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感怀

时间:2019-05-12 14: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阳节感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阳节感怀》。

第一篇:重阳节感怀

重阳节感怀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时光如白驹过隙.去年重阳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又重阳了!

啊,岁月老人的脚步迈得如此之快,让我猝不及防地一下子踏进了老年人的行列.我是老年人了吗?我真有点不相信!我精力还充沛,步履也矫健,思维还敏捷,更有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我学跳国标舞,学电脑,...那都是退休后的事呀.可是每当小孩子们喊我奶奶的时候,每当重阳节给退休职工发购物卷的时候,啊,我这才想起来我真是老了!至少在孩子们的眼里,在领导们的眼里.人生犹如四季,有春的荫芽,有夏的火热,有秋的成熟,有冬的冷洌.我们已走过了稚嫩的童年,热情的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走过了充实的忙碌的中年,现正走向霞光满天的金色晚年.我看到了自已生命季节的变化,听到了岁月流动的节奏.岁月变化无法抗拒,我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也是无法抗拒的,能够作到的只有痛痛快快的接受,快快乐乐地生活.忘掉年龄,不提过去,不奢望未来,过好当下每一天.人生易老,天难老.也有许多东西不因岁月的流失而变化.你看,兰兰的天依旧,洁白的云依旧,澄清的小溪依旧,高高的大山依旧,汹涌的大海依旧,红日依旧,月华依旧,重阳节依旧...我们年轻的心依旧!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第二篇:重阳节感怀散文

重阳节感怀散文五篇

【篇一】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

九是最大的数字,被视为尊贵的象征。九与久同音,有天长地久之意。九九重阳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将其定为敬老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这一天为老年节。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现实需要。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最后必然要步入老年,完成生命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中国已然进入了老年社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小时候背着书包上学,老师教导说要尊敬师长,尤其是要尊敬老人。于是,我们见了老人行礼,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老人过马路主动上去搀扶……

参加工作以后,我们这些新徒工对老师傅都很尊重。老师傅对我们也关爱有加,手把手地教技术,像父母对子女一样嘘寒问暖。那时候,风华正茂的我们面对年过半百的师傅,望着他们佝偻的身影和饱

经风霜的面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根本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变老。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看到童年的伙伴们一个个白发苍苍,父母相继辞世,子孙长大成人,方才意识到了人生的真谛。

想当年二老健在的时候,自己忙于工作和家务,除了每月送去有限一点孝敬钱外,几乎很少有空再去看望。逢年过节带着孩子大人回去一趟,买些糕点水果,还要蹭一顿饭。我们在家里逗留的那点工夫,还没有母亲准备饭菜的时间长。

父亲去世晚于母亲两年。为怕老人感到孤独,我打算把他接来同住。可父亲却说,他一个人生活挺自在,让我别惦记,等他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找我。万万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夺去了他的生命。

日月穿梭,转眼十五年过去。眼下各方面条件都好了,我手里不缺钱,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可老人们偏偏又都不在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想想就让人心里难受,真有点欲哭无泪。

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拼搏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话,老年人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老龄化将是中国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的重要社会问题。

而今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以为,自己应当调整好心态,既不能悲天悯人,又不能自暴自弃。优越的社会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如此有利的环境条件,即使不能老有所为,也不应该成为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别人。你要善待子女,善待家人,善待一切人;同时还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要给大家添麻烦。

古语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篇二】

九九重阳节,看着窗外,天有些阴,我的心情不好,往事闸门忽然从脑海决提涌出,我禁不住感怀泪流满面。

这些天,不知为什么,精神恍惚,想起十年以前的事。特别是想念,我故去亲人的那些事,活着时的酸甜苦辣咸,亲情的缘分无以替代。人生如看了一场戏,情节悲欢离合,命运变化多端,日子在情愁中消磨挣扎。

想起自己想念的人,帮着自己渡难关的人,总有无处诉说的隐情。能伸出手拉你一把,那是亲情中的贵人,拉不了你,却用泪水洗面的牵挂,那是亲情中的至亲。父母离婚,缺少爱的孩子,是可悲的孩子。我熬到大,结婚成家,我有三个母亲。一个是继母,一个是婆母,还有一个是生母。按说离开生母在继母手下,养育之恩应大于生育之恩,可事实上有后娘就有后爹,当他们有了孩子,视前窩孩子眼中钉,虐

