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计划统计工作制度(村信息室)
村(居)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制度
一、实行一孩生育登记。坚持对新婚、怀孕和生育的夫妇定期走访和孕情跟踪,及时督促办理生殖保健服务卡,并纳入正常服务范围,做到信息掌握全面、准确,政策法规和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到位,服务周到。
二、严格二孩持证生育。认真落实省条例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时上报申请材料,协助上级做好群众座谈和笔录材料,及时公布上报和审批结果,做到送证上门、凭证怀孕、全程服务、持证生育,程序和结果公开、透明。
三、及时采集各类信息。实行入户访谈、走访群众、部门信息共享和上级反馈等多种方法和途径,随时搜集、了解和掌握本村当月新婚、怀孕、出生、手术、死亡、迁移、流动、孕检和奖扶等信息,认真核查相关证件和信息,并进行登记、录入和备案。严禁弄虚作假,瞒报、拒报、迟报或篡改、伪造统计数据。
四、建立健全基础台账。每月底前,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别填入信息报告单和全员人口帐等基础台账,及时录入村综合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录入全面、变更及时,内容准确无误。
五、及时上报统计信息。每月28日前,上报前一个月的新婚、孕情、出生和手术落实等相关信息。同时,按上级要求做好孕情检查、奖励扶助和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上报等工作。
六、做好资料整理归档。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村级统计资料至少保存五年以上,相关的统计资料要妥善保管,分类归档。若有人员变动,必须搞好交接手续,坚决杜绝断档或人为损坏现象。
第二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精)
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建立完善计划生育村级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推进计划生育村级自治和村民自治,逐步形成“村自为战”格局。
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把计生工作列入本村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村级重大事务议程,落实各项计生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计生服务员为本村计生工作主要责任人。村两委干部的奖惩与村落实年初与镇签订的计划生育责任制执行情况挂钩。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级班子计生工作会,研究部署计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
三、认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农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在审批宅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时,独生子女按两人计算。
四、加强宣传教育,村级人口学校每年至少开课2次,并在 “5.29”、“7.11”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开展各项计生服务活动。
五、配齐配强村级计生服务员,村级服务员由村两委推荐,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后确定。每月至少一次听取计生服务员的计生工作汇报,研究分析本村存在的计划生育问题,并提出整改、补救措施。
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计生服务员要负责调查摸清新婚、怀孕、人口出生等有关计生隋况,掌握每个育龄对象婚育、节育情况,并及时向镇汁生办汇报,确保信息畅通。
第三篇:村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村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计划生育合格村标准
一、领导重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坚强有力,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负责抓经常工作的队伍,有一条符合实际的工作路子,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报酬落实,能及时、主要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政策落实好。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连续两年无政策外生育。没因计划生育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
三、宣传教育好。经常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育龄夫妇都懂得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好处,知道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主要规定,基本掌握避孕节育方法。
四、管理服务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底数清楚;已婚育龄妇女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政策外怀孕少,孕后补救及时,无大月份引产。计划生育协会经常开展活动,村级报表无差错。
五、制度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按程序运行有度,管理规范。
六、干群关系好。干部依法办事,没有因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而违法乱纪、损害农民利益现象;党团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广大群众理解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职责
一、广泛开展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二、全面掌握本村的育龄妇女情况和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情况;
三、积极组织、认真协助乡镇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查两补一治”活动,为广大育龄人群提供生殖保健服务;
四、认真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管理和服药对象的回访工作。
五、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倡导婚育新风,协助做好育龄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一、组织保证制度
1、村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三职干部、治保委员、计生委员及有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和即时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讨论问题、布置工作、解决计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会员人数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村级设立协会中心户,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计划生育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3、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实现计划生育村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生育指标申报审批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按政策申报、审批生育指标,生育者持证生育,杜绝政策外生育。生育指标申报、审批的具体程序是:
