻媒体借助卫星与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威力,立刻深入现场进行报道,不惜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如在美国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直升飞机,只为了对新闻现场直接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报道同时为受众带来最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从镜头的切换,画面的剪辑,采访记者的报道语言,都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电影化的表现方式。在这种精致震撼的报道画面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意蕴。
(三)徘徊于政治和经济场域之间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曾提出著名的场域理论,该理论将社会看作一系列不同的、由其自身“游戏规则”支配的半自主场域(例如政治场、经济场、宗教场、文化场、新闻场等),它们提供各自独特的交换与获得机制,它们是社会整体阶级划分的反射与折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甚至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一方面是统治的政治与经济权力,而另一方面则是被统治的文化权力。简而言之,社会是围绕处于“经济的”和“文化的”权力之间的基本对立而建构的。
[1] 没有场域是完全自主的。就媒介场域来说,它处于包罗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场和政治场的主宰之中。从世界新闻传播史来看,新闻从来都不是完全独立的,要么依附于政治而生,要么作为经济发展的附生物。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新闻场都处于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
[2] 正如《权力的媒体》的作者阿特休尔所持的观点一样,如今美国的新闻记者对于来自政治的压力有天然的抵抗力和反感,但对来自商业的诱-惑却又天然地张开双臂迎接。
在中国,由于中国的新闻从近代开始就是为政治服务的,近代中国很多著名的报业家同时也都是政治家,政论文章是中国近代报纸最主要也是办得最出色的内容,它们并非像西方国家一样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到了今天,媒体又承担着政府“喉舌”的功能。因此在“经济场”和“政治场”的两极影响下,中国的新闻媒体实质上更靠近“政治场”一极,更多地受到来自政治场域的影响而非经济逻辑的轨迹。
近几年来,中国的传媒业也在经历着一场市场化改革的洗礼,集团化改革就是这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步伐。但是政策历史传统因素和我国媒体特殊的“喉舌”性质决定了其改革的方向和深度。一方面,中央对新闻媒体的市场化改革持支持和鼓励态度。又由于受到整个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的影响,媒体的发展也不得不经历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市场之手影响着媒体前进的方向。
[3] 中国的媒体,无论大小,现在都靠自身的经营取得生存的权利,即90%是靠广告经营来生存的,已经呈现一种准企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性,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行政之手对媒体的事业性也牢牢把关,媒体行业仍然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因此,对新闻改革的步子到底该迈多大,中央是十分慎重和难下决心的。
第三篇:浅析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浅析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摘要: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摄影记者应具备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创造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摄影记者、职业素养、主体意识、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正文: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1848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新闻摄影由此走向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有句流行语叫做“无图无真相”。图片的大量运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高了图片的总量和版面地位。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新闻摄影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显得很重要。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
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通过学习郭老师的《新闻摄影》课程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于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几点我的看法。
一:新闻摄影记者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当今摄影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如今评价一位摄影记者,已经越来越强调拍摄者头脑中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强调摄影记者要有很好的主体意识,透过照片要能看到拍摄者的独立思考,照片的内容要具有厚重的社会感和历史感,更追求通过拍摄者思想情感在照片中的表现来打动读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位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中国人是杨绍明,他在十年文革**的大环境下,始终坚持着这个理念,拍摄出了大量的记录真实的文革的优秀的照片,是我国摄影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优秀摄影记者之所以能拍出有力量的照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性、使命感、能动性、坚韧的毅力和自省的态度。
那么,该如何培养摄影记者的主体意识呢?第一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二要抛弃对编辑部的依赖性,要主动出击,主动深入生活中去。第三要避免主观主义倾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摄影记者要把自己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当前,就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一员,把自己放到生活大潮中去。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要不顾一切地赶到新闻现场,不怕危险去采访拍摄,才能拍到优秀的新闻照片。例如:第一位战地记者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不顾战火的残酷,深入到前线中去,才拍出了那么多精彩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新闻摄影记者要强硬的竞争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新闻摄影记者需要竞争行业有很多。比如说电视、网络、文字记者等等。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到几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和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的特点,做到因势利导。