待无以承受。

我的生母,在婚前她是家境比较好过的人,爷爷在世定的娃娃亲。爷爷因病去世在南朝鲜,奶奶和三个孩子,孤儿寡母无人帮衬,贫穷的日子可想而知。后来父母牵强结了婚,父亲又参加了八路军,但父亲脾气暴躁,可能与生活压力有关,常常打骂母亲。再后来他们以性格不合离婚,村政府把我判给了父亲,把弟弟判给了母亲。我被父亲带到了大连投奔大姑家,弟弟则被母亲带到姥姥家,此后十几年不相见。

在我懂事以后,有回我同大姑走亲戚,那个院子里都是家乡人,有个姨偷偷告诉我“你走了,你妈天天哭,想你。”又说“老家有讲究,离婚的女人,不能住娘家过年。你妈改嫁了。”辛酸,或许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可辛酸和辛酸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厚重不一样,情节不一样。有点欣慰的是,母亲改嫁他村的人,也是个老八路回乡的,家境虽贫寒,但为人老实性格平和。

母亲那么些年呆在农村,和我接触时间有限,我能感悟到,骨血的亲就是不一样。都说“能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这话千真万确,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现实。曾经我的生活很困难,对母亲的帮助不大,如今生活好过了,母亲不在了。有时我去桑拿洗浴,偶尔让人搓搓背,每当这时我会想到我的母亲,她这一生没人给她搓过背。有时女儿给我过生日,我会想到我的父母,他们是勤劳而不幸的人。

上辈恩恩怨怨的亲人基本不在了,泪水挽不回曾经的岁月,也挽不回曾经没说透的话。婚姻,本是陌生人牵手组成的亲情;同船渡,本是百年的修行才扬帆起航;性格不合,拜拜还在各有各的不幸家庭继续上映。重阳节,是关爱老人的节,是晚辈对长辈感恩的节。重阳节,也是怀旧想念故人的节,更是家和万事兴儿孙同喜同乐的节。

家乡的外甥,和我很亲,因我老做故人亲情的梦,便对他说“亲情的想念,有时看看星光。”外甥立马回复我“大姨你和俺姨夫有时间了回来玩!家里什么都方便!”心有灵犀,外甥知道我想家想亲人。家是有母亲的地方,母亲不在了,骨肉连着的筋断了。我告诉外甥“今天是重阳节,我老的有点迷路,在梦中寻找亲情,有点在乎。”

我上一辈的亲人,还有一个小姑,挺好的,我常去看她。走了的人,我不烧香烧纸不搞空气污染,祭奠只送一盆鲜花。活着的人,多去看望温暖着活的心灵;故去的人,只有怀念回忆往事慰籍自己空虚的心灵。如今,我也老了,老的就如当年我还没过世的母亲。且先不说小辈对长辈的孝和敬,也不说亲情间的忠和义,在我的心里,孩子过好了,自然就有了平和顺畅。

亲情之间,不如意之事常有,无需要求太高,彼此只要心里有点在乎的意思就好。

【篇三】

今天九月初七,过两天才是重阳。我都等不到那天,想写点东西。

印象中,一直觉得重阳是一个很庄重严肃的节日,从它的名字就能感受一二。金庸小说里有个王重阳,道教一代宗师,全真七子的师傅,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暂不论武功修为如何,光名号听着就足够响亮气派,感觉后来的革命先驱孙中山都有效仿的嫌疑。不管如何,行走江湖,又想成就一番事业,有个好名字是很重要的。刚好区县直属单位一领导的名字也叫重阳,只是不姓王,每次见到他,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重阳的来历跟除夕类似,免不了一个怪兽扰民,然后先祖想尽办法最终予以击败的套路,只是刚好大结局发生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而且再强大的怪兽总有软肋和命门所在,就跟端午节蛇怕雄黄一样,那只怪兽刚好怕的是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于是它俩又顺理成章的成了重阳节的信物。

重阳节定在九月初九,可能还是有正儿八经的深刻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9”向来也是备受推崇。经商的喜欢“8”,做官的喜欢“9”,“9”在阿拉伯数字中为最大,意为尊贵和长久,你要稍加留意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大多是喜欢“9”胜过“8”,九五至尊就是这么来的。据说重阳节的雏形也恰好在红墙高堂,最早可以推到汉代。传说在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后来才传入民间,流传至今。五个“9”是皇帝,两个“9”挨着在一年之中也只有一次,自然贵不可言,刚好与中国民间以老为尊,祈求长寿的风俗文化不谋而合。由此重阳节的核心要义应该在于“敬老”。

