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服装行业现状
今年的秋交会服装展已经开始,据参展商反映,服装采购商人数连续两届明显走低,采购价格也提不上来。受外需疲弱、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重要一环的服装业,有关企业倒闭的传闻一度不绝于耳,正在参加此间广交会的参展企业甚至惊呼:中国服装出口企业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记者采访了多位在广州从事服装加工厂的江西、四川老板,大家共同反映出的问题就是今年订单锐减、利润降低等。甚至他们的部分同行已经有许多已经把工厂转让出来了。
从本质上来看,中国服装出口企业和整个出口行业一样面临同样的压力和难题: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外需市场疲弱、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人民币升值使利润流失等。
因经营困难,今年以来中国温州、东莞、深圳等服装出口企业聚集地相继传出部分中小服装企业倒闭的消息,引起了外界对服装行业陷入“倒闭潮”的猜测。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是中国服装出口企业一年两度最大的“汇集地”,这里是众多中国服装出口企业拿到订单的“最大机会”。目前正在进行的广交会三期,主要展出的就是服装、农产品等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参展企业都知道,这届的采购商明显比往届少,而且欧美等地的采购商锐减。而中东等地的采购商价格明显偏低。
温州的大田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服装企业,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温思泉介绍,由于银行信贷收紧,温州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难以周转的困境,而温州近期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也对当地企业的国际信誉产生影响,外商下单由此变得十分谨慎。
温思泉说,虽然温州服装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少,但还尚未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的情况,“如果企业能安安心心地做实业,不把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证券等高风险领域,还是可以拿下订单维持生存。”
浙江嘉兴兰宝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陆继伟也不接受“倒闭潮”的说法。陆继伟介绍,当地确有部分中小服装企业相继倒闭或转行,“但这只是个别现象,说是„倒闭潮‟有些言之过重。”
虽然企业界普遍认为“倒闭潮”尚未出现,但记者了解到,中国服装出口企业的生存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省份,受成本波动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该省服装业的增幅就已出现放缓现象。对于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来说,大家都不知道这种情况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或许他们心里只是明白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东莞如成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先琴表示,由于外需疲弱,今年以来其公司接到的订单已经较去年下滑30%,“本届广交会采购商到会情况也不理想,明显不如往届(其实今年春交会也是采购商大数偏低,秋交会更甚)。”夏先琴说,为了应对不利出口局面,其公司已经将重点放在自主品牌经营上。
没有自主品牌的以贴牌加工为主的服装出口企业,企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若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些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难言乐观,也不排除出现倒闭的情况。对于那些以服装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服装加工厂,更是形式严峻。
第二篇:服装行业现状
SWOT分析
优势:潜在客户广,所以有很大的发展优势。目前此行业没有具规模的娱乐策划团队,从市场的角度看是一个市场空缺,而且我们独特的公司规划体制。所以说我们的优势是公司有着光明前景的行业,同时我们的创意一定会脱颖而出。
劣势:因目前还不能找到类似次娱乐策划的公司,所以在学习和借鉴上有一定困难。本公司针对的90后市场有一定狭隘的地方,这是目前公司的劣势。
机会:策划行业目前在国民经济分类中被划分为文化产业范畴,文化产业是伴随经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三中全会把文化产业定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这给文化娱乐策划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因此目前娱乐策划的市场机会很大。
威胁:策划服务行业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策划活动需要不同风格的策划团队。同时我国的策划服务行业是年轻的行业,但在此行业却出现纷繁复杂不同风格的策划队伍。所以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是次行业最大的威胁。
4P分析
产品:公司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在选定的目标市场内,确定被服务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制计划独一无二的策划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例如我们服务的特色是由策划执行一体化的一条龙服务。完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做出量身定做的效果。
价格:公司产品定价的目的是树立和维护品牌和品质形象。将价格定的相对于产品服务对大多数潜在客户的经济价值来讲较高,以便从份额虽小 但价格甘心较低的消费者细分中获得利润。
定价原则:产品价格即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价值
消费者关注产品的价值比关注价格多得多
真在的问题所在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分销:
促销:
第三篇:服装行业 概述 和现状
概述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市场的开放,出口纺织品数量的增加,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产品质量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大多数的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以及有出口任务的企业,采用协议标准,按供需双方的协议合同考核和验收产品。而习惯于依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声称没有标准制约了企业的产品开发。
纵观国内纺织品市场尤其是制成品和服装市场上涌现出的很多被消费者认
可的名牌产 品,其生产企业无一不是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无一不是采用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名牌产品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为基础,以高水准的标准为支撑,这些共识和实践对促进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服装行业现状总结
服装行业现状
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型服装企业,面临:利润率持续降低;世界成衣订单交货期已缩短到15-45天之内;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日益明显;客户对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以及交货率要求越来越高;原材料成本及生产成本增高;原辅材料质量以及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越来越高;随着配额的取消,全球化的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劳工短缺,员工自我保护法律意识增强,工作时间缩短。资源紧张,用电限制。外单客户设置的非技术性壁垒,如人权保护等。