2、要善于挖掘新角度、新线索,要有抓独家新闻的意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熟悉同行的特点,拍出个性,扩大视野。
4、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四:新闻摄影记者要有独到的发现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深入生活去体验观察,从生活 中选择新闻。不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要善于发现新角度,更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新意。例如: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他深入走访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当中,拍摄出了让人心动的大眼睛苏明娟《我要读书》。让外界不了解这些贫困儿童的人们懂得了她们对读书的渴望,推动了我国希望工程的组织建设。
首先,发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的眼睛,来自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其次,广泛的观察,才能多有发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摄影记者唯一正确的采访道路。再次,摄影记
者不可猎奇,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塑造典型,只能在实际生活中选取能代表社会生活的主流新闻。要开动脑筋,客服片面性、狭隘性、肤浅性,才能发现深刻的新闻主题。
五: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优秀的独立行动能力
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摄影记者,既要有熟练的摄影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单枪匹马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说要充分发挥图片所长,拍出能够妙笔生花,把文字说明写的准确、精当而又生动感人。还要能够把握各种题材的新闻写作技能,要图片、文字都能拿得起。当然,我们在倡导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配合,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六:新闻摄影记者要有创造能力
在从事新闻摄影报道的活动中,新闻摄影记者也要有强烈的勇于创新的拍摄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一直沿袭前者的选择,前人留下的成型经验去琢磨取景、用光、角度、构图、造型、曝光等因素。如果在新的条件下依旧是机械地墨守陈规,那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新闻摄影创作越拍越窄,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超越前人,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和停滞。而成功的新闻摄影记者往往都是在认真总结前者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摄影的过程中。对新闻摄影的新经验积极加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才有利于我们多出新闻摄影精品。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主题角度创新。新闻摄影采访要善于捕捉关键的报道素材,特别是要抓住带有普遍意义、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对广大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那些需要用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一定要选择新的角度,贴近生活和被摄对象,抓住新特点进行角度新颖的报道。
七: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摄影记者就是一个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那些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的,这也给新闻摄影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并且于此同时还要有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关心和爱护之心。不能让借机出名的机会左右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和良知。
新闻摄影记者在重大灾难中的报道,在如何确保读者的知情权下,又不过度渲染残酷的灾难场面而对当事人和公众造成伤害。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但这也是体现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自己内心良知。例如:在地震发生时,摄影记者作为深入灾难发生地的人员,肯定会遇到许多废墟以及受伤的群众甚至于在灾难中去世的人们。这些画面都是强烈的冲击着人们视线的。在给其它社会大众呈现这种场面时,不能一味的去拍摄这些残酷的伤残场面的,而是应该给予这里的人民和其它社会大众足够的尊重。带着一颗悲悯之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去拍摄。在重大灾难的拍摄现场要一定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例如:课堂上郭老师讲过一个英国《卫报》的例子,有着190年历史的英国《卫报》在四川汶川地震时采用的是间接的报道,而在2010年海地地震时采用的是直接报道的形式。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最初,使用的照片大多是遇难者被营救的场面。尤其表现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采用的新闻照片大多是被营救着的局部画面,遇难者也是只拍摄他们的遗体。这样就避免了地震灾难之后触目惊心的现场带给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社会大众的过于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对于遇难者也给与了一定的尊重。而在2010年在报道海地地震时,该报采用了大量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这样就给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的一些小小见解。基本上是课堂上郭老师为大家讲解知识举例之后,我所汲取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了许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郭老师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反复强调。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就要以人为本。在这里借用台湾大学生进入新闻殿堂的宣誓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吾将坚守岗位,发挥新闻职业道德良知,客观报道,善尽媒体监督职责。参考文献:郭建良《怎样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
吴健《论新闻摄影的教育改革》
第四篇:浅谈职业素养