时下的重阳佳节,显然大都已经迷失了它的本意。这样的情形,又何止重阳一个。不能动辄说是一种悲哀和后退,任何事物的存在,更多还要看到其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的一面,不可随便同日而语,更无须深究效仿。同样是度重阳,古代的登高、插茱萸和饮菊花酒,更多是一种仪式,既跟当时封建社会注重尊卑等级和思想文化相对单一有关,也不无娱乐方式不多的因素,所以才倍加珍视。放在现在,国人越来越不重视仪式感,追求所谓的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重阳、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落个有名无实和徒有虚名,实属再自然不过。

重阳跟其他传统节日相比,不算特别惹人注目而富有纪念价值,一来,不像清明、端午那样有利用价值,给你半天假期,或者高速免费。二则,不像七夕、中秋那样有商业价值,所以被我们现代人演绎运用得其实并不多。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说,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总是需要一种形式和契机的。单纯靠代代相传和口授文载,与时代飞速发展变革相比,与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相比,力量无疑有些苍白薄弱。好比纪念春节、元宵和中秋这样的主流节日,好不好看是其次,每年央视都还有一台联欢晚会,而对于重阳这样的非嫡系物种,总觉得做得还是少了或弱了一些。

好在,还有古人的诗词名句来加以弥补,这也是我们现在传承重阳的为数不多的载体和引子。首当其冲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记得小学老师上到这一课的时候,并没有跟我们强调这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似乎再次证明,跟骆宾王七岁作《咏鹅》和王勃十四岁作《滕王阁序》,年少老成、情感丰富是成为文学大家的先决条件。但也不是全部,骆宾王和王勃生卒年相当,身处乱世,国家不幸诗家幸,才有赋到沧桑句便工。等到了王维那个年代,天下已初定,为谋取功名独在异乡,才有那个闲情雅致伤秋感怀。

重阳固然为敬老而立,也大可不必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这可能也跟重阳无关,只是刚好到了深秋季节,落叶凋零,大雁南归,难免有所触动。细想之下,重阳设在九月初九,真正做到人的特质与气候变化相吻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效果。人上了点年纪,历经岁月沉淀和世事沧桑,基本都能够淡然看待万物消长和季节更迭,所以在那片金黄的落叶之上,走过半生的老两口携手同行,哪怕只是模糊背影,你感受到是生命之美和时间之美。

去年的重阳,我在办公室值夜班,有诗为证:

秋来朝露为霜,人去相思成愁。为赋新词上高楼,却把风景看透。

东篱菊花依旧,不见南山五柳。只等重阳酒入喉,哪管蟹肥人瘦。

今年的重阳,我多半还是在办公室,但不会再度过一个失眠的夜晚。因为,我又老了一岁,经历了一年,至少要对得起重阳这个节日,心事重重过后,还是要尽量阳刚一点。

【篇四】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90后也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如果有空,就回家看看吧,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赏菊。让父亲的牵挂,母亲的期盼,落在你的心上,因为和家人的时光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篇五】

时至深秋,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对于重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们所传颂。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地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便时时怀念故乡的人,特别是遇到佳节良辰,思念便会更加地让人难以承受。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的情形,而唯独少了自己在其中,当然诗中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当时学这首诗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并不能理解诗人当时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是觉得诗写得很美。

其实“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儿时过重阳,印象中也有这样的活动。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外婆总是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为一家人蒸重阳糕。外婆曾说吃了重阳糕,一切都会顺心顺意。重阳糕自然要配菊花酒,外婆的菊花酒做得也是格外的香甜可口,以至于喝了总想再喝。

吃过重阳糕喝过重阳酒,有着阳光的午后,外婆总是会带着我一起外出走走,特别是离家不远的小山坡,那是我们时常去的地方。外婆说秋天来了,温度也非常的适宜外出走走,于是我们一老一小,便走向了那条小路。路边开着不知名的花,我在前,外婆在后,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山中央。在山上我会采摘许多花朵拿给外婆,而外婆则会在山上挖一些花儿回来自己摘种起来。虽然说是过重阳节,倒不如说是外婆带着我秋游。趁着这美好的季节,去看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好风景。

