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位论文提纲 2
师范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提纲基本格式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俄罗斯教师教育的继承与创新(1917-1945)
二、俄罗斯教师教育恢复与调整(1945-1991)
三、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完善(1991至今)
第二章 俄罗斯教师教育的改革
一、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国家标准
三、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保障体系
第三章 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俄罗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与结构
二、俄罗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
三、俄罗斯教师教育的进修与再培训
四、俄罗斯教师教育考核与评审制度
五、俄罗斯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四章 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经验
二、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教训
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结论及展望
第二篇: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提纲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提纲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学科专业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研 究 生高芳珍指导教师
中国陕西西安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许多地方都在搞,大有推广之势,本人以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应当是节约耕地,消除农村中的空心村现象为首要目标,腾出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
新农村建设应当进行合理规划,在农村现有的村址规模上,进行改造,缩小农村宅基地占地规模,消除空心村的现象,将腾出的土地重新作为耕地。农村中每家宅基地的面积应当缩小,看看现在农村中好些家庭的宅基地有半亩以上的土地,重点进行调整,应当在村中的空闲地带进行调整,将近些年在村外盖的房子拆除,收缩到村中间,合理调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农业长时间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很不平衡。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陕西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表明陕西的发展部署具有超前性。这超前性既基于陕西的发展实际,也基于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真心实意为农民的胆识。陕西推进的“城乡一体化”,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面上的的“一体”,如同发达国家那样,虽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有不同的指标,但都具有现代性。二是核心层次的“一体”,着力于建立健全支撑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城乡差别最直接的表现是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差别。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大投入,超前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整体协调与共建共享。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在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档次上水平的理念,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和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城市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公益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了城市供热、污水等管网建设。在农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村民
自治、稳步推进的原则,以道路、农宅建设为先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和村庄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总之,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市、县,乃至镇域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后劲。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眼于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村水、电、路、林、气和科、教、卫、文、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通过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从而显著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主要源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看,它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具有过程的长期性。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农村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也表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这是由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历史积淀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支持发展的财力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从总体上彻底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同步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
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看,它要求各地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针,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路子,具有模式的多样性。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针,就是本着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宗旨,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各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形式主义;就是尊重各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区分轻重缓急,不强求一律;就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依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不包办代替。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模式的多样性,既坚定不移又不拘一格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上海市委明确提出了要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目标,努力走出都市郊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坚持城乡一体化,是山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共上海市委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方针。进入新世纪,上海发展步入新阶段,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正在向8000美元迈进。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城乡之间表现在经济、社会、分配和城市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不冲破二元结构的现状,不解决“三农”问题,将严重制约大都市的新一轮发展。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也必须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四、内容提纲
前言
第一章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
1、科学合理的村镇空间布局
2、充满活力的农村发展格局
3、明显改善的农民生活质量
4、日益完善的农民保障制度
5、不断壮大的新型农民队伍
6、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关系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1、工业化、城乡化带动了“三农”发展
2、“三农”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
3、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有了进一步改善
第三章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1、镇域经济欠发达问题突出
2、农民增收难问题尚未解决
3、农村生态建设欠帐较多
4、村庄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第三章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
2、健全体制机制
3、调整发展战略
4、提升农业产业
5、美化农村环境
6、提高保障水平
7、加强民主管理
第五章加快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设想
1、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2、制订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3、建立城乡联动发展的机制
4、营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氛围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昌平,贺雪峰.在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看新农村建设[n].中国证券报,2006,2.
