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年度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案
南楼高中2012-2013学年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市教育局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南楼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标准》。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教师男55周岁(含)以下,女53周岁(含)以下均需达到信息技术初级应用标准。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级班子成员及50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
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网管员应熟练掌握高级标准中的软、硬件操作技能,并积极配合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探索和实践。
南楼高中
2012年9月
南楼高中2012-2013学年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案
南楼高中
2012年9月
第二篇:2014-2015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案
南楼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案
(2014-2015学)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市教育局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南楼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标准》。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教师男55周岁(含)以下,女53周岁(含)以下均需达到信息技术初级应用标准。
二、信息技术中级评价标准。(中级)
1、在初级标准基础上.能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2、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校级班子成员及50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4.等级要求范围: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网管员应熟练掌握高级标准中的软、硬件操作技能,并积极配合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探索和实践。
南楼中学 2014年9月
南楼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标准
(2014-2015学)
南楼中学 2014年9月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导向功能。我教研组各位教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拟定如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1.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学生日常上课的教室(座位、室内电器设备、各种电源、网线等连接线„„),并且,上课前涉及到转换教室,需要学生自己按时到所在位置做准备。为保证课前准备的时效性,对上机常规进行评价。(如表1)
表1信息技术课堂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较特殊,通过“上机常规”的考核、评价让学生能形成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正确意识,并遵守使用规定,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及网络。
2.作品/作业评价
所谓作品/作业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作业,从学生完成作品/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
1在作品/作业评价中需要有量规(Rubric)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所谓量规,是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比如在学生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时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量规(如下表2)。
表
2量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性评价工具,通过量规评价工具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课堂表现性评价
简单地说,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态度。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纪律、卫生、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等方面都要一一做出记录(如下表3)。
表3平时表现评价指标
学生平时表现性评价可以总体上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4.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或者“文件夹评价”,主要是指将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目的地汇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在较长期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档案袋评价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该评价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一直关注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将所有的成果都集中到学生自己的档案袋里面,既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共享,又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使用。档案袋评价的电子文件夹格式如下图1:
5.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每学年要举行一次阶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从理论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原来进行笔试测验,以使学生学会使用专业的信息技术术语来表达,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了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兼以项目型任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工作(如下表4)。
表4 阶段性评价笔试测验题目结构组成表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将这些评价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潜能(如下表5)。
表5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成果记录卡
通过评价,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开展,建立一支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者。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评价是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创新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二、评价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公平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过程中遵循“公平原则”。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后一般由学生开始上机操作,不管是谁,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优先原则”。同时采取谁完成的又好又快,通过同学互检确认,在评价表中表扬一项加分。用于激励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互帮原则”。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有的学生完成操作有困难,提倡互相帮助,对被帮助的学生,如果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同样可以得满分,帮助的学生可以在评价表中帮助一项加分。互相帮助,互助互利。这个原则调动了后进学生和先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求根据当堂现实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不允许当堂不评课后补评。
“诚信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虽然是当堂自我评价,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但是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事实求是,不要虚报成绩。
“全面原则” 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不仅对每一项计算机操作进行评价,学生每一堂课结束前对自己的本堂课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进行自评。
三、评价对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四、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及电子作品评价的方式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评价内容:(主要作为期中、期末电脑测评)
三年级——键盘指法,综合评价在于金山打字中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练习和测试;
四年级——电脑绘图,电子作品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
五年级——电子小报,电子作品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
六年级——幻灯片作品或动画,电子作品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三年级——键盘指法评价
评价等次:五星制(100字以上为五星,余下70、50、30、10)
键盘指法——符合指法习惯比较符合部分符合 不符合盲打熟习——不用看键盘 符号要看键盘小部分字母要看 大部分字母要看 完全看键盘
平均速度——100字以上为五星,余下70、50、30、10
四年级——电脑绘图评价
评价等次:五星制内容与主题——创造性地表达主题
所画内容比较切合主题
所画内容基本切合主题
所画内容与主题没有关系
所画内容标新立异(所画内容比较新颖 所画内容新颖程度一般 所画内容无法体现新意)
使用技术——使用了5种以上工具使用了4种工具 使用了3种工具 使用了2种或以下工具
视觉效果——对观众极有吸引力较有吸引力 视觉效果一般 视觉效果不理想,没有吸引力