浅谈职业素养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核心就是职业化水平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很大差别就在于职业化。众所周知的百事和可口、麦当劳和肯德基、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些外资企业里面的员工大部分是中国人,可大家为什么就是对这些品牌比较信任呢?这就是企业员工职业化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职业化的体现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我认为职业化就是要求处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职业人员,在良好的职业意识指导下,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以合乎职业规范的做法,专业地将工作做到位并做得好的过程。职业化意味着以专门从事某类工作为业的人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一个职业化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职业化的人,一定是懂得如何发挥自身能力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人;一个职业化的人,也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且能时刻为企业利益着想的人。
我认为,职业化的内涵在于: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和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首先,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的工作技能是职业化的最基本的要求。职业是基于不同行业及职位的划分,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行业要求,不同职位也会有不同的任职资格要求。人们从事一项职业,就必须掌握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人享有的专有才能,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技术)。当客户的知识、经验与需求超过我们所能供给的能力(技术)时,他很容易地就会放弃我们。
其次,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客户往往从公司的名片、招牌、员工的穿着和仪表就大致可以想象这家公司的产品。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每一职业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形成职业化的工作形象。避免因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二是在企业规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很多企业都搞CIS(企业识别系统),CIS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区隔你这家公司与其他竞争者表面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你这家公司的专业档次。
第三,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的坚持,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第四,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职业意识的专业化,要求职业人要有良好地职业觉悟,以本职工作为事业,身心合一,在工作本身中,寻找乐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自觉地履行岗位职责,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这方面来说,“职业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是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精神!
培养自身的职业化素养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企业(组织)要有责任感,一个具有职业化素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现在社会是一个抱团打天下的时代,单打独斗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只狼的力量虽然难以与一只老虎抗衡,但是一群狼的威力却能让老虎胆怯;我的老家是著名的中国竹乡,竹子是一种群生植物,它不能单棵存活,而是要一丛靠在一起与其他植物争受阳光并共享才能生存下来。
同时,我们要树立学习意识和危机意识。学习是一个职业人永恒的话题,不学习就会遭到社会淘汰,学习是我们成功人生的催化剂。“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以前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随着社会、公司的发展,当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过时就需要及时学习,这样才能让我们实现公司价值和自我价值。
一个职业化员工,同样是一个对职业、对公司文化、对同事和朋友热忱的人。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职业高度。对待工作你是百分百投入,还是认为做得差不多就行,决定了你在职业上的成就大小。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他的学历只有高中文化,但是他说,“尽管我学历不高,但是我对待我的这份工作我是全力以赴,在个人利益上我从不计较,而且我牺牲了自己所有的周末,我自己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对这份职业布满无比的热爱,我爱我的公司,爱我们的产品,爱我们的同事们。”,而他也同样得到了公司给予他的热忱,他现在已经被公司提拔为管辖全国6个省区的销售区域经理了。
所以,一个具有职业化素养的员工,一定是一个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有学习观念,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坚定执行力,能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做事,对待本职工作布满无比热忱的人。
第五篇:职业素养
导言:邢军老师,一个专注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培训的专业讲师。2016年3月1日起,我有幸参加邢老师组建了“职业素养”微信课堂,共计21次主题分享,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学习21次课程后,自己学习心得体会的一个粗线条框架!
一、第1次课---学习的力量 对我的启示:
1、成年人学习的类型;囚犯型,度假型,海绵型(插入图片)
2、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插入学习型组织图片)
3、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插入乔布斯的照片,加入这句话)
二、第2次课---如何学习对我的启示:
1、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逼迫自己,而是内心有多想去完成它(插入乔丹的图片,加入这句话)
2、三个有效的问题“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么学?”
三、第3次课---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管理者)对我的启示:
1、我是一切的根源
2、个人使命宣言---你越早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你的生活效率就越高
四、第4次课---先定目标后采取行动 对我的启示:
1、甘地的两个小故事,关于“吃糖”与“三小时的演讲中,不看演讲稿”(插入甘地图片)
2、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smart 原则
3、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心智的第一次创造与行动的第二次创造
五、第5次课---学会问正确的问题,让思路更加清晰 对我的启示:
1、错误的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学会问对的问题,是一种能力。
2、彼得.德鲁克经典五问:
A、我们的事业/任务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来是什么?)
B、我们的顾客是谁?
C、顾客的认知与价值是什么?