当时重阳只是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并没有和现在的重阳敬老联系在一起。大约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再后来每到重阳的时候,我总是会给外婆买些礼物,拿着礼物的外婆很是开心,笑着说我懂事了。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时的外婆,再也不像我小的时候那样,带着我外出爬山了,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家里等着我为她过这样的一个节日。时光如流水,此时想想,竟让我是那般地怀念曾经的一切,怀念故乡的那个小山坡,怀念外婆的重阳糕和重阳酒。

第三篇:重阳节感怀诗歌五首

重阳节感怀诗歌五首

【篇一】

春秋七十三,挥手弹指间。长在新中国,奋斗几十年。

康庄大道上,听从党召唤。积极而进取,人民挂心间。

学业步步高,事业节节甜。儿女一双双,家家都团圆。

年轻受点苦,中年多奉献。晚景自吉祥,惜福福更绵。

【篇二】

耳顺心坦荡,生活多改善。去掉坏习气,养成好习惯。

素食养心性,简出而少眠。衣食住行用,简朴却庸繁。

儿女多孝顺,嘘寒又问暖。心中无挂碍,清净智慧添。

遥望云天外,近赏窗花艳。宁静养精气,意定而神安。

【篇三】

古稀结佛缘,佛智开新天。无量平等觉,渐悟其中涵。

诵读地藏经,消孽修善缘。金刚弥陀经,净化我心田。

放生又护生,回归大自然。惜物又爱物,勤俭度生年。

五戒和十善,修为首当先。胸怀慈悲心,心量自放宽。

【篇四】

桂香飘影月朦绡,又是双阳菊也娇。

孤客登高寻旧梦,半生零落路枫桥。

一肩风雨惊兄弟,几度春秋忆故寮。

搔首南柯谁同醉,茱萸泣露鹤鸣箫。

【篇五】

无边落叶下,重阳近、寂寞锁空楼。

叹春日去匆,夏云飞快,半年虚度,黄菊为羞。

看尘世、五行争奋发,三界竞风流。

天道有情,孔方无义,昨还霜重,今却风柔。

古今千秋业,人生万里路,自在神州。

徒恨白云离合,何必多愁。

慕凡夫俗子,田园稼穑,布衣素食,茶品春秋。

情到不堪言处,藏在心头。

第四篇:重阳节感怀诗歌七首

重阳节感怀诗歌七首

【篇一】

落英飘零菊花黄,寒风侵衣入重阳。

沧海云霞绘锦绣,霜天残月钓池塘。

云卷云舒皆有意,花开花落遍地香。

玉露晶莹凝琥珀,满目秋色似画廊。

【篇二】

满山枫叶尽染霜,欲作彩锦题诗章。

丛丛秋菊香盈袖,行行归雁向南方。

举头西望斜阳暮,河水东流岁月长。

节至重阳思双亲,惟愿天堂有花香。

【篇三】

凭窗独自抚琴弦,细雨霏霏夜不眠。

懒插茱萸惊旧梦,怕登山顶忆当年。

翻书忌有相思句,提笔知无得意篇。

偷朵黄花簪白发,烹茶煮酒待君还。

【篇四】

时光飞逝又重阳,千里江山万里霜。

铧子山间叶落尽,岔林河畔秋水凉。

渔船搁浅已卸桨,江鸥水面捕食忙。

百花凋零无颜色,静待飞雪再梳妆。

【篇五】

曾几何时,我们一道沐浴着九九艳阳。

可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蓦然间就迎来了九九重阳。

五中时代的同学啊,渐行渐远的同窗!

你在哪里?

你可安康?

一次次梦中的呼唤,一次次醒来时的怅惘。

青春岁月的伙伴儿们,我们还能不能重新欢聚一堂?

谁曾想哦

谁曾想,年近七旬赶上了大数据,手机伴我们游走互联网。

是天意垂怜,用甘露满足了我们的渴望——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巨大空白,“五中时代”居然走出了梦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首批联络到的同学

汇集到市中心广场。

多少年啦,终于有了重逢的一刻,几经辗转,到底还是聚来了一帮。

面面相觑,凝神对望,先大声的喊出名字,然后再细细的端详。

朦胧的语调,依稀的脸庞,消退的青葱、豆蔻,纵然染黑华发也抹不平鱼尾纹上的沧桑。

请别惊叹女生们,精致的服饰和刻意的梳妆,那是珍重、是热烈、是娟娟情长!