1、育龄夫妇若申请生育一孩,需将户口簿、夫妇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一同交到村委会;若申请生育二孩,育龄夫妇填写《生育二孩申报审批表》,需将家庭户口簿、结婚证、夫妻双方身份证、病残鉴定书、离婚判决书、合影照片等有关证件一同交到村委会。
2、村计生领导小组集体办公讨论,在仔细核实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及生育政策适用条款后,由村计生干部和主要负责人在申报审批表上鉴署意见,加盖村委会印章,对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要将申报表和有关证件上报(镇)计生办,对不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申报表要退回本人。
3、一孩生育服务证由镇计生办登记发放;二孩生育以及再生育指标由计生局审批,发放《二孩生育证》及《再生育证》。
4、符合《收养法》规定,要求收养子女的,由收养人填写收养申请表,并出具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有关证明,经村委会、民政办、计生办签署意见后到民政局办理收养手续。
三、户外公布制度
村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公开内容有: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奖励扶助政策、违法生育的处理以及当年人口出生情况、办证程序,公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统计报表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村计生专职干部、组计生信息员,一月开一次会,交流信息、安排工作,形成计生信息网络系统。
2、规范基础帐卡登记,按户口原则、居住原则、工作管辖原则填写育龄妇女帐卡,上门入户核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生育证、出生证、手术证明,特别注意育龄对象结婚、怀孕、生育、节育情况的跟踪服务,做到不漏人、不漏项、不错项、帐卡相符、变更及时、记录准确、字迹清晰、书写工整、墨迹一致、卷面整洁、装订整齐。
3、按时参加计划生育报表会议,仔细汇总统计数字、认真填写信息报告单,并与妇幼卫生、公安治保部门相核对,保证生育节育情况不漏报、不错报、不瞒报、不虚报,确保报表准确率达到100%。
五、“四生”服务制度
1、为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坚持一个开展两次“三查(查病、查环、查孕)两补(补环、补救)一治疗(治疗妇科病)”活动,计划外怀孕早发现早处理,杜绝大月份引产,年补救手术例数控制在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2%以内,确保育龄妇女身体健康;坚持经常性工作,说服动员育龄妇女生育小孩后在三个月内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对既不能上环又不能结扎的对象,要及时提供避孕药具,做到不发失效药和变质药。
2、开展“三结合”活动,为育龄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扶助计生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培养“三结合”典型户,建一个“三结合”示范基地,安排计生户就业创收。
六、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流入流出人口的计生管理,做好日常管理登记,填好流动人口管理报表。
1、流入人口的管理:首先要查验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无证的要坚持不留住、不留用的管理原则,并督促其回原籍地办理婚育证明;对在本地务工经商的流入人口,要及时登记流入人口管理帐,详细掌握其原籍地址、现住地址、从业地址及其婚育状况,对已婚育龄妇女坚持一月一查验制度,落实有效节育措施、禁止政策外生育;流入人口管理要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的地盘、谁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流出人口的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出人口,首先要督促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进行流出人口管理登记,详细掌握其现居住从业地址,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书,建立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其外的婚姻、生育状况,督促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严禁借外出之机违反政策生育。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放和查验程序
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程序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核发机关是流动人口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行为是行政证明行为。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第1号令),核发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程序是:
1、办证对象:(1)拟离开户口所在县(市)30日以上,在本省或外省(区、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居住生活的18—49岁育龄妇女;
2、办证要求:(1)填写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2)提交一寸正面免冠照片2张;(3)交验居民身份证;(4)提交本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情况证明。
3、办证机关: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为办证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应当在收到申请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对具备办证条件的,应当即时填制、核发《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手续不全的,应当当场建议补充;对不具备办证条件,应当当场口头告知,事后以书面形式说明不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理由。不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决定,应当载明不服该决定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二、《流动人口婚育证》查验程序
1、查验对象:18—49岁流动人口育龄妇女。
2、查验机关: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育龄妇女到达现居住地后,应当在15日内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上记载查验结果,注明查验日期,加盖查验机关印章,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退还当事人;不合格的,应当告知其补办有关手续。