第三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辽宁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参考提纲
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来源、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阐述清楚,一般应包含以下几部分。
一、选题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二、综述(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参考文献及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等);
三、写作提纲(论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附:开题报告封面。
辽宁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姓名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
年级
导师姓名
课题名称
开题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学位论文(本站推荐)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0.**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11.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13.**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14.**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15.**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16.**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17.**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18.**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19.**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21.**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产业经济学: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17.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18.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9.论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20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21.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2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23.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2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5.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26.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27.**省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28.矿业安全问题研究29.目前我国煤、电价格冲突问题研究四.流通经济学: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16.生态经济研究
17.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19.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21.城乡贫困问题研究22.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3.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24.“**省模式”研究的回顾25.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2. 民工慌问题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编辑:糜文静)34. 劳动者权益保护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38. 国有企业改革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
足的成因与对策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53. 行业垄断问题
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55. 跨国公司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76. 中国的失业问题77. 评新制度经济学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79. 评增长极理论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89. 绿色
GDP90.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91.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
9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93.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94.中国创业投资发展95.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96.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97.新经济有关问题98.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99.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今日推荐
37份文档春节回家,快乐出行春节回家必备的十款儿童应用春节期间精品短信春节乘机出行抢票攻略 3781份文档冬季
题目: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元,实际增长10.4%。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7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明确了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共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召开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但目前在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发展是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在文章的开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举证。农村金融现行体系理论上可行的、表面上是完备的,按照这一制度设计,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应该会得到满足。可是从现实来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呈现出受抑制状态。究竟原因出在哪里,本文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来说明金融改革在理论上的必要和必然性。文章的最后,根据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使用规范的究方法,同时结合数据和理论层面的演绎,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完善农村金融结构的设计和构想也纳入规范分析之中。同时本文也采取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文中将农村正式金融整体分为各个部分而加以认识,将农村正式金融分为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三部分,这样就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并把客观存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
2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也纳入研究范围,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 农村金融结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现状我们把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如图1)正式金融主要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它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非正式金融主要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个人借贷、合会、钱庄等[11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两翼,还有非正式金融的客观存在为补充,全面覆盖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但从现实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抑制状态。据中国金融年鉴(2006)调查的冀、晋、内蒙105个县域数据得知:截止至2005年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7.21亿元,较上年增加428.38亿元,增长了16.87%,比贷款的增长速度快6.96个百分点。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农村图1 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图[11]金融机构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再投入到农村的比例是逐年减少,农村本来稀缺的资金大量流失[9]。
2.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节将从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
2.2.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弊病我国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服务。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其成立11年来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制约:
一、资金来源不稳定,负债权益比率过高。在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0亿元,但到1998年初实收资本125.85亿元,只占全部注册资本的62.93%。[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历年累积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
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是为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营运需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发放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分工制度下,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提供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需求。由于粮食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很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的回收。
第五篇:如何写学位论文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复旦大学门口的小吃摊问题。
[参见: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
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
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
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 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 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
其实,一篇好的经济学论文,一定是用最少的篇幅,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信息。
Skywalker:
脱离经济学研究来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论文可以看成是对目前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即便不是最终成果也应当是阶段性成果。当然上述定义排除了两类经济学论文,一类是反映前沿研究的论文,另一类是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论文。
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经济学研究,或者尚未做好任何准备,那么就尚未具备撰写论文的条件。现在的问题就转移到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我推荐一本书《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该书对于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有详细论述,并且还附有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
如何写学位论文
在2005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就已突破百万,教育规模仅次于美国。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选题要新、文献要准、结构要出色、语言要精彩„„从开题到答辩,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压力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写好论文?如何准备答辩?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让我们也来听听导师和专家的话。
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林崇德说,不管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好的选题是自己论文成功的一半。我提倡我的研究生不一定都跟着我的课题、我的研究方向来选择论文题目。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要考虑学生研究基础:学生曾经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是什么;二论文选题要具有开创性,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意义。经过这样的考虑,题目定下来,就能进入到开题。
任定成提醒,有的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题目很大,但写作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难驾驭。所以,写论文一定要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做封闭研究,比如可以做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等。
胡智锋指出,合适的论文题目应是大小适度的,总的来说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题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和规范;二是题目大小适中;三是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使论文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四是要有学术意识。要分析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想办法找到一个新的点,才会有学术意义。五是与指导老师、有经验的人的沟通也很重要。
写作论文要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
任定成说,每一种论文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只要先把研究做好了、做扎实了,论文就好写了。理科学生写作论文的压力来自于要在国际上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要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科学生的压力则源于对国际学术规范不了解,一些硕士生、博士生还在用高考作文的标准来写毕业论文。要想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主要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找出可以成为比较好的研究对象的问题,然后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找出结果。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观点,这样才能称为一份合格的学术论文。
合理运用参考资料的问题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资料。很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有这样的困惑:到底引用资料到什么程度算“抄袭”?怎样合理运用材料?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资料“带跑了”,从而导致频繁更换题目,这又是什么原因?