1.2、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服装企业生产和供应都处在同一产业中竞争。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应对快速将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在这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不我待,我国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3、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在许多服装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凭借经验、记忆进行生产管理的现象,执行力度极差。企业一直在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上费尽心机。现代的企业管理,应该是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情况用数字来说明。
1.4、实行数字化管理不公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更客观地考核员工生产业绩。但是数字含水量高的现象又是企业通病,如欲真正做到减少工作量、减少重复的工作,杜绝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而造成的虚报、瞒报现象,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的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统计数字及数字统计分析,把数据及生产管理情况直观地呈现给管理者,及时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1.5、在我国,服装行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例如:大多数员工认为手写简便快捷,没有必要使用电脑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开发的管理系统非常简单、直观、易于操作,近似于手工界面,使员工能够较快适应它,并乐于使用它。
2、焦点问题:
2.1订单执行:如果系统不能实时的查看每张订单的执行情况,并对此根据客户优先级、生产计划、原辅料供应、设备及人力资源等进行统筹安排,就会造成停工待料、准时交货率降低、生产或管理成本增加且质量稳定性很难保证。这些情况会直接造成客户满意度的降低,而最终造成客户、订单的流失以及订单量的急剧减小。
2.2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和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人才的流动。管理人才流动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危害?就是会把一些相关资料带走,包括文件资料,无形资料;流出人员有意或无意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带走,不移交下一任。如欲杜绝这类事情发生,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和平台来记录和保存,管理人员离职,就算没有向新任移交,新任也可得到相关资料。
1)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
目前服装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管控还停留在对任务单与生产计划制订的粗放式管理阶段,还没有充分做到对每道工段、工序的细致化管理,使企业高层无法明确的掌握生产现场的具体生产状况,因此在经营决策方面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其他协作部门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营销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生产线生产情况,因此降低了对客户出货承诺时间的准确性。物料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了解生产现场状况,只能超额备料或者经常发生紧急采购行为,造成库存增加或停工待料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少一套集成的生产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这表面上是一套管理,实际上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今天,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为服装企业必须向多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今天,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构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不但是我们“入世”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2)采购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大量的采购工作仍然是领靠手工作业的方式,人为参与的空间很大,随意性很强,采购成本和管控容易出现“黑洞”现象,且采购部门、仓储部门以及生产部门往往有流程脱节的现象,容易造成材料高库存和停工待料的情况。3)库存问题:
面辅材料种类繁多,相对于面料来说,因为颜色的不同造成分类困难,由于在生产过程造成大量的边、角废料退库,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频繁的出入库给库存记账带来很多困难,无法准确地计算和评估现有库存。„„材料进仓时间,无法做到刚好适合生产需要,不是太早,就是太迟;材料太早进仓,造成资金积压,周围困难;材料太迟进仓,造成严重影响生产和交期。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系统智能管理来保证。4)销售管理:
具体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及时反映、监控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另外就是服务的延续性问题。目前在很多企业存在销售和生产脱节,销售没有办法掌握订单在生产过程的进展情况,在客户跟踪交货期时无法准确答复客户,造成客户对企业的不信任。5)样品管理:
对于现在的交易方式而言,样品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外向型服装企业的样品管理上尚属于一片空白,或者尚处于试探性的摸索阶段,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3、服装软件行业(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情况:基于目前服装行业对管理咨询、软件的市场需求,很多同行纷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和宣传,他们几乎是用其他行业的ERP改成的,一部分内容是以物流、资金流、自动办公为主,没有或很少涉及生产管理;一部分有涉及到生产管理,都是以单独的管理模式或按教材的模式进行开发的;这样很难适应各种规模和管理模式的需要。
另外,所开发的软件窗口相对比较复杂,很难适应服装行业的特殊背景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以销售软件产品为主,培训操作为辅,没有事先导入管理理念,缺乏为用户进行科学的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意识。
由于服装行业背景特殊,在策划系统需求时,无法和用户很好的沟通,需求提供者无法按软件开发的思路提供详细、系统的需求,无法做出详细的需求文档,而系统需求设计人员到企业去,无法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不能掌握整个管理过程和部门衔接情况。服装企业生产规模及管理模式是有着很大的变动及不同的,现在市面上的服装管理软件只适应单一的生产管理模式,因为他们是从一个企业里了解到的管理流程,用户在功能、管理模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
4、结论: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在许多服装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凭借经验、记忆进行生产管理的现象,执行力度极差。企业一直在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上费尽心机。现代的企业管理,应该是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情况用数字来说明。实行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更客观、公平地考核员工生产业绩。但是数据含水量高的现象又是企业通病,如欲真正做到减少工作量、减少重复的工作,杜绝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而造成的虚报、瞒报现象,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统计数字及数字统计分析,把数据及生产管理情况直观地呈现给管理者,及时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篇: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一、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