《生育服务证》办理程序
《生育服务证》由镇计生办登记、发放。人户分离人员中,凡工作稳定、情况清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负责办理,以居住地为主;无稳定工作单位、情况不明的,由其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因婚嫁而户口未随迁的,由现居住地负责办理;新生婴儿随父或随母入户的,由现居住地负责办理。
办证所需资料:
1、男女双方结婚证。
2、夫妻合影照片一张。
3、男女双方户口簿或者是身份证。
4、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单位初婚无子女证明。
《生育证》办理程序
一、审批表的填写。由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或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双方提出书面申请,领取并填写《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二孩)或《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再婚家庭),申请生育的理由依据(条例)的有关条款填写,经双方所在单位审查签章(情况属实,同意报批),逐级上报(附件:夫妻双方结婚证、户口簿及子女的户口簿复印件);镇计生办应在10日内予以审查,并签署意见;区级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生育的决定,批准生育的,发给《生育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2、需提供办证的相关资料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1)农村独女户,需提交夫妻双方及独女户三人户口簿、小孩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全家2寸合影照片3张;群众座谈意见或公示情况。
(2)再婚夫妻,需提交一方或双方离婚证、离婚协议书(判决书)或丧偶证明(由所在辖区公安派出所、单位、村居委会出具);结婚证、原有小孩户口和有关原件及复印件;全家2寸合影照片3张;群众座谈意见或公示情况。
(3)第一子女为残疾人的,需提交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全家2寸合影照片3张,小孩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群众座谈意见及公示情况。
(4)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又怀孕的,需提交收养公证书或有关证明及孕检证明;全家2寸合影照片3张。
(5)夫妻为归国华侨、出国留学人员,需提交省民政厅及省、市公安、侨务、外事部门出具的有关户籍、婚姻、生育等证明及复印件。
(6)夫妻一方是二代以上独生子女的、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的,需提供镇计生办走访10户以上的群众调查证明。
(7)成建制农转非的,需提供公安或政府的文件。
(8)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需提供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计生办10户以上的群众调查证明。
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专指三孩):
需提供一方丧偶的有关证明(包括死亡者姓名,单位、死亡原因及时间,由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出具)及另一方无子女的证明;群众座谈意见或公示情况。
3、生育证办理程序
(1)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生育二孩的对象提交书面申请,提供相关材料;
(2)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初步审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张榜公布,签署意见并出具申请人的家庭、婚姻、生育情况证明;
(3)所在镇调查核实签署意见;
(4)区计生局审批发证。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1、本人申请。申请人本人在满60周岁的前一年份的12月31日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办)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村委会依据奖励扶助政策及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初步审议,提出拟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10天以上,群众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计生办。
3、乡镇(街道)计生办对村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调查取证和初审,对初审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在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再次公示10天,村委会同时组织村民小组评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初审符合条件的对象填写《申报表》,无异议后于3月31日前报区计生局。
4、区计生局审核、确认并公布。区计生局对乡镇(街办)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进行审查确认,复核通过后,返回各村再次张榜公布,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于5月31日前将最终确认的名册提交取财政局和资金发放委托机构,建立奖励扶助个人信息档案。同时报国家、省、市计生委备案。
5、奖励扶助对象的年审。区计生局每年1月对上年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年审,每年12月底的自然年报时,各乡镇(街办)把奖励扶助对象中当年已死亡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动户口性质变动等导致不再符合奖励扶助政策的人员报区计生局。
村(居)委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登记制度。对人与户口跨乡(镇、街道)分离30天以上的18—49周岁的流入、流出人员,村(居)委会必须登记造册,与其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二、办证制度。流动出人口外出前由所在村(居)委会出具证明,在乡镇(街道)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三、查证制度。村(居)委会对流入人口所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进行查验,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要督办补办。四、三查制度。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村委会负责督促其按时寄回现居地乡镇以上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掌握其在外地的计划生育信息。对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要定期做好环情、孕情、病情检查。
五、信息通报制度。对流入的育龄妇女要向其户籍地通报信息。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地参加环情、孕情、病情检查后,要填写《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通报给当事人的户籍地。
计划生育统计制度