胡智锋教授说,界定引用和是否抄袭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整体上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自己的立论,别人的文献是不是作为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引证。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堆砌起来,这就难免会有抄袭之嫌。如果有自己的观点,资料是为你的观点作注脚,这就是合理的引注。
胡智锋解释,本科生经常出现被资料“带跑“、更换题目,是因为本科生阶段也是一个学习别人的过程,不能形成自己的一些东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被“带着走”的同学缺乏一种定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基本的立场和观点。怎样不让别人带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丢掉自己原始的问题,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明白自己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工作清单
林崇德说,文献综述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客观是因为它反映了某学科相关研究材料,他人、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是因为综述是对前人、他人成果的总结归纳,归纳是否准确,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我要求我的研究生文献综述一定要坚持两个标准:第一,必须要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二,必须涵盖国内外近5年的学术成果。主张看新文献,这样就可以知道国内外研究动态,把握整个研究趋势,论文也就有了一定依据。没有好的文献综述,不要写论文,不要做研究。
任定成说,现在做研究、写论文的条件很好,图书馆有丰富的材料,电子图书、互联网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要充分利用,研究信息就会源源不断,这就为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学会进行研究和写作学术论文的规范。要学习做二手文献清单,学会写工作清单,学会搜集材料、做索引,要充分学习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只有建立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做得扎实,论文才有可能科学严谨,才有可能进一步创新。
学生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有人反映,现在学生论文水平逐年下滑,甚至有学生只用一两天时间写论文,草草了事。
胡智锋说,现在学生普遍水准不高的状态,导师应该也有一定责任,尽管导师负担大压力重,但既然招收了学生就应该负起责任来,督促、监督、给学生加担子来敦促学生好好做论文。
林崇德说,导师要把握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每个细节。我的研究生在第二个学期(一年级)开题。我认为早开题能够让学生对论文的研究早动手,便于接下来的论文指导。导师还要把握学生内心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切实困难。学生的论文好坏,取决于导师的要求和引导。
科学安排才能分散压力
胡智锋自己带了很多研究生,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面临工作、学业、感情、生活等很多压力,所以他建议学生应该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未雨绸缪,要具有提前安排问题的意识。
胡智锋总结自己带研究生的经验说,首先,在学生进门之时就要给他画好三年或两年的“大蓝图”,做好规划,告诉他们可能需要什么时间、多少时间用于学业、实习、找工作和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第二,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督促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做什么、下一阶段应该去做什么。第三,提前安排一些事情,比如说实习。不能在快毕业时一边忙实习一边忙工作还要一边忙论文。有的同学安排不科学,前两年闲着,最后一年才开始一起忙,这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怎样顺利通过答辩
答辩前应怎样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论文效果最好?
胡智锋说,论文答辩是学生水平、能力、人格等的综合考验。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水平+态度+要点。我的经验就是让同学合上自己的论文,撇开它,把自己当成一个评委,来对这个论文提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其实答辩不是重复论文内容,而是把论文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看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介绍论文时如果要达到好的效果,也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不要跑题。
答辩老师最看重的几个要点
林崇德说,评委老师会从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一是理论功底,即学科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最后,看文章是否自己独立完成。
胡智锋说,评委老师首先会看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价值差不多占论文成败的一半因素。判断选题的好坏可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作标准,看论文是否在理论上、学术上有新的发现,是否对某个领域的实践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第二,看结构的逻辑性。看整个论文的架构是否有逻辑性、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是否周严,能看出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三,看文献是否丰富、有无重大遗漏。看论文所涉领域的重要文献是否都被涵盖,以判断阅读量够不够。第四,看作者的写作水平。看文字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概念界定是否清楚等。
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胡智锋提醒,学生在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些:
第一,概念不清:随便抄来概念,不理解或是自己胡编乱造;
第二,表达不到位:自己做的、说的、写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
第三,以偏概全:抓不住要领和主要问题;
第四,逻辑混乱:概念之间、观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