重点领域,是指在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领域。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较快能够突破的技术和项目。加强针对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研究、推广应用,为解决服装行业发展中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1、品牌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自主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
优先主题:
(1)国内外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研究
(2)自主服装品牌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研究
对于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方面我们与世界服装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3)开展服装品牌的体系整合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类型细分、国内外同类品牌的体系建设比较,研究时尚文化在整合服装品牌诸要素中的作用,提出以服装品牌体系竞争力建设为核心的可行性建议。
(4)服装创意文化市场拓展研究
服装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类别。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储备,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北京、上海等地均在兴建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服装创意文化的市场拓展研究,在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行业的整体提升。
2、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已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优先主题:
(5)在线检测及成衣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3、自动化、信息化
快速反应能力是高新技术武装现代生产力和现代跨国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客观要求。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信息化。
优先主题:
(6)柔性生产系统(FMS)
服装企业在缝制机械未实现自动缝制前,吊挂传输柔性生产系统是服装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唯一绿色通道。立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我国的FMS生产系统。突破吊挂传输的电脑控制技术,进行吊挂传输主轨道、工位轨道的改进创新,实现自主工位轨道自循环设计。
(7)气相免烫设备
免烫整理是服装加工必然选择的一项技术和工艺,市场前景看好。其主要研究任务:① VP处理剂研制;② VP工艺设备技术;③ 连续式HP工艺与设备。
(8)服装CAD的电子数据标准格式及服装CAD市场准入许可制度
以美国服装行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AAMA为基本框架,制定中国服装CAD的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格式以及建立服装CAD市场准入许可制度,引导服装企业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服装CAD系统。
(9)服装信息技术的集成开发及应用
通过对我国自主的服装信息产品的集成开发,孵化出适合我国各层次服装企业现状的信息化软件系统,突破具有数据交换和实时动态的接口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形成配套的企业管理系列软件产品,在全行业推广具有快速反应功能的集成制造系统。同时,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善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4、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
受现代数字化人体测量技术的限制,我国没有建立专业的服装用人体数据库,导致以人体数据为基础的服装号型研究等基础科学研究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健全的原型系列、板型系列、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
优先主题:
(10)数字化人体测量设备
国内已引进多家公司的三维人体测量设备,借助数字化手段,形成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专项应用等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数字化人体测量设备的国产化和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并推动其在服装企业、行业的相关应用。
(11)建立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
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已经应用三维人体数据扫描仪开展了人体测量、数据分
析及相关研究,但数据采集不够广泛,没有形成权威性。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的建立应遵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数据库应由若干区域性子库组成,需要国家相关单位、行业组织进行协调统筹,以实现数据的有效对接。
5、标准
标准是科学管理产业的有效手段,是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12)服装号型标准的修订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服装号型标准和规格标准,经过两次修订,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体型不断变化,现有的男、女装号型和儿童号型都处于需要再次修订的局面。此外,还要关注我国青少年和中老年服装号型的变化情况。
6、产业链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产业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优先主题:
(13)面料
加强研究发展服装产品需求的面料,特别是高档面料。加强新面料、新纤维在服装产品中的应用及技术研究。要强调面料的流行色研究,面料流行风格的研究,面料舒适性与功能性及生态环保型研究,面料适应现代加工的整理技术研究等。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
(14)服装产业互动机制
建立服装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互动机制,协调服装品牌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优势企业的沟通、互动,着力打造一条名牌服装产业链,共同参与服装产品的终端推广活动,引导社会消费,推进自主原创品牌建设。
(15)服装物流及服装供应链整合通过对服装物流的优化和服装供应链的整合,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7、产业研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服装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复杂多变。产业研究工作需要动态跟进、长抓不懈。
优先主题:
(16)WTO背景下的服装国际新贸易研究。
(17)加强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研究。
(18)主要竞争国竞争力研究。
(19)全球服装贸易展发展趋势及中国服装产业的全球发展目标研究。
(20)国内市场运行及变化趋势及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战略(方针)研究。
8、服装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
根据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