一、台帐登记制度。村对育龄妇女建立登记台帐,反映其基本信息和婚姻、怀孕、生育、节育变动情况。
二、例会制度。每月1—5日,村级召开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例会,村(居)级干部、包片的计生专干、联系村(居)的行政干部、村(居)民小组信息员、中心户长、妇幼保健员等参加村(居)级计划生育工作例会。收集人口变动(包括流出流入、迁进迁出、死亡)、婚姻变动(包括新婚、离婚、丧偶)、孕情及收养(包括常住人口的孕育及收养、流出流入人口的孕育及收养)、节育措施的落实(包括自然性流产、人工流产、引产、上环、皮埋、男女结扎)、三查服务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安排的其他工作情况。
三、月报告制度。村委会每月向乡镇计生办报告一次本村计划生育信息变动情况。
四、领导审查制度。村级月报告单位在村级例会的基础上填写,要经村支部书记签字后才能上报。
五、信息交流制度。对人与户口跨村分离的,村与村之间要做到经常性联系,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六、质量保证制度。切实保证计划生育信息的准确度,经常性开展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核对工作,确保育龄妇女基本信息准确率达到98%以上,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出生婴儿统计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1、新生婴儿必须在当月向村(居)委会或所在单位报告情况,村(居)委会或单位计生干部必须详细准确登记并及时上报;乡镇(街办)计生办月报时,必须到所在乡镇(街办)接生单位核实登记婴儿出生情况。
2、出生婴儿死亡的,须有医疗单位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医保健机构应详细记载死亡时间、原因,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应当立即向村干部报告并在48小时内报计生办确认。属非正常死亡,要报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3、村干部接到出生婴儿死亡报告后,应当立即向计生办报告以便及时审查确认(未经当地计生办审查确认的,报告无效)。村(居)委会应认真做好婴儿死亡登记。
4、故意致婴儿死亡、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死亡依据证明或遗弃子女的,按《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收回其《生育证》,不再批准其生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制度
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制度
1、为了加强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使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障计划生育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实际,制定 本制度。
2、贯彻执行有关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统计。
3、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负 责计划生育动态信息的录入、变更、核实、上报和反馈。
4、制定、实施各项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制度。
5、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6、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计划生育统计资料;
7、监督、检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制度执行情况和统计数据质量,考核、评估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
9、计生统计人员调动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计生部门负责人、统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领导监交;对交接中发生资料散失的,追究监交人责任。
10、各级计生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宣传、新闻和出版单位发布尚未公开的计划生育统计资料,须经同级计生统计部门核准;向系统外的部门、机构和个人提供本级所辖范围的计生统计资料,须经本级计生统计部门审批。
11、各级计生统计部门,应当做好统计信息咨询工作,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
第五篇:村便民服务室工作制度
发放镇贾家墩村便民服务室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便民、富民、安民”为宗旨,规范服务行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实现“家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处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服务宗旨:便民、富民、安民
凡农户有要求的,由村值班人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答复,提供信息,并负责办理。
二、便民内容:
1、证照代办服务。
主要项目:(1)建房审批;(2)生育审批(3)身份证、暂住证办理、补办;(4)户口迁移审批。
2、咨询指南服务。
主要项目:(1)法律咨询;(2)政策咨询(3)农技知识咨询;(4)市场信息咨询;(5)劳动力、人才需求信息咨询。
3、公益事业服务。
主要项目:(1)村庄绿化,村容、村貌经常性整治;(2)殡葬代为联系(3)农户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为联系;
(4)计生服务;(5)扶贫帮困服务;(6)环境卫生服务;(7)办理村民大病、财产保险;(8)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健康及低保款代领服务。
4、民事调解服务。
主要项目:外来人口管理登记;本村邻里乡亲、家庭成员抚(赡)养、房屋宅基地等方面的纠纷、由村调委会负责调解或协助解决。
5、致富发展服务。主要项目:(1)种养结构调整;(2)优良品种引进;(3)技术指导;(4)技术业务培训;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村尽力同有关部门帮助联系、解决。
6、文明建设服务。(1)创“三美”、文明家庭创建指导服务;(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
7、特色文化服务。(1)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举办;(2)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3)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举办。
三、服务措施
1、值班制度。村便民服务室实行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按照排班顺序每天要有人值班,主要负责农户接待,受理登记及协调处理有关服务事项。除值班时间外,村干部也要随时随地受理解决农户提出的事项、请求,实行全天候服务。
2、代办报送制度。在证照代办服务中,由村民申请,村统一受理、审批,对符合条件、资料齐全的,由村负责代办、协办。对于村干部无法解决的,直接报送镇便民中心,委托上级全程代理。
3、一事一议制度。对农户提出的涉及多数村民利益,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的问题处理解决,经村两委会成员研究后及时提交村四支队伍会议讨论决定,提高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