D、我们追求的成果是什么?
E、我们打算怎么做?
六、第6次课“刺激与回应”、7次课“情情管理”、8次课“识别情绪模式的重要性”、9次课“生命的三种状态”----课程内容均与“情绪管理”相关
对我的启示:
1、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仍然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维克多.弗兰克尔;刺激与回应之间,停顿6秒钟,做出理性的回应。
2、视频中以斯拉面对客户如此挑衅的刺激时,依然回答“先生,感谢您致电夏宴肉业”。
3、反向镜、长焦镜、广角镜
4、四种情绪模式:喜悦、愤怒、悲伤、恐惧
5、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插入亚里士多德图片)
6、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七、第10次课程“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开始、11次课程“信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对我的启示:
1、插入时间管理四象限图片
2、插入明智的信任矩阵图片
八、第12次课----成功的人际关系 对我的启示:
1、认同德鲁克先生关于正确的人际关系的描述---一个组织中,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人们相处融洽,一团和气,如果不以“绩效”为标准,往往是脆弱的人际关系。
2、插入人际关系那张图片
3、感情银行账户(插入那张图片)
九、第13次课---如何正确的跳槽 对我的启示:
1、不要让错误的离职阻碍了你的发展---世界很大,没有谁会在意庸庸碌碌的人;世界很小,任何一个领域到了高端层次,人脉资源都是相通的,不要让“错误的离职”成为职业生涯中的“败笔”,因为凡事都有“因果”,上帝会看得见!
十、第14次课---作为人,何为正确? 对我的启示:
1、人生等式三角---“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行合一”
2、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不是从0到100分的过程,而是-100分到0分再到100分的过程,因为如果思维方式不正确,所有的热情与努力都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3、《致加西亚的一封信》---做自己生命中的“罗文”
十一、第15次课、16次课、17次课、18次课---有效沟通 对我的启示:
1、沟通不是会说话、沟通不是口才好、沟通不是天生的、沟通不是说服别人。沟通是人或团体通过符号向其它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的过程。
2、沟通漏斗--如果不重视沟通的有效性,常常会出现的情况是“您心里想的100%→您嘴上说的80%→ 别人听到的60%→别人听懂的40%→别人行动的20%”。
3、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沟通是一种感知;沟通是一种期望;沟通产生动机;信息不是沟通
4、乔哈里视窗理论中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潜藏区,除非别人愿意敞开心扉,沟通中不要轻易的去触碰别人的“隐秘区”。
5、倾听的三个层次:自我聆听,表面聆听,倾心聆听
6、学习正确的“说话”方式:
A、培养使用商量、赞美、鼓励语言的习惯。因为人都有一个共性,当别人感受到你中肯的、发至内心赞美的时候,你给予对方的是一种正向的暗示,被赞美者都会积极的维护这样一份荣誉。
B、你希望对方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把他描述成什么样的人 C、学会使用“三明治”式的表达方法
7、自尊的自我循环强化过程(插入图片)
8、一个人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如果能够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及承诺;能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还能够让自己拥有富足心态而非缺失心态,那么他/她几乎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就能获得极佳的沟通效果。
十二、第19次课、20次课、21次课---九型人格 对我的启示:
1、学习九型人格,目的不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精准地指出每个人的性格,更不是用“性格”来作为工作低效、沟通不善、不良情绪的借口
2、九型人格是研究性格的一种科学的工具,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及他人性格的局限;增强对人性的洞察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及他人的优势;让我们工作更加卓有成效,生活开心幸福。
3、《玫瑰花的哲学》---每一支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每一朵玫瑰,并不是得努力的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学习如何不被它的刺刺伤,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刺伤别人。
结语:非常感恩和群里的200多名伙伴一起学习。我深知自己不够优秀,也不够聪明。每次我写的浅薄的心得体会,总能得到你们一次次的鼓励,让我在迈向卓有成效管理者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
“素质冰山”理论:人的个体素质就象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可见,基本的经验与技能(当然这也是公司刻意要求与培养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公司更关注的是你要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很强的责任意识、很强的客户意识、忠诚度、信誉、客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