或大企业,集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建设一批服装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起带动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引擎作用。
优先主题:
(21)搭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文化研发平台
中国服装产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全行业正在推行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协调各个领域的力量,搭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文化研发平台,开展流行趋势、服装设计、服饰文化、服装营销推广、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品牌策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原创品牌对行业持续增长的贡献率。
(22)构建中国服装企业科技评估平台
组织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科技评估队伍和专家网络,构建中国服装企业科技评估平台,研究科技评估理论、方法、程序及指标体系,针对服装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认定,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工作。
(23)搭建服装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
搭建服装国内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支持企业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鼓励和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24)创办服装科技学术刊物
服装行业尚无一本专业性、高档次学术刊物,无法满足业内广大技术人员的需要,制约了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创办权威、专业的中国服装科技学术刊物,搭建服装专业学术交流平台。
9、公共服务
服装行业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是中国产业发展中“集群化”最突出的行业之一。中小企业占服装行业企业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进步就是整个行业的进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解决服装产业集聚地及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优先主题:
(25)搭建服装产业集群及中小型服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互联网技术,研究面向产业集聚地及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确定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具体设置与配置,最终建成网络及网下服务中心。
(26)进一步健全服装标准化与质量体系
进一步健全服装标准化与质量体系,加强基础管理建设,针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管理,检验部门尽可能的统一规范工作标准,包括对各国各类标准在执行或理解上的统一。开展针对检测业务的专题研究,提倡检验机构之间学术研讨与交流,对标准的制修订积累素材。强调对培训资质的确认,防止检测技术培训的泛滥化,避免给企业以误导,为服装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7)服装科技高层论坛
依托专家委员会,举办服装科技高层论坛,最终把论坛办成研究、交流、普及、服务等多功能组织。
二、前沿研究
前沿技术是指在服装行业科技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代表世
界服装科技的发展方向,对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是未来服装科技更新换代的重要基础。
1、服装虚拟现实设计(VRD)
服装虚拟现实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①虚拟现实环境的技术;②数字化操作手套、数字化服装、数字化头盔显示器等设备;③研制虚拟现实设计软件。
2、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实现研究
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对服装企业来说,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企业立足市场激烈竞争前沿永不言败的唯一制造模式。此项研究的完成需要找好企业主体,以规模型企业为点进行列项研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①主体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技术;②按产品加工工艺进行信息技术模块化设计与组合;③完成虚拟制造与定制系统设计。
3、电子商务
依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由于其具有使贸易流程简化、能超越时空限制、成本低和利润大等特点,成为二十一世纪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服装行业、企业和对个人消费者来说,B to B,B to C电子商务研制和实现条件基本成熟,国家正在加大法律支持力度,因此要加强其研制和实现,促进其应用和推广。
三、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服装科技发展的源泉,是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1、服装基础科技体系建设
以人体数据采集技术和国家服用人体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号型系列、原型系列、板型系列、标准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础科技体系建设。
2、服装舒适性基础研究
依托服装院校基础研究中心的现有资源,结合企业的需求,针对我国服装业的主要市场销售区域的人体体型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并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确定急需研究的服装品种,如内衣、功能性服装等,研究体型分类与这些服装之间的关系,解决服装产品设计中的舒适性问题。
3、加强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比对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化,我国服装标准体系要随之实现由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加强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比对研究,了解发达国家服装系列产品已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和条例,研究应对措施。
四、人才培养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我国在近20年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及贸易人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为了摆脱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竞争力较弱和品牌附加值极低的现状,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服装人才队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
针对服装专业教育与服装企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直接动手、参与市场和企业。在专业设置上,要针对性地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积极探索服装与新材料技术、服装与艺术设计、创意服饰文化产业、服装与信息技术、服装与生命科学、服装与现代经管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和优化学科与专业。在培养目标层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逐步
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
2、建立再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运用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建立从技术工人到高级管理层的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