介绍交流——在介绍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没有交流
五年级——电子小报评价
评价等级:优+优优-良+良-中差
内容与主题——
1、内容组织能紧扣主题比较切合主题 基本切合主题 不切合主题
2、语句通顺且优美,用词准确,没有错别字
语句基本通顺,用词比较准确,有少量错别字
小部分语句不通顺,某些用词不太准确,错别字较多
多数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太准确,有大量错别字
3、报头富有创意,画龙点睛 报头能较好衬托主题 报头基本上能衬托主题 报头无法衬托主题
布局元素——报头、中缝、版面、标题、题花、插图、边框等报刊主要元素完整合理
报刊主要元素比较完整,布局比较合理
缺少小部分报刊元素,布局基本合理
极少的报刊元素,布局欠合理
介绍交流——在介绍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没有交流
六年级——幻灯作品评价
等级:优+优优-良+良-中差
内容——多媒体演示非常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
多媒体演示比较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
多媒体演示基本对重要进行了概括
多媒体演示不能对重要信息进行概括
文章编辑——语句通顺且优美,用词准确,没有错别字
语句基本通顺,用词比较准确,有少量错别字
小部分语句不通顺,某些用词不太准确,错别字较多
多数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太准确,有大量错别字
使用技术——演示作品中包含5种及以上多媒体类型
演示作品中包含4种多媒体类型
演示作品中包含3种多媒体类型
演示作品中只包含2种多媒体类型
页面数量——有12-20张幻灯片有8-11张幻灯片 有4-7张幻灯片 幻灯片少于4张
视觉效果——对观众极有吸引力。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视频信息:如图像、绘图、表格等视觉效果对观众较有吸引力。
多数主题有相应的视频信息 视觉信息一般。
少数主题有相应的视频信息 视觉效果不理想,对观众不太有吸引
力
版面布局——每一张幻灯片在视觉上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多数幻灯片在视觉上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不很统一
幻灯片在视觉上没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介绍交流——在介绍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没有交流
第五篇: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活动方案[推荐]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工程启动十一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0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8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达到32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86万人次。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人才认证”、“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等专业人才培训项目。ITAT教育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检验ITAT教育工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累计参赛学校超过3000所,参赛规模近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我中心定于2011年5月—12月在原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大赛安排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大赛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命题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保证大赛在各地的顺利进行,参赛省份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赛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赛区办公室,协助大赛组委会承担赛区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举办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
(三)比赛内容
个人赛科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
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
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站设计
团体赛科目:
电子系统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有关比赛科目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网上公布的比赛说明。
(四)奖项设臵
个人赛设特等奖13名、一等奖260名、二等奖520名、三等奖2600名、优秀奖5200名;
团体赛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
有关奖项设臵视参赛规模调整。
(五)活动安排
1、学校报送参赛回执表
(1)时间
参赛回执表的报送截止日期为2011年7月20日。
(2)内容
有意参赛的学校可通过传真或邮件将参赛回执表报送至赛区办公室,也可直接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接到参赛回执表后,将参赛学校信息上网,设定为大赛报名点,生成该校管理帐户并告知学校负责人。同时,大赛组委会将大赛的相关宣传资料邮寄至参赛学校。
2、赛区筹备会
(1)时间
2011年5月、6月、7月
(2)参会人员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赛学校有关负责人。
(3)内容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总体部署并介绍大赛网上管理系统 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赛区的组织工作安排
赛区组织工作的座谈交流
3、师资培训
(1)时间
2011年7月
(2)培训对象
大赛指导老师
(3)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利用大赛推荐教材、课件等开展赛前培训的方法介绍
本届大赛的命题原则和比赛说明解析
各比赛科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研讨
有关师资培训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5、赛前培训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面授培训
大赛组委会在5月30日之前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比赛说明,参赛学校可以此为参考开展赛前培训。
6、网上报名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预赛报名工作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进行。学生报名可登陆大赛报名网站(.cn或),进入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页面,点击“网上报名”进行在线注册报名,也可通过学校进行统一组织报名。参赛学校学生在本校报名点报名,非参赛学校学生选择邻近的参赛学校报名点报名。报名之后,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报名点(在线注册报名时,可见报名点的详细信息)核准报名信息。未经审批的报名信息,大赛组委会视为无效信息。
为确保预赛报名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大赛组委会在参赛学校的管理帐户中开通了批量导入、组织报名功能。
7、预赛
(1)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2)内容
预赛由参赛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参赛学校在预赛期间应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做好大赛的宣传工作。预赛总人数不满50人的参赛学校,不予设预赛考点,采取就近合并到其他参赛学校的方式。预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实时出成绩的方式。大赛系统依据预赛成绩、参赛学校以及各省的参赛规模等因素自动确定复赛名额。
8、复赛
(1)时间
2011年11月5日
(2)内容
复赛由大赛组委会联同赛区办公室指定的参赛学校承办。大赛组委会派出复赛巡视员联同赛区办公室监督复赛的组织实施。复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局域网提交比赛结果的方式。复赛结果由巡视员统一带回北京。大赛组委会组织封闭式阅卷。通过复赛产生大赛的三等奖和优秀奖学生名单,同时按科目复赛成绩产生决赛名额。
9、决赛
(1)时间
2011年12月4日
(2)内容
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10、颁奖典礼
(1)时间
2011年12月6日
(2)参与人员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各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参赛学校代表、参赛学生代表等。
(3)活动安排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致辞
有关领导为获奖学生和获奖单位颁奖
获奖学生代表和获奖单位代表发言
企业代表发言
专家组组长对大赛进行点评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作大赛总结
附:
1、团体赛比赛须知
团体赛比赛须知
1、团体赛采取网上在线报名、组队参赛的形式,每个队伍限3个学生、一名指导老师。一个参赛学校可报多个参赛队伍;
2、大赛面向全国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
3、团体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取的是作品方案报送,大赛组委会统一评审,不涉及到实时比赛,决赛统一在北京进行;
4、团体赛有关时间要求:
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10月8日
参赛作品提交时间:2011年10月9日—2011年11月5日参赛作品评审时间:2011年11月6日—2011年11月15日决赛时间:2011年12月4日
5、有关团体赛的考核内容请参阅大赛官方网页上公布的比赛说明。
6、特别说明:凡报名《电子系统设计团体赛》的学校大赛组委会都免费送一套开发板(以80C51F芯片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开发板和以STM32F103X芯片为控制核心的嵌入式开发板)任意选一个。如一个学校涉及多个参赛队,组委会按参赛队伍数量25%的比例免费给参赛学校配送,其余的开发板大赛组委会按照成本价(单片机开发板150元/块,嵌入式开发板300/块)给参赛院校提供。
7、团体赛有关联系方式:《电子系统设计团体赛》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牛振锋010-66061911niuzhenfeng@moe.edu.cn 《Android开发与应用团体赛》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张开龙010-68083490zhangkailong@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教育部业务楼416室邮政编码: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