也别介意男生们的大大咧咧哟,那故作深沉的粗犷,其实是在竭力掩盖心底柔情的奔放。

此情此景,此行此状,正伴随着大辽河的滚滚潮水,万顷波涛蓬勃激荡!

握手言欢,围坐在圆圆的餐桌旁。

举杯畅饮,叙不尽的是火热衷肠。

引吭高歌,直接把阵阵心声唱响,频频拍照,怎能错过历史的流光,追忆往昔

夹带着畅想,憧憬未来

更寄托着希望。

多少心里话一朝倾诉,深藏的未了情

竟如决堤溃垻般的流淌!

一遍遍的愉悦宽慰,饱含着理解和体谅。

没完没了的深切祝福,呼唤着快乐、健康,天天快乐,久久健康,健康久久,快乐绵长……

我们起步于朝阳,我们怀念着艳阳,我们经受了骄阳,我们收获在重阳。

虽然早已告别了娇艳,行将走向夕阳,但是只要心不老、体健康,就依然会伴随隽永的太阳!

莫道桑榆晚,为霞满天更漂亮。

【篇六】

吾为众师画肖像,笔挫文竭尽心肠。

高举一杯琼浆酒,挚诚如火敬安康。

九九重阳黄花瘦,常常回望君子胖。

但愿人间情长久,夕阳晚照也辉煌。

【篇七】

书香门第孝贤郎,慈母慧心结忠良。

身在官场肝胆照,乐为群贤作嫁裳。

张口常为他人笑,继后文坛有名堂。

华丽不厌辞藻媚,兄为楷模人效仿。

第五篇:家乡感怀

家乡感怀

漠阳碧水绕群山,秋尽春城雁未还。纵目苍茫千里外,追思坎坷卅年间。山前斋舍骨犹劲,道畔捻花鬓已斑。盛日搁书聊纵酒,飞蛾伴我醉朱颜。注:漠阳即漠阳江,春城—阳春县城飞蛾——阳春名山捻花——一种野果花

鹧鸪天卅年怀感

残酒滴滴劝斜阳,无语独酌自凄怆。望尽天涯长别恨,卅年落魄在他乡。醉里梦,寸肝肠。饮尽潸然旧梦伤。西风万里人憔悴,他日相逢面沧桑。

鹧鸪天逝去年华

執笔冰凉临案坐,奈何難描卅年错。写到潸然余淡墨,年华随纸轻翻过。流光逝,浮尘惑。只道心思还似昨。

我欲转身寻旧诺,依稀听见春花落。

碧江小学:林宗威

下载重阳节感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阳节感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学聚会感怀

    同学聚会感怀李肃 陈王高刘席李张,来去匆匆返家园, 五君二婵聚一堂。两日相聚实短暂。 欢聚尔虎大草原,相见时难别也难, 饮酒听歌笑开颜。未食早餐到车站。 一看国门多威严,肃友......

    心得感怀

    心得感怀2020又是一个繁忙而又平淡的一年,工作十五年后,工作的激情逐渐消退,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上班,下班,周末,学生,孩子。寒假的某一天,闲来无事,细细翻看自己写过的文章。发表过......

    感怀清明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2012级思政三班 传统文化策划书一. 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

    清明节感怀

    清明节感怀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清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明节就是一愊长长的画屏,生动明秀,清香弥漫,香溢透心扉,虽然天空中没有我们的印迹,但我们已来过,这就是我们......

    教师节感怀(推荐)

    教师节感怀 2011的教师节,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节。 一清早,当我还在睡梦中,小伟就发来短信:“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对我的关怀与帮助,祝您节日快乐。”这是第......

    青年节感怀

    青年节感怀 人文学院20080211班张祖杏 青年节快到了,可我却和很多青年一样,不知道该怎样去迎接它,因为我们的心里,已然丢掉了那些会发芽的梦。生活的富裕,并没有增强我们的责任感......

    教师节感怀

    教师节感怀金秋季节天气爽, 丰收硕果竞飘香。 时值欢度教师节, 退休老兵聚山庄。 畅谈洛中今与昔, 众口齐赞新气象。 教育资源日更新, 教书育人高质量。 节日盛宴情意浓, 领导关......

    毕业感怀

    毕业感怀 看着这个盖着鲜红印章的证书,我心中并不全是预期的激动和欢喜,还有一丝丝苦涩,有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思绪。 校车缓缓驶离校园,突然间心中充满了惆怅。直至今